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布于公众号【与牛大力饮茶】,关注公众号,回复“橘色”获取资源
之前没有特别关注过西恩·贝克(Sean Baker)。
看到《待绽蔷薇》(Starlet)的时候,可以直接、明确地唤醒《佛罗里达乐园》(The Florida Project)的印象:相似的温暖滤镜,类似的社会被忽视人群。
果然源自同一人的自编自导,个人风格特别强烈。
以至于不得不把他另一部长片《橘色》(Tangerine)也翻出来。
简直碉堡!第一部完全用iPhone 5s拍摄的长片。肖恩·贝克表示,是由于预算有限,才使用了iPhone 5s 拍摄,一共3个机位,并使用价值9.99美元的视频软件FilmicPro,支持手动调整对焦,光圈和色温的细粒度。而演员则是彻头彻尾的素人,几乎本色出演。堪称穷逼剧组。
但正因为这样才多了一份诚实的真实!
贝克聚焦不被社会主流认可的,所谓的“边缘人”。《蔷薇》是洛杉矶成人电影闪亮新星,《佛罗里达乐园》对准在汽车旅馆接客的单身妈妈,去到《橘色》则是生活在好莱坞的变性黑人妓女,副线是喜欢变性人的爱沙尼亚移民出租车司机。
习惯从来不意味着正确。
被称为“边缘人”也好,“底层”也罢,都是被创造出来的“异己”。
他们没有获得物质上的成功,没有掌握话语权,而被透明、被失声、被边缘、被底层。但正是这些人群构成社会的大多数,才是人数上的主流。
对于这个群体的聚焦,想起贾樟柯,也有类似的群戏角度和观点,比如《小武》、比如《三峡好人》、比如《江湖儿女》等等。
果然,在2020年,贾樟柯应《电影手册》邀请选出他的十年十佳电影时,恰好有这部肖恩·贝克的《橘色》。他欣赏的点在于导演用手机进行拍摄的方法非常前卫和大胆。
贾樟柯在某个访谈中说,“对于创作者来说,我笔下的人是我在意的人,是我爱的人,是我感情所寄的人,所以对我来说,不会判断他在经济学的角度或者政治的角度是所谓边缘还是主流,我也判断不了,但我就想讲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
回到贝克,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从小跟着妈妈去图书馆看系列片,到了高中和大学之后,开始关注独立电影倾斜。其中cue到了斯派克·李、吉姆·贾木许!
这也难怪了,难得的是他明显走出了自己的风格。
《橘色》是很有生命力的一部。
这是深入圣莫妮卡和高地附近的变性妓女社区对其进行近八个月的观察后构思出的故事。“我们想走近变性妓女这个群体,自我介绍并了解她们的日常生活,”他说,“大多数时候街上的女性认为我们是警察或牛郎。”那你们是如何减轻他们的担忧的?“我们并没有真正消除他们的顾虑。这就是问题。我们无法与那些真的在工作的女性走得更近;她们没有给予我们时间,我们也没有足够的钱去换得她们的时间。”
圣诞前夜,主角Sin-Dee从狱中释放,从闺蜜口中听说男友Dinah出轨,满城疯狂寻找。因此电影也有几乎三分一的时间是在洛城的人行道度过。
她恋爱脑,所有人都叫她别抓马。
但仗义,再怎么疯狂找男朋友,也遵守和闺蜜的约定,去观看她的演出。
最后girl helps girl。
我希望关于边缘人群和亚文化的故事被讲得越多,这种意识就传播得越广,这些人就不用变得那么边缘。我不是政客或者决策人,我只是个电影人和讲故事的人。我的目标就是给这些通常不人性化的隐藏人群一张人性的面孔,这样大家能受到鼓舞去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有时将一个问题曝光出来是实现改变的第一步。
边缘人群的故事很难拍得好,这类题材往往具有先天的猎奇色彩,让观众不知不觉坠入光怪陆离的圈套而忽略掉其现实意义。这位导演的策略掌握得恰到好处,介乎于现实主义的纪录片与夸张变形的肥皂剧之间。情节总是在闹剧的边缘临崖勒马,有力地扳回到残酷现实世界里。从变性人之间的友谊作为切入点较为独到,妙语连珠的俚语对白跟澎湃激烈的配乐是绝配,而先扬后抑的人物刻画手法则不断营造出笑中带泪的观感。剧中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很精彩,这些边缘人物并没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节节败退,他们反而懂得用勇敢积极的心态去接受自身的缺点与欲望,哪怕招致歧视、情变甚至家变,他们依然选择义无反顾地拥抱这个不理解他们的世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用最经济简便的数码工具拍出了洛杉矶别样的韵味,贫民窟与红灯区难得一见的美感足可与《爱乐之城》媲美。
3.5入;与去年《弹窗惊魂》有异曲同工之妙,开拓了拍电影的新形式,构图颇为讲究,色彩调得很具饱和度,大块橘色/红色的视觉冲击,既契合人物的泼辣生猛,也暗指群体之间互相支持的走向;几条线索的交织,辐射到社会背景,“洛杉矶就像一个包装精美的假话”;店内群戏调度赞。
噗hillbilly翻译成山里巴人。现实中的对话这样才对嘛,而不是一个人说完一句台词等着另一个人说。那个司机大叔```soga
90分钟,容纳了这么多要素:同性恋,黑人,妓女(男),皮条客,友情,背叛,家庭,移民,这一切发生在平安夜,圣诞前一天,洛杉矶,你相信吗?!
男友上了自己最好的闺蜜的内心失落;妓女无人关心无处可依的凄凉;丈夫被岳母妻子发现嫖娼还是个基佬的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用三部iPhone手机拍出的LGBT独立电影。橙红的画色和铿锵的配乐,子弹式对话和从头到尾的抓马。难以相信导演居然是直男啊,这逼都快撕到银河系去了!!!
这人明显打了光 收了音 也懂剪辑和表演啊 10万美金可以换更好的器材了 最后撂一句iphone拍的 营销狗的小聪明怪恶心的 而且这种 拍摄边缘人群 可是自身又【完全没有思想】的影片 不是赤裸裸的猎奇和消费么 通篇都在说 我拍变性妓女 我牛逼么 我还拿5s拍!
开头角色一直说不要抓马,不要抓马,结果电影开挂一般各种抓马轮番上阵。令人惊喜的是导演对处理人物冲突游刃有余,情节流畅,有节奏感,甚至还从中看到了调侃的意味,鲜活的展示了一出悲喜剧。嗯,要拍片的各位,拿起你的iPhone吧。[B]
出乎意料的好看。很好奇导演是怎么了解这个族群的。变性妓女这种定位,一般都是要博同情分的,但是导演偏不,bitchy破烂撕逼不要脸到底,可爱的很!
如果有中国版,一定发生在工体西路。
正因为是Iphone拍摄才为影片增添了出色的生命力与活力,镜头前的人物个个鲜活真实,导演通过这场好看可爱且爆笑的撕逼大戏无疑是想展现,这些社会边缘人物终究都是普通人,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跟你我没啥不同,你可以无法接受,但一定要尊重。
也许处境相同的人才懂得惺惺相惜。
【B】同样是异性癖题材,对比《丹麦女孩》我是变性人我好可怜嘤嘤嘤嘤嘤的矫情样,《橘色》的“站街姐妹当自强”讨人喜欢多了。
全片iphone5s拍摄,配上1.33x的手机变形宽银幕镜头和FilmicPro软件,全片呈现出一股十分不同的气息,自由、富有特殊的动感,iphone带来的画质缺点反倒造就了一种奇特的质感,为这个圣诞夜的变装妓女撕逼故事加分不少。 8.1分★★★★
圣丹斯片,太冲太喜欢了,全片用iphone5S拍摄APP调色,震惊。变性妓女敢爱敢恨的可爱面,心酸又温暖,交响电音摇滚等混杂律动、夸张浓烈橘黄色调配合快节奏行走对白剪辑+多线合一撕逼大战,嗨到高潮迭起。奇葩出租乘客合集,变性歌手梦想秀,穿城寻人歇斯底里;外加多疑丈母娘,圣诞夜华人甜甜圈店齐聚
一开始还在嘲笑导演的剪辑生硬,背景音乐杂乱无章,情绪失控,但看到后面渐入佳境,在这种粗糙的表现风格之下竟然蕴含了如此细腻的情感,不仅仅是圣诞前夕transexual人群的闹剧,还有妓女,少数民族族裔的一夜。最后洗衣房交换假发后的戛然而止,简直是神来之笔。
3.5 真是一路暴走撕逼撕出了洛杉矶边缘人群的态度与状态,出租车司机这条线贡献出了描写LGBT群体的另外一个角度,iPhone拍摄噱头下是镜头上抛弃精致换来的无限活力与自由,最后在橘色散去夜色浓密下发着白光的洗衣房,尘埃落定于一个头套的真挚交换。
真的很少见到设定在LA的故事但大多数都是用脚走的,唯一想看却没看到的是trans群体居住的状态,片尾稍稍有点要开始讲就停了。出租车司机那条线写得真不错,不仅让影片开头有点悬疑成分,还让撕逼变成网状立体化,没有他,这个故事就会有点小家子气了。演员们真棒啊,每个人!
特别真实,以至于特别入戏。她们不过是普通人,喜怒哀乐的缘由和我们一样简单,对于爱情也抱有一样的渴望。最后洛杉矶的夜色中,每个人都好落寞,只有最后的友情在洗衣房里闪闪发光。不是边缘人,只是普通人罢。
鲜活
iphone拍出来的洛杉矶有种迷幻色彩,又有种荒废的边缘小镇感。不知道为什么让我联想到了贾樟柯。粗燥的颗粒让人感觉在看一部家庭电影,而里面发生的,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