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恐怖“砍杀电影”,主打自然是血肉模糊的受害人惨状。但本片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使得在当时B级恐怖片横行的年代有了自己的角落。
本片第一大特点就是营造了女主逐渐被社会隔离的孤独感。周围的人发生惨死,而第一现场只有拿着凶器浑身是血的女主,没有其他人。她被理所当然的“有罪推定”,被送往精神病院。丈夫的出轨,好友的惨死。被怀疑、无处申诉、众叛亲离的孤独感,导演在全片凭借一些单调颜色的钢筋水泥城市建筑远景镜头配合着主角的遭遇向观众传达。女主角不是简单的受害人或者与反派抗争的脸谱化角色,而是有自身的心境变化,也为结尾的高潮奠定了情绪基础。此外,编剧团队还搞了个前世今生的创意,女主与反派还有前世的渊源。
本片的第二大特点是表现了当时美国极浓的对黑人种族歧视的气氛。这点比后来的名作《逃出绝命镇》要早二十多年。破败的黑人社区,警察对黑人、白人受害者呼救的不同处理效率,都体现了导演对种族主义的批判。
最后一个特点是,女主用自我牺牲战胜了反派,但最终变成了新的都市恐怖传说,candyman亡了,candywoman诞生了,惩罚了出轨的丈夫。这种干掉恐怖片反派继承反派衣钵的设定,也较有特色。
本片整体叙事节奏一般,不张不弛。没有传统“砍杀电影”几分钟”砍“一人追求极致视觉血腥体验的节奏俗套。
知道糖果人是因为基和皮尔,调侃为啥电影里黑人都会特异功能😂促使我来看了这部电影。
最初的观感很好,很喜欢以前的恐怖电影,因为特效的不足,导演就很喜欢用手法来弥补,各种恐怖音乐,闪回的画面。我觉得比直接看特效要可怕。
但是后面就感觉有点俗套,首先糖果人的这个设定就挺奇怪,糖果人对女主说她威胁了他的公信那里我都笑了,像是民俗里说的那种神的崇拜者越多神的力量越强的看法。感觉糖果人应该是一种精神污染,他侵害女主的神经,或者说这可能本来就是女主的精神幻想,让女主陷入了案子当中,同时她丈夫有了外遇,在她进医院之后就马上和小情人同居,失去一切的女主找到糖果人,糖果人一直给她灌输把自己送给他的说法,这个送给他不知道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说实话看到这部分有一种不适感(像是黑人就渴望白人什么那种感觉)
渴求孩子那里我估计也有隐喻,女主一直想救那个黑人孩子,前面她说渴望有个孩子,是不是因为这个所以执着,而她爬进废墟后,群众放火肯定是故意的,知道她在里面就想烧死她,而糖果人被烧死了就有点离谱😂
而且她死之后,那些黑人过来悼念她,就非常魔幻主义,还把钩子扔进去,就是为了让她变成下一个糖果人是吧😂😂到最后仿佛看了个喜剧片。
电影看完了,感觉还不错。撕开恐怖片的外衣,看一看背后我看见了什么。 1 白人中产代表,学者海伦代表的身份 开头为了追寻糖果人故事的源头,她打开了她的潘多拉魔盒(家里的镜子),镜子后面是美国电影经常出现的药箱💊,而药物滥用是美国人的常见问题。是不是可以说她是有药物成瘾的问题,而这个恐怖故事只是吸引她堕落的一个引子。随后她和她的黑人闺蜜去帮派贫民窟的时候,话外音问她们是不是要点什么,也可以说明一方面是贫民窟的恶意,一方面这种事儿经常发生。这里的糖果也可以是毒品药物。 2 中间人代表黑人闺蜜 配合女主完成论文研究,或许也连接着女主的毒品关系。然后死于女主的发疯。(狗腿子没有好下场) 3 黑人小孩儿杰克(经典白人名字)帮派头领代表(这里帮派头领和糖果人形象高度相似也可以说明后面的糖果人形象是女主的脑补) 帮派通过毒品和暴力犯罪统治着底层,5次糖果人的名字可能代指一些底层规则。女主代表的白人只拿它当猎奇故事,代表两个阶层的隔离。 女主被黑人打了。在警局黑帮老大无人指认,就像找不到的糖果人。但黑人警察是知道这个人的,就像政府知道帮派的存在。女主违反小杰克的约定,试图说服自己糖果人不存在。(装看不见问题的美国中产)而靠恐惧传播的糖果人是无形的规则。就像帮派在底层黑人心里一样根深蒂固。 女主的幻觉只有她自己能看见,就像吸毒后产生的被害妄想症,精神是极度分裂的。种种表现和美国吸毒者杀人的表现一模一样,只是套了一个白人和糖果人的幻象壳子。 女主先是杀狗然后杀闺蜜,两个地方,两个人。按照我之前的分析,是不是说一个在贫民窟找毒品,一个闺蜜是毒品联系人。把幻象当成吸了毒品是不是合理多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主杀了院长逃了出来最后选择了回到最初的贫民窟(毒品控制,离不开了)。 4 孩子,一般指新生,希望和未来 一开始孩子在黑人底层,在被女主偷走后藏了起来,通过和糖果人(罪恶的毒品暴力犯罪等等)结合,通过火焰重生。可以理解黑人被白人洗脑控制无法逃离。女主拥抱毒品,由白转黑(烧焦了头发),获得了底层黑人的认可。成为了下一个糖果人。糖果人的低语,罪恶在底层无尽的传递,永远不会消失。壁画也从黑人男性变成了白人女性。 5 幕后黑手,白人统治者 女主丈夫其实是可以解救女主的,一次是凌晨三点的电话,一次是女主回归的家里。可惜白男没有这个想法,被小三吸引了注意力,以为女主会在精神病院关一辈子。剧情呈现也是只有判决,没有白男的努力解救过程。 最后的女主复仇,可以理解为白人造的孽早晚会报复回去。
海伦好漂亮,恐怖片里的漂亮总是让人格外惊心动魄,你不知道她究竟是勇敢得有些愚蠢的血腥祭品,还是给人带来恐惧的传说本身。 糖果人生前与地主女儿坠入恋爱,跨越种族和阶级的爱恋注定他生命的悲剧,蜂蜜化进他的皮肉,蜜蜂蚕食他的身体,以他的骨作为巢穴的框架。他当然爱那个皮肤白皙的高贵的女人,也憎恨她所代表的将她压迫的种族。海伦和她很像,又或者说命中注定的,她就是她,糖毁掉他的人际关系,让她成为所有人都不理解的疯子,他以这样切肤的痛楚教导她,牺牲她,告诉她这一切的真相——哪怕你什么都没有做,哪怕你与所有人一样,平常地爱人,你也仍旧会被构陷。 “他们说我让无辜的人流血,但是血,如果不流,还能用来做什么?” 他宽解大衣,展示自己的伤口,那些甜腻而残忍的证据。有那么一瞬间他不代表恐惧和杀戮,他的面容充满爱意和慈悲——以及无尽的哀伤。他捧起海伦的身体,海伦说她害怕。怕什么,是怕痛,还是怕之后的事情?他温柔低吟的语调,像夜晚对孩童的轻声。他吻她,任由蜜蜂蛰食她的躯体,无数黑人的血孕育出一个Candyman,而海伦又从他的死亡中脱胎,如同挣脱蚕茧,她继承他,以这种形式成为他的共犯。
编剧和导演乔丹皮尔创作逃出绝命镇深受这部电影影响,糖果人正是一个黑人。 你对着镜子喊五声糖果人,糖果人就会出现。 这个传说吸引着海伦,她想要弄清楚这个事,到案发现场拍照片,走访相关的人,这激怒了当地人。 海伦先是被当地人打肿了眼,然后又目睹了糖果人的现身,开始昏迷,清醒后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 糖果人是因为和白人恋爱被迫害至死的,大火终结了变成亡灵的糖果人,也将海伦迫害至死,带着冤屈,带着仇恨而死。 糖果人先杀了一条狗,又杀了一海伦的闺蜜,再杀了医生,糖果人制造的假象就像是海伦杀的人,灵异杀人,没得解释。 海伦为了救小婴儿而死,却被婴儿的母亲代表的黑人烧死,她下葬后,恶狠狠的黑人小孩和母亲向海伦扔了一把铁钩,成了海伦复仇的工具。 你对着镜子喊五声海伦,海伦就会出现。 海伦杀掉了前男友,没有人得到救赎,有的只是周而复始!
虽然没有密集恐惧症,但密密麻麻的蜜蜂在躯体的缝隙中涌动的时候还是引起了极度不适。 影片前段部分做足了铺垫,结局堪称经典。当糖果人的悲惨经历转嫁到海伦的身上,仇恨像种子一样在观念的土壤中开始生根发芽,培育出新一轮恐怖传言。 歧视并不局限于种族,更多的是一种地位不平等带来的膨胀的优越感或自卑的落差感,无论那种最终带来的都是毁灭。
种族,社会隔离,癫狂下的身份认知,通过一个urban legend的血腥外壳传递了出来。糖果人抱住海伦,嘴里吐出蜂蜜的场景真是浪漫又诡异。每一个被误会的场景,都像是海伦内心的恶被糖人唤醒而不自知的过程,善恶斗争、渗透牺牲、被描绘得很有趣味。
没有存在意义的烂片啊。。。。。。
配乐Philip Glass,还没有出现他标志性的极简循环乐段,有诸多古典歌剧元素。学术生活和家庭生活被压抑的女性碰撞社会上被忽略的黑人社区问题带来的故事,剧情诡异混乱,还好女主好美,像莎朗斯通,结局老公想念女主居然是因为现任小妹妹不好好做饭,所以下一分钟就GG,想必是刻意为之的吧🤣
我很不喜欢唉。。。。剧情、人物对白都平平的,没什么起伏,重口不重口,惊悚不惊悚,那个蜜糖人一点都不吓人。。。感觉就是个能靠镜子瞬移的杀人犯而已~那个黑人也是R级片专业户
本以为又是一部都市传说与猎奇杀人的经典恐怖片,不过却在展现血浆和恶心的同时更多了一点想法,90年代左右实属不错的片子了。不过也就是在黑人主题的塑造上多了那么几分值得回味的地方,电影本身还是各种乏善可陈套路的合集,杀手的形象除了铁钩就真的只是连妆都不用画的黑人,全程操着一口ASMR般性感的的低语,而且在医院跳窗的同时背后还有不知道是不是穿帮了的威亚,最后又化身蜜蜂男,简直让人搞不清到底这货是亡灵还是现实存在的人。全片的行为逻辑和灵异杀人的桥段又显得过于简单粗暴,结尾的轮回杀人算是个小亮点吧。不过本片明显是很难再对现在的观众造成什么内心波动了。
女主角有一种早年好莱坞女影星的风范,金发碧眼,性感美艳。只是这个故事有些俗套了些,urban legend什么的,貌似都是这个套路。最后这个结局倒是大快人心。负心汉被抹去了,小三还会远么?这也算一个美版糟糠妻复仇记吧。
#糖果人#:看完才彻底明白,新版导演为何会在推上发一段暗示近期北美种族形势的视频,因为老版本身就不是在简单贩卖血浆,而是在直指这一尖锐议题。新版翻拍恰逢当下这个时代,拍好了或许会相当有看头…… 70/100。
3.5 类型与视听融合剧作概念的创作,在那个时代有其新意,但也确实做得稍显粗糙。从民俗学田调的角度切入,蕴藉了大量九十年代的社会议题,尤其是对黑人社区的暴力描绘。但可惜之处在于,几乎只有“白人外视”视角,观众也基本只能以海伦的角度看待关于迫害的种族叙事,而真正对于黑人的群体内部心理的描画则是相对空缺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174333/
简单考古//从当下的角度来说 像这样的白人外来视角应该已经不能满足观众了 黑人社区的描绘或许能够更深刻有趣//但显然对于当时环境来说 这样的视听呈现已经足够刺激而忽略掉其他一些不足//好喜欢空房间里的那幅张着大嘴的墙绘
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影片确有很多粗糙的地方,可将剧情概括为”女主为学术研究走火入魔,渣男出轨小三”太过简单粗暴了,都市传说源自黑人的不公待遇,海伦作为女学者在调查过程中遭到男同事的轻蔑,糖果人”恐惧来自相信”的理论和最后的轮回继承,本片作为恐怖片可谓将深度和广度都有顾及。
【这片就是我为何如此害怕蜜蜂的原因】小学时看的 绝对童年的阴影。从糖人脸被挖破的缝隙里飞出大群蜜蜂那一幕 我永远都忘不了。还有整栋屋子被围满蜜蜂 我想想都慎得慌……种族歧视带来的悲剧 当年糖人被白人涂满蜂蜜锯掉右手时 我难过的哭了。
我爸真是什么碟都买过...
克里夫巴克的「痛苦美学」、伯纳德罗斯关于「种族歧视」的影射,都将这部包裹着恐怖类型的作品拍得与众不同,女主海伦以研究「都市传说」引出「糖果人」,而「糖果人」自叙需要依靠人的想象与影响存活,也在谣言传播问题上有所涉及,是个内涵丰富的作品。
故事整体节奏有点慢,一些面部特写搞得很梦幻,糖果人身上密密麻麻的蜜蜂倒是挺恐怖,其他的没什么恐怖氛围,而且导演在一些镜头有卖弄尺度的嫌疑,虽然想加入种族歧视的话题,但故事逻辑混乱,拍得隐晦到不知所云。
可以算Clive Barker的小清新了
啊?怕不是只有我认真的绕开了一下都市传说梗想了下因果?这难道不是为了小三上位害妻子的剧情?大学老师和妻子结婚多年,生活平淡,一直未有孩子,在学术研究上多处分歧,此时遇上了年轻貌美的女生崇拜者投怀送抱,喜新厌旧。妻子研究民俗传说上了瘾,老师就趁此机会和女学生越陷越深。妻子凭着女人的直觉发现了丈夫的出轨情感无法接受,就在混乱的状态下走火入魔了,幻觉真的有糖果人存在,是他杀了所有人而不是自己。妻子进了医院进了监狱,丈夫迫不及待的接小三来了家里,拼命逃回家相聚的妻子看到这一幕又几近崩溃,就去寻找糖果人并想救出无辜的婴儿,最后被大火烧死。妻子死后,丈夫回想起原配结发的种种,内疚致死?恐怖感还是有的,90年代嘛,用现在的眼光看拍的还行,故事感挺弱的,演员都很不错,全靠演技撑着了。
原以为是美式恐怖片,其实是悬疑心理类惊悚片,配上重口味血腥场面,这个都市传说题材似乎有点浪费了,克里夫巴克的故事很棒,但前面冗长,后30分钟才精彩,电影的主题从前面的种族跨越到后面复仇,有点散乱,第二集深挖了糖人这个角色,比第一集强
克莱夫·巴克那段时间真是银幕宠儿啊他的故事确实跟一般slasher片不一样,有人有怪时好像总会站在怪的这边~ 劲酷黑哥们糖果人就蛮浪漫的,作为怪谈而不朽,可惜在近代社会当个怪谈还得自己争取,不容易。伯纳德罗斯前作《Paperhouse》我非常喜欢,这部久仰大名终于看了(千万别看国内付费在线啥关键画面都没了),依旧有一份诗意,华丽的破屋地狱空间(大嘴墙洞好像King Crimson封面哈哈),启用的菲利普格拉斯略巴洛克的钢琴加魔音合唱很特别
社保大楼多漏洞,帮派杀戮日常化,召唤铁钩火迷宫,都市怪谈求永生……穷苦黑人暴民们烧了个要救黑人娃娃的白人女性民俗学家,又或精英白人吸毒致幻物化黑人群体之寓言故事?预感新版会更突显种族主题。整体制作精致,惊吓度不乍地,难得一个黑人恐怖偶像塑造得那么像铁钩船长也是有点偷懒。主角在《死神来了》和《短柄斧》系列演的配角貌似比糖男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