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对垒》,2011年的电影,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让我这个体育盲第一次感受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尤其最后的加时赛,实在是太燃了。全程没有快进,也没有闲心停下来发个弹幕。九年前的曹承佑可真是帅到让人挪不开眼睛,还有默默坚守的马东锡大叔,打酱油的朴叙俊……每个角色都有股鲜活的拼劲。开头和结尾处两位主角用胶水粘合伤口的场景,看了两次,还是觉得生疼。最最最让人开心的是,居然没有爱情线哈哈哈啊啊哈哈简直不能更棒!看老电影,总是有种大牌云集的错觉。
梦里突然看到了电影中的画面,翠绿的草坪,耀眼的灯光, 雪白的衣服和帽子,一个身形瘦高的年轻人静静的站在那里,四周是屏住呼吸的观众,眼前是宿命的敌人。他皱着眉头,咬了咬牙。猛的抬头,踏地,振臂挥出。
一道白光划过球场,时间仿佛静止,鲜血从他皮开肉绽的手指上滴下,随即欢呼四起,掌声雷动。
人们说他是追求梦想的勇士,他说只是因为自己站在了这里,所以逃避就太过可耻。
我很喜欢这个说法,因为梦想是什么,是说不清楚的。更多时候,像是一种兴趣爱好的延伸,是一种懵懂世事时的单纯想象。那时它干净、热情、纯粹、美好,总是随着有意无意的想到而导致激烈的心跳,引得你浑身来劲,即使为之牺牲奉献也心甘情愿。
第一次重新认识梦想,是在体育馆里,一场专业对半业余爱好者的散打友谊赛。我坐在边席上看热闹,规矩是点到为止。
开始了两场后就看出了端倪,专业的分寸都把握的好,并且头脑冷静。但业余的不但收放失控,且打着打着就有了难以控制的冲动。终于在一次重手伤了人之后,教练也不太满意了。对下一场的选手说,既然这样,那就让这些爱做梦的小孩儿们看看真实的散打是什么样的吧。
从第三场开始,业余选手们在之前占了便宜的得意被迅速击溃了,他们目瞪口呆,再也不说觉得专业的好像也就是速度快点力量大点这样的话了,他们信心和斗志被毫不留情的彻底摧毁。他们重重的倒在地上,梦想也随之碎了一地。
我看着他们崩溃的表情,同时感受到了某种说不清楚的伤感。这是一群真的有热爱的人,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然后在多年后的一个夏天的午后,兴致勃勃的被现实蹂躏,在收获累累伤痕的同时,也被迫去正视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实现自己所追求的、能和职业选手在任何方面一较高下的小小目标这样的现实。
梦想和夏天的风一样让人心动,可事实上却又无比残酷。如果他们只是当一个爱好,那该有多好。
因为爱好,永远都是有乐趣的,你没有期待,没有要求,没有给自己明确的目标。那么从中得到的,永远都是轻松和愉悦。
最怕的,大概就是将其转化为梦想,并且真的想要去实现它。那时,你就会开始为之付出更多,从轻松对待变得辛苦追寻。而它也从一个任你驱策的乐趣,变为了高高在上的星辰。
梦想就像爱一样,一旦过了一纸界限,就再也无法回头,越是认真的对待,就越是辛苦,收获的伤害也会越多。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终究是少数。最可恨和无奈的是,它并非努力就会成功,可是你却已经不想放弃。
当我看到那位奥运投手在场上拼命甩动不堪重负的胳膊,将沾染血迹的球投出150公里的速度时,我想大概他已经不再是因为梦想了。队友的期盼,观众的瞩目,国家的荣誉,男人的责任,立世的信念,艰难的取舍、终身的伤痛。。。这一切,又怎是当初看着电视比赛的小小少年所怀揣的梦想可以承担?或许一切都已和梦想无关,或许,为之奋斗多年的,真的就只是青春的一场梦而已。
所以,他给自己一个源自现实的理由,不可以逃避。
生活是无情的,它或许会选中一个人让其成功,将其作为梦想的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踏上追求的道路,固执的用生命和时间做交换,去与自己的命运做一场惨烈的对抗。而透过梦想的假象,却不由得会感受到无力的悲凉。
是对是错?会否后悔?大概不到生命最后的那一刻,永远也说不清楚。如果不肯明智的放弃,那么倒不如用面对来支撑自己。终归也是自己热爱着的,就算到头来一场空梦,可既是情长,何惧无望?
那一道划过球场的白光,让我意识到了这么多年,终归还是没能成长为一个理智的大人、抑制住向着太阳行走的渴望。要是当时不走这样的道路,应该会更有趣吧。
可随之心里便有声音响起:只是,那怎么可能呢?
秋风吹过面颊,犹带着夏天尚未散尽的一抹温热,抬头看到窗前已经泛黄的树叶,突然觉得,还真是有些伤感呢。。。
终于看完了,在这个点,其中有个最后还有14分钟的时候电脑被我 一个outo 弄死机继续看,激动情绪可非一般,电影的结局意料之中,棒球的的精神孕育其中了,坚持到底,不管输赢,也要全身心的投完最后一球,不管怎么样,也要击好每一记投球,能上二垒的决不停留在一垒。...朴万秀的插曲有意思哟:板凳也要时刻准备着.。。
看完电影的有木有感觉到很激情?!我有感觉到!画面扑抓的每个镜头!每个投球的姿势!比日版的安达风电影强烈得多了!我承认我很爱安达大叔的风格!但是,这个没有爱情只有兄弟之情还有棒球热爱的电影却让我拜服了!
整个电影开始看得不是很明白,或许导演喜欢这样的风格吧!不断的插叙倒叙什么的!其次,就是衔接上有点点不是很明白,因为后面插叙了之前在国家队的两机油的激情... 可是,怎么反目呢?!我觉得这个交代得不算是很好吧!然后红方的主教练很囧的策略让我也觉得这个方式不算特别好吧!看不是很明白!而且为何壮叔叔干嘛磕头之后才想努力去赢呢?!好吧,忽然发现好多都觉得挺奇怪的!不过,斯文叔的那种感觉,完全冷静型的!完全完全的完美,那种清晰的思维,孤傲什么的演绎得太牛叉了~~ 忽然发现壮叔叔怎么感觉都不像棒球人员~哈哈哈~~后来看到历史证据只能承认我视觉太低了~~ 原来橡胶手可不是一般的强大哦!
最后一场比赛又燃又泪,弥补了前期过多因素而导致的杂乱。曹承佑拿起地上染血的棒球,听到队友诧异的呼唤才意识到比赛早已结束,这段神来之笔;他站在球场上,抬头望向计分牌,将近五个小时,整整十五局。两位投手是「一球一生一球一死」,赵震雄和马东锡则是体育竞技里的更多人。棒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比赛,投手留给队友们的是背影,而这背影却是靠着所有队员一起支撑起来的。
最后还是热血澎湃了呀!
一直很欣赏曹承佑
命运的终极对决,男子汉的热血游戏,豪情万丈,澎湃汹涌,完全的好莱坞体育励志范儿,叙事流畅一气呵成,情绪营造恰到好处而没有单纯的为煽情而煽情,故事肢体丰满,人物演绎到位,是完全可以作为范本的励志电影。
温馨又热血的运动电影就是好看!!!!
我永远爱曹承佑带着棒球帽和金丝眼镜的回眸。
最后的比赛太精彩了!曹承佑!爱死他了!
对决精彩,扣人心弦。曹承佑的角色从未让人失望,演绎得十分出色,看到崔东原肩上累累伤痕时,眼泪直打转,这种体育精神和坚强的品格令人动容。
31岁的曹叔我哭得好大声
看得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最后崔东原不知道比赛结束简直是神来一笔。不觉得煽情过度,反而真实可爱。连小人物的悲欢喜乐都让人动容。还有,谁能想到曹承佑赵镇雄居然在这部电影里相遇过…又有谁能想到信号和秘森现在被比来比去…
这回曹叔不是叔,是欧巴了,他出现的每个镜头我都在心空。斯文禁欲系与肌肉兼具的他大杀四方。但叔的关键问题还是他日益增长的演技、魅力同落后的剧本之间的矛盾。
每当一部电影有了曹承佑,就有了全部。整部戏因为老教练的"一球一生,一球一死"而苍劲有力。
后半段看得热血沸腾,虽然结尾有刻意煽情之嫌,但还是心甘情愿被套路,为不妥协不放弃拼尽全力的体育精神所折服。曹演员不愧是被称为“千面人”的存在,换一个角色就像换了一个人,气质完全不同,佩服!
一个棒球盲,愣是老老实实看了两个多小时,除了小曹的魅力以外,片子本身也可圈可点。作为体育片,完美对垒的主题中规中矩,可不能否认它的结局是动人的。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虽然有些过度渲染,除了比赛的热血还有球迷的反应令人印象深刻,有时我们的热血激情都是别人手中的棋子,而电影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反而是马锡东饰演的角色不仅是在明星的阴影中而是在废弃的角落中依旧坚持着梦想,没人会记住他们但他们也从来未曾放弃过。PS:曹承佑真是帅炸了!
一球一生,一球一死。生死一线间,那种无论对手是谁都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信念足以成为支撑一切的动力。两位伟大的投手,最孤独的投手,互相激励并且成长最后获得的是无限的敬意,这不就是竞技体育最崇高的一面吗。最后加时赛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绝对不是我一个!
#假如爱有天意#里的青葱少年长了这么帅的大叔
“我呢,不管铜陵上还是谁上,都会拼命投球的,我就算再不如从前,我也会投到最后的,因为对我来说,这就是棒球。不管是输是赢,我的比赛就由我上场,我会投到最后的。不管别人说什么,崔东源的比赛就会由崔东源上场。” 这部剧让我见识到了曹承佑的演技,说上述这段话是他始而因为抑制的愤怒而发颤的
发现了一位新大叔曹承佑他妈的要不要这么帅第一眼就被迷住了泪奔>_<~~~
编剧思路不清,搞了一堆人物每个都刻画得不到位,包括两位对垒的主角。什么为师重道、爱国主义、体育精神绕了一圈又变成个人崇拜。体育记者的角度也是很奇葩的一条辅线,以为要说什么最后也没说出什么。曹承佑这部里也太像刘德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