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身为医生的友邻推荐这部剧,说不狗血还真实,立马就看起来了。
专业知识当然是不懂,不过难得一部剧里的医生不是神医,也没有掺杂太多感情戏,每集还要进行人文审判。可惜只有十集。
最近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沸沸扬扬,信息太多,简直是罗生门。患者在医生面前显得很无助,因为没有专业知识,医生就是权威。而医生因为制度和医患纠纷对患者也是保持着警惕(出于自保吧)。在不对等的权威关系里,医生和患者都压力巨大,却并没有另一条路可以选择。
这些都太宏观,不是个人能解决,一个有效的制度或许才能缓解这一切吧。
我一直很畏惧去医院,一个是人多挂号总是千辛万苦,还有就是害怕受到各种责难。在医院里,但凡一个穿白大褂的都代表着权威,而我像个白痴一样,并不能分辨出他说的对不对。态度是一方面,不负责任的诊断又是另一回事,作为患者却无从分辨。
我时常和朋友开玩笑说,这年头真是生死有命,到了医院就是把命交给医生了,只能祈求遇到一个靠谱医生吧。我想医生大概也有部分这样的心理吧,希望遇到讲理的患者,不要产生任何纠纷。
医生和患者互相警惕,哪里还说得上什么人文关怀。
所以看这部剧的时候,医务主任把医生一个个拉上台,除了探讨手术更多是探讨医生应该怎样对待患者,对待患者家属,他们除了是优秀的医生,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很是感动。
站在台上的医生被聚光灯照射着,接受着各种挑衅,从各个角度去剖析,不管手术是否成功,那些鲜少被看见的点,被医务主任抓住狠狠的放大,他严厉却不失一个充满正义与温暖的人。
。。。。。。。
写不下去了。医疗和教育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而弱小的个人能做什么呢?作为患者想要有尊严的看病都很难。。。。太难。。太难。。
在《周一清晨》中有着许许多多医疗事件中事件,它们都充满着矛盾,十分复杂,但在生活中又常有发生。纵观全剧,其中一个情节最令我印象深刻。
这个事件大致是一个未成年女孩被马踢到了胸部,诊断为心包淤血,急需实施心包穿刺抽出淤血及积液。随后女孩的父母来到医院,宣称他们和他们的女儿都是基督教科学派信徒。这是一个认为物质是虚幻的,疾病只能靠调整精神来治疗的教派,所以他们要求把女儿接走,放弃治疗。此时医生Dr. Villanueva当机立断以简单包扎为由秘密进行了手术,救了小女孩一命,也机智地瞒天过海躲过了诉讼。
这件事情本身而言,医生的做法是违法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 33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时,必须经得患者同意,此时医生本应和小女孩父母签订知情同意书才可实施手术;但另一方面,看着本可以治疗好的患者放弃治疗,这与医生天生的职业宗旨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可以说,放弃治疗这一问题,在道德和法律之间,都有着极大的矛盾点和复杂点。
2015年11月2日,在四川眉山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男子郑某等家属在探视时将母亲朱某的呼吸管拔掉,后朱某死亡。呼吸机报警后护理人员要去接呼吸机,遭到家属阻止。随后郑某表示因经济原因无法继续治疗,但他也因此被起诉故意杀人罪。
没有签协议书私自拔管,这个荒谬的事件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公民法制观念的缺失。放弃治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是需要法律和道德约束的一个复杂的问题。
放大点说,放弃治疗有很多情况。从放弃治疗的发起者来讲,分为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属两种,而医疗机构本身不能做出放弃治疗决策。从放弃治疗的原因来讲,大致可分为医学上的、经济上的和道德精神层面的。
在我国,生命权作为公民一项基本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执业医师法》第 25 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这体现了公民的生命权不可侵犯,所以医疗机构不具有放弃治疗的权力。通常情况下,放弃治疗要由患者本人决定,但有一些情况如患者为无法履行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处于昏迷状态下的患者、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等,此时要由患者监护人或家属替患者进行决策。
家属决策是争论最多的话题,一般认为需要观察患者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还是无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可根据患者理解医疗决策的能力和程度来判断是由患者自行决定,还是由代理人全权决定;对于无能力患者时,曾经有过行为能力,但没有留下任何明确表示,应当由代理人代为执行。伦理学将代理人代替被代理人做决定的形式称为"替代判断",应尽量符合被代理人的喜好、价值观,并维护其最高利益。但这种决策还是免不了过于主观。
美国率先提出的生存意愿书我认为是值得现阶段推广的法律条文,生存意愿书又叫做生前预嘱,它是由某人做出的一份声明,内容是当他将来没有能力同意或拒绝某项医疗手段时,应用或不应采用哪些医学手段。生前预嘱只有患者失去行为能力时才可生效,有行为能力时可随时更改。在美剧《周一清晨》中也有提到生前预嘱的问题。第三集中朴医生为年老的男病人做手术,之后病人脑死亡,身体脏器却依旧活着,他没有遵从病人的生前预嘱让他死亡,而是用了呼吸机维持生命。然后,医生问病人年迈的妻子“你打算怎么办?”,老太太最终不得不选择遵从先生生前愿望让他死亡。主任为此批评了朴医生,因为他认为生前预嘱存在的一个价值就是减少家属在决策时的痛苦,让家属选择放弃治疗等于是内心的一次煎熬。从这个层面上讲,生前预嘱恰恰体现了医疗人文下的对患者和生命的尊重。
现阶段我国的医疗环境不断恶化,医患矛盾不断。一方面是社会法制观念太弱,患者没有通过法律维权的意识,一些法律规定的医疗问题得不到规范的管理;另一方面,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在医疗过程中常常被剥夺,尊重患者自主性将很快成为中国未来人文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到完善立法、加强医疗人员相关内容的提醒,才能在放弃治疗等重大的医疗问题上少出错、少纠纷。
那么多年来《周一清晨》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医疗剧,没有之一。整部剧以医院每周一的例会形式来讨论对医学伦理的思考和坚守,比如“对死亡患者的家属进行安慰是否是必须的”、“生前签署自愿捐献器官者死亡后其代理人拒绝捐献器官是否正确”“用错误的方法救了病人性命是否该被谴责”等等,每一集都引人深思。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生前预嘱的那集:一对无儿无女老夫妻,丈夫中风脑死亡。知道他生前预嘱(如遇意外绝不插管)的医生因为心中不忍并没有替他拔管,而是去征求了病人妻子的意见,老太太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最终做出了拔管的决定。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很难去责怪医生不遵守病人的生前预嘱,毕竟这是一条人命。但是在看到院长在例会上指责医生的时候才真正理解了那些在生前就留下预嘱的人内心想法:不愿意让自己的亲人在这个时候接受道德审判和良心谴责而导致终生不安,不忍心让爱人背负着是我亲手决定结束了亲人的生命的罪恶感。 非常非常遗憾它只有一季希望有一天它能被重启。
没有炫技,收视低迷,敏感话题,这部没什么商业价值十集被砍的剧,在业内风靡甚至被奉为准则。切尔西综合医院里面展现的医患关系、信仰冲突、人生哲学,我一个外行人,被周一清晨的311会议重建三观。
爱死这样的医疗剧了,完全就是我想看的,每一集都很深刻,每个人都喜欢,主任的刀子嘴豆腐心,BigCat强壮的外表下有一颗体贴人的心,Ty和Tina看似很完美的一对,但能够在一起却是建立在男方小三女方出轨的基础上,Park和Syd都是不擅于表达但其实很为患者着想,典型的嘴硬,Buck表现的像个坏蛋但心不坏
优秀的剧集,在我眼里它就是医院版的《新闻编辑室》,每一场例会都不是简单的灌输某种价值观,而是不同思想的碰撞,然后把决定权交给观众。不明白这么好的剧为什么会被砍~
作为剧集,的确严肃了些,但对于我们这些行医者,确是不可多得的好剧。提醒我们再细致些、再用心些,别让“行医者”成“行凶者”……
因B站Up主「大物是也」的 Reaction 而得知此剧,在看了原剧集之后,终于也去看他们的讲解了。—— 2022.03.28:【周一清晨】医生盲目自信,后果会有多严重?!→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i4y1C7Z8 —— 2022.03.29:【周一清晨】移植科医生抉择有多难?13岁女孩为何拒绝治疗?这一集的医学伦理绝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L4y1j7T7 …… —— 2022.08.22:【周一清晨】器官捐献无偿,移植费用却不低?why?!→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B4y1z7zz
有血有肉
一间无所顾忌的会议室里,关于医疗规范、伦理、道德、法律、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省视和讨论。
这么好的剧,怎么就没续订啊
自省,谦卑,人文关怀。
有人说它过于偏重医疗案例而收视率低,但我却觉得它已经讲述得很贴地气了,既生动又不枯燥。上一次看脑外科医疗剧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还是韩剧《Brain》,触目惊心的手术现场、牵肠挂肚的医患关系。除了这些,这部剧最精彩之处还在于其独有的周一清晨例会,类似公开处刑的现场却道出发人深省的无尽的医学伦理关系大讨论,这种人文关怀值得每一个医护工作者以及病患和家属学习。
Monday Morning应该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医疗剧。医疗剧不该是煽情骗眼泪的,更不该是没完没了的滚床单的。医疗剧也不该只是冷静客观地分析病例,它应该就是像MM这样,有深度地发掘医患关系和医学伦理的作品。因为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冰冷的学科,在医生与病患的种种接触中,它有了属于自己的温度。
在case上比House简单但又真实,比GA平淡但也真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医务剧,对人性的分析还算透彻,那些生活中受人尊重的中产阶级医生,有着强烈工作满足感和充实感的医生,一般也不太会有十分阴暗和龌龊的想法,所以在道德制高点上就虚了那么点,有点上帝视角是难免的。我是医生,这个剧给我很大启发。
去年的年度遗珠啊,很久没看过这么正的医疗正剧了。
拿这部和格蕾评高低就跟拿好媳妇儿与suits相比较没两样
很有意思。
一集弃,想学GA,其实给GA提鞋都不配。
一直舍不得看掉的最后一集真是最后一集了,DEK大神在有线台的试水口碑成功收视不成功,但我爱这部剧,摄影、台词、场景、配乐...没有卖腐调侃,没有大爪马,严谨而又真诚,只是过于专业的视角让它本身就找不到它的观众群。#AShowThatYouWillMiss#
原以为是肥皂剧,演员也没有特别好看的。但每集都深刻探讨人性道德,医学界和法律界一样,永远离不开对人心根本的追求。
朴医生噶有魅力的~
看几集就明白这剧为什么会被砍,虽然感情戏上没安排全部医生互滚一遍只是安排了一对出轨,但为了增加冲突夸大了很多别的方面,例如英语差到连说话都有问题的韩国医生是怎样通过论文那一关而当上医院脑科一把手的这根本就不可能好吗虽然效果挺好笑,有些问题还是值得一看的,如器官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