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香如故

更新至04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1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2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3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4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5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6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13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14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15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16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17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18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19惟有香如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惟有香如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我们天生喜欢香,极少喜欢臭。自然规律也显示:香料能使物品保存持久。这其实已经用气味指明了方向,所谓正道,就是千古流芳。于是在古人面前,很多不同类别的名词汇成了一种通感:芬芳、侠骨、馨香、大义、正气、至善、……古人相信,任何选择都会自带气味标签。但吊诡的是,在历史重要节点上那些意见截然相反的人,无不坚称自己都是正气使然。而作为后来人,我们也确实发现,随着深入了解双方,越来越难以评判。香,究竟是客观共识,还是辩证的转化?本片选取与五位古人命运相连的香料,串起他们曾经在那些重要节点上的冲突和选择。探长薇拉 第一季大韩民国律师牵手黑暗旅店花园街五号六十一号的恐怖火烧御手洗家人狼游戏2:野兽阵营阿东的影展DASADA套路大师斯巴达Sparta(原声版)天使的战争都是陌生人九州海上牧云记白王后天使之心特种部队大电影米沙与狼追踪紫薇園的秋天内讧叛逆青春死神的十字路口毕业初体验疯狂粉丝王冰封世界里的时光6级暴逃 上(国语版)欲望迷宫罪爱米酒女孩武器种族传说纪念品 第一部分蜈蚣2004逆转胜洪水再临双星赶月以吻之名死去的新娘我的充气恋人真假哥窑瓶拉米第三季一夜桃花运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惟有香如故》令人发指的细节

刷到《惟有香如故》纯属偶然,不知道算不算是概率机缘,因为看起来这片儿也没啥推广。先看的《如梦令》,是美学画面、出彩台词和惊人的细微设计推动我又熬夜看了《雨霖铃》。而且是两遍。

细节,有时候就是细节让我忍不住赞美宣扬,不吐不快。

举例,《雨霖铃》一开始高力士挖坟时烧纸嘴里念叨的台词是“泉引通行,香魂无咎;彼岸归来,天地冥冥。”这些古色古香的词儿,我大概都能明白啥意思但以前未见类似组合。于是不由暂停播放。在检索词句后,居然发现这些都是自行设计的双关词儿。比如“泉”,从字义上说,既有“地府九泉”的含义,同时也有“钱币货泉”的意思,所以在这里组合起来使用,就成了“地府冥钱”的隐含新意。“泉引通行”既是“泉下安宁”又是“钱开鬼路”,配合影片中黄纸外面串的开元通宝,真是贴合到无缝完美。而“香魂”既是贵妃亡灵,同时又指代手中燃烧的瑞龙脑。至于“无咎”,在《易经》中已有双关语义,既指“没有罪过”,又指“无所怨咎”。真是高明。然而这一切,都是不经意的。你若发现宝藏典故,自然击节微笑,你没发现,也可以就当做一个垂垂老者的喃喃自语。

见微知著,不能一一。

 2 ) 。

了解一下历史小故事,导演对于人生、社会、历史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导演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对事物勤于思考的精神值得赞扬学习。名字是叫"惟有香如故",但是和香好像也没多大关系,五个故事的联系就是里面的人都用香,但是没能真正以香串联起五个故事,表达一个清晰、完整的主旨。

讲了李清照苏东坡等人的故事,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拥有自己灵魂的,只是导演用来表达自身的工具,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交代仅限于场景的还原,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对时代背景的表现都缺乏立体感和厚重感。所有情节、所有对话都是直来直往,没有留给人自己品味的余地,全都赤裸裸摆在你面前,这一点在雨霖铃那一集表现尤为明显,高力士像个小孩一样跳脚说什么"不许你提,就是不许你提",乐师对着唐明皇和高力士说"世上还有什么比悲伤更无奈的吗,终于知道什么是肝肠寸断",正常的拥有阅历的成年人都不会这么说话的,说得太直白太露骨了就显得很浮夸很浅薄很矫情很空洞。幸亏只是拍个纪录片也不用计较这么多,要是以导演这种讲故事的能力拍个电影那完蛋了。

后人对杨玉环的印象多源于一行行记述的文字,与其说人们在追思杨玉环,不如说他们是被与她共存的绮丽遐想所折服,她受如此多文人雅士青睐正是因为她身上有足够哀婉动人的故事让人寄托情思,有足够多的空白供人浮想联翩,有足够惊艳的才情与美貌可以让人将她与自己心目中一切美好的形象相联系。虽然可以理解他们的浪漫清怀,但是想想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遭受着天灾人祸带来的折磨,想想那么多伟人为了黎民苍生出生入死,为了自己的理想忍常人所不能忍,历史上从来不缺白白丢掉的生命和惨烈的情节,与这些相比起来一个享尽荣宠的贵妃被杀有什么可多愁善感的。更打动他们的是"美"不是"悲,对什么人有吸引力,三个问题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个世故且本质上无情的社会"在一个为了效益而仔细设计的世界里,浪漫的爱只会成为祸害"。2人的审美需求,浪漫情感的寓居之所。3寻求自身与外界的联系。2.3为动力。

无论是华佗的医者仁心,还是苏轼和王Jeff的辩论,好像都抱着应该尽力拯救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人的理想。但是流血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实现相对的和谐和正义,虽然不能失去人道主义精神,但如果被同情绊住脚步就无法继续前行,不能逃避"必要的牺牲",只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才能逐步实现更大的善。

 3 ) 是香,明的也是融于天地的志与精神

《惟有香如故》

它有多好看呢?

一个从来不看纪录片,从来不用B站的人,为了它开了大会员。

从开到过期,也只看了它,好多遍。

它舍弃了常用的叙事结构手法,在历史的微小断面处深耕创新,放大细节进行推论。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还原历史的真相,但这部纪录片以它的独特想象力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并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去讲述。

纪录片以一种古今交织的形式,诉说了五种香,每一篇章都以香料为引、词牌作名、讲述了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每次科普香料的过程,都是以香喻人,以香明志。

除了以香作为引子的这个想法极为精妙外,每一集的台词、服化道、配乐、画面都堪称绝妙,穿插在古人故事中科普香料说着旁白的导演,打破了古今的束缚,让我们这些今人,能够通过那袅袅之香与古人对望。

语言过于匮乏,只有一个“美”字相赞。

这部片子真的值得看一遍。

《雨霖铃》 瑞龙脑香——杨贵妃

从杨贵妃葬身马嵬驿的坟开始,借坟中不变的香囊为切入点,通过乐师贺怀智献帽子的事件,缓缓道出了杨贵妃和瑞龙脑香的故事。

瑞龙脑香是一种冷香,影片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它,同时也道尽贵妃喜爱这种香的原因:“最热的地方生出最好的冰片,而最好的冰片,还只能用这熏烧的方式才能还原那种冷香,这才是真正的炎凉。贵妃选用此香,乃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在这天下最富贵的地方,体会炎凉。”

于是明明全篇只出现一个背影,但贵妃清冷高洁之态已跃然纸上。

人人都说她是红颜祸水,历代文人也都说,李隆基因为美人丢了江山。可事实却是五十年君王意气的皇帝本人,放弃了她的妻子,或是爱人……喜爱这种寒凉之香的杨贵妃本人,也许从头到尾都很清楚,自己只是政治的牺牲品——从生到死。

死去的本人也许非常安静,因为清醒。

但放弃她的君王,余生皆在悔恨。

而曾因她而开悟的宫廷乐师,在已成为太上皇的李隆基面前,奏响了最后的悲歌,以他的生命为代价——正如他所说的“天香至善,愿以卑微的余生供养。”

本篇名为《雨霖铃》,正是李隆基在失去杨贵妃后的一个雨天作的一首词,而贺怀智用琵琶弹奏了出来,并以断弦展示这首词、这首曲极致的悲痛与无可缅怀。

“他想努力忘掉之前所有的生命,无论是欢喜还是悲伤,因为每个瞬间对当下来说,都在悲鸣。”

香、诗词、曲、景,以及让人拍案叫绝的文案,让这个故事无处不充满美。

——天然龙脑香,清凉但并不刻薄,端庄又不失缠绵。瑞龙脑就在这矛盾的夹缝中吐纳耗尽,最后连一抹香灰都不剩,生死去来,看不出任何痕迹。除了上空弥漫的,无处不在的炎凉。

——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就是要用消失,才能凸显它的存在。

《如梦令》 梅香——李清照

“李清照一生被嘲笑过两次,都是因为这个人,一次是嫁给他,一次是告发他。”

这一集,说的就是李清照从改嫁到离婚的故事,而这期间,仅仅隔了一百天。

后人对此次事件遮遮掩掩,认为年过半百的李清照选择改嫁给此人本身就是晚节不保,也并不关心其中的诸多原因。

但导演通过收集史料,挖掘细节,尽可能真实地去还原并将这个过程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也让人对李清照的风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她结婚,是对幸福的憧憬使然。

她离婚,是不想成为装点门面的道具。

“庸俗是一种无法自知的缺陷,唯一掩盖的方法,就是沉默。”

高洁的梅花不想与之为伍,可以磨难,却不能苟且。

在现代看来习以为常的理由,在那个时代下,却给她带来了牢狱之灾,并且成为某些人嘴里难以洗去的污点。这个完全超越时代的独立女性,在那一场失败的婚姻里,堪破了梅花的灵魂。

最喜欢的一段画面就是李清照立于白墙之下,圆窗,窗前红梅,窗外绿竹,而她身姿挺拔,一身清冷,在与屏幕外的人对话。

关于她为何不找人状告张汝州,而是自己状告的对话,她明明可以避免这一场牢狱。

“西苑的梅花死了。冻死了,这世界,比梅花预料的还要冷,可这就是它的宿命,选择雪白,就只能委身寒冷。”

“我的婚姻可以是笑话,但不能是谎话。再婚也好,离婚也罢,都是我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干。我鄙视那种不敢面对的可怜。虽然我真的很怕。”

与他人无关,与他人无关……许多人都忘记了,她面对命运原有的刚强。

李清照起初试图通过提取梅花清冷的味道来研制梅香,却一直以失败告终。

但她在改嫁的变故中,却舍弃了梅花本身,改用其它香气进行合香,终于研制出了梅香——这是对梅花的灵魂进行了最纯粹的描摹,就像她本人。

“梅花不再从属于宿主,人间天上,终于能够自由地独立成章。”

白墙下对李清照的问答后画面一转,是张汝舟的独白,他为何宁愿坐牢,也不愿离婚呢?面子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吗?

正如李清照无法读懂张汝舟,张汝舟也无法读懂李清照。

这两个画面的对比,就像神明与凡人的对比。而神明与凡人,从来无法共鸣。

也许在与赵明诚的美满婚姻里,显得改嫁的结局格外惨烈。

但,那个思想超越时代的女子,只是想平等地追求幸福。可惜时代不容许。

她直到去世,也没有遇见一个人会对她说“除了你,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逃跑的前夫,离别前句句让她等待——却只能等到,和家当共存亡的死法。

只有世俗的二任,将她充作门面,宁愿坐牢也不肯放手。

可那孤高的梅花啊,从未弯折下她的枝来。

她在最后的一首梅花词中八句话三弄梅花却再也不提香,于是这清冷高洁的灵魂终于自由地独立成章。

《浪淘沙》 沉香——苏轼

故事从王安石变法出发。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强兵富国,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但因为实施过于激进、用错人、新旧党争等一系列原因,最后以失败告终。

在发起之初,苏轼曾是这项改革坚定的反对者,当庭抨击并以沉香的苦难相示。

沉香之源——来自于一场磨难。沉香树在受伤时,会分泌自行疗伤的疤痕油脂,经年累月,伤疤变硬变重,入水便沉——这就是沉香的由来,是沉香树的血泪结晶。

但这个秘密被人类发现了,所以“伤害,最终还是成为了手段。”

人类通过制造磨难,来获取沉香。

苏轼通过这个故事,向年轻的皇帝展现沉香的苦难,百姓的苦难——因为新政造成种地的农民不得不寻求其它方式获取更多的利润来分摊青苗钱。

“新法就像是扎入沉香树的铁枪,锥心度日,命悬一线。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一场庭辩,说科举、说经济、说军事,王安石与苏轼谁也不让谁,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个看到了因新法断掌的农夫,一个看到了因兵力薄弱被屠戮的军民。

谁也没有错。

新法开展了十几年,却随着神宗死去,司马光秉政后全盘推翻。

经历了足够的缓冲与磨难的苏轼,逐渐开始理解那一场新法,也认可其中的可取之处。

于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多年前他在神宗面前为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据理力争,十多年后又为支持新法与司马光据理力争。

他永远这样直白,会在皇帝面前说王安石像桑弘羊,这臭不可闻的名字说出来脏了嘴。

会在司马光面前让他下不来台,说他自己当了宰相就不让人说话,以后会成为另一个王荆公。

他直白,又能轻易地共情。

于是他曾坚定地拥护旧法,又为新法的取缔声张。他能理解两边,却不能被两边理解,最终成为最不合时宜之人。

他是如此的与政治格格不入。

我也与苏轼一样,对司马光五天内废完十多年的国策这一行为非常不认可。

甚至认为他急功近利,心怀私怨,但并非如此。

就像他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他和王安石都是一面旗,旗帜不鲜明,众人就会犹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说到底,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做了些什么事情,他们为的都是大局。

不管是“大奸臣”王安石,还是此刻的司马光,又或者两边摇摆的苏轼。

他们都是光明磊落的君子。

一个在被指着鼻子骂之后还会向皇帝说不要怪罪苏轼,也会在苏轼深陷乌台诗案中把他捞出来;一个在政敌过世后无声悲伤落泪,在满朝踩王安石时让苏轼写正式的祭文联名上奏……

就像故事结尾这段话描述的一样。

“一个总是能理解任何一方苦难的人,往往最难被他人理解。对于很多人来说,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但对于苏轼来说,他俩其实散发着同一种味道,这味道没有任何旁骛,只有理想主义者才会这么纯粹。就像沉香一样,居心中正,毁誉由他。”

王安石和司马光离世了,但理想主义不会消失,就像他俩一样,心怀纯粹,前赴后继地成为旗帜。千秋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南柯子》 甲香——黄庭坚

这集的名字让我想到南柯一梦,故事也确实如此。黄庭坚的回生香给了范信中一场梦境,让他看到了自己想看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以香载道”。

在那一场悲伤的秋天里,发生了一个点化的故事。

举人范信中,因杀人被全国通缉,逃亡至黄庭坚处受到庇佑,慕名而来,也为求香,希望通过《海内十洲记》中所说的回生香,再见亡灵。

范信中的有情有义,却惹来抄家之祸,妻子不堪侮辱投井自尽,即便他能杀死凶手,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所有的悲伤、痛苦、自责、内疚,都在看到那留下的香囊时彻底爆发。

“几年来,范信中不停地喝酒,不停地流浪,这种自我放逐式地逃亡,饱含着无人谴责的内疚。万般思念都因为不可触及,终究成为永恒的悲伤。”

香圣黄庭坚为其完成合生香的合香,而范信中也受到点悟回到正途。

合生香的核心材料是螺甲,一种散发腥臭味道的甲片。很难想象能用它来合成一款香。

但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正如香和臭存在依存和转化,酷爱和痛恨源自于同一颗种子。

“黄庭坚这次合香用的是腥臭的螺甲,而陪伴他的是一个桀骜不驯的通缉犯,这种看似荒唐的巧合,充满了辩证的味道。是在海滩上腐烂,还是在烈火中涅槃,一切只差一个动机。而这种动机首先需要自我煎熬。”

就像腥臭的螺甲,也需要在火海慈航中,才能团结其它所有的香味。

这集最绝的是最后的合香过程,以及在过程中黄庭坚以香载道的独白。

民众、君臣、朝廷、天地万物,好像都在这袅袅烟气中。

“角沉三钱,是为君香。香,上而感于天,下而感于地,聚天地之气而生,与万物感应。调香,讲究君臣佐使,但只要入此轮回,所有材料都必须要先行打碎。欲求善果,先成齑粉。世人发愿无数,可真能为愿望献身者寥寥无几,那是不懂牺牲。”

“无论是元祐党人还是元丰党人,粉身碎骨都是为了胸中大义,如同这每一片材料,百般研磨,皆为主香而战。”

“江河湖海各有滋味,唯独这无根之水,只有天性,别无二心。唯其无心,才能生发万物。

臣之香讲究制衡,一不可过于强盛,所谓臣强主弱,过犹不及;二不可各自为政,以致君香不显。佐使之香,大体求同,但不能求异,否则就不能叫佐使。”

“甲片的修行在于煎熬,百炼成香都在火海沸腾之际。”

“他们这些人,先是反对王荆公,又是反对司马公,再后来反对党争,我们这些不党之人,居然有了一个可笑的名号——元祐党人。就像这螺甲,不随鱼不从虾,稀里糊涂烂在沙滩上,结果自成腥臭一派。”

“螺甲出身贫贱,贵人避之不及,不知道这才是堪破之物,所谓民心,其实就是平常心,其实圣人之治,唯此而已。腐朽神奇,只在点化之间。”

“回生香,炼的是自问自答。”

“天无心,心,都在人心。”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做梦中梦,见身外身。”

每一句话都是对于心的拷问,灵魂的拷问。

是哪怕被打成腥臭一派也绝不回头的坚守。

遗憾黄庭坚没有看到大赦天下的平凡,但好在,他微笑着离世。

“吾平生无此快也。”也许在那一场合生香的梦境里,他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青囊行》 艾草香——华佗

从传说和正史存在的矛盾出发,探讨了赤壁之战中曹操和华佗的奇怪行为,并推理出一个新的脑洞,于是形成了这个故事。

史料里的华佗是个很矛盾的人,一边不停地行医救人一边又后悔从医。

“战场上没有病人,只有死人。我突然很讨厌自己是个医者。”

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人,都会生出拯救天下的理想,如华佗,如曹操。

只是一个靠不停地治病救人,一个靠治国来平天下。很难相较对错。

在这个推理的脑洞中,军中瘟疫横行,但曹操执意让战士上战场,华佗这才明白——战死总比病死来得快,这是最快解决瘟疫的方法。

身为医者,他无法接受。这是他与曹操的第一次矛盾。第二次矛盾在于他要效仿张角在军中熏烧艾草,但曹操认为行军疑病必死无疑。二者之间并非普通的医患纠纷,华佗的遭遇已经是与上层建筑间出现了政治性矛盾。

他无力,哪怕救再多的人,都会死去,那他治病救人的本身,还有什么意义?

他无望的烧掉了那一本足以传世的医术。

并留给曹操“华佗不才,只能冰台引火,伏愿天下艾安。”的遗言,最终让曹操同意在军中用艾。

整个故事的脑洞解开了传说与史料之间的矛盾,对曹操以及华佗的性格都拿捏的非常到位。

剧集最后的台词——“香艾和冰台,无论换哪个名字,都躲不过燃烧的宿命。虽然一个是为了治病,一个是为了光明”也充满了哲理的味道。

人生果然需要多些恬淡与对哲理的沉思。

这就是这部剧集带给我的思考,对心,对生活,对生命。

 4 ) 以香喻人,香以载道。

沈老师常常可以透过史料的细枝末节,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到阐幽抉微的解释。 纪录片看完后,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青囊行这一篇。 华佗,是一名卫道者。保持操守,就表明了态度。坚守医道,于是挡了曹操的路。曹操,身为政治家,抉择从不会着眼在 个人的苦难。大鹏展翅九万里,看不到地上的蚍蜉。 华佗在此境况,也依旧坚持一名医者的操守。确实担得起“医”这个字。 “冰台确实引火烧身,可如果不愿意引火烧身,还算什么冰台。” 以香喻人,香以载道。

 5 ) 《唯有香如故》逐集摘录

第一集 雨霖铃

【Quote1】长夜属于孤独的人,这是李隆基最难熬的时刻,黑暗中一下子袭来三种悲凉:夜雨、风铃、还有空气中残留的冷香。李隆基今晚写的曲子起名就叫《雨淋铃》(也作《雨霖铃》),后来很多文人都给它重新填过歌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柳永的那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Quote2】史料上记载,杨贵妃在被赐死之后曾经苏醒过一次,原因不明。也许是因为杨贵妃生命力旺盛,也许是因为高力士根本就下不去重手。这当然给高力士带来了最痛的记忆,他的痛夹杂着一种身份的恍惚,那个女儿般的主母居然被自己杀了两次。

【Quote3】嘲笑还是同情,感慨还是警示,一千两百年过去了,不同的人群在马嵬驿看到了不同的角度,就像李隆基一直觉得,他是因为江山丢了女人。但可悲的是,历代文人都说,他是因为女人丢了江山。

【Quote4】婆利国(今文莱)酷暑难当,但就在这天下最热的地方,生长出一种参天大树,而在树的肚子里,居然孕育了一种冰一样的东西,这就是瑞龙脑香。更奇怪的是,这香闻起来居然真的有寒凉之气。这才是真正的炎凉。杨贵妃选用此香,乃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在这世上最富贵的地方,体会炎凉。

【Quote5】瑞龙脑香就在这矛盾的夹缝中吐纳耗尽,最后连一抹香灰都不剩,生死去来,看不出任何痕迹,除了上空弥漫的无处不在的那种炎凉。其实这世间有些东西就是这样,就是要用消失,才能凸显它的存在。


第二集 如梦令

【Quote1】庸俗是一种无法自知的缺陷,唯一掩盖的方法就是沉默。此刻的张汝舟,如果是个清醒的旁观者,也许会发现自己的可笑,但却很难看出李清照眼中并不是恼怒,而是深深的自责和后悔。这是个完全超越时代的独立女性,婚姻不能裹挟对待感情的认真,她也不可能接受,作为装点门面的道具。很多人只看到了她对生活的婉约,从而忘记了她对命运本有的刚强。

【Quote2】同情一个人很容易,理解一个人却很难。很多人认为李清照对于再婚不够谨慎,但其实那无非是对幸福的憧憬使然。女人的不幸,体验了诗人的敏感。这场变故在她自己的作品里丝毫没有提及,就像她久住杭州却也从来不写西湖一样。但她还在写梅花,尤其在这个时候,她出人意料地用梅花写了仅有的一首悼亡词(《孤雁儿》)。人生如梅魂如香,既然能够追思,说明从来都不曾远离,没有实体便没有挂碍。在李清照的世界里,梅香不再从属于宿主,人间天上,终于能够自由地独立成章。

【Quote3】这世界比梅花预料的还要冷,可这就是她的宿命:选择雪白,就只能委身寒冷。我的婚姻可以是笑话,但不能是谎话,再婚也好,离婚也罢,都是我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干。我鄙视那种不敢面对的可怜,虽然我真的很怕冷。

【Quote4】很多人都认定张汝舟是出于贪图文物而结婚,但如果真是这样,他反而是最不应该跟李清照闹翻的人,更何况此时的李清照早就不剩多少文物了。张汝舟是个官员,显然知道被揭发欺君舞弊的严重性,可他居然还是任由其发展到对簿公堂,说白了这是一桩用身败名裂来挽救所谓尊严的荒唐。

【Quote5】有人说李清照再婚的失败,是因为跟前夫赵明诚太过美满。这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反而更难理解李清照的再婚。其实想体会李清照的追求很简单,直接套用今天现代女性的心理代入就可以,那无非就是平等地追求幸福。只可惜,在那个时空里她不能得到,即便是跟前夫赵明诚。李清照再婚失败以后,曾经在《金石录后序》里专门回忆过那耐人寻味的一幕:建炎三年,赵明诚独自面圣上任,却丢下了妻子一人在池阳看护家当,最后告别时言道:“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李清照回忆这些话,好像句句都在等待,但却只等来要跟家当共存亡的死法。也许这才是李清照再婚的原因,因为这辈子她还没等到那个人对她说,“除了你,什么都不重要。”


第三集 浪淘沙

【Quote1】苏轼差点儿死于乌台诗案,而参与搭救他的人就是政敌王安石。但同样还是王安石,在朝廷的意见立场上,又曾经不遗余力地打压过自己,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恰恰反映出人才的应用难题。就像这百刻香一样,用来计时的香需要均衡,而所谓整齐划一,其实就是磨平个性。十五年前王安石开始变法,苏轼几乎立刻成为他的反对者。王安石当然很清楚,这个名气很大的的年轻人,是不可能被整齐划一的。这种不可调和的个性,只能服从于自我逻辑,而不是权威。所以,作为文人来说,王安石喜欢他。作为宰相来说,王安石讨厌他。

【Quote2】沉香其实是一棵树的血泪结晶,它是树木受伤之后分泌的疤痕油脂,但经年累月这伤疤变得越来越硬,越来越重,以至于入水便沉。沉香树受伤的时间越久,伤口油脂沉淀出的香味就越是醇厚。如果再加上细菌和昆虫的偶然作用,就会形成天然的上品沉香。但是很不幸,这个秘密被人类利用,通过人为制造磨难来获取沉香,伤害最终成为了手段。人工萃取的沉香一般都很轻,过早割取沉香,只能用刀把还没来及融合的香屑挑出后合成使用,所以就会缺乏那种岁月醇化的味道。

【Quote3】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初一,司马光去世了。这一年多来,苏轼的心潮起落前所未有,刚刚以为历经磨难,终于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却又一次被意外打断。写着王安石的祭文,却又目睹了司马光的离世,几个月内连续失去两位人生师长,这时候他才注意到自己的矛盾处境:一个总是能理解任何一方苦衷的人,其实往往最难被他人理解。对于很多人来说,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但对于苏轼来说,他俩其实散发着同一种味道。这味道没有任何旁骛,只有理想主义者才会这么纯粹,就像沉香一样,居心中正,惠誉由他。


第四集 南柯子

【Quote1】香和臭,自古以来不共戴天。很少有人相信,这里边会有某种相互依存和转化,就像今天高档香水里的粪臭素一样,酷爱和痛恨乃是源于同一颗种子。其实不仅在中国,公元前几千年的犹太人也发现了这种香臭之间的秘密。两个遥远的文明,不约而同选择了螺类的甲片作为香料,说明这不是一个巧合。

【Quote2】调香,讲究君臣佐使,但只要入此轮回,所有材料都必须要先行打碎,欲求善果,先成齑粉。世人发愿无数,可真能为愿望献身者寥寥无几,那是不懂牺牲。其实元佑党人也好,元丰党人也罢,粉身碎骨都是为了胸中大义,如同这每一片材料,百般研磨,皆为主香而战。

【Quote3】甲片的修行在于煎熬,百炼成香都在火海沸腾之际。当年司马公去世以后,党争愈演愈烈,人人自求苟安,只有苏轼、黄庭坚等不识时务之人,才继续上书抗言,希望涤清言路。他们先是反对王荆公,后来反对司马公,再后来又反对党争,结果到了崇宁元年,这些不党之人居然有了一个可笑的名号“元佑党人”。就像这螺甲,不随鱼不从虾,稀里糊涂烂在沙滩上,结果自成腥臭一派。螺甲出身贫贱,贵人避之不及,不知道这才是勘破之物。所谓民心,就是平常心,其实圣人之治,唯此而已,腐朽神奇,只在点化之间。


第五集 青囊行

【Quote1】东汉末年,对于生存有三个严重的挑战。首先就是遇到了所谓的汉末小冰期。《后汉书》里记录过,初平四年都已经进入六月了,但依然寒风如冬,冰雹如斗。第二是自然灾害。从汉安帝上台到汉献帝下台,这将近一百一十年的时间里,有过正式记载的水灾、旱灾、蝗灾共八十八次。当然,最严重的还是瘟疫。曹植曾经描述过当时的惨状:“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天灾加上人祸,从东汉到三国,在这片土地上损失了近三千万人,差不多一半的人口消失了。生逢乱世,命运多舛,华佗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他的最后一个病号:曹操。那是一段著名的医患纠纷,版本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华佗都死了。

【Quote2】医生要救人,战争要杀人。只要双方立场坚定,那么华佗和曹操之间,迟早都会发生矛盾,但关键是如何看待这种矛盾。这不仅仅是医生和政治家的分歧,也是良知和雄心的对撞。

【Quote3】华佗走了,留下无数的传说,但是没能留下一篇医书。这一半是因为不能,一半也是因为不愿。其实史料里的华佗就是这样矛盾,他一边不停地救人,一边又在后悔从医。生逢乱世,任何一个有抱负的士子,总是不可避免地生出拯救天下的理想。华佗是这样,其实曹操也是这样,如果他俩异地而处,会有更好的结局吗?这很值得怀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话已经暗示了一种顺位逻辑,所以华佗的悲剧似乎无法避免。就像香艾和冰台,无论换哪个名字,都躲不过燃烧的宿命,虽然一个是为了治病,一个是为了光明。

 6 ) 不是最好的纪录片,却是精彩的历史视角

一口气看完了《惟有香如故》。

有一说一,这个片子看成纪录片,偶尔有牵强附会的感觉;但如果视作基于史料衍生的话本故事,却让人耳目一新。

片子有五集,每集用一种香料为引,词牌为名,讲述一个尘封的历史公案。

个人觉得第四集的《南柯子》是全片巅峰。

崇宁四年秋,黄庭坚已经是花甲之年。

他是苏东坡的学生,曾经诗词唱和,潇洒快意。

他反对过激进变法的王安石,也反对过全面守旧的司马光。

最终他被记录在“元祐奸党碑”上,流放广西宜州,羁旅天涯。

他的小屋漏着雨,又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他的友人——官差许子温,最近在缉拿一个流窜的逃犯;

一个叫范祖石,是千里迢迢来投奔他的举人,又是那个杀人亡命的逃犯本人。

史海钩沉,后人只知道在黄庭坚去世后,正是这个非亲非故的范祖石为他举办了葬礼。

范祖石为什么来,又为什么留?

许子温为何不把他抓捕归案?

我们不得而知,片子却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

黄庭坚有“香圣”之名,

范祖石来到此地,一是仰慕而来,照顾起居;二是求他调制传说中的“回生之香”,以求见自己被官差逼死的亡妻一面……

他是杀人犯,却也是落魄的豪侠,绝望的小民。

黄庭坚答应了他的请求,但让他去取来一味香料——螺甲。

“欲求善果先成齑粉”

螺甲恶臭,却能在煎熬之后将所有香料团结起来,释放出更加浓郁芬芳的气息,

螺甲是范祖石,“出身贫贱,贵人避之不及”;

螺甲也是他自己,“不随鱼,不从虾,稀里糊涂烂在沙滩上,结果自成腥臭一派”;

螺甲又是心中的执念,人间的梦。

回生香炼的是自问自答,黄庭坚做到了“香以载道”:

“你看火替天行道,他看水有好生之德。哪有什么人在做,天在看。天无心,心,都在人心。”

他合好了香,点化了人,劝说了友人,总算能悠然卧倒,魂归天地之间。

正应了标题,人生须臾,一梦南柯。

短短三四十分钟,刻画了一个落魄的黄庭坚,又刻画了那个能写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黄庭坚。

可贵的是,片子虽是个人对史料的理解,却力求公允,展现各方想法:

《雨霖铃》讲杨贵妃最爱的瑞龙脑香,马嵬坡下泥土中,高力士不忍下手,让杨贵妃中途醒转,却又不得不残忍地二次杀人;

《如梦令》里的李清照独立若梅花冷香,毅然决然地状告自己的丈夫,以求结束失败的婚姻。可张汝舟为何如此固执,非要逼妻子以大罪状告,也不接受私下和离?

《浪淘沙》里心系百姓的苏东坡以沉香作比喻,与心忧国难的王安石展开了一场围绕新法的激烈辩论。他们可以为心中正义发声,把唾沫星子喷在对方身上也浑然未觉,也可以相逢民间,一笑泯恩仇……

而最后一章《青囊行》,讲了艾草,讲了华佗,讲了曹操。一个奸雄和神医的故事,却在史料的夹缝里衍生出一场“如何控制疫情”的辩论……

这种辩证不该仅属于历史,也该放在当下。

可惜如今的我们少有闲心体会香气,也少有力气理解他人。

“庸俗是一种无法自知的缺陷,唯一掩盖的办法,就是沉默。”

有被骂到😂

 短评

史观并不矫情,台词亦然。观后,隽永之思如同香味一般在颅内回甘。致敬编导制作团队,中国影视之光

6分钟前
  • 重光
  • 力荐

故事有点牵强附会,但是画面、色调、服化道都很不错,超过这几年很多古装电影电视的水平。

9分钟前
  • 野人
  • 推荐

202302绝佳。选材、立意、演员、配乐都好。不是电视剧,却是文学文本。叹叹。

12分钟前
  • 无患子
  • 力荐

给认真的人一个五星好评

14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真的不喜欢这种夹带私货的放在纪录片的标签里,演绎就是演绎,搞些乱七八糟的台词,形式大于内容

17分钟前
  • KKL6希
  • 较差

这部影片是我近三年看过最好的历史题材影片了

19分钟前
  • 小风学长
  • 力荐

比大投资电视剧讲究靠谱,可叹可悲,于有限史料之中推理演绎,以香切入历史阐释解答,叙述者入镜打通古今,虚实幻境,见身外身,做梦中梦,

22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力荐

以香为引,以史为鉴。 画面布局真的好艺术,有些转场的地方真是妙极了

26分钟前
  • 小兔子君-
  • 推荐

我的天受不了了,好久没这样被击中了。每一集都好,每一集都如同香一样在我这里久久萦绕不散。自从去了海外,来自根部土壤的能量已经很久接收不到了,那种氤氲的、玄秘的但无比亲切的量子态,终于在这里嗅到了。上次遇到这样触动的美还是《大明宫词》,无法用语言形容。

31分钟前
  • AUDREY
  • 力荐

香气,不为回忆所勾起,但为当下做指引。Episode3 & Episode4是双重奏,你看沉香名贵至极,他看甲香贫贱无比。其实哪有什么天堑,均可发愿,堪破之物。而冰台,引火烧身,才叫冰台。

36分钟前
  • 穆宁玦
  • 力荐

形式比较新,也会有一些历史知识,但是那些分析和演绎是否真的还原历史?是一家之言还是客观事实?这都给我带来混乱。

41分钟前
  • 海贼花花
  • 还行

“哪有什么人在做天在看,天无心,心,都在人心”“战场上没有病人,只有死人”拍摄手法、讲述方式、切入角度,都很独特

42分钟前
  • 蛮夷鄂妃
  • 力荐

虽然只是2023年1月,但这绝对是今年最好的纪录片之一!穿越时空的对话,每个人物的演绎,背景音乐和画面制作,都是上乘!随着导演的旁白慢慢进入每一个角色之中,真的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与心脏的跳动,故事徐徐展开,温婉,细腻,哀伤……连看两集,泪湿衣襟。

43分钟前
  • 园子
  • 力荐

文案一绝,有思考而非搬运工的内容,早晚出圈。

45分钟前
  • yi涵
  • 力荐

7年前,从《你想不到的荆轲刺秦》开始关注老沈,彼时,《晓说》在侃饭桌谈资,《罗辑思维》在一天一本书;3年前,晓松被口诛笔伐,罗振宇正贩卖焦虑,老沈停更修炼;1年前,B站纪录片节上再见老沈,人稍胖,鬓微霜,带着一瓶冰片,讲着他的故事;今天,终于看到成片,热泪盈眶,这个时代还有人在踏踏实实做片子,属实难得,期待老沈未来更好,期待更多稳扎稳打的作品出现!

50分钟前
  • 躬省阿聪
  • 力荐

就像阔别许久的老友寄给你一封结婚请柬,你已经来不及了解他这些年琐碎的过往,只想尽快参与这场凝结着回忆与希望的爱的沙龙。八年的交情,从“三国的悖论”到“青囊行”,一种近乎宿命的轮回,老沈变了,变得鬓如霜,又似乎没变,聊发少年狂,真好。

55分钟前
  • 大浩Colen
  • 力荐

独特,认真

57分钟前
  • 未来未来
  • 推荐

material culture / dialectical history

59分钟前
  • 开花店的诗隽熙
  • 推荐

以香鉴史,好棒的选题。黄庭坚那一集看得我哭得稀里哗啦的。古人真是又聪明又浪漫,把自己的仁义与气节完美融合在雅趣里,借讲解一味香的制香过程,同时达成了多个目的——还了友人的愿,劝诫了逃犯,劝退了捕头,也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然后淡然归天,永远地活在历史、文学、与制香的世界中。浪漫为智慧镀上一层高级的质感。相比之下,现代人的"智慧"简直太低级了,管他什么大佬,都是一群没文化的土匪。

1小时前
  • 叶飞Phoenix
  • 力荐

斯人已逝,唯香如故。本来只是睡前例行刷b站,点开后有被惊艳到,之前没有关注过这位导演,今天看这集《雨霖铃》竟然看出一些茨威格的味道,想到茨威格写到的“那些干瘪的寥寥几句的史传难以让人想象到她往日的命运跌宕起伏、激情如潮,就像一朵被压干了的花朵难以使人体验到那早已消失的芳香馥郁的春天。”这个纪录片让我看到了那个历史褶皱深处的芳香馥郁的春天。是值得被看见的片子!

1小时前
  • 格子不是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