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男星加斯帕德·尤利尔(Gaspard Ulliel)将在传奇大师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的传记电影中饰演这位公开同性恋。YSL被誉为“色彩创造者”,他17岁被Vogue发掘,21岁即担任Dior首席设计师,26岁时与爱人兼事业伙伴皮埃尔·贝 尔热(Pierre Bergé)开创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奢侈品牌,从此以无数经典作品叱咤时尚界。
《圣罗兰传》的电影空间多在酒吧夜店、贵族社交场所、裁缝间以及主人公的家中,从另一个方面也展现了六七十年代法国的上流社会,尤其是室内空间的造型拥有巴洛克式的奢华,此外,古典音乐和分割画面的加持,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审美体验。
这片子引起了我强烈的不适,我理解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他比前一年JPB支持下的YSL传更好看,而在我看来这仅仅是站在了更为可观的角度去叙述。这版非常的美国腔,不合时宜的美国感,可是YSL一辈子都没踏上过美利坚的国土,我也并不喜欢这样造作的裸露、暴力或是限制级。可能两部电影,一部是加了Andy W.式的波谱滤镜,一个是加了法国文艺浪漫爱情的滤镜吧。两个都是YSL,又都不是。想最中立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我建议去找找他生前拍摄的两部纪录片,特别是那部时长3小时的,虽然S Laurent 不会亲口告诉你他年轻时干了多少狗血的事,但后面两部电影里男主们竭尽全力模仿的腼腆又自负的表情,还是看原版的最过瘾。
迷之剪辑,故事的冲突,人物的魅力,品牌的文化,哪个方面都没有突出,很奇怪。
范儿是有的,表演也不错,但是散乱的剧情衔接让人有又臭又长之感。
除了不断的烟酒性什么都没说,空有一个华丽的外壳。混乱的剪辑真是辜负了Ulliel的表演。
这片让已经几近戒烟戒酒戒XX的我回家立马开了瓶藏了好久的Manzanita自己喝上开始写剧本。
想给两星,拍得实在有点糟糕
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Saint Laurent的传记电影,还原度极高。男主把YSL演的不仅仅是神似!!!如果想要观影流畅,必须先读YSL的传记,周边的八卦。不然很难跟的上剧情起伏转折。
本来对导演和卡斯挺期待的,没想到2个半小时丝毫体会不到YSL作为天才的存在,编剧减法做得太矫情,拿传记片的幌子忽悠观众看你碎片化的无病呻吟吗,演员都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也情有可原,法国商业电影真是一拍一部烂啊
为什么忘了标记这一部呢?也彻底没了印象
很难得导演没有拍成流水账,而是利用非线性叙事构筑一段时尚圈传奇,在气质上还原了六七十年代的优雅与迷乱,几处表现平行空间的分屏设计尤为惊艳,床上爬行的彩蛇,嗑药至死的斗牛犬,香奈儿亲吻自己的梦,诸如此类的细节令人陶醉,总之这是一部需要观众调动感知去理解的电影,尤利尔演得真心不错。
也太残酷了,让变了师奶样的helmut berger扮演的老年圣罗兰看自己年轻时候演的the damned。旁边的老太看完就说,嗑药嗑药就知道嗑药。
真棒啊!波尼洛大胆地截取圣罗兰人生最辉煌、跌宕的十年并把时间完全打碎,再拼凑起一个纸醉金迷的六七十年代,就好像让观众和圣罗兰同处一个时间空间,认识他却没有足够亲密,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派对,来观察和揣测他的生活。尤利尔和加瑞尔太性感了。。。法国人拍的性感是真的性感!
没什么意思。时尚人物的生活,华丽而空洞,倒真是“露骨宣扬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
戛纳竞赛,釜山补遗。最亮的无疑是主演尤利尔,他恰好生在时尚圈家庭,大长腿跟内增高跷了似的,然后表演也太尼玛gay了,一旁的蕾雅赛杜绝逼得仰望。电影开始感觉很牛,背影啊特写啊构图啊,越往后非线叙事越乱,越多乱七八糟的廉价手法,尾部让人不停捉急怎么还没完!总之,雷声大雨点小
完全有别于好莱坞传记片的体例,波尼洛放弃工整叙事,而试图从视听感知上去重塑这位传奇设计师的气质和风格。太太太美轮美奂观影体验。
还是比较喜欢好莱坞矛盾明显弧线完整的套路传记片,这个还是太漫长太散了,YSL发展史及圣罗兰情感史,想面面俱到,但确实不太吸引人,艺术性是挺好
圣罗兰死后,一群报社编辑试图去定义他,却发现总没有最适合的语汇。最懂女人的他,躲在后台凝望着亲手设计的霓裳,心里那个小男孩却始终没有长大。童年把彩绸缠绕于纸片,日后奢靡群蟒纠缠了一生。用才华征服了上帝,却优雅而失落地给自己写信。只盼望,秀台上的华服永不过时,舞池里的他们永不老去。
打破传统叙事不是不可以,但这个电影对观众要求是不是有点高:对所有角色都不做任何说明,你知道料的才知道他在讲啥,不知道的看完还是不知道- - 可能算是启发学习型电影吧。若非男主很美很像,衣服和图画好看,不知道怎么撑完两个半小时...
因为对圣罗兰的生平实在太熟悉,这种非线性弱叙事结构反而正中下怀。纸醉金迷、浮光掠影,艺术的自毁和自毁的艺术。 很多地方让人联想到“嚎叫”——梦境、毒品、酒精、睾丸、清醒的恶梦和数不清的阳具,为什么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总要毁于疯狂?
两部关于伊夫·圣罗兰的传记剧情片,都喜欢跳跃于圣罗兰人生中的某些片段瞬间,并对于其中关于同性和迷醉的元素进行了聚焦般的放大,多少有那么点不交代前因后果的不完整之感。相比起影片里大书特书的“同性爱恋”,我们似乎更想走进圣罗兰这个人物本身,了解他灵光乍现之前的积累,以及最后何去何从。
同样是形式华丽的传记片,还是偏爱爱森斯坦那一部。这部就觉得Betty出场时跳舞那段美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