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国语版)

正片

主演:威尔·史密斯,汤米·李·琼斯,琳达·费奥伦蒂诺,文森特·多诺费奥,雷普·汤恩,托尼·夏尔赫布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年份:199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1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2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3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4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5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6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13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14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15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16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17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18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19黑衣人(国语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前作导演,看了得吐血。

笑点只剩尴尬。

化学反应应该是buddy comedy的生命线,前面黑衣人三部曲导演巴里说过,他拍的最糟糕的《飙风战警》中,最后悔的设计就是放进了同样试图轻快搞笑的两个主角,20年过去了,新导演上来就重蹈覆辙。

特工K之所以好笑,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好笑,和J的灵动活跃产生了出色的黑白化学反应。而特工H,路人说他帅也算了,他居然自己也说自己帅,影院里只剩几声冷笑尬笑,我感觉都得逼自己的喉咙咕咚几下冒出点被迫的干笑。搭档轻飘做作,幽默荡然无存。

“想要好笑最重要的点是,千万不要刻意表现得好笑。人物其实并不好笑,是人物置身其中的情节好笑。” -巴里桑南菲尔德

喜剧流派上,以往黑衣人系列的喜剧桥段大都是master机位,screw-ball comedy类型的经典全景交代,让观众自己发现前后调度中的喜剧设计,充分调动观影兴趣,今天看到特工H和特工C在办公室里想试着搞笑吵架那一幕,不停地来回剪辑镜头看得我想要骂娘,导演收回你的剪刀回去剪速激追车戏吧!

“喜剧的底色是讽刺”

外在喜剧类型下,经典黑衣人系列揉合了对太空竞赛、外星恐惧、移民问题、种族融合和极权社会监视等各种当时社会学探讨的各种全球现象的解构和讽刺,三部系列在细节和片尾中还都铺下了存在主义思考和不可知论的哲思底色。

而如今这一部,所有黑衣人系列的真正魅力荡然无存,继承下来的只有狗,虫子,特工O和一幅画。

就这水准,制片方其实也并不在乎这个IP的好坏和存亡,当然如果你是锤哥粉丝恭喜你,因为说到底,这不过是一部赶工的雷神流量剧。

希望看完后大家都neutralize一下,保留着黑衣人经典系列的记忆。

回顾下前作把》》》B站:5分钟看黑衣人三部曲

 2 ) 如果换个演员阵容你说它五百万拍的我也信

结果imdb一查竟然花了1.1亿美元。

IRS要不要查一下索尼是不是在洗钱?

=============这篇影评涉及剧透==============

到USC或者UCLA电影学院找几个学生坐在一起聊一下午都能聊出更有新意的故事来,这个剧本开发的成本恐怕主要是IP许可费。

整个电影像是编剧从其他项目的办公室的地上捡回来一堆故事卡,东拼西凑了一下就交差了。每个剧情转折几乎都能提前猜到,然而它发生的时候又生硬得让人猝不及防。

开头M小时候目睹黑衣人给父母洗脑,然后就立志加入黑衣人(逻辑呢?),二十年其他什么事也没干。一个小孩怎么知道的那么多,还自学成才什么都会,完全没有解释,反正就这么告诉你的。Tessa再帅气,这个角色也不能说服我。作为虚构角色,灭霸都更让人有共鸣。

但就这么一个新人,一进这个神秘机构马上秒杀全场,第一次实战训练就表现突出,仿佛那么多资深特工突然变成了弱智。弱智的代表就是H,好莱坞历史上90%的特工/警匪片里都有这种不拘小节的特工/警探,只不过锤哥太帅了,让人还能勉强看下去。

当然后来的情节发展告诉我们H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什么样也没说,反正大家都跟他说你变了。我要是H我也会很委屈,你好歹把话说清楚,到底哪儿变了。直到结局他找到了自己“变了”的原因,都没说明白他以前到底什么样子,能让T那么坚定地推荐他当接班人。

至于大boss,从头到尾都活在其他人的叙述里,到底有多可怕,电影根本没有体现。最后的大战完全不大,就一个触手怪,而且制作水平像是穿越回了1997年。Netflix的Stranger Things第一季8集一共才花了四千八百万,都能做出更恐怖更有压迫感的CG怪物。

反倒是街舞兄弟的出场更震撼,动作场面也比较有想法。可惜在夜店斗舞那场莫名其妙的戏之后就没法直视这两个人了,前面建立起的神秘感和紧张感全毁了。据说两个演员是知名舞者,但真没必要这样加戏。

而且先营造成恐怖反派再反转,这梗在去年《铁血战士》就玩砸了。如果他们也是大boss的受害者,那为什么一开始不讲清楚寻求合作,而是一上来就残忍杀人呢?反转揭开之后,前文逻辑都不成立了,只能说创作者自己都没有花心思。

内奸的悬念也是一样,想要误导观众认为C是内奸,一开始就不能做得太明显,要留下线索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一开始就指着C说你是内奸,简直就是在C脑门上写了无罪两个大字。而其他探员的戏份又太少,一来二去很容易就得出结论T才是内奸。

剧情创作都这么偷懒,难怪演员看起来也不怎么享受的样子,拿钱办事而已。尤其是Liam Neeson和Emma Thompson,充满了“当年一不小心签了个系列合约现在还得来这破玩意儿里跑龙套”的怨念。Kumail Nanjiani大概是唯一能感觉到欢乐的人,就是配音小兵的那个,《硅谷》里的码农,《大病》的男主和编剧。

刚查了一下烂番茄和meta,已经跌到24%和38了,北美票房预测也不乐观。国内上映到周六才刚破亿,这还是同档期没有强对手的情况下。希望这次扑街可以让好莱坞稍微清醒一下,与其浪费大笔钱在大IP系列上,不如多注意一些新人导演编剧,成本更低,说不定会有更好的原创作品。

 3 ) 瞧瞧威尔史密斯都错过了什么

虽然这个电影也没什么好剧透的,何况距离上映已经过去将近半个月了,该看的人也都看了,但是在这个没有记忆清除器的世界里,奉劝你还是不要随便冒着被剧透的风险点开一部你没看过的电影的观后感。

不记得一开始是先讲的三年前的男主还是二十年前的女主了。如果是前者的话,这段戏唯二的看点分别是记忆清除器这个老梗,以及连姆尼森大叔对巴黎的厌恶情绪——这是当然的了,毕竟他闺女来这儿旅游的时候被人绑架了。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到那个主创自以为很萌其实在观众眼里充满国产网游付费道具即视感的外星人宝宝露出正脸,我就知道这片子药丸。

公平地说,女主角加入MIB那一段与O的对话还是有点意思的。她声称自己没有家人、没有爱人、没有生活,这种了无牵挂的状态最适合加入MIB,新老板则提醒她不要把这份工作当成是逃避无聊生活的手段。其实“逃避无聊生活”几乎是绝大部分电影里主人公选择开始一段冒险的理由。区别在于,其他大部分电影主人公经历了冒险之后会与自己过去生活当中无聊的部分(主要是家人)和解,而本片主人公真的是一去不复返,完全感受不到黑衣人这个身份给她带来了任何压力和相应的成长。

“无名氏是你的名字,沉默是你的语言,你生活在社会体系之外……”记得大概是这么翻译的。总之《黑衣人》这段入职宣言是当年我和狐朋狗友们课间最喜欢背的电影金句之一,受欢迎程度不亚于那些周星驰电影的名台词。这部新版《黑衣人》电影能让我略微感到有点激动的,也只有这段话出现时。

为了凸显女强男弱的政治正确,新版的M探员没有像当年的J一样乖乖接受迷你型号的武器,而是霸气要求换一把大枪,领导也满足了她的要求。随后她就搭地铁从纽约去了伦敦。《黑衣人》系列最有趣的一点就是把“大隐隐于世”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你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人或者物可能会突然以某种诡异的方式露出他本属于外星文明的真面目。前两部已经把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第三部靠着时空旅行这个让观众百看不厌的老梗才稍微拯救了一点新鲜感。到了第四部,实在已经黔驴技穷,“大隐隐于世”的感觉营造的还不如隔壁的《王牌特工》,就连超高速地铁这个花样也是人家刚刚玩过的,不过那个系列的后劲更差,拍到第二部就疲态尽显了。

锤哥在本片当中的人设就跟前几年的《捉鬼敢死队》差不多——一个胸大无脑、主要靠出卖色相刷存在感的男花瓶。尽管如此,但是在领导眼中,他似乎是可以与纽约总部的K探员比肩的人物。说到这里你会问,J探员被关到神灯里了,那么K探员又去哪了?答案是他被锤哥扮演的H探员穿越到年轻时代一斧子砍下了脑袋,因此锤哥才能取代他在MIB的一哥地位。锤哥跟女武神的搭档比起老版的J和K实在差远了——你根本分不出他俩哪一个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哪一个是职场菜鸟,懵逼的时候都是一起懵的,就像是两个穿了黑衣人制服的普通人在误打误撞。我估计演员演的时候应该也是懵的,不知道这个电影在拍什么。

全片表现最好的是霸气御姐瑞贝卡弗格森,尽管造型减分不少,她还是凭借自己的身材和身手唤醒了无数像我一样险些睡过去的观众。如果她的戏份能再多一点,这部电影说不定还有救。锤哥从一开始就该很有自知之明地拒绝这部电影。纵观他这些年的履历表,但凡出现在这种“大女主戏”里,都没什么好结果,比如上面提到的《捉鬼敢死队》,还有《白雪公主与猎人不得不说的故事》——不仅他自己的角色差劲,整部电影的质量也都十分堪忧。我要是他,就会婉言谢绝这部电影的邀约,顺便推荐选角导演把瑞贝卡弗格森小姐姐扶到女二的位置。她和女武神在一起演一对性别转换版的K和J,效果再怎么样也不会比现在差。

视觉奇观部分,勉强值得一提的有那对双胞胎的“裂地掌”还有可以当做武器库使用的飞车。那段夜店外的枪战让我想起了《英雄本色》里小马哥血洗枫林阁。我不是说这部电影的动作戏精彩到了那种程度,仅仅是武器俯拾即是的感觉略有相似而已。

整部电影的特效可以用粗制滥造来形容,包括最后的大反派在内,外星怪物的质感都很接近本世纪初电脑游戏过场动画的水平。男女主角被困在沙漠的一段,绿幕感太过明显,现在的国产片都不太好意思直接拿这种画面出来见人。最不能忍的就是主创自作聪明加入的所谓“萌物”。

那个兵兵跟开头提到的那只小外星人是同样的画风,看到那种配色,你就忍不住会想到十八线城市商场门口那些魔改的光头强、喜羊羊、皮卡丘摇摇机。《黑衣人》系列明明有自己标志性的经典萌物,导演却要舍近求远,让沙皮狗弗兰克和嗜咖啡如命的蠕虫沦为酱油,重新鼓捣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新角色。

在关于《阿拉丁》的那篇东西里,我开玩笑说威尔史密斯一定是因为新版《黑衣人》没有给他展现歌舞才艺的机会,才投入迪士尼的怀抱。没想到本片居然还真的有段尬舞戏份,看来我当时的判断是错误的,威尔史密斯之所以没有出演这部电影,真的就只是因为它烂而已。

这部电影跟前几年的《独立日2》一样,中了“威尔史密斯”魔咒——一部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续集如果没有了威尔史密斯且不幸注入了中国资本,那就大概率会成为烂片。话说上一次中招的是锤弟,这次轮到锤哥。以后哥儿俩再接翻拍、续作时,记得避开这些与威尔史密斯纠缠不清的项目。本片跟《独立日2》还有个同病相怜之处,就是都成为同档期一部很烂的《X战警》电影的垫脚石。无论是《天启》还是《黑凤凰》,都属于那种浪费人力财力、完全不应该拍出来的电影。观众看了那俩片儿,本来一肚子火,结果隔一个礼拜发现还有《独立日2》和《黑衣人4》这样的奇葩,再回头细品一下,又觉得那两部《X战警》电影好像也并非一无是处。

我很少给电影打四星以下的评分,之所以我会表现得这么猫眼,是因为能让我大失所望的电影我基本上不会去看。但是《黑衣人4》是个例外,这是一部我看了预告片就知道应该会很烂,但还是硬着头皮去看了的电影。我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为了情怀背叛了自己的坚持。《黑衣人》跟《黑客帝国》是我上中学时最喜欢的好莱坞电影,威尔史密斯和基努里维斯也是我早年少数能记得住名字的外国演员。今年这两位又重新活跃了起来,感觉好像我也跟着年轻了二十岁。只不过基努里维斯卷土重来的方式是回归经典形象——《疾速追杀》系列重塑武打巨星形象、参与游戏《赛博朋克2077》重塑科幻男神形象。而威尔史密斯则相反,他的再创辉煌是通过逃离和拒绝曾经捧红自己的经典系列。实践证明,两人都做了十分正确的选择。

最后再扯一点更远的题外话。前天看《寄生虫》时,前面只贴了一支预告片,是李安导演新作《双子杀手》(编剧是最近因《权力的游戏》大结局而成为过街老鼠的戴维·贝尼奥夫,就问你怕不怕),一开始出来一个黑人小伙,我第一反应是“这该不会是威尔史密斯那个总是捧不起来的儿子吧?”结果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威尔史密斯本威。于是我就明白为什么威尔史密斯会重回巅峰了——因为他终于领悟,与其费劲巴拉地动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去强捧儿子,不如自己直接替他把戏给演了。

 4 ) 【C+影评】黑衣人全球追缉:徒有插科打诨,不见正经八佰

作为好莱坞资历最老的电影公司之一,哥伦比亚影业的手中曾经握着许多好牌。在1989年被索尼收购之后,吃尽了90年代成本低廉的喜剧/惊悚/动作电影红利,也吃尽了21世纪初《蜘蛛侠》和威尔·史密斯的红利。

而到了超级英雄的新纪元,企图在市场上抢到一席之地索尼/哥伦比亚,成为了重启和翻拍的排头兵。一版又一版的蜘蛛侠,《全面回忆》《天师斗僵尸》《机械战警》《豪勇七蛟龙》《超能敢死队》,走量不走质的翻拍几乎全部踩空,少数的成功案例(《功夫梦》《龙虎少年队》)也早早没了下文。

尽管有着这样短视的黑历史,索尼哥伦比亚也并没有放慢啃老本的大方针。这一回,怀旧牌的打法从全面失败的“全面重启”,在《勇敢者游戏》的激励下,变成了“软性激活”——尚未上映的《捉鬼特工队3》《绝地战警4》和《霹雳娇娃》如此,两部续集分别跨越十年和七年的《黑衣人》也是如此。

但软重启和软续集就一定会成功吗?走下坡路的皮克斯在2010年之后大张旗鼓地开始制作早期动画电影的续集,《怪兽大学》《海底总动员2》《超人总动员2》《赛车总动员3》《玩具总动员3》《玩具总动员4》分别距离前作12/13/14/6/11/9年,其中超过半数只能称作差强人意。

而在大片制作上向来缺乏水准连续性的索尼哥伦比亚,能制作出优质续集的机会,无异于期望于奇迹。就《黑衣人:全球追缉》的制作方针而言,明显是走的《勇敢者游戏》的老路子:已经擦出火花的明星搭档(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雷神3》;道恩·强森和凯文·哈特,《乌龙特工》),富有天赋和易于控制的导演(F·加里·格雷;杰克·卡斯丹),以及亏了不心疼,1亿美元的中等预算。

但这一如意算盘,必然是失败的。

首先,两个明星在一套电影中很来电,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化学反应会延续到另一套电影里。尽管有着汤姆·汉克斯/梅格·瑞恩(《西雅图夜未眠》《电子情书》),基努·里维斯/桑德拉·布洛克(《生死时速》《触不到的恋人》)这样的正面例子,不靠谱的雷神和厌世女武神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基于两个角色的共同撸瑟背景和自负性格。但这对组合在《黑衣人:全球追缉》中除了银幕上的刷脸之外,并没有产生真正有趣和深层次的互动。

在系列前作中,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的互动在迥异的性格对比下不仅显得非常生动,而且在故事最终总是对应着情感上的释放。反之,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在面对平淡的对白和场景时,简单的卖蠢装傻搭配吐槽役并不能化腐朽为神奇,白白浪费了两人的才能。

另一方面,导演F·加里·格雷尽管有着《速度与激情8》这样的出色履历,但在《黑衣人》这样富有灵感和机智的题材面前手足无措。且不论黑人导演和科幻题材是否水火不容(阿娃·杜威内《时间的皱折》和施特方·布里斯托尔《相会在昨天》都是灾难性的烂),《黑衣人:全球追缉》在动作戏和特效方面非常缺乏想象,多数是依靠CG特效来弥补设计上的偷工减料,表现力上远不如大量采用现场特效的前作来的有效。而在至关重要的外星生物上,不仅未能爬出恐怖谷,与其他电影——如《黑客帝国》的病毒双胞胎,如随处可见的触手要素——大同小异的设计更是凸显想象力的欠缺。

如此多的拿来主义,归根结底是为了弥补糟糕的剧本。编剧组合马特·霍洛威和阿特·马库姆的很多作品大都非常平淡和俗套,如果导演和主演能够对其加以补充,自然很好(如《钢铁侠》);但如果不能,便是第二个《变形金刚5》。早期《黑衣人》电影中,对斯皮尔伯格科幻电影和搭档喜剧buddy comedy的揶揄是电影轻松且有效的关键之一。但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黑衣人:全球追缉》都更像是一部索尼系科幻电影,与《超能敢死队》《像素大战》《鸡皮疙瘩》有着更多的共同基因,而非一部有着巴里·索南菲尔德的怪趣思想的《黑衣人》电影。

当然,《黑衣人:全球追缉》并不想要抛弃系列前作的魅力,只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也分不清轻佻与轻浮,戏谑与没正形,朝索尼另一王牌系列,007的模仿也不得要领。而出于索尼系大片的通病,《黑衣人:全球追缉》也很难决定它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电影,以及它想要讨得哪些观众的欢心。

对于一套电影系列来说,二十年足以天翻地覆。诞生于1997年的《黑衣人》虽然基于都市传说,但基调轻松,演员富有魅力,贵精不贵多的小道具,足以打动一代观众。作为系列的最新作品,《黑衣人:全球通缉》不再满足于简单有效,一味地放大规模,加入社会热门议题,因为害怕落伍,反而失去了最宝贵的自我特色。

这远比票房失利还要令人遗憾。

 5 ) 《黑衣人:全球追缉》:新魂没到位,老魂不见了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清楚,其实我对电影的要求标准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商业片,只要有可取之处,纵使问题不少,我都会尽量指出其优点并表达喜爱之情。

然而,《黑衣人:全球追缉》要让我破例了。

即便单纯抱着看一部“娱乐片”的心态去观赏《全球追缉》,这部电影也没能给我太多愉悦……简而言之,就是“看得不痛快”

究其原因,主要是影片没找准自己的定位和调性,既丢了“黑衣人”系列原有的亮点和精髓,又没有形成自己全新的特征和风格,最终成了强凹造型的尴尬续作。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部分剧透。】

对于科幻电影,我总习惯于用“硬指标”(设定、世界观等)和“软指标”(剧情、表演等)两方面去衡量——本片在设定方面的乏善可陈,正是对我造成会心一击的地方。

《全球追缉》全方位沿用了“黑衣人”系列的基础设定,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巨人的肩膀上”能走多远,就得看主创功力了。

可惜的是,影片中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设计:记忆消除器升级了,但不明显、用得不多;交通工具升级了,却只停留在“更高更快”的层面上,缺乏像第三部中“滚轮”车那种大胆的想法(唯有纽约直达伦敦的特快列车,兼具传统MIB技术风格和现代科创理念,是全片中唯一令我眼前一亮的精妙设计)。

除此之外,“未来太空枪”的使用示范也比较糟糕……电影里只有H和M初次与“幻影双煞”交手时,有一次“过于集中”的展示。

这场戏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太空枪是多了,多到不管怎么拆解车子都能拿出新枪来,大大小小各种火力应有尽有,可噼里啪啦乱轰一通后,并不会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多而散、散而乱、乱而浅,还真不如聚焦一两款有特色的太空枪来得有效果(探员J当年那款“小蜜蜂”多经典啊)——影片中毁天灭地的外星武器属于关键道具,并非MIB专属太空枪,得另算。

这也反映出了本片在基础设定上的的问题:流于表面。

技术装备不够理想,那么“黑衣人”系列的另一个主要卖点外星人呢?下面是MIB前三部中主要反派的形象——

①中披着人皮的虫子;②中以超模形象出场的“藤蔓人”及双头怪;③中遮眼还会手喷武器的“野兽”。

这些外星反派多数时候以人形出场,却往往带有不少非人的特征,里面的反差感既富有绝佳的喜剧效果,又能突出种族的特性,而它们的本体往往还带着一股子B级片的粗糙和邪魅,依靠相应的特效加持,足以让大多数观众在些许“不适”之下乐在其中。

反观《全球追缉》里戏份最吃重的“反派”,来自仙女星座的幻影双煞,除了现出原形时不像生物外,其余时候都是没有瑕疵的人类双胞胎模样(会跳舞也不行!)。

并非是说原“黑衣人”系列的风格就是金科玉律,《全球追缉》中其实也有许多经典MIB风的外星人桥段设计,比如“外星名人”黄渤、最强“背景板”夜行虫等等……

但是,影片里真正花力气重点塑造的外星人,包括秀珍士兵Pawny、四条手的瑞莎、很能打的忠犬小兽等,一个个都精致有余,却少了些湿漉漉、黏糊糊的亲切感和“烟火气”……就好像主创们掖着架子在玩,生怕脏了手一般,难道说舞台从纽约换到欧非大陆后,连外星人都跟着爱干净起来了?

当然,这个全新的改变并不一定是失败的,或许会有人喜欢,只是我欣赏不来。

“硬指标”不理想,“软指标”就更尴尬了。

必须承认,我对《黑衣人:全球追缉》的兴趣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两位主演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

我非常喜欢这两人的外形条件,“锤哥”的身材无可挑剔,“女武神”从《西部世界》起我就很中意她的气质,在影片宣传期间,我也乐意吃“阿斯加德领导人地球再就业”这一套,对他们俩的表现甚至超过了“黑衣人”题材。

看完电影后,我发现两人的“卖相”是唯一符合我预期的得分点了——除了360度展示他们迷人的身形面貌外,影片几乎没生成任何有力道“化学反应”。

原“黑衣人”三部曲中,J和K两位探员走的是“老带少、少寻老”的路子,新作《全球追缉》能换种创作思路,一开始我还蛮开心的。

虽然也是“老少配”,但本片替换成了潇洒不羁、玩世不恭的“功勋探员”与天赋卓绝、积极主动的“实习探员”,有所差异,但同样是经典搭配,只要把“常规动作”做好,就容易出彩。

可不知道是剧组为了突出人物性格而失了火候,还是因为压根没想好要如何处理两位主角的关系,H和M全程不来电,并且每到“拉近距离”和“人物成长”的关键节点,就有种差一口气的无力感。

影片有两条故事线,一是围绕外星武器的全球追逃,一是针对MIB分部的抓内鬼行动,实际上电影的剧情没什么问题,五脏俱全、没有瞎扯,还适当耍了几个反套路——但其叙事节奏却很糟糕,该下力气的时候蜻蜓点水,该烘托气氛的时候大眼瞪小眼完事……

这就造成了影片中好几个地方显得不连贯,比如H拉着M去摩洛哥出任务、MIB突然灭掉幻影双煞等等,前后都透着“断层式”的古怪。

另外要吐槽一点,《全球追缉》还丢掉了“黑衣人”那种一丝不苟的“闷骚”腔调,最直观表现是对制服的“不尊重”。

照理说一旦穿上黑西装,你就成了世上的“隐形人”,制服是伴随你终身的。

而在本片里,H想解扣子就解扣子,想换装就换装,无形中淡化了MIB特殊的职业性——我并不是要搞简单粗暴的教条主义,只要角色人格魅力够大,任何规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本片中的H和M显然尚未具备这种由内而外的魅力。

在不对味的剧情和缺乏定位的人物塑造下,本片不自觉就沦为了“搔首弄姿”的表面文章。

本以为H扔个锤子会是影片里的一个亮点,谁知实际效果却成了凸显影片尴尬的一个证据:由于被消除记忆等关系,H在影片大部分时间里都有些浑噩,帮倒忙一点不比立功少,这本就很难让观众入戏,现在又刻意玩一个雷神梗,你到底是MIB英雄探员H,还是任人打扮的衣架子?

昨天看完电影后还不怎么觉得,今天写文才越发觉得这片子的膈应。

《黑衣人》系列算是我少年时的“启蒙”电影之一,其独到的科幻喜剧风采令我大开眼界,这也是我不满《黑衣人:全球追缉》主要原因。

不全是“沉溺过去、固步自封”的心理作祟,我很欢迎这个经典系列能够创新,但现实是新片并没有找到、形成自己的新风格,同时还把老片的优点都丢了,想说“喜爱”谈何容易。

这种感觉,就好像看伦敦分部会议室里的两幅画,区别在于:J和K灭虫的英雄事迹是真实的,而T和H灭蜂兽的丰功伟绩是捏造的。

【也欢迎关注的公号“有爱评论区”~】

 6 ) 黑衣人全球追缉:一个新篇章的开始

说起与“外星文明”有关的电影,《黑衣人》系列注定无法被忽略。虽然早有斯皮尔伯格的《E.T》珠玉在前,《黑衣人》仍然凭借其颠覆性的世界观、一老一少一白一黑的双主角设定、仪式感极强的造型、眼花缭乱的高科技武器、以及“外星人和人类或许可以和谐共存”这样的假说,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在延续了三部,实现了完美闭环之后,《黑衣人》系列便宣告终结。自此,MIB(Man in black)也成为了各大电影、剧集中一袭黑衣、寡言少语角色的专属代名词,足以见得其影响力之深远。

就在大家几乎快把老版《黑衣人》遗忘时,《黑衣人:全球追缉》登场了,它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续作,更像是一个全新的衍生篇或番外,或许称之为《黑衣人》系列的重启之作更为准确,因为你会发现,曾经无比熟悉的两位演员——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刚从漫威宇宙打工归来的“雷神”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女武神”泰莎汤普森。

在大家的既有印象中,黑衣人总是会和K&J组合划上等号,这次敢于摒弃掉这一经典,启用全新演员挑战大众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失为一次勇敢的突破和尝试。好在,锤哥和女武神在漫威宇宙中默契的合作,为这次组合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电影中,新的H&M组合也一改之前的话痨+沉稳路线,以更吸睛的“女带男”模式为《黑衣人》这个老IP注入了不一样的火花。

《黑衣人》横空出世的年代,也正是男性角色挑大梁的时代,在前作的三部曲中,鲜少能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角色,大多数都是以功能性角色出现,没有太多戏份。而反观这部《黑衣人:全球追缉》,则是诞生于现在这样一个“大女主”电影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的时代,随着平权运动愈演愈烈,女性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影视作品中都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和重量,而这部电影与前作相比的最大创新,也正是从Man in black向Woman in black的转变。

这样的转变也在电影中以调侃的方式展现,在探员M刚刚加入组织时,她曾问女性上司探员O,为什么组织里明明也有你这样的女性探员,但还是必须全员称为Man in black?探员O无奈的回答,这件事她也抗议了许多年,但并没有什么卵用,上面的人还是太过传统、守旧。而在电影尾声阶段,电影又借由探员H之口,肯定了探员M所谓Woman in black的身份。这样一前一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不但在电影中实现了前后呼应,更代表了女性角色在现实中地位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贡献得到社会肯定,变的值得拥有“姓名”。

在这部电影中,泰莎所饰演的探员M作为贯穿全片的重要角色,非常圈粉。故事从她年幼时展开,在一次意外的经历中,她获知了外星文明的存在,并与外星人有了对话的机会。长大后,她出于对外星文明的好奇,毅然决然打算加入MIB。跟前作中探员J的意外加入不同,探员M为了加入MIB可谓煞费苦心,尽管组织严密困难重重,仍是一而再三尝试最后终于得以实现。探员M可以说是新时代女性的一种人格代表,果敢、坚持、有目标、肯努力,她并不是大家既有意识中的典型“美人”,也一反但凡女特工都得胸大腰细会卖肉的刻板套路,而是以一种更鲜活、更接地气的美丽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

相比之下,锤哥所饰演的男性探员,则成了这部电影中的花瓶担当,“卖肉求存”这样的戏码也被转移到了他的身上。西装革履、眉目传情,流连忘返于声色犬马的场所,不得不说锤哥的颜值和身材足以令他成为这部电影的流量担当,吊儿郎当的个性和“仿佛”拯救了世界的那般自大,也实则是为片尾的反转埋下伏笔。

当然,除了全新的男花瓶+女特工CP外,这部重启之作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创新之处,例如故事的发生场所从纽约延展至了世界各地。 电影首先扩大了MIB组织的格局,我们从这一部可以得知,除了纽约本部之外,MIB还在伦敦、巴黎等地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支部门。另外,电影也对全球范围内的外星人生存现状进行了展示,不止是纽约布鲁克林,外星人还生活在土耳其、摩洛哥、意大利等地,而且根据所在地的特殊性,外星人也会选择其独特的生存方式。这样两个补充,不但增强了整部电影的观赏性,让我们可以跟着MIB前往世界各地观览当地外星人生态,更是对整个MIB宇宙世界观的一次补全,也为后续的创作营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此外,在延续前作的基础上,本作中探员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也全面更新,其中最过瘾的便是那台“每一个零件都可以是一把武器”的跑车,以及外形更炫酷、火力更猛的“电磁炮”。

当然了,为了满足那些冲着“黑衣人”名字来膜拜的老影迷,电影也埋进了丰富的彩蛋,让观众在感受新时代黑衣人变化的同时,也会为其中的某些小惊喜会心一笑。比如探员M换装时的小手枪,那可是前两部中非常重要的笑点担当,还有贴在墙上的K&J组合海报、沦为看门狗的人气探员frank、出现不到两秒的长条夜行虫,以及电影伊始便唤起情怀的经典道具“记忆消除装置”。除此之外,电影也有许多新梗和迷影段落,事先没被剧透的我,就被某大陆影帝的露面惊呆了。

其实我一直不喜欢用科幻片去定义《黑衣人》,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娱乐大片,用来解压、放松有奇效。从97年的《黑衣人》到19年的《黑衣人:全球追缉》,它的风格始终高度统一,虽然并不严谨,也不会像某些硬科幻电影一样去解释些什么东西,但胜在够酷、够好玩、够有想象力。特别是当你看到里面的外星人时,你会误以为自己走进了迪士尼片场,在整个世界都在“偷懒”和“量产”时,《黑衣人:全球追缉》仍然为哪怕只能出现一秒的外星人赋予了丰富的形象和个性,特别是负责卖萌和吐槽的外星人兵兵和最后致敬克苏鲁的蜂兽,都足以证明相关创作人员在重启这部传奇IP时的良苦用心。

 短评

哪怕有锤哥迷人的笑容和肉体,这部也仍然是黑衣人系列里最差的一部...

5分钟前
  • Holly
  • 还行

非常典型的反传统的搭档设定,锤哥的角色更像一个花瓶:卖颜、搞笑、等待救援,女主则是各种打斗与拯救世界,这在以往则是刚好反过来的。包括片中对Men in Black 的吐槽也是这个意思。影片最大的遗憾还是,恶趣味不太够,挺遗憾的。喜剧部分倒还好,尤其是锤哥吐槽自己的锤子那场戏,虽然预告片里就有,看的时候还是被逗得不行。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你们为什么打四星五星我不知道(如果说是因为你锤这个微笑的花瓶那我当然是同意的),但是反过来说前三部不如这个我特么就要生气了啊!

11分钟前
  • 好好地
  • 还行

感谢MIB,让看不懂、看不进、也不想看《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系列的吃瓜群众们有了看得懂的、笑出声的、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科幻大片系列。。。😂😂😂

12分钟前
  • luer..一串字母
  • 推荐

曾主演《硅谷》和《大病》的库梅尔·南贾尼笑果十足,好莱坞的大公司应该给他弄一档单人脱口秀节目,回头盗版传到b站点击量大几百万没问题,这个系列的精髓在换主演的情况下能保留下来,一大半的功劳也在这位老兄身上。

17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黑凤凰里的反派族群其实有两个分支,一派追踪宇宙最强力量,一派串场到了黑衣人这里,继续吞噬本体,追踪银河最强武器。生硬地套了个冒险剧本,用在海王或者塞尔达的游戏里都不违和。外星生物又奇葩又话多,如同低幼的动画。没有千星之城百变舞女般的难忘戏份,麻烦黑衣人帮我把看电影的这段记忆清零。

19分钟前
  • 西楼尘
  • 很差

强行续命。前几部的魂儿全丢了。抛开动画,光说老三部,成功秘方在于设定创意+反差荒诞+J&K老少配魅力+类型元素颠覆+黑人文化点缀。其实到第三集想象力已撑不起完整故事,好在有史皇个人魅力支撑,且讨巧地解构了经典文化,所以还算说得过去。这一部真是啥都没了,H&M在漫威里就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到这更是毫无火花,只能理解成蹭热度。明明去了很多地方,但人物状态就像被囚禁起来一样没有起伏延伸。重要动作场面基本按第一部复刻,但在设计上差太远。没有危机,没有难题,没有内在冲突,蜻蜓点水的情节编排,幼稚的结构脉络,一切都显得唾手可得,也就变得了无生趣。于是电影沦落到只能调侃“women in black”的政治正确,还两次!可见乏力。看短评区各位托儿的言论反而比电影搞笑的多,居然大言不惭地说“比史皇版更好看”?

21分钟前
  • 王写写
  • 较差

这部片子里最大牌的演员是谁,没看之前你绝对想不到

26分钟前
  • 青年突击队员
  • 还行

外星人的跳舞水平,放在《这,就是街舞!》里能进全国20强。

27分钟前
  • Nina
  • 力荐

很高兴看到雷神和女武神这么快就再就业了。在剧情发展节奏已经彻底追不上威尔史密斯+汤米李琼斯年龄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开发一个全新的“平行宇宙”或许是最佳选择。新阵容同样非常强大,连姆尼森继承面瘫大叔形象,锤哥和泰莎变身搞笑话痨,情节和怪物精妙还原了MIB系列的无厘头中二气质。作为《偷天换日》和《速8》的导演,果然忍不住加了不少飙车戏,最搞笑的是拆车换武器那场戏…诞生于女英雄年的本片同样幽默表达了女性立场,艾玛汤普森饰演的女上司O说,她曾提议改叫Women-in-Black。

3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让我更怀念初代的2位黑衣人了

3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感觉剧组里有内鬼……

41分钟前
  • KL
  • 还行

海总接片子是都不看剧本的吗?空有性感能走多远?

43分钟前
  • 较差

主场在伦敦,九又四分之三车站差不多都出来了,不如当《神奇动物在哪里》看了。魔法部混入格林德沃的追随者,女傲罗幻影移形到伦敦追查,对着麻瓜大施消除记忆咒,还捡回来一个家养小精灵……格兰芬多与拉文克劳的组合!

45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老版《黑衣人》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两点,一个是两位主角间火花十足的互动,一个是对“外星人管理局”这个天马行空设定的脑洞展开。值得肯定的新作对于两点都继续发扬了,“废柴大佬”+“天才菜鸟”的组合很有新意,而且西装衬衫的锤哥也太hot了!

46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情节非常简单了,一部低龄爆米花,难掩失望。全片我觉得最好笑的点居然是锤哥甩了个锤子,猩猩怪随便就接住了,2333(美队:你们够了)

49分钟前
  • 木由
  • 还行

剧情超无聊,尴尬当有趣,除了锤哥都不知道在看啥。西装笔挺的锤哥太性感了,让人合不拢嘴又走不动路,该死的几年前我明明对这种大花瓶男完全无感的啊~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亮点:1.打外星人是主线,还有一条抓内鬼的副线。虽然内鬼不难猜,但过程很有迷惑性。2.科幻元素更丰富了,特快列车日行千里;高科技交通工具是《黑衣人3》的摩托的升级;超级武器致敬《黑衣人1》被缩小的宇宙。3.一直以来我们的固有思维都是记忆消除器是对平民用的。本片反其道而行之,有位黑衣人被消除了记忆,很反套路。4.前三部史泰龙、MJ、姚明等人客串外星人,本片则是黄渤客串。黄渤在《疯狂的外星人》里抓外星人,没想到他自己就是外星人,隐藏得很深。槽点:1.所谓的死亡堡垒只有3个守卫,其中2个是菜鸟,还有1个是熟人。2.两兄弟的技能已经超过了科幻的范畴,科幻片变成了超英片。3.大BOSS太容易被打败。4.技术和特效更好了,但失去了当年的灵气和惊艳。不得不说还是前三部最好看。

58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D / 前大半部分的节奏和喜剧感都拿捏得不错,就是结尾为了走向必然的结局写得稍微有点牵强。属于那种试图深挖立意,但是完成度比较简单粗暴的爆米花。女权主义部分虽然有点精英女性模板但还算自然,至少是一个理性但不冷酷、不滥情但也不绝情的有趣角色。对父权制的诘问没有真正落实到人物关系中但还算犀利:情感催眠与相互麻痹,名望的欲望幻影与科层统治——至少让男性角色的对比也具备了深层的立意。当然了,好莱坞永远不可能真正作出对父权制的批判,只能抹去一些虚幻的象征物罢了。

1小时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不優,雷神與女武神的化學效應太差了,劇本有很大的問題,加上大場面也太少,不是我熟悉的MIB系列

1小时前
  • Puff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