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范霍文的电影只看过《本能》,还知道有《土耳其狂欢》、《全面回忆》(施瓦辛格版),似乎都带有明显的性暗示。不管是导演,还是作家,都有把“性”当切入点去解释他们眼见的这个社会。“性”也确实是非常强大的,就像人饿了要吃饭,或者人本来不饿,你让他闻到饭香味,看到一桌满汉全席,除非是刚吃饱,不然估计都忍不住食欲。性欲也一样。你给了一个人可以去做任何坏事都“反正没人看见”的机会,他会不做坏事才怪。这里可能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给了你这个机会,你是不是一定会去做坏事。这部电影里是顶尖科学家,《本能》里是智商极高获得伯克利大学心理和文学双学士的才女,都是人类社会的精英,他们是不是有这个机会就一定做坏事。那么人类中的精英都会这样做的话,智商一般的普通人似乎就更没必要讨论了,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成为人群中的精英需要什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努力,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自律。这个科学家还在天花板上贴了“YOU SHOULD BE AT WORK" 来提醒自己。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他们这种人在有了做坏事的机会面前都无法把控自己的话,普通人,就可以想象了。因为他们——科学家,作家实际上是人类(头脑/智慧)的代表,他们每天在辛勤的用自己的脑力劳动服务社会。这里当然不排除一些天才,但是爱迪生都说了,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扯太远了。
感觉导演就是说了一个天才科学家也无法摆脱人性之恶的这么一个故事,而且是恶的极度彻底,可以杀人不眨眼。(恶的最极致最极端嘴充分的体现是不是就是杀人呢?)朝夕相处的同事,曾经深爱过的女友,十分欣赏的异性同事都能毫不犹豫的被他抹脖子。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每个人都有杀人的念头,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的去杀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想像了一下,这个大概是真实的情况。感觉很多时候电影里演的都是真的,只是如果我们平时就总能遇到电影里这些事的话,他们也就不会被拍进电影了。毕竟大部分人都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去作恶。而你一旦有了这样的能力,把杀人当作乐趣,或者知道自己杀完人之后不会有任何后果,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你还不是把自己讨厌的人全杀了吗。(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可能因为自己性格中有比较极端的特性,天性敏感,对于这类人有着一种天生的“理解”。人人都愿意自己是上帝,尤其是知道自己有特殊才能的人。在他们这个实验室中,有着明显的阶级划分,“上帝”只有一人,就是塞巴斯蒂安。有人说女主是靠他上位我并不是很同意,如果女主不是跟男主一样有着强大的科研能力,想必根本不会被男主看上,更不会被他念念不忘。当然肯定会有人说她是在那方面让人念念不忘,这个也并不能排除。但是看女主在实验室中的感觉,她就是十分自信的,那她的自信在同事面前不能是来源于性能力吧。所以我还是倾向于女主个人能力很强。她之所以“甩了”他,她自己说的很清楚,“我只是你的陪衬”。那么对于跟男主有一样野心的女主来讲,这样屈居人下是不能接受的(做爱时也喜欢女上位——这些都说明了她的性格)。而她唯一能用来“打败“男主的使自己感觉稍微好点的武器,就是贬低男主的性能力。用这个也可以来安慰现男友,也就是男二号。男二很明显也是天才,但是他不能像男主一样跳过B,C直接发现A,他没有他那样天才,所以只能屈居人下,扮演一个用女主话来讲“一直都在帮你(男主)”的这么一个角色。男主更清楚不过,说他一直是在拾自己牙慧,那可不是么,你那么厉害,其他人只能拾你牙慧了,做什么也超不过你,只能是辅助,衬托你的英明伟大。我相信在任何一个团体(现在俗称的团队)里都是这样的一种阶级形式。团队是必须的,就算男主那么厉害,他也需要人帮助,或者说是提高他的效率,其实实验室里的其他人全都可以看成是他的工具,那么自然智商越高,越能跟得上他的速度,他们合作的效率越大,取得成果的时间越短了。现在做想成什么事都需要团队。又扯远了。。。那么女主和男二算是第二梯队吧。第三梯队我认为应该属于女二(“全国最好的兽医”)和开头在楼上扮演“上帝”的暂且叫他男三吧,是第三梯队。因为他们有专业。而剩下的一男(最开始把男主放走的胖子;怂恿男主趁着透明干坏事)和一女(最先死的黑人)就是这个团队的底层,打酱油的可以说。黑人女明显说了,“这只是我的工作而已”,很明显,并无热爱,但是取得成果依然会很开心。这大概就是这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自己并没有什么理想,总是很迷茫,因为到了年龄不得不工作所以就找一份可以的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这个黑人女很明显不是学霸也是有某项专业特长的,否则不太可能进这个实验室。
以上关注的点可能有些奇怪,还是因为对“人”这种生物比较敏感,对人跟人之间微妙的关系比较敏感吧。感觉很多时候是人际关系在推动这个社会发展。因为你再聪明,能力再强,都有人压着你,你会处理跟上级的关系,才能办成事,最后变成“上级”。
太累了就先写到这里。想起什么再往上加。
P.S.一晚上什么也没干就看了这个电影,再不写点什么真的对不起自己。日记大概有十年没写了,也没写过影评,读后感什么的,通通写不起来。就是什么都不写的状态。今天开始写,希望能坚持下去。
P.P.S.感觉已经完全不会写东西,东拉西扯一大堆,根本不会围绕一个观点来好好论述,写作能力亟待提高。
1:22,27/4/2016
电影的前一半还是挺有看头的,一群为政府机关效力的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将人类想超越自身极限,化血肉为无形这一与生俱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当塞巴斯蒂安杀死他的黑人女同事开始,一切就变得疯狂了,正因为人类对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存在的天生恐惧,塞巴斯蒂安注定要成为一个失去理性的癫狂的杀人恶魔。
好莱坞从来不缺乏此类把“人类隐形”作为卖点的电影,导演保罗·霍文用hollow而不是invisible来描述主人公的隐形,仿佛一开始就把塞巴斯蒂安的灵魂打入了无底深渊,空空如也。
结局到底幸存者是否逃出了地狱般的实验室已经不是我关注的内容了,更多的思考在于,是什么让天才的科学家沦为如此下场?人类能否在没有道德约束和社会监督的环境中生存?还是会得到像塞巴斯蒂安一样的最终结局?
所谓的纪律、道德、法律、信仰,在我们看得到自己时,仅仅是教人在众目睽睽下保持高尚的姿态的配饰而已。
又重温一遍,还可以给四星,总体上就是好莱坞套路。我就一个感叹,那个美艳性感的女邻居真悲剧,上哪说理去?从始至终也没人发现万恶的男主去她那强奸她去了。实验室着火,隐形人试验这种事情肯定会被政府压下来,媒体也不会爆,爆了万一女邻居没看到。。。我估计她下半辈子都会疯了,以为自己被鬼强奸了,这事也不敢告诉家人朋友家人警察。。。会被当神经病吧。。。真的很悲催。。。一直在悲愤,疑惑和郁闷中度过下半辈子。。。还是那句话,如果自己是美女,身材性感,回到家,脱衣服前,一定记得拉窗帘哦😂
恐怖片里面不要一个人等等一系列原则都在里面呈现,但是特效什么的还是充满了想象力,人物的行动力也讲的通,中规中矩的商业电影,但是也有颇有想象力的深刻,尤其是模拟视角的镜头。
我喜欢好的科幻电影,一如我喜欢好看的恐怖电影,如果两者结合呢?当然更好。透明人好像还行,已经不记得什么了。
大学时在同学家看的,记得好像很黄,不过当年看什么稍微过头的都会觉得黄~~
是什么让科学家变透明以后就变成了强奸犯?欢迎走进今日说法!(电影有Bug,透明人带上头套的时候,鼻孔没有开孔,他咋呼吸的?)
不错的一部科幻片,也是探讨科学和道德的界限
试想如果一个人拥有隐身能力,而又没有道德束缚,太可怕了,很有创意。
前天看的,电视,配音太差了,好象是台湾版的配音,情节可以啊,特效也还好,我也想变透明人,感觉好极了,哈哈,尤其是和对面房子的美女那个那个,有感觉没?应该有
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当他变得透明就把他的本性表现了出来,这就是人性,影片本身的话中规中矩吧,还不错的
前半部是科幻电影,后半部是杀人狂电影。ps,如果是我隐形,我想我也会有某些冲动,人性如此。人之所以肯于遵守规则,是因为你的所作所为都被别人看在眼中。
看点:透明人透明后猥琐美女
小学的时候看的吧...记得比较清楚的镜头是透明人敲美女的门,,,然后进去猥亵美女的镜头...那个镜头害得我到现在门开大一点都怕有什么我看不到的东西偷溜进去-。-看短评好多人都是小时候看了留下心理阴影的啊...
时隔多年重温。作为类型片而言极其爽利,里面都是些利己主义者所以对杀起来很彻底,我还真蛮喜欢范霍文的。贝肯完美演绎什么叫cocky=屌,紫色衬衫太骚!意外发觉布洛林在这片里很甜心,大块头geek是萌点吗..
6.5 透明的“摄像机”,这个概念应该交给黑泽清/沙马兰/米切尔拍才能发挥到极致,范霍文将情欲与血浆渗透其中,仍然是高效的以类型讽刺类型,可为何选择如此糟糕的剧本呢?
一个嫉妒心强,心胸狭窄的男人
美国人拍这样的片子拍得恶心非常阿!
与众不同是件危险的事情,透明人是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啊!感到眼前一亮的是人体透明的过程,从血管到骨骼,再到内脏,肌肉,皮肤,等于上堂医学解剖课。还有,那个关于女超人的笑话有点意思。
内个女超人的笑话挺好玩儿
娱乐性很强的惊悚片,大胆的想法也造就了很多经典场面,后半部分陷入了智障套路后就没什么看头了
密闭实验室,格局不大,但这位欧洲导演总是对人物内心精神色谱的渐变把握细腻。结局如果是男女主同归于尽,男二苟活我觉得更加分,反正都是重口了
很早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很好看,有的人有了特殊的技能会去尽自己所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而另一些人则会用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