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很精彩,很多情节让人心跳加速,但让人真的思考很多,到底什么是自由?
女主一直是乖乖女,可她也具有反抗力度,面对父亲出轨护士,母亲的去世,她选择独自一人在新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在面对社区的洗脑式教育时,女主有反抗,但是她也能接受,可以明显感到她的矛盾心理。
女主是存在一定的反抗,但又不是那么彻底。如果没有强行让她成为别人的妻子,或者让她成为帅气邻居的老婆,如果没有遇到她之前的女同事调教事件,如果她在这个社区呆的时间再长一些,极大可能她就不想再离开了。
说是邪教,也能勉强算得上,说是洗脑,这个词怎么说呢,当代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见识的东西太多了,其实没有那么容易完全被洗脑,变成自己不认识的自己。
女主内心深处是渴望有一个关爱她的家的,她不能接受的是这种强行无反抗的状态。被监视,压抑,不自由,以及女同事的话刺激到她了,让她产生了逆反心理。
可以看到她检查发展,她打死的人,手心都有着钉子痕迹,她当时的心理是有波动的。至于最后杀了几人,也有老公的牺牲,她逃出了这个社区,但又能逃多久呢?
在心跳加速的同时,更让人思考什么是自由?什么都由自己说了算吗?那也不过是想象罢了,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多的是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那么多社区的成员,以及周围几个街区的,甚至更广的范围,真的没有聪明人?女主也不是那种特别坚持反抗的人。周围几个都是五年单抗,初期难以适应的人。
个人感觉,这种限制一定程度的自由下,如果从心底接受它,人真的会很快乐。大家都不自私,互相包容帮助,并接受无法做出贡献的自己安乐死,死去的老婆婆内心也是安详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时间的沉淀下,社区成员是真的都开心。不过这也就是电影了,现在社会人人自私,根本不可能实现。
还是很欣赏这部影片,就是好看,能从心理上感到恐怖。逃出了一个圈子,不过是进入了下一个圈子。但这才是人生啊,到处都是看不见的圈子在禁锢着绝对的自由,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好,才是真正的关键。
低效率邪教用惩戒(肉体痛苦,死亡威胁)和规训(限制行动自由)来使主角融入社区,也就是边沁,最多福科。高效率老大哥早已经用熟练掌握社会理论了,德勒兹狂喜。
影片中有个规律。家庭,父亲管不住女儿。办公室,上司管不住员工。邪教社区,邪教头子被模范教徒捅死。结局主角面对着整个街区的邪教徒也镇定自若。我看到一丝讽刺,传统的规训与惩戒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么? 那么欢迎大家一起超越规训社会,拥抱控制社会吧。
我想建忠了,一个带着我去酒吧泡妹子,实在泡不到,花钱也让我happy的老哥。
可惜,信了传销,都已经五六年联系不上他了。
……
最后一次看见建忠,他就是用类似电影中的一些说辞,劝我跟他走。什么不是他需要我,是我需要他;我看上去就是合适的人,别人他还不找那;在那个地方,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关怀等等吧。
然而我就是雷打不动。倒不是我不贪心,实在是我太懒了。想着要坐火车,要背包离开我的舒适圈我就头皮发麻。
运气不错的是,避开了一场劫数。因为我真去了,大概率是扛不住洗脑的。甚至都不用电影里对付女主人公的那套手段,只要我真去了,告诉我拉人回来就能给钱,真金白银往我脸上一甩,我就堕落了。
……
岁数大了以后啊,看什么事儿都难免想起当年。
其实电影拍的挺无聊的,可以说全程都是尿点。
而且因为英文的名字是《1BR》,我满脑子都是BR法案《大逃杀》,从头到尾期待着血腥暴力、色诱虐杀。可实际上狗B没有,基本靠“说话”拖满了90分钟。
但一想起建忠,我愣是把电影看完了。我老想着,会不会建忠后来也明白了,也后悔了,可他跑不出来,他求救无门,他绝望痛苦但最后只能再回去?就像电影的结局那样,他眼中的世界,已经变了,已经全是那样了?
唉,你现在咋样了啊?
大晚上想找到恐怖片看,结果一点也不恐怖,真是有辱恐怖片标签
看它有个悬疑标签,我还以为沙拉人格分裂或者精神病医生眼中的“精神病”沙拉在被治疗,或者父亲坏到底了设计了这一套,结果就一邪教片
出轨的父亲都能轻松洗白可见邪教有多坏
那么问题就严重了,这么坏的邪教,沙拉却一直圣母上线
老太婆坑了她,她还去帮助她,看到老太婆被谋杀了,她反而不帮了
丽莎是本片最惨的,也就丽莎能让你醒悟了,好的,丽莎吃了这么多苦你终于醒了,然后丽莎为了你牺牲了,那你拿着枪直接干啊,面对一群邪教的人你又圣母上线了
终于把那个花花公子干掉了,你跑了,邪教成员追你,你拿枪干啊
你不杀他们,差点被他们杀死,还好那个强奸犯独眼龙还有点人性和理智,毕竟是唯一一个少了耳朵少了眼睛的人
其实沙拉可以和独眼龙一起逃的,可惜沙拉太圣母了,导致逆境中独眼龙牺牲自己才能给沙拉断后了
最后结尾……沙拉握紧拳头,是妥协了还是杀回去了……
我一直以为沙拉会走很爽快的复仇模式
同样是2019年,《你准备好了吗》完爆这片,女主角误入了邪教组织(家庭),然后走了复仇模式,很爽,全片没啥尿点,不拖沓,最后那部片作为一部恐怖片真的鬼现身了,然后鬼也死了,无辜的女主角活了下来,很好的结局
这片节奏慢吞吞的,沙拉开始被折磨了才看点上线了,可惜她妥协后,很长一段无聊的剧情,连给猪配对的剧情都来了,然后他们交配的剧情一笔带过啥都没拍,直到出轨父亲跋山涉水来找女儿剧情好了点
不恐怖,剧情拖沓,沙拉复仇跟剧情一样拖沓,死了丽莎还能圣母附身也是服了,怪不得邪教看中了她,因为她确实不够坚强
本来是打算给3星的,但是结局,她握紧拳头冲回去如果是复仇那应该用一段大快人心的复仇来弥补下电影该有的高潮部分,却就这样没了,搞得好像她被逼疯了回去过家家了似的
看了那个繁体字影评说结局放开是为了续集……这……duck不必
还有他们组织那个四个基本原则,折射……好家伙,把电影里建立的监控比喻成建立的墙,细思极恐!
《夺命公寓》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成本惊悚片,然而这种优秀很快的就被这个译名破坏掉了。这个译名让人有一种被强行剧透的感觉,影片保留的那一丝丝讽刺的味道也在这个译名中灰飞烟灭。相比较之下,我倒是觉得《单间出租》这个名字稍微的好一点。
这是一部非常讽刺的电影,说的是个人和极端的集体主义之间的矛盾关系。一个因为家庭问题离家出走的女青年,来到了一个公寓区。
这片公寓看上去非常的理想,居民之间普遍和睦相处,大家也都相互帮助。这简直就是理想的港湾。女青年也非常高兴入住这样的公寓。于是,故事便开始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女青年开始与外界隔开了一切关系之后,这幢公寓内的真实面目就被揭开了。
原来这是一个致力于锤炼共性的社区。这个社区的所有人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考验(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之后,才能成为这个社区的一部分。女青年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成了天选之子。然后,一场关于蛰伏待机以及反抗与反消磨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
首先说说这幢公寓,这是一个讲求共性的公寓,在这里人们之间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也没有什么私人空间。所有人都高度的向着公众开放自己,包括自己的内心以及思想。
女主刚开始认为这是反人类的事情,因此,反抗的态度非常强烈。然而思想这种东西是会骗人的。当女主渐渐地接受了这一切(即使是表面上的),她与整个社区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的深刻了。
于是,之间的隔膜看似越来越少,但是思想的管控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除了打心眼里的认同之外,其余的通过外力的臣服或许短期内会奏效,然而长期内并总是会有一瞬间处于清醒状态的。这一点女主后来也证明了。
因此,这个公寓的设定就是为了之后,女主进行逃离的时候埋下伏笔。然而女主真的逃离了之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更美好,而是更糟糕。从一个小社区逃离之后,女主却被迫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更加无法逃离的大社区,这才是本片最终想要说的观点。
你觉得这间小房子让你感觉到压抑,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外面其实是一间大房子,如果照这个逻辑想下去,整个地球亦或者整个宇宙都是一间大房子罢了。人总是无法逃离的。
本片这样想其实也是对的,大家可以想一想杨永信,他的行为跟本片中的浅表意思有点相似。片中的社区是为了治疗某种创伤而存在的。
因为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太强调个人了,而丧失了对于集体的敬畏,因此,杨永信戒网瘾,跟本片中的社区对于居民进行集中管理是一样的。
杨永信的中心思想是戒除一种不好的习惯,然后诞生一种好的习惯,这是本片一开始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中心点。然而后来,这种好的习惯被养成后,这个世界很美好吗?并不是,这其实又陷入进了另一个个人主义中。
将个性收走,全部呈现出共性,那么整个社区如果真的像篇中所说的那样,无限扩大后,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那不就是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性了吗?这一点一下子将本片的另一种思想阐述了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撇开杨永信了,然后引入《火影忍者》中宇智波斑的无限月读概念。
让月读之下的所有人都沉睡,然后陷入到一种大范围的共性内。在这种充满着共性的社区中,是没有痛苦的,有的只是自己最原始的欲望,最真实的状态等等。这样就可以让美好的事情保持永恒存在,人世间就没有痛苦了。然而,这样的共性高度集中后,所有的人基本上都可以概括成为一个人,这样一来,共性依旧是个性。
这才是本片的核心观点,看似女主最后逃离出来了这个没有人性的社区,但是她发现,外面的世界是一个新的社区,这个社区是她逃不掉的。大家可以将这个概念引申一下。如果将这个社区的所有共性扩大化,我们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没错,这个社区可以是国家,这个社区中的所有共性可以是意识形态。因此,仅仅将这个电影中的核心概念用来套用自己,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为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社区,甚至是这个地球就是一个大的社区。有时候大家的丰富联想会让导演们抓狂,这位导演他并没有高瞻远瞩的想要通过一个影片来讽刺别的国家,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愿意自己往上靠。这就很尴尬了。本片之所以让人可以联想,就是因为本片的主题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解释。
至少杨永信和宇智波斑会对本片中提到的概念所折服,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实干,理论太弱了。因此,看到本片,他们估计会脸红的。
……
你好,再见
从这个片子里,真的看到了全部的途径。
1.先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 引诱进入
2.安排一个人,产生更多的情感交集 由这个人负责后面的持续掌控洗脑
3.开始制造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让他逐渐处于接纳状态(认识到这里并不是特别完美,但是还可以忍受,开始让这个人认为是自己有一些问题,引起了这种不好的事情发生,让她开始自责)
4.切断她和其他人的联系,构建封闭环境,隔离外界干扰(保证信息的单一性,产生依赖心理)
5.遇到第一波抵抗的时候,再加入一个外界朋友,来以劝说,为你好的方式开展对你的侧面进攻洗脑。
如果洗脑成功,开始压迫。
如果不行,开始暴力干预,制造更多难以承受的痛苦,压垮人的心理防线。
在施暴后,再开始爱抚安慰,冠名说“为你好”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心理症。
这个测试过程反复重复,直到成功洗脑为止。
被害人会逐渐接受对方设定的规则和完全不合理的内容方向。
开始加入他们,变成新的施暴者。
节奏跟想法没匹配上的感觉
女主演技木了点,越看越熟悉这社区邪教的“四个基本”洗脑完全就是在影射某国。。。。。
有点像US,有深层的含义,有想法要表达。但一般这种片子若拍成恐怖惊悚类型之后,很难去吸收,观众看完,心情一整个很沉重,还会有些不知所措,很难去消化导演和编剧要传达的意图。也很难定位。
完成度差,但是故事还可以,有点像黑镜某个idea衍生加长版。
邪教没有信仰,缺乏说服力,能够发展这么壮大不太可信,还是学学人家《仲夏夜惊魂》吧!
2.5 女主好木
社区的噩梦,悬念与惊悚一点点放大,前20分钟就揭晓了谜底。但是对于这个社区的刻画还是不够细致,对于洗脑的描写也是有些儿戏,导致对于女主最后的转变有些迷惑,但结局的景象倒是把那种绝望感刻画出来了。
公寓里的人是一个教派,女主最终逃出来了。好像发现周围都是这个教派的痕迹
6.5分,这部倒挺符合当前形势的。
单身女性租房惊魂记,人类净化组织之集体公社的邪典乌托邦;这一届的邪教战斗力是注水猪肉;令人感觉压抑的“寓言”。结尾倒是个亮点,有点儿《楚门的世界》的意思。
歪果仁真的脑子有病。。。如果你还没开始看此片,请不要看,太让人难受了
就是big brother的明喻
没啥意思,靠体罚暴力来使人恐惧臣服的规则怎么可能真的让人对其死心塌地,这种就是表面上一片祥和,实际只要你犯错就会被残忍惩罚的邪教“乌托邦”。
监视器监视业主,把业主困在公寓里不让搬走的目的是什么?整个社区的公寓都是这样的目的是什么?炒房?
美国人拍邪教片子还是有一套的,不愧是宗教国家,迟早有一天梦想成真
简单粗暴,但是很混沌,看到有人乱扯共产主义我就想骂人
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前面还行,后面就有点儿缺乏说服力了,虎头蛇尾。
比较粗糙,不过时长控制的很好,节奏和氛围也不差,就是里面的各种情境比照现实,就觉得稍微扯了一些,邪教洗脑,女主的妥协也是无甚铺垫和刻画,后10分钟才终于开始反击,但一切也都在预料之内了,从而让电影的大部分时间变的神叨和荒诞,封闭式公寓里的失心疯人类,膜拜驯服和服从,也是挺精神龟裂的追寻,算是这部电影最为异类和兽派的地方,不过不动声色的教派组织挺瘆人的。★★☆
设定可以,就是一切都设计的不是很充分,如果这样的女主都能蒙混过关,那么这样的社区怎么能维持这么久?我并没有看到女主特殊的一面,那么别的人也没有理由这么忠诚
这可不太行啊,不是谁都能拍出逃出绝命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