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在人生的某个维度上,我们可能都是“配角”
作为春节档唯一一部喜剧,《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下文简称《杀手》)的喜剧效果超出预期,大有成为春节档黑马之势。电影改编自日本鬼才喜剧大师三谷幸喜的经典作品《魔幻时刻》,精彩的原作为《杀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出色的本土化改编,以及演员魏翔与电影中角色的相互对照、相互成就,也让《杀手》给观众带来新的笑声、新的感动。
女明星米兰(马丽 饰)和她的导演弟弟米勒因为拍片一直血亏,黑帮讨上门来追债。而恰好黑帮老大哈维(陈明昊 饰)想找到杀手卡尔避开杀局,米兰姐弟为了自救,谎称能够找到卡尔。
但他们压根就不认识卡尔。怎么办呢?他们想到的法子是,忽悠狂热于表演的龙套演员魏成功(魏翔 饰),谎称在拍摄一部电影,请他扮演男一号杀手卡尔,只要导演不喊卡,戏就不能停。信以为真的魏成功,就以杀手卡尔的身份,深入真实的黑帮,游刃有余地面对一次次生死危机……
《杀手》建立在一个经典的喜剧框架基础上,即“身份错位”和“假戏真做”。魏成功以为一切是在演戏,所以他把真实的黑帮当作“演员”,身处杀局面不改色;真实的黑帮则被魏成功的“不按常理出牌”给吓到了,以为这一切都是大杀手才有的“范儿”,不仅没有拆穿魏成功,反而对他更崇拜了;米兰姐弟全程提心吊胆,既担心假杀手卡尔“穿帮”,也担心魏成功一不留神就被黑帮给灭了……
错位与误会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笑点,几乎是“5分钟一小梗,10分钟一大梗”,影院里的笑声此起彼伏。
《杀手》的笑点不仅来自于它的喜剧结构,也来自于演员们杰出的喜剧表演。马丽自不必多夸了,《杀手》的戏眼在魏翔身上。片中,他饰演的魏成功是一个颇具喜感的人物,因为“不合时宜”。他对表演的极致热爱,让他带有一点傻气的执拗,经常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
比如他跑龙套扮演被枪毙的士兵,身边的演员都是一枪直接倒地,他偏要给角色设计前史,倒地前来个回眸一笑,导演都被他整无语了,他仍振振有词地掰扯着他那些听起来荒谬但他深信不疑的表演理念;第一次演“男一号”时,他饰演的顶级杀手本来沉默寡言、淡定从容,可魏成功想尽办法给自己加戏,鲜有顶级杀手如此“嘴碎”,二者之间的强烈反差制造出强烈的笑果……
像魏成功这样的喜剧角色,并不好演。他的“傻气”让他比观众低,从而引起观众发笑,可与此同时,他的“傻气”不能够是讨人厌的,而应是让观众觉得亲切、甚至有那么一点可爱,观众才会对喜剧人物的境遇产生共情。
第一次挑大梁的魏翔,充分证明了他作为一名资深喜剧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他的表演精准、松弛且稳妥,不仅仅是以丰富的面部表情、独特的语气语调传递出一种“神经质”的喜感,更难的是,他真正向观众传递了魏成功对表演一本正经的相信与赤诚的热爱。
比如当魏成功听到米兰对他的夸奖时,我们看到他的眼睛里出现了动人的光芒;比如电影致敬《雨中曲》的那个桥段,魏成功在雨中独舞,释放出他所热爱的梦想得以实现的狂喜,观众感同身受;而当米兰将他的表演贬得一无是处、当他得知一切只是演戏时,我们又清晰看到光芒在魏成功的眼睛里消失,晶莹的泪水犹如心的碎片……
正是魏成功的这份热爱,以及魏翔成功表现出魏成功的这份热爱,让魏成功那些可笑的行径有了依归,不至于让人物的不合时宜显得烦人;也让《杀手》不仅仅是一部好笑的喜剧,而具备更丰富的意蕴和内涵——电影其实也在诉说着,一个配角该如何对待他的人生。
“配角”魏成功对于表演、对于人生的态度,是始终热爱、始终坚持、始终相信。哪怕电影是“假”的,他仍要全力以赴完成他的终极大戏,因为表演是他的初心,有始也得有终;也因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善良正义是魏成功人生这场戏的表演理念,他无法对他人的困境袖手旁观。
而所谓的“配角”,又何尝只是存在于影视作品中?可以说,我们的人生中处处有配角,我们也无时不刻在扮演着“配角”。可能在职场上,我们并不是最受领导瞩目的“主角”,可能在他人的人生旅程中,我们也不是陪TA走到最后的“主角”……
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是配角时,就努力扮演好一个善良的配角。如同魏成功替死去的好友扮演他父母的“儿子”,替米兰挺身而出,善良的他终究得到了善良的回应,配角也会有圆满的人生;更何况,每个配角都有属于TA自己的人生,TA永远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怎可成为一个懦弱虚伪、浑浑噩噩的主角?
跟《魔幻时刻》相比,笔者窃以为《杀手》在选角上更为成功。不是说饰演日版“魏成功”的佐藤浩市演技不好,他可是日本影坛大神级的人物,而恰恰他本身太有名了,他在《魔幻时刻》里扮演了一个配角演员,给观众的情感冲击力就相对弱一些。但在《杀手》中,饰演魏成功的魏翔演了20余年的配角,演员本人的经历与电影中角色的经历高度重合,演员与角色互为注脚,“配角人生”给观众的情感冲击也尤为强烈。
魏翔是谁?在此之前,可能有一些观众并不知道他,但说起他饰演的角色——哪怕戏份很少,观众都记忆犹新。比如《西虹市首富》里,三口一头猪的教练,《我和我的家乡》中说着蹩脚俄罗斯语的魏村长,《你好,李焕英》里手捧茶缸阴阳怪气的场工……魏翔对表演的热爱、他杰出的喜剧表演才能,充分诠释了一种典范的配角人生: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只要用心来,处处是舞台。
而终于,从影23年的魏翔等来了他的“魔幻时刻”,他在《杀手》担纲男一号,并且一出手就是春节档。电影正片后的杀青彩蛋,魏翔捧着鲜花,热泪充盈眼眶。这是一个专业且敬业演员应有的待遇,这同样是给千千万万配角们的激励与祝福。
在人生的某个维度上,我们可能就是“配角”。然而,无需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就像片尾曲《天才白痴梦》唱的,“天造之材皆有其用,振翅高飞无须在梦中”。坚守初心梦想终会实现,善良的人终会有好运。
我一直都觉得喜剧需要一种天分,之前我觉得最有天分的是星爷,与其说是天分,不如说是天才。后来星爷退居幕后,开心麻花的沈腾又出来了,沈腾是有天分的,他的天分在于表演的松弛,不过他不是星爷那种天才,但我喜欢他的喜剧表演。
但是开心麻花其他人却没有给我这种感觉,因为他们的表演都过于紧绷,有一种随时憋着大招要逗观众笑的紧绷感,但是这种紧绷感却破坏了喜剧节奏,每一个包袱抖出来之前,那种夸张大声生怕观众不明白这是一个包袱的用力感,无疑对包袱本身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点名批评黄才伦
今天11点看了魏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实话实说,在含腾量为零的麻花喜剧里,全场观众都笑的超大声,自此除了沈腾外,开心麻花又多了魏翔这个秘密武器。
他的表演风格不同于沈腾,有一股神经质,以至于他扮演的杀手卡尔确实不太冷静,反而很神经。虽然片名是谐音梗,但是无比契合影片杀手的形象。
剧情很搞笑,可以说每一场戏中戏都会让你笑到飙泪,魏成功给自己➕的那一点点小设计和全场所有人都听得到的内心独白,每次都喜剧效果爆炸。
但是整个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却是魏成功被活埋后挖出来,点头哈腰笑着喊谢谢吉米哥,我杀青了。那一瞬间我恍惚间想到了星爷,随后紧接着一段天才白日梦的bgm想起,一瞬间想到了星爷的喜剧之王,那时我还小,看喜剧之王只觉得单纯搞笑,如今在回想也满是心酸。
对于杀手而言,如今的我能感受到那种心酸,但是我依然感谢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认真搞笑,没有说教没有煽情,喜剧如果不好笑那就太搞笑了。
本来没想写出这么多文字夸它,但是看到很多看都没看,直接说看片名就是烂片的,心里难免气闷,就像影片里的导演对魏成功一样,你根本不会演戏,一个死跑龙套的,很心酸,你如果想要在这部电影里要什么深度,要什么感人至深,不好意思可能会让你失望。
我安利的只有一点,它作为一部喜剧,很好笑,表演包袱都很自然,对于我来说足够了。以后我会一直关注魏翔这个演员,因为他那句谢谢吉米哥,真的太触动我了
看完《这个杀手》之后,昨天晚上我就把原电影《魔幻时刻》找来看了一遍。这部原作在豆瓣高达8.3的高分,可算经典。
对比日本原作和开心麻花这次的翻拍,我发现了挺有意思的事情。
原作《魔幻时刻》更注重讲一个好故事,也由此在故事的编排上下功夫更多。至于喜剧包袱虽然也是重点,但并没有那么刻意。
而且再加上日本文化的那种喜剧方式比较克制,明明在搞笑却不动声色,所以整体氛围还是在一本正经的讲故事为主。
而开心麻花做了很大的改编,整部电影轻故事而重人物,所有的重头戏全放在主角魏成功的个人经历以及搞笑表演上了。
至于故事,被极度的弱化,能删则删,能改则改。
原作虽然也是架空,但好歹是一个镇,还有警察有民生。翻拍里却毫无故事背景,时间地点不详,人物装扮浮夸。原作里关于出轨、爱情、会计的戏,也全都被删改,加入一个反派吉米哥。
故事背景和叙述,简略到不能再简,把宝全押在人物魅力上,这是大胆的冒险和尝试,也是开心麻花的无奈之举。
毕竟开心麻花最擅长的,就是人物的喜剧表演,以及舞台剧的风格。无论你喜不喜欢,反正要别的也没有了。
这也是主角魏翔第一次饰演男主角,在这么一部极其看重人物魅力以及喜剧表演功底的作品里,魏翔把魏成功这个角色诠释得非常完美,可以说无可指摘。
因此,如果单看人物,这是一部成功的喜剧。
可惜,电影并不是舞台剧,喜剧也不是只要表演和段子就行,那是小品,是二人转,却不是通俗意义上所讲的电影。
因为故事背景和叙事被严重弱化,所以肯定有观众会抱怨,会无法入戏,会觉得假,胡闹——
又没前因后果,又没时间地点,不中不西,不古代不现代,光给一个人物关系,找一个疯疯癫癫的演员来演杀手,假戏真做,你已经开始逗乐,我却还没入戏,那就只剩尴尬了。
以上,是我替那些觉得这部电影尴尬的观众,分析的原因。
我自己看这个电影,是笑得前仰后合的,而且我那场的观众,基本都是从头笑到尾。
但离场的时候,也有一句瞎胡闹传入我的耳朵里。我看了一下,这个人没有笑。
人类就是这样,再好笑的东西,也并不能逗笑所有人。
打开豆瓣,观察《这个杀手》的评分,开分6.9,然后涨到7.0,然后又掉回6.9,截止目前,有6万观众评分,比较能接近真实的水平,这个分数上上下下的,足见观众对这部电影又爱又恨,争议挺大。
7分是一个尴尬的分数,低于6分,我们可以肯定它不及格,高于8分,不管单个人喜不喜欢,都得承认它有过人之处才可以拿到8分以上(评分人数够多的情况下)
唯独7分,要么就是不够好,所以大部分人给了三星四星,略有争议。要么就是争议极大,打五星和打一星两星的吵架。
《这个杀手》属于前者,有争议,但也只是略微有争议。约10%的人给了一星两星,约10%的人给了5星。剩下80%都给得三星四星。
上面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要开宗明义,尽量客观一点,告诉大家争议是存在的。
大部分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挺搞笑的,比如我就笑得挺开心。
但肯定也有观众不入戏,看不进去,比如那些对故事背景有要求的观众。
看电影是我的工作,看完之后马上又把日本原作《魔幻时刻》找来看一遍,仔细分析,为的就是让大家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来判定是否值得看。毕竟现在一张电影票最少六七十,稍微好点就上百,能少花冤枉钱就少花点。
《这个杀手》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在一个架空的小镇子上,黑帮大哥绑架了一个女演员和她的弟弟导演,威胁女演员嫁给自己否则就得死。(原作是情人出轨小弟)
女演员情急之下,说认识传说中的杀手卡尔。黑帮大哥被卡尔刺杀过,所以一听卡尔的名字,就让女演员尽快把卡尔找来。
正好剧组里有一个疯疯傻傻的龙套演员,姐弟两个就骗他说拍戏,演杀手,男主角。
于是假杀手对碰真黑帮,各种滑稽错位的戏码就这么上演了。
《这个杀手》的喜剧包袱,全都集中在假戏真做的错位感上。
假,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我认为这部电影有三层假。
第一,架空的故事背景,影视基地一般的地点,以及浮夸的人物装扮。
前面说了,这是开心麻花刻意为之,弱化叙事,加强自己拿手的舞台喜剧风格。
这种假,对某一部分观众来说,导致了无法入戏,感觉太浮夸太廉价。
但也有一部观众觉得,反而很契合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就是一个略有夸张的,戏疯子的胡闹的故事。反正都是胡闹了,架空也好浮夸也好,整体调性很搭。
争议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有没有入戏。
第二层假,在于错位感带来的滑稽表演。
黑帮见杀手,本来极其严肃危险,一言不合就要动刀动枪杀人灭口。
但是魏成功这个演员,却真的以为自己在片场拍戏,大家都在演戏,而自己是主角。因此自信而松弛,松弛同时又做作的演了一个浮夸的杀手。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化解严肃性和危险性,像个小丑和傻子一般。这种举动反而把黑帮的人整不会了,这啥玩意儿啊?
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自然觉得这非常可笑。
你们有没有刷到过那种萌宠短视频,哈士奇和老虎养在一起,哈士奇按着老虎作威作福;一只肥猫突然一个旋转跳跃,把黑熊吓得一窜爬到树上;熊猫宝宝突然一蹦跶,把大熊猫吓得一哆嗦。。。
老虎,黑熊,大熊猫本是猛兽,却被又萌又傻的猫猫狗狗欺负的一激灵,这画面感既消解了危险性,又很蠢萌。
演员杀手诈唬杀人不眨眼的黑帮,便是如此的错位喜剧。
第一个小高潮,是魏成功说自己会弹指神通,要用一个脑瓜崩把大哥给弹死。大哥嘴上说不信,心里却嘀咕,对方可是传奇杀手,艺高人胆大,万一是真的呢?
一边在胡闹,另一边还真被唬住了,错位感荒谬感拉到极致,这也是我笑声最大的一个桥段。
附带说明,这个桥段是开心麻花自己加的,原作没有。不过取而代之,原作里是结局的时候,杀手利用电影道具表演了一次用手当枪的本事,吓退了真正的传奇杀手。
后面交易的时候,拿出假枪的动作,也是开心麻花自己加的,原作也没有。
由此也再一次可见,开心麻花的重点,还是这种特殊情景下的喜剧表演,而不善于叙事。
第三层假,在于假戏真做。
当魏成功真的被利用,开枪杀了人,并被告知他被骗了之后,人物的心都碎了。
这个时候,反派吉米哥依旧在笑,他的笑点其实和观众刚才一样,是在笑魏成功像个傻子一样,真把自己在当拍电影了,但比观众多了一丝嘲讽的意味,这种赤裸裸的嘲笑,和心碎的魏成功对比起来,形成极大的张力。
此时魏成功的反应,从一开始的震惊失望和愤怒,转变成了满嘴堆笑,自我作践,曲意奉承陪笑。居然有一点《喜剧之王》的意味。
这也为电影最终的结局假戏真做,做了铺垫。
这一段,虽然电影里的人物在笑,我那场的观众却都沉默了,因为大家都在心疼主角这个傻子,共情了。主角被嘲笑,赔笑脸,就好像自己也在赔笑脸一样。
所以尽管吉米哥:我弹死你哦
魏成功:我躲开了
这表演依然滑稽,但大家都没有笑。因为大家都看进去了。
(除了我右后方一个姐姐以外,这女的笑抽了,电影里只要有个笑点她就开始笑,这属于已经完全入戏了,已经笑傻了。)
总体来说,《这个杀手》是一次成功的翻拍,不仅做了成功的本土化改编,而且把侧重点放在了人物魅力上。主角魏翔也成功的挑起大梁,把表面疯傻滑稽,实际上极其热爱演戏的这么一个角色,诠释得近乎完美。
大部分观众都觉得这部电影是好笑的,但开心麻花的改编可以说是扬长避短,也可以说是一次赌博,一次冒险。
虽然加强了人物魅力和喜剧部分,但却放弃了故事背景和真实性,使得整体气质变得虚浮,没有说服力,只能当娱乐、甚至是小品来看。
这么做的后果,自然引起另一部分观众的不满意,不入戏。也因此,电影的评分在6.9-7.0之间反复挣扎。
然而开心麻花一直都没有野心,他们的电影质量起起伏伏,又始终如一,就是把舞台喜剧表演搬上电影院,能让一部分观众笑起来,就算成功了。
西红柿,半个喜剧,铁拳,夏洛特,都是6.5-7.5的分数。驴得水是8.3。
如此看来,喜剧电影的评分似乎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好不好笑。尤其是春节档这个档期,过年了大家都想看点轻松愉快的,小品放在平时你说它不够电影高级,但在春节,这就是正菜。
真实,有时候是相对而言的,电影,也是要分时宜和对手的。
这部电影也确实是春节五部电影里,最轻松的一部。如果是和家人一起看,众口难调的情况下,看这部最保险。
从票房来看,《水门桥》已经13亿,正奔着20亿去,远远领先。我原本以为可以一战的文牧野《奇迹》只有3.5亿,不到一个零头。
《四海》虽然也过了三亿,但是因为口碑急剧下降,所以单日票房跌落到2000万,目前来看也就5亿的盘子,属于竞争失败,已被抛弃。
别忘了还有几部儿童片,票房最高的也两三亿了。《四海》眼看着没戏唱了。
唯独《这个杀手》,逆风上涨,已经过了5亿票房,且票房占比超过20%,排片率也在上涨。这是市场的信号,用最真实的市场反馈,来说明观众热度。
如今,经济下滑,疫情防控,票价上涨。肉眼可见的,春节档电影院没有以前热闹了,大盘也下滑的厉害。越是这种时候,观众越是精打细算。往年韩寒《飞驰人生》还有18亿的票房,今年它8个亿还得打折。没有竞争力的电影,不好看的电影,都会被淘汰。
这就是经济不好的时候,电影的质量反而会普遍升高。且越是能满足观众精神需求的电影,越是容易拿到高票房,因为观众需要安慰性娱乐活动。譬如《李焕英》《长津湖》都拿到50多亿票房,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候,反而破了记录。
这不是我发明的,而是经济学里一直都在流传的说法。
因此,虽然略有争议,但我对《这个杀手》总体还是推荐的态度,也提醒大家,去看的时候尽量轻松一点,尽快入戏胡闹起来,才会觉得好笑。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知乎、豆瓣、微博、b站、网易都有合作的影评人和领读人,也写过一些影评获得过网友的认可。如果喜欢读书看电影,可以关注我
年初二,跟妹妹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电影院里的笑声就没停过。可能是平时工作太忙了,我对生活的要求没有特别多,一部电影,能让我开心,能让我感动,就已经很好了。
1.不会抖包袱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最好笑的当然是电影里,主演们一个又一个包袱。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接触过特别会演讲的老师。我记得他跟我说过,演讲要学会抖包袱,否则没人会听得进去你一两个小时的演讲。
电影也是一样,他们能够持续的抖包袱,在这1个多小时里,一直抓住观众的心,真的很厉害了。
抖包袱这件事,并不容易,它需要幽默感,需要思维敏捷,需要素材积累,需要表达,需要表演。
所以,我非常佩服,这部电影里一个个包袱,相信这些包袱呈现的背后,是每个演员的努力。
魏翔饰演的魏成功,怎么看,都是一个悲剧,可是放在喜剧里,他就显得格外好笑。
生活有好多苦,看的多了都腻了。
还好能讲个笑话,抖个包袱,难过的事情,也就不那么难过了。
2.红,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背后的努力
马丽在采访里说:在这个圈子里,会表演的人大有人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观众看到。
魏成功这样的角色,不仅在演绎圈,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
只是有人,坚持了几年,就妥协了,放弃了;有人却一直一步一个脚印,等一次能够上场做主角的机会。
时代带来了太多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冲击性事件,可是生活中,大部分成名成事的人,其实都经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在成功这条路上,有天赋的人,运气好的人,以及能够顺势而为的人,可能会缩短努力的时间,在某一个节点,爆发在大众面前。
但这只是生活的小概率事件,不足以成为我们为之狂热的目标。
看电影之前,在抖音里刷到,这部电影的演员们,做宣传时的短视频。马丽、魏翔、沈腾,三个人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真诚,让人无法不去共情:光鲜背后无新事,不过是一个人,默默努力了很多年罢了。
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特别喜欢马丽说的一段话:真正的红起来,不是说红有多重要,红代表你这些年的努力,被大家看到,被大家认可,他才会有动力继续走下去。
所以,她希望魏翔红起来,不是因为表面的名利,是希望他能够得到更多的喜爱和认可,让他能带着这些喜爱和认可,继续更好的走下去。
3.每个人都有一次上场的机会
电影结束的彩蛋里,魏翔捧着花鞠躬,感谢大家给他机会,做人生中第一个男主角。搞得我感动到不行。鼻子发酸,眼泪即刻要往外涌,一抬眼,忍住了。
生活不易,早已是常态;追梦的人不易,更是屡见不鲜。现在他被大家看到了,应该开心才对。
在新年伊始,可以看到这样让自己开心的电影,已经很满足。在这份满足里,还有对整个团队和认真演戏的演员们,由衷的敬意。
坚持做好一件事的人,真的好酷。
人生好长,不要害怕辛苦。
年轻的时候,急于要一个个好的结果;
年纪渐长,才知道,心中有个执念已是幸事。
带着热爱走下去,坚持下去,像电影里的魏成功一样,像现实中的魏翔一样,当有机会上场的时候,能够好好把握住,能够酐畅淋漓演一场,你也是被眷顾过的幸运儿。
走出影院,就开始给身边要好的朋友PUSH这部电影了。想要开心的人,看着开心;想要感动的人,看着动情;想要真诚的人,看着欣慰。推荐大家去看啦。
作为今年春节档唯一一部纯正喜剧,可以说《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出色地完成了自己任务:给观众带来了最多的欢乐。
很多时候,一部电影的市场非常依赖其口碑的走向,而口碑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些意见领袖的评价。
但是本片会相对特殊一些,因为其现场的观影氛围非常棒!我是在大年初一下午观看的这部电影,全场满座,可以说在整个观影过程中,笑声真的非常密集,多次全场爆笑,我身边的阿姨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看得出来她有点想要收敛一下,但是根本忍不住。
而我作为常年看脱口秀自诩笑点还算高的人也笑到脸部肌肉僵硬,可见电影的喜剧效果有多么成功。
而对于一部喜剧电影来说,KOL们怎么评价并不是那么重要,现场观众此起彼伏的笑声才是最关键也是最正面的评价,显然《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这方面做到了出类拔萃的程度。
所以,这两天但凡有人询问我春节档推荐哪部电影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这部电影,毕竟逢年过节的,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
尤其是一年到头,也没几次机会带父母一起看电影,也很难遇到合适的片子。而今年倘若你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话,或许会收获一天非常美丽的心情,也许你会发现父母们可以笑得这么开心,他们也一定会很感谢你带他们看了这样有意思的电影。毕竟还有什么比给自己的亲人带来快乐更值得高兴的事情呢?
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的喜剧效果,最关键的可能就是魏翔极具荒诞且风格化的表演了。
一直以来,魏翔都是以配角的身份活跃在各种喜剧电影中,而这次终于独挑大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男一号。
不得不承认,在一开始接触到这部电影的基本信息时,还是有一些嘀咕的:一方面,谐音梗的片名似乎透着点儿烂片的感觉,另一方面也会担心魏翔是否具备成为男主的能力。
但是事实证明这些顾虑都是完全多余的,魏翔对于角色的塑造和把握的确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了,因为其相当于同时在饰演两个角色,一个是戏中戏的“杀手卡尔”,神秘莫测,且技艺高超,另一个是不断追求卓越但是始终处在底层的“演员魏成功”,两个角色之间是有着巨大的落差的,但是魏翔却处理地非常到位,在两种角色之间自如切换。
特别第一次饰演“杀手卡尔”那段,从电影的结构来说,这里也非常关键,属于整个故事通过设定第一次制造强喜剧效果,观众能不能接受会不会被逗笑直接决定了后续内容可以达到的高度。
而从现场观影氛围来判断,显然是成功的,当“杀手卡尔”反复舔刀包括用所谓“一指弹”的时候,全场如雷爆笑,几乎没有人可以忍住。
而能有这么好的反响,就在于魏翔准确地拿捏了角色的设定和气质,同时充分放大其自身的表演特点,形成强烈的风格化以后就完美地融合进了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中。
不仅演员自身相信了,观众也都相信了。
对,相信非常重要。演员只有建立了极强的信念感,才能真正将自身融入角色中,从而用一种本能来去展现角色的所思所想所为,从而进一步让观众建立对故事的“相信”,进而才能为这样一个原本荒诞的故事设定建立基础,避免去挑各种所谓不合理不科学的毛病,去真正相信那些场景,这样电影中的对白和走向才有了成立的基础。
那么接下来进入到第二次扮演“杀手卡尔”的时候,自然就可以更进一步,更加放肆大胆地利用故事设定来制造更多且更夸张的内容了。
无论是和意大利人进行交流时的翻译,还是最后抱起冲锋枪大肆扫射,都达到了一种几近癫狂的程度,但是观众不仅不会跳戏,反而会被彻底吸引到电影所设定的情境中去,被充分感染和调动,从而达到一种彻底释放,开怀大笑起来。
观众也会越发期待后续故事的发展,而到此,电影基本上已经完全立住了。当然,也必须要指出的就是电影可以取得如此成功的“笑果”也在于魏翔的表演风格与电影所制造的戏剧磁场是高度贴合的。
因为电影本身的内容就是借助强设定来创造一个非常荒诞的叙事环境,而在这个叙事环境中,魏翔的表演体系正好可以进行充分融合,其夸张的表演、刻意的台词和幅度巨大的肢体语言在一般的电影语境中都会显得尤为过火,但是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则恰如其分,一切都显得那么般配、妥帖。
再加上电影还融入了底层小人物努力奋斗的这种心酸底色,就为这样一个荒诞喜剧又注入了独特的灵魂,从而避免了常规喜剧总是依赖下三路的低俗以及为逗笑而逗笑的挠痒痒喜剧的肤浅。
尤其是电影最后的彩蛋叠加了魏翔自身的奋斗故事,当观众看到他同时在戏里戏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男主角时,又怎能不触动不为之感到高兴呢?当电影中说到那句“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观众的认可”这段话时,你知道这同样也是魏翔的内心独白,于是观众就会瞬间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演员与角色已然成为一体。
而我相信随着《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持续公映,魏翔这次一定会得到充分且广泛的认可,会期待他未来更多担纲主角的电影,他的确具备这样的实力。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片中埋藏的很多电影彩蛋,这个作为影迷来说,迷影梗始终会甘之如饴。
例如魏翔复刻了一段《雨中曲》的舞蹈,而这段戏在片中的位置又非常适合借此来展现其内心的欢快,同时紧跟而来的晴天霹雳版的转折又让角色瞬间经历过山车般地反复,确实会达到很好的戏剧冲突的效果。
再比如致敬《肖申克的救赎》的台词,模仿《荒野大镖客》的场景,也都印象非常深刻,且并不是生硬地植入,而是有机地嫁接到了电影合适的片段中,与故事内容本身是高度相关的,这样看起来就会舒服很多。
总之,这是一部看了不会后悔的电影,也是一部非常适合拖家带口、一家老小一块儿看的合家欢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一定会让你看得非常开心。毕竟春节档,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
坦率地讲,豆瓣目前6.7的评分,太高了。
为照顾一家老小审美情趣和观影习惯,也为了初五大家聚一起吃个饭。
思量再三,还看了眼口碑,最终还是选择大家一起去影院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票价不菲,在北京1+X这种冷门院线,单价也高达八十,拖家带口就轻松大几百。
然而实际观影感受是看了半小时就想离场。
真的,这拍的啥啊,观众现在宽容度这么高了吗?
已经是翻拍,剧本还东拼西凑,各种致敬及戏防,全片充满了对周星驰无厘头及经典老电影的无限影迷情节。这也就罢了,但不刻画人物、不编织人物关系,全靠事件和台词强行起承转合,各种牵强附会,漏洞百出,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比如,哈维又不是傻子,魏成功一而再再而三的内心独白,再来一遍,连小弟都起疑了,哈维还能对魏成功是卡尔确信不疑?再比如,米兰为什么良心发现要告诉魏真相,因为一碗面?米兰为什么喜欢魏成功,因为他一直在帮别家演儿子?魏成功为什么要抢婚,因为看到胶皮里影回想起了与米兰相处的幸福时光?二人明明全程是骗与被骗的关系,没有任何私下交流好吧。
最大的漏洞是,摄影机藏在对面楼能拍到这边室内发生的一切?以民国的科技水准和收音技术,且不说能不能藏好摄影机和话筒吧,就算是能藏好。魏成功一个跑了这么多年龙套的演员,就这么不懂镜头,对此深信不疑?
摄灯美,服化道也是各种不讲究,影像质感陈旧如土。几场重场内景戏,完全是舞台光的设计思路。人物造型更是无力吐槽,马丽的造型,是致敬《金鸡》吗?
特效更是不忍直视,基本几年前的水准,网大质感。随行的小学生都忍不住在电影院直呼太假。
而最糟糕的是表演,全片几乎只有第一次做主角的魏翔一人儿在好好演戏。感觉其他人的心态都是“赶紧的吧,速度得了,拍完好收工”。连陈明昊都奉献了他转战荧幕以来的最糟糕表演。特别是马丽老师,这演的是啥,比行活还行活,比清水还水。
说老实话,要不是魏翔真的认真和努力在演,《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应该妥妥跟《李茂扮太子》一个起评分水准线。
有感动吗?多少还是有点儿,魏翔跳雨中曲的那个段落,有一瞬间还挺感动的。
但,这只是单纯的出于对魏翔本人这么多年的坚持和电影这门艺术本身所产生的感动,而与《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没有任何关系。
以上。
因为是翻拍,原版又实在太出众,抱着不太高的预期进来,没想到看完倒觉得还不错。在我看来原作的好建立在两方面,一是对电影诚挚的爱,二是通过荒诞来解构这种身份错位制造的冲突。这一版节奏更紧凑,加强了喜剧感。同时在演员魏翔和“演员”卡尔之间形成一种身份的互文,放大了这种“未知生活”中的“已知”。没有剧本的演出,所有人陪你胡闹只有你蒙在鼓里,甚至不知道演下去结局会如何,这些都是“未知”。但是作为自己这出戏的主角,无论是否有观众都尽力演好每一个角色,甚至要以一个不算完美但也善始善终的ending pose谢幕,这些都是“已知”。在我看来,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靠着这一丢丢执念,在努力抓住这一点“未知”中的“已知”。细细一想,这其实是这部喜剧里伤感的地方,也是原作里没太拍出来的部分。
虽然我无比讨厌开心麻花,但相比韩寒的恶心程度,这部电影至少让我开心一些~#大过年的,就不要添堵了
我摊牌了,我不装了,我觉得就是春节档黑马!很好看很好笑!煽情也恰到好处完全不尴尬!是那种又有笑点仔细想想又很辛酸的荒诞电影。魏翔三次舔刀那里全电影院都笑没气了。马丽这样丰腴的样子倒蛮适合这个扮相,太美了。
确实能让人笑很大声的合格喜剧,好在绝大部分笑点来自戏剧结构以及演员表演而非段子的拼凑,遗憾笑完也就完了。基本照搬了三谷幸喜原作「魔幻时刻」的第二幕,也因此保留了最爆笑的桥段,大刀阔斧改编了人物关系,加强了反派与矛盾冲突使影片更商业。最妙的是魏翔个人的境遇和银幕里的魏成功无缝打通,看着片尾魏翔痛哭流涕的杀青感言很难不被打动,他对这个角色也真的是毫无保留了。
春节档图个乐,这要是放在了别的档期就是个烂片无疑
去年就听说试映反馈很好,原版盛名下本有担忧依然被翻拍优化程度惊喜。改编删繁就简把中段不好笑也不走心的两男争一女无法做戏的情感支线删去,重点放在令人信服的励志主题上,完全弥补。本身喜剧技法足够优秀,笑点精准控制,如此导致无废戏,让好笑的地方更好笑,通俗简单有效。这群喜剧演员演三谷幸喜舞台式电影再合适不过。原片名指夕阳西下自然光就能拍得很好看的摄影词汇,而这版将不冷静的杀手置于“善用自然光隐藏摄影机”的戏剧冲突里爆发高能笑料,惊声尖笑中从《教父》致敬到《雨中曲》从昆汀调侃到一众港片,一出纯正的摄影机不能停式的元电影和迷影文化喜剧。而最电影的还是,一直演配角的演员首次演主角,演的恰好就是从未演过主角的演员被骗去演主角的故事,有着和去年《你好,李焕英》一样穿透银幕的感动,虚构不过现实,现实不过虚构。
如此垃圾的电影,没一点逻辑,纯粹是为搞笑而搞笑,问题是好笑吗?
喜欢电影的看看有趣的小梗,纯粹看喜剧的到处都是小笑点。节奏不错,很考验演技,而且演技也经受住了考验。最重要的是,这电影明白自己的功能,没想教育任何人。让人放松地进入,放松地离开。
很想多给魏翔一颗星,但是电影后面实在是有些垮
超出预期,非常标准且体面的商业喜剧片,没走下三路、不靠屎尿屁。龙套演员被骗去黑帮演杀手,很有《喜剧之王》的味道。全片把“跨频道聊天”的错位感发挥到了极致,迷影梗玩得也溜,甚至挑战了《雨中曲》,但没露怯,好看。最欣慰的是,不强上价值,几乎所有的哭点、燃点,都丝滑地落回于笑点。这是喜剧片的素养。中国人这一年过得太苦了,看的哭片也太多了,拜托多来点这样的喜剧片行吗?单方面宣布,哭片不许进春节档!
喜剧张力是建立在“表演”二字上的。有人在演,有人没演,有人知道这是在演,有人不知道,而窥尽所有角色状态差异的观众,自然能感受到其中的幽默。这招其实不新奇。应该说,很难得开心麻花在用脑子而非段子搞笑。舞台式布景打光做得不错。而既然他们演的就是烂演员,夸张就不足挂齿了。但是,不是幽默加冷就叫冷幽默,加黑就叫黑色幽默,也可以是冻得瑟瑟发抖和两眼一抹黑。其实可以更高级,但大概这就是开心麻花的选择。接下来就看市场的选择了。所幸马丽在,又冷又飒,像把靓丽的尖刀。她的状态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依然无脑插科打诨,她则冷嘲热讽动作迅猛,也只有她在这部黑色幽默与开心麻花的杂交产物中是圆融的。其实一贯如此,她是开心麻花的锚,负责了她参与的每部电影的情感重量,即便在昨晚的小品中。她真的该去演正剧……
说不好看吧,有些桥段确实跟着笑了,但要说好看吧,却又觉得有点违心
结尾花絮,魏翔哭着说:“这是我第一部男主角。”倒是比剧里的设定动人一百倍。
又让喜剧片给整哭了,当魏翔说出“这是我第一部男主角”的时候,那种心酸我想所有的喜剧人都能体会吧!
有的情节是真的尴尬,电影的有一些镜头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借鉴了哪些经典镜头,但演员的精神让人很是佩服,他是真的很珍惜这个男主角的机会,很用心的在表演
比电影还尴尬的是,大概是把三谷幸喜拍得那么段子吧。好笑不代表好
不装了,我摊牌了,我觉得比原作好笑
伟大的喜剧其实都是悲剧,这部剧只能说是无聊剧
在看,感觉前半段逻辑就有问题,节奏掌控不到位,故事推进莫名其妙,远逊麻花人马的其他电影。加一星主要是希望魏翔这样演员能推陈出新,也比较喜欢本片的艺术风格
开心麻花的戏,你要说好看吧,看后又记不住任何,你要说不好看吧,毕竟你也跟着笑了。就像吃了安眠药,做了很多梦,醒来一个也记不住,可是钱却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