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是被这部片子独特的画面吸引的,但看完后我发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女性主义电影,所谓不可多得,其一是作品本身独特而又效果卓绝的表现方式,其二便是它足够的深刻。
可能大多数女性主义电影,作用点仅仅是关于工作,家庭及其婚姻的一些表面的内容。真正触及核心问题——性解放——的片子记忆中不多。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油腻男人”,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对女性开黄腔,目前大家的共识是,这种男人很坏,对女人开黄腔是一种卑劣的行为。可是如果我们深入的思考,我们会有两个疑问,这种行为为什么是卑劣的?以及为什么对女性不能开黄腔,这算是性别歧视吗?
这里涉及另外一个概念——荡妇羞辱。维基百科是这么说的: 荡妇羞耻(英语:slut shaming)是用来描述导致一个人(尤其是女性)因自己的某种性行为或性欲背离了传统的性别期望或外观期望而感到羞耻或低人一等的行为。这个词常指使用荡妇或其他类似羞辱性词汇,妨碍女性对自身性别形成自主看法的行为。
酒桌上的油腻男人讲一个黄色笑话,真的只是为了博美人一笑吗?并不是,而是你笑了,甚至说只是听到了,他们就认为他们在心理上对你进行了一次荡妇羞辱。很多性骚扰的例子,其实都涉及这个概念,比如说露阴癖。讲这个话题的帖子我在豆瓣上也见了一些,成功的露阴行为,给女性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当然也有不成功的,因为他们遇到的了真正的”荡妇“。
这里就涉及第二个问题了,为什么对女性不能开黄腔,为什么女性不能见到阴茎,女性就不能谈论色情吗?荡妇羞辱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我们的文化里还在赞美贞洁烈女,贞洁是美的,而淫荡是丑的。而我,之所以称这部影片为足够深刻的女性主义作品,就是因为它颠覆了这一点。
女主在一个阴茎的引诱之下,一步步从贞女沦为了荡妇,然而当她变成荡妇之后,她没有像人们说的那样变成丑陋的老太婆,而是变得愈发的美艳动人。而所谓的传统男性文化自然是容不下她这样的异端,最终她被烧死在了火刑架上。
我在这个电影的评论区还看到一句有意思的话,大概是一个女用户写的,说,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非常好的女性主义电影,但她不明白,为什么引导她改变的是一根男性的阴茎呢?很显然她在排斥这一点。
我觉得这一个问题就问出了国内女权问题混乱不堪的根源。许多号称女权主义的女性,核心观点只是躲避男性,远离男性,从来不敢接受男性。于是男性的阴影永远都无法消除,反而愈演愈烈。而本片,没有逃避男性,反而大胆的接受了男性。彻底从男性和男权的阴影下走了出来,化身为美丽且纯洁的荡妇。此时的她已经无法被所谓的男权思想所伤害,只能被杀死。
可能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谈到女性运动,就要提及性解放,因为性道德从古至今一直是女性身上最重的枷锁。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赞美贞洁,也不再批判淫荡。而现在我更愿意做一个特立独行的荡妇,sorry, i am a slut. 请收起你那虚假的文明,这无异于在一朵纯洁的白莲花上吐痰。
1/电影的结尾引用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但随后显示了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Delacroix)的著名绘画“自由领导人民”的图像。那幅名为“自由领导人民”的画描绘了1830年的七月革命,而不是1789年的法国革命。
2/在基督教欧洲,用钉十字架之类的东西来惩罚罪犯是不可想象的。
3/中世纪的巫术与法国共和主义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巫术通常有男性领袖。共和主义基于启蒙理性主义,并且鄙视任何巫术。
来自imdb
主题方面: 宗教寓言——包括牲牛献祭、十字架、末日降临、天使与恶魔的辩证法 表现力方面: 动静结合,画面张力大;色彩绚丽,色彩情绪学——用画面和色彩表达情绪,非写实的,在1973年,前卫到爆,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手法配合一个传统故事,时空纵深堪称浩瀚。 题材方面的反思有女性主义、性欲力比多的张扬,好像看到了叔本华尼采的意志、黑格尔的精神、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的具象化,尤其是那一幕万物交媾jazz,精彩! 结尾还涉及启蒙的话题,启蒙者的面孔同化到每一个被启蒙者的脸上,这意味着觉醒,也意味着同一,一个现代性的悲壮的预告。 颠茄: 探讨的是身体与灵魂的关系问题——意志与肉身的作用,迷狂对理性的暂时胜利。 恶魔的象征: 珍妮的欲望,拉康的“凝视”和大他者的镜像投射理论,能指链的无限蔓延——珍妮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实在界的真相——欲望的不间断的游戏,这才是人间啊,和地狱没什么差别。人没有主宰自己意志的能力,从出生到死去,一直被凝视塑造,从未摆脱枷锁。
其实刚开始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个堕落史。后来一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贝拉多娜说了,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才是魔鬼哟ο(=•ω<=)ρ⌒☆
中世纪、黑死病、sex,这部电影的背景很容易让人想到《十日谈》,而事实上这部电影的主题也和《十日谈》同气连枝。性,不仅仅是欢愉(甚至可能就不是欢愉),而是权力和武器。自电影开始,女主珍妮受到的第一次摧残就是领主肆意行使初夜权。在珍妮“堕落”的过程中,“恶魔”也是通过交合赋予她力量;而珍妮行使她力量的手段,也几乎都围绕着性来展开。性代表的不是堕落,而是人性;常被认为软弱的女性,也恰恰因为其“软弱”而更具人性的力量。这一点上,《十日谈》也反映了类似的意思。
跳出电影前段故意预设的中世纪道德视角之后,导演暗藏的褒贬意向其实就很明显了。领主是个骷髅头,领主夫人的装束完全就是白雪公主里的恶皇后,而神父的袍子比恶魔还黑。反观彻底投靠恶魔的“堕落”后的女主角珍妮,身着白袍、身边鸟语花香,最后烧死在十字架上,简直就是耶稣再世。当然,这位耶稣是启蒙主义的耶稣,她带来的是人性的复苏,是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也是片尾的法国大革命。
这么一来,那位所谓的“恶魔”其实就是上帝了。这位上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珍妮的心里长出来的。他的力量随着珍妮心中的人性欲望而增长,摧毁掉珍妮脑中中世纪的旧道德,又通过珍妮的肉身显现在世间。在珍妮与“恶魔”结合时,闪现的一系列意象是花花世界,也是人性复苏结成的果实。在此之后,珍妮这位已经觉醒的神子,当然不会再听从丈夫让的那套中世纪价值观的劝诱,她已经是《自由领导人民》的女神。
由于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这部电影似乎有一些女权主义的影子。但在我看来,片中的女性反抗的还不是纯粹的性别压迫,压迫她们的是领主、是教会、甚至还有领主夫人这样的封建权力帮凶。在这里,女性不仅仅是女性,更是人性的代表。受压迫的不仅仅是珍妮,她的丈夫让、以及所有的男女村民都是受害者。在珍妮被钉上十字架之后,也是这位看似已经屈服于领主权势的怂男起身发出了怒吼。
在反抗中,站在最先的是女性。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对70年代的女权运动的呼应。
性的意象化。女性被压迫的反抗。
9。证明技术对动画质量的提升不是绝对的。这部妩媚而多变的黑化成人版浮士德带来了极为独特的视觉效果。上帝与恶魔的角色随着剧情的推进逐渐对调,本能的觉醒带来了意识的解放。动画区别于电影之处就在于可用更艺术化、更抽象化的表达形式。不禁怀疑向着故事化、精致化发展的动画工业是否走错了方向
女性的苦难史,从被践踏到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身心交付魔鬼到普度众生。静态画面中无限喷张的动感,性场面表现得既富隐晦之美,又具惊心动魄之感,高潮段落之迷乱狂欢让人目瞪口呆。
够迷幻够先锋,一场醉人的极致悠长梦境。可惜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动画了。 9.2分★★★★☆
如果说“动画是流动的画幅”,那么本片就是由一幅幅后现代抽象画组成的。许多段落都适合一帧一帧去看,比如珍妮的下身被撕裂化成血色的蝙蝠、众人的私处变形后纠缠在一起……纵观手冢的“成人三部曲”,性都是作为一种意象存在于电影中,不过前两部中性代指的都是人内心中潜藏的欲望(对金钱的渴求、对权力的追逐),而这部中性则变成了释放自我的工具。这与本片的故事十分契合:在上帝沉默(伯格曼式的命题)的世界,被恶魔附体的珍妮却成了救世主。珍妮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像普通人一样死了,没有像耶稣一样“复活”,足见电影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只是否定了神的意义。除了故事,手冢治虫做的最好的是将性场面线条化。你能看到或惊恐、或抗拒、或享受、或沉醉的面部表情,能看到扭动在一起的身体,能看到不可言说的私密,能看到你想象的一切。
我们被死亡,不断地被死亡。性欲是男人,战争是男人,恶魔是阴茎,而罪恶是女人。//epic性压迫+阶级斗争电影 男性视角反观的女性苦难 月经 生育 洁净 恐惧 歧视 仍然缺位 这些只有女人才会产生的意识 是在如迷雾般的父权注视下 和自己身体被动性+异己性的无穷尽斗争 //女孩 十岁 被强奸 怀孕 无法堕胎 这可恶却完整的回路
除了那沉暗的色调一点看不出来它如此古早。多数时间它是水彩的静帧,加上镜头的移动拍出幻灯片的效果,这种手法有时竟比动画还震撼。那些执笔的无名英雄,他们画出来的她是那么美,美妙的神情,天真的下垂眼,挺直的鼻梁。贝拉多娜站在纤细的花草里,贝拉多娜在靡费的黑白中,SHE‘S SO BEAUTIFUL
政治语义清晰完整,借虚喻史以史推今而又将现下与表层文本统一.但"地面上的"于我终归难以忽略,故而看来还是悲鸣居多.方法多彩,若绘卷/玻板绘手段若水彩/版画门类在列.或以片段效果最大化为纲,形式规则少些整肃,对说明"观念上的恶魔"还是有碍.线条装饰性浓艳.非常重视影像演出与音响的协同.曲皆隐有压抑.
给孩子看的童话里happily ever after通常是结尾,给成年人的故事里却往往只是开头。
八十多分钟,差不多全程盯着屏幕看完,很难一言以蔽之地描述作者的风格和技巧,因为它是完全自由的,无论是动还是静,线条还是色块,凝固还是喷薄,都不足以限制表现视觉的想象力,原则只有一个,就是感官,对我来说任何评价任何解读任何溢美之词都无法和这个电影给我带来的原始震撼相匹配,因为这就是电影,它超越了语言。(经讨论,断定为非女性电影,女性形象仅仅作为被推上神坛的意识形态符号激发大众意识觉醒,促成蓬勃之新力量取代腐朽之旧制度)
真正意义上的先锋果然还是要到七八十年代去寻,时髦到爆表。最喜欢跳舞的一段,借恶魔之名和药物之力享乐的人们看起来都是如此的脆弱与不堪,以至于比他们的痛苦更形哀伤。
情色得无比颓靡,淫邪到无比纯洁,纯水彩的画面,音乐与情节的配合相当精准。
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有不少类似风格的颓靡装饰风动画,但是跟这部片子一比全都应该去死
其实就是一悲剧魔女为主题的MV幻灯片,但其声画所展现的美学让人有强烈的认同感。稍微改一改,马上看起来就像是少革的前导,不知道对几原有没有过影响,而爵士感和画面节奏还让人不禁猜测,渡边信一郎是不是也是粉!?
女性?!极其特殊极其绚丽的视觉影像风格!!
充满70年代精神的作品。经历了暴力和激情并存,充斥着学生运动的10年,70年代的日本是站在历史最前线的。
时髦!!!!!
这根本就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超越了世俗所谓的道德,融汇了时空和神性的讨论。女主在投靠魔鬼时许愿,希冀坏的一切降临在人间,于是有了达芬奇、金钱、书本、显微镜、电影、计算机和冰球。放弃了所谓世俗道德和妻职母职禁锢,反而会自由强大。也充满着令人震撼的(反)神性。太喜欢这部电影了。
美炸了
革命来自性欲?相当现代的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