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下午看完了上下两部✅
第一部黑白电影✅
第一部苏联电影✅
首先这部电影非常尊重原著,整体的情节脉络和台词都是从原著中来的,中规中矩;
其次我一直觉得好的名著改编电影应该是能扩充并完善读书时的思考的,这部电影做到了,因为限于时长所以基本上保留了最核心最重要的台词,这让我对罗佳的“超人”理论和杀人动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看书的时候我没有认识到“超人”理论的危险也不甚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它是可怕的,但看电影时我明白了如果人人都自认为是能书写历史的拿破仑而为所欲为,世界无疑将血流成河混乱不堪,成功者才为“超人”而失败者只是罪人;有几句台词把书里没直接说的话明明白白表达出来了,罗佳说“我杀人是因为我认为自己是拿破仑”以及后面的解释让人能更直观地明白他的杀人动机;
然后想夸一下演员们,选角都非常棒非常贴切,罗佳实在是英俊而且他对罗佳犯罪后神经质的紧张不安的演绎非常好,杜尼雅和索尼雅各有各的美丽,波尔菲里的选角一开始觉得不合适后来发现他确实演出了那种精明强干;
最后我觉得虽然是久远的黑白电影但拍摄手法还是很讲究的,电影最开头伴着类似锯木头的配乐是罗佳奔跑着惊起一堆鸽子然后跨过桥跳河的镜头太绝了!拍罗佳杀人以及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偷听的几个镜头真实地吓到我了。
大概我带着老电影滤镜,所以真的很爱!
今晚看了苏联1970年拍摄的电影《罪与罚》。221分钟,黑白片。猛烈的人物特写镜头+门轴一般撕扯的配乐是亮点。对白完全来自原著小说。布景简单。看完电影许久,巨大的影子仍在眼前缥缈,像鬼魂,也像圣徒。
整部电影的剧情推进非常稳定。每位主演演员的眼底都清澈洁净。让这样一群演员诠释陀思妥耶夫斯基,太难得了。大量严肃的辩论,有条不紊的展现在镜头前:善与恶的博弈,惩罚与救赎的辩驳。所有的喃喃自语,都是来自灵魂的拷问。
看了一下豆瓣的评论,有人说,这部电影“完全忠实于原著”。这明显是错的。宗教元素被显而易见地大大压缩了。这样做,也许让电影更简洁,也更容易通过审查,但却违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年赋予这部巨著的主旨。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h]ܡ�X
《罪与罚》这部电影初看的时候比较难懂,但细细品味还是能从中获得许多具有当代意义的启示。本文从“超人理论”,“偶像观”,“理想与现实”,“宗教信仰与道德束缚”四个方面来分析,谈谈《罪与罚》的当代意义。
一、 关于“超人理论”
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虱子”、是平凡人,他们是绝大多数,非常渺小;另一类是超凡人,例如牛顿、拿破仑这极少的一部分,他们对于历史进程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进而他认为,所谓的法律,只对平凡的人有约束力,而那些非凡的人,则能够不受法律的约束。他的这种观点跟尼采的“超人理论”有点相似,平凡的人必须俯首帖耳,服从就是他们的使命,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繁衍同类;而超凡的人可以为所欲为,不受道德法律的约束,他们有权力革除平凡人的小命,但这一切有一个崇高的目标与伟大的使命就是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
尽管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是荒谬的,但这却是人类历史的总结,是强权社会的真实写照。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杀人,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造福多数人,这种目的论带来的恶果,带给人类惨痛的教训。希特勒就是这种理论的崇拜着。他强调强权的力量和价值,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发起战争。因为权力的意志的目标是侵犯、战胜和奴役,在于让人类获得最彻底的苏醒。希特勒的法西斯运动接受了权力意志论的“指导”,战争是为了获取世界最高权力。他还把这种超凡理论发展到了“群畜”理论,认为民族也有优劣之分,疯狂迫害犹太人。诗人荷尔德林说:“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为天堂。”希特勒的目的看似是为了让人类获得苏醒,是一种造福全人类的“大义”,实则在给人类带来灾难。
此外,从这一“超人理论”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些超凡的人是否有权力革除平凡人的生命。也就是说,这些有实力的“超人”是否该拥有特权?在人类历史上,很多人都在追,因为掌握了权力也就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自己与人类历史的命运。而权力过大的人造成的权力失衡很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于是需要对政府与人类社会的运转,对权力做出一定程度的规范与限制,法律在某种意义上逐渐诞生,并且人们有了权利的意识。享有权利的公民以法律为依据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这其实是权力的下放,以保障权利平等。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平权,反对特权的社会。即使这些超凡的人,这些为人类历史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等,他们也不应该享有特权,而是应该享有优厚的待遇,这种待遇是建立在不能侵犯其他人权利的基础之上的,是为大众所认可和接受的。特权阶级的形成免不了对其他权力和权利的侵蚀,会对社会造成灾难。因此,我们要培养独立的思维,善于理性分析,不要被追逐特权的人欺骗而让渡部分权利,要敢于与特权做斗争,维护平权社会。
那么,该如何区分平凡与非凡之人呢?这两者似乎没有明显的界限,也正因为没有界限,才能让人类充满无限可能,使得平凡之人也能变得不平凡。比如在疫情期间,这些敢于与病毒作斗争、拼死拯救病人的医生就是不平凡的人;比如一个消防员用手接住从楼上意外掉下来的小孩子,拯救了一条生命,他也是不平凡的人;比如父母身患重病而挑起家庭重担的女孩弃学打工、供弟上学,最后创创业,她的但当精神与惊人的毅力也使她注定不平凡……所以说,不是那些在研究室里研究世界难题的人才不平凡,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没必要因为自己很平凡而自卑。我们要认识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在人生之路上,要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越他人。
二、关于“偶像观”
影片中的主人公把拿破仑当做偶像,认为自己应当成为“拿破仑”式的大英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是社会有害虱子,杀了她是为了建设美好社会,成为英雄。那么,拿破仑真的适合当做偶像吗?确实,在那个时代,拿破仑东征西伐,很多人把他当成开天辟地,解放欧洲的英雄人物。但是,也有很多人有不一样的看法。《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一开始也很崇拜拿破仑,认为他是伟大的君主,在法国发生的革命是伟大的事业,但当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之后,他认为拿破仑是罪恶的源泉,他的行为与真善美与人道背道而驰,他想刺杀他,让和平重新到来。可以看到,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个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人总有缺点和优点,我们称之为“偶像”的人,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我们所希望的品质,其实本身就是对理想自我的追求。
我们生活中的“偶像”很多,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自己的崇拜对象。比如娱乐圈里的偶像,他们会唱歌会跳舞,长得帅而且性格好,很多粉丝都会喜欢这种偶像,喜欢他们的闪光点;比如文学圈里的偶像,如鲁迅、刘慈欣、列夫·托尔斯泰、伏尔泰等;比如我们历史学中的偶像,司马迁、班固、钱穆、章开源等……我们崇拜某个人,把他当做偶像,是因为他比自己厉害,可以说,他就是我们心中理想的人。但是,我们的崇拜不能盲目,不能无理由接受偶像的一切行为,人无完人,偶像也有缺点,也需要接受批评。比如之前闹得很火的“227”事件,《光明日报》就批评了这种饭圈文化。偶像不是神,如果把偶像当做神一样供奉,当别人批评自己偶像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神灵遭受了亵渎,于是组织“教徒”党同伐异,这样的行为是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的,也是不理性的。我们应当看到,我们所喜欢的、所崇拜不是某个人,而是某个人身上吸引我们的优秀品质。
我们再看拉斯科尔尼科夫所崇拜的偶像-拿破仑,他所崇拜的是他有着成就霸业宏伟蓝图,是注定不平凡的一生。而这正是他平凡的一生中极度欠缺,极度向往的,他也想成为不平凡的人。这样的想法似乎没有错,因为这似乎能激励一个人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最后尼科夫违背道德与法律,杀了人。而这其实是一种理解偏差,他对拿破仑品质的崇拜是建立在“超凡理论”之上的,他对别人生命的剥夺是为了实现自己“建设人类美好社会”的伟大理想,但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生命权的剥夺,对法律与道德的背叛,这是罪恶的,而他后来经历的内心煎熬,是对他的惩罚。也就说,偶像有优缺点,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偶像;而我们这些“粉丝”在崇拜偶像优点的时候,也应该理性利用优点来激励自己。
比如现在社会上饱受诟病的拜金主义。人人都爱钱,因为钱经过合理利用能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因为爱钱,而努力学习以找个满意的工作,努力挣钱让家人幸福,以挣钱为动力来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是对“拜金”的合理利用。但如果这种“拜金”上升到了“主义”,让自己成为一个金钱至上,盲目攀比,唯利是图的人,只会让自己不断堕落。因此青少年在崇拜和学习某种事物的时候,应该具有底线思维。正如拉斯科尔尼科夫不应该触碰杀人的底线一样,我们也不应该成为金钱的的奴隶,不能犯法,不能违背初心。
三、 关于理想与现实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落差的,正如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了变得不平凡,为了人类社会更美好而杀掉卖高利贷的老太婆后却仍然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留下的只是被负罪感折磨最后自首的现实。
理想与现实相互照应,现实越残酷,理想就越美好,对理想的追逐也就越强烈。拉斯科尔尼科夫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因穷困而辍学,他拒绝妹妹为了帮助他上学嫁给有钱人。但他只会空想,只会空口说大话,却什么都做不了。这种“平凡感”让他备受折磨,于是他构建出一套理论,认为超凡的人可以打破规则的束缚,为了人类的大义,可以去杀掉无用之人。于是他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为了实现自己不平凡的理想,他走捷径,杀了买高利贷的老太婆。可是他一方面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杀死的是“所有虱子中最最无用的一只”;但另一方面,他却已经觉察到,他想要杀死的不是人,而是“原则”,即“他作为凡人不可以杀人”的原则,他只是想证明自己的不平凡,想打破一切束缚。但他杀人后却发现他仍然无法跨越从“凡人”到“超人”的巨大界限,杀人并不能让他成为“超人”,这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使他非常痛苦。
拉斯科尔尼科夫其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善于运用直觉去认识世界,运用情感去对世界作出判断。但是,理想主义者也因为太过专注理想而忽略了对实际的考量。正如尼采所说:“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人们有了理想,就有了追求,能激励人们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动力,就无法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更无法获得幸福。因此,我们必须拥有理想。我们不能树立过低的理想,因为轻易实现理想获得满足的人只会停滞不前,无法激发自己的全部动力。当然我们也不能树立过高的理想,理想与现实的绝大差距会让我们产生无力感,自卑感,会质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世人堕落。因此,在树立理想之前,我们要审视自己、了解自己,要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树立的理想要符合道德与法律的规范,要坚持正义与道德原则。
那么,我们该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我们在了解自己的长处与局限之后,运用自己的能力,付出实际行动。在不同的认识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并且及时根据形势调整,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就是说,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构建我们的理想城堡。不能只想着走捷径,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触犯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同时,我们不能太过追求理想而不关注现实,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很多人为自己的事业投入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忽视了自己的家人与朋友。他们得到了金钱,权力,地位,却收获了孤独,这样并不幸福。因为抽象的事物,远远不及具体生动的人更值得我们珍惜。
四、关于宗教信仰与道德束缚
在影片中,拉斯柯尔尼科夫认为人可以为了自己善的目的而去作恶,“超凡的人”可以不受法律与道德的束缚。前面我们提到了尼采的“超人理论”,尼采认为上帝已死,为了摆脱这种虚无主义的危机,他认为不应该谈上帝的伟大,应该谈人的伟大、超人的伟大,我们要等待超人来救赎。拉斯柯尔尼科夫就想成为超人引导和规制社会,救赎人类。然而他在杀人之后被这种负罪感折磨,被道德束缚,最后在虔诚的基督徒索尼娅的劝诫之下,被索尼娅的博爱、宽容、隐忍、自我牺牲精神所打动,承认了自己的罪,并认识到了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影片最后给出束缚罪犯,使人向善的解决方案,仍然是回归宗教。也就是说,主人公虽然不信基督,但经过索尼娅善良的劝导,他最终选择回归上帝。然而,宗教真的是唯一的方法吗?在世俗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宗教解脱还有效吗?
我国的主流意识是唯物主义,是不信仰上帝的。其实,上帝无非是约束人们使人向善的途径之一,因此很多科学家隐约知道上帝不存在,但仍选择相信上帝,科学与神学在某些方面并不矛盾。而在大多数人都不信仰上帝的中国,同样有着使人向善、自救的途径与方法。与创设“上帝”这种“外在”存在的约束不同,而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省。在《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可以看出我们主要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来提升道德修养;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就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要讲道德与理性,强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要相互统一……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都强调自我的道德束缚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虚构的外在事物(如上帝)来指导和约束自己。
道德是一种自我行为约束和准则。因此,在世俗化的今天,我们要培养道德观念,通过道德来约束自己。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法律,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规范,而道德更强调自我。对人来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对法来说,道德是法律的底线。我们在遵守法律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不要过于依赖规则来约束自己,要主动向善。
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干草市场K胡同遇到莉扎薇塔,左右为小商贩夫妇
第一次在小酒馆里马尔梅拉多夫(左)与拉斯科尔尼科夫(右)认识
逃离老太婆之后躲在墙后二楼装修的房子门后
第一次到访警察局,露意莎·伊万诺芙娜(最左),中尉伊里亚·彼得罗维奇(左二),拉斯科尔尼科夫(左三),办事员(最右)
站在门口看着父亲的索尼娅
索尼娅初次到访拉斯科尔尼科夫,第一图索尼娅,拉斯科尔尼科夫,普莉赫里娅·亚历山德罗芙娜(拉斯科尔尼科夫母亲),第二图拉祖米欣(靠后),杜尼娅(左)(拉斯科尔尼科夫妹妹),索尼娅(中间),拉斯科尔尼科夫(右)
马尔梅拉多夫丧后卡捷琳娜带着孩子在街上卖唱,科里亚(左),廖尼娅(右)
故意带着笑声出场的场面很真实,中间三者分别为拉祖米欣、拉斯科尔尼科夫、波尔菲里,以及在身后沉默的扎苗托夫
首次出现的杜尼娅未婚夫卢仁,打量拉祖米欣的神态,医生佐西莫夫坦然的抽着烟,拉斯科尔尼科夫日常卧沙发
原文314页,彼得·彼得罗维奇·卢仁进门以后心慌意乱尚未想出应付自如的办法,“杜尼娅和卢仁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头,拉祖米欣和拉斯科尔尼科夫坐在普莉赫里娅·亚历山德罗芙娜的对面,拉祖米欣邻近卢仁,而拉斯科尔尼科夫则紧挨着妹妹(杜尼娅)。”
躲在索尼娅墙后另一个屋子里的列别贾特尼科夫
拉斯柯尔尼科夫:中二病也要拯救世界(`●__●ˊ)/
满分,对陀翁作品的还原堪称比较完美了。拉氏的演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无论是纠结、紧张、决绝、懊悔、挣扎,都表现得很出色。以前的黑白电影真是宝藏。
索尼娅让人有保护欲,让人想向她坦承一切,期望救赎。
未完呀~ 等等等..
罪是杀了人,罚是杀死了非超人的自己。真是精神俄罗斯人。从托尔斯泰、普希金到陀陀,每一部电影看完了都想看原著,伟大的民族!
看的是上下两部共208分钟的版本。这个版本最大的问题是结尾在拉斯科尔尼科夫自首那里,后面他去西伯利亚改造,妹妹杜尼娅和拉祖米欣结婚以及最令人动容的被索尼娅救赎都没有拍,其实多个15分钟就可以把这些内容都包括进去。其余的部分来说还原的还可以,虽然我觉得没看过原著会觉得中间有些情节比较跳脱,原著是靠大段的心理自白来填充故事发展上的空隙。选角上拉斯科尔尼科夫选得不错,索尼娅和杜尼娅都有点太好看了【让我不禁怀疑俄国影视里的女主角都这么漂亮吗?】拉祖米欣比我想象中要忠诚及可爱多了,卢仁和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和我想象中差不多。总体而言电影版的长度只能把整个故事顺下来,毕竟陀氏独特的文风是很难通过影像还原的。
E
老片子真难找 而且三个小时的片子分了上下部 上部还有中午字幕 下部只有英文字幕了 英文渣能看下去真是不容易 基本就是照着原著一点一点拍的 但如果没看过原著可能会看不下去 因为冲突感不是很强烈 可能还没觉得罗佳多矛盾呢 他就把老太婆杀了 但拍电影又不能画外音一堆心理描写 也不适合把原著台词照搬过来 毕竟老陀颠起来就刹不住车 那估计会看吐的 然后这个影版有点迷之意识流 导演特别喜欢楼梯 回廊 男主就是日常白眼 日常葛优瘫 日常窒息哈哈哈 也是另一种氛围上的诠释吧 然后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俄罗斯片子是不是都这样 只有在消极情节出现的时候才会有比较压迫的BGM出现……其余时间啥音乐都没有 确实如某条短评所说看出了意识流鬼片的感觉哈哈哈 总而言之 看过原著的话还是可以看一下的
别说改编电影不能完全忠于原著(虽然已经是70s但毕竟苏维埃),就是我们看到的“原著”,在数个高潮情节上也经过反复删减和修改。三章见报后,第四章“停载”,编辑部对外解释老陀“身染微恙”。而实际情况是把稿子压了下来做改动。罗佳和警察的辩论,原本罗佳的言论更激烈,完全碾压对方,后续对自己罪行的自我辩护堪称“完美”,惊世骇俗,遭到《俄国导报》的严辞拒绝,这些段落都经过了大量删节,没有留下原稿资料;索尼娅给罗佳读福音书,编辑认为一个妓女读圣经会引起民众的斥责和厌恶,要求修改,不能让一个“堕落女子”引导罗佳脱离阴暗面,对此老陀据理力争,但仍不得不反复修改福音书段落的“谈话氛围”,并写信恳请编辑部“善待这个故事”,第四章才最终见报。(话说这个索尼娅也太好看了,少了点菜色…
还原度很高
http://www.56.com/u76/v_NTEwNDU0MzM.html
字幕翻译的不好而且太靠下方,两场都是站着看完,实在很累。应该看看原著有了对比再说话。
所有女演员都好看得不得了……尤其是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啊 就算是黑白单色也掩盖不了彼得堡的美
选角很是传神了。结尾略仓促。
看的英语字幕。忠于原著,一个读书时没有的感觉是:罗佳实在太可怜了呀!拉祖米兴长相真德国,这个版本的索妮亚非常好,杜妮亚差评。最后没看到罗佳亲吻土地呀,这一段怎么能少!结果我还是没明白斯维德里盖洛夫为什么自杀。
善与恶的博弈,爱与死的纠缠,罪与罚的交锋。比较忠实于原著,但依然缺乏陀思妥耶夫斯基细腻的心理描写所带来的震撼。
我是把之當著妥氏的自況來看所以沒有覺得長,反而很享受那些對話,都是原著的精髓。Rodion向索菲亞下跪的情景比看書更震撼,讓我有了一個具象,是為我看本片的一大收穫。
算是还原了全书的60%吧,有一处bug:卢任栽赃那段,索尼娅是在拉斯柯尔尼科夫开始为她辩护后才跑出去的。当然了,既然是影视化作品,自然就无法还原原著中大段的心理描写。 但此片最让我怨念的是居然没有拍尾声,这简直无异于自毁长城嘛。另外,索尼娅太漂亮了,跟我想的不太一样。
索尼娅真好看...
对话,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