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ZANZIBAR
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由巴黎年轻人创建的电影组织Zanzibar ,这个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即是“秉承五月风暴改变法国电影的面貌”,主张“压缩影像,回到零点,拒绝传统,拒绝传统的“作者”概念,去唤醒意识,并认知每个个人的创造性”。
这个组织的成员似乎都奉戈达尔为精神导师,而ZANZIBAR的天才人物Philippe Garrel更被传为戈达尔的干儿子。这个才气纵横的创作团体狂野自由又怀抱理想主义色彩,在1968—1970年间轰动法国青年圈。
ZANZIBAR在短暂的存在时间内一共拍了十几部电影,部分作品都被公认为CULT之杰作。电影拍摄的赞助人是受到五月风暴精神感召的继承大笔遗产的富豪之女Sylvina Boissonnas和其弟。
1971年,这个团体因为组织松散而解散,电影版权归Sylvina Boissonnas所有,Sylvina Boissonnas在自己拍了一部电影之后便投身女性运动,以至外界难得一见Zanzibar的出品,部分作品散失,Zanzibar Films几乎也散失于电影史之外。
实验默片。五小时睡眠不足导致后半段部分看得有些迷糊,前半段靠咀嚼早餐清醒着......大概和运动镜头有仇,旋转巨大石坑那段又给我看晕。光影没什么好多讲的,看了都给好评。电影作为电影本身的存在感极强,想小男孩的动作指示我就没停下来过,小男孩的眼神接触以及片中还有直接招呼摄影跟上的片段。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结束观影后去搜了一下本片的背景简介,太出乎意料了:还和战争有关!我看完把内容主要框在家庭关系上;分镜多,节奏缓慢,上演田野逃亡那段倒是确实可以联想到战争......(虽然我还是不这样觉得......)
总结整个观感感觉!不像在看电影,而是在探险“寻宝”。
不过这部电影显然不符合现代大众审美,上影节一半以上坐席空着,如果不是对电影新浪潮感兴趣的看这个大概会觉得无聊。
希望自己在完全清醒的时候再看一遍。
光影构造和移动摄影都非常美,从头到尾就是一场漂移,40分钟处是我见过的电影史上最出色的背景放映
我还是不要看这种类型的了【。
好喜欢!我和我的猫都看得入迷!
Le révélateur?汽车、墙壁、猫、电脑、柜子、热水器……家宅的声音,黑处的声音…夜的声音。
8.5 四百击
整体都美,但那个前景里小盆友坐在truck上跟着摄影机走,父母在暗暗的中景追着跑的镜头真的很绝
天真而又不乏诡异时刻,当声音和色彩被瓦解消融的瞬间,万籁俱寂,我们便真正走入了加瑞尔所创造的情境,一个属于童年的梦。孩童趣味,澄澈的眼睛,虔诚的心灵,只有对影像百分之百热爱,才能浇灌出这样的作品。
气都不敢喘……🌲
好莱坞电影都是轰轰轰,放个屁也没人听到!这部无声电影,连个屁都不敢放,which means NO SHIT!
fo男主而来(接连在两部电影里对他的形销骨立印象很好)不过看来是我打开方式不对,是不是应该自己边放边配个什么音乐呢。黑暗中打强光效果鬼魅绝赞。最大收获是:天啦原来Barry Adamson的名盘(?)Oedipus Schmoedipus封面是这个啊!!
不知拍摄背景绝对不知此片牛逼。上海国际电影节。观众稀稀拉拉,左右都打起了呼噜
心理恐怖片。关于精神创伤切面的亡灵影像
Philippe Garrel算得上法国实验电影的代表了。记得在《内心的伤痕》里他对Nico声音的利用很成功,不过这一部是silent,属于诠释空间从0到∞、适合在双年展放映的片子。当然,他对运动镜头的构思与掌控明显比那些每两年才拍30分钟影像的业余艺术家专业多了。
不许制造恐慌。在B站看到的第一对奶头
神秘又诡异的无声影像,仅仅20岁的加瑞尔在五月风暴的大背景下创作出了一部关于反抗和断裂的实验佳作,从舞台默剧式的动作到移动镜头的视觉张力,大胆又天才。
补(已上传b站
7.5/10
RÉVEILLE Moi A 8h / 2021.12.27 二刷 改五星 第一次看搭配了Cock c' Nell的Boys Tree,这次是Taj Mahal Travellers的August 1974(未完)
实验风格浓烈、完全无声的《寻宝》如梦迷幻,也像超现实和内心图景——叫《揭示者》大概更准确。
86/100 像一种非负片的负片影像,而负片总像鬼片:战争边缘有鬼的炼狱。黑白对比,运动与光线。三个人聚合又分散,运动的主体相互交织,偶然间有梦幻般的感动和光亮。一些默片元素和影像本体存在。一次实验或反抗—孩子逃离成人,跑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