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世间万物的表象,探究宇宙洪荒的道理,追寻虚无实在的奥义,是人类自智识开启以来,便在一直从事的一项伟大而卓绝的事业,古今中外、男女老幼,凡能有幸在这世上走上一遭的人,孜孜以求、概莫能外。
求而不得,便生敬畏。在历史的大多数时候,对于所能提出的大多数问题,人类大多数没有满意的答案。譬如,人,自何来?为何来?向何去?苏格拉底三问历经五千余年而无人能答。曾有狂妄之徒渴望“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曾有不甘之人高呼“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曾有通达之贤试建“理想国”“太阳城”“乌托邦”,更曾有高远之士矢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但无一例外,均遭惨败。于是,人们开始明白,身处大千世界,“身”和“世界”都神秘莫测,远非你我所能思考、所能判断、所能回答、所能左右。从远古部族的图腾崇拜,到老子的“长生天”,耶稣的“上帝”,释迦牟尼的“菩提三千”,再到贾德的“苏菲的世界”和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再到刘慈欣的“黑暗森林”,黑沉的黯淡气色和厚重的无力感觉如影随形,人类始终无所措其手足,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放卑微而弱小的心灵。但也正因如此,面对不可知的“自己”和“世界”,人类充满着敬畏,整日价诚惶诚恐,谨言慎行,生怕做了不该做的,说了不该说的。关于这一点,康德说得最是赤裸裸:“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但事情有了些变化。自那个著名的苹果落在牛顿的脑袋上以来,人类似乎变得一日比一日强大,曾经面对世界的“软弱无力”一扫而空:一条接一条的所谓“自然定律”被发现,一项接一项所谓“划时代的发明”被提出,一个接一个的“天才”井喷涌现。何谓“自然定理”?世界运行之脉络、因由,俗谚说得很透——“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何谓“发明”?“无中生有”或者“创造”的另一种说法,原本最为神秘莫测的“自何来”的问题迎刃而解,甚至批量身产,还有编号!何谓“天才”?天赋异禀,无上智慧的人间载体,由此原本卑微的“我”也可具有改天换地的力量!
在这样的“定理”“发明”“天才”的支撑下,人类感到自己无比强大。于是,“大爆炸”回答着“何处来”的问题,“熵平衡”回答着“何处去”的问题,美妙的星空不过是恒星的出现和毁灭,唯美的爱情归结为荷尔蒙的增减和递衰——望远镜中光洁的月亮表明坑坑洼洼;显微镜下美人的双手菌斑累累——世界不过是一堆原子。人类不再敬畏自我,因为自我也是一堆原子;人类不再敬畏自然和宇宙,因为它们也是一堆原子。到了这个地步,疯子尼采喊出了真相:上帝死了;我们面前的科教片表明了态度:“宇宙”和“人”原来本质偕同。
但我想,当我们越来越无所不知的时候,或许正是我们越来越无知的时候;当我们越来越无所不能的时候,或许正是我们越来越无能的时候。
作为一个科普片《宇宙与人》是成功的。
铁元素在呼吸。-寒武纪
寒武纪的时候大海里满是铁元素,微生物以胞外不溶性铁氧化物为末端电子受体,通过氧化电子供体耦联三价铁还原,并从这一过程储存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就像是他们一起在呼吸一样。
电影里说大型物种的的出现其实推迟了很久,在很长一段历史长河里,生命的存在形式一直是海洋里的微生物,但来到了寒武纪,突然出现了物种大爆炸。
这让我思考,宇宙对生命的发展会不会也有一个规则?
虽然经历了可以说是散点图般的无规律发展,生命最终还是具有某些规律般的达到了现在的数目,
所以,我在想,
会不会有一种规律,或者说是规则,要求某种(被选择的)星球的生命值达到某个区域的数值,
但是又是谁,来执行这个标准?
宇宙在成长
多普勒原理对光也同样适用,现在所知的最远的星系距离我们大约有130亿光年。但它的光谱仍向红端移动,意味着相互远离是宇宙的基本规则--宇宙在扩大。
太阳只有两次核聚变,一次是90亿年前的氢元素核聚变,另一是10亿年前的氦元素核聚变,核聚变会导致太阳的引力坍缩,
但这些能量不足以引发碳元素的核聚变,所以太阳是一颗正在缓慢死亡的星球。
恒星,按照他们死亡的方式分类,因为引力坍缩而死亡的,残骸称为白矮星,以爆炸形式死亡的,称为超新星。
正由于大爆炸和引力的抗衡,物质才被和谐均匀的分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
如果没有这个爆炸的原动力,宇宙将无法支撑起一个结构,引力将毁灭一切
因此我们的宇宙必须膨胀,
所有的物质都正好在恰倒好处的抗衡中实现最充分的物质演化。
能量演化出物质,宇宙在不断的成长。
最初宇宙中只有氢和氦两种元素,大恒星“制造”了越来越多的元素,发展到现在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我在想,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元素被“孕育”出来?
现在不稳定无法存在的元素,会不会存在于其他的维度?
拿土星举个例子,土星是由轻元素组成的,但土星的光环却是由超新星制造的重元素组成的
随着星球密度的增大,出现了一种名为中子星的星类,在中子星中,因为巨大的密度导致的巨大引力,光线呈抛物线状逃脱,同时中子星的引力压缩着磁场辐射着电子。
骨骼中的喀斯特地貌
最初地球上是没有氧气的,空气中都是二氧化碳,
但二十万年前,随后出现的生物一点点“吞食”了二氧化碳,将其固化为碳酸钙,碳酸钙形成的地貌也就是我们行定义的“喀斯特地貌”,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因为富含碳酸钙,其实也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形式:
-我们也是某些物种的小地球,我们的骨骼就是它们的山丘。
高等生物对我们的庇护
四亿年前地球是海洋,因为有臭氧层形成,抵挡了大部分的宇宙射线辐射,逐渐有生物踏上了陆地,所以臭氧层是人类乃至一切陆生生物诞生的最基础-那么,臭氧层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百度百科的回答是
”因为水能吸收紫外线,水中绿色植物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扩散到空气中,而其中一部分的氧气在大气层的上层,受到紫外线的作用,依下面所示的反应式,氧气变成了臭氧而产生了臭氧层。”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样的逻辑,我们害怕的宇宙射线和氧气相互作用,形成了可以保护我们免受宇宙射线的危害的臭氧。
对此我在思考,
是不是和我们这些使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生物相对,宇宙射线是高等生物的一种传送信息的方式(就像电影《星际穿越》里提出的观念:引力是一种传输信息的方式)?
高等生物交流的方式是宇宙射线(或者说是引力),但因为我们的弱小,无法接收他们的”信息“,
所以他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给予我们保护
-也就是先给我们一个臭氧层,让我们成长,然后一点点撤去保护罩
-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臭氧层却在逐渐变稀薄的过程可能不仅仅是一种环境污染的结果,而是高等生物对我们的一步步认可,
最后当我们足够强大,才能和他们平等的用他们的语言对话。
我们对旋臂的好感
如果恐龙不灭亡,在当今世界对人类来说绝对是一大威胁。这句话应该是被公认的。
但恐龙为什么会灭亡呢,本文暂不赘述,只能说,恐龙的灭亡是经历了近乎万年的长期过程,而不能用偶然事件来解释,谈到恐龙是想说到我今天的主题-旋臂。
银河系有四条旋臂,恐龙在旋臂外灭亡,我们在旋臂中诞生-这可能使我们对旋臂充满了好感。
但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过分夸大人类在自然界乃至宇宙中的地位。
多年前学校组织看的,先谈宇宙,然后谈地球上生命诞生和进化,再谈人类的出现和活动,等等,很多情节早已忘却,但是对它的印象仍在,并且非常推荐,制作很有气势,旁白也非常好,在电影院大屏幕和音响的烘托之下更显恢宏。
是引力最终打败电磁力,是当一个物体变得像太阳这么大的时候,这不仅能控制地球围绕它旋转,同时它的每个原子的引力都向中心塌缩并输送压力和热量。而由于太阳的质量巨大,因此它的引力就可以积累到极高的温度,温度越高,原子核运动速度越快,当达到1000万度时,原子核的电磁力将无法阻挡高速奔跑的原子核相互碰撞的力量。于是原子核的强力终于在瞬间的结合并让物质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是核聚变,是太阳以及宇宙中所有恒星诞生的方式。
像金银首饰这种重元素,就是在超新星的爆炸中诞生的。当我们佩戴它们时,要记住宇宙制造高档产品确实是代价很高,它需要报废一颗至少比太阳大8倍以上的恒星,才能使我们披金戴银。
超新星是宇宙中4种力配合的杰作,它们共同建造一个巨大的原子锅炉,然后以锅炉的崩溃所激发的能量完成所有元素的制造,并且在最后的瞬间把元素都彻底地抛洒出去。正因为有这种抛洒,物质才有可能演化,否则,就像有钱不去投资,再多的财富也将没有任何意义。恒星以自身的毁灭,造就了宇宙中最伟大的新生。
我们就是那些勇往直前者的后代。我们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
总之,的确我们更应该感谢大行星们的引力保护伞,我们幸存到今天和它们的存在是有关系的。
我们在银河的赤道圆盘上旋转,这使我们正好看到银河系最稠密的那个角度。这对我们观察这个星系的确不方便,但也许正因为这样,使那些危险的星际大爆炸由于被恒星们相互遮挡而减少了一些呢!事实是,近400年来,也就是人类在有了望远镜以来,尽管在宇宙中发现了几百颗超新星。但却还从没有发现过自己星系里的超新星,的确这个概率不正常,不过,在古代人类却看到过银河系的超新星,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1054年由中国宋朝天文官员记录的那颗,当时它照耀了22天,到今天经过将近1000年的扩散,已经成为一朵美丽的蟹状星云。它的高能射线是否激发了古人的灵感还不能肯定,但中国人的确在那个时期完成了包括指南针在内的四大发明。
人类的出现,可以说是最终实现了宇宙由物质向精神的飞越。由大爆炸推动的4种力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我们幸运地成为宇宙物质运动的最大受益者,拥有这样一个组合得非常完美的体态。
脑容量的快速增加显然是给人类的生育带来很大的痛苦,人类的分娩因为婴儿的头颅太大而在哺乳动物中是最艰难的。智能生命和生理器官的不匹配,几乎完全是由人类的女性默默地忍辱负重地承受了,或者说,人类的进步,是因为我们有坚强的母亲。
在中国古代,有两位僧人有一个晦涩的对话。一位僧人问另一位僧人,天上的云在飞,是云动,还是风动?那位高僧回答,既不是云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的心动。
这里似乎就有相对论的宇宙观。
宇宙,一个伟大物质演化的史诗,它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生物。
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己都为之振奋。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 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相信,一个还拥有40亿年太阳光辉的智能生命,将不会辜负如此厚爱我们的宇宙。
当年感受到的震撼
是我见过的纪录片中绝对的best one。旁白取舍得当、流畅大气,不时穿插具有浓厚诗意的段落,全片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味道的片子也许只有中国人能拍出来。
干一行爱一行,时隔十余年又看了一遍。数元素数到铁的恐怖让人记忆犹新,那是平生第一次产生末日意识。
当认识我们的宇宙 当认识我们的地球 才能找到一种 真正的安宁 这一切都是一个奇迹 亲爱的地球 我爱你 谢谢你
我觉得是中国科幻片的最好水平了,对比其他的。。。。无言
本可以五颗星的,因为“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这句台词,扣掉一颗。
高中物理课上看的~印象深刻~
其实现在看来做的是相当精细了
在这部科普电影中,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相遇、交融,堪称科普电影的上品。每每回想到片尾那段饱含激情的独白,仍然不免为之动容。
小学时学校组织我们,带着红领巾,去哪个叫红星电影院看的,边看还边吃着一种叫流口水的糖。哈哈,都是美好的回忆啊!我还记得,事后我妈还毅然决然的给我买了那本宇宙与人的书,面对书中的核聚变原子之类的名词,一个小学生得是何等复杂的心情啊。
小时候看的
从来没有哪一个纪录片回看起来会如此感动
已经记不清怎样得到这张光盘的了。但它真的让那时候的我对宇宙有了大致的概念,国产神作。
我11岁时第一次看,17岁时第二次看,现在20岁又看了一回。伟大的影片。我的宇宙观的启蒙。
首部国产科普大片,中科院院士担当“工作人员”,每秒钟千元的大制作,赶超国际水平的三维动画效果
这是目前国产当中水平很高的一部科学传播影片,是2001年公映的。
好吧好吧,看得我直呼过瘾…一部科教片看得这么high是不是有些变态?
学生时代的经典,当年国内拍出这水平,可以给6星了
绝对精致的科教片。
初夏的夜,和表师妹信步校园,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直讲到麦锡尼入侵克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