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

完结

主演:海清,涂松岩,潘虹,王华英,李明启,马恩然,田水,赵寰宇,郑毓芝,姜海,唐一帆,滕旋,一岚,张弘铭,马元,张友,马惠,冯嘉怡,王华,刘芳,杨皓宇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双面胶 剧照 NO.1双面胶 剧照 NO.2双面胶 剧照 NO.3双面胶 剧照 NO.4双面胶 剧照 NO.5双面胶 剧照 NO.6双面胶 剧照 NO.13双面胶 剧照 NO.14双面胶 剧照 NO.15双面胶 剧照 NO.16双面胶 剧照 NO.17双面胶 剧照 NO.18双面胶 剧照 NO.19双面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双面胶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编辑部工作的美丽上海姑娘胡丽娟(海清 饰)不喜欢本地男孩娘娘腔的做派,自作主张找了来自东北农村的小伙子亚平(涂松岩 饰)作男朋友。亚平大学刚刚毕业,在一家游戏公司拿着稀薄的薪水,无权无势的他很不得丽娟母亲(潘虹 饰)的欢心。丽娟鬼马灵精,用计谋迫使母亲同意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婚后二人的生活非常幸福,小日子过得有来道趣。但是,婆婆(李明启 饰)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地域、观念、身份间的差异让丽娟和婆婆的关系逐渐紧张恶化,误解、争吵不断,往日的快乐温馨不复存在……   本片根据女作家六六的同名小说改编。伸冤记1956西游记动画版2010沃尔夫冈双胞胎猴子荒野求生 第一季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夫仇记我为乐狂莎菲咖和华特一望无际看不见的城市第一季只有猫知道 初恋~母性之光深夜时来运转悲恋三人行赤裸朱丽叶缘尽今生王子复仇新记1987比利小子第二季深海攻击绝地狙杀同心草致命诱惑黎明决战冲击救援正义联盟新少林寺粤语版过江密码破译者:布莱切利庄园的幕后英雄野兽男孩天下无双警察荣誉芝加哥故事第一季圭亚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二重身之镜魔重生 上部老友记 第七季机器魔偶

 长篇影评

 1 ) 文化冲突引发的家庭悲剧

中国的婆媳关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然而《双面胶》中婆媳的纠纷所反应出的文化冲突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双面胶》中所反应的婆媳矛盾已经不仅仅是日常琐事和情感纠葛引发的明争暗斗,其中引入的文化因素是婆媳关系这个老话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上海姑娘丽鹃嫁给了一个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子亚平。亚平在丈母娘家的帮助下,在上海买了房子成了家。亚平在父母来上海前是个上海标准的普通的丈夫,对老婆嘘寒问暖,端茶倒水,小夫妻亲密无间,恩爱无比。但婆婆到来后,温馨的小家生活开始发生质变。母亲认为儿子是自己的,理应该听自己,而媳妇是外来的;妻子认为丈夫是自己最亲密的人,希望得到关爱。双方从一开始就有增无减。婆婆传统思想严重,希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影响改造上海媳妇,这些思想与丽鹃现代的生活方式完全冲突,婆媳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摩擦不断升级。在亚平的父亲因病住院后,婆媳之间因为利益之争而彻底决裂,俩人变得水火不融。即使在丽鹃为亚平生下儿子之后,婆媳关系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小家伙的一句“妈妈坏”将家庭推到悬崖边缘。

除去传统的感情因素以外,本剧中涉及到的文化冲突主要有三个方面:上海文化和北方文化的冲突,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新老两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冲突。恰恰是这些根本上的冲突导致了家庭破裂的最后结局。

首先是南北文化的冲突。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的家庭模式产生了碰撞,固执和偏见另矛盾日益加深。丽娟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小市民习气的上海女人,斤斤计较,势利又爱慕虚荣,上海小市民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使她从一开始就反对女儿嫁给东北男人。“你是个上海女孩儿,街上的老外还不随便你挑,为什么要嫁给你个外地人?”这句话很好的反映出她对外地人的不屑,这也是后面引发两家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丽娟的父亲则是一个标准的好丈夫,对老婆百依百顺,在家煮饭烧菜。这个典型的上海家庭模式让丽娟的母亲对女儿要嫁给一个东北男人感到很不放心。丽娟看中的却是亚平身上的大气和豪爽,“手机放在一边,人家从来就不看一眼,多大气。嫁个上海男人,整天问这问那,烦都烦死了。”然而,丽娟母亲看到的确是东北男人的大男子主义和粗线条不懂关心人这样的缺点。李亚平第一次上门拜访岳父岳母的场景是让每个男人都心惊胆战的噩梦。

这仅仅是一个序曲,真正的冲突则是在亚平的父母来上海以后才展开的。两家人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塑造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差异巨大,北方人的固执和上海人的偏见使彼此的成见越来越深。最戏剧化的冲突集中体现在饭桌上。亚平的父母按照北方的习惯准备了饭菜,请亲家来吃饭。丽娟的父母出于礼貌,也带了礼品参加。但习惯上的种种差异让大家最后不欢而散。

饮食习惯的不同是产生矛盾的第一个原因。丽娟的母亲由于不习惯东北的口味而对宴席挑三拣四,后来干脆吃起自己带来的香蕉,这样的挑剔让习惯了实在和热情的亚平母亲很不满意。礼节上的差异也是产生矛盾的另一个原因。丽娟父亲本来想买瓶好酒给亲家,但是被丽娟母亲阻止。最后,只拿了一瓶不到20块钱的黄酒,这也让亚平父亲很生气。最后,双方都产生了很大的不满,也为以后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其次,北方的传统观念和南方大都市的现代意识是亚平妈和丽娟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在北方的传统观念里,女性在家中的地位较低,家务劳动都理所当然的由女性承担,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有很深的根基。而上海这样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里,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且南方文化中女性受到照顾较多的情况也可以从丽娟家里的模式反应出来。从小在家中看到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的丽娟很难接受亚平妈女人什么都要可着男人来的理论。而在亚平妈的传统观念中,男人是一家的支柱,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家庭中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男人只需在外赚钱,女人要操持家务。而在丽娟的意识中,家中男女双方都可以工作获取收入,家务也应该分担,而且女性在家中应该受到更多的照顾。这也是现在社会两代人中普遍存在的观念差异。

亚平妈一下火车就开始收拾屋子做饭等等干一大堆家务活,多年的习惯也对她判断儿媳妇的标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丽娟每周做一次家务的习惯和婆婆的勤快产生了严重的反差,也让两人之间不断产生摩擦。更让亚平母亲看不惯的是很多家务要亚平来做,丽娟将亚平支使的团团转的情况更让亚平妈心里很不舒服。

这种冲突背后的不仅仅是个人习惯的原因,更深的根源则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反映。剧中可以看出,亚平父亲每天除了在家里吸烟看报纸以外,完全什么都不用做。相对的是丽娟家里她母亲每天只是负责逛街买东西,丽娟的父亲反而在家做饭干家务。同样是女人,一个处于照顾男人的位置上,什么家务都自己干,好东西好可着男人吃;另一个却养尊处优,处处受到男人的呵护。两种文化映射到个人身上,必然产生激烈的冲突。不幸的是,亚平的母亲和丽娟双方都没能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和化解问题,而是简单的将其归于个人品质的问题。错误的对待问题将矛盾不断激化,直至无法化解。

新老两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不同也是剧中反应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现今年轻人的生活观念和老一代人相比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月光族”“花明天的钱,透支青春”“懂得享受生活”等等思想与过去“勤俭持家”“注重储蓄”的生活态度产生激烈碰撞。两代人对待生活态度上的差异直接导致彼此的不理解和冲突。

节俭作为一种美德被老辈人代代相传,并被很多人发扬到抠门的地步。亚平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去儿子家的火车上吃烧饼的镜头充分表现出老人对物质的态度。在上海,儿子和媳妇带他们出去逛街时,他们选择吃的也是5块钱一碗的面条。如此节俭的婆婆对儿媳花几百块钱买小小的一瓶化妆品的行为显然无法理解,并简单的将其定义为“败家”。相反的是,丽娟也将婆婆这种极端节俭的行为视为“吝啬”,并对婆婆阻止自己享受物质文明的行为深恶痛绝。

显然,这同样不能简单的归结到道德上来,不能把对待生活的态度问题归结于个人品质的好坏。老一代人,尤其是老一代农村人之所以普遍具有节俭到抠门的习惯,完全是由于生存压力和外在环境所迫造成的。在社会保障体系极端不完善和信息渠道极其有限的环境下,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多有一点积蓄,以备发生天灾人祸的不时之需。而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今天,人们经济来源有了多种渠道,而不仅仅需要积蓄的时候,注重生活质量和个人享受的思想在年轻人中开始流行。

可悲的是,剧中人并不明白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生活在经济发达年代的丽娟不能理解婆婆节俭的习惯背后隐藏的恐惧,而亚平妈也简单的将丽娟的消费行为理解为不知生活艰辛的挥霍。于是,在丽娟眼中,婆婆成了一个令人憎恶的“老吝啬鬼”;在亚平妈眼里,儿媳则是一个只知挥霍的“败家女”。先入为主的偏见让两人站在了天生的对立面上,却要天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双方怎能避免冲突呢?

剧作者的用意是通过这样的一对典型反应出普遍的现象。现实中由于新老两代人的观念不同产生的冲突虽然并不都如剧中激烈,却也普遍存在。而大多数人看待这样的问题时,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将文化的冲突归结于道德的缺失。错误的判断导致了错误的行为,悲剧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了。 这部剧中反映的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困扰人们最多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无法跳出自己所处的位置中思考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背后隐藏的文化因素。如果将种种事情都简单归结于道德判断,结局必定是悲剧性的。所以,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解读某些现象,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面对这些差异时,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遵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彼此尊重,彼此宽容。因为,文化的冲突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2 ) 双面胶不好当

我是在“赶紧大结局吧”的念头下,看完的《双面胶》。

故事的背景在上海,说的是夫妻双方的婚姻以及背后两个家庭牵涉的生活,一主一辅对比的两个家庭。

主家庭是一对年纪30以里的小两口,女的是上海人,男的是东北人。谈恋爱的时候,女方家坚决反对女儿找了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子,女儿扯谎以怀孕相要挟最终得以成婚,由女方家付房子头款男方负责供房。本来相安无事自从男方父母来儿子家小住以后波澜接二连三,天然不可调和的婆媳矛盾、女方母亲借款10万给男方姐夫到单位买断后姐夫单位负责人卷款外套而引发的债务纠纷、因小两口不慎导致的流产事件,以及男的父亲因肺癌晚期要么找最贵的医生治被宰一刀要么钱花光了就不治而最终去世,仇恨就好像种子,生了根发了芽就没办法回头,婆媳的矛盾延续到了第三代的孩子身上,婆媳两人都想尽办法让孩子跟自己亲跟对方不亲,最后以分居收场。

辅家庭是一对年近40的两口子,都是上海人,祖孙三代局促在一套房子里,女的是杂志的编辑,和主家庭的女主角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精明能干;男的是大学教授,除了会搞学问什么都不会,窝窝囊囊。婆媳两代人之间偶尔因为观念不合有些小矛盾,但总算相安无事,风波从男的交女友不慎被诬嫖娼开始,男的先被扣押在派出所要钱去赎人,随后被单位请辞,孩子因为此事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后误伤同学,不得不进行赔偿,一个导火索引发一连串事件,几乎拖垮了这个家庭,后再女的的斡旋和努力下,一切迎刃而解。

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双面胶说的是夹在老婆和妈妈之间的男的,为了讨好两边而不断的网两边贴。有几点感触吧,无则加勉,有则改之,如果还来得及的话。

1.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不如找一个不会打人的。主家庭的小两口样貌、职业、性格看起来都还挺配的,但是一着急就露底,东北的大男子主义,不管他自己的妈对不对都维护,甚至可以因为自己的妈妈去打老婆和老婆的妈妈。因此有总结说到,还是要考虑大环境、大背景,例如南方人找南方人,北方人找北方人。

2.不要以为倒贴人家就会心存感激。就经济条件来看,主家庭的女的是比男的强一点,但是在男的母亲看来,儿子能找到比自己强的女的正说明了儿子的手段。因此,要倒贴就无怨无悔的倒贴吧,千万别指着对方会对你心存感激,那都是他的手段厉害啊。混得比老公好的姊妹们,自己想得开比什么都重要。

3.找一个有担待的难,不如找个事事和稀泥的。“这个家只能有一个女主人”这个话在主家庭闹矛盾的时候出现了N次。其实有时候如果男的站出来很多问题是能在恶化之前就解决的。主家庭的男的是工程师,看起来蛮有手段的,但是一旦发生什么事情总是躲在老妈后面、姐姐后面,辅家庭的男的在外面虽然不与人争长短些,但是和稀泥的本事却是一流。

4.什么时候都要明算账,尤其是牵涉到两个家庭的钱财的时候。主家庭的矛盾激化,很多时候都是因为钱财。男的家里团的太紧,姐姐弟弟父母亲钱全部绞到一起,欠了钱可以因为大家是亲戚还不起就不应该追讨。当然,加上发生在上海的这个背景,最终成为了两个大家庭的矛盾激化点。

5.如果可以,不要跟上一代人一起生活。且不说两代人观念差异大,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入侵。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方法,老一辈都难免觉得自己孩子太苦,看另外一个不顺眼,所以不如眼不见为净。

6.说不通的时候不说,甚至是忍。辅家庭的女的可以说形象几近完美,料理家务、侍奉公婆、照顾孩子……家里家外大包大揽,但是这个也许是上一代人的优秀品质也许是电视剧假设的完美,至少在我,是绝对不可能做得到的,不管我是20岁还是30、40岁。

总而言之,还是要感谢,因为这部剧又一次感受到了婚姻生活的恐怖,能自由多久算多久吧。

 3 ) 家庭关系这一课

最近终于把这片子看了,受益匪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果然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也没绝对的谁对谁错,只是存在的立场不同。婆媳之间的关系真复杂,两个女人都爱一个男人,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丈夫,既然爱是一致的,为何又互不相容呢?

据说电视剧基本是符合原著小说的,就是改了结局,这结局一改,性质差不多也变了。估计大家也多数希望婆婆先去,本来吗,老人是应该先年轻人一步去的,小说中的结局,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凶神恶煞的送),真的太窝心了。

故事开始,两夫妻相安无事,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一切都因婆婆和公公的到来而改变。公婆是东北人,生活习惯以及观念和南方人差别很大,饮食粗糙,勤俭节约,这是夫妻双方父母产生矛盾的首要分歧。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情,不习惯吗,无所谓的,只要不长期住在一起,基本无大碍。

公婆刚住进家那会儿,大家还算和和气气,婆婆以身示范,到处擦擦洗洗,伺候老公,这些苦肉计其实丽娟只要心里明白嘴巴不说就行了。老人家爱怎么弄都可以,反正一开始的打算是,他们来住只不过是暂时的,只要随着老人家的性儿,哄哄他们开心,让他们在走的时候能放心就好了,没必要事事计较。结果她这么不懂事,便让老太太产生了“自己的儿子跟着媳妇一定会吃亏”的错误思想,老太太当然就会当仁不让的要做自己儿子主、替儿子鸣不平了!

丽娟一点坏心眼都没有,人也实在,就是嘴巴不讨好,讲起话来太过尖酸,这怎么斗得过口蜜腹剑的“老油条”婆婆呢,结果不知不觉都被婆婆做了主,这老太婆得了便宜还卖乖,叫人恨的牙痒痒。

亚平的妈妈很精明,心肠也狠,她发现丽娟过日子不会算计,讲话又是想什么说什么,看出来丽娟是个实在人,后来便咬定她、欺负她。一开始婆婆跟公公聊天说“丽娟有点儿虎”,“虎”这个字的意思在东北人眼里就是“傻”。婆婆是个曾受自己婆婆调教过的人,改造人的意识特别严重,又极端自私,认为既然是媳妇,就算自己的人了,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像一笔意外财富似的。人么,都是欺软怕硬的,丽娟没心眼儿,婆婆自然本能的就要占到上风。要是丽娟有个女主人的样子,坚决一点儿,就不会被婆婆反客为主了。

阿蔡这一家子正好和丽娟他们相反,是外地媳妇嫁到上海本地人家里,更相反的是:患难的时候,丽娟家是因难而散,阿蔡家却是因难而凝聚的更紧了。

想了想,也许和“包容”二字有关。阿蔡在丈夫有困难时,对丈夫不离不弃,婆婆感动了,主动提出要帮阿蔡分担家务,于是两个人相处的越来越好。丽娟的公公生病,婆婆和李亚平对丽娟的要求太多,又是要钱,又是要当护工,又是要生小孩,让丽娟心冷,于是由一家人的矛盾升级成两个家族的矛盾。

“双面胶”形容的是男人在婆媳关系中的处境,一面是媳妇,一面是自己亲妈,左右为难。王启东和李亚平,一个不作为,一个想作为又无能为力。前者在婆媳关系中但求自保,不管不问;后者两边瞒,又想做母亲眼里骄傲的男子汉,又想做媳妇面前的小男人,结果让局势整体恶化,他有相当大一部分责任。

电视剧里的感觉是,李亚平的处境真的好难,他打了两次丽娟,都是因为丽娟说了过激的话(可怜的丽娟,就倒霉在自己的嘴巴上了…)。其实作为一个男人,李亚平明显是没弄清楚自己以后要和谁过一辈子,母亲虽然是至高无上、无可替代的,可媳妇也是今后要照顾自己到老的人呀。除非这个男人对婚姻不负责任,不在乎结婚离婚之类的。

男人的粗心或偏心,很可能会让爱着自己的两位女性都受伤。如果遇到像丽娟和婆婆这样的情况,这个家就应该由亚平做主,公正的来对待问题,才不会让本来就不大的事,变成再也弥补不了的灾难。

 4 ) 《双面胶》:亚平,愚孝的儿子,不合格的双面胶

取名双面胶,我想是因为想说亚平作为儿子和丈夫应该将母亲与媳妇黏在一起,但是在这部影片中,亚平是一个不合格的双面胶。尽管很多人认为亚平父母和丽娟母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觉得如果回顾一下这部戏,就会发现造成的几个重大矛盾最终都是由亚平造成的。
先说说亚平父母和丽娟父母,一个是东北的农村人,一个是上海的小市民,片中对丽娟母亲的描写不多,虽然对亚平有诸多不满,而且还是十分爱财,但这并不是什么大毛病。戏里关于亚平父母的描写比较多,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并不是说这老头老太太人不好,而是由于农村的大环境造成的。他们所作的事情如果是在当地,也许是应当应分得,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这种地域文化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产生了。亚平父母认为媳妇就应该是自家人,种情况山东好像就是这样认为的,我的同学娶到的山东媳妇,那就是完全是他家的人了,有什么事情娘家是不管的。而上海人则认为即使是夫妻,双方都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有着自己的地位,该AA时也要AA。这情况南方恐怕比较常见,不说结果如何,但是至少经济纠纷比较少,不至于说出谁花谁的钱。这样的两家人住在一起,不发生矛盾是不可能的,他们住在一起本身就是错误。
至于丽娟,尽管很多人都鄙视她,说她如何如何过分,但是我认为贯穿全戏,丽娟没有做错过什么,她虽然对自己的婆婆不满,但是她为了亚平家尽心尽力,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但是最后十几万没了,母亲疯了,唉,只能说她当初选老公的眼光不好,不符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最后承担了苦果。

最后不得不说到本戏的男主角,所谓的双面胶,亚平了。我对其评价是有一面胶水少的双面胶,甚至是透明胶,他是一个不合格的丈夫,愚孝的儿子,可以说正是他在关键决策时的种种错误,造成了这个家庭的破碎。
尽管从第一集起,丽娟就和婆婆开始冲突,但是矛盾并没有激化,直到三件事情发生后,一是十二万的借款,这十二万借款还造成了亚平家和丽娟家的大打出手。二是亚平父亲的病,三是孩子的问题。
先说这十二万,我觉得这部分编的有点假,因为在东北的乡下,如果一个家庭不富裕,就是亲兄弟姐妹,别说十二万,就是两万也都不会借给的,即使借出去钱,也是要立字据的,利息至少要一分。亚平当时刚毕业也没几年吧,家里一下子就要求拿十二万,这简直就是扯淡。虽然是扯淡,但这钱丽娟是不想接,最后亚平又是出卖色相,又是哀求,才让丽娟从家里拿到了钱。如果说这钱是救急用,比如说后来他老爸治病,或者是家里出了什么家破人亡的事情,这钱倒也借的心安理得,只不过是自己的老公的姐姐的丈夫的工作需要集资,就倾尽全家之力去支援,这只能说亚平太不是东西,丽娟太善良。
再说说这个亚平爸治病,为什么没钱,还不是亚平得瑟的拿出十几万打水漂了。没钱也就算了,你得认清现实啊,非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治好,尽管这话不符合实际,但是情有可原。你得找到一个好地方啊,先不说哪个大头得病就非要往北京上海去跑,就是不差钱,到了北京上海,你得找专家啊,结果找到了一个骗子,榨取了他家为数不多的钱,结果又没起到什么作用,等真到了肿瘤医院,人家说晚了,产生抗药性了,治不了了。你说这事情怪谁,选择错误的治疗地点,错误的治疗方法,错误的医生,结果弄死了自己的父亲,同时还让家人背上了一大笔债。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亚平妈要求丽娟陪护,但是亚平在干什么,你妈不知道心疼媳妇,你不知道心疼么。他只是知道他妈一说什么,就立刻劝丽娟,他自己怎么不想想他怎么就没有为媳妇劝过母亲呢?对于丽娟而言,照顾病人,一个保姆就都搞定了,这种即省钱又省事的方法,亚平妈不明白,亚平怎么可能不明白呢?还有,要是真心疼父亲,就应该他自己陪护,而不是让母亲和媳妇陪护。
再说最后孩子的事情,这我真是彻彻底底的被干败了。现在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孩从没出生恨不得就开始胎教了,结果他儿子生出来都不让妈妈碰,而是让来自农村的奶奶看护。诸位请想,这要不是脑袋坏到了和谢亚龙一个程度的事情的份上,他能做得出来么。
他怎么不把孩子送到伊拉克去呢。最后教育出了个知道说妈妈坏的孩子,一方面我得佩服孩子的智力,另一方面真是佩服他家人的教育方法。他这也太不为自己的孩子负责了。
可以看到,这个家庭破裂的几个主要原因,亚平都要付首要责任,除此以外,我认为隔代人尽量不要住在一起,双方的生活习惯,性格等存在着太多的不同,老人可以忍受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但是对于媳妇或女婿就无法忍耐,这最后容易产生较大的矛盾。
   最最让我鄙视亚平的是他打老婆,还打岳父岳母。欺负女人说明这个人没有能耐,打老人是不孝。
   可以看出来,亚平这个人是一个不为自己家庭负责,不为父母负责,不为孩子负责,只会欺负女人的没能耐,而且还不孝的这么一个人。
   我觉得亚平要想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一是必须得有钱,二是得找到一个符合他家生活习惯的媳妇,最重要的是,不让老人和他们住在一起。

最后我得指出一下,编剧忽视了亚平父母在上海的孤独感,我爷爷和奶奶都没出本市,从乡下来到我家,没有人说话,没有人陪,也不认识路,呆了三天就受不了了。

ps.这时发现亚平几乎没怎么去过岳父母家,不孝的家伙。

 5 ) 语录

 6 ) 灰暗的生活的所有残渣的沉淀

为什么电视剧总是从一个对立面变到另一个?

    最初的时候,开心甜蜜的丽鹃和亚平让我都开始憧憬结婚了。他们过着大上海的小日子,有吃有喝还有房,工作稳定,玩乐不减。我曾经嫉妒丽鹃居然可以讨到一个这么能由着她使小性子的丈夫,并且还是一个从小生活在男尊女卑思想里的北方男人。亚平如丽鹃结婚前说的那样,高大又帅气,有才又经济,脾气好点子多,又浪漫又……当然我也觉得亚平能讨到丽鹃这样的妻子是他的福气。大学毕业的外地人,可以又娶娇妻又住新房——可能受蜗居的影响,充分意识到那复式楼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可真的会贵得要人命的。她的老婆虽然娇妻一点懒散一点,但终归得体明理,又能够恰到好处地支使亚平心甘情愿为她做牛做马。这样的小家又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

    当亚平妈妈从东北乌啦啦赶来,是真正悲剧的序幕拉开。正如丽鹃说的,那几乎抹掉的旧思想在他妈妈浇浇水施施肥的情况下茁壮成长了。说实话,不要说丽鹃,一个稍微小康的家庭生出来的如今的80后年轻人都会觉得那个老太婆实在是:太讨厌了!南北差异,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些东西也有它固然存在的道理。

    然而一切似乎在丽鹃流产事件的瞬间,一步一步走向毁灭。

    首先亚平父母走得太戏剧性,这真的是很难形容。生活嘛,本来就是五味陈杂,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两家父母因此埋下祸根不说,丽鹃和亚平的夫妻生活也滋生出了一些病毒。再到后来的两家融资,亚平爸生病不治而亡,丽鹃妈中风什么的,故事一步一步走向灰暗。直到丽鹃的小孩生了下来。我完全没有感觉到任何喜悦,反而觉得这像极了冤孽。

    冤孽啊!这为什么不是冤孽。那个没钱没势的小男人跑到上海来,用那甜言蜜语骗得房子美人归。而这个孩子的诞生呢?他完全为了他的父亲,施行美男计加浪漫策略,自己不忘锻炼身体,旁敲侧击打探到老婆排卵期,一步一步按照他的预定计划为他们家续香火。如果说亚平真的爱他的那个娇妻,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包括他的愚孝以及发狂。在心态上,他还真的把自己当爷了。他不碰老婆,很多甜蜜的微妙的女人需要的情感类补给变成了他的彬彬有礼。这男人如果在爱情中纯理性可以用另一个词代替:冷血。表面上说,他要负责,他要顾全大局。而事实呢?事实就是他思考完全靠大脑皮层死气沉沉的那么点细胞,没有荷尔蒙没有情绪,仅仅为了达到一些目的,负到一些责任做一些井井有条的事情而已。不动情,只讲理。在老婆最需要精神慰藉的时候,甜言蜜语没有了,浪漫温情没有了。这样的男人在家庭里和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凭什么要为这种男人继续生活下去?

    于是我在想,如果我是丽鹃,我是不是会在两家争执最僵化的时候就打胎走人,还后半辈子一个清静?那个孩子简直就是一个污点,是灰暗的生活的所有残渣的沉淀。这十月怀胎出来的能没有先天问题么。

    然而故事发展到这里,望望最开始心中的那份小艳羡,忽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矛盾的人。生活,真的是变幻莫测匪夷所思,永远也不知道老天下一张有什么牌要出。

 短评

很少看国产剧,但这部很喜欢。可能自己也是南方人,所以对于丽娟的很多东西,都觉得很理所应当。甚至有的时候会想,如果是我的话,我的脾气可能都还不如她好。当然,说一套,可能做的时候又下不了手了。老话:门当户对。当渐渐长大之后,说势利或者现实都好,渐渐都明白,是真理。不要高攀,也别去低就```

4分钟前
  • P
  • 力荐

真是惨,姑娘自己上班挣钱买房子,还得受婆婆的气,原著结尾真是大悲

6分钟前
  • 周扒皮
  • 推荐

小时候跟我一起看,看完我妈跟我说以后不准娶上海女人……大了发现想娶都去不了,上海女人才不会稀罕我呢

8分钟前
  • 梵a
  • 推荐

前几天看到豆瓣有人说起六六的《双面胶》,原著结尾丽娟其实是被丈夫打死了,故事是根据上海真实事件写的,六六的书啊,接地气,现实,从蜗居到双面胶。讲真,比现在的IP剧好看多了。婆媳关系,住的近可以,住一起,不行。毕竟两辈人,观念也好,生活也好,总有摩擦,磨合可以,改变,难。

12分钟前
  • A.mo
  • 推荐

凤凰男嫁不得……

17分钟前
  • fefe
  • 推荐

东北男人不能要 End.

21分钟前
  • isay
  • 推荐

小时候看的时候觉得丽娟好吓人,上海人好吓人虚荣势利眼。长大再看,丽娟真好,嫁给那样的家庭成了人生悲剧。

23分钟前
  • rachel_only
  • 力荐

嫁一个人还是嫁一个家庭,这是个问题。

26分钟前
  • 秋熙
  • 力荐

要是我碰上李亚平 我绝对一菜刀砍死他

27分钟前
  • 捂脸党
  • 还行

真实的放大了南北差异

30分钟前
  • Sandy
  • 力荐

李亚平一家人怎么这么不要脸,住着别人的房子还这么颐指气使。男主作为一个男人真是一无是处,整天只知道任着老婆被欺负天天嬉皮笑脸地讨好老婆。全剧最让我高潮的就是丽娟家钱被骗光了打李亚平那段,活生生的现世报。所有后来的事实都证明了当初丽娟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对的。

32分钟前
  • 艾柯(Echo)
  • 推荐

十分犀利的指出了凤凰男的问题,也十分犀利的在07年就指出上海房价的投资价值

35分钟前
  • Tizzy
  • 推荐

孔雀女别嫁凤凰男,两代人别住同屋檐。

40分钟前
  • 新憧🌱
  • 推荐

丽娟家常常讲着最毒的话,做着最心软的事。而东北那一家把自己放到尘埃里,却行着最缺德最不要脸的事。亚平这个男人让人恶心。丽娟只会对自己妈妈耍狠,跟亚平会吵吵两句,要求些表面功夫,原则是一点没有,该坚持的一样都没坚持。

45分钟前
  • 熊猫胖胖
  • 推荐

我还是来看海清的,好可爱 —— 好吧,这次我是认真的啦。这部戏我是冲着海清看的,但这戏的确不错。起码,看完的你不会去想谁谁谁真坏,谁谁谁真好。你会去想,为什么都是好人,结果却是这样的坏。

46分钟前
  • _
  • 力荐

看得我彻骨的寒冷。

48分钟前
  • 豆友1889636
  • 还行

在赞叹《双面胶》反映现实深刻之余,我却觉得该剧有些美中不足。最明显的缺陷是,编剧不应该把女主角定位为上海女孩,让她操着一口上海方言。因为如此一来,无形中让观众误以为上海女人都是娇滴滴的大小姐,刁蛮任性、自私懒惰,以后哪个男人还敢娶上海女子为妻?其实,不止是上海女孩,包括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年轻女子都是像丽娟这样生活的:勤奋地工作、快乐地享受生活、自己挣钱自己花、需要老公疼爱同时也平等对待自己的丈夫、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时代进步了,女人已经不可能再像“亚平他妈”那一代老式女人那样给男人当牛做马、省吃俭用、忍

53分钟前
  • 玫瑰红茶
  • 推荐

看的心堵。妈宝男不能嫁,不能倒贴,不能为缓和关系要孩子,不能住在一起,不能有经济瓜葛,门当户对很重要。没有人胜利,却都因此加倍的不幸。

56分钟前
  • alan3396815
  • 力荐

应该在民政局门口循环播放

60分钟前
  • 今生是第一次
  • 推荐

其实原来的结尾是好的,非得改成大团圆做咩,哪儿有那么多皆大欢喜的嚒

1小时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