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记忆中的哭泣
很久远了,久远到除了那支歌记不清电影里的片段.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这部片子.
我是听妈妈说的,有一部电影说母子感情的,看的人需要带一打手帕去看,出来的人都顶着两个大桃子.
妈妈是个苦命的女人,襁褓中失了母亲,从此被漂泊的父亲东家三天西家两天的喂养着,直至奄奄一息.终于在只有出气没有进气打算埋了的时候,新进门没多久的年方二八的大舅妈怜惜得抱她在胸口,把她给暖回来了,喝了数口姜汤后脸上带了红晕.
这个情节从小听到大,也让母亲在伤心之余一遍一遍独自哀怜.而我,总是在沉默里不作任何思考.
妈妈撺掇了几个村里的小姐妹揣了一打手帕去看了电影,果然眼睛成大寿桃般回来.之后的几天格外敏感却没有往日的暴躁.却开始细数自己经历的桩桩件件,控诉她自己的命苦和不容易,以及为父亲和我们做出的各种妥协.让步,牺牲.幽怨我们的不体贴不争气不能给她温暖.
呵,怎么去推断责任呢?生活环境,历史时代,个人性格综合在一起完善了人的一生,谁又该为谁负责?
不久后,我也看了那电影,是学校统一组织的.
我明白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
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孩子,突然发现,作为个体的存在,从拥有新生命以后,母体本身就不再有新鲜和活泼的意义.看着那个可爱如玫瑰花的娇嫩娃娃一点一点摸索着成长成为活着的最好理由.但,聪明而渴望独立生命意义的女人会怎么样无辜得咬住自己的下唇?更何况,因为明了那个活泼如含苞玫瑰花的生命在二十年以后同样得需要经历曾经感怀的心理路程,又会觉得个体生命的繁衍是如此多余而愚不可及.
彭姐总结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于此,我明白想起这部电影不过是一个小女人的不甘心而已.
2 ) 只有我觉得这部片子三观不正吗
小时候没看过,估计如果小时候看的话肯定也会哭得稀里哗啦。一直知道有这部片子,最近才看,没有哭。放在当今这个社会,觉得这部片子传达的世界观有失偏颇。不得不承认,片中的妈妈很有牺牲精神,也受了很多苦,应该值得赞扬。
不过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1、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个更好的物质成长环境,就该让他离开自己所爱的人吗?
2、孩子听父母的话,所谓的懂事,就是好孩子吗?
在好的物质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是会更有成就,但是离开他所爱的人,可能他一辈子都会心灵缺失,一辈子都不会觉得真正快乐和幸福。
听话的孩子,长大了一般都没有主见,在很多事情上没有自己的建树,只会人云亦云。
3 ) 妈妈,你干砸了啊!
人性存在于自私基因中的本我与社会化道德超我之间的斗争。
母亲对小强的爱能让她坚定的离开小强,只为了让小强有个远大的前程,继而迎来幸福的人生,那么作为母亲的她,自然也是了无遗憾。这是为了孩子做出的巨大牺牲,是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而让自己感到幸福。
一个孩子,离开朝夕相处的母亲,投身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满脑子都是母亲拒绝自己的态度。按照小强的年龄,他是不会知道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只能猜想自己因为某种原因失去了母爱。所以那一声声“妈妈你打我吧,只要让我和你在一起,你打我吧”,才是那样催人泪下,那样触目惊心。从一定程度也能证明妈妈给小强的心灵打击有多么巨大。
幸福是“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小强的幸福不是上名校,吃山珍海味,穿高档名牌。他的幸福就是生活在自己那个熟悉的环境,和自己的妈妈朝夕相处,如果有爸爸就更棒了。妈妈的幸福是看到小强能够有个远大的前程,而这个未必是小强的幸福。所以妈妈牺牲了小强的幸福来换取自己的幸福。
吊诡的是,妈妈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很高尚的行为。内心那种良心的直觉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自私。
这种状态下成长的孩子,要么感到被母亲的抛弃而变得懦弱;要么充满对父亲的恨意而变得愤世嫉俗。母亲的伤心和孩子的煎熬换来的只是未来一个不确定的幸福的可能,这是个多么荒谬的故事啊。
所以这部片子唯一的价值是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关于无私的爱的反面例子,以及这个孩子表演的很出色,他演的孩子样就活生生的存在我的身边,所以我给三分。
4 ) 妈妈,再爱我一次
无意中又观看了这部《妈妈,再爱我一次》,对它的印象还要源自于儿时的记忆。那时街道上经常组织播放户外电影的活动,父母会带着年幼的我一起观看,可惜现在我对电影的内容全然记不起来了,惟独对这部《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我不知曾为它流下过多少泪水。
故事的内容在重看之前我已经记不清了,却会唱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放这部影片时我一直期待着这首歌的出现,期待着曾经的感动。
《妈妈,再爱我一次》当电视屏幕中再次出现这几个字时勾起了我对往昔的无限回忆。是它,就是这部我看一次就会哭一次的电影,它曾陪伴了多少童年中的岁月呀。
老电影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电影了,它有着一个时代的回忆、有着你曾经的情感。当它所蕴含的意义超出电影本身时就会在你的心里永生。《妈妈,再爱我一次》在我心里就是如此的地位。我畏惧了,畏惧它无法再带来曾经的感动。
反刍中,电影成为了心灵的寄托。我们不单单是去看电影,而是在祭奠永远逝去的时间和已经改变的自己。它是一种回忆,一种令我们可以沉浸在回忆中的工具。
我可以将回忆完美化,也可以忘记回忆,但却不想打破回忆。
观看中,我一直准备着哭泣,一直待着那令人感动的场面。而一切都在无形中改变着什么。
未婚先孕的女人只身带着儿子,一边忙于工作、一边尽着做母亲的职责。终于有一天小强(儿子)病了,高烧不退,亲戚请来的医生也说凶多吉少。于是母亲跑出去一步一叩首、三步一磕头的来到寺庙中求神。
我被这个场影所感动了、被如此的母爱感动了。但却也令我产生某种思考:“求神又有什么用?它又救不了小强。这么做岂不是一种愚昧吗?”如果换做我宁肯在身边陪着小强,为他的康复做一些什么。
在这个思想缠绕着大脑时我赫然清醒。我不在是当初那个只会看电影的小孩子了,而是学会了分析与判断。不只是顺从地接受电影赋予的事物,而是从中进行独立且歧行的思考。所以我再想找到曾经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电影继续着,它并没有等待我那颗思考的大脑。我的感性也逐渐战胜理性,不在去用脑看而是用心看。
有几次我哭了,虽然我记不清小时候是看到哪里哭的。但最少它还能带给我一如的感动。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亨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没了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这痄在母亲节为母亲唱的歌,唤醒了那已经疯掉的女人。母爱、亲情的力量战胜了世间的一切。电影进入了高潮,也同时结束了。故事没有继续讲下去,而是给观看者留下了最美的遐想空间。
我久久的哭着,不能停止这份感动:母爱是最伟大的,亲情是最崇高的。
5 ) 无辜的小强
唯一令我感到心痛(对,不是感动)是在妈妈把小强送回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小强对妈妈离开时候的情绪,已经不能用不舍来形容了,那是仿佛是强行夺走小强心里最宝贵最依赖的东西,犹如割肉。
小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他父母造成。为什么婚前啪啪不做安全措施,既然对他们的爱情如此有信心为何在一个强权的家长干涩下就选择了放弃。还有这位妈妈在确定要坚持让孩子出生,就已经考虑好了小强的未来将是一个缺少父爱的环境,并且以自己的能力就能把孩子照顾好(那为何后面又觉得爷爷奶奶会照顾得更好?)。其实看完整部电影后我在怀疑所有的大人真的爱小强的吗?既然知道小强如此爱妈妈,依赖妈妈,离不开妈妈。为何爷爷奶奶还要让小强和他们生活,为什么妈妈要选择让小强离开自己。仅仅是为了让小强有个更好的前途,那让小强离开所带来的伤害呢?如果爷爷奶奶真觉得担心小强以后的发展为什么不让小强在母亲的陪伴下长大,然后多去关爱小强让他一点一点的接受他们,而不是强行让小强和母亲分离。他们真的有考虑过小强的感受吗?为什么不去让小强自己选择,他们只是把自己认为的好强加在了小强身上。
挺悲情的,可怜之人往往有其可恨之处,唯一无辜的是孩子。
6 ) 在眼泪里的尽情狂欢。
煽的不是情。催的不是泪。
1988年的电影拿到这个电影业昌盛发展洪水泛滥的21世纪。显得根本没有可比性。可还是很多人愿意揭箱底似的把它找出来再过一次心膛。它也曾在90年代初期轰动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打湿了太多人的泪腺。我想它还是有那么点存在的意义的。抛开电影在90年代的影响不谈。下面的转文有详尽的阐述。我只谈这部电影于现在。
在这个过于功利化的年代、过于物质身体以及过于速食快餐的世界,太难有这么单纯美好的情感来打动人类最本性的存在。影片中层层剥开来的情感流线,当下看上去都弥足珍贵。人类走在奔向极乐的途中,大程度的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大篇幅的享乐了本性以外的物质、利益、贪婪。抛弃了essentiality。如此一来,人类变的那么丑恶。
始终觉得人才是这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尽管营造房屋,穿衣带帽,开办学堂,兴业建国。却依旧脱离不了肮脏。生产后recycle方面不但,而且在于人的内心。人始终摆脱不了gluttony、 greed、 sloth、 wrath、 pride、 envy、 lust。
我一样的肮脏如你。
人与人的情感应该尽量美好。心灵应该尽量净化。我们应该尽力去爱伸手可以爱到的人。
总结来讲,喜欢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净化灵魂,呼唤沉寂于内心的存在,喜欢这场在眼泪里的尽情狂欢。。
感人!小時候看得我眼淚止不住地流啊。
电影院里看的时候 都是哭声 真丧啊
太经典的片子,小时候的回忆。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但是孩子也是母亲身上掉的一块肉,她这块肉比身上任何一块肉都要爱,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的支撑,没了就人生也失去了意义,这也许就是伟大的母爱。
我到现在还不知道谁看这部电影没有哭的。
电影内容早忘了,但人人手上绑条手帕,齐齐坐在露天电影院,动人处满场啜泣声的记忆是无论如何无法忘却了。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编剧的煽情太过了吗?里面的桥段简直琼瑶附体啊。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基因都可以改造、同性恋都可以合法的今天,门当户对、重男轻女仍然在中国大陆普遍存在且将长期存在。7.1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 看这片 没有人不哭-.-~ 真是影坛上的奇葩!
《妈妈再爱我一次》是制片富祥公司于1988年摄制的低成本伦理悲剧片,故事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疯女十八年》…中影集团在引进这部影片时,并没有预料到之后的票房成功。…1990年6月,影片开始在全国试映,首先在武汉和上海热映,直到9月份全国放映。一直到持续到当年年底。总共发行了397个拷贝、观众人数超过2亿,票房超亿元,这在当时电影票价1元、2元得电影市场来说,无遗这部电影创造了票房奇迹。-时光网
当年跟一群同伴儿,炕上,椅子上,挤了一圈儿人,一起看这片子。后来看得我实在受不了,跑出去哭了一会儿,又回去接着看……
老师课上放的,很多女生都哭了,确实很感人,只是中间插入了一段激情戏,看时很尴尬~~
最早看的电影之一,还记得情节,那么我清晰而能意义回想的记忆大致是开始于,2岁半左右。
现在看来,其实不用那么惨的...他妈也是自愿送他去他爸家的,其实大家说好,可以探望,就可以了,又隔得不远,都是善人些
当年没哭的都被认为是禽兽
一家三口被电影感动得涕泪交流,影片刚结束,老妈带着浓浓的鼻音问:“你作业做完了吗?”
小学时学校组织我们进电影院看,我没哭,看同学哭得哇哇的我还特纳闷,过了一些年后重看,哭得根本把持不住——可能我反射弧有点儿问题
大概是因为看之前身边每一个都告诉我自己如何边看边大哭。结果自己去看的时候反而没哭。
爱嘛!30年前的我看这个电影差点哭死!
小学时口耳相传的一部催泪巨片,所以教委组织全市学生在影院观看,老师叮嘱必须带手绢,对,是手绢,那时没有好的纸巾。全影院哇哇大哭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集体挥泪,当时几乎每个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人,手里都搽着哭湿的手帕。票房2亿,换算到现在应该是50亿打底。一部台湾苦情戏在内地获得如此之广的共鸣,不外乎是由于母爱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题材,演员的表演很真挚,观众的情感也单纯,电影给了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感情的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