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于公众号:21世纪赛车手。本文在原刊文基础上略有修改)
谈到1920年代的电影人,路易斯·布鲁克斯(Louise Brooks)的名字可能略显陌生。在《潘多拉的魔盒》之前,她还没演过几部电影,名气甚小,与霍华德·霍克斯(Howard Hawks,《疤面人》(1932)导演)合作的《港口女郎》(1928)也并未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虽曾和红得发紫卓别林传过绯闻,但貌似也只是为她“轻佻女子”的形象多添几个注脚。因为她的不温不火,当时的派拉蒙付给她的工资只有750美金一周,与同公司性感女星克拉拉·鲍(Clara Bow,《翼》(1927)、《攀上枝头》(1927))的7500美金周薪相比简直少的可怜。于是乎有一天,布鲁克斯大步流星地走进自己老板的办公室,要求为自己加薪。结果可想而知,她的要求被一口回绝。
可能正是这样的契机,或许只是单纯地出于愤怒,布鲁克斯飞快地接受了德国导演G. W. 帕布斯特(Georg Wilhelm Pabst)的邀请,以一周1000美金的片酬加入了位于德国的《潘多拉的魔盒》的拍摄。电影改编自德国剧作家Frank Wedekind的舞台剧剧本,讲述了一名名叫露露(Lulu)的妓女,性格纯真热情,辗转在各个男人之间的悲剧命运故事。当时的德国或欧洲电影圈,知名的“大导”和明星都在往美国好莱坞迁移。不知是不是布鲁克斯带着这股逆流而行的叛逆,使她在《潘》中完美诠释了一个集性感、纯真、幽默和凄凉的悲剧形象。电影中都是棚内戏和夜戏,但她在镜头前对露露机灵的诠释和她的雪白肌肤,仿佛是影片中独一一盏明晃的光源,穿透银幕,吸引着观众的注视与同情,关切着露露悲惨的命运。
现在电影已经是“女性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之一,这种对弱势女性极致的美的刻画、再将其摧毁的极端悲情手法,构造了一出男权底下的悲剧。但布鲁克斯会说,露露的光芒四射正是片场里导演帕布斯特对女性肉体的轻蔑以及对性的暴露癖,才选择让灯光尽可能地投晒露露的雪白躯体。而当时的美国院线也很难接受这类德国电影消沉的氛围。电影为了能在在美国上映删减了三分之一,随后美国影评圈为电影给出了“不如多看几部派拉蒙喜剧片”的冷淡评价。
如今距离《潘》上映过去了快90年,任何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无法回避电影以及布鲁克斯饰演的露露穿越百年、摄人心魂的力量,以及那个1920年代的先锋女性符号——波波头。《潘》注定是因为布鲁克斯而流芳百世。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为《潘》写过:我们从银幕里认识一颦一笑的布鲁克斯,但瞬间过后仿佛感觉银幕从未横亘在之间;她的出现让我们忘掉电影本身的魔魅,邀请我们自愿与她本人一起疯癫。
(部分史实与资料来自维基百科、David Thomson所著书The Big Screen以及Roger Ebert主页影评The Pandora’s Box)
8分这部德国电影构思蛮独特的,围绕着一个女人来拍摄的,妖魔化了露露这个人物。我怀疑日本伊藤润二笔下《富江》的原型,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的露露吧。她将纯真无邪和人尽可夫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融于一身,并且乐观坦诚,几乎没有人不爱露露,她的恋人中也有女人,她永远都是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向,就像一个嫉妒缺爱的小女孩一样,希望得到所有人的爱,哪怕这会令她招来麻烦。
她对于社会规则一窍不通,她爱着每一个人,也需要每一个人的爱,然而人性都是善嫉的,爱着她的人不忍心打破她的美梦,他们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她,占有欲让他们对她恨之入骨却又束手无措。 正如张爱玲所言:“无用的女人,才是最最厉害的女人。”露露赢得了全世界的爱,让爱着她的众人操碎了心,她仍然感知不到,夜路走多了,早晚会遇到鬼的。之前每一次麻烦都是追随者们牺牲自己帮她处理的,可是幸运女神不会一直眷顾她。当她遇到开膛手Jack时,她以为那只是一次艳遇,却换来了圣诞夜永远的宁静。 正如检察官所言“希腊诸神创造了一个女人,潘多拉。她如此美丽、迷人,她通晓引诱男人的各种诡计。但是诸神也给了她一个小盒子,他们把世间的不幸全都装了进去,当她打开了盒子,所有的不幸都会降临在我们身上。”她邪恶又纯真,简单又复杂,她被那个时代物化,却又毫不在乎的任性妄为,成为“恶之花”女神。
神话中的潘多拉是个美丽的坏女人,给世人带来了疾病、痛苦和苦难,奇怪的是世人却丝毫不敢怨恨创造她并给她盒子的宙斯,就连怀疑都被深深地镇压了下去。一如影片的女主角露露,所有的男人都被她的美貌和妖娆所吸引,不惜自毁前程也要一亲芳泽,真正要面对选择的后果时却纷纷调转矛头攻击露露是罪恶的潘多拉,用现在的歌词便是“怪你过分美丽”。
据说这部电影标志着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正式终结,以扭曲、荒诞、情绪化、悲观等词语为标签的电影从来不会对情感的释放留有余地。露露每每出场必将盛装出场,即便在穷的补不起窗子时也要画好嘴上的红妆。她对每一个伪君子微笑,对爱上的人疼惜,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妩媚会令周围的人想入非非。男人们纷纷拜倒在了石榴裙下,主动将她从杀人入狱的判决下救走,之后却迅速翻脸要求得到金钱上的补偿。在这样一个真情扭曲虚伪横行的世界里,露露是朵特立独行的花,毫无保留的奉献与信任,最终死于男人们无底洞般的欲望。
虽然默片中的配乐是必不可少的搭档,但露露被开膛手杰克杀死时的音乐竟然保持着欢快活跃有些匪夷所思,或许是希望借圣诞节的幸福之感反衬世间的冷漠悲凉,但拥有她又失去她的男人如释重负的背影却分明在提醒着观众:美丽的罪恶已随伊人逝去,切勿禁不起诱惑。
露露的存在是对虚伪绅士的嘲讽,他们恐惧着平庸又向往着合群,渴望着刺激又惧怕着责任,五分清纯五分性感的露露让他们暴露了内心所有脆弱可怜、狼狈不堪的一面,这是个成功的坏女人,因为她就像一面镜子,映照了世人能看见自我的那面。
#SIFF 22#
如果放在现今,那必定会被认作十足狗血。黑白影像自带阴郁的光影特质和默片夸张、有时聒噪、令人坐立不安的配乐,加上两小时一刻钟的时长,确实伴随冗长、疲惫的感觉,但是当字幕亮出剧终时,却觉得时间、火候刚好。 开篇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这是个九十年前关于红颜祸水的故事,然而随着后面章节的推进,却变得不易定义,喜剧、悲剧、犯罪、惊悚,而且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肢体裸露和同性元素的描写也很是大胆。当露露在法庭上被人群簇拥趁乱逃走,似乎意味着女性的觉醒,是对于将一切怪责于女性的罪责枷锁的破除,然而最终没有人是无辜的,“我们索取是为了付出”,这句已很明示,几乎每个人都在索取、占有、控制,而露露则是被索取最多的那个。精彩的摄影和剪辑将露露的悲剧人生结尾推向高潮,阿尔瓦一无所有默默离开,史考西吃到了布丁,只有露露一个人孤独地死去,每个人都是一个魔盒,然而开启魔盒的人却承受最多。 黑白影像,却仍然光彩夺目、熠熠生辉,露易丝·布鲁克斯的露露,光彩永续!
悲惨人生用圣歌做BGM是再好不过的了。女主角的笑容在黑暗中显得太灿烂,只可惜她的命运全然不在自我掌控中,最终也只能随着平安夜的庆祝声一起消失在迷雾中。
那张小脸儿上怎么能有如此丰富的表情,亦真亦幻,flapper~~~
1.看的是2018年最新135分钟修复版,首次大银幕观赏默片。2.改编自弗兰克·魏德金德的名作,露露既有天真无辜又有魅惑自私之面,三位男性主角也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个性,第八幕甚至将开膛手杰克塑造为有心反抗自身邪恶天性的角色,更增强了影片的暧昧多义性。3.露易丝·布鲁克斯果然不愧是影史最美&最性感女星之一,但她的表演很大程度上却是不事雕琢的,这与影片接近自然主义的风格相得益彰,德国表现主义的传统几乎难以在本片中察觉出来。4.女伯爵Anna Geschwitz是影史最早的(可明显看出的)女同性恋者角色。5.后景墙上的画作或雕塑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8.5/10)
Lulu如同一朵「恶之花」将所有的男人玩弄于鼓掌,本身却被命运所玩弄,近百年的作品如今看来依旧如新,Louise Brooks的魅力跨越了时空,一如男权社会中一面迷恋一面又虚伪批判的慕女狂。结尾处,露露逃到伦敦,潦倒不堪,站街迎客,第一个光顾的就是开膛手杰克。Roger Ebert在《伟大的电影》里写到,露露的死更像是一种报复,“任何一个长得这么美,活得这么任性的人都必须被命运碾得粉碎,不然我们其余的人就要灰心了。”
这是一部比我想象的黑暗得多的电影,布鲁克斯完美诠释了这个不羁却真诚的女性形象,虽是Anti-hero但不免令人替她惋惜,影片后半段不仅展示了Lulu的逃亡历程,大概也象征性地回归了她过去的混乱,最后一幕与开膛手杰克的故事堪称点睛之笔:在伦敦的迷雾中,两个同样无助孤独的反角,最终无法解救对方。
想给露露P一组渣女表情包 / SIFF第18场
哇塞,那个年代的乱伦,多角恋,同性恋都齐活了,额,就差人兽了,哪里是表现主义,明明就是批判现实主义,主人公根本没有自觉意志,很有成效的把奥尼尔反讽了一把,资本主义果然什么都有,导演的调度功力非常厉害,比现在的黑色黑色多了,牛的不是一点半点……
露露实在是太美了,除了那著名的发型,还有一张神情动人的脸
《阿黛尔的生活》party上放的片子就这部;闹剧式的情节如今看来混乱拖沓了些,乱伦、双性恋、同性恋等等内容的表现很超前(les首次出现);露露开启了波波头时尚,想到《歌厅》里的丽莎•明奈利,以及两片类似的20年代德国的糜烂氛围;“情妇、高级交际花、第三者——「永恒之女性」的本质”
大师级光影调配下诉说着一个传奇女人的传奇。
3.5-4
潘多拉的指涉和中國的紅顏禍水一樣,女人成了男性慾望的犧牲品和替罪羊。作為一部1929年的作品,還殘存著濃厚的舞台劇痕跡。
一个纯朴而真实的荡妇。
因为对开膛手杰克感兴趣,就看了这部片子,但发现影片其实基本上与开膛手无关。不过总算没有白看,而且配乐很出色,不会像很多老电影那样杂音很大。PS:话说魏玛时代的德国电影真的很牛X,不过后来的纳粹和东德却让德国的电影业一落千丈,看来极权社会给电影的发展造成的破坏性大得让人无法估量。
#上海电影节#第十五场。
在影院看了现场配乐版,艺术(和时尚!)果然没有任何时间的界限,1929年的摄影现在看来仍如梦似幻。露露太好看了,不论走到哪里都是集万千爱慕于一身,甚至男女通吃,但她或许没有被谁真正爱惜过,才会用爱回击这个世界
lulu是20世纪初的狄俄尼索斯,是女版的道连格雷,她毫无良心,不知人性,用精光四射的肉体引人走向欢愉青春放纵生命的终点。她十分稀有但并不罕见,与其批判其毫无理性,不如隔着银幕膜拜着她毁灭性的至高无上的美!
最高級的性感是純真。變態殺人狂抵抗不了柔弱的羔羊,可她這一生早已注定以悲劇收場。默片時代的女演員可真是艷絕。
全世界都爱她 她用爱报复世界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死在圣诞烛光和幸运枝的幻象里...P.S. 黑色bobbed haircut的鼻祖应该是Lulu而不是Léon里的Mathilda...后者弱爆啦...
Louise Brooks的大眼睛和BOBO头,那是一个时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