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

HD

主演:马修·阿马立克,让娜·巴利巴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芭芭拉 剧照 NO.1芭芭拉 剧照 NO.2芭芭拉 剧照 NO.3芭芭拉 剧照 NO.4芭芭拉 剧照 NO.5芭芭拉 剧照 NO.6芭芭拉 剧照 NO.13芭芭拉 剧照 NO.14芭芭拉 剧照 NO.15芭芭拉 剧照 NO.16芭芭拉 剧照 NO.17芭芭拉 剧照 NO.18芭芭拉 剧照 NO.19芭芭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芭芭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布丽吉特(珍妮·巴利巴尔 Jeanne Balibar 饰)是一名非常敬业的女演员,一次,她得到了一个角色,扮演一位名叫芭芭拉的法国女歌手,她的身世非常的传奇,是法国国民级的天后,为了扮演好这一角色,布丽吉特一头扎进了漫无边际的关于芭芭拉的资料里。除了外形上的相似,布丽吉特开始改变自己的个性,从看人的眼神,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态,布丽吉特一点一点的将自己改造成为了芭芭拉的模样。 魔鬼转生终结者儿娃子2008渗透(2013)三生三世花之殇七年之痒2018心居梦断楼兰刺猬小子之天生我刺今夕何夕潜艇总动员5:时光宝盒时尚烟云撕裂记忆体绝对男友卡巴里算计:七天的死亡游戏萦萦夙语亦难求(尘语夫妇心动版)“杰尼斯性加害”与媒体 如何面对受害者沉默正义夏日感悟沧元图Centauro:暗夜骑士走出硝烟的女人养鬼吃人8:地狱世界女村医新梁山伯与祝英台进击的台湾冠与锚群莺乱舞二手搭档魔警 (国语版)青柠男女第二季铁血武工队圣女贞德1999新假面骑士我的儿子是死刑犯世界奇妙物语特别篇全集旺角卡门粤语好妻子死亡子弹天国王朝蜡笔小新:新次元!超能力大决战

 长篇影评

 1 ) 《芭芭拉》的德国想象和生命故事

《芭芭拉》挑战了一个屡见不鲜的叙事:innocent people crushed by the system.这里你看不到东德有坏人,天天监视女主的“坏人”其实有个重病妻子。而女主对西德的眷恋,与对自由和爱的想象混合在一起,在见到那个为了逃离而出卖身体交易的女孩时又动摇了。

上述叙事是西德东德为背景的片里最常见的一种。它极为流行。以至于我写这篇影评的起源是是德国朋友(一个社会学博士)抱怨“i didn't like that much that her constant motivation was just "GDR bad, i want out".. like, what was that based on?”《芭芭拉》用沉默和暧昧不清制造出延异,来挑战这个叙事。——被下放的芭芭拉拥有动机,而未曾有过选择机会的同事们没有动机,在重重动机下我们的选择是出于自主,还是出于逃离?当电影在这个问题上踌躇不前时,其实已经跳开了那个以个体故事来象征社会危机和提出解决方案的想象方式,而进入对生命的想象——在窸窸窣窣穿过森林的一趟趟路途中,芭芭拉的逃离沦为泡影,但好像这才是生活的样子:总归活着,这么活着或那么活着,主动选择或被推着选择。

但这个挑战依然是暧昧的。德国人又抱怨:stella's character was also kinda kitschy; if she was as innocent/pure/peaceful as portrayed in the movie i doubt she'd have ended in that correction facility.

——诚然。最后女主的选择是被一个不可抗外力推动。而不可抗外力则是东德的罪恶。这个暧昧的回归,我目前还不得其解。

 2 ) 我们能否抛开情感而活

德语区近年来以每年一到两部的速率出着佳片。这话看起来挺悲哀的,但其实是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这一部在柏林拿走了最佳导演银熊奖的《芭芭拉》就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故事发生在80年代前东德波罗的海海岸上的某个小城里。东德那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一直以来都是德国文艺作品的兴趣点。但与其他作品里政治因素所处的位置不同,《芭芭拉》仅仅把它铺在背景层上。观众在电影中首要看到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来自柏林的芭芭拉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儿科医生,影片用了几个细节就勾勒出她的品味:她听的古典音乐、她弹的钢琴、她的梳妆打扮。她把自己与其他同事“孤立”出来,其中也包括诊所的主治大夫安德烈。

后来我们慢慢发现了芭芭拉身后的秘密,也逐渐了解了安德烈相似的经历。于是我们问自己:这两个人是一种什么关系?

沿着二人关系这条线索,电影一步步的展开和发展着。其中,两次对病人的治疗是尤为重要的情节。两次的患者分别是被强制劳作的少女斯黛拉和为情自杀的少年马里奥。如果说对斯黛拉细致和用心的照顾让人看到芭芭拉冰冷的外壳下面有着感情和责任心的话,那么马里奥这一情节对于主题的呈示就更显关键。芭芭拉发现,看上去恢复良好的马里奥其实有着重大隐患:他的情感不见了。他可以记忆起来每一餐吃掉了什么,却对女朋友的情绪无动于衷。于是芭芭拉建议安德烈进行手术,并且解释道:

“您看,我是不是也得去做个手术?”

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影片的高潮部分,斯黛拉再度出场,一切便水到渠成:马里奥的手术顺利进行,而芭芭拉也通过对斯黛拉的拯救救活了自己的情感。

这场拯救的完成者是芭芭拉自己,而不是她那个秘密的西德情人。这个情人在电影里出场两回,而他的作用并不是提供感情的慰藉,而仅仅作为西德的象征存在着。一切都表明,他作为西德只为芭芭拉提供了出走的动机,除此以外他能做的实在寥寥。那个出现在偷情宾馆的女孩警示着芭芭拉:这种关系是否仅仅建立于性、物质乃至一个飘渺的想象之上。

安德烈书里那个老医生的故事则更加明了地点明的这一点:这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你们只是在各取所需,你苦难中抓住的稻草并不能长久。完全没错,西德很可能意味着放弃热爱的事业甚至尊严。

我们不禁要问:西德到底意味着什么?东德的生活是否就糟糕到那样?

随着芭芭拉乘坐的火车,我们看到田间劳作的女孩们淳朴而热情地挥手;我们也看到那个帮忙给芭芭拉转交钱的姑娘把腿举高来预防静脉曲张。就连那个招人讨厌的监视部门领导,家里也有一个重病患要照顾,他也会被做丈夫的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所有人不过都要过日子罢了。

在安德烈的实验室里挂着一幅油画。它的意义安德烈也已经明白地展示给我们了:无论是怎样一个环境、无论是什么样的情节,我们应该首要关注不是事件的意义,而是这其中独立的人。他也许是时代的受害者,然而他也要生活。

必须要说,《芭芭拉》是一部相当学院派的作品,这体现在它精打细琢的剧本上。带有设计感的外部力量精确的出现在每一个细微转折点处,迫使芭芭拉认真思索自己所处的位置。这种很经典的构建是百试不爽的。在男女主的关系发展主线上,那些小细节起到了决定作用。一个出色的例子是芭芭拉两次搭乘安德烈的车,前一次总由安德烈挑起话头,后一次则基本是芭芭拉在发问,二者的关系转变可见一斑。而电影的导演则用低调、沉稳然而韵味深长的手法把这个故事讲得从容不迫,却又让人满口余香。

影片的结尾一幕可谓画龙点睛一笔,而这一场戏正是男女主演在电影里完美表演的一个缩影,那样两个眼神里包含了多少不可言说的意味。这样精妙的表演和精巧的剧本以及精准的指导一起让我们静静打量:我们究竟该如何活着。

 3 ) 芭芭拉的选择

在树林里,西德男友问芭芭拉,你还需要什么,我帮你弄到。芭芭拉笑着摇摇头,吻了他。

在宾馆,西德男友说:过去了之后,你就不需要再工作了,我挣得足够多了。

安德烈一直尊重芭芭拉的意见,为了和她通行,也找了一辆自行车。

安德烈要芭芭拉做手术的麻醉师,芭芭拉犹豫了,因为当晚她要逃出东德。安德烈问她,你想做么?她思考后给了肯定的答案。

安德烈为他做饭。问芭芭拉喜欢做饭么?芭芭拉摇了摇头。

如果芭芭拉去了西德,她就只是家庭主妇,是别人的附庸。

留在东德,她可以继续做医生,并且有一个尊重她的爱人。

无论东德西德,一个女人,一个人,希望得到的是尊重和爱。

 4 ) 一直想要逃往西德的芭芭拉最后选择留下

每一个故事的发生都与它发生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这部影片也不例外,即使不是写在当时的年代,历史留下的疤痕总是难以抹去的。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冷战,东德的专政(暴政)使得东德人民冒死翻越柏林墙前往西德,其中不乏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该影片描绘这一专政其实是很隐晦的,故事其实是以芭芭拉与安德烈的情感作为故事线展开讲述的,芭芭拉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影片以芭芭拉被下放到乡村医院开始进入故事,而下放原因则在随后徐徐道来。每一个成功的故事都会让观众在内心一直存有疑问,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情愿“把影院坐穿”。

芭芭拉一开始拒人千里,不与人交谈,吃饭也是单独去吃,她是把自己孤立起来的,甚至是不近人情的。因为她一直都在策划逃走,由她在西德的情人帮助,这个情人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两次,每次只是展现人生最原始的需求——性、金钱,但是芭芭拉不快乐,好的情感应该是让对方积极的、快乐的,不是吗?情人告诉芭芭拉他挣得钱足够他俩花了,而热情的安德烈有自己的追求,芭芭拉有着高超的医术,她自然有自己追求的价值,会更注重精神层面,所以芭芭拉最终会留下,才是必然。

但会怎么留下,这个过程便是故事要讲述的情节了。作者安排了安德烈两次车载芭芭拉、一起治疗两个典型病患,以及安德烈讲述自己下放乡镇的原因和对名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芭芭拉找回本真的自己。故事情节有条不紊地缓缓向前推移,不会觉得突兀。故事结尾安德烈被告知芭芭拉不会再回来了,他那般失落,待到天明芭芭拉出现在病房,两人不语,一个眼神的交流,便足够,也足以让人欣慰。

影片以人物最原始的情感为基线,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即使众人都选择逃离当下,但唯有爱可以让人义无反顾地留下。取与舍、得与失,全在于自己所追求的信仰。

 5 ) 佩措尔德作品《芭芭拉》观后座谈会纪要

佩措尔德作品《芭芭拉》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上午10:55—11:20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佩措尔德作品《芭芭拉》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严柏华、周晓燕、赵燕丽、蔡玲、任同安、张楚、王文仁、何吉、钱家舵、彭婉寅、黄方悦(观影者:陈杏生、黄善民、章安安、丁云珍、邱华奋、邱华放、姬伯庆、庞芷珍、庞健、洪吉元、姚亮、傅新星、任同玉、徐树红、高月建、姜希珍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黄方悦

影片的“冷战”大背景:从事医务工作的芭芭拉也有她的“地下”活动
范达明:《芭芭拉》是以女主人公芭芭拉的名字命名影片的,说明这是一部突出写一个女主人公的影片。故事发生在1980年(此前误以为是60年代),我们知道,两德的统一是在1990年10月3日(柏林墙倒于1989年11月9日),所以这个具体时间应该说正是自1945年“二战”结束形成延续45年的“冷战”局面进入最后第十年的时候,是“风声”仍然很紧之时。我们上月看的《金吉尔和罗莎》写的也是“冷战”时期,故事发生在1965年的伦敦。本片的故事,估计是发生在东德北部滨海的一个小镇,此处应该离东西德交界不远,是可以由海上偷渡的——当然是非法的。本片导演佩措尔德生于1960年,他的青少年期正处于德国分裂为东西两半的“冷战”最烈期,所以他对那时的严峻形势应有记忆与亲身体会(不过他要比电影里的主人公芭芭拉大约小10岁左右)。“冷战”具体表现为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个阵营”互相对峙、敌视甚至以颠覆对方为要旨,在那样的背景下,不论是在苏联、东欧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像德、朝、越与中国等存在有两方或两岸关系的国家,由于以正常途径出境到对方(或“非社”国家)是难上加难,以至于“偷渡”与“非法越境”成为一种常有的边境现象,尽管当事者为此要冒着被击毙或作为政治罪犯被监禁的危险。影片一开始为我们交代的女主人公芭芭拉,就是这样一个有过“非法越境”前科因而遭长期监禁并最终从首都柏林被下放到小城镇医院的女医师。芭芭拉虽然来到了小镇,却并未改变她一心离开东德的初衷,所以她日常从事着医务工作,同时有着她的“地下”活动,警方对于她这样的“挂号”人物也不会放松监视。影片中我们看到她就有两次被上门搜查搜身——这种搜身甚至是带侮辱性的,从影片在第一次搜身时表现女警带着医用胶皮手套来看,就暗示这种搜身甚至是要进入女体的。不过,芭芭拉的地下活动隐秘而谨慎,不仅几次瞒过警方成功接头取得了需要的钱,还在宾馆见过了从对方来会他的西德男友,最终,接她偷渡的“水鬼”按时划来了橡皮艇,只是在登艇时,她把这个机会(只能上一个人)让给了更需要寻找出路的她的女病友斯黛拉了。

这部影片的主题可以概括为:爱情+政治
严柏华:本片的特色是与政治关系密切。影片展示的政治背景,如芭芭拉住宅的被搜查与她的被搜身;斯黛拉所在的劳动集中营(范达明:片中所称的“托尔高”),尤其是她越过铁丝网从劳动集中营逃走的镜头比较经典,还有芭芭拉与西德的男友幽会回来后马上出现的警官等等。这部影片的主题,可以概括为:爱情+政治。

影片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周晓燕:影片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女主人公芭芭拉的心理变化。她的内心感情很丰富,很细微,包括她吸烟的动作,她时常流露出的那种敏感的表情。是逃走还是留下,她最后是毅然做了她自己的抉择的。
赵燕丽:影片中最可怜的是斯黛拉。影片给予了她冷色调,暗色系的着装。人在那样的时代生活,我感觉是那么的不容易。到影片画面结束,我还没有回味过来。影片的结局,是芭芭拉没有逃离,又回来了。这是个意外的结局。而此前,芭芭拉与安德列一同骑自行车回来,安德列讲他喜欢去海边,路上经过一个有十字架的墓地等,而她马上把话扯开去了。
范达明:因为安德列无形中所谈及这些地方,恰恰就是芭芭拉暗中藏钱之处并且是她选择要出逃的线路。她显然怕自己暗中的活动会露馅了,马上把话扯开了去,说明她原先一心是准备出逃的。

芭芭拉与安德列的关系开始是生涩的,因为她内心有不少隐秘的东西
蔡玲:片中安德列提到了芭芭拉红色小箱子里的外国香烟,说明他对于芭芭拉与外界的联系还是有所觉察。芭芭拉与安德列的关系,开始是生涩的,因为她内心有不少隐秘的东西,无法与安德列说透。当时情况下,他那个男友来与她幽会,来给他送钱,那么说,他的行动还是自由的吧。
范达明:那时的情况,东德西德不是说完全不能有人员往来。你只要有合法的护照与身份,还是可以往来的。但是像芭芭拉这样的有“非法越境”等前科的,当局就不会让你有出境的合法身份。

芭芭拉的孤僻性格是她性格的起点。她很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任同安:影片一开始就通过男主人公的口向我们交代,来他们东德小镇医院就职的女主人公芭芭拉,因在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想逃往西德,曾被囚禁了很长时间,周围没有朋友,形成了很孤僻的性格。这也就规定了影片主要人物在性格上的很特别的地方。
范达明:这孤僻的性格,可以说是芭芭拉性格的起点。当然,这样的性格也有助于她从事她所需要的地下活动。我们看到她,处在新来的较为艰苦的环境里,却很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她从地下室里发现了一辆被人丢弃的自行车,她甚至是亲自将它破了的轮胎修补好,于是她第二天上班就用其代步了。影片中表现有不少她在郊野公路或山道较快速骑车的镜头,尽管风很大。自行车也为她的很多地下活动提供了便捷。

电影在描述上很唯美。芭芭拉的性感是骨感型的,很有精神气质
张楚:其实电影在这些描述上也很唯美。
范达明:扮演芭芭拉的女演员尼娜•霍斯在德国也是比较有名气的。她不是那种很性感的长相;或者说,不是那种软性性感的女性,她也性感,她的性感是骨感型的,很有精神气质,是思考型的,理智型的,也可以说是德国非常典型的那一类女性。芭芭拉的这个名字也是这样。特别是她骑在自行车上猛一回头的瞬间形象,已做成了影片海报,是体现这一类型的美的很经典的形态。

人们的思想与信仰并非枪炮可以推翻与消灭。人性战胜了意识形态
王文仁:柏林墙其实不是西德人而是东德人推翻的。冷战时期两个阵营的敌对,社会主义阵营认为自己的信仰高尚,然而对于有不同信仰的不同政见者却往往采取劳动改造的制裁措施,像苏联当时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就很严。但是柏林墙的最终被推翻,证明了人们的思想与信仰并非枪炮可以推翻与消灭。
严柏华:影片还揭示了人性的价值。芭芭拉对于那位警官非常痛恨,对于与她有相同处境的男同事安德列医生则由理解到好感。他们俩都在柏林名牌大学学习,安德列也是因受到迫害而来到小镇医院的。他同样也给那个警官治病就医,芭芭拉因此而受到感染。她最后不是逃离而是回到小镇医院,实际上也就是来到安德列的身边。这说明是人性战胜了意识形态。
钱家舵:人性总是第一的东西。芭芭拉最后也未必没有犹豫,但是出逃的机遇太少,而她出于人性的考虑,最终把出逃的机会让给了比她更需要的人。
任同安:我感觉影片说明了意识形态的对立并不能掩盖人类的良知和基本的人性——爱,芭芭拉作为一名医生,她最终还是能接受新男友医生的人道主义,所有病人,不管持有什么意识形态,作为医生都要实行人道主义救援。芭芭拉把自己珍贵的出逃机会让给了斯黛拉,也体现了人类的良知和爱。

守住做人的人格底线,正直、善良、不畏艰险,把爱给这个世界
丁云珍:影片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两个没有人生自由,连自己安全也不能保障的医生,却能守住做一个人的人格底线,正直、善良、不畏艰险,把爱给这个世界。

影片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东德社会的生活状态
黄方悦:影片表现的东德环境,色调较暖,这让我觉得,那里的生活条件也并不是像过去电影中反映的那么艰苦。可以说,影片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东德社会的生活状态。这改变了我过去对于东德的看法。

爱情的力量让她在此地此处有了归宿感,从而做出了新的人生选择
范达明:同样是想离开东德,不同的人还是有不同的目的的。影片中除了芭芭拉、斯黛拉外,其实还出现了第三个女人,就是在芭芭拉与其西德的男友在一家酒店幽会一段戏里,其男友的同道男友不甘寂寞,临时在酒店也交了一个女友,她同样也是向往去西德的。结果芭芭拉与她在大套房房间里相遇了。影片把这第三个想去西德的女人,塑造为一心羡慕西方生活方式与物质享受的比较浅薄的女人(她让芭芭拉翻看一大堆外国画报,里面介绍的都是些钻石项链等奢侈品)。这就使芭芭拉的形象与精神境界在这个人物的对比与反衬下而获得了某种提升。一定程度上,也似乎为芭芭拉最终选择留在东德又有了新一层的动力源。当然,归根结底,是安德列对她爱情的力量,包括她与他在医疗事业上已经建立起来的志同道合的力量,让她在此地此处有了归宿感,从而做出了新的人生选择。

2013.5.27-29整理

 6 ) 《芭芭拉》:离去还是停驻,这是个问题

(芷宁写于2012年12月6日)
   作为一部涉及一些特殊背景因素的电影,德国影片《芭芭拉(Barbara)》的格局可谓不大,事实上,不论故事背景还是情感发展,导演、编剧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都特意设定的小,但很巧致,在情感上还有着明显的压抑克制的味道。
 该片一直给人素淡平缓的印象,但这种波澜不惊只是表象,其内里已渐成波涛汹涌、跌宕起伏之态,仿佛一直在悸动,却始终没有提供出口,而这种不间断的暗流涌动,在镜头终于对准一望无际的逃离之海时,便化作风头浪尖上的“自由”,最终影片让女主角平静归去,于是,那个静默的对视让结局有了静默的力量。
 有评论称赞该片“运镜精准,引人入胜”。的确,冷峻而清冽的影像风格让它在很多反映往事故旧的影片中显得格外的清寂冷傲,长镜头或静态的画面安静地传递出了时代的气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德临海乡村的寂寥宁谧、空旷辽远便一览无余,而那看似平静的生活中隐藏着的不安和警惕、束缚和无奈,也在画面流转间悄然而精妙的再现。在如此氛围的烘托下,影片的叙事显得稳健而妥帖,沉着而流畅,佩措尔德用极其简约内敛的手法讲述了复杂环境下的可能性的境况,凸显了其客观现实的一面,也表现出了其颇具人文关怀的一面。
 片中柏林来的女医生芭芭拉冷艳而孤僻,还时不时地透出警觉与疏离的气质,在众人面前,她礼貌得体又保持距离,像个十足的冷美人,她把自己的内心包裹得密不透风,仿佛只有如此才能保护自己,至少在隐秘的计划得以实施之前。饰演芭芭拉的柏林影后尼娜·霍斯,有张即使不动声色也能表述故事的脸,即便内心冲突到白热化,她也能用平静的表象压制住,她准确熟稔地塑造了那位被监视的心中谋划着离去以便和爱人相聚的苦闷女人,而这个女人在小乡村从医的经历又悄悄对她实施着莫可名状的影响。
 影片通过一些细节,在不经意间透露着芭芭拉的心绪流转,如她对可怜的年轻女病人的感同身受,这为芭芭拉最后的抉择埋下了伏笔,彰显了影片温暖的一面。再如,她对自杀男青年的关注,和其女友的交谈,仿佛提示着她,为爱不顾一切的毁灭性,而安德烈医生借给芭芭拉那本书的所述内容,又似在表明,不论处在什么境况,人都需要爱与被爱。
 片中安德烈和芭芭拉的对手戏也被呈现的压抑内敛,对彼此内心世界的探知也只通过片段的接触和断续的只言片语来表达,在这样一部风格的影片中,如此这般的寥寥数笔便足以达到所要表达的效果,是冲向波涛汹涌的未知,还是固守一寸安静的温暖,影片的结尾让选择来得既回归理想又合乎情理。
(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1787907_d.html

 短评

坏的时代,好人不相识,亦是知己。

10分钟前
  • 江声走
  • 推荐

三星半,其实是一部爱情电影,高压和贫穷的这边有温情脉脉的点滴,富饶和自由的那边有幸福幻想的憧憬,最终良善让她让出了希望的大海,透过伦勃朗的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不是《为爱出走》,而是《为爱停留》。一切皆好,唯独有点淡,恰是这点淡,又让人回味。

1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审视198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女医生芭芭拉。关于她的生存状况,存在意义与价值观,脉络清晰地反映着当时那个世界的种种偏离。色彩绚丽的镜头后面却是极其冷静而思辨性的探讨,也许直观所感觉到的是强烈的冷漠,可不知在其后面却有很多淡淡的忧伤,爱与期待!PS:反法西斯防卫墙的自由祭奠!

18分钟前
  • L.L
  • 力荐

好片。导演讲了一个好故事。极简单、白描的手法。要静静地去看,才能发现在平淡叙述下蕴藏的情绪转变。最后哭了,为结局加一分。伦勃朗的画、肖邦的夜曲,卡夫卡的《乡村医生》。没拿历史背景说事,仍然是一个非常时期的爱情。

22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7分。其实我更喜欢《为爱出走》这个意译的片名。导演并没有刻意去强化那个时代东德那压抑的气氛与影响,而更多是专注在爱情的渲染上。全片几乎没有音乐,让故事呈现出一种冷酷的写实感。就像寓言故事里那病入膏肓的少女所做的,女猪的确是没有”出走“,而是停留了下来,但这真是为了男猪么?

24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美服化道无可挑剔,对东德小镇气氛把握得也很精准,但是剧本真是让人呵呵呵。我就是不能理解女主的献身精神,虽然剧本说,这源自1)自己监狱生活,2)Stella在集中营怀孕,很可怜3)女主爱上了男主。但是还是呵呵呵。高贵冷艳了90分钟最后崩盘就是这样。

2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政治电影最没意思了。我们要反思的是人性,而不是体制。那个西德幻影的实际存在到底是什么,我想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都可以体会,而叙事,却故意在回避。与其挞伐一段历史,不如通过历史反思我们的今天。

26分钟前
  • 愉快周日
  • 还行

有些导演太会叙事了,每一秒都没有脱离这件事。

28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如果我们暂时抵抗不了邪恶,让我们努力把善良留下来。

2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舍己所欲,施之于人。冷漠的脸,滚烫的心。

30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想找个片子解闷来着,结果更闷了。

35分钟前
  • 普莉恩皮察雅
  • 还行

清冷凄美平静下的暗潮涌动~

39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

想念[四月三周两天],不过这片其实有点温馨

41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影片里最美不过田野里萧飒的风声和摇晃的树木。还有那一看就冷入骨髓的海水。看到结尾芭芭拉和安德鲁对视的眼神,好像突然又不懂影片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却突然想起高中政治老师每次说电影结局时都会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死亡啊。”看到豆友说是为爱停留,真的是因为爱吗?恐怕说不准吧。

42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三星半。极度暧昧的表意,透出一丝女权主义的味道。必须集中精神分析每一处转瞬即逝的细节才能感受到俄罗斯套娃般的情绪。继07年《耶拉》让Nina Hoss拿到最佳女主角银熊,今年Christian Petzold终于拿到了最佳导演银熊。不过这两次拿奖我都觉得差点火候。

47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还行

德国这种冷叙事,配乐都基本没用到。冷中人性的暖更是难能可贵。三星半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计划出逃的芭芭拉最怕引人关注,电车上的一个眼神、窗外的一声急刹、突然造访的邻居都令她警觉。男医生偏偏不识趣,端来咖啡载她回家,钢琴调音插座短路西德香烟,连藏着秘密的木十字架都谙熟于心。他就这样令她神经紧绷,爱情却如潮水拍打生活。活在伦勃朗的画里,无视监禁的目光,爱情是解剖的手臂。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柏林电影节第三天目前为止我觉得最好看的一部啊,虽然故事并不新颖,但各个细节和技术环节都很出色,男主角又那么cute,恰到好处的小幽默和爱情戏,似乎一切都无懈可击。

5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看这部电影之前最好不要被剧透,否则乐趣大减,它的叙事藏得很深,都靠各种不被轻易道明的细节,把观众一直被蒙在鼓里,最后真相大白了,虽然回头看一切故事其实挺平淡的,但那份浪漫足以弥补缺憾了。喜欢这种冷峻的故事,更迷人是电影骨子里的那份善良和悲悯之心,天朝的导演最缺的这个!★★★★

6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叙事风格,静水,流深。入戏比较慢,越看下去却越有张力和温暖,冷漠至心动至留下,一股力量缓缓流溢,当收尾一对火辣会意的眼神对视,为他们心生憧憬,我相信他们之间肯定会相爱会一直下去的。遗憾,女主身材虽优美可冷峻的面孔有点似鼠脸呐。

1小时前
  • 许多多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