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伊丽莎白·莫斯,约瑟夫·费因斯,伊冯娜·斯特拉霍夫斯基,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O·T·法格本,麦克思·明格拉,萨米拉·威利,乔丹娜·布莱克,阿曼达·布鲁盖尔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2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3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4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5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6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3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4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5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6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7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8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19使女的故事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讲述未来世界遭遇严重污染,人口出生率骤降,美国部分地区经历血腥革命后建立了男性极权社会Gilead,当权者实行一夫多妻制,女性被当做国有财产,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称为“女仆”,被迫作为统治阶级的生育工具,女主角Offred就是其中之一,她周旋于统治者、统治者凶残的“妻子”、为统治者打理家务的年长女人“Martha”之间,想在活下去的同时找到自己被夺走的女儿。悍将双雄新猛鬼街特工犬阿奇(国语版)幽幻道士田间的少年安娜和世界末日监狱风云之终身犯千方百计爱上你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不列颠血腥皇冠男追女第一季宠儿2018地狱少女 宵伽十二生肖城市英雄弑神者!我的二十世纪利勒哈默尔第二季听风者之歌身价2022金剑雕翎河洛康家春天后母心越狱特别篇:最后一越宋快递卡策马赫尔汤姆的农场旅行可人儿美之壶镖旗飞扬女系家族神探狗笨吉国语北方特效化妆师大对决 第五季机动部队 PTU枪长莫及证言2017图雅的婚事诸神之战西部红石镇舞出我人生4四人餐桌爆炸头田中

 长篇影评

 1 ) 这微表情真的有那么好吗

受不了女主莫名其妙暗自得意的微表情,这部片子能拿金球奖难道不是因为响应了当前女权主流和反好莱坞性骚扰话题吗?借了天时地利的因素吧,纵观今年金秋获奖影片 三块广告牌、大小谎言、侍女的故事、鸟姐 无一例外都是政治正确的女权电影。鸟姐没看,三广和大谎拍的是真好。但这片子只是觉得女主的演绎手法让人觉得不舒服。经常暗自翻个白眼,要么就是嘴角暗笑,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一样,结果又都不是那么回事。

我到更喜欢除了女主的故事和突然就穿插的磨磨叽叽的回忆,其他角色的故事到拍的更有看点,独眼女、拉拉、黑人女闺蜜的故事明显比女主的好看。抛去三观,这片子的节奏、剧本真心觉得不是很优秀,至少这个分数对我来说过高了。

 2 ) 我们活在这个故事里

看过一本讲剧本的书,说到怎么编故事,可以先“假设”一个看来荒唐的前提然后将之合理化,而最方便的“假设”是夸大一个事实。比如假设全世界的生育率都下降到0.1,假设整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男性强奸犯,假设美国被伊斯兰教占领了而且迅速极端化。

“My country is dying"

"My country is already dead"

一次酒酣之际,与人争论到底如何定义“人类的灭绝”:是生物学上“基因”的衰失,还是哲学上“智慧”的退亡。

基列国在以上两种定义上,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实际都在推进人类的衰亡。

对美战争、屠杀叛逆、国内清洗,造成育龄人口断崖下跌,进一步损害业已岌岌可危的基因多样性——现实中,人类的Y染色体正在萎缩。(PS:比较神奇的是基列国居然允许黑人当使女,照理说这种原教旨主义国家,必然也搞种族主义(反之亦然),可能真的太需要生育率所以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对《圣经》的现代解读?)

迫害教职人员、禁止女性读书、抵触科学进步,会限锢医学与生物学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育困难和儿童夭折的问题,还会导致成年人寿命的缩短,进一步降低人口迭代率并降低人类智商。

逃避男性不育的现实,一味靠压榨女性提高生育率,势必导致“借精生子”(剧中Serena和June的第一次成为盟友正是因为Waterfood不育,一个想要孩子一个无从选择,促发了Nick和June的关系)。而且这种强调优生优育连强奸都能在《圣经》里找到合理化依据的国家,在统治阶级内部应该不会允许自由恋爱,主教二代圈子里的大规模乱伦指日可待。

尽管如此,一边用以上这些方法自我毁灭一边自诩为“人类的救主”的曾经有过(ex:纳粹的“生命之泉”计划)。毕竟“要人类永远保持理性,(在现阶段仍然)是一种奢求”。旦凡一个“强人政治”中的“强人”们在剧变面前丧失理性,整个国家甚至——如果这个国家恰好是个强国(比如剧中故事发生在美国)——全世界都会陷入疯狂。而从历史上来看,(在其所处时代环境中)过份理性的人不会成为“强人”。

所以,以前有人向我安利这部电视剧时,我都是拒绝的——光读简介就害怕,害怕这不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故事,而是一则“如有雷同”的预言。

前几天阿拉巴马州通过“全美堕胎法案”的时候,我终于决定把这部电视撸一下了。

《使女的故事》精准提取并完美呈现了历史上与现实中的极权政府的普遍特征:教条主义热衷引用语录,而领袖就是“神在尘世的代言人”,换句话说领袖(们)说的就是真理、把公民划分为三六九等,并引导和鼓励他们互相仇视斗争、对“整齐划一”有强迫症,最讨厌“自由”和“多样性”之类的词汇,认为是自己的“超人远见”把“愚民”们从“自由”中解救了出来走上金光大道、强调“仪式感”,越是丑恶的事越追求形式和名称上的“美感”、控制狂,从衣服头发到吃饭睡觉无所不管,并将这种管束冠以“爱”和“关怀”之名,认为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公民们“堕落”。

之所以极权政府——无论是政教合一的还是世俗唯物的——都具备这些特点,正如曾经一位意大利神父对我说的“初始是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后却是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圣母玛丽亚是犹太人,但在意大利国家笔下她长得像意大利人,想要在中国传教的话她就得换成中国人的五官。

如果不是头上那个圈,说是观音也完全没问题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信奉的神就是什么样的神。你是个繁殖狂,你的神就是。你是个种族主义者,你的神必然是。你是个性别歧视者,你的神肯定也是。不存在什么“反之亦然”,毕竟谁也不能真地拉上帝出来遛两步。你相信的只能是你愿意相信的东西,你愿意相信的一定是对你有益或有利的东西,对你有益或有利的未必对别人也是利益,可能还会损害一些人,就像剧中Waterfood说的"Better never means better for everyone"。那如何将自己的利益驾凌到所有其他的利益之上呢,就需要上面说的那些手段。以这个逻辑来说,任何极权政府说自己是“为了全民族”甚至“为了全人类”,那必须是在放屁。

那怎么知道一件事对于大部分人对于人类的远景是better的,又怎么知道自己在这个事件中是会变better的还是会变worse,应该配合还是反抗?

女主角June虽然不能代表"every one",却是一种“average"——普通都市白领,有老公有孩子,没什么突出的个性和能力,不算太勇敢也是不是太坚强,回避冲突(在咖啡馆里被骂bitch时拉Moira走,对“温水煮青蛙”的社会变化完全不敏感不应对),总体来说是个中产小确幸,犯过一些“男/女人都会犯的错”比如跟有妇之夫约会(从她叫Luck“离婚”之前的表情来看,也许会对此感到愧疚),热爱朋友与家人。充沛的情感和充分的恋爱技巧(玩过Tinder偶尔读一些女性杂志跟Luck约会时适到好处的调情)令她——特别是对基列国的男人们——富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加上一定的运气(刚好派到地位显赫的Waterfood家,刚好Nick是Eye而且还有生育力而且居然还扛过了“路西法效应”),再加上她精神深处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洗脑包抗体,让她活过了这一季(肚子里的胎儿大概能保她活过下一季)还没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她没有自救的力量跟头脑,也不敢像Emily一样铤而走险,在基列国,她能做的只是“虚与委蛇”并且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不被那一套“你是个罪人”的神棍理论洗脑。

这已经不容易了(肯定有观众觉得自己能比女主角做得好,但我自认是不行的)。但剧情发展到现在,这还远远不够。

她们只是基列国的第一代——我们且说是“公民”吧。她们有“以前”生活的记忆,她们受过高等教育,曾经在职场上与男人相竞争,爱过约会过,认为基列国主教们所行的事是“强奸”。但是她们生出的子女将在基列国长大,男的会被教育“女人的天然使命就是生孩子”,女的会是文盲。为了多快好省地利用女人的生育能力,女孩一来例假就会被嫁人,会受到男性的“全面保护”——当然不能开车,不能独自外出,不能参与任何社会活动。那时再想要改变几乎就是不可能了,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该国男性们——没有改变的需求,而且还会有一串“女人天生智力低下”的数据支持(毕竟高等教育和积极的大脑活动能提升智商),受压迫者们则失去了追求变革的动力(越没知识越不反动)更没有取得革命的资源。

如果Mayday不能在这一代推翻统治,如果美国不能在这十年内打回老家,使女就会变成基列国的“民族文化”要求他国的认可与尊重,再过上几十年就能称为该国的“传统美德”以作吹嘘和自豪用了。

所以像Serena这样聪明能干的女人,为什么会给女孩们设定这样一个未来(她似乎也没有特别追求“生个儿子”)?

Mentalist有一集抓连环奸杀犯,最后发现凶手是一对夫妻,虽然执行者是丈夫,但是策划和主使者却是妻子。这大概就是Serena所谓的"domestic feminism"——老公在外治天下,自己在家治老公。以自己的“温顺”和“牺牲”去换取丈夫情感从而取得家庭影响力,以及一个孩子。Serena和Aunt Lyndia就是典型的“繁殖狂”——前者是妻子的角度,后者以婆婆的嘴脸。自己不能生,就以神之名迫使别人替自己生。她们一面热爱婴儿一面虐杀成人,一面赞颂生命的奇迹一面践踏生命的尊严。她们不去想孩子会长成大人,不去想使女们曾经也是圣洁的婴儿。不爱惜生命的人不会真的爱怜孩子,她们着迷的只是“控制”,假如孩子不像长成她们设想的样子(比如June生的孩子万一变成无神论者),分分钟就可以抛弃。

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当然更不是连环强奸。光凭“女人不能读书”这一条Serena就把自己和别的女人全都剔出了决策圈,无论Fred对她的感情多深,别的主教们却不是她老公,跟自己太太的相处方式未必跟Waterfood家一样,甚至别的太太——特别是使女生了儿子的——也未必会站在她这一边。丈夫感情的别移,和对国家事务的影响力丧失,会极大地危胁到Serena。虽然追求的利益不同,但她跟June在下一季里势必要再二再三地联盟。也唯有如此,这个致郁的故事才能有些许积极的意义:所有的女性,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职场女性,无论是子女控还是不婚不育者,只有互相扶持帮助,才能在这个业已对我们不利且不利已有千百年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PS:之前与人争论过“代孕”和“卖淫合法化”的问题,我都是反对的。因为一样事物,只要在法律上认同名码标价的交易,也就在实际上接受巧取豪夺的占有——权势可夺取金钱,暴力能夺取权势。所以凡认可能用金钱取得的,也就认可了权势与暴力的占有。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文明现代国家都禁止“贩卖人口”(卖自己本人也不行)和器官买卖(卖自己的也不行)。但凡允许“自由交易”,权势与暴力就能创造出让人“不得不交易”的条件。假如《使女的故事》不用“传统”的方式,而是像Moira设想的“人工授精”——也即跳过“强暴”的部分,而是权势与暴力结合的“代孕”,或许——不,应该是肯定——会有人说“有可取之处”。如果进一步将“暴力”也剔除,只是通过没收使女们的财产,剥夺她们工作与经商的权力,也不允许她们结婚,那么她们就只有去卖淫或代孕,而在这种设定下,争论会更大,说不定还真有政府觉得“这样可行”。

 3 ) 《使女的故事》: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你一定看过双簧,但是一定没有看过如此诡异的双簧。
一切都是为了代孕,但是与靠技术植入的代孕不同,这种代孕还需要在之前“代性(爱)”。诡异之处就在于,无论性爱还是分娩的时候,代孕女人的身后都有一个女人,即寻求代孕一方的女主人。两人始终保持着相同的姿势,做着相同的动作,包括代孕女人与丈夫的性行为,以及代孕女人分娩时的一呼一吸,甚至是阵痛引起的嘶声尖叫,身后的女人都进行着机械地复刻。不过就像双簧一样,虽然做着相同的动作,但是真正占据话语权的却是身后的女人。而代孕女人只是生育的工具,是使女。

诡异的双簧


《使女的故事》改编自同名科幻小说,不过作者玛格丽特·艾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却没有把自己这部作品列在科幻之列,她认为这是一部对于未来可能性进行推断的虚构作品,是一部反对利用极权来施暴虐、滥用神权来愚民的小说。在1980年代构思这部小说时,作者通盘结合了美国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潮和宗教观念,并对种种现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大胆的推测,尤其对于美国女性的未来进行了漫漫设想。按照玛格丽特自己的说法,还有一个证据证明小说与科幻无关,那就是“书中的所有细节都曾经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作者玛格丽特·艾特伍德客串出演


剧集《使女的故事》具备纯粹女性剧集的基因,原著作者自不必说,不但参与编剧,且亲自客串出演。此外参与剧集制作的五个导演中就有四个是女性,七个编剧中六个是女性。整部剧集,尤其是前几集,男性角色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基本上沦为了“床上用品”,而频频出镜的大主教弗雷德·沃特福德也只是等同一个男权的符号。剧集的切入点,无论是代孕还是代性(爱),更是绝对的女性角度。

圣经画《雅各与拉结相遇》


代性(爱)的情节在第一集就出现了,剧中称为受精仪式。仪式之前,大主教弗雷德朗诵了一段《圣经·创世纪》的文字,是关于一对姐妹利亚和拉结的故事。
妹妹拉结最初与雅各在巴旦亚兰的水井边一见钟情,雅各为娶拉结承诺做七年苦力,两姐妹的父亲拉班(也是雅各的舅舅)却在七年之后骗他娶了姐姐利亚。事后,拉班许诺雅各,如果雅各肯再做七年苦力,就把妹妹拉结也嫁给他。七年后,姐妹俩终于共侍一夫,却开始在丈夫面前争宠。由于拉结不能生育,为了获得丈夫青睐,她让使女辟拉代替自己与雅各同房来获取子息。辟拉成功地连生两个孩子,拉结因此大占上风。不久,利亚也如法炮制,把她的使女也给雅各做妾,也生了两个孩子。

在拉结的一生中,一直把生育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圣经记载拉结所讲的一句话就是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Give me children or else I die."),这正是剧中弗雷德朗诵的片段之一。“使女”(handmaid)这个词就来自这个故事,而这个“姐妹阋墙”的故事也奠定了全部情节的基调。

“基列共和国”都恐怖气氛


上述故事的后续,是雅各逃离巴旦亚兰,拉班带人追了七天七夜,最终在一座山上追上了他。一段争执之后,双方决定不再来往,于是在山上互立石堆、石柱为证。这座山名叫“基列山”,这个基列就是剧中“基列共和国”名字的由来,意思是“见证之地”。

“基列共和国”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类似的政体和行为,比如包括美国黑奴在内的史上的各种奴隶制、纳粹第三帝国、伊斯兰瓦哈比教派和东德以及前苏联的某些极端行为等等。原著作者玛格丽特说,“基列共和国”的实质概念来自逃离英国来到美洲大陆的清教徒,那时的教徒领袖们试图建立一个摒除宗教异端的神权政体。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玛格丽特把20世纪柬埔寨和罗马尼亚式的乌托邦理想掺杂进来,构成一个反面乌托邦的大背景设置。其中对于不同政见者的残暴行为则得自于菲律宾历史上司空见惯的暴行。其中又将不育作为一种社会常态,与辐射、污染、性病等等联系起来,由此前瞻性地引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至于基列的宗教神权方面,则有伊朗和阿富汗的影子, 包括对于女性的态度极端保守,严格限制女性在公众场合的行为和自由等等。

使女都衣着红袍


《使女的故事》剧中的女性分为几个层次,分别用各种颜色加以区分。
使女是受压迫的最底层,是行走的子宫,都身穿红袍。然而红色并不像剧中沃特福德夫人说的那样代表“幸运”,红色在这里是分娩时血液的颜色。同时也与霍桑的《红字》的红色一样,代表着淫荡与不洁,影射着剧中受精仪式本质上的不贞;相比之下,基列国统治阶级贵妇们的衣装为蓝色,这应该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设定,因为在圣经中蓝色是圣母玛利亚的颜色,象征着繁殖能力和纯洁;灰衣的嬷嬷们是统治阶级的追随者,负责教化与惩罚;穿淡绿色服装的女仆也处于底层,负责日常家务和烹饪。

代孕使女完全被剥夺任何权利,甚至名字都按照寻求代孕者的名字被强行改成“属于某人”(Of...)。比如女主角的名字是奥芙雷德,即“属于弗雷德”(Offred),另一个重要角色叫做奥芙格伦即是“属于格伦”(Ofglen)。这完全是男权至上以及女性归属于男性的具象表达。这个观点不仅只是在使女的身上有所展现,在沃特福德夫人的闪回片段中,通过沃特福德夫妇之口重述了“上帝造男人,用男人的肋骨制造女人”,再次强调女性的从属地位,和生育职能。

沃特福德夫人


剧集的后半部分,闪回的情节从奥芙雷德身上扩展到多样的视角,沃特福德夫人原来之前是女性主义的代言人,“绝不将女人的温顺混为软弱”是她著作《女性地位》中的金句。但也正是她在跟沃特福德先生看电影的时候,轻描淡写地提出了“将生育能力作为国家资源,将繁殖作为道德责任”,也是她摒弃了其他颜色的衣服,将蓝色作为女性尊崇地位的标签。沃特福德夫人是整个“基列共和国”男权背后的始作俑,是她开启了女性对女性的压迫。

奥芙雷德


与沃特福德夫人相对的角色就是女主角奥芙雷德。这个角色的设置不偏不倚,既有主角光环该有的各类诉求,也表现出了人性面对强权不得不低头的懦弱和犹豫。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完全不是与生俱来的,在面见外国大使时,她会想当然地认为大使应该是一位男性;由于机会难得,她才会在与卢克一夜情时,要求解放一下采取女上位。女性从属地位在她心里其实也是根深蒂固的。使女身份虽然屈辱,她也可以苟且着调情和暧昧。
女主角的饰演者伊丽莎白·莫斯 (Elisabeth Moss)明显延续并超越了《广告狂人》中的表演,在本剧中的细腻耐人寻味。有一幕,大主教在要求奥芙雷德投入感情地接吻之后,却丢下一句冰冷的“休息吧”扬长而去。那一瞬间,从谄媚谀笑到茫然瞠目,再到恼羞失望,奥弗雷德眉梢嘴角,眼风波光,无不是戏。

奥芙雷德这一角色的复杂性也体现在基列国成立之前。剧中的闪回揭示出,奥芙雷德是以第三者的身份与卢克交往的,虽然后来成了正果,但是并不能说毫无道德瑕疵。有意思的是,这一段闪回是和一段发生在大主教与奥芙雷德之间的谈话交相展现的。这段谈话的主题也涉及了爱情,大主教说“爱情只是穿上美丽外衣的淫欲”“爱情最终都是悲剧”。

大主教


这段谈话的内容最终走向了政治,大主教对奥芙雷德说:“我们所做的只是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肯定无法让所有人过得更好,总有些人过得会更糟。”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在《性政治》中说道:“理想的政治应该是彻底消除由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行使权力的观念。”大主教的话冠冕堂皇,但也确实有人买账。很多使女就甘于“习惯了事情的固有一面”,逐渐认同了这个身份定位,甚至为不能去外交盛宴上粉饰太平而伤心不已。

六月的存在就意味着未来的胜利


剧中的抵抗组织名为Mayday(五月天)来自法语同音词“帮帮我”(m’aidez)。而奥芙雷德的本名琼,英文是June,即六月,是以五月为前提而存在的,六月的存在就意味着未来的胜利。剧集的最后,使女们没有屈服于莉迪亚嬷嬷的淫威,奥芙雷德因而成为了精神领袖。使女们面对珍妮的石刑,终于显露出意识觉醒的苗头。拉丁文“不要让这些杂种骑在我们头上”(Nolite te bastardes carborundorum),不再只是阴暗衣橱中前人刻出的文字,它开始真正成为每一个使女心中的铭文。

 4 ) 总让我想起在伊朗的日子

首先谈谈本剧的技术部分。

改编剧本没有辜负扎实的原著,并且戏剧和视觉语言加分。剧情回溯处理得当,虚构的未来竟是腐朽的复辟,在反复的对比中把社会倒退的景象赤裸裸的呈现给你看,不寒而栗。整体气质上既有欧洲古典文学的风骨、又富有现代反抗精神,旁白增加了几分细腻的文学感。

摄影构图和调色都比较精致,反复出现仪式感极强的群戏场面,营造美好回忆与残酷现实的反差,并且通过大量人物特写来烘托压抑的气氛和复杂的心理。Elisabeth Moss表演很细腻,将压抑的服从、软弱和恐惧、内心的反抗与觉醒有层次的逐步展现,古典环境里的小妾和现代都市女性切换自如、反差强烈,看好她拿下艾美奖。

从剧情元素的把握来看,政治与阶层、禁忌之恋、性、悬疑、自由与反抗,都是吸引观众的东西,运用得当、不堆砌。另外十分喜欢本片配乐,类似二战警笛的配乐反复出现烘托紧张气氛,剧情高潮几次摇滚乐非常闪亮,与形式感强烈的画面搭配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冲突和荒谬感,现代又有趣,画龙点睛。

再说说主题,这不仅是一部女权主义作品,是关于国家体制、人/女人价值的思辨。

女人/人的价值是什么?集权与自由主义各有利弊,但构筑的根基和追求的目标分别是什么?统治者应当构建一个怎样的国度?追求个体价值的充分实现还是国家民族的整体效率?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就一定要让很多人付出牺牲、国进民退?有没有更好的答案?

曾在伊朗工作过大半年。剧中很多情节让我回想起那段日子。那时候其实并不懂得这个国家正在经历什么。作为一个东方的外来女性,起初对当地的民族信仰和政治生态保持尊重遵守的态度,我也在高温酷暑的夏天身穿长袍头戴围巾,这不是入乡随俗,而是当地宗教警察和工作职场对外籍女性的一致化要求。无法连接国际互联网,没有社交网络,只有清真局域网。时间久了,内心逐渐出现许多问号。“China is the next” 共同工作的西方外籍同事常常这样说。

工作中接触到的伊朗妇女,对陌生人谨慎、戒备,熟悉之后发现她们有才华、热情。由于不方便从事外勤,IT部门有大量的女性从事系统开发工作,这与我国正相反。出差、做买卖、市场推广、与人沟通交流,这都是属于男人的领域,职场女性是无法出差的,因为不可以在外留宿。女人们全身必须被遮盖,仅有面部和手部露出,而中亚妇女的美艳与精致是挡不住的,立体的五官、精致的妆容、头巾缝隙里露出的几缕头发也会专门做挑染,还有双手艳丽的指甲。伊朗的化妆品销量超过欧洲大多数国家,鼻部整形也十分盛行,因为这是她们可以装点自己的最后的几寸空间。

伊朗的男人自尊心和权威感极强,表面严肃、冷漠,但实际欲望澎湃。对外部世界保持着怀疑,做生意时又有几分油滑。男人和宗教的地位不容挑战。在一个极度禁欲的国家,我却从能从那些不敢正视女性的眼神中感受到最强烈的荷尔蒙,反而令人有点害怕。人性的欲望是无法压抑的。

女性私有化、性耻辱、宗教警察、石刑、洗脑、禁网、集权崇拜,这些都发生在伊朗。在此训诫下的人民保守、谨慎、压抑又好奇,无从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且非常缺乏机会实现自己。

《使女的故事》很多气氛的刻画和我在伊朗的见闻非常相似。

这是一个好操控的世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世界。

 5 ) 《使女的故事》与《鼠疫》

这剧从开始看直到结束,并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它,感觉除了压抑还是压抑,强烈时会有一种窒息感,也能深深地体会到那种绝望感,直到看到了加缪在《鼠疫》中的一段话。他写道:“威胁着欢乐的东西始终存在,因为这些兴高采烈的人群看不到的东西,他却一目了然。他知道,人们能够在书中看到这些话:鼠疫杆菌永远不死不灭,它能沉睡在家具和衣服中历时几十年,它能在房间、地窖、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心地潜伏守候,也许有朝一日,人们又遭厄运,或是再来上一次教训,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加缪将法西斯隐喻为鼠疫,正如鼠疫杆菌不生不灭一样,法西斯始终存在,要么发生要么在蛰伏,因此它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可能卷土重来,Gilead就是一个例子。就好像鼠疫的传播一样,起初看似只有那么几个,但是“突然间”鼠疫就开始笼罩每一个人,剧中起初人们的权利一点点地受到损害,“突然间”人们已经生活于一个新的国家--Gilead。

 6 ) 我就疯狂吐槽一下

爱看就看,不爱看你也别跟我bb,又不是我逼你点开的🙂

昨天晚上一口气连看十集,看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原本以为这部剧会是又一部反乌托邦神作,但在我个人看来,这只是一部想装逼但没装好的尴尬之作。因为少睡的觉和流失的胶原蛋白,我现在很狂躁,因此必须写点什么来平复我的内心。 然后我就要吐槽了,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战场!没有顺序,想到哪写到哪~ 1.首先女主和她丈夫这个组合就相当有意思,从后面的剧集中可以看出,丈夫在遇到女主时是已有家室的,然后他俩发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事后女主说:“我希望你离婚。”然后他们就在一起,结婚了。可能有人觉得通奸没什么,但在女主有关训练中心的回忆中,她出逃失败,被抓住后,莉迪亚姑姑谴责她忘恩负义,曾与人通奸,是个无用的**。可见,在剧中社会的价值观中,通奸是有罪的(十诫中不可奸淫,犯了此诫的奸夫淫妇都应一律处死。)。但是,开头女主被抓到后,她并没有因通奸受到任何惩罚,连审判也没有。可能有人就要说了:女主在中心过得多惨啊,这难道不是惩罚吗?其他在中心的女孩难道都犯了这诫吗?但是呢,她们有的比女主还惨(比如珍妮,说实话全剧里我最喜欢她)。 再来说女主一家失散之后,女主就认定自己丈夫死了,你听见枪声人就一定死了!?那指挥官和你举行了一次“仪式”也没见你怀孕啊。而丈夫呢,被一队人救下来后,先在偷渡的时候坑死了救他的女老大(可能不止坑死她一个,这里没太细看,就记得女老大被打成了筛子),又在小美利坚和一起偷渡的TBD暗生情愫......不是大哥,你老婆孩子还困在基列国生死未卜呢,才三年而已就不找了?你太心急了点吧。 2.为什么不安监控为什么不安监控为什么不安监控!!!为什么不用窃听器为什么不用窃听器为什么不用窃听器!!!哇设定明明是在未来一个高度集权的男权国家,未来啊,集权啊,难道那些指挥官认为只有Eyes就够了吗,他们没想过Eyes也会叛变吗?还是指挥官们“善良的”给群众留下了隐私空间?别说经济不景气安不起,那些夫人们少吃点就都有了,哇马卡龙成塔成塔地吃。多向老大哥学学吧,这集权让你们集的,太失败了。 明明是说让两个不熟悉的使女结伴出门是为了互相监视,然而呢,越往后怎么女主越胆大,都不跟搭档(第二个奥芙格伦)一起走,上街的时候小动作也变多了。光天化日之下就跟别的使女随便转个街角交换情报去了,搭档竟然没有举报她,搭档明明说过现在的生活比她原来要好得多,绝不会让女主捣乱。你狠话都撂下了还留着女主干什么,难道你是看了剧本知道她有主角光环,想让她罩你吗?哇主角身边的人死亡率很高的你知道吗? 3.女主的魅力要不要那么夸张,先是吸引有妇之夫,然后指挥官打破规矩跟她玩拼字游戏、带她去耶洗别,再是身为Eye的尼克对她袒露身份、为了她的安全食欲全无冒着危险打探消息。反正我看完后,只记得女主巨大的眼袋,下垂的嘴角,胖胖的小手,粗壮的腿部,还有水桶腰,不得不说女主穿使女制服的时候还是很好看的,比较合我胃口。但是穿上指挥官给她准备的那条裙子后,所有缺点瞬间暴露,哇最恐怖的是,指挥官你装逼就好好装,带人家女主去耶洗别两次,准备的是同一条裙子,同一对耳坠,同一双高跟鞋......女主的闺蜜都换了好几套衣服呢,你在这搞笑吗??? 女主你去尼克屋里就不能小心谨慎一点吗,你俩也真是大方,百叶窗都不拉的,要不要这么光明正大啊??? 4.剧里面的设定是因为出生率急剧下降,所以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提高出生率才会出现使女吧。增加人口为什么不克隆为什么不克隆为什么不克隆???基列国返璞归真不能用这样渎神的方法,但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用吧,毕竟在人类存亡面前,道德人伦都可以缓一缓,人类都没了,还谈什么道德,谈什么伦理,有好好的科技不用,墨西哥为啥非要和基列国交易使女。既然墨西哥派出的是女大使,那他们国家走的和基列国肯定不是一条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你帮不了人家,就不要再贩卖人家了吧。 欢迎墨西哥大使的宴会上,带出来的那几个孩子,最大的顶多就五六岁吧,那这个基列国起码成立了有六年吧。六年,一个区域,就生了那么几个孩子,你们不觉得有点少吗?这剧十集,怀孕的使女有几个?生下来的有几个?女主那么搞那么作才怀上,我看有的指挥官到死都抱不上孩子吧(不是自己的也算)。 给使女检查的医生说过,有的指挥官本来就不孕不育。而且指挥官夫妇一直无法生育的话,正常来说肯定是会去检查的(美国还在的时候),所以指挥官对自己的生育能力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吧,但是明知自己无法生育还占着资源,你们真的是想提高出生率吗,我看这出生率还不如基列国建国前呢。出生率下降究竟是谁的问题都没搞明白就瞎搞,难道是革命的时候顺便把脑子也给革了吗? 5.虽说在基列国女人没人权,但使女拥有着这个国家最需要的能力----生育,就算是行走的生育机器,也需要被好好维护。但是那些守卫者和姑姑在审问或者教训已经开始工作的使女的时候,不是电击就是暴打,这样就算怀上了也直接被打掉了吧(在看后面第二个奥芙格伦被枪托打吐血的时候,真的感觉其实这个国家一半的婴儿,都是被打没的吧)。 6.女主和闺蜜一起从训练中心逃到车站之后,为什么不能让身穿姑姑服的闺蜜带着穿使女服的女主一起去问路为什么不一起去问路为什么不一起去问路???你好歹把她带近点也行啊,反正要等车的也应该是普通男性公民,不敢对你俩怎么样吧。非要隔那么远,女主就被抓了吧。 闺蜜你从耶洗别逃出去后能不能先把你那大浓妆擦一下,我知道你长相挺阳刚的,穿个男生衣服别人看不出来你是女的。但要是巡逻的看见你那脸妆以为你是gay或者TS就直接把你吊死了你知道吗,不能长点心吗。 加拿大的救济中心(应该是这么叫吧)太给力了点吧,我没记错的话难道不是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吗。照你们那个救济法有多少钱也得没呀,还不如想办法多花钱买通内部人员,帮使女们从基列国逃出来呢。 7.女主全程都处于一种战战兢兢,哆哆嗦嗦的状态,从回忆里刚被抓进中心,再到最后(虽然第十集她跟夫人牛了那么一小会儿,但我真不明白她哪来的自信)。知道要突出女主,但也不用以女主的智商为代价吧,明明都是刚刚进中心的女孩,其他人姑姑一说立马就握手低头,而女主呢?还在那恍惚,谁还不是个小萌新了怎么滴,人家第一次都能做好,就女主不行,哇反射弧那么长吗,跟恐龙似的。 女主的智商全程就没在线过,除了她和指挥官玩填字游戏的时候,在线过那么一小会儿。一家三口逃难就老实在屋里窝着,浪啥浪啊,碰上那个猎人竟然没举报他们还帮他们,果然主角光环无敌。带着女儿逃跑就不能让她跟着你跑吗,你好像没给她喂安眠药吧,虽说小孩跑的不快,但也一定比你抱着她跑强吧,对自己的身体素质那么自信吗? 该强势的时候不强势,不该强势的时候就瞎强势,已经有珍妮被挖眼当前车之鉴了,还总想当出头鸟。聪明人是不会瞎出头的。一直东张西望,不让你瞅你还瞅,干点啥事心虚都写在脸上了,要是没有主角光环罩着,一集八遍都不够你死的,真的。在我们屯你这种人活不过三岁。 跟闺蜜说自己当间谍的事非要在房间里,指挥官说他去淋浴也不代表他真的去淋浴吧,万一他偷听怎么办(事实证明,我还是高估了指挥官的智商,他真的只是去淋浴了),你这不是作死吗? 人家阿尔玛不让她拆包裹她非拆,你拆就拆吧,看就看人家好不容易写的信吧,你还弄得满地都是,你还看了一晚上早上都鸣钟了才开始收拾,万一指挥官或者夫人突然进你房间了怎么办,你说尴不尴尬。把自己搭进去也就算了,那样你也直接把那些使女们唯一的希望断送了你不知道吗,心里没点B数?钟响三下女主才开始收拾信件,外加穿制服洗脸梳头,然后钟响四下的时候女主就出门了,还打扮的整整齐齐,第十集里可以知道女主把信件也系得整整齐齐,哇女主好手速,好像突然明白女主为什么那么有魅力了。 夫人带女主去看女主失散的女儿,她不让你动窗帘你就不动吗,我怎么没看出来你那么听话。女儿就在眼前,你都激动成那样了,都不顾礼仪了,就直接把窗帘扯开呗,那是窗帘,不是铁板。你有那时间骂夫人恶毒,还不如透过车窗看看路线,记一下标志物,说不定哪天还能带着女儿一起逃跑。夫人没把你手脚绑住戴上眼罩已经很不错了,这么好的机会不知道利用,无语。还跑去找指挥官求他保护你女儿,女主你怎么想的,你哪来的自信?就因为自己怀孕了走路都带风了,都不怕被守卫者抓了,不是他们可以等你把孩子生出来之后再审判你啊,万一是死刑怎么办?开头口口声声说为了女儿一定不能死,要和闺蜜一起带女儿逃出基列国,现在怎么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女主的脸一定被编剧打得很疼。心疼一秒。 8.第一个奥芙格伦美貌好评。不过身为大学讲师,高级知识分子,思想觉悟怎么那么低呢,爱人被吊死,自己被做了手术,难道不应该忍辱负重,一鼓作气消灭基列国,为爱人报仇吗。唉,配角就是配角,智商直接就被编剧抹杀了,你说你抢个车,就为了压死一个守卫者?又不是他把你爱人吊死的。 基列国的调查系统也是搞笑,把奥芙格伦抓起来,又审问女主的原因竟然只是调查到奥芙格伦是les。这个调查系统就是摆设吧,这国家吃枣药丸。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浪费的青春与胶原蛋白的缅怀,pleased be.

 短评

这不就是绿绿统治了之后的世界吗!真叫人不寒而栗!冷彻骨髓!

7分钟前
  • Bernie
  • 力荐

可能是最难看的美剧,不管是沉闷的拍摄手法还是女主老牛五方的长相。

8分钟前
  • 打遍天下不还手
  • 很差

历史也不总是进步的,随时都可能倒退回去,而历史也许又是未来。

11分钟前
  • 话痨猴子
  • 力荐

就没人不喜欢女主的样貌吗?

15分钟前
  • 超级赛亚人
  • 还行

看到第四集,对女性来说是恐怖片。但放眼看看现在要求女性回归家庭的呼声,种种就业歧视,谁又能说此种荒诞现实离我们很远?

18分钟前
  • 困难群众
  • 推荐

相当美!hulu居然能出这种剧,我最动容的地方是,女主角是个第三者。不是赞颂背叛,而是因为有背叛和不道德的可能。当你只能当好人的时候,当好人不值得被赞扬。女主是个有道德瑕疵的人,而不是个假惺惺的白莲花。

20分钟前
  • 亲爱的桂花树
  • 推荐

一点也不科幻,一点也不未来,随随便便给了个环境背景,又急急忙忙地推进到一个没有根基的社会现实。女权得很肤浅,很表面,很大张旗鼓地揪着你的耳朵喊,很累。。。虽然越来越像在做我国的现实预言了。。。

22分钟前
  • 柒二Dr.Tobe
  • 还行

这部剧仿佛是一只敲响的警钟。所有的颠覆将在一瞬间发生,前一秒你还是优秀的职场女性,后一秒你就沦为行走的子宫。女权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你无视自己反抗的权利,明天你就将失去做人的权利,这就是这部剧给所有女性提的醒

25分钟前
  • Remy&Lin
  • 力荐

这简直是我看过最压抑的美剧之一了,非常少见的极具讽刺意味的宗教题材,未来极端宗教统治世界后,女性被沦为纯粹的生育工具,分成三六九等,可怕的是你可以看见世界此时此刻就在发生着极为类似的事情,它不是突然发生的,像温水煮青蛙,像是在末日被审判你不再是人类,一般的压抑

30分钟前
  • 七夏nana
  • 力荐

相夫教子,冠夫姓,代孕,反堕胎,大奶恨小妾,荡妇羞辱,男性威权阶级,男性自身生育能力匮乏所延伸出的暴力掠夺………全喷了个遍。很浅显易懂的女性主义大杂烩。喂到嘴边还看不明白的人,智商大概被猪拱了。

32分钟前
  • Talulah Shark
  • 力荐

有一个国家,没有极端环境压力却已经是生殖大过天了,人生似乎要靠生殖来完成个人意义。偏远山区,买卖妇女,拿铁链拴住,用密室禁闭自由,纯粹拿女性作生殖工具。没被拐卖的女性们对此缺乏共情,过度相信自己的庆幸。本来很多话想说的,看见有女性观众在吐槽女主角长相不好看,瞬间无话讲了,真实。

33分钟前
  • 姜小白
  • 推荐

又名<不孕不育的直男世界>

36分钟前
  • 拾男孩的小稻穗
  • 推荐

女孩受到性骚扰不敢报警还要被指责穿着暴露招蜂引蝶,三十多岁事业成功不婚不育而已就要忍受各种歧视流言蜚语,主流媒体公然鼓吹结婚生子才能拥有完整人生。生育一直都是女性的权利,但男权们不仅没有因此尊重女性,还将权利转化为义务,告诉女性不生不育就是犯罪。Gilead就在我们脚下。

39分钟前
  • 西班没有牙
  • 力荐

慢镜加闪回,贴脸加低光,高逼格的四大法宝

44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如果有一天,我们这个世界被直男癌统治会怎么样?本片就是这样一部可能是最压抑的科幻未来题材的美剧。在这个反乌托邦世界里,女性不是沦为行走的子宫,就是被赶到殖民地捡垃圾,毫无人权和尊严。忽然想起了前段时间“代孕合法化”这个话题,不禁毛骨悚然

45分钟前
  • 姚知不是雪
  • 推荐

荒诞即真实。2014年看原著时只觉荒诞,2017年逐渐感到真实。

47分钟前
  • Mina
  • 力荐

大喊10遍这不是科幻片!这是警世寓言。阿特伍德说:科幻小说里有宇宙飞船,而我写的有可能变成事实。岂止有可能,这甚至不是未来就是现在,是你我她每个女性此刻置身的已然态的事实。说不相信人类文明会一夕倒退至如此程度,说作者低估人类作为高等生物的智慧悲悯的小粉红,建议去补课<我在伊朗长大>。

50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聊起不婚育,印象很深的是他说,果然女性就是不应该读那么多书,才能老老实实去生孩子。日常并不呈现极端女权的状态,因为别人的事情我管不了,而自己的人生是可控的。还是会在看到黑袍穆斯林多年前光鲜亮丽照片的时候觉得不寒而栗,也不过几十年而已。所幸这还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51分钟前
  • P
  • 推荐

真的是神剧啊!!!很多地方让人不寒而栗。另外加拿大真的是人类希望,南北战争前黑人往加拿大跑,Trump当总统大家也往那跑,未来美国沦陷大家还是得往那跑!!

56分钟前
  • debut0901
  • 力荐

整个人看完以后都不好了,可能是因为这剧情一点都不科幻,也不未来吧。

58分钟前
  • 楚色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