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博士你一心研究为哪般
恩,我是看了苏秀老奶奶的书才知道褒曼也演过这个的,起初是为了听配音,屯碟一直搁下来,重温了她的书,最近又拿来看了.也许是看的不够定,我感觉她配这种角色不太好,她的声音比较适合中年女性.刘广宁配的富家小姐相比就很好,当然这一直是她的强项.所以李梓来配会好点,叶塞尼亚的奔放.
博士就是宾塞先生啦,大家都知道,他正常的时候确实温文尔雅,不过富家小姐的父亲总是不爽快婚配,加上褒曼的卖酒女大方表白,这位同志就不坚定了.好啦,我也不清楚,因为我在快进看,是DOUBAN上的简介说的,回头我再仔细看.但开头我就觉得这个人很残忍,在教堂里发现一个因战争引发精神病的人,就想拿他做实验,别的医生不同意,他还信誓旦旦说自己在小动物上试过都没事.残忍伐?!!人家的妈妈就在旁边呢.按咱中国说,此人你走火入魔了.后来,他就自己当小白鼠了.而且,按介绍说意思是为了接近褒曼,那尼,何着您研究就为这啊?
好啦,反正如果您是老片爱好者就去看看,配音很好的.其实我很疑惑的是1941它是怎么通过海斯法典审查的,都是看了上海一周上小白的专栏闹腾的,我也开始喜欢考据了.反正褒曼的出场那是一次比一次穿的美啊,那种强烈的吸引力真是,啧,啧,我看过她那么多片子,没有哪部比这部更豪放.你能想象她和医生见面就送人家绑袜圈吗,而且是在就穿着一件白色小背心的情况啊.导演很会拍啊,可我也没时间去查是哪位仁兄了.
2 ) 学坏容易,学好难
在表达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之前,我先要在头脑中把医学上有关"双重性格"或者"多重性格"的解释和定义放在一旁.因为这是一部电影,而且是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其中带有一部分原著小说作者对"双重性格"的看法,更带着导演对于"双重性格"看法,导演更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他对于人生的看法溶入在这部把"双重性格"作为卖点的电影里.
其实在这部电影里,导演把主角作为Dr. Jekyll和作为Mr. Hyde的两面看作是人性善恶的两面.但是,并不像电影开头那位神甫所认为的:"善的本性最终会战胜恶的本性."本片的导演Victor Fleming并不这么想,(原著作者Stevenson确实也不这么认为),但导演似乎走的更远,在原著中,Dr. Henry最后是死于绝望中的自杀,因为他知道除了毁灭自己之外,他已经没有让自己停止在人世间制造罪恶的方法了?但在电影中,我们的主角最后并不是死于被Dr. Henry控制之下的自杀,Mr. Hyde此时已经深陷罪恶的泥沼,无法自拔,(最后死在被朋友认出之后的警察乱枪之下.)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学坏容易,学好难."
3 ) 正反两面的人心黏连在一起
从开场就能看到,是我喜欢的电影,抛出了一个伦理问题,而医生想要去解决的是人关于善恶的那道界限。
一位温文尔雅的人服用了这样的药剂就脱了形,流露出纯粹的恶,那么善被丢在了什么地方?隐藏起来,还是逐渐被吞噬。
人格分裂在我们当代普通人看来依然属于遥远与未知,这个为人所熟知的定义和症状直到1957年由德国的一位精神科医生库尔特·施耐德所提出,而这是部上映于1941年的电影,还有更早的版本,那么,是否可以说,人们对许多未知或未解的假设都通过艺术载体进行表达与记录,然后再去定义?
男主角的戏路真的很广,真的很难看出是一个人饰演的同一个角色,估计在妆容上有很大的变化所致,但是这个妆容又觉得有些不是很协调,所幸演员足够给力,可以抹平这个缺陷。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那么就是演员的作用远远大于剧本。这个剧情现在看来有些过于简陋,也没有铺展开对哲学问题进行探讨,仅是浮于表面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观众所需。
我可能又要感慨黑白电影带来的美感比当下彩色和更多技术叠加下的电影画面带来的体验更美妙一些。我开始要摈弃彩色了,黑白过滤掉了太多的冗杂元素,只留下了光影,更能把人像的立体感呈现出来,看过彩色与黑白对比照片之后,顿觉演员没有黑白照靓丽。又或许,观众被颜色景物拖累了注意力。需要铺展一段情节时,背景过于靓丽,观众会被不由自主所吸引,而无法聚焦在对白上,但如果对习惯了彩色画面的观众,一下子采取黑白,又有些难办了。到底是需要更注重故事性,演技,还是画面,应该会有所取舍。
总之,老电影,我是欢迎的,由着这部电影,又顺藤摸瓜到了许多想要看的电影,都加入了想看清单,找个良辰吉日,一部部,慢慢看。
4 ) 恶中恶的结局会不会更好
恶本来潜伏在人性的深处,一般以诸如“鬼心眼”,“恶念”之类的形式萌发,然后人畜无害地潜藏起来。但是一旦因为外在条件的刺激而触发,那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发而不可收。而且作恶会给人带来类似于毒瘾难以戒除的快感,甚至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快感阈值,所以只能依靠法律惩戒约束。如果此剧能把海德同事设计成幕后恶的推手,产生恶中恶的戏剧效果就更好了。
5 ) 化身博士
1、带点乡村鸭子口音的英格丽褒曼如此轻佻的样子是本片的亮点之一,但同时那句:当初吻我的时候,我以为你很快乐。又在一开始便注定她和基克尔博士有缘无分,日后只是不断地在和他的另一面——海德作斗争;
2、交换兔子和老鼠性格实验的成功,使得基克尔博士信心大振,但无论如何之所以他会开始这个实验,仅仅是想打破医学会过于执守规则的情况,只是后来由于认识了风流的褒曼以及岳父对于婚姻的阻挠,在个人因素的不断强化下才会最终酿成后面两个人性格的反复转换,并且每一次似乎褒曼对博士自身的欲望的刺激都是直接的,粗暴的;
3、善恶之间的转换在这部片子里,在最初的阶段是靠着药物进行的,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不管是基克尔博士还是海德都已经自觉化;也就是说当基克尔博士受到欲望刺激的时候,他内心中的恶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褒曼造成的伤害之后他又开始后悔,于是原本绝对的善与绝对的恶在电影中便形成了这样一条线索:任何坏都是由善最初转变过来的,而世界上没一个坏人,在最初的时候都曾经是个好人;任何好人,也不可能永远都是个好人。
4、电影一开始的场景发生在教堂里,结尾时亦在赞美诗中结束,从更深层次而言,本片似乎重在阐明神性的重要,上帝无论在何时都会义无反顾地带领你走向光明的世界,但是现在,所谓的科学主义如此猖狂发展,非但破坏了原先道德占支配地位的井然有序的社会;同时在更大程度上还削弱了上帝的权威地位,科学主义在本片的结尾所宣告的意义即人类如果任其发展,只会使得最善良的人也形成恶魔。因此本片是否可以成为一部批判科学主义的作品?。
6 ) 还OK
我觉得一半一半吧!怎么说呢!最近有点迷惊悚科幻片,觉得非常有意义看了,但不要太吓人,这就是我讨厌这部剧的一个点所在,太惊悚了,中间那点快吓死人啦,那个女的一出来,我靠,真jb吓人,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剧的剧本比较好,这也是把我拉回来的一个地方,剧本写的不错,演员也不用说,而且后边有点像3D电影,推荐大家去看看吧!有点吓人哦!
没想到另一面的英格丽褒曼更是风采非凡
灵魂善恶的交锋,天使和魔鬼的争斗。
我实在太爱这个的音乐剧,但又总觉得音乐剧对这个的故事诠释得不好,弗莱明这个解释不错,尤其是对艾薇的纠葛,再说,bergman的艾薇太漂亮,尤其是诱惑柳下惠jekyll一段
对SpencerTracy演的Hyde印象超深很有演技不愧和KatherineHupbun比翼双飞。。两位女主角则互相反串一改往日路线但还是都没啥演技。。该电影为同类题材的开创吧之后出现蛮多的。。思想蛮深刻人的欲望无止境学坏不用教。。究竟人性善还是人性恶呢。。
屈塞的戏路很宽广。。。配上英格丽·褒曼 / 拉娜·特纳俩个美女
人格分裂很强大啊..海德魔鬼身份很恐怖诡异..
《化身博士》20年前第一次读,15年前在《看电影》杂志知道斯宾塞居莱塞的名字以及这部电影,没想到一直延宕至今才看到。看那个时候的黑白电影和柔光下那些演员的样子、衣着、神情,听那些恍若隔世的配乐,都是梦幻般的经历。英格丽褒曼风情万种,太美了,尤其是五官,不可方物~
温文尔雅的恐怖片,里面还有鹦哥里爆慢呢哈哈哈哈。而且海德先生在小酒吧闹事那段满甩的哈哈哈。对于油腔滑调的男的我要留意哈哈哈
最早版本的海德先生
虽然屈塞的戏路一直很宽广,但是本片中博士变身后的角色转变诠释的还是缺乏力度,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化妆的失败造成的,不过前后角色变化时的镜头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褒曼此时的演技已经颇具潜力,拉娜特纳是完美的花瓶~
儿时的回忆,个人喜欢这个版本多过1931年版的。这版中男主虽然前后五官外形变化没有31版那么大,但是却透着慎人的狰狞,很好的诠释了相由心生,而不仅仅是31版中变得像类人猿一样就能表现出来的。个人认为41版的恐惧更加深层。PS:褒曼真是实力派!
还想再看一遍 小时候只记得褒曼,原来另外一个很漂亮的姐姐是拉那特纳演的呀~~
权作怀旧,两面人略浮夸,故事倒无新意,褒曼的配角亮了。
3.5星,要是单看也还不错,但和31版一比就差点意思了……总感觉是“赶紧按31版过一遍就得了!”片长变长了但情节反而赶了……我倒觉得屈塞的诠释别出心裁,摒弃了之前“一看就是撒旦”的模式,变成了“披着羊皮的狼”,但化妆再稍微夸张一点就好了,现在太像老流氓了(划掉!)
既然有31版的珠玉在前,41版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劇情就特別吸引我啊 一開始還以為只有屈塞和褒曼後來發現還有拉娜 拉娜真漂亮 自從《郵差總按兩次鈴》 後就特別喜歡她呢 i黑漆板凳说拉娜看著很像成年鄧波兒
英格丽和拉娜的角色互换 演得很好 但并不适合她们各自
和31版同样的剧情,变身前后的表现手法我更喜欢这部,怪物就在我们身边。
个人以为最好的版本
变身后还真是令人不寒而栗!悲伤的故事~ ps:私以为英格丽褒曼太端庄的美丽,不太适合风尘女子的设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