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美好的画面,记忆深刻
这是vcd时代看过的老片子。它让我见到了,地狱和天堂。虽然很脸谱化。
不过,坦率地说,我不喜欢天堂那个悠闲的虚伪样子。
太美了,美到无懈可击,也是一种疲惫。
2 ) 漂亮的画面,却带着人生的哲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的.
反正我是在初中的时候,就先听了许茹芸的一首歌,叫做<美梦成真>.这个MTV中,运用了很多电影中的镜头,当时就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当多年之后,在我大三的那年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静静的再次重新听许茹芸的歌曲的时候,发现这首歌,竟然是那么多的欢快和充满希望.但是相对于电影的起伏跌当来说,却显得微微的苍白.
不能不说,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一部电影.无论是从场景,还是色彩,以及藏于身后的人生哲理.
不想多谈电影的情节,因为想让更多的人看看他~
只是想对其中的几个哲理表示一下尊敬:
第一个,当然是片中对天堂的诠释,天堂就是自己想去的地方,每个人的天堂都不一样.每个人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虽然在这个地方,我一直觉得影片有硬伤,对于一个人,如何到另一个人的天堂里.但我觉得这部片,至少很明白的告诉我们说,天堂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快乐~而这也让我明白,人生是没有天堂的,只要你觉得有,那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仅此而己.而这样的仅此,却也是那么的不容易,需要用尽一生的力量来描述,来绘图.
第二,什么是地狱.在这部片里面,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主人公的儿子说,地狱中的人不知道自己己经死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成了那个样子.而他们也将陷于自己所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并且孤独的生活.
其实,人生中的地狱和天堂不也是这样么?天堂就是快乐,和想要的地方.而地狱,就是你所选择的悲伤.
在理性的分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文字是很无力的.我无法将我心里的感动和感慨完整的传达出来.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我是那么的爱这部片子,看了数十遍,仍是每遍都泣不成声,为里面的爱情,父子之情,父女之情所折服.
所以,我劝大家都看看这部片吧~
人生在世,好片难求~不容易啊,不容易
3 ) 第七艺术堪称当代潜移默化改变人类的最佳艺术
这是真正的如梦似梦!思想是真实,肉身是虚无。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有时,我们相信的,就是真实;不信的,就是虚无。这部影片会用最温柔的方式,告诉你相信自己。人生短暂,每个人都有权利寻找幸福,就像爱情一样。浪漫的爱情不是不存在,你若相信,也许有一天你们将生死相依。有些美好,你若不信,便与你无缘。不妨,让我们都学会去拥抱并享受美好。片中有生死、爱情、亲情,还有上帝、天堂和地狱,满足你的一切想象,“安慰”你的一切意难平。哦!原谅我不愿吐出这个词,因为这实在是太治愈了!力荐,本片在《梵高》前就合理合理运用了油画进入电影艺术,蒙太奇手法美妙的简直就是像是在做梦,不见雕饰却浑然天成,仿佛一首娇羞羞隐藏了很久的浪漫篇章。这世上当然有不同模样的人,有的人重情,有的人理性,有的人筹谋未来,有的人安逸当下…但谁叫他愿意呢?多一些尊重,有时也是包容万物的同时与自己和解,我们到底为什么总爱以世俗的眼光品评自己?历史发展了几千几万年,真理也从未显现呀!每个人活着本身,生存与生活就是自己的真理,不需与他人匹配、比较。如果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我想你会从本片中有所收获的!我想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所看到的,所相信的。别人的观点,别人的著作,别人的评价,真的没那么重要!向外探索世界,向内求索内心,何乐不为,堪为人生之大悦!张迪老师说,不要去看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成品,因为这会打乱你的思索,丧失你的感受,我想这与于正一样,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倘若我们在表达前,查看了别人的观点,难免陷入沉默的螺旋。也像我今午争论的,豆瓣好不好,评分假不假,水军坏不坏,不重要,因为我不care。关注内心的感受,关注即时的、最最真实的、直观的,哪怕称不上直观,也很自我的、私有化的感受,表达感想,整理思绪,转化成文字,再发表?哈哈哈,这不是我现在正在干的事情吗。何苦担惊受怕发到空间,我们或许还有这片小空间,容许心灵的交流与喘息。爱你!加油💪
4 ) 你好死亡
本片以男主视角讲述“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后是什么样子” 其中有涉及自杀的话题,自杀的人为什么在地狱?”
女主角安妮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失去两个孩子,无法振作,离异后丈夫离世,她选择自杀,难道这样也要下地狱吗?
面对一连串悲剧安妮的反应是责怪自己,如果是她去送孩子上学,孩子或许不会死,如果她振作精神不需要丈夫的帮助,丈夫或许不会死,她一直责怪自己,沉溺在悲痛中,她造了自己的地狱。
安妮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原谅自己。 克里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爱,我们也会犯错误,但如果回过神来意识到真的爱它,就要有为之“地狱无门偏要闯”的勇气,去完成去结束去弥补一切的伤害,无论结果如何,爱战胜一切,爱是绝对力量。
5 ) 买的盘,这部电影有两个结局。
买的盘看,里面收录了另外一个结局,【飞跃来生缘】这个名字觉得更合适,正常的电影会是结局一,两个人一起投胎在白人家庭幸福终老。再去天堂共同生活。在特别收录里还有一个结局二,女主自杀必须投胎,两人提前知道投胎后结局,并共同选择投生在斯里兰卡,结婚,女主得绝症,男主怀念40年去世。再次在天堂相聚。
6 ) 视觉盛宴,心灵启迪
《美梦成真(飞越来生缘)》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更多的是心灵和灵魂上的震撼与启迪。
男主人公Chris和女主人公Annie一见钟情并彼此深爱。他们拥有着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在接连遭到了失去儿女,失去丈夫的沉重打击后,Annie不堪精神重负,选择了自杀,步入地狱。进入天堂的Chris不辞劳苦从地狱将Annie救出,并相约转世人间重新相寻,相爱。精致而宏大的油画画面,匠心独运而撼人心魄;天上人间,来世今生的爱情也让人震动不已。但更让人久久难以放下的是整个电影理性的智慧和对灵魂的觉引。
摆脱一切外在认同,重新找到真正的自己。
面对死亡,恐惧吗?害怕吗?为什么?影片中,即使是面对自己心爱的小狗的死亡的时候,心中依旧会萌生恐惧,不舍的情绪:“You are angry, death makes that”。那么,在自己的完全意识中面对自己的死亡时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Chris很坦白地承认了自己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恐惧自己的消失(disappear)。现世与死亡的边缘,冥冥中,潜意识向他发问:“Who are you?a doctor? I can’t see you…”不禁问:他是谁?我是谁?我们又是是谁?生活中,我们是否真正的找到过自己?“我是医生,我是学生,我是教师,我是……”“我”是医生吗?“我”是学生吗?“我”是教师吗?……我仅仅等同于我的一个身份的认同吗?“I can’t see you”,“I”是谁?“you”又是谁?“I”作为一个观察的主体,“you”作为一个被关照的对象,同时存在于“我”之中,那么,哪个才是真正的“我”?死亡的边缘,“I”看不到了“you”作为“doctor”的存在,完全摆脱了身体,身份认同的捆缚,这时的“I”才是最自在,最真实的真正的“我”的存在。面对死亡时萌生的对“disappear”恐惧,其实只是人们自己给自己营造的一种束缚。死亡并不会使“I”消失,消失的只是“you”,那种外在的肉体,身份,名相。但人们往往犯一个错误,完全认同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身份……认为那些就是自己,完全将“I”与“you”等同,殊不知二者一个为主体,另一个只是客体而已。于是在死亡边缘,要离开尘世给自己无形中强加的标识时,因为不能够执着于那些所谓的“自己”时,产生对于看似要失去“自己”的恐惧。
就像伊安所说“You are not disappear you are just died ”真正“die”的只是外加于“我”的赘物,真正的“我”从不会“disappear”,仅仅是“goes where we all go”。就像影片中,经历过死亡的Chris,卸下了现实中存在的“名相”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真正的他。影片从头至尾也像我们展示了真正的他身上的智慧,理性,爱,喜悦,平和。当他来到自己的葬礼上,感受着葬礼上死气沉沉的气氛,看着为他的死亡悲痛欲绝的人群,一个细微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真正“他”的不同。貌似不可思议的,他脸上祥和中略带着微笑,嘴中发出一句“Come on”。在他自己的葬礼上,在别人为他的死而痛苦的时候,“他”平静的接受了自己死亡(确切的说,他睿智的认识到了自己身体的外在的死亡),而且充当了一个法子内心的安慰着的身份。“At least you want to see youself”,真正的“他”不曾恐惧,平和的面对自己,包括自己的“死亡”。
面对自己悲痛到麻木,悲痛到疯狂,悲痛到平静的妻子,他祥和的眼神总是能够给人传达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爱。眼神是心灵的入口,“他”向我们展示了“真我”的深沉的爱。他不停地用心灵告诉自己的妻子,“I am here ,I am still exsist .Always be with me”没有经历过死亡,也从未找到“自己”的妻子虽不愿面对,却坚信丈夫的离去,消散。她不甘愿放弃,但最终,也是必然,会放弃。
真正的“我”,不等同于我的身体,不等同于我的身份,不等同于我的思维,不等同于我的情绪……而是一个更广阔的,更真实的,更平和的,对于这些身体,身份,思维,情绪等外物的观察者,体会者,控制者。所以,“死亡”是死亡,又不是死亡;是消失,也不是消失。明白了这些,可能会减少一些对于不必要的对外在的执着于认同,在面对生存与死亡的时候,可能会少些无谓的恐惧。
顺其自然,觉知源头,接受果报。
天堂里,当Chris听说Annie因自杀而下地狱时,丧失理智,情绪四起,伊安告诉他“No judge here ,everybody is equal”。无论在哪里都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任何特殊性而改变什么。做出了“因”就必然要为“果”负责。当然,这里的“no judge”只是没有人为的改变自然的judge,而天地之间自会有“judge”,要不“Everyone is equal”又是什么来规定的呢?就像业力大于愿力,每个人都无法跳出因果的轮回。“You can select neither reject or understand”毋庸置疑,当结果发生地时候,选择抵抗还是接受依旧在于自己。但是无论抵抗和接受,事实的后果却由不得自己选择。对于注定要发生的事情,与其去获得因毫无意义的抵抗带来的痛苦,还不如平静的接受。佛家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与其用无用的“抵抗”之因去换来痛苦之果,不如用“接受”之因来赢得平静之果。当拥有一种完全的智慧和通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事物,看到现象背后的真理。一切事的发生都有其因缘,当你接受苦难,就能从现实中得到解脱。“圣人畏因,凡夫畏过”时刻觉知“因”的源头,平静接受因之果。
“Hell is for that who do not kown he is dead ,what he had done and what happened”当一个人既不自知,也不接受自己所做的事,于是要永远承担后果。所以,地狱中人并不只是我们平日所想的十恶不赦,罪不可恕的大恶人,还有很多浑浑噩噩,不愿接受因果的糊涂人。“好人下地狱,是因为他不能够原谅自己。”annei不断地自责,不断地为自己的犯下的错误而痛苦。她以为,因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做法才使得别人遭到不幸;她以为,自己本能很好的控制这个世界,左右事物的发展。可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这只是对因果法则的无知而已。这是她以自我中心营造的一个虚假的逻辑关系。她不停的将儿女的死和丈夫的死归因于自己没有自己开车和让丈夫送作品,孰不知儿女和丈夫的死都冥冥中注定,是他们的死缘已到,而并不是谁的过错。事实上是,即使当自己做出某种决定,也不是自己主动发出的,而是某种不知道的因素在诱发自己的决定,而结果更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欲望,奢望构建自以为是的虚幻幸福,实则却破坏干扰了自然法则的运作。这种破坏和干扰的力量,打乱了自然的法则,最后还是会回到始作俑者身上,这就是自作自受。所以,对因果法则的忽视将annei置于深深的自责,也正是她自己的这份自责,亲手将她自己送进了自己的地狱。
心即世界。
这是影片中的一段台词:
“Am I really here ?
What do you mean?You mean your hands or leg?
Partly
Is it you when you lose them ?
Still be me
What is you ?
My brain?
It is just part of your body, like your figure nails and your heart.
I can hear the voice of my heart, it can make me thinking ,sense, and know my existence.
So ,you know your existence, so do you .
这不仅告诉我们,我们不等同于我们的身体,不等同于我们的大脑,同时也阐述了:只要我们自知存在,我们便存在。大脑只是用来思维的一个工具,而思维只是自己用来完成一项任务的手段。只有当我们真正感知到了真正自己的存在,学会了感知自己的思维,关照自己的感受,认知自己的存在,自己才真正的存在。
我们活在自己的思维里,(也可以说,真正的自我常常借居思维之中)“I don not need my glasses ,I can see everything in my imaginary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自己想听到的。即使,仿佛用眼睛真切看到的,也参杂了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思考,源于自己的心。Everything is waiting for you .what is in our mind ,it is true
所以,你的心中,藏匿的,就是一个属于你的完整的世界。
Chris发现自己天堂中的情景和他与Annie构想中的理想居住地完全相同。Marrie也曾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于是就有不同的世界”她的天堂也同样和她的想法一致。这完全不是巧合,因为我们的dream就是我们想要的,而我们想要的就是我们的天堂。“Physical is illusion ,but thought is real”。Thought总是拥有很大的力量,它改变了我们的心态,改变了我们的能量,同样,改变了我们的世界。“Just close your eyes ,and know where are you going ,it is all just happen in you mind”
当然,当被笼罩在负面的思想中或失去理智的时候,自己会被情绪完全的控制,这时候,也就置身于自己的地狱。“在地狱,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丧失你的理智”。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微的镜头,当Chris在地狱中看到Annie的时候,他大脑仿佛停止了思考,也完全丧失了觉知能力,只顾冲向了她。这时,身边人的劝告,呼喊,理性……他完全听不到,体会不到。他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和灵魂,必然坠入自己的地狱。
心往往反映了自己的世界,也改变着自己的世界。一心即是世界,世界即在一心。
生活中的天堂和地狱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得,总在心源。”转念一想,既然心生世界,我们平时也就是活在自己的天堂或地狱当中。怀着平静祥和,喜悦宁静的心态,就在天堂;而人生出了错误,即是真正的地狱。
每个人有自己想要的,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智,于是有自己的天堂。同时,也可能因不同的原因沦入自己的地狱。天堂与地狱本没有明显的差别,从天堂到地狱,或从地狱到天堂只源于心的改变,It just happens in you mind.
痛苦什么时候会终止?no rule ,you can stop when you want to.喜悦什么时候会产生?no rule ,you can start when you want to. Sometimes you lose you win , sometimes you win you lose. 没有真正的永久的win,也没有真正的永久的lose,All is up to you ,to your heart.
随着这样一部深沉而睿智的影片的行进,心灵也随之得到了一次震撼的洗礼。这里斗胆说出自己一些浅薄的想法,聊以满足自己心的需要。
电影的色彩真的是美的不行了,知道这部电影还是因为喜欢听许茹芸的美梦成真。里面那个女儿转世的中国人,好像还是辣妈辣妹里中国饭店的老板娘...
一想到这是98年的片就打了五星,作为披着基督教图景的佛教故事,俗套的爱情用轮回观演绎竟变得有趣,天堂和地狱的想象力和物美设计极其美丽,还有着舞台剧的精致。罗宾威廉姆斯人然老相,但美式中产男人外形符合本片人设,想到他人虽不在,看到电影仍觉温暖,昨晚父母已睡,和某人窝在沙发上看,小温馨
情节简单,就一个字惨,但构造出的天堂地狱还是很令人新奇的。
美梦成真 What Dreams May Come(1998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889
美术太出色了!!!
只要你不离不弃,地狱都会变成天堂~
太唯美了。也是基督教与古典异教观念的一个杂糅。嗯,有点怕怕死了去哪儿~如果不是真实的上主的救赎,我去的和在的一定是一个极度苍白和虚无的地方。
第一次看到Production value破坏片子的气氛的电影。特效做的太假了,应该卡梅隆来拍。被剧本感动得稀里哗啦的。Sometimes when you lose, you win. 越来越相信前世今生。
看到画中树枯萎时,莫名的哭了。输了也是有所得的!
似魔似幻的背景和不断变化的场景,让我想起美少女特工队。也许会有人不耐烦或者看不懂。一开始我也疑惑这样的跳跃,但几个沉入水中的场景却让我想起潜水钟与蝴蝶——那个真实故事里的灵魂受困于肉体的畅想。然后我才惊呼片子是真的在用心讲一个关于灵魂拯救的故事
那天听到许茹芸的歌突然又想起来这部电影
地狱的确很地狱、天堂也很天堂。喜欢的是每个人对自己天堂的诠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归宿。
15.11.15 用轮回和阴阳的命题掩饰单薄的非典型治愈,坠画段落眼前一亮。
地狱里往下掉,边上都是拉长大里石柱那里有点未来科技感。以及主角在女主屋子里突然变冷那里节凑很奇怪。hd结局明显导演很嫌弃以外都很好。特别是听导演说完,就感觉其实看得时候那么多宗教感也许是我们另外赋予?但记得那个女的说跟他们天主教信仰有关。果然视觉表达的同时也是自我表露。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其实所有都是自己脑中的再造:甚至可说是男主脑中的幻影,整部片子都是他成为植物人后脑中的自白和自构。不过,我承认这个故事感动了我,说教没有击退我,幼稚而单纯的地狱拯救没有使我发笑,我甚至无法去寻找因果,即使这部片子本来就在讲因果,也讲因果网子上的漏洞。这是正剧和完美结局所能带来的独特感动,和悲戚的残缺只隔一步之遥。
Robin Williams不經不覺逝去已四年,咧幾年我都一路回避開重溫或睇距噶作品,就系驚自己一見到距那暖暖的笑容和眼神,忍不住眼淚滑下臉龐,一位跌落凡間的天使。飛越來生緣,愛令他從現實到天堂再到地獄,夢幻般的經歷,只為能與她再重逢。以神曲為背景,如油畫世界般的優美特效。愿Robin在天堂安息!
勉强两分。这片子没剧情,上来就迅速交代男主和老婆结婚然后死了孩子死了老公自杀了老婆,之后的电影片长,就是一场心理治疗的秀,这场秀呢,是被限制在基督教框架内的:夫妻间极度忠诚,及自杀下地狱之类的宗教规范,具体的治疗过程,就是威廉姆斯一直跟老婆絮絮叨叨讲些莫名其妙的鸡汤金句,以及美国中产那种不触及事物根本的片汤话,我不禁想起中国民歌里唱的“死了老公好出门”,相比之下,美国清教徒活得真是太压抑太可怜了。全片话疗内容的组织,基本基于威廉姆斯的意识流,于是显得凌乱。全片美术还是很强的,做了人在油画中畅游的场面,视效惊人,还做了冥河跟满地人头的地狱图景,都是大场面,但是这种大制作在70年代还能出现在先锋电影里,90年代就只能配合这种腐朽无趣反人性的保守主义表达了,时代变得越来越糟糕了,不是么?
他回忆起家人去世以前那个早上,他们还面带微笑,挥手道别,开着车缓缓离去,风在吹,花瓣和叶子纷纷下落。慢镜头,更易让人落泪。回忆总是美好的,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如果说生前的梦想会成为往生后的现实,那么天堂或许是每个人都无法到达的话世界。可惜造化总喜欢折磨世人,一念的错差,地狱的孤寂会将美好的回忆吞噬。如果来生在海边的码头能与你一起分享午餐,那或许是这一世能想到的最幸福的事,那证明你从来没有离开过。
最开始是从许茹芸的《美梦成真》这首歌认识这部电影的,看过之后却永远记住了那油画般的梦幻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