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导演,这三个字在影视圈仿佛与生俱来的被贴上了弱势标签。
为什么喜欢赵婷,抛开其他一切因素 作为观众我们只欣赏她的作品。赵婷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揭去这些刻板印象的标签。不得不承认 我一开始也轻视了她,但当我真正看完她的电影,从《Nomadland》到《The rider》我的脑海里只有一句话
“这是我见过最不像女导演的女导演”。
如果一位不了解电影的人问我 Steven Spielberg的电影哪里动人,那回答一定是他动人心弦的长镜头和举世无双的一镜到底,问我Christopher Nolan的电影哪里动人,那一定是脑洞大开的剧情和一丝不苟的镜头实拍。如果你问我 赵婷哪里动人 《The rider》哪里动人,大概我会一时语塞 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如果细细回味 我想这部电影值得讲上三天三夜,赵婷的电影题材 看似平淡 实则锐利,无论是骑士还是无依之地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角都是底层人民、弱势群体。我想在这个流媒体信息时代,没有什么是能比一部电影更能带来社会关注度了。
赵婷或许是我看过最写实的导演 作品巧妙的游走在纪录片和电影之间。纪录片与电影的最大区别是,纪录片是一种科普形式而电影则是时间艺术。既然是艺术它的核心灵感一定来源于生活。赵婷最特别的一点 她的电影选用的都是非专业演员,骑士的主角真的就是一名牛仔 戏里他的父亲也确实是他的亲生父亲。追求最真实的演绎,让表演不那么表演。换种话说她让电影脱离了剧本。
我看电影一直着重于镜头美学,一直把用镜头来代替语言作为导演执导功底的一项重要标准《骑士》绝对是我看过将这项美学发挥到极致的影片之一,西部的荒凉之美、静谧之美被发挥到了极致,Brady不善言辞 赵婷替他用摄影机表达了千言万语的同时又是那么的安静怡人,习惯了市井生活的我们内心难免有着几分浮躁之气。何不在周末安静的晚上欣赏一部赵婷的作品来帮助我们做到笃根本 去浮华呢?
《骑士》就像一张宣纸,空白无彩的,赵婷往上面泼洒了几滴象征着内心最柔软情感的水粉看似很淡,但实际上已经把这张宣纸浸透了,这张宣纸就是我们看似平淡坚强却又热烈柔软的内心。如果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欲望无奈和不甘 不妨让Chloe Zhao陪你体会这最安静的孤独之美。
布拉迪曾是一名优秀的骑士。
巨大的伤痛找到了他,让他不得不告别圈马地。
整部电影透着一股幽深的意境。
色彩,构图,光线,都在诉说着骑士的内心。
我想他一个人在卧室,赤着上身玩弄枪支那一刻,定有杀死自己的想法。
这样,除了唏嘘不已,他还能给身边人留下一个决绝的形象。
事实上,成为骑士,本就无法选择。
出身西部乡下,那里似乎是片草原,在他张口呼吸那瞬,便注定与各种野性为伴。
缺少温柔的母爱,必须怜惜年轻的存在智力缺陷的妹妹,与父亲的交流又总覆盖着男子汉气质的外壳。这使得他表达细腻情感无比艰难。
作为野性西部少年群体中的一员,走到青年,他的身体,他对世界的认知,比其他同伴更需要被承认,被鼓励。
这时,或主动或被动,危险刺激的牛仔表演,进入了他的人生。
然而命运只垂青了他几次。
之后,便把他送到了单调乏味的超市收银台。
他试着接受,但骑士的基因已经融入他的身体。
布拉迪挣扎,抗争,在他精神最痛苦的时刻,只有继续参加比赛是唯一解药。
他决定做最后挑战,成功便踏过血地,失败便永留赛场。
在参赛前,他又一次看望了全身接近瘫痪的旧友(同样因马受伤),似做最后告别。
可当他看到赛场外来自至亲的那两双眼神时,沉重的包袱消失了。
他选择了放弃,走到至亲面前,彼此拥抱。
影片在布拉迪黎明时分驱马疾驰的慢镜头中结束。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镜头在我眼里是冗长沉闷的,只看到一半。
第二次看,因为自身经历了很多,我把注意力都投入到人物表演所传达的情感之上。
这一次不再是沉闷的,而是一次精神上的沟通。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给写给失意者的电影。
他让我们知道,平凡与伟大的界限是模糊的。
抗争,是人类生命史上的主题之一。
失败永远大于成功。
唯精神永存。
平遥国际电影展“卧虎”栏目的参赛片。写牛仔竞技秀骑士的美国电影,编导竟然是个中国去美国学电影的女孩子;人物全部是牛仔们自己演自己,不仅驯马、赛马十分专业,表演也全无业余痕迹;8万美元的极低成本,就拍成了这样一部在戛纳导演双周等众多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的佳片!一切都是匪夷所思,但却是眼前的事实!导演的表达及掌控才华,毋庸置疑!
导演赵婷的身份已经不是秘密,她从中国去英国上的高中,后到美国纽约大学学的电影。这是她的第二部长片。她是演员宋丹丹的继女。今天她的家人全都赶到现场,观看这部影片的中国首映。祝贺!
影片中的众多角色都是素人出镜,细心的朋友都会发现,演员名单中各角色的名字,几乎就是演员自己的名字。
据说导演有一天在逛牧场,遇见了布雷德,就向他搭讪,问他:“这马背上的东西是什么?”
当时布雷德回答:“这是上帝放在马背上可以让他扶住马鞍的东西。”
我当时看了这句话,便在心里对自己说,天,他离上帝好近。
布雷德的确是一个天之骄子,他和我们不一样,没有上过学,所有知识都是父母教的,还有就是从小在马的背上自己学习来的。是上帝教会的他怎么做人,所以他的眼睛像湖水般宁静清澈。他在驯马界很出名,老资历的农场主看见他的驯马术都要经不住赞叹,觉得那简直是奇迹。
为什么残酷的事情会发生在这样美好、单纯的一个人身上?我突然醒悟,只有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才会觉得有些事是应该发生,而有些事是不应该发生的。
我们在写小说时总喜欢让主角有俊美的外型,有浪漫的爱情,有衣食无忧的财富,有名动天下的事业。聪明高贵的人总是会获得成功,愚笨下贱的人则会灾事连连。
但是在上帝主宰的真实世界中,没有什么是不应该发生的。
布雷德觉得痛苦,他的痛苦源于自己信仰的崩塌。他曾认为,每个生命活着,都有上帝指派给他们的使命,而他的使命,就是骑马。他的前辈大哥曾代他说出过这个迷惑:“除了骑牛(马)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如今不能再参加牛仔比赛了,他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他曾无数次拿出他的左轮手枪。在牛仔的世界中,一匹马一旦不能奔跑了,就会被人用枪打死。布雷德可能是在希望有人能够出现,也这样一枪打死他。
但是人能打死马,是因为人是马的主宰,而人的主宰,只有上帝。上帝没有处决布雷德,他比人类要仁慈太多。
人认为马儿不能再奔跑和嬉戏了,很可怜,活着也是浪费资源,不如去死吧。上帝却说,不用去死,不能奔跑也没关系,请继续在这草原上漫步着吃草吧。
马不想死,却不得不死。上帝给人活,人却还在那里自寻烦恼。
布雷德的脑袋被植入金属板后,右手就会间歇性痉挛。它会死死地握在一起,不能松开。
不能放手,有时候是很危险的。他在驯养那匹灰色母马时,就差点因为没有及时松开缰绳而遭到马的攻击。现在,在这个久别重逢的牛仔赛场上,他的手又紧紧握在了缰绳上,他的旁边是喧闹嘈杂的鬼门关,而他手里握着的,是他的使命他的天职他所有的骄傲。
最后,布雷德选择了放开、放手、放下。他对他的好朋友说:“再见”,挥别了这个花花绿绿的牛仔世界。
他获得了重生。
作为观众(包括我自己),很容易戴上有色眼镜,去认为一个来自中国的女导演,会拍出哪些想当然的陈词滥调(譬如作为女性的弱势地位),或者是矫情造作(沉湎于某种情绪)。
这种想法,当然很不正确,但我想说,对《骑士》最神奇也最有色眼镜的评价是:它一点都不女导演!甚至很野很大气,很man很细腻。
再不然就像朋友说的,不仅要鼓掌,它更值得脱帽致敬。
赵婷令我想到的,不是嗑类型、吃硬骨头的女汉子凯瑟琳·毕格罗,而是伊斯特伍德,或者李安,还有那些在西部片历史征战的大导演们。
众所周知,李安的独特才华,在于跨越不同族群背景的人文故事,以亚文化,次文化甚至是有违主流的电影人物,去打动世人。在美国的华裔,英国人的《理智与情感》,断背山上的牛仔,沦陷时期的上海,太平洋上的印度少年,伊拉克战场的美国士兵……他似乎无所不能,在写全人类的故事。考究这一切根源,固然与导演本人的温文性格有关,又何尝不是一个华人试图在好莱坞立足的写照。
赵婷的《哥哥教我唱的歌》和《骑士》,外景选择都在美国的印第安保留地,生存环境比较艰苦。关于印第安领地的故事,前年还有一部发生在怀俄明州的《猎凶风河谷》,值得推荐。
赵婷为何选择少数边缘的印第安保留地?
你可能会得到一些个人冲击的故事,赵婷的说法是,被布雷迪·詹德罗的个人魅力所吸引。接连拍摄相似题材背景,其实更有利于新导演的成长。比如不少新人导演,会选择三部曲创作,那不是意味着你在以李安为榜样,亦或者你想成为杰兰(锡兰)和贾樟柯等电影节好手。事实上,即便你只是想一鼓作气,那也比其他人要容易成功得多。
三部电影,相似主题的反复捶打,不仅能施展自己的长处,也能在这个过程,发现自己的限制与不足,从而更加游刃有余,去拍摄其他题材。被神话的毕赣,无论他正在做的,还是之前完成的,实际上也是一个类三部曲的打磨过程。
赵婷前作像是新手上路的风格练习。到《骑士》里头,她所挑战的,就是传说中好莱坞电影制作的谋条定律:不要跟动物与孩子一起工作。后来,国内媒体不知为何,误植出来一项:水。
《骑士》不仅是真人真事,而且是让现实中的詹德罗一家去饰演自己,即布雷迪·詹德罗,蒂姆·詹德罗,莉莉·詹德罗,还有那些马。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取巧投机的事情。今年,伊斯特伍德让真人在电影里扮演自己的《15点17分,启程巴黎》却翻了车,而且成片一片狼藉。那可是一个惊险,弘扬主旋律,打击恐怖分子的英雄故事。
《骑士》前半段有点缓慢。中段开始,布雷迪找到驯马工作,与这种伴随人类历史文明前进的动物,重新建立联系,彼此间的接触与亲近,耐心反复的交流,令人非常感动。通过镜头的运动,包括大范围的旋转环绕和跟拍,你仿佛能感知到人与动物的沟通,尤其是那种伴随共情的信任,互相理解,释放对方的天性与能量。
许多人可能不太理解,布雷迪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骑在马背上,当个风光的牛仔。这不仅有危险性(被踩碎的颅骨),似乎也不太能够保障一家人的生活(需要人照顾的妹妹)。
简言之,《骑士》说的不过一个人类的驰骋梦想,而放弃梦想,又比追逐梦想难太多了。不见得骑士就得傲立于世,只不过,赵婷刚好选择这片土地上为数不少的刚强牛仔们——就如同阿伦诺夫斯基拍摄《摔角王》,李安去拍拳王阿里的《马尼拉之战》,从赛场,舞台到聚光灯,无数电影描述过这一类人物。愈简单,却愈有力量。
通过时长不短的驯马工作,《骑士》成功说服了观众,能在草原上,与骏马一起奔跑,是很神奇的时刻。人类不仅可以超越自己,更可以感受自然的博大。
不少人把《骑士》的摄影,封为了马力克大神的魔幻时刻再现。但在我看来,《骑士》的故事,显然跟马力克不是一路子。马力克推崇神游九天之外的去叙事,《骑士》却扎扎实实,反复围绕布雷迪的纠结、不甘与遗憾说事。无论是照顾朋友,还是超市被求合影,你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绪波动,痛苦,不仅能被感受到,而且需要出口。
布雷迪在围栏里,用独门技法让马从桀骜狂躁到放松驯服,产生变化。他同样不厌其烦地,帮助朋友做康复训练。一件看上去有效的事情,与一件看上去无效的事情(朋友显然无法重新上马背),它们最终的目的却是一致的:不要忘记梦想。而那匹不再能站起来的马,那个生不如死的牛仔,它们都是布雷迪的生命投射。
选择继续驰骋,还是选择家。选择慷慨一死,还是选择遗憾。
提到宋丹丹老师的八卦,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宋丹丹老师与前夫英达的合作以及与现任丈夫赵玉吉的“闪婚”。
大家都知道宋丹丹老师与赵玉吉再婚时赵玉吉已经带着自己的女儿赵婷,但是大家可能对这位宋丹丹老师的继女赵婷却不太熟悉与关注。
赵婷出生于北京,15岁时几乎不怎么懂英语的她被送去了英国读寄宿学校,后来又辗转至美国念书,最后就读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学习电影。
2015年赵婷凭借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获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金摄影机奖。两年后的她,又一次带着电影《骑士》来到戛纳电影节,这次她获得了导演双周单元的最高奖“艺术电影奖”。
在赵婷凭借《骑士》获奖后,宋丹丹甚至还在微博上祝贺说:“当初送你们走的时候觉得学费真贵,现在见你们都出息,觉得钱花的真值。”
作为一名“星二代”,赵婷所受到的关注度远不及其他“星二代”们,但就是这样一个为人低调的新生代导演,她的作品理应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所以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这部来自赵婷导演的戛纳获奖电影《骑士》。
《骑士》的故事非常简单,男主布拉迪作为一位年轻的西部牛仔从小在驯马方面就非常具有天赋,同时他也是牛仔竞技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在一次竞技比赛中,布拉迪被马撞到了颅骨身受重伤。本想着作为一名牛仔在骑马的过程中受伤再正常不过了,然而让布拉迪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头部的伤导致手部经常性的痉挛没有办法活动。
看着自己身边的人还在正常的牛仔竞技,布拉迪只能先干点别的事情等待身体康复。最开始他在超市里做着收营员的工作,后来干脆直接做起了驯马师帮助别人驯马。
在驯马的过程中,布拉迪重新找到了骑马的乐趣,本想着等自己的伤痊愈就继续走上竞技的赛场可没想到布拉迪手部的痉挛变得更加的严重,甚至还出现了剧烈的呕吐导致昏迷。
被送进医院的布拉迪被医生告知:“你手上出现的问题叫做复杂性部分发作癫痫,大脑传递信号过快,手跟不上所以就一直僵握着。如果你还这样继续的话,你的癫痫会变的越来越严重,所以你不能再骑马也不能再竞技了。”
被医生下了最后通牒的布拉迪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甚至还一度起了自杀的心(导演暗示)。
重新回到超市打工的布拉迪有一天在超市偶遇到了一位自己的粉丝,粉丝希望能够合影留念,布拉迪也很欣然地接受了他们的请求。粉丝表达说到希望布拉迪能够早日康复看到他再次骑上马背。然而粉丝不知道的是,这时的布拉迪已经不能再骑马了。
布拉迪的爱马“阿波罗”腿受伤了,不能再奔跑了。而按照美国西部牛仔的风俗,不能奔跑的马就要被杀掉。布拉迪无法忍痛扣下扳机,只能求得父亲过来解决。在夕阳的余辉下,布拉迪背对着自己的爱马,听到了父亲的枪声。
最后布拉迪终于想明白了,上帝给了每个人不同的使命,对于马而言就是在草地上奔跑,而对于牛仔而言他们的使命就是骑马。所以布拉迪准备放手一搏,准备好了马具希望再一次的走进竞技场。布拉迪这样的行为无疑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即便是极力阻止他前往的父亲最后也无力阻止布拉迪的前进。
来到了赛场上的布拉迪发现自己的父亲与妹妹居然也来到了赛场上为自己加油打气,看着自己的父亲与妹妹,布拉迪最终还是放弃了比赛的念头与亲人一起回家了。电影也在这里走向了结局。
导演在拍摄这部电影整个过程中只花费了8万美金,8万美金是个什么概念呢?拿最近的《侏罗纪世界2》来举例,《侏罗纪世界2》的制作成本为1.6亿美金,是本片的两千倍!
本片的故事是根据真实故事进行的改编,而片中出现的大部分人物都是这个真实故事中的原型在出演自己。其实出演故事原型中的自己并不是那么的容易,首先心理上你就得要过去那道坎。
比如在电影《解救吾先生》中,导演就曾考虑过让人物原型吴若甫本色出演,但是后来吴若甫还是因为心理上的难关而拒绝了出演男主角。
所以本片中的人物原型愿意在电影中出演自己,这点本身就已经非常厉害了,再加上角色在电影中的表演也完全无法挑剔。无论是演员的人物动作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还是台词,你甚至看不出来任何素人的影子在其中。
根据真实故事进行改编并让故事原型在电影中进行本色出演,从导演的角度来说也是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样的电影并不好拍。即使是作为世上最厉害的导演之一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今年新片《15点17分,启程巴黎》中也几乎同样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且让人物原型本色出演,但最后的成片在口碑上却不尽人意。
本片的片名叫做“骑士”,而在西方人眼中,所谓骑士一定是需要具有所谓的“骑士精神”,而骑士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荣誉、英勇与牺牲”。对于他们牛仔而言也一样,牛仔竞技同样也是为了获得荣誉、表现英勇甚至受伤与牺牲。片中布拉迪有个朋友这么说到:骑马与痛苦同在。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结局的“反套路”,如果本片是一部普通的商业励志片,那么在布拉迪受伤遇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结局一定会是布拉迪并没有放弃比赛而且在比赛上还获得了成功。
有句话说的好,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你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再竞技的时候,强行上场比赛一定会是一个悲剧的结果。
我们都还记得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刘翔,虽然最后他放弃了比赛,但仍然获得了中国人的尊重与掌声。要知道有的时候,放弃梦想并不一定意味着毁灭,放弃可能只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首发于暴走看啥片儿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吃麦子的马
最神奇也最有色眼镜的评价是:一点都不女导演!而且很野很大气,很man很细腻。布拉迪驯马接触和亲近,耐心反复的交流,令人非常感动。马背上的牛仔,不过是一个人类的驰骋梦想。
很淡,但如果我有钱拍电影,或许就是想拍这样的一部片吧。#不计功名#
叙事好弱所以前面80分钟无聊到爆,最后的煽情我也觉得太俗了。看完觉得没有对主角产生足够的同情去构成共鸣。景挺美。
除了印第安地域特色外,赵婷暂时还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并能逐步丰富完善的作品个性,对马力克仅仅停留在形上的模仿以及学院派剧作的模式化其实都是通往作者之路上的阻碍,希望能在下部作品中看到更加清晰的她,而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临摹者。
就不能一丧到底?偏要让他“活”过来。
看得难过...是我本年度的海曼吧。同样是非演员,同样展现一个偏远的地域,同样是character driven,个人觉得这部比今年另一部片子传达情绪的渗透感强多了。
不只是安静的镜头语言,而且还非常专注:画面不是男孩就是马,或者是男孩和马,这种专注性带来了情感重量,让人与马命运并列在一起时特别有说服力。电影结尾男孩的选择让我想到“极速风流”,哪怕有千般不舍也要学会放手,因为有人在等你回家。
不能自已的手是个充满矛盾的载体,既导致了他梦想的破灭,又象征着紧握梦想不甘松开的力不从心。受伤的马儿死路一条,受伤的男儿梦想不弃。苍茫大地、落日夕阳,那份心余力绌、这份永不言弃,人有多渺小、心就有多庞大。
一到抒情时刻就化身泰伦斯·马利克。融合了纪录片手法(有真人搬演自己),虽然牛仔这个选题不及上一步印第安小镇青年那么犀利但是难得地破了套路(比如没有女孩,没有性等等),差点以为最后要变成《摔跤手》但结尾确实转得漂亮。驯马段落很专业。但是还是有典型的学院风,比如破碎家庭……
收尾的几场戏非常赞,骨子里有点奥斯卡学院范儿的美国独立电影,非常的圣丹斯,自然光的摄影质感很棒,有点泰伦斯·马力克的感觉。片子讲牛仔精神,故事却是一反常态,相比励志,也许选择放弃更难,有些野马就该属于广袤的草原,对于它们来说,要么自由,要么接受死亡,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巨大的勇气。
几天前手不小心割伤,我望着那个小缺口一点点愈合消失。突然间终于明白这部电影动人在哪里了,没错,有漂亮的风景,有追求梦想而不得的遗憾,有家人的理解和扶持,但让它变得特别的是“愈合”,一道真实的伤口,一个年轻的骑士,在身体遭受重创之后重新找回了自己,这大概是生命中最幸福的瞬间
一部全方位、毫无保留地展现导演平庸创作能力的影片。导演没有任何藏叙事的意识,想表达的每一点意思(比如男主怎样受伤、男主家经济窘迫)都要拍一场戏,让角色直接讲/演出来。太呆板的叙事也导致镜头和文本信息量贫乏。还有,不是镜头语言功力十分深厚千万不要轻易放弃配乐啊!!
握紧与放手的鸡汤主题在导演的克制之下写成歌颂人类理性之美的散文诗,人的执拗对应马的野性,驯马就是征服命运,区别是臣服命运也能获得自由。美国独立电影的套路太多,好几个部分都感觉是陈词滥调。
和想象中很不一样,和马利克没太大关系、也没任何过度解读必要,就是简单朴素地拍了个关于坠落和放弃的故事,些许设定稍显陈词。男主有着细腻自然、有呼吸感的表演;地域感融入得很好,剧本写得单纯、专注。这种把一切都明了放台面上的拍法,就看观众心境进不进得去,最后半小时几乎一路哭过来的。#豆瓣标记的第5000部电影#
Everything is so fragile. 我们爱的人 我们自己 我们爱的东西
难怪呢,由真实故事改编,所以逻辑、人物都特别对。这个骑手沉默笃定,关照身边的亲人,虽然他也身负重伤。人类最最扎实的一种力量都在这类人身上。
对于骑士,颅骨重伤和不能重握缰绳,哪个更痛?对于野马,大腿撕裂和无法驰骋草原,哪个更疼?大脑的信号传递不到手掌,生命的快乐满足不了生活。徒有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只能在颓丧的人生面前败下阵来。牛仔要照顾智障的妹妹、癫痫的兄弟,刷超市条形码,在夕阳下狂奔,之后懂得原来自己也在被照顾。
赵婷拥有着动人,成熟,粗放而细腻的电影语言,这部作品里看到了她非常不中国却骨子里深受东方价值观影响的部分,像早期的李安。虽然可以把骑手看作是文艺版的摔角王,但影片最后部分的隐喻之死却让电影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我认为赵婷只要不被漫威绊倒,她极有可能会是第一个拿奥斯卡的大陆导演。
7,以小见大的故事,里面藏了很多东西。影像也用了不少心思,未来可期。
近乎纪录片的形式做的很足,摄影对南达科他风貌展现也令人心醉,不过叙事还需进一步打磨。整体很容易让人想起达伦的「摔角王」,不过也许是因为主人公更年轻,结尾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