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中就期待的片子,导演是Crank系列的那两位。看完之后觉得没什么可回味的,甚至也不会很过瘾。主要是冲着两个男主角去看,演员总的来说表现的很不错。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乍一看不会觉得是好电影?因为这样mind control的题材可不少见,我看的时候总觉得像在看Death Race,给人感觉太相似,而且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就连角色的性格也是很典型的那几种:比如几乎永远都演正派配角的Ludacris同学,永远都那么贱又代表了聪明亚洲人的小眼睛Aaron Yoo, 还有最后总会惨死的暴力凶猛黑人筋肉男,沉迷网游最起码半吨超过的恶心死胖子,还有神经病若干——神经病都喜欢抖么?我甚至以为他一边和Gerard说话一边masturbating,还有幕后大BOSS也必然是神经病。视觉方面是很棒,第一人称射击角度还有B级片血肉横飞的给劲,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爆了头,一枪射上去人飞很远人体残片组织四溅,还经常滥杀无辜残害妓女,血浆脑浆还竟然在酒池肉林中呈美妙荧光。乳房乳房乳房,汗淋淋的乳房伴随着女人们的喘息声一起一伏。但也只有这些的点到为止而已。这给人不好的印象,以为这部片子单纯的卖点就是如此了。
但我看完五个小时后觉得这部电影好像没自己先前想的那么简单。我们或许厌倦了主角经历的一切其实只是一个梦这种讲故事的手法,换成为,主角经历的一切其实只是一场游戏也一样,真人秀也一样——比如the trueman show, 但毕竟导演最后都会和你交代了,告诉你,哦,这只是一个梦这只是一个真人秀你被fucked了。可是Gamer并没有给你当头一棒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可我总觉得没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可能这也取决于观众自己了,你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吧,Gamer的结局其实也是开放性的。
看影评的时候有一段看得我很冷:
“监狱里有很多人想做Slayer但是名额有限, 那么做不了Slayer的人就有另一个选择, 就是做Genericon. 显然Genericon因为只能固定的走来走去无法对环境做反应, 几乎一定会被打死炸死,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要做Genericon? 因为Slayer要存活30局就能出狱, Genericon只需存活一局. ”
影片中那么多的Genericon像游魂一般在枪林弹雨中四处游走原来都是没有木偶线的,这点让我很吃惊,也正是这点让我稍稍觉到了本片的诡异之处,感觉Gamer不是一部单纯的,加了点人性思考的动作片,而是有更多关于人性的探讨,而且相当模糊——当然,我大概想太多了。男主角的名字叫Kable, 听起来和Cable(缆,索绳)一样,是不是也暗示着什么?
就连影片结束时大BOSS最终被撂倒,身边的一干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记录着什么,好像这也在计划之中,丝毫没有惋惜。
联系到生活,我还是会不寒而栗。我们虽然没有在大脑里被植入什么纳米科技的控制芯片,但洗脑的事情真真实实地存在。这两年流行“被代表”的说法,不也是某种权利被剥夺的体现么。陷入的可怕循环是自我怀疑,像我这样思绪常如脱缰草泥马般狂野奔驰的人,总会时不时地害怕自己被外界控制而非自己。是社会体制在控制我们的行为,我们就像Gamer中那些游戏中的“真人”一样,上班时被玩家控制做着做那,下了班后还保留自己的思维和情感。留在我们身上的是无形的cable.
不知是坏事还是好事。
就像影片开始Manson在那唱的sweet dreams
some of them want to use u.
some of them want to get used by u
some of them want to abuse u.
some of them want to be abused.
当你因为被利用而耿耿于怀,想想是不是自己本来就打算被利用呢。
毕竟这是体现你价值的一种方式。
就像考试,找工作,挣钱。人和人本质就是相互利用,看谁利用的多点罢了。
尽管导演在叙事的技法方面存在不少瑕疵,但『GAMER』总体上还是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网络游戏题材而拍摄的电影,恰也是我一直想探讨、并且在研究的话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网络游戏已经从一种小众群体的亚文化而逐渐演变成了主流的社会现象。一方面,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互动娱乐形式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文化交流概念;另一方面,它也带来大量的负面影响,例如青少年模仿网游持枪杀人事件之类就屡屡见诸于报端。
『GAMER』是一部带有明显批判色彩的电影。借助科幻的手段,『GAMER』将网络游戏中流行的『PK』现象演化至真实世界,并与电视媒体大行其道的『真人秀』等元素相结合,演绎出一幕幕非常极端的电影桥段——如果有一天,游戏屏幕上活跃的不再是虚拟角色,而是赤裸裸的真人,那么社会将陷入一场怎样歇斯底里的狂欢?
类似的话题,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有过探讨。日本已故导演深作欣二拍摄的电影『大逃杀』就是一例,它虚构了一个荒岛上的真人PK秀,主要体现青少年与成人社会的殊死对抗。后来这个创意被美国人沿袭,并制作了好莱坞电影『死刑犯』。
『GAMER』不同于以上的任何一部电影。它的立意点十分独特,主要关注两点:第一,技术的进步增进了人类杀戮与争夺的欲望;第二,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对人类进行反控制。后者在好莱坞的『黑客帝国』系列中亦有所体现。
导演用令人眼花缭乱的运镜方式对网络游戏的视角进行重塑。通过炫目的特效、斑斓的色彩和虚构的人机交互界面,本作预言性地展现出电脑终端、网络游戏和社交环境的最终形态,可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导演方式而言,可作为技术性的绝佳参考(当然,支离的叙事方式还有待商榷)。
电影的主旨是批判性的。在故事的最后,男主角摆脱了游戏环境的技术控制,杀死了游戏制作人,虚实相叠的网络游戏环境赫然崩溃于众。这当然是一个童话式的结局,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但在现实世界中,很多技术的不良发展却已然开始滋生、萌芽并蔓延到人类社会的主流发展形态之中,非常值得警醒。
其实『GAMER』电影本身就很适合被改编成为一部超酷的网络游戏。如果连这个也实现了,那必将成为更大的反讽。也许人类本就是充满着搏杀细胞的简单生物,不是么?
Game Over。
-----------------------------------------------------------
http://www.leeforce.com
我是为了看dexter,演的真好啊真好,可惜是部口水片
应该来个续集。Gerard~~~~~Michael~~~~ Gerard应该和Jason Staham一起合作一部,gamer让我想到death race。喜欢这种未来题材,还有血肉横飞残缺不全的human body~~~ 镜头剪切的很cool
题材先锋!摄影很晃,让人眼花缭乱,感觉导演想让观众带入感很强,可是却让我觉得很抗拒。故事很好,逻辑有点错。
cool very cool quirky very quirky style very style. and u, MC.Hall so damn talented! oh man u definitely owned all films u r in! EPIC WIN!
前面不错 这结局要能精彩一点点我都能给四星!难道是被广电总局剪了?!
十年前的科幻,现在看竟然毫无违和感,看来科技的进步比想象的来的慢啊。思路特别新颖,题材非常好,但是被美国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烂了尾,落于俗套的科幻片了。就这思路我国最好用,就把这帮人都放在中国足球队,每场换人淘汰,体不好拉出去毙了,绝逼每次世界冠军,真是给中国主教练带来新思路,呼吁体育总局看下。
Ken Castle这角色把这片子毁了,不然很fast flashy fun的,我整部片子把Amber Valetta当成了Robin Wright,还想她怎么变年轻了
三星的电影,+一星只为Michael C. Hall。。dex的发型dex的薄衫,Michael简直是以dex的形态在演ken,演的真好,众肌肉男只能沦为配角,而主演名单居然没有它,添加的人瞎了眼真是!
Michael C. Hall is a GQMF!
居然见到Michael C. Hall和Kyra Sedgwick,他们一起真人秀真是很诡异,杀手与侦探 。真人竞技类游戏设定电影。也许你会对晃镜头稍感不适。演员(几乎全美剧班底)剪辑格调都很让人喜欢,剧情编排的明朗一点可能会招更多人喜欢。导演编剧班底来自Crank系列的二人组。
看一个好的idea如何被Mark Neveldine的视觉冲动给浪费掉。
电玩世代的一场噩梦,违规操作才有出路。想法是好的,却糟蹋得一塌糊涂,个别场景很喷血,比如虚拟夜总会
过关斩将WEB2.0版~~B级导演组合 Mark Neveldine / Brian Taylor 还是该组合 B级天王 Jason Statham 才对嘛~~
看过好几个这样的电影,真人游戏也许真的会在未来成为现实~
我好想玩society那个游戏哟哟。结尾太烂了。
除了动作场面不错外,其它都不怎么样。创意也不过新鲜。无谓的晃来晃去镜头最烦,又不能给观众代入感。不断出现的色情镜头也很难看,女的都丑的要命。
《死亡飞车》+《空中骑士》的创意却拍出惨不忍睹的效果。
杰拉德巴特勒就长了一张动作片的脸 刮了胡子看起来就很滑稽
其实Brian Taylor就这点儿能耐,但我就想看GB无脑玩儿命,干吗搞那么复杂!胡子拉碴真不如屋里那段干干净净的性感!他老婆怎那么难看!那位小哥想了半天原来是3-10yuma里那个~可爱多~Eurythmics的Sweet Dreams不错!
这片儿的两个导演年满十四周岁了么,好幼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