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主要讲了坏中尉的三件事:黄赌毒。类似《发条橙》《猜火车》,与主流价值观相悖,但接近真实。如果喜欢阴暗晦涩的《西伯利亚》,可以看看这部《坏中尉》。这部剧情好理解多了。
作为警察,他面对犯罪受害者、交通违规者、偷窃者时,心态上扭曲但又“符合人性”,对这些事的处理手段也匪夷所思。
他穷凶极恶的同时,又无比虚弱。在常规的正反派电影里,不会有坏中尉这样的角色。
一部在十八天拍摄完成的低成本独立影片,由于片中涉及的内容,最终被划分为NC-17。成本的低廉导致片中的粗糙之处比比皆是,但其诚恳却掩盖一切的不足。这是部很肮脏的电影,目的却为了体现纯洁。Abel Ferrara导演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正义的道德观。观看这部影片之后并不同意Harvey Keitel说:“Abel有着扭曲的人性。”Abel的人性并不扭曲,他自身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影片中修女被强奸的事来自1982年西班牙的一宗真实案件。坏中尉这人物是Abel导演从Bob Dylan的歌曲中想到的。影片的最后,中尉汉森被枪杀在街头,死在自己的车里,这一段是偷拍的,也就是说你将在影片中看到纽约人面对死亡的真实反应。 Abel导演不过多解释他的工作,他喜欢处于观众的角度拍电影。他为人性中同时存在的善与恶所着迷,语言说出来是这么的简单,去定义它却是那么困难。Abel对待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不那么平静,困惑多于折磨。“我被别人教育成一个天主教徒,但是人们并没注意到这点。如果我不去教堂,可能就是找挨打了,从出生时就这样了。这始终是个困惑,而Harvey也有这样的困惑。这有Bob Dylan的一句话,你只能有信仰或者没有,不存在中立。好的,这部电影就是关于中立的。”
Excès excès,que des excès, un peu de pathos mais culte. Film fait preuve d'influences que Ferrara exerce sur Scorsese.
那时我同寝室的室友看了“the piano"之后迷上了Harvey Keitel ,找来了这部片子,却被Harvey Keitel 大腹便便的身材吓到了,从此再不喜欢Harvey Keitel
法国人拍的纽约警察,尽管可以说是已经从内到外坏到家了,但看完后对他的同情却多于憎恶。也许这种渴望救赎却无济于事的人只有通过死亡来解脱
一开始看着很带劲,可剧力却不断的减弱减弱再减弱,节奏拖沓拖沓再拖沓,尤其最后放走强奸犯的段落慢得让人失去耐心,而且全片太过依靠哈威的演技了。总之导演有天才的点子创造了几个经典片段,但整体的过犹不及使全片节奏快慢无秩,不过我想导演就是想要这么一种范吧ps:这片的翻译真是西班牙人做的?
最后一个镜头如同<小武>般的冷酷,手提摄像机镜头无方向感的人生,<出租车司机>般的孤独.
看得出有巴黎最后的探戈、出租车司机和穷街陋巷的影子,但是手法和深度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粗糙冷酷肮脏,一场接一场输光的赌博,一桩接一桩残忍的案件,无可救赎,只能死亡。It all happens here。p.s. 配乐用了Johny Ace的Pledging my love,太好听了。
比新版的好,但也没吹的那么好,看多了港片见惯了现实,这样的警察有何惊异不同?
看完这部原版的《坏中尉》总感觉有点不太好给分,之前看了赫尔佐格的翻拍版本,感觉还算是有点惊艳,于是对这部原版还是比较期待。不过看的时候发现原版有点粗糙,当然成本低是个原因,影片也仅用两个星期拍完。哈威·凯特尔的表演很有张力,结局也比赫尔佐格的版本要黑。可以给个7分吧。
前半段采用中远景居多的镜头,一种冷眼旁观的感觉。车站送走罪犯时利用近景和特写,凸显心灵救赎。被杀时远景结尾,像是耶稣站在街对面的一个主观镜头,看着上校完成宿命。
我甚至真的能闻到精液和可卡因的味道。
这位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重口味警察,居然喝可乐还要喝无糖的,太养生了
开头车内案件中,查看现场望向车内的镜头有稍稍的下移,关注焦点也自然的由死亡状况查看变成了器官凝视,这一模拟目光发出变化的镜头暴露了男主本性。在中段查车中,胁迫讹诈前半段以中景的对准车内两个女性为主,在污言秽语的压力下,这一镜头内的女性反应不仅有关于男主行为的呈现,放置在银幕内还有一种剥削性的欲望投射,如果没有后面与之相对的那处反打,本部电影就没有了剖析处的入口,这不是依照文本内容,而是丑态暴露的一种自指性质问。同样的目光设置,在医院偷窥的望向修女时,无波澜反应的反射了回来,再到教堂的质问使原谅这一词在情感逻辑上顺利成章,不仅是身份加持,而是寥寥几笔反应奠下的人物形态。这三组对异性目光的逐步演变成为男主变化的一层隐线,并为最后的目光反转提供了基础,并为在如此“肮脏”的片内见救赎铺下了草蛇灰线。
8.5/10。①黄赌毒贪暴全沾的堕落警察在调查「年轻修女被强奸」这一案件时试图在这位高尚的修女身上寻找改过自新与救赎的可能性,可惜最终没成功而是被人杀死。②表意有力、昏沉颓抑的高水平摄影(色调/布光等);运用不少手持长镜头营造写实感和动荡感。③影片既想做传统故事片(从表演模式、对戏剧性的倚重等可看出)又想做自然主义电影(从少画外配乐、不少长镜头、相对较缓慢的叙事节奏等可看出),最终虽平衡地挺好,但影像力量无疑被大大限制。
当“刀客队明天必然获胜”这句话不断地被“中尉”重复之时,它将成为一种宗教。天主教十字架与电视比赛无处不在,是纽约布朗克斯的两种信仰,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修女的祈祷与电台广播并置,随后,他将在这里,在耶稣的面前开始忏悔。影片在哈威·凯特尔华彩的独角戏开始反转。纽约被分为了若干不同的世界,但是《坏中尉》的前半部分,对于作为肉体(flesh)的“中尉”而言,这种界限被呈现为一种无界限,赤裸的身躯被逼仄的空间分割。在他的身上存在着异类的三位一体:律法,父亲,罪人。超验性的结尾:“中尉”坐在车内,位于构图正中心,但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任凭车流一次又一次地淹没这个中心,也预留了最终到来的那一枪——“中尉”的成圣,同时也是仪式性的裁决时间。
表演与执行当然无可挑剔,但掩盖不了这部作品的失败。坏中尉的坏,不过是饮酒吸毒赌博招妓,这些行为在开篇前二十分钟已经交代清楚,观众不需要看十次吸毒才能理解一个人有毒瘾。本片的众多场景都是同一个场景的复现,像台坏掉的机器不断向观众发送着同一条信息。拍十场吸毒并非不可以,但十场吸毒的潜文本需要形成某种递进式的连接,而非纯粹的同义反复。一场教堂哭戏固然爆发力十足,可我们不禁要问了,一个从信仰到生活都如此虚无的男人,他何以跪在教堂的地板上哭喊上帝在哪里?他此时猛烈的情感是从何而来?这本是可以无限向下深挖的母题,本片却将它处理为一个孤立的零件,企图依靠表演来唤起观众情感的共鸣,疲乏得令人生厌。
和凯奇的版本相比,说不上孰好孰坏。原版从始至终张显着独立精神和文艺气息,给人带来更多的是绝望和怜悯。哈威凯特尔面对幻境中的耶稣时那段歇斯底里的呐喊,是伯格曼式的神权解构,如《处女泉》农场主跪在女儿被奸杀的土地上,仰望天空的那段质疑。救赎依然无路,死亡终是归宿。
文艺兮兮的宗教情结救赎片。人性难以回避之恶,在绝望的祈祷得到了回复后,选择了一种自我毁灭的善意,反理性的牺牲。Harvey Keitel的演技确实神了
以前特别反感哈维凯特在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里的装逼劲,总是从不搭理别人文化的哲学家样,到了他非得在醉生梦死状态展现“坦诚相见”时,倒一下子亲切了好多,在《恋恋三季》里的西贡他不也是这种颓样吗?只不过,看着他在教堂里痛苦哀嚎,实在没有信仰免谈救赎的我,也还是无法接受这种角色心里上的转折
08年翻拍的消息不胫而走。制片人与原版是同一个,艾德普雷斯曼。当记者以此新闻采访费拉拉时,“搞什么鬼?这就好像你遭遇了抢劫,感觉很是可怕,我不知道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当他们宣布时,我曾打电话给凯特尔,他说,‘坏消息。但你不要放蠢话,阿贝尔。’他们都应去死(露出坏笑)。……凯奇为什么有胆去演凯特尔的角色?一个演员怎敢在另个演员活着的时候就这么做,却连个招呼都不打?凯奇你是很缺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