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年代》讲述了一群小人物扎根鞍钢,在各种不利的条件下顽强克服困难建设鞍钢的故事,还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鞍钢建设发展的历史。陈宝国扮演的尚铁龙和冯远征扮演的杨寿山是一对谁也离不开的“欢喜冤家”,从解放前一直斗争到解放后,成为剧中一大看点。剧中还有日本女青年加代和尚铁龙之间的爱情也是同类作品中比较少见的。此外还有中苏钢铁工人的炼钢大比武,如舞蹈一般的炼钢动作,都让人感到新意十足。
我知道我写下这样的标题,可能有些网友会骂我。可是从头到尾(起先是自己想看,后来是不得不陪老婆)看完37集的大戏,我只想问问编剧,你真的是那个写出了《闯关东》的高满堂吗?
我是冲着“编剧高满堂”这五个字开始关注《钢铁年代》的;我是冲着海报上陈宝国那张像极了火红年代时的钢铁工人的那张脸,开始收看《钢铁年代》的;我是冲着片头那段虽不动听但铿锵有力的片头曲,开始一集又一集地追看《钢铁年代》的。
我以为我会看到像《闯关东》一样荡气回肠的大戏,我以为我会看到陈宝国和冯远征,会像《闯关东》里为了生存不停奋斗的李幼斌那样,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为了中国的钢铁事业,如何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如何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用自己的青春和血汗,撑起中国钢铁事业一面旗帜的大戏。
一句话,我以为这会是个向那些曾经呕心沥血过的我的父辈们致敬的片子。
可是我错了。
除了片头一丁点战争场面,中间一丁点1960年严重困难的场面,外加最后一丁点研制特种钢的场面之外,我都看到了些啥?
我看到的是尚铁龙和日本护士谈恋爱,是杨寿山和韩麦草谈恋爱,是尚、杨、韩的三角恋爱;是俄国人、上海小男人和东北女小资的三角恋爱,是杨家和尚家俩苦命小鸳鸯谈恋爱……
怪不得我老婆越来越爱看。
可我跑去问我老丈人时,他说:“呸!我们年轻时要是单位里有尚、杨、韩这样说不清道不明,大年三十儿里仨人一起吃团圆饭的,早让上级组织部叫去谈话了……”
唉,要是真有80、90后看这个片子的,还以为当年鞍钢人过得都跟琼瑶片似的呢!
作为感情戏,这片子拍得还不错,唯一错的是名字。
挺费劲地看完了,几年前因为冯陈两位老师想看,今年因为张译终于补了(11集出现,戏份不多)。看的时候一直吐槽,但是看完了还是很感动的,那个年代中国人生活太苦了。结局停在文革前,主角已是老人,想想后面也太遭罪。
钢铁工业背景下主要还是在讲感情线。我说中国没有行业剧,朋友说大概没想到有你这样对炼钢感兴趣的观众吧。倒也是。
中年狗血线忍了,儿女从小谈恋爱我是真没兴趣。中年线实在太过狗血,是战争造成的悲剧,但是尚铁龙杨寿山你们两个太知道害一个人怎样害一生!麦草这辈子已经这么惨了,看到最后一集我想问编剧是仇女吗,好气。陈宝国冯远征三生三世,基友一生一起走。
另外我发现张译演被欺负的戏份效果就很好,好欺负的莫名体质。边立明这条线,女文青吃不上饭了还非要看电影,虽然烦人但也有点教育意义——要多赚钱鸭!!引起恐慌。
尚铁龙:还没动手呢,先考虑着打败了怎么办,就这样你能打胜仗?
总的来说可以看,陈宝国冯远征两位老师演技绝了!23集有惊艳到我。
欲求不满的老娘们在27爆发了,各种肉麻,剧本明显推动力不足,两个男人的针锋相对,变成四个,年代线索外加几组边缘人物零零碎碎地凑戏,除了感情上亲民比较受爱戴,故事不给力。
一女嫁了二夫,结果败给前夫和后夫的基情!
果然中国最好的编剧都是写电视剧的。
一攻一受笑死了哈哈哈哈哈
真情的年代,感人之深,在现在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不复存在了。
国内制作这类电视剧也有“类型电视剧”的感觉了1。
那些基情四射滴日子!!!
很热血沸腾的片子,爱情当然是看点,但是却不吸引我。那个火红的激情的年代,人们的无私奉献,忘我投入,背景音乐响起,就是催人奋进的感觉。工人很自豪,干部也不是官老爷,现在看来都像是一个童话。
年度大腐剧 一个女的被一对儿死给闹的一辈子没x生活最后还化成一块儿钢 太惨了
随着我爸妈看的,还不错
顶!讲我老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这个片子里有小何、邮差、老赵、古三爷……唉,孔导哇。
冯远征是受 陈宝国是攻
演技真好,陈宝国和冯远征好有爱,就是结局太仓促
军人,工人,农民,想演啥演啥,信手拈来,陈叔和冯叔都是演技派老戏骨
我看到那个年代无奈的三角关系和无望的跨国之恋;那个年代一颗咸鸭蛋拿针尖挑着吃的心酸和非法同居是流氓罪要判劳教的荒诞;更看到那个年代人们艰苦生活中依然迸发出的信仰,热忱,友爱.这可能不是工人史诗,毕竟感情纠葛占了很大篇幅,但至少是还原历史的时代剧.戛然而止于文革前大概是最好的处理了
陈宝国和冯远征的爱情故事。有关傲娇受和帝王爷们儿憨厚攻
垃圾山影
多么可爱的两个男人。
好喜欢冯远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