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Sometimes what tears us apart helps us put it back together
丈夫失踪,和之前秘书的辞职联系起来,便是一出外遇的好戏。空闺冷艳憔悴的妻子面对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还有一个像Kevin Costner那样老帅的酒友邻居——好戏才刚刚开始。
没有什么跌宕的情节,而处处都是软性幽默。失婚的老妈,已是出离愤怒,向来对立的大女儿未婚先孕,不肯上大学的二女儿和年龄是自己两倍还多的老混蛋上床,三女儿为了上艺术学院和母亲抗衡,生病入院危在旦夕。只有还不知愁滋味的老四稍稍安分,却泡男生泡到对方半夜到自家院子玩蹦极,撞得墙破窗落。
可怜的老妈,被愤怒打击、改造、重建,上演家庭悲喜,伦理亲情。
最后在屋后的树林的旧机井下发现老公的尸体。散步跌落,不知有没有痛苦,不知困了几日,就那么死去——荒诞又酸楚的死法——死后无人找寻,反而让亲人诅咒。
我们爱一个人,爱到在恨他的时候丧失理智。日子一天一天淡如水,我们不甘心,积怨更深。对方消失之后第一个反应是背叛。诅咒、发疯、呼喝、酗酒、歇斯底里,想那人逍遥快活越是抓狂。谁知他正在几十尺之外的地下慢慢渴死,死前是否思念着我们?
2 ) 生死两茫茫
最近越发喜欢这种回到生活的电影,
平淡而真实,一切仿佛发生在你我的身边,
没有惊世骇俗、也不存在奇思妙想,
但是就这样用真实的力量,
润物细无声、打动你的心。
平实的生活
这部电影呈现的,是上个世纪美国的家庭生活:
丈夫和情人“私奔”之后,留给妻子四个女儿,妻子无法走出失恋的阴影,故而久久沉浸在悲伤之中,这悲伤发酵,也散发出愤怒的味道。正如经常说一些脾气大的人“进入更年期”一样,片中的妻子也变得不可理喻,对自己的四个女儿来说,母亲就是愤怒;
而四个女儿也各怀心事,大女儿想早早的毕业嫁人、二女儿爱上了老男人还不想上大学、三女儿醉心舞蹈被批做不务正业,似乎最“省心”的小女儿却也打着早恋的小算盘。除此之外,伴随着这个悲伤的女人的,还有一个酒友,电台的主持人,时而陪伴着她喝酒消遣。
这样的情节,多么的平实,家长里短之中,几乎处处是电影中的情节。开始看的时候,却也昏昏入睡,可当故事展开,才充满了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或许本身心魔作祟,想要从中找到什么答案。话说回来,谁又没有心魔呐?
个性的解放
但是,故事再熟悉,也是美国背景下的故事,很多情节,对于我们来说确实难以理解的。最触目惊心的就是,一个男人可以直接从外面到女人的浴室,女人的孩子看到也没有阻拦,而只是一句“妈妈在楼上”,这在中国难以想象,你别说到人家房间里了,就是进人家的门,人家不给你开都难;还有这家的二女儿,不仅可以光明正大的和老男人谈恋爱,还可以直接带回家,一起么么哒和那啥,这要放咱这,不得叫警察吗???
惊奇之外,也有羡慕,这家的女儿说结婚就结婚,即便自己妈妈出离愤怒,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因为这是自由;大学也不是非上不可,如果想工作,可以直接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由此可以看到,西方社会的构成,最基本的并非一个个家庭,而是一个个个体,个体即便身处家庭之中,也有相当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并不是否定亲情,否定爱,而是人性的解放。
麦克法兰的《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一书,讲的很多例子就是如此。比如一个农夫就是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宁肯终生每月给儿子一笔钱也不让儿子继承自己的遗产。这在“家天下”色彩浓厚的我国,根本不能想象。但是那里的人,个体的选择就如此被受到尊重。这样的选择是为自由,而这自由则是以自己的幸福为目的,而不伤害别人的幸福。
生死两茫茫
当然,影片最让人唏嘘的,当属结局,丈夫的尸体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被找到,可能是某次散步的失足,也可能是某次醉酒的意外,但无论怎样,都不是臆想中的私奔,不是抛弃妻子。
可是这具尸体,就这样无辜的承受着来自至亲之人的埋怨,无法辩白,替自己。
死亡之前,种种纠葛,都是无所谓了。只剩下现在的欲辨已无言。
面对死亡,很难像庄子那样击缶而歌,终究对于常人,死亡是两茫茫,这边不知道那边,那边不知道这边,最简单的一句话,都无法说出口;如果有爱,则有亏欠,会有遗憾。
每思及此,还是珍惜光阴,不使蹉跎。
3 ) 失踪者
失踪的意义
在于背叛,或解脱
后花园草木正绿
锯木匠心或者卖地
举足之间失却一生
“你们的父亲和秘书私奔”
永不原谅的愤怒
看着孩子们各自追求幸福
深深的隔阂
世上有什么情谊可再扎入
失踪的意义
也许是在旁,不参与其中
愤怒之上
深井之下
信任与人性的复苏
4 ) 回味老戏,贴个汇总自己看
很久以前在BBS上有人推荐这部电影,看了以后觉得很流水账的东西,一弃妇和她四个女儿以及情人一起生活的故事,琐琐碎碎的,但绝不沉闷。片中最喜欢的就是病女归来,很有同感,自己与熟人架后也是这般一笑泯恩仇的结局,随便哪方开始笑了战争也就结束了!片中的两位主角:凯文·科斯特纳和琼·艾伦,自己依旧很喜欢。
5 ) 脆弱,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看了电影<愤怒之上>.故事围绕一酗酒的被遗弃的更年期女人和她四个女儿的家长里短展开.
电影过半,作为母亲和女友的女主角总绷着脸,用命令的、质疑的、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他人,惹人厌烦.片中她女儿的男友-长相猥琐的老男人在争吵时说:知道为什么爱年轻女孩吗?因为她们能令人高兴,即使请客她们吃块牛排,也会为此感谢你…此话虽有偏激,却不无道理.许多有年纪的女人不再可爱,因为她们除了生理需要,精神上已遗忘女人的身份,忘了聆听、感恩、温柔和偶尔的展现脆弱;面对烦恼她们拒绝倾诉和援助,却把抱怨与不快的情绪带给周遭人;即使精心打扮,没有微笑的脸也很难悦目…她们输给了时间,在体内雌激素减少的同时,情感上的雌激素早已枯竭了.
导演像上帝一样安排了位宽容有魅力的男士走进这老女人的生活,欲帮她走出愤怒.而真正让她审视自己的事件,是工人们在其屋后花园的枯井中找到她前夫的尸体(他被认为抛妇弃女后远走高飞,原是在丈量土地时坠落枯井),也许发现自己没被抛弃或者悔恨对爱人缺乏关心,顿悟了,平和了.
所以说电影高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人只配孤独终老!
女人往往很难将孩子当作朋友,可能源于怀胎和分娩,更习惯长幼或主从关系.片中母亲以爱的名义诸多干涉与批评女儿,比如对大女儿未婚先孕冷嘲热讽;挑剔二女儿的老男友;阻止三女儿学习舞蹈,理由是艺术不挣钱.我想除了孩子去杀人放火,其他都能坐下来平等沟通.
想到饰演老女人男友的凯文·科斯特纳的另一经典电影<完美世界>.其中小男孩的恶梦也来自其母亲,甚至比强盗更可怕.
题外话:凯文·科斯特纳老了,岁月不饶人啊!
对得起这卡司吗?!
琼艾伦-“女儿们”的故事与琼艾伦-科斯特纳的故事有些脱节,后者有些像Nancy Meyers式的中老年爱情喜剧;“女儿们”如何接受这位继父缺乏说明。科斯特纳真是爱棒球爱得深,连这种片的角色也要挂个“前棒球球星”的背景
三星半。。。中央六看得,小温馨。
想起了the door on the floor————家庭剧情小片,最怕的就是拍成像这样隔靴搔痒的样子吧
the safe place
嘭!大逆转!另:半夜看到蕾切尔伍德的笑…好害怕……美丽鲜艳的女巫
FROM HIM
很真实的生活。有点意思。
琼·艾伦的愤怒让人忍俊不禁,她爱护女儿,生怕哪一点错漏,老天喜剧性地抛弃了她,她一面坚强,一面板着脸,与丹尼交往后,开始欲言又止,艰难憋回怒气,她的爱有了更柔和的表达,一家五朵花,吵闹却无伤大雅。
原声~
酒搭子就得找KC酱儿的!
the four daughters are all hot.
所谓真相都只过是一些更为高明的障眼法罢了,只有你心底的那些感动、温暖当然也包括愤怒,才是属于自己的真实。
一群跟喜剧不沾边的咖演喜剧,居然笑点密集,KC老了真像Gary Cooper,Killer eyes。。。。
Joan Allen:似乎有些琐碎!怎么豆瓣评分不能评半颗星,我是想给3.5个星的,可是打不了半个。主要还是冲着Joan Allen!顺便说一句,央视的译制片翻译得挺烂的(就本片来说),根本没法看,我看的另一版本的!
话不多的小女儿记录着人性。
故事风格和幽默感都比较独特,但在剧情的段落与段落之间,也似乎有些脱节的嫌疑。Kevin Costner的角色塑造得还不够立体、丰富,没能把他的个人魅力全数发挥出来。
A-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不是看影评,都忘记讲的什么故事了。这个老女人的一副死人脸很讨厌。
爆头幻想好棒。凯文在里面真好,又能理解痛苦,又厚脸皮坚实可靠,又有自我,关键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