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没那么简单
(原来早上写的那一篇发布成功了,因为当时显示系统繁忙,没有成功,又兴致勃勃写了一篇。。)
如果你还没去看:
这部电影的评分不只这个分数,至少相比起水军簇拥而起的众多大陆烂片。
看到微博和豆瓣的评价,多是觉得剧情散乱,导演故作深沉等等的,还说香港电影已死。好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很多人觉得《有一个地方。。。》《左耳》这些片子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子咧,张学友教授都说了,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言论自由。
也许有一份观众是抱有对《寒战》更高的期望去,觉得失望,觉得就像是看了好久好久的激战场面,然后说,战争不过刚刚开始呢。
可是,电影不需要那么平铺直述,不余需要每个人看到每一个镜头心里都呼之欲出:哦,是这样啊的吧?以前一个和一个挚友看一部雷翻天的电视剧的时候,她就耐心跟我说,之所以这个男主角一次又一次地解释我们心知肚明听了都要翻白眼的话,是因为我们的妈妈婆婆看不懂啊。
《赤道》的剧情设置、人物设定、场面恢宏真实度都是要给一个大大的赞的。你看了预告片看了百度百科的话,会觉得,哦,不过是一部说三方怎么合作把武器夺回来,不过是一部颜值都好高,不过是一部与其他的谍战片相差无几,不过是一部看完场景很惊讶但是转头就忘了剧情的香港电影嘛!
但是绝对不是啊!百度百科介绍的赤道不是啊他呀!!剧情哪里有这么简单了?当中涉及那么复杂的国际利益,想想都觉得那么真实,美国、韩国、中国大陆、还有中国香港之间的关系,政治层面“因为你的职务水平没达到有些事情没法告诉你”的道不清楚的大心思,韩国、香港、大陆三方各个队伍的小心思,观众都要从人物的对话、眼神,一些细节的展现去猜,谁是赤道?
枪战的场面没有让人失望,香港电影在方面是强项。第一幕在尖沙咀的枪战,是让观众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后来那一幕在海旁,因为始料未及,池珍熙和崔始源和张震他们的对峙,看得人心惊肉颤啊。还有影片接近最后,文咏珊突然出现的那一刻,简直肾上腺素飙升,噢,如果你看了几千几百部很厉害的电影,也许你是无感了。
演员的演技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都是老戏骨,连新人文咏珊(虽然也拍过好几部电影了)的身手和眼神都让人拍手叫好,果然是和baby转型最成功的两位嫩模始祖,后来香港那些前仆后继的嫩模,嗯,基本有种row in row死在沙滩上的即视感。电影影评人说香港一直低估了张学友的演技,确实啊,昨晚我都听到有观众问,张学友都可以凭这部戏提名影帝了呀?
说着说着就泄露好多剧情,以前我喜欢先来看评价再去看电影,因为我也是智商堪忧。。不过现在觉得还是先看一遍,看不懂可以再看第二遍呀,好电影还是值得贡献票房的!说到这里,还是想吐槽一下,看三遍这个电影都好过贡献票房给何以吧?哎,现在我也看不懂这些所谓的“音乐MV剪辑成一部所谓的电影”了,也许是我老了,我是中学生的时候好像也是脑残粉。。。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我觉得电影里有好多好多疑点,比如说池珍熙。
他居然没死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如果这放在一部雷剧里倒是可以理解,好人永远不死。但是这不是啊,好人基本都死光了呀,死到都让人疑惑续集要找谁来拍呀?
第二是他出发前妻子给他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什么电影没有交代啊?这是个线索吧。他收过两张纸条,张学友那张比较明显,就是引他们到海旁,但是妻子那一张肯定也是说明了什么呀?
池珍熙的形象也是很正面很正直的一个人,那么会不会最不像坏人的是坏人的设定,他也是利益集团里面的一个呢?
还有王学圻。
大学说他的表演有违和感,有点夸张,说话让人发笑,好像是专门穿插进去为了赢大陆票房为了通过审查的。一开始我也这么觉得,好像大陆这一方插一脚进来没必要?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呀,这真的不是像百度百科说的一个简单的夺取武器的故事,这当中涉及几国的利益,外交不是在每晚7点的CCTV新闻里说领导人去哪里访问那么简单地事情啊,韩国制造这么惊人的武器,美国能没反应?美国是怎么对待伊朗伊拉克朝鲜这些或真实或疑似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的呀?以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交易现场在香港,当然要管啦,当然要进行外交层面的斡旋了。王学圻说的就是真的呀,有好多东西也没法解释给你听,当中拍到的大陆和香港的矛盾其实也反映了两地某些价值观的不同,虽然一部电影篇幅有限,加上有审查的限制,肯定有做得不完美的地方了,但是从架构设置和表达的社会意义看,至少还挺真实的。王学圻最后在京都出现的时候,那一大堆来自不同种族的保镖,嗯,好有型啊。和张学友的对话,讲到了影片要表达的很重要的一个点,信任,赤道的利益集团里有信任,而这三地的正直代表的小组有吗?大家各怀鬼胎嘛。
我还真是看TVB和香港电影长大的一代,小时候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看TVB啊,噢,那时ATV还放很多很棒的电视剧。也许我真的有很重的香港情节,我觉得香港电影绝对没死,《赤道》比好些只有场面没有让人记得住剧情的好莱坞大片还要赞。
2 ) 赤道:震震你还是回侯孝贤墨镜王的电影里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吧
我就补几句不相关的,怎么赤道才上映两三天就有人在我的评论里放下载链接了?放链接那个人你是不是贱?电影还没下映呢你就放链接你到底想干嘛?还放两次?
别放了啊,真想替赤道挡票房你打个一星就完事儿了。
————————————————————————————
再补一次修改,很多热心观众在下面提醒我说余文乐和女特务得到的信息其实地理位置差不远,在这里给阿乐道个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刚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赤道很难看,下面有回我说啊,那我不去看了。我抬头一看震震的俊脸,不忍心给他这样挡票房,我就把朋友圈删了。现在看完了,刚刚又吃了碗羊肉粉静了静,我觉得我良心有点疼。那还是说说吧。以下有剧透,非得去看这电影的就拉过吧。
说个题外话,今天看电影之前我其实还蛮兴奋的,因为有赤道,这样我就可以避开何以笙箫默和左耳了。
影片开头说了,韩国造了一个real危险的核武器,也不知道为啥这帮人没事天天造危险品,造好了还不搞好安全防护,于是就被坏人张震抢走了。抢走了之后韩国的情报科得到了消息说张震要去香港做交易,于是派出了情报员大长今叔叔和特工崔始源欧巴去负责把这玩意儿抢回来。出发之前是大长今叔叔的儿子两岁的生日,大长今叔叔就在宴会上跟妻儿话别了,其实我看着这画面已经感觉叔叔的头上插满了死亡Flag,然后叔叔和欧巴去机场了,临行前一个疑似朴槿惠的女士出来给他们送行,握着叔叔的手说我对不起你们家啊,看到这儿我就知道叔叔你死定了。
话分两头说,香港那边的警察张家辉也知道张震带着超级炸弹抵港了,于是找了物理学教授张学友来帮忙做顾问。与此同时反恐督查余文乐也接到了叔叔和欧巴,他们决定一起去堵截张震和买家的交易。去交易现场的路上欧巴接了一个女生,说是北朝鲜安插在香港的情报员,也不知道为啥北朝鲜和南韩就不互相the one突然间亲密合作了,反正女生告诉欧巴说张震的交易地点改了,在尖沙咀,余文乐也得到了情报,但是地点不一样。于是一行三人就去了尖沙咀,至于为什么不去另外一个地方,大约是余文乐相信北朝鲜间谍的业务能力吧。张震带着个性感美艳的女助手去谈判,他居然(!)和买家没谈拢,还没来得及撕逼,警方就打进来了。一通乱枪过后军火买家的头子被余文乐干掉,女助手换了个装一脸淡定地混进人群里,震震只好骑着个摩托车跑了。本来大叔和欧巴因为香港法的原因是没有执法权的,但是欧巴看着震震一个人把装逼耍帅的活全干了,就有点生气,于是抓过一辆警车加入了震震,用行为告诉观众,你是男神,我也是男神。两人街头追逐一番,最后震震因为架势技术不过关pia叽一下摔飞了出去,始源欧巴没抓住人,但是捡到了震震装着超级炸弹的皮包。于是大家拿出了大阵仗把个皮包围起来,然后大叔说了一通,大致意思就是只有我启动这个炸弹再关掉才是安全的。张家辉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答应了。我本来以为里面一定是空的,或者炸弹一定是假的,但是,但是!炸弹竟然是真的!然后!就这样被叔叔开了又关,安全控制了!
尼玛!知道看到这儿的我内心有多崩溃吗?影片开始有三十分钟没有?这就搞定啦?
然后我带着崩溃的心情看着大叔和欧巴把炸弹移交给了香港警方,眼看这炸弹就要安全的被送回韩国了,我心里那个急啊!真送回去了这戏可怎么演啊?正在我焦虑的时候,大陆代表王学圻出现了。
他说,慢着,这炸弹,不能送回去。
张家辉就表示很不解了,大哥,定时炸弹哎,又不是溜溜球甩着好玩,炸了漏了香港就要变成第二个广岛了哎,赶紧送走好吗?王学圻说你不懂,你级别太低,有些事情我不能解释给你听,总之这炸弹吧,就是不能送走,你问我为什么不能送走?不能送走是因为我要保护你,你说这他妈算哪门子保护?呵呵别多问,你只要安静如鸡就够了。
我一拍大腿说,嘿,这有戏,估计剩下的时间戏还挺足的,应该很好看。
但是接下来迎接我的是一片混乱了,我努力用我不高的智商去跟上导演和编剧的思路,但是直到片尾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炸弹不能还给韩国,我只好揣测真的原因是因为导演故事还没讲完;而这段时间各演员的任务如下:
震震耍了几回帅,开枪杀人截警车,和干妈秀了一把温情,吃了一盘铁板猪蹄,目睹干妈被击杀后表示内心崩溃,把抢着和自己耍帅的崔始源欧巴杀掉了;
张家辉追击震震,被美艳女助手踹了一脚小弟弟表示很痛,抓到人家之后公报私仇泼了美女一瓶水,最后关头发现有内奸,去抓内奸的时候为了独占功劳被内奸的手下也就是美艳女助手勒死了;
张学友生了几次气,帮了一下韩国人,最后露出真面目其实我才是赤道哈哈哈哈观众朋友们你们被我骗了吧一直以为张震是赤道吧其实我才是是不是很厉害呀然后歌王指示美女把影帝勒死了;
大长今叔叔和崔始源欧巴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干嘛,反正最后两个人都躺尸了,期间叔叔的妻子负责煽了一下情,看着朝鲜特务小姑娘悲痛欲绝面色苍白几欲晕倒,整个画面温暖金黄隔墙就是叔两岁的孩子一种无法逃离命运齿轮的伤感马上就涌现出来了啊!但尼玛最后在飞机上下来的事欧巴的灵柩和大活人叔叔!说好的死亡Flag立到飞起呢?连总统都给叔送行了叔居然没挂?!挂的居然是小鲜肉特工?!导演这不叫不落俗套啊!这叫脑子进水啊!
影片的最后就是歌神带着超级炸弹跑到了京都,王学圻跟着跑到了京都,在一辆轻轨(?)上对张学友说你是不是很久没见到震震和小美女了呀你是不是心慌了呀,歌神说我不怕我们之间有信任,然后呵呵一笑说你的那个女助手呢你是不是也好久没见了你怕不怕呀?
这时候王学圻脸色一变,我以为他们两个要开始撕逼了。
这个时候,电影院灯亮了。
字幕说,和赤道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我赶紧点开了豆瓣看导演是谁。
整个电影都充斥着虚张声势的阵仗,毫无逻辑和缺乏合理交待的叙事让这些阵仗变得好像耍戏法一样的滑稽,关于香港大陆关系的表达让人分不清导演究竟是你共的粉还是黑,有一种想跪舔谁又不那么情愿跪舔只好弯着腰舔人膝盖的别扭和搞笑感,最令我生气的是那么多大牌明星被导演攥在手里,生生将一手好牌打烂,你还我高冷酷炫的震震!就算你让震震留了刘海盖住他的发际线也不能忍!!!
导演你这个傻逼!!!
最后,我避不避开何以笙箫默以及左耳,都一样。
3 ) 《赤道》:国际大片范,人戏两头乱
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路径依赖”。大致意思就是人类会沿着自有经验去采取一套行为,即便环境之后完全不同,出于成本考虑,依然还是会沿着这条路前行,哪怕此时这些行为已显得非常怪异。比较著名的段子,类似于“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火箭推进器的大小”,不知道的可自行百度之。
《寒战》以傲然姿态在2012年成为港产警匪片一匹黑马,在小格局里拍出了大气象,梁乐明陆剑青两位编导必然尝到了甜头。在其后作品里复制他们颇有心得的剧作技巧,自然是完全能理解的。但令人意外的是,《赤道》的投资虽然数倍增加,动作场面与城市场景都豪华了几个级别,电影本身可看性却大大的降低。或者该这么讲,精致的硬件和设施,将他们工作中粗疏与虚弱的部分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说到底,《寒战》中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学,无非是压缩时间,讲述在极短时间内的故事。扩大群戏,然后"强化多角关系"与"延长僵持"。
以往港产片为求情节紧凑,又要时刻创造意外情节,往往容易陷入重复套路。最难做的是主线和副线如何交织得不动声色。梁陆算是找到了看似能巧妙的回避这些问题的方法——无副线。
倘若主要人物够多,仅仅是讲完他们的关系就比常规电影要花更久的时间。再尽力放大和细化背景中每处小关节的话,即便事情不推进,一般还能看得下去。而营造出一个多方角力的局面,更可以使观众感受到莫名的压力。要是能让矛盾双方都取得观众一定认同,那就更好了。打起来的那一刻,观众甚至都不知道该帮谁。即便有些漏洞,也能心潮起伏主动去帮着补了。
当然电影时长有限。演员一多,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人物基本扁平化,标签化,没有太多成长空间。所以角色就更需要由明星来担任,迅速吸引眼球,用气质和演技去补充那些没机会讲清楚的部分。在故事不太好看的地方,努力拍脸。
有钱了,总需要花在明处。于是《寒战》中用一场爆炸和一杯水浇头就能启动的开场,在《赤道》中硬是花了18分钟才基本做完。随着其后与毫无角色感的中东悍匪一场怒战,正义一方取得了基本战果,夺回失窃的武器。当然进度条毫不留情地出卖了他们,没人会认为这就是最后胜利。大家都等着看后面怎么闹。
王学圻扮演的宋鞍带着“制造僵局”的任务翩然而至,强行要求武器停留在香港,搅开后半段令人窒息的漩涡。对于这个影响全局的指令,宋鞍解释居然是“你级别太低,我不能说”,而后以这样腔调又进行了大约三四场毫无用处的对话。不管怎么强调城市安全,宋长官都很官样复读机一般地说:我就是为了香港安全。回想一下,这大概是近年在如此投资级别电影中,看到信息量最低的一堆戏了。其实语焉不详之处,似乎有力图探讨中港心态与从属关系的意思,但无论是不敢明喻还是怕成为两头黑,大众对于这个僵局存在理由终是一头雾水。轻慢之心,也就慢慢浮现了。
所有角色被这股乱流牵引,无头苍蝇似的开始追跑打闹,顺便引入更多未交代前世的势力,直至坏人并不吃力地获得最终胜利。其实让人郁结于心的,不止是故事未完。金培达节奏满盈的配乐好像时刻在表达“好嗨呀好嗨呀”。而我们并不明白,这个故事讲出来是为表达什么。
不惮以最大的善意,去揣测梁陆最初构想,会有足够多篇幅在密室角力上。在地下临时组建的危机小组里,有着试图合作却又不得不各自权衡利益的韩国特工、香港警方、大陆官员,外面还活动着大量不安定因素。手上握着一个能夷平香港的炸弹,却又是(号称)各国争相抢购巨额财富。泛亚洲格局的小共同体里,有多少文章可以做,不言自明。可需要平衡大牌们的档期,需要展现各城市的美景,需要花钱做火爆场面,文戏现在被压缩到了一个狼狈不堪的地步。甚至要靠结尾假装挖坑来挽回一些颜面。
华丽丽的卡司阵容,最终变成压倒这头骆驼的巨型水桶。
几乎所有人都不可爱,也不有趣,于是他们愚蠢与否也不太叫人关心了。王学圻奉献出近年最急着拿便当走人的表演,装腔作势都装得有些心急,台词沿路吃螺丝吃到结尾。张家辉倒单纯,就是个狠辣人,笑起来还是看得出从亚视就脱不去的草根气。张学友胖得没法瞪眼了,只让人想捏捏他的脸。韩国线两位欧巴倒给了比较全面的展示,从个人情怀到黑化立场都有,可跟故事总搭不上关系。
文咏珊的甜味加上浓妆倒多了几分别致,也许能顺利转型到另一个维度。最叫人舒服的,其实是顾美华那个干妈有点松散的气韵。但想来很奇怪,我们连好人都没看清楚,忽然被逼着为一个军火商伤怀,是不是太恶趣味了。
可以体谅,但决非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远例不找,2011年崔东勋编导的《盗贼同盟》也组起了一个十几人团队。核心三角关系,外围协助,内部小团队,以及卧底力量交待得详略得当。故事谈不上精彩绝伦,但角色给人留下印象远高于赤道中暗夜浮现的面孔。
究竟是对于《寒战》那一套的成功导致过于自信,还是无计可施只会这几招。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如果是后者,那是相当可怕的一件事
远可怕于,赤道手里还有更多的牌。
4 ) 说香港电影已死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赤道》影评
首先,建议本片导演(们)学习or重新学习以下课程:
《论电影中细节的艺术》
《视听语言之特写的作用》
《你所塑造的是什么角色》
《谈如何让演员看起来有魅力》
《暴力美学》
《一个导演的自我修养》
好吧,以上著作都是我瞎掰的,请勿盲目查找,但这些都并非废话。
开始正文。
这部电影让我真正理解了上学的时候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有的时候,对初学者而言,拉一部制作粗糙的电影比拉一部精良的经典之作更有意义。”因为它可以让你更容易的看到症结所在。
面对这样一部电影,我今天不想过多谈论剧情,在盲目崇拜“故事为王”的整体大环境中,把一部电影的好坏全部推给剧情,显然是那些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观影感受极差的观众做的事情——观众毕竟没有拍过电影,自然不知道这种恶心从何而来。
而我想说的是,就在现有的条件下,现有的剧情下,其实这部电影可以拍的更好更精彩。相信我们都看过看着非常精彩,回过头来回忆却没有其实没有什么剧情的电影。而作为本部电影的导演(们),从基本功到责任感到自我修养,都差的太远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每一点都差一点,最后的结果就不成样子。
想走的更远飞的更高赚更多的钱,还是把那些讨论人性、追求视听冲击、试图编造一套牛x的逻辑和剧情这种高级的事情放一放,先把一些抬手就能改进细节做好再说吧,观众不会一直傻,就像老板也不会一直不懂广告和策略营销整天听你瞎忽悠一样。砸来砸去砸的还是自己的饭碗。
言归正传,我们来聊聊之前我说到的那几本“著作”相关的事情。
《论电影中细节的艺术》及《视听语言之特写的作用》
这部电影整体给人一种匆忙、不明所以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主要还是来源于细节的处理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整个电影中缺少体现人物情感及互动的细节描写。细观整部影片,绝大部分镜头都是中景和近景,特写也大部分集中在演员的脸上,手指、肢体动作、眼神传递、动作捕捉基本不存在,极少有大特,仅有的几个大特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不推动剧情发展、不做任何暗示、不体现角色内心状态。环境镜头以及空镜的作用基本上也只是肩负起了交代环境及视觉冲击的作用,什么危机四伏暗潮汹涌暴雨将至之类的感觉全都甩给了“宏大”的背景音乐。(很多情况下,宏大的音乐这么瘦弱的小肩膀很难全然肩负起这一重担,300人以上交响乐团或许还有挑战的可能性)
一说到细节描写我就会拿《甄嬛传》举例子,这是我近年来看过最会做细节的电视剧,包括台词、特写,哪怕不说话,一个眼神的特写,紧接着下一个人眼神的承接,观众一下子就知道其中定有猫腻。而这往往正是符合人们日常交流习惯的,特别是开会这种场景,完全可以拍的很有劲。开过会的人都知道,一个重要人物在上面说话的时候,下面听的人绝对不会什么都不做,他们之间的眼神交流随时都在发生,绝对比说话的人讲出来的那些事精彩的多。什么叫“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一定不是说出来或单单是用音效砸出来的。没有细节的电影,就像一块20支的布,全是孔,没法细看没法用。任凭你如何“咣咣咣”的轰炸药,如何“轰轰轰”的震低音炮,观众也不会紧张起来。
当然,过多的细节描写会有可能拖累到整个电影的节奏,作为一部激战类电影,过多细节描写会让它变得节奏缓慢、没有紧张感,或充满了文艺味。但我说的是过多,适量的细节描写是绝对是必要的,要相信,虽然观众们自己无法意识到,但他们时刻都在接受着哪怕0.5秒特写的暗示——他们的眼睛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描写(除非这片子实在乏味可陈,让观众已经不再想去关注),。你看人家《无间道》,随便拉拉都是细节,这种外部节奏稍缓内部节奏很快的结构让整个片子充满了从内而外散发的紧张感和压抑感,满满的都是张力。
而本片,角色和剧情从始至终都被这样粗糙的对待着,整个结构看起来就像是一只被平均切分的死鱼,无头无尾,更别谈什么外部节奏内部节奏这种高级的东西。剧情像赶场子似的轰隆隆简单粗暴的碾压过去,再加上一些结构上处理的失误(几个立场的人物所推进的故事线叙述不清),使整个片子充满了一种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玄乎,莫名其妙的紧张,莫名其妙的有人就死了,观众不知道剧情怎么就走到了这里,感觉更像是导演想让人死了,这人就死了,导演想让剧情这么走了,所以剧情就这么走了,不要问为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部谍战片,是一部给男人看的电影,男人注意不到这些细节,观众都意识不到我们也没必要去拍,拍了他们也看不到。我们暂不讨论男人会不会注意这些细节的生理问题,但至少作为从业者,我们不应该把观众的不专业当做自己不专业的借口,而无论多粗糙的观众都不该被这样粗糙的对待。
我相信这部电影的剧情应该是完整的,有趣的,苦心探讨研究出来的,甚至是宏大的,意想不到的,但这一切都毁在了这么一双(或两双)不知道精心打磨的手上。
(等片源出来,我会再对前面以及之后提到的一些细节进行补充举例)
《你所塑造的是什么角色》及《谈如何让演员看起来有魅力》
前面说到“导演想让人死了,这个人就死了。”的时候,实在想高呼一句:请把角色还给角色本身!当一个角色被塑造出来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导演你个人,他有他的性格、他的行为方式、他的审美、他的特点,而不是只有他的脸。太多太多的电影,里面的每个角色都惨遭导演的毒手,变成了长着不同脸的导演的分身,说着导演想说的话,做着导演异想天开想让他做的事。
其实一部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由于有着他们特别而又不同的地方,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才有了接下来的命运,可能换个人,这事儿都不这么发展了。
当然,并不是说这部电影把所有人都刻画的一模一样,但蠢的人都蠢在一样的程度,聪明的人都聪明在一样的程度,除了蠢人就是聪明人,这划分,我只能再用上一节里的一个词,太粗糙。
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导演不尊重角色固有的性格特点,导致了很多人物行为上的前后矛盾,这会让电影看起来怪怪的,因为太多不符合逻辑。
比如,张家辉这个人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一板一眼的好警察,他会威胁军火商,会对抓到的犯人用刑,算是不择手段,线人又多,说找军火商一找就能找对人,必定是大风大浪里走过来的,算是老江湖了。可这样的一个人,所谓的严刑逼供原来也就是往脸上倒倒水这么简单,什么心理施压、威逼利诱和犯人周旋博弈这种技能也都太过于幼稚,一两句话就匆忙结束了,真是蜻蜓点水小孩子过家家。有关怎么审讯犯人,可以看看《国土安全》,怎么着也不会拿个小孩子荡秋千的视频来吓唬一个军火商人头子,这威胁手段太低级,作为一个军火商人,没有确认真伪、在不会分分钟转移亲人的本领下,就这么被吓到了也只能说是军火商人看在张家辉是男主的面子上故意失了水准。再说张家辉,这么一个高级警员,是什么让他相信单用一个手铐就可以铐住一个训练有素的杀手,如此放心大胆的就让姑娘一个人开着车在大马路上晃悠?看到这一段我以为张是个中好手,自然在必要时刻亮出他的真本事,结果,他满脸自信的跟丢了……,好吧,或许这只是个阴谋,张最后一个人深入虎穴这么猪的做法一定证明了他却是各中好手,一定有什么必杀技,结果,他挂了……
后来我想起来在片子还没上映之前导演接受过一次访问,好像笑呵呵的说,就是让反派赢。于是,我明白了,原来为了这个结局,导演只能选择无视角色特性了。先是设定了一个很吸引人的角色,然后想一个很吸引人的剧情,千万不能走邪不胜正这种老路子,要推陈出新,要抓住眼球,所以要让反派赢(还要出第二部呢!),写着写着,咦?不对,按照现在这个角色设定反派肯定要输呀!那把张家辉改猪一点吧,这样就能让反派赢了,啊哈哈。——这种驾驭不了剧情就改角色的事儿,还是那句话,会被看出来的呀!
当然,我觉得导演应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可能张家辉是故意放水,为的是把敌人彻底消灭,也有可能张其实是个间谍,他是诈死。不过,这么精彩的剧情,在他猪了一整个上半部之后,还会有人再看吗?
所以,同学们,要写人物小传,切记。
其实这个话题有点中级了,要谈论完全可以探讨一整天,而要学会熟练掌握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谁都不敢拍着胸脯说在这点上他的处理炉火纯青,所以我们还是谈谈入门级的事情。
电影是个很美的东西,无论你的审美是哪个方向,哪个方面都必须是美的,暴力也可以美,时尚也可以美(比如《穿prada的女魔头》),拧巴也能美的起来(比如《孔雀》),但无论哪种美,都要需要极致,最怕不上不下。如果你要让这部电影看起来帅爆了,那就好好想想怎么能让每一个人帅起来,帅出新高度,让走进电影院的每个人出来的时候即使啥都没看懂,就是记得有那么一两个镜头,帅的无以名状,就是想跟角色过下半辈子,不要找几个帅的漂亮的往那儿一堆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镜头是导演选的,表演是导演要求这么演的,所以电影拍出来演员不够帅气不够不够有魅力不够自然是导演的问题。不要把演员的美交给服化道,画面的美交给摄影师,光线的美交给灯光师,这样偷懒,是会被看出来的。
举一个例子,韩国小妞走进巷子口那一段,姑娘很漂亮,但整个人杵的像块木头(开场那段的小妞也是如此),可能导演是想要用这样严肃、认真、紧张的表演加上低沉的背景音乐营造一种危机四伏感,但是,看在观众眼里,充满了呆板和故弄玄虚。有时候增加一些自然的动作,会让整个效果好很多(这也是全片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摸鼻子摸下巴摸脖子这种自我安慰的下意识动作,或者散开围巾这样帅气的动作都可以,这场戏只要画面色调阴暗、演员步伐偏快、再加一些脚部的特写和具有紧张感的背景音乐,感觉就有了,再多就是画蛇添足用力过猛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多多益善的。同时,也不要再逼一个资深的情报人员,做这种连头都不敢回,回头身子跟着脑袋一起动的事儿了,实在是不够帅气又不符合角色定位。(这么说起来,似乎这部电影的所有角色都不会正常扭头)
虽然这部片子宣传的时候主推说张震有很多帅气的画面,都是脸部的大特写什么的,但我在这部电影里并没有感觉到导演有去认真观察他们的主演,他们没有更好的表现出张震身上的魅力。特写里,人脸的角度、打光都没有好好的研究,有一种“反正张震帅,随便怎么拍”的感觉,角色的人格魅力也没多想,有点就成,看起来似乎有点神秘感就成。就是因为这样,一个100分魅力的演员,生生被拍成了70分。而除了特写之外,其实其它景别的镜头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典型的就是小马哥甩开风衣掏枪那段,可惜这点在本片中也没有看到,似乎帅就等于多张特写之间来回的硬切。
一个演员,无论你多美、多有演技,都需要有一个可以将这一切体现出来的导演,不然真真是可惜的。在我看来,制片人是导演的伯乐,导演则应该是演员的伯乐。一个好的演员一定是由一个好的导演成就的,而一个好的导演,甚至可以让一个演技拙劣的演员看起来一娉一笑都是戏,在有的导演手里,演员甚至不需要知道他此时此刻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心理活动,导演说“你接下来低头,然后看向另外一边,像我们吃饭的时候那样笑笑”,他只是照做,等成片出来后,演员都会吃惊于这样一个连自己都不明白的动作和表情,会在影片里看起来如此的意味深长别有韵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会问,为什么有的技很好的演员,到了另一部电影里完全没有演技甚至看起来有点傻,那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导演的审美。
《暴力美学》
其实我对暴力美学并不感冒,也是很久才慢慢的从道理层面学会理解和欣赏暴力中所存在的美,但前面谈到了审美这块,所以简单的说一下本片中枪战打斗部分的戏。
说实话,这部电影里的枪战和打斗看起来既不暴力也不美,同时给人感觉很混乱。这种混乱主要来源于对空间交代不明,从哪儿打到哪儿,任务分布是怎样,每个人的特写等镜头没有人物关系镜头的交代,这个挺致命的,会让人感觉镜头晃晃晃,扫到这里扫到哪里,毫无印象的就结束了。其它至于撒血人飞炮弹轰这种属于个人特色的东西我就不说了。
《一个导演的自我修养》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曾经作为作业翻拍过一部小短片,片子里有个空镜头,是一个吊顶风扇在转,翻拍的时候我还专门找到了一样的风扇,美滋滋的拍了,后来拿给我老师看,老师问我,你这里放这个空镜头是要干嘛呢?我说,因为原来的镜头里有啊。老师说,你再去看看,你和人家的区别。我看了,没看出来。老师很生气的说,原片里的风扇在转,你这风扇是死的,风扇转,我们就知道当时是夏天,当时很热,也会让人整个气氛有些焦灼,人的内心也焦灼着,但片子的外部环境因为这个镜头变得慢了起来。你的风扇,死了一样放在那里,镜头还晃,除了给人感觉莫名其妙还能做什么!
有的时候,一个导演的自我修养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小事。这部电影里,有太多东西是大可不必出现的错误,至少作为一个对自己要求严苛的导演是不会出现的。失焦——这种错误我已经在大屏幕上太少看到了,这部电影居然还有。 为了让张家辉和女杀手的追逐戏时间变长,看起来来回追逐更有乐趣,居然拍成了夫妻大闹来回拉扯的桥段,两个人见面不像敌人,都未使出浑身解数,导演在镜头设置里也出现了太多两个人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里的镜头,这些都让我时时刻刻觉得两人有一腿,总总(这篇影评林林总总写了一周,太多细节记不清了)。虽然现在市面上各种圈钱之作,但在香港电影面临水深火热的今天,导演不更应该自我要求和约束,力求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不是么?有些片子拍出来,毁名声啊!
最后,为挽救本片第二部对制片这边有一个建议。
1. 既然本片脑洞开这么大,就利用这点做点营销为第二部造势:找编剧就现在的剧情设计多个真相,可以宏大可以匪夷所思,发动微博微信进行竞猜和征选。
2. 不要纠结在换国家拍摄上,花钱多,宏大的感觉就现在这个水准也表现不出来,不如把钱放在主创人员身上。
3. 不要过多介入主创。
5 ) 从宋鞍角度看《赤道》
今天去看了电影《赤道》,起初是冲着预告片中,王学圻那句台词:“跟香港做对,就是跟中国做对。”去的。王学圻那个角色大体来说没令我失望。只是某些剧情上,这个角色铺垫不足,出场有些突兀。
就剧情而言,故事是不错,就是在叙述时给人感觉挺零碎,没有连起来。所以在我从王学圻饰演的宋鞍这个角色角度回忆剧情时总有些困难。
韩国一所武器工厂铀原料球(韩国能拥核?)失窃,同一时间一架韩国飞机在中国东北坠毁,军方手提装置神秘失踪,这意味着一枚超级武器就此诞生,并在香港交易。王学圻饰演的宋鞍是一个“掌控全局”的安全部门人员。他认为中国作为中央政府,首先要问责韩方为何安全部门会有如此严重疏漏。香港警察们一开始只以为抓住盗贼“赤道”就能完事,然而宋鞍看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跨国盗窃销赃案,而是国家安全问题。因为交易商品特殊,买卖双方肯定有私人武装做保护——已经跟恐怖分子没什么区别了。
张学友饰演的肇志仁教授是香港此专案组顾问,一开始以香港的安全为由一直催促香港警方尽快将这危险的武器送回韩国。以众角色以及观众当时看到这一阶段剧情时的心理,都是支持肇教授的看法的。但是宋鞍却阻止了下来,并说出我在前面提到的理由。既然这危险的武器落入中方手中,中方有责任保护它的安全和香港市民的安全——当时遭到了肇教授和韩方的反对。观众也不理解:既然武器抢了回来,为何不马上交还韩国,还把这危险的东西留在香港呢?其实随着剧情的发展才知道,宋鞍考虑的是:如果这东西回到韩国,不好说这东西还能不能再“转”回来,何况对方还是跨国盗窃武装团伙,武器送到哪没有什么区别;其次,宋鞍认为这可能涉及恐怖主义(买方买这个武器做什么用,卖方为了拿到这武器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以目前香港、韩国的警力、特工等,完全不够用,不能保证在移交过程中不会出岔子,把武器送回去并不代表香港就安全了,而是一场与赤道团伙的战争。但是,简单的逻辑总是容易被接受。当宋鞍去找肇志仁,希望说服他并希望他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时,肇志仁用“言论自由”把宋鞍顶了回去。我当时就呵呵了:我看到的电影中,“反派”总是团结一致,面对审讯宁死不屈,而“正派”却是内部矛盾不断,战友一个一个的倒下去。
而剧情的发展也印证了宋鞍的猜想——这也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满口“言论自由”和“仁义道德”的肇志仁不仅是香港警方的内奸,而且是真正的“赤道”:张震饰演的那个“赤道”只是个干活的。剧情演到这里时,我听到一些观众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可见一开始他们都没把宋鞍这个角色以及他的看法当回事。当宋鞍与真正的“赤道”在京都正式见面时,电影也结束了:这是要拍续集的节奏吗?或者就如字幕所说:“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表示电影到了高潮即结束?
总之,这是我的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香港的警匪、枪战、犯罪类电影。3D效果还不错。
6 ) 怎么老是你
原名“赤盗”,而不得已改成“赤道”,就好理解了。赤盗也好赤道也罢,在最初以为是杀手张震后来亮明是物理教授大咖张学友,估计到下一部就要反转了,赤盗还是张震,而且是代表北京的宋先生王学圻的一张牌。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嘛。想想“赤”在我党语境里有多么崇高的政治地位,就可以理解张震暂时不能暴露了。北京要靠张震来端掉地下军火交易,还心头肉香港一个真正的“最安全的地方”,保证东北亚的核平衡,所以张震才是最终扛下去的“赤色大盗”。
在和澳门老干妈秀温情的时候,其实也可以点明“赤盗”的身份。澳门那么亲内地,往来军火哪有瞒过保利集团之眼的。
嗯,所有干儿纸里只有张震记得给老干妈胃药的。
主创本来想下一盘大旗,但在香港弹丸之地,就是没有大眼界。影片中那些阿SIR还自以为是盘菜。其实妥妥硬伤。
须知凡涉及核,必然上升到大战略的国家层面。如果真实发生了类似南棒便携弹事件,必然像宋先生说的,根本就轮不到你香港什么事了。别说驻港部队,高达也能分分钟集结到位的。
有趣 梁陆组合的片子 无论寒战还是赤道 那种似乎必须要续集才能解释清楚的态度 其实反而是必要的 当然前提是真正能解释清楚前因后果 而不是由一两篇影评来把故事补完、说圆 王学圻这样的角色有点意思 想要做出一种大陆与香港之间意识形态和思想冲突的感觉 可惜终究是港片 对大陆的理解依旧太过刻板
首先我一直觉得梁陆拍的就是中等水平传统港产警匪片,之所以受捧大概也是因为如今HK连最中规中矩的警匪片都越来越少了;其次我深深觉得本片除了明面上黑了韩国智商外,也借王学圻老师装腔作势的演技暗黑了我D;最后表扬下以震哥为首的型男盛宴,以及又型又索的文咏珊(同是嫩模,甩某baby十条街)
韩国专家出场一个个帅的留鼻血 中国专家一出场脸上写着我是贪官..
和《毒战》一样,是一部事件性的动作片、用在人物塑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情感因素严重缺席,全程冷静,嗜血成性。我喜欢影片出色的动作场面和和那种什么角色都能死的干净利落,但是却为它的智商感到捉急,最后的反转影片过半就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
简直是一堆青春片中的一股清流
这是要拍新无间道的节奏。另外有个,嗯,口误,王学圻说,我要出国。然后,到了香港。嗯。
兩小時的預告片 看完有種被耍了的感覺 。導演不厚道 生氣了。
两三星之间。除了张震的反派,整部影片亮点不多,张震让人记住,也更多来外形,其实跟角色也没那么大关系。导演野心很大,但有些力不能及,格局虽然做的很大,实际上故事又很小。尤其是,在调动各方面的线索时,并没有太好的办法,既是有枪战、动作、阴谋、危机、反转,却又都没利用好,反而看得很累。
我的四星是 Janice Man 和 張震的, Janice Man的剪刀腳,要夾爆張家輝的頭了~
看到张震就想打五分,我就是这么有原则。
我裤子都脱了,你就让我看个预告片?前戏还俩小时!
我靠!导演你《寒战》的坑都没填完呢,还拿整部《赤道》来为《赤道2》做铺垫?!多条线索处理得这么失败,悬念设置也水到爆,空有一副国际合作高大上架势,就为了告诉观众:顶撞中央官员的就是坏蛋,香港警察傻X,韩国情报人员无能!放映结束,全场爆粗此起彼伏,真特么前所未见!3/10
配乐的你出来 保证打死你!
你们太小瞧张震了。拍《赤壁》,为演孙权他熟读三国;拍《建党伟业》,他又把民国史熟记于心;拍《深海寻人》,他考到了PADI潜水执照;拍《吴清源》,他的围棋已能压制专业三段;《一代宗师》杀青,他拿了全国八极拳冠军;《聂隐娘》拍完,他学会了近身剑术。。。咦,听说最近他要演通缉犯了?
这么说吧。即使我非常特别喜欢余文乐与崔始源欧巴,再加上很拼的张家辉以及张震等,这部电影给三星,都已经是严重有失偏颇了。“罄竹难书”,槽点满满。但是,我仍然推荐大家一看,颜值还蛮高呢。但推理控慎看,会觉得智商被侮辱。
我发现了剧中最帅瞎我的人,叫那什么张...余...崔...文咏珊!
其实,看完挺失望的。有格局,没格调,有野心,没掌控,硬着没射就软了,其实挺阳痿的片子。故事讲着讲着就完全底气不足了,结尾不得不用一句战争刚刚开始来收尾。看这片子,感觉张震一直怒刷存在感,警察蠢蠢的,被反派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张学友的揭秘不错,但很多细节说不过去。反派卧底也太多了。
下了好大一盘棋,看完了才告诉我刚刚开始,尼玛
3.3星。1.张震帅到爆炸。2.比寒战有新意但整体没寒战好看。3.每个人都很努力地想要让片子硬起来。。。结果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说了一句“sorry,我不行”。4.片子过长,剪成90分钟正好。5.王学圻老师不适合港片。
影院看成片,更看得見兩位導演的誠意。兩人還會為直升機全景畫面丟了一格這種事生氣一晚,也真是萌。內地宣傳完全可以用「竟然過審了!」來作為噱頭嘛,保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