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胡乱分析一下这部片
-------------------------------永恒的东西是什么-------------------------------
在看少女革命的时候,我始终在问自己究竟什么是永恒的?
西园寺追逐永恒的友谊,miki要的是不变的过去的兄妹之情,琉璃期待奇迹的出现.却没有什么真正得以实现,成为永恒.
那么himemiya为什么成为了得到永恒的途径呢?是因为只有痛苦,才是永恒的.
哎= =|||各位看官不要相信以上我的话,我是悲观主义者!这样是不好的不好的不好的!
-------------------------------少女以及革命,之真相-------------------------------
开始废话之前,先要澄清一下事件的真相.
utena记错了过去的回忆,误以为是王子救了过去的自己,因为仰慕者王子而向往成为王子.实际上却是因为想要解救被封建社会认知所排斥伤害的"魔女"anthy而发誓要成为她的王子.
dios王子大人拯救每一位少女,将她们从孤独,悲伤,或者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所谓不幸中解救出来.结果弄的精疲力竭,要死不活.可怜的是这些少女们没有谁真正爱着他,都不过就是利用他脱离不幸的时光而已.于是真正爱着他的anthy,也就是dios的妹妹,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位王子殿下惨死于拯救女性,就把dios封印起来为了不让他奔波致死.自然啦,社会整个就将刀锋逼近了anthy,将她视为魔女,觉得是这孩子独自霸占了dios王子,就噼里啪啦一阵乱砍乱刺.可惜anthy魔女不死之身,只能永生永世遭受痛苦,连dios大人都没办法救.
dios大人代表的大概就是在这个社会中所有人一直认为的男性必须照顾女性这一思想,那么公主们对他没有真正的爱就表示了这种照顾必须是无条件无回报了.
anthy看不过去,于是就站起来反抗社会,觉得这样是不公平的.这一点应该就是所谓的"革命".当然啦凭借anthy一个人咋可能抗衡得了社会,所以结果就是这个小小的力量被鞭打被折磨.但anthy虽然承受永恒的痛苦,但是她却没有死,说明这个力量是会一直存在的,也就是说这要这种不公正还存在那么这种反抗力量也就一定存在.
utena见到了anthy受到的社会的压迫,想要救她出水生火热.可怜utena却是一个少女,还是一个小少女,更没有力量.虽然如此,她还是没有放弃要救anthy的念头(虽然后来错记了这段过去),而朝着成为勇敢的王子而发奋图强着.这个地方其实也有说明女性必须要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因为utena(女性)要拯救anthy(女性).
-------------------------------少女以及革命,之凤晓生-------------------------------
来扯一下dios,当然也不得不扯到凤晓生那个贱男身上(囧rz,晓生迷岂不是要杀了我...).dios被封印之后,lucifer就苏醒了.lucifer这个名字的出现代表着什么实在是不用再多说,就是一邪恶势力.在此必须提一提,dios和lucifer都是凤晓生的人格,也就是说凤晓生这位皮囊不错的家伙身怀两种极端人格,一个视女性至高无上,一个视女性为玩物.后者苏醒后,就彻底搞的这位王子变态了.比如对自己的妹妹anthy乱伦,调戏片中几乎所有出场的女性等等行为,并以此为乐.这种做法实际上也就是他对过去的不满以及对过去的报复.以前他拯救公主们拯救的声嘶力竭,然后现在他就反过来,以伤女孩子们的心为乐.
于是乎我们可以说凤晓生就代表了男性,好的时候那叫一个好,坏的时候那叫一个坏.
晓生对utena说过,你是我的公主,你不适合拿剑,从今往后就由我来保护你,你就在城堡里幸福的生活吧.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让utena好好待在后宫中当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玩物罢了.而这就是成为lucifer的晓生认为的女性应该有的样子.
凤晓生这个老贱老贱的家伙是有目的的,就是想要创造一个"女性=没有思想的洋娃娃"的世界.所以他需要力量,也就引发了后来一系列乱七八糟事件,为了打开藏有dios的力量的蔷薇之门.
-------------------------------少女以及革命,之安希-------------------------------
这个时候的anthy已经成为了一个机器人,彻底的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没办法呀这位魔女实在太痛苦了不封闭自己内心就没办法承受那么多社会的压迫.至惨的是自己保护了老半天的哥哥dios变性成了lucifer,彻底不是以前那个让自己愿意牺牲一切的人了.于是乎就内心大封闭,直到成年的utena再次找到她,生活在一起,过了很长一段日子渐渐唤醒了以前记忆,也就是对utena敞开了一个缝缝.
"所有的女孩子,最后都是像蔷薇新娘一样的."这话是anthy说的,意思其实是说所有女性内心深处都有十分脆弱的地方,被人捏着软处了,就算是像utena那样勇敢独立的女性,也有可能会迷失,也有可能会被俘虏.因为蔷薇新娘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没有心的洋娃娃嘛.
-------------------------------少女以及革命,之棺木-------------------------------
所谓棺木,utena以前躺在那里呢,而且后来西园寺也对着冬芽说过我们都躺在棺木里.这个棺木就是指狭隘的世界观,也就是晓生认同的对女性的看法.
凤学院实际上就是一个大棺木.所有在里面的人都有着自己十分狭隘的世界观,对于一些已经过去了的事情有着无法释怀的心情.这些人全部的重心都在自己的身上以及最最接近的周围,他们所有的一切都仅仅存在于这么一个小小的凤学院而已.只有当这些人放下了这些已经过去了的事情,不能弥补的遗憾或者其他的种种的时候,才能真正的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凤晓生他不过就是被对女性的憎恨,怨念,以及蔑视所蒙蔽,而只能永远被困在这么一个无聊的凤学院里假装自己双眼所及之处就是世界的全部了.
-------------------------------少女以及革命,之革命的开始-------------------------------
说了那么多救来救去的废话,革命到底又跟这些有啥关系呢?
实际上anthy应该是第一个开始革命的人.她就是看不惯世人对dios的不公平的要求,才反抗社会的主流思想,而最后被华丽丽的万剑穿心了...
所以呢,anthy是第一个带动革命的人.utena由于看到了anthy被社会压迫,也就是一堆剑刺向她,的场景,才产生了"我要救她"的想法,才无意识中,也开始了革命.
不过utena和anthy的革命是很不一样的.anthy只是为了不让她哥哥承受所谓的"王子的使命"而反抗压迫着.但utena是无形中成长为了独立的女性,为了"我身为女性是否可以成为王子"挣扎,最后依然选择了握剑,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战斗的勇敢的,前所未有的女性.
当时utena救了anthy,所有的剑就都向着utena刺过去了.剑所表示的,当然就是社会的压迫啦.那么这个时候,anthy的革命已经不重要了,社会发现了新的,更强有力的打压目标,所以轰轰烈烈的企图灭绝这种革命的苗头,拒绝新生的思想以及拒绝改变,又华丽丽的伤害了utena.这之后,anthy觉醒,她的想法大改变,所以放弃了她一直保护的哥哥,踏上了寻找utena的路途.
末了的时候,凤晓生以为革命没有开始所以还在通过愚蠢的蔷薇新娘游戏不停的寻找着革命的力量.
而anthy却知道,革命已经开始了.这个革命就是从她自己开始的.她不再愿意做蔷薇新娘,不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玩偶,她现在也要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作为一个有能力的女性站起来,就说明了女性不再是男性的依附物,而是独立的个体,是应当获得同样尊重同样自身价值的个体.
于是她迈出了凤学院这个大棺材,离开了这个狭隘的世界,而去到了更广阔的世界里,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前进.
-------------------------------少女以及革命,之utena-------------------------------
utena这孩子可不是一般女性呐,梦想是成为王子,只得当然不是要变男人婆,而且是成为能够独当一面,不依靠任何人就可以实现愿望啥啥的勇敢的女性.
她最后说,自己假装王子是错的.这话很巧妙,说的就是女人就是女人,当不了男人的.的确如此是没错,不过,没有女性一天到晚想着要变性好不好!utena到最后也依然是一个女生,不是一个男生,当然也不是王子殿下.
但她是一个有着和王子殿下一样勇敢,坚强,不服输的心的女性.她一样可以握剑,一样可以战斗.
只有坚强并且心胸宽广的人,才能够打开蔷薇的门,才能够让世界革命.
utena实际上时代表了女性,向社会的封建思想挑战了.她认为女性就应该和男性旗鼓相当,独当一面,既不是依附着男性存在的玩具,亦不是需要男性无条件解救的白痴公主.
这才是真正的革命.
但可惜utena也依然只是一个微弱的力量.就跟anthy一样,个人之力是无法战胜整个世界的.
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有了utena站起来对抗世界,才有了anthy的觉醒.那么今后,由于这个开端,会有多少少女如同anthy一样觉醒,与社会的封建思想,不公平思想对抗呢?而这样一股力量,到最后会有多么的强大,不难预想吧.这才是真正的让世界革命的力量.
这个革命的力量,是从自身开始的.要自己解救自己,不要靠别人.
-------------------------------总有一天,会一起闪耀-------------------------------
这是多么百合的一个片段啊!最后的时刻都不忘将两位少女照片中十指交缠的细节特写出来...
"一起闪耀",这是多么让人yy的美好词汇啊~~~
咳咳.正经一点的说,所谓闪耀,实际上指的是社会对于女性的重视吧.从utena革命事件(囧rz的命名...)开始,女性的光辉就已经无法掩盖了吧.那么必然总有一天,这个彻底的革命一定会实现的.
-------------------------------闲谈杂说,之回忆-------------------------------
不得不稍微扯回一下本片的很多细节片段.
黑蔷薇教授大人事件中,在播放回忆的片段的时候,总是有莫名的箭头指向莫名的细节,不难发现这些细节在很多时候都很变化多端.比如教授大人喜欢的那位女性家里墙上挂的画,每回镜头打过去都不一样.说明了啥?当然是说明了,回忆里的细节都是无可考究,不真实,很可能被当事人错记了的.
之后决斗的时候,桌子上放着的相片里那位弟弟的样貌,实际上根本不是教授回忆里的那样子.教授一脸惊讶,不敢相信.说明了啥?不过是再次说明了回忆是很可能被当事人主观的意识改变的,所以回忆都不是真相呀.
utena也是一样.她连贯穿整个故事的关于dios以及anthy的记忆都记错了,把这么残酷惨痛的一个事件记成了充满少女粉红泡泡的王子公主事件,实在是不得不接受"回忆是多么不堪一击啊"这个事实.
而miki前辈对于小时候,妹妹无比高超的琴艺也不过是一场错觉罢了.那时候她妹妹也不过就是跟着他乱弹琴,咋可能敲出如何如何的美妙音色.他由于过度怀念那段时光,就把那时候的回忆无限美好化了.所以当utena看到他家的庭院的时候,完全没办法和那首"流光倾斜的庭院"中美妙温柔的音乐联系在一起.所以anthy回答说,那首曲子是image啊.image就是说是印象,只是一个错觉而无法反映真实.
还有琉璃大人说的那段,关于小时候一位少年为了救她姐姐而被河水冲走的故事.她的姐姐很快就忘记了少年的名字,那时候还觉得她姐姐残忍.而当琉璃本人回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无法再想起少年的名字了.
最后utena从学院中消失了,人们最后还不是照样过着没有她的生活,并且多数人都渐渐将她遗忘了.
以上那么多,要说明啥?其实也不过就是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一切都是不定的呀.
-------------------------------闲谈杂说,之影子少女-------------------------------
影子少女,我指的其实就是那些话剧院的3位...
现在脑海中还回荡着她们的,kashira kashira,go zon ji kashira...(我胡乱拼的..)
这些片段真的是太精彩了,虽然大多数我真的有点不记得了,原因是分析完以上我已经精疲力竭脑子里一片浆糊了...囧rz
总而言之,这些片段的穿插,很多时候都在揭露人物的内心.
犹记得当镜头打向根室教授的时候,3位演员同学说过,那个机器人不会老不会死,也不会孤独.而一旁的那位已经老去了的一直被根室教授喜欢的女子却淡淡的说,可是看到的人会觉得寂寞啊.
那女子估计也是喜欢着根室教授,但殊途不同路了,大家走不到一起,不如释怀算了.所以她后来就跟别人结婚了.而根室教授大人却一直没有办法释怀,观念比较狭隘的这位大叔就被困在了过去里,没办法长进,最后就被打败了...
当然啦还有很多很多的其他的细节,也有非常搞笑的,也有非常值得深思的.但是我不记得了!(晕,看了等于白看...)
泪.如果还有看到这里依然没有唾骂我胡言乱语,无限耐心的伟大人士们觉得此片值得一看的话,推荐注意这种细节呀....
2 ) 《德米安》与《少女革命》ver.2
之前版本精神分析部分弄错了,黑塞深受的虽然是精神分析派的影响,但不是佛洛依德而应该是荣格的。感谢starchild指出。
**
因为恶魔大、ken和黑猫的三篇分析,于是有了看看黑塞《德米安》的念头。正巧看着封面眼熟,一翻书架居然是有此书的,于是欣然拆封。本来以为这书以我的速度起码也要看个半月,没想到上周六出了趟门一不小心就把它看完了。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8912/note/157505164/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8912/note/157702780/ http://kuroneko2002.blogbus.com/logs/38983220.html 确实,看过此书之后回想少女革命能从动画中解读出一些新的东西。但个人倾向于同意ken的观点,若太将它当做解读的钥匙,恐怕未必走对了方向。
也来凑个热闹,趁着兴头写点。 原本丢日记的,不过果然还是想看看批评讨论什么的,还是就丢评论来吧,有人来凑热闹的几率大一点。。。orz~
1 关于两个世界
《德米安》这本书的起点,是描述神圣光明和恐怖禁忌的两个并存的世界。乖孩子的童年被保护和教育在光明的世界里面,并且假装那个恐怖禁忌的世界并不存在。《少女革命》中也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世界,在几乎每个人物的塑造上都体现了现实校园生活表面的光辉对照个人羞于表述的内心complex的模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细看黑塞所描述的两个世界,并不是少女革命中间的“表面的”、“正确规则”的世界对抗“表面下的真实”的黑暗世界。德米安中所说的两个世界是一种宗教式的道德观的挣扎,清教徒式的神圣美好与充满神秘邪恶却有诱惑力的“非正派”生活之间的选择。这也是促使我wiki黑塞背景的原因之一,一开场的思考起点让我本能地判断作者多半是出身在牧师家庭或者是本身曾经是攻读神学的。
对于缺乏宗教感和宗教基础,甚至对比欧洲文明传统来说是缺乏“道德感”的东亚文化而言,少女革命两个世界思考显然跟德米安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少女革命中两个世界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抗争是是否试图维持表面的正确性而并没有涉及表面本身价值的正确性(事实上已经将之默认为是一种世界勉强出来的虚伪了)。而德米安中,两个世界的斗争,光明世界本身是真实正确的这个想法一直在纠缠着辛克莱直到他彻底脱离童年,并且在价值观上彻底抛弃了光明世界之后,他还不断对光明世界的价值观和在其中生活的人的问题进行反思。
因此,如果在解读两个世界上将两部作品进行类比参考,显然是对德米安最核心主题之一的误读。
2 关于挑战和自我
显然德米安和少女革命的重要主题之一都是自我和挑战现存的世界,然而这部分也是两部作品区别最大的部分之一。
个人并不认同少女革命不是成长故事的这个判断。诚然,在少女革命中,决斗者在决斗进行之前已存了毁坏性的表面和其下世界,即是从少年时代开始而不是完全空白的童年时代开始,但是少女革命中的决斗者们的自我人格并不是一个完整整合的人格,他们基本都处于两个世界割裂地存在于一个个体上的状况。经历决斗的失败,他们完成了向世界妥协的仪式,或是部分地放弃自己表面之下的真实世界,或是将部分真实摆放在表面上供他人嘲讽,这本身正是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 因此,在少女革命中,寻找自我是一个统一自我的过程,即直面自己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距离并且尽可能缩小三者之间的距离,不管这结果是否是扭曲的。
再看德米安。首先,德米安中的寻找自我是从空白的童年时代开始。然后,跳过童年部分直接看少年时代,辛克莱确实也是面对一个两个割裂世界的互相斗争的情境。然而这里的寻找自我并不是一个自我整合的过程,而是一个彻底抛弃一个世界投入另外一个世界,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中游走,寻找哪个才是自己所求的过程。 因此,在德米安中的挑战失败,或是放弃了思考躲回了既定的安全的道德价值中去,或是被自己的某些欲望所束缚,无法完全跟从“真正的自我”的指引(强调不可被私欲所束缚,哪怕再艰难也要跟随“自我”的思路,显然还是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这两者的思考层面再一次完全不同。少女革命所关心的自我和挑战不过是在心理学层面上的探讨和救赎,甚至没有太多涉及到价值观。而德米安中的自我和挑战是从哲学层面起直指宗教、真理这些终极问题本身。
3 关于性
两部作品显然都有受精神分析派学说的影响,性必然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少女革命中,性所涉及的涵盖了童年阴影(例如剧场版中桐生冬芽幼年受性侵犯的情节),恋兄恋妹情结,性取向,以及gender identity(例如乌蒂娜自身公主/王子身份的挣扎),这些大抵没有超出流行媒体喜欢玩的段子的范畴,话题性和戏剧性的作用多于对性本身的讨论。
而德米安中性是最关键的词语之一。黑塞显然受精神分析派的思想影响很深,在后半部分占了很大分量的艾娃夫人(没看过原文,猜想其实原文就是夏娃?),作为带辛克莱进入该隐印记群体的领路人,她在辛克莱的妄想中扮演着母亲情人妓女情欲和高贵合一的形象。此处的内容应该运用到了荣格的“原型”的类型。因为个人对荣格的理论没有什么了解,无法进一步阐述,望指教。
4 关于“阿布拉克萨斯”
几乎每篇讨论少女革命和德米安关系的文章都从鸟破壳而出开始。
寻找德米安,小说的原句是“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这只鸟飞向上帝。这个上帝的名字是阿布拉克萨斯。”小说中,阿布拉克萨斯是辛克莱所找到的“神”,它是世界的所有,包含了光明和黑暗,每个人的自我在其中都有所归宿而有所命运的指向。虽然少女革命中的宣言没有关于阿布拉克萨斯的后半部分,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出,凤晓生是阿布拉克萨斯的化身(可参照剧场版的宣传语)。
然而,这两者虽然都被赋予了同时包含两重性的特质和堕天使的隐喻,但其实指代完全不同。
德米安中辛克莱所认为的阿布拉克萨斯是一个自然的包含一且的存在,在其中既可以追求圣神光明,也可以追求如今这个壳中的世界(显然他所指的还是跟随上帝的世界)所认为的邪恶肮脏。辛克莱相信它所代表的是真正的真理和自由。因此,德米安中表达的是只有破除了被灌输的(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的)关于什么是光明神圣的这层壳,真正自己寻找思考,才能走向真理。
而少女革命中的凤晓生本身却成为了世界必须突破的壳的存在。他的双重性是从给予希望的身份开始,加以绝望结束。其实认真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少女革命中所攻击的对象并不单是所谓压抑自我的表面虚伪的世界,而是整个包含了割裂痛苦的世界全部本身。至于突破这个世界之后目标是什么,要去到哪里,其实它根本没有想讨论。因此作为“阿布拉克萨斯”这个世界的全部的凤晓生成为了需要突破的对象,并且在剧场版中是已故之身。
因此不难看出,德米安自始至终的主线是黑塞对于自己宗教信仰、道德观和世界的真理追求成长变化的梳理,他已经脱离最初寻找的茫然状态,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而少女革命是在对于自我和家庭、友谊、感情、社会人际关系的梳理之后,对这个世界本身充满了愤怒。这个愤怒并不引向特定的方向,也不具有明确的答案。说到底,仍旧是一颗不死的中二之心熊熊燃烧。
**
个人认为,就如在探讨EVA的时候被庵野那个棍玩弄的宗教相关词汇吸引去太多注意力是一种过度诠释一样(私以为EVA在哲学宗教层面出于兴趣的卖弄成分远远大于真正的探讨),直接用德米安套在少女革命头上也是一种过度诠释。事实上,并非借用意象或者纯粹掉书袋增加情调用意,而是清晰直指哲学命题的动画,个人阅片经验而言大约也就是是攻壳系列了。不过其也只是是简单明了地陈述了“我同意这样的一种观点”,并没有太多深入地进行辩论和探讨。
个人看法是,不论是因为榎户的脚本还是几原监督本身的想法,德米安的一些结构和意象,以及黑塞思想的一些边角料确实是运用到了少女革命之中。但就本质而言,分析少女革命的探讨的主题和意义时,还是应该更多地回归到心理学层面的分析上。
其实,写此文,原本主要是想整理一下读德米安之后的思路。少女革命的动画毕竟是很多年前看的了,实在无法就一些细节细细阐述,若有记忆出错还望指正。
其实个人并不认同德米安的大部分观点,那本书在我看来是另外一种中二之心熊熊燃烧,不过这是题外话。
以及,谁来告诉我怎样能从少女革命按图索骥到漫长的告别。。。
**
ken新增了對漫長的告別的回答,在此~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8912/note/157702780/ 3 ) 少女革命和呼吁平权
花了几天看完了少女革命。弹幕中许多观众冲着“百合神作”的噱头前来膜拜,而把少女革命简单的意会为表达utena和安希的感情纠葛,实在过于肤浅。尽管本片大量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大胆的分镜及前卫的表达方式(被人诟病的重复的决斗场面,两位少女用几乎谜面的方式表达本集概要的影剧等),许多观众仍能粗略领会本片主旨,即号召女性的觉醒。
显而易见,片中的各种角色:教导主任,若叶,学生会长冬芽,西园寺,甚至被utena视作王子的dios种种言论,无不表达着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女生应该穿女生制服,一个女生穿男生制服真是太不像样了。
女生学不好逻辑,果然应该依靠理科好的男生。
女生为什么要xx呢,只要在蔷薇园(片中的蔷薇园正是牢笼的形状)就好了。
胜利的决斗者对蔷薇新娘享有绝对的控制权。女生应该无条件服从胜利的决斗者的一切命令(蔷薇新娘的设定)。
王子成功的路上,蔷薇新娘只是祭品。
…………
可能是怕观众被晦涩的表达方式难住,故事开始,监督就借utena之口说道:
你们这样争夺蔷薇新娘,太愚蠢了!有人在意过安希的想法吗?
尤其是最后几集,dios/凤晓生反复告诉utena,你不可能成为王子,不可能救出公主,因为你是女生!
这些赤裸的台词,哪怕再迟钝的观众,也能窥出监督的意图。
至于其他配角,干,梢,树璃等等,则是不同维度丰满了这个故事。尤其是黑蔷薇篇中,深刻挖掘了配角的内心世界,使配角不再沦为简单的陪衬。而从这些衍生的故事中,观众看见人性的双面,恶意被放大,又在决斗的仪式中被铲除干净。这样由恶意滋生的蔷薇,自然无法赢过崇高善良的utena。第二篇章也有许多值得品鉴的深意。
我尤其喜欢的是结局。每一集utena在抽出心中的剑时,都要大喊一声:向世界发动革命!没错,主旨早在标题中就明白的告诉世人:这是一场由少女发动的变革!
决斗舞台倒悬的城堡,正如每个童话看似美好的结局: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监督眼里想必也是可笑的价值观的载体。城堡在utena打开安希的棺材时崩塌,棺材里面,是被封印的安希。此刻我相信了,utena和安希大约是同一个人。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少女革命绝非“百合神作”,它想表达的是一个女性自我救赎的故事。在抛弃了对王子的幻想之后,少女终于明白,只有自己成为王子,才可能把自己从牢笼中解放,若雏鸟无法啄开蛋壳,则无法飞往新世界。
身为变革者的utena,既然打开了女性的束缚,自然要承担千夫所指,在片中则表现为:万剑穿心(凤晓声解释,此处的剑即是人们的责骂),正如同幼年的安希向众人表示,不要期待她身受重伤的哥哥再去救人后,被千夫所指定在剑上接受永恒的折磨。dios解释说,安希受到这样的惩罚,是因为她将王子从所有的公主身边夺走了。
好了,终于到了点题的时刻。
为什么少女革命中能看出对平权的呼吁?
dios/凤晓声的设定十分有趣。dios渴望成为惩恶扬善,保护公主的王子,正代表世人眼中期望的男人形象: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应该保护女人(在现行社会评判体系上,尤其强调物质上的能力),dios是乐于履行这样天赋(男人)的使命的。这种“正义”的另一面,则是对女性力量的小视(对utena说,你救不了安希,你做不成王子,你是女生)。应用于生活中,许多女生幻想着依靠丈夫的财力,从此吃穿不愁,无需拼搏奋斗,而她也相应的成为丈夫的附属品。男性之所以乐于为女性提供这样的庇护,是出于对女性自身力量的否定,把自己放在救世主的位置,因而对女性的要求,也只简单停留在从属,听话上。
然而王子的力量是有限的,dios受伤躺在草堆上,门外却不断有人呼喊着王子的名字。男性,不可否认,有其力量的上限,然而世人仍然用超人的标准要求王子。想想吧,如今房价奇高的一线城市,而女友,丈母娘,乃至男方自己,都以为是有”义务“为这畸形的房价买单的,不然就是世俗评价里的”没能力“,”没面子“。这里的dios自己,也是因此强撑着伤痛,想要继续作战。此时的安希,打开房门,告诉大家:不要再期待王子的降临了,王子已经被我封印了。
而她,是真正关心着哥哥的。可惜发出这样大胆的宣言,宣扬着撤去男性对女性的天然保护,公主不应再期待王子而是自己来掌控命运,当然会受到既得利益者及世俗力量的反攻。在心安理得享受男性庇护交换自己自由和意志的女性看来,这种说法尤其可笑,更有可能剥夺她们现有的一切。安希的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世人啊,若是对王子的苛求少一些,不要告诉男人,你们要是不怎样怎样,就是无能,懦夫,男人和女人都会轻松一些。世界上本没有谁该去救赎谁,有谁说公主只该躲在城堡里哭泣?荆棘的道路,两人携手开辟,岂不是更快捷高效?何况,依靠男人的怜悯和施舍,怎么换来诚挚的爱和理解?若两人从来不在一个平等的高度对话,又说什么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呢?
天上utena发动了革命,而革命的道路从来艰巨的。若安排学园里的男人自此幡然醒悟,正视utena的能耐,又未免太俗套些。所以几原安排,utena在变革后消失了,如同千万先驱,逐渐被人们淡忘。而最后,安希觉醒,离开了学园,踏上寻找utena的旅程,又透露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辉。天上utena的确是那个足以引发世界变革的人,变革,已经开始!
4 ) 少女革命观影录 黑蔷薇篇
前言:本文按TV内容分4篇,学生会篇、黑蔷薇篇、凤晓生篇及世界尽头篇。每集一点感想,长短视信息量而定。小学时曾看过少革而留下短暂记忆,但那时候肯定没看懂。高中时候的重温算一周目,结合吧里的分析看懂了一点。这次重温是二周目,看懂的内容更多一些。毕竟有些东西,需要阅历才会明白。
学生会篇的信息量较少,就不贴在这里啦, 有兴趣可以去博客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876510102xfom.html
凤晓生篇分析://movie.douban.com/review/9286747/
世界尽头篇分析://movie.douban.com/review/9286751/
14 黑蔷薇的少年们
冬芽被打击得一蹶不振,暂时不出场啦。
凤晓生、黑蔷薇少年登场。
本集主角凤香苗,凤晓生的未婚妻,因为无法与安希好好相处,而走进告白室,成为第一位黑蔷薇决斗者。
决斗场上放着百合,百合寓意百年好合,以及美满家庭。表示香苗想和凤晓生结婚,并且能够跟安希友好相处的愿望。
影绘少女:终于,令人害怕的事情要来了呢!比别人都要早呢。要怎么办呢,这颗智齿?
Utena:拔了吧
智齿对当事人来说很痛苦,对旁人而言无足轻重。但不论再痛,拔掉不就好了么。正如凤香苗对安希,安希并没有做什么事情,只是凤香苗自己的心理压力太重了。你是要跟凤晓生结婚,不是跟安希结婚,不理她不就好了么。
15 那梢所指的风景
Miki对Kozue只是兄妹之情,但Kozue对Miki的就有点骨科了。当叛逆少女只是想引起Miki的注意,但最近Miki的注意力都放在安希身上了。Kozue不甘于此,走进了告白室。
决斗场上放着的是长大后不再愿意喝的奶昔,但奶昔却是蓝色杯子(Miki的杯子)。代表Kozue想重拾过去的美好,也想得到Miki。决斗时安希悠哉悠哉地喝奶昔,是对Kozue的挑衅么?
恢复正常后,Kozue和Miki的关系缓和了,还让Miki给自己做奶昔。
影绘少女:
A:要不要热咖啡、三明治或冰啤酒呢?
B:这车厢中只有我一个乘客而已。
乘务员不停重复询问
B:吵死了,我什麼也不想喝,什麼也不想吃!
Utena:不理她就好了嘛
B:不好意思,给我热咖啡和三明治吧
嘴上说着我不需要,心里还是很在意的,这不就是Kozue对Miki么。明明不想要的,最终还是要了。也对应着Kozue对于“Miki有了喜欢的女孩子”这件事终于无奈地接受了。所以最后才会和Miki和好。
16 幸福的牛铃
七实又来搞笑了。
牛铃是安希送的。
17 死之棘
枝织对树璃说我怀念那段3人在一起的时光,但对于把他从你身边抢走,我并不后悔。树璃却告诉她,我从来没有爱过他。这时有一只小鸟飞来撞上窗户,受伤倒地。小鸟代表枝织受伤的心?因为抢男人这件事伤不到树璃。
树璃说天上和枝织一样,有着残酷的天真。(天真的是天上,不是枝织)
凤晓生也说天上天真而单纯,所以那份天真才会刺伤人。
枝织的花瓶里倒出的水里有树璃扔掉的吊坠,应该是御影草时故意为之。(大胆猜想是小鸟丢进去的)
告白室里,枝织说她从小嫉妒树璃,才会抢走那个男人。但实际上树璃对她很体贴,她却认为树璃在同情她。自卑心作祟。知道树璃心里的人居然是自己,枝织又高兴自满,认为自己终于赢了树璃,又难以接受les(好难形容,反正她疯了)
决斗场上的是小鸟,姑且认为这代表枝织想赢树璃,又想放下这个执念的愿望吧。决斗结束后小鸟飞走了,代表放下。
决斗之后,枝织像是放下了什么似的,交了新的朋友,面对树璃也很平静。
反观树璃,明明已经把吊坠丢了,结果还是回到她手中,还是放不下。
影绘少女:
A:我已经不行了!本来是个秘密,却被大家知道了!
B:不要那麼介意。
A:我要死去了!
B:谁也不觉得是件丢脸的事。
A:是这样的吗?
B:是的,谁都穿过毛线裤的。
A:但是我一次居然穿了三件!这麼高雅的我,居然被人知道我穿毛线裤,而且还一次穿了三件!啊,再这样下去我会嫁不掉的!要怎麼办才好?
Utena:脱掉吧!
表面来看,是树璃的秘密被知道了,utena的话,也是对树璃说的。另一方面,枝织嫉妒树璃的秘密,树璃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从本集结局来看,枝织放下了,树璃还没有。
18 美蔓的烦恼
石路想成为大人,走近七实的世界。决斗场上放着的是巧克力,代表着石路认为的吃了就会变成大人(间接接吻)。结局是石路不再执着于成为大人,也没有一天到晚跟在七实身边,而是自己好好去上课了。
影绘少女:少女说今天终于献出了第一次,成为大人了。父母非常紧张,以为是**。然而实际上是献血。utena:满16岁才可以献血喔。
随着年龄增长,经验增加,自然就会变成大人了。做了某个行为,并不代表可以成为大人。石路只是在做无用功。
19 如今为已亡之国的歌
达也喜欢若叶,却走迂回路线向utena告白,这逻辑也是醉了。可惜若叶的王子不是他,表白失败后走进了告白升降室,因为达也不恨若叶,所以没有黑化。
影绘少女:
taiya:轮胎/鲷鱼
A:刚刚送来新鲜的轮胎(taiya)啊。今天本店大特价!
B:那给我一点吧!
A:可是轮胎店是什麼?
B:太太,真是个好问题。
A:那鱼店是什麼?
B:卖鱼的店啊!
A:那面包店呢?
B:卖面包罗!
A:我这边是轮胎店,所以是卖轮胎。
B:是吗?
A:要分辨好轮胎是要有经验的,光用看的很难分辨味道好坏呢。
B:那请给我一个。
A:谢谢惠顾,去给你先生吃点补精气的东西吧!
B:讨厌啦~老板你怎么这么说嘛…今晚要用这轮胎做什麼料理呢?
Utena:那玩意儿…能吃吗?
虽然同音,但轮胎并不能当作鲷鱼。同样,达也是洋葱王子,但并不是若叶心中的王子,只是她曾经的美好记忆。若叶只把达也当朋友。
20 若叶繁茂
因为收留了西园寺,若叶心中的王子,她变得自信而美丽。
凤晓生:“一般人生而普通,‘特别’的人只是少数。有些人在某段时间会变得特别,可惜特别的时间并不会持续那么久。”
这段话预示了若叶的结局。强行去追求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只能是悲剧。
御影草时向西园寺提出可以帮他重回学院,代价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东西。于是,原本说好了送给若叶的头饰戴在安希头上了。西园寺对若叶,有利用也有感激。与重返校园的愿望相比,叶子头饰简直微不足道,西园寺毫不犹豫地交换出去了。他以为可以给若叶更好的礼物作补偿,却不知道那对若叶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若叶不甘输给安希,不甘于当一个普通人而走进告白室,成为决斗者。决斗场上放着的是叶子头饰,而且是不同颜色的叶子头饰。若叶的愿望真可悲。
结局西园寺重返校园,若叶继续孤单一人。
影绘少女:
狐狸族要在太阳雨的时候才能结婚,兔子族更惨,要在太阳雪的时候才能结婚。
Utena:不结婚怎么样?
太阳雨虽然概率比较低,还是有可能出现的。太阳雪就真的完全没可能了。若叶想要西园寺成为她的王子,同样是不可能事件。
21 害虫
七实身边的跟班茎子其实一直喜欢着冬芽,茎子因为被七实看到与冬芽同撑一伞而受到七实的强烈打压。
决斗场上的物品是与冬芽同撑的伞,愿望同样卑微。
另:决斗前安希撑着她自己的伞,你又调皮了2333
结局是茎子又当回小跟班,“我才不敢肖想冬芽大人呢。”
Utena:“那个女孩…为什么继续和七实走在一起呢?明明心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想法…”
Anshi:“很简单啊。只要为了自己喜欢的人,那么对其他人的感觉就完全不是问题了。因为想欺骗自己,用什么借口都可以的。”
影绘少女:
蝴蝶被螳螂追杀,同伴忍受不住喷了杀虫剂,可是这样的话蝴蝶也会死的。
Utena:那只是芳香剂而已。
茎子是蝴蝶,七实是螳螂,大家都是昆虫,如果蝴蝶对螳螂下死手,自己也会死。所以茎子其实不敢真正反抗七实,如果没有了七实,她就更加没有靠近冬芽的理由了。
上一集的若叶是普通人,不过因为是utena的朋友,观众对她还是比较熟悉的。黑化后的若叶不但对安希有恨,对utena同样有恨。因为她们都是特别的人,而自己只能当一个普通人。
而茎子更可悲了,在本集以前,没有人记得她的名字,她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跟班。没了她,七实随时可以有新的跟班。但她却不敢反抗七实,不敢切断与冬芽的联系。
22 根室纪念馆、23 决斗者的条件
22集影绘少女:
机器人很能干,不会苦不会累不会寂寞,有抓来的猴子陪伴。
时子:但是看到你的人会替你感到寂寞啊
机器人是御影草时,猴子是(假的)马宫。
23集影绘少女:
爸爸以前当过班长,但过不好现在的生活,于是想要跟女儿一起去上学。
若叶:慢走~
活在回忆里的草时啊。
学生会的成员们,你们真相了,黑蔷薇背后确实有“世界尽头”的支持噢。
蝴蝶被做成标本,花不再凋落,雪不会化。一切一切,都暗示御影草时的时间停止了。
根室教授曾被形容为没有感情但计算精密的机器人,是被利用的对象。是时子让他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可惜时子不喜欢他,于是他接受了凤晓生的条件。一百个少年的死,是凤晓生和草时共同为之,像是某种祭奠,为了得到革命世界的力量。
草时的愿望是将回忆化成永恒,他一直活在过去里。
23集里草时说utena和他一样都希望回忆变成永恒。
决斗场上是时子和马宫的合照。utena其实差点就输给草时了,那一刻马宫(实际是安希)对草时说的话是故意扰乱他,让他输。马宫实际上是anshi扮演的,可以理解为是anshi在帮utena。草时因为想起一切的真相,失去了永恒。
从结局来看,根室纪念馆、黑蔷薇篇所发生的一切其实并不存在,草时输了后,一切就恢复原状了。我倾向于认为黑蔷薇的一切曾经存在过,但因为草时活在过去,他输了后,因他而发生的痕迹也消失了。参考《回转企鹅罐》结局,命运换乘后,世界篡改了所有人关于冠叶晶马的记忆,抹去他们存在过的痕迹,但留下了一个玩偶,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
马宫:“时子因为不愿意见到花凋谢,而把蔷薇做成干花。但就算能这样得到永恒,花本身真的会高兴吗?所谓的永恒,根本就不存在吧。”
(干花就是黑蔷薇)
时子:“根室教授和你一样,都没有变老呢”
凤晓生:“只要留在这学院里,人就不会成为大人。”
(学院就像是伊甸园,美丽而不真实,要离开学院才能成长啊)
时子:“知道吗,花是为了结果才凋谢的。”
(从前时子执着于永恒是想要救马宫,但马宫已经死了,时子也放下了,于是离开了学院。但御影草时放不下,只能活在回忆里)
黑蔷薇篇综述:
黑蔷薇篇能看到很明显的“成长”主题,他们曾为了某件事执着,不论以何种方式,最终都放下了,不就是成长了么。
有人认为,黑蔷薇篇暗示了整个学院不过是受人操纵的非真实世界(某种程度来说这句话是对的)
凤学院可以看做是一个巨大的棺材。结尾时安希也说了这句话。
1.告白室里,墙上的画:蝴蝶-茧-幼虫-叶子
代表着从成年状态回归最初的模样。对应告白者,就是由作为成人克制自己的普通抱怨到释放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啊啊啊这里我自己都理解不了解释不清,有想明白这段的欢迎解惑谢谢!)
2.22话中黑猫从1只变3只,有没有什么寓意呢?还是说只是代表回忆有误?
3.一直留着印有时子唇印的杯子,有人用《千纸鹤》来解释,寓意草时对时子永恒不变的爱。
御影草时和马宫外貌和行动上就像是utena和anshi的性转。草时悲剧地活在回忆里,且因不愿面对现实,回忆被他自动美化。而马宫是anshi扮演的,马宫讲的话有真有假,看官要懂得判断。
吧里大神对黑蔷薇篇的解析,比我写的要详尽喔://tieba.baidu.com/p/9586536?pn=1&traceid=
24 七实小姐秘密日记
七实搞笑合集哈哈哈
影绘少女:
A:完蛋啦~我的秘密已经纸包不住火了。国王的耳朵竟然是驴耳朵!
B:原来是驴子啊。
A:可惜啊!其实不是驴子。其实…我是…披着女孩外皮的猴子喔
C:怎么会有人这么不要脸,这女孩已经嫁不出去了。
机器人把猴子抓住了~~
分析:
七实的秘密,是坏心眼且愚蠢,所以有人吐槽说她嫁不出去了。
石路的秘密,则是偷窥跟踪,和各种作战计划。
机器人抓住了猴子,就是说秘密不保,他们的痛脚都被人抓住啦
5 ) 少革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篇是目前为止见过的最靠谱的分析:
原地址
http://bbs.sjtu.edu.cn/bbscon,board,comic,file,M.1154403626.A.html原地址好像戳不出来,我就转载一下?
以下简单分析了一下少女革命的结局。它让很多人觉得莫名其妙,也有很多人对它的理解
仅停留在肤浅的层面。
当然这篇分析十分粗略。如果要详尽说明它的结局中暗藏的所有机关,大概5个这么长的篇
幅才够用。这篇分析一部分为我自己所写,一部分翻译自日本一些blog上的研究文。我想
尽量写得简单易懂。当然对少女革命这部机关重重的作品来说这并不容易办到。
这篇文章仅仅写最后一集,也就是第39话。实际上少女革命的每一集都可以用这个篇幅的
文章详尽分析。
天上欧蒂娜成为王子救出姬宫安希,如果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话,少女革命将会是一
个容易理解得多的作品。王子救出公主,也是多数动画的高潮部分理所应该导向的结局。
借由此种结束,观众积压的情绪才能得到最好的释放。在少女革命中,情绪上的压抑从黑
蔷薇篇的后期部分便开始积累。在凤晓生篇中,七実的悲惨命运(当然是带有喜剧色彩的
,但疯癫的喜剧才是最残酷的悲剧),欧蒂娜与安希的“感情”破裂,欧蒂娜被凤晓生夺
取往日的光彩... 似乎都是对最后王子公主结局的铺垫。似乎在预示着结尾的大风暴和大
“平反”。
观察一般动画容易发现,往往最“黑暗”的场面都出现在距结束只有3到4集处,在最
后两集甚至最后一集才得以释放:或者是大团圆的喜剧结局,或者是悲剧性的崩溃。从传
统意义上来说少女革命的结局算是一个悲剧,或者说是一个留下一点希望的悲剧(参考神
无月巫女的结局)。但如果只是这样,动画本身就是失败的。我曾经说过很多次,做作的
悲剧是没有意义的。就好像剧情走到这一步,完全凭监督一句话,要死就死,要活就活。
实际上走到这一步本身就已经决定了一个动画的失败,至少是结局的失败。因为必然性和
宏旨的缺乏。少女革命的结尾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巧妙的把前面38话里的每一个细节串联了
起来,就像中世纪建筑中的拱顶。它远远不像一个有积极意义的悲剧那么简单。 在少女革
命中积累了许久的感情宣泄却被监督生硬的压制了。欧蒂娜没有成为真正的王子,她最后
也只是个“爱管闲事的勇者大人”。凤晓生对“一心一意”的信念的嘲笑,若放在别的动
画里可以看成是欧蒂娜的一心一意的想救安希这一行动能获得成功的暗示,但在少女革命
中却错了。嘲笑永远留了下来,似乎变成了说故事的人本人对欧蒂娜行为的嘲笑。“仅有
一心一意的信念是什么也做不到的” 当然欧蒂娜也就不能仅凭这点就成为安希的“王子”。
这部动画既然不是一个“少年”成为王子救出公主的故事,那么它究竟是关于什么的呢?答案正是--革命。
榎戸洋司在少女革命脚本集中曾经指出,王子,就是让女孩子能成为公主所必要的存
在。当然反过来说也对。没有了需要解救的公主,王子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少女革命中
一直反复出现的“輝くもの”,对于王子来说就是那个公主。在蔷薇之门的后面有安希,
监督的暗示已经十分明确了。所以凤晓生企图凭借欧蒂娜的力量取回迪奥斯的力量,是断
然不可能成功的。原因正是他失去了需要他保护的那个公主(在这里可能说是魔女更为合
适)。没有了这些,他只能像安希所说的那样,把扮王子的过家家把戏永远玩下去罢了。
另一位没有人需要的王子在少女革命的初期也曾经登场。薫幹曾经对安希说过“你美丽的
音色由我来保护”。可他孩子气的“我要把蔷薇新娘变成我的”的话还是暴露了他对王子
-公主的幼稚理解,他也不过是个在假扮着王子的配角罢了。他丝毫没有理解“王子”这一
人生角色的残酷性。正是这样,在决斗场上安希才会那样不留情面的为欧蒂娜加油。在那
个时候,薫幹就是那个“爱管闲事的勇者大人”。在第39话的末尾,凤晓生成了“爱管闲
事的勇者大人”。安希那句“别了”像一把利剑般刺穿了他的信念。从动画的构思来说,
安希-凤晓生的羁绊可以看成是传统的王子-公主系统的代表。安希可以为了这羁绊接受百万
支剑的痛苦,也可以为了这羁绊用剑刺穿她的“ウテナ様”。
回到第39话开头,七実,薫幹,冬芽,西园寺和樹璃五人围坐在烤架旁的对话十分耐
人寻味。首先是七実引出的“遗忘”的话题,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为沉重的是樹璃随
后说的故事。大意是说她姐姐年幼的时候曾经掉在水里行将溺死,这时有个少年跳入水中
试图搭救姐姐。结果她的姐姐被旁边的大人救起,那勇敢的少年却被河水冲走不知下落。
樹璃说完以后镜头分别摇到樹璃,冬芽,西园寺和薫幹的脸上,可以看到他们的瞳孔中的
光芒在微微颤动。这个时刻,他们突然领悟到了“成为王子”这一行为当中全部的残酷性
和滑稽可笑。这对人来说确实是极为残酷的瞬间。而剩下的七実之所以会以抱怨的口气问
出“为什么这时候说这个故事呢”这个问题,也说明她或多或少的窥见了事实的可怕。那
个跳入水中的少年,不就是樹璃,冬芽,西园寺,薫幹,七実以及还在决斗场上的凤晓生
和欧蒂娜的写照么。围绕着蔷薇新娘的争夺,说到底只是人生的一出荒诞而又可悲的戏剧
。如此想来,前面七実的台词“あんなことやってらんないわよ。馬鹿馬鹿しい”,是何
等畅快。对于欧蒂娜来说,跳入水中的少年又构成对结局的一种暗示。赋予她那冷静的看
起来是无意义的"ひたむきさ"一种极为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少女革命说的就是
一群人想成为王子的故事。从最开头那个“それは昔々の話です”一直到欧蒂娜试图打开
封印的一刻,传统的“王子-公主”系统一直在以深刻的方式起着作用。欧蒂娜凭借一心一
意的信念确实打开了封印,但却没能救出安希。如果救出了,欧蒂娜
就成了真正的王子。这样动画便没有实现“革命”。结局只不过欧蒂娜与凤晓生换了一个
人,王子-公主的系统完好无损。动画也就称不上是“少女革命”了。不得不说在设定中欧
蒂娜以一个男装少女出现,是很有阴谋的。如果结局中欧蒂娜成功的救出了安希,看似革
命成功了--公主打败王子,救出了公主。但如此一来根本没有摆脱王子-公主系统的窠臼。
在前面有一次影绘少女的对话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台词:
A:そのとき、奇跡の力で僕は本当の王子様に...
B:どうせアニメでしょ、それって...
(A:那时,奇迹的力量让我成为了王子... B:什么呀,不就是动画里嘛。)这段对话的
潜台词就是:普通的动画里是能成为王子,但这可不是那样的故事哦,这是制作者对所有
观众的一种警告。我们来看看第39集的末尾一段:背景音中三个一直没有露面的少女A,B
,C在谈将来。其中B说到“何よ。結局、いい男を捕まえるのが女の器ってやつじゃない
の。”这里再次暗示了少女革命这动画的主题:要实现的革命,正是把公主从王子身边解
放出来。这对于想成为王子的那些人来说(如七実,薫幹,冬芽,西园寺和樹璃)同样意
味着解放。正如前面说过,当公主不再需要王子,当公主不再是公主,王子和英雄们也就
没有了要保护的东西。至此他们才真正从残酷可笑的命运中解脱了出来。第39话的末尾播
放的七実,薫幹,冬芽,西园寺和樹璃的生活片断,正有此意味。少女革命不仅仅是欧蒂
娜和安希两人与传统公主命运的战斗,也是这些想成为英雄的人们的一次与自身命运的战
斗。王子们表面上失败了--他们都没能成为王子,但从革命的意义上他们胜利了。所以说
,结局是圆满的。
安希和凤晓生最后的一段对话是极为精彩的。甚至可以另写一篇文章单独分析。这里
简单说一点。凤晓生的话:“やはり彼女には、革命は起こせなかった。消えてしまった
彼女は、この世界ではただの落ちこぼれだったんだ。” (果然她还是没能引发革命。已
经消失的她对这个世界来说只是个累赘罢了。)随后安希说“あなたには、何が起こった
かもわからないんですね。もういいんです。あなたは、この居心地のいい柩の中で、い
つまでも王子様ごっこしていて下さい。でも、私は行かなきゃ。”(您根本没有明白发
生了什么呢。算了。请在这舒适的灵柩中永远玩您的扮王子过家家游戏吧。但我必须走了
。)这实际上可以看成观众与监督的一次对话。观众此时的想法,也许用凤晓生的那段台
词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的:什么嘛,最后还是没有革命。可监督却说:你们错了,革命确
实的发生了。明白了这些潜台词,“你根本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呢”这句话对我来说是极
为震撼的。后面安希对凤晓生的讽刺,则像是刺向王子-公主传统的最后一剑。从这种意义
上来说,这动画的“boss”似乎应该说是欧蒂娜本人那想要成为王子的信念(这个信念在
第一集的开头便提了出来,随着动画的进行又不断地暗示),而凤晓生,生徒会的众人,
黑蔷薇会等等都是对欧蒂娜本人的补白,构成了她的侧影。同时形成了一幅庞大的众生像。
对主题的最后一次暗示,是安希在踏上旅途的时候的那句话:“今度は、私が行くか
ら。どこにいても、必ず見つけるから。待っててね、ウテナ!”。这里她没有称呼ウテ
ナ様,而是直呼其名。这并不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表示着安希对欧蒂娜的感情更近了一步
,而是暗示了动画的主题。安希的潜台词是“我已经不是公主了”。她与欧蒂娜的关系从
王子-公主的传统禁锢中摆脱了出来。
当王子不再是王子,公主不再是公主,摆脱了枷锁少女的命运又指向何处呢?动画并
未给我们明确的答案。在如此深刻的结束后任何明确的答案都是不应景的。只有一句模糊
的“いつか一緒に輝いて”(总有一天会在一起闪烁)。但这句话却没有从安希或者欧蒂
娜的口中直接说出。其实监督的语气已经很明确了:别想在这里找到什么替代品。这种做
法同时又和主题呼应:少女革命这动画的目的,就是打破传统的命运。在完美的做到这一
点后,任何更多的修饰此时都是画蛇添足。
在少女革命脚本集下册中榎戸洋司曾经写道:
行く手の道程は、降る雪で定かに見えない。
だが姫宮アンシーは、毅然とした歩様で、その寒い道を歩きはじめた。
也许这段描写安希的旅途的话,是对答案的一个最好的注解。
少女革命作为动画史上一座丰碑,几乎是不可超越的。后面不少作品试图在符号化上模仿
它,但都流于生硬和粗俗。对比近年越来越sx的tv动画以及一些垃圾玩意被人供奉起来当
神作的潮流,让人不得不唏嘘感叹。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少女革命的最后一话真正的意味
,以回答那些说结局“太悲”,“草率”等等言论。
作者主要翻译了这篇日站的内容,懂日语的话也可以直接戳这个:
http://strangelove.jp/utena.html 6 ) 以《少女革命》为视角解读和解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
(该文章为笔者的女性学课程论文,如有建议和意见欢迎指正)
摘要:
本文通过将女同性恋女性主义这一激进女性主义视角引入20世纪末先锋派动漫作品《少女革命》的剧情和角色形象评析之中,试图以《少女革命》为文本呈现和诠释其中可供挖掘的女权主义观点,并重点关注其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并认为这指向一种革命者和革命观点的自身批判,从而试图呼唤一个无限可能性的新后革命世界。
一、引言
《少女革命》是日本1997年由几原邦彦导演的少女动漫,它漫长的39集讲述了一个十分具有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的故事——姬宫安希是凤学园的蔷薇新娘,只要迎娶她就可以获得最强大的“让世界革命的力量”,为此,学园里的男生风靡起了“王子游戏”,黄昏时分在学园天台上决斗,获胜者就可以赢得蔷薇新娘的身体和芳心。然而有一天,一个叫天上欧蒂娜的女孩阴差阳错登上了决斗的擂台,还赢得了比赛。但她并没有从此过上和安希幸福的二人世界生活,而是不断受到其他渴望获得革命力量的男人的挑战和攻击。欧蒂娜每次都会获胜,直到败给安希的哥哥,学园理事长凤晓生。失败的原因是安希在她身后放了冷枪。作为牺牲品而消逝的欧蒂娜终于退出了学园的王子游戏,也消失在朋友们的记忆中,然而安希却突然辞别哥哥,踏上了寻找她的旅程……
《少女革命》是一部少女动漫史的里程碑之作,也被称为日本百合作品的鼻祖,但是它广受赞誉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的富有女同性恋韵味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因为大家从中能解读和品味出深刻的女性主义内涵,对男权社会的影射与反思。虽然几原邦彦在推特中曾经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也对那样的观点没有兴趣,因此有粉丝借此争辩说他想表达的主题并不是女性主义,而是更广泛的革命精神和全人类的解放,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用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读这部动漫。在说人类解放之前,还是先说一说女性解放吧。
《少女革命》在漫长的、琐碎的、无厘头的、无尽的抢夺新娘的擂台赛中耗费了过多的胶片,也耗尽了大部分观众的耐心,而最后从34话开始的关于故事暗线的揭露,欧蒂娜与凤晓生决战的高潮、最令人发指的安希的背叛,以及最后安希开始主动寻找欧蒂娜的开放式结尾,才是全片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近年来,以百合素材为主题或者包含百合元素的日本动漫逐渐增多,也越来越直白、露骨、多样化,但是回过头来去看这部20世纪末的开山之作,其影响意义和深刻内涵是难以被超越的。无论是描写日月巫女的永恒相爱相杀的2004年的大胆百合作品《神无月的巫女》,还是2019年大受百合圈内欢迎的,描写两个高中女生细腻感情纠葛,通过身心的一步步相互探索深入,逐步确认相互的喜欢并在其中经历成长蜕变的《终将成为你》,以及种种以百合为噱头,包含女生之间暧昧情感,但是总是以悲剧、出轨、背叛或者不了了之收场的“伪百合作品”,其女性视角的范式和对于女性之间情感的洞察都很难比《少女革命》走得更远了。而这可能与《少女革命》的离奇情节、开放式结局所导致的解读视角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有关。某种意义上来说,《少女革命》是笔者目前为止看过的将同性之爱的深刻内涵诠释得最完整的作品,也是最适合用来阐释什么是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呼唤了一种变革时代的期盼。
二、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观点及批判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当代女性主义哲学思潮随之不断扭转、发展变化,一种较为独特的女性主义——同性恋女性主义诞生。它经常被划分为激进女性主义的一种类别,但同时又和女性主义理论主体有所区别。对女同性恋主义来说, 女同性恋者因为身为女性和同性恋, 在性别和性取向上处于受男权制社会双重压迫的处境。因此, 女同性恋主义继承了女性主义对于父权制话语的批判,但是另一方面, 女同性恋理论更突出强调“性取向”背后的权力政治问题。 因此, 它不仅将矛头指向父权制, 更指向父权制度下的“异性恋”体制, 旨在打破男女、阴阳、异性恋同性恋这种二元对立架构下所压抑的各种可能性, 以释放情欲的自主流动和多元化的爱情。在其代表人物艾德里安娜·里奇看来,“Lesbian一词必须得到承认,因为抛弃它就是与沉默为伍,就是对我们非同一般的经验撒谎,就是橱柜游戏的同伙,就是在制造不可言说性。”(Rich,1979)她认为同性恋经验是属于女人的独特生命经验,而女人和女人可以分享彼此的强烈感情,从而联合起来反抗男性暴权。进而有人得出,只有女人之间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情,女人也只有在和女人的相爱之间才能摆脱男性凝视,摆脱男权社会的一切束缚。
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无疑是对早期的主张“女性可以变得和男性一样”的启蒙女性主义思想、主张“男性和女性之间区别对立、宣扬女性特质”的差异化女性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其视角着眼于女性之间的同性爱对于男女社会角色构建的消解,“不仅仅强调女同性恋是一种质疑和颠覆传统的性欲观和性文化模式的性取向,更体现了女性的政治态度、身份认同和自我主体意识”(许庆红,2008),李银河在其书《同性恋亚文化》中说道:“同性恋行为的基础是受到压抑的人类潜能与自发性的释放,该现象中包含着革命的潜力,是对生殖秩序的反叛,是一个‘伟大的拒绝’;与此同时,同性恋行为指明了某种更充分的爱欲意义,代表了肉体的可能性的充分实现”(李银河,2006)。 由此可见,一些女性主义者把女同性恋女性主义当成一种绝无仅有的女权主义观点,并认为它蕴含着能够真正颠覆男权社会权力,开启女性新时代的革命力量。
然而,相对于主张彻底消解男女二元化对立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来说,同性恋女性主义是否真正能够带来男女平等,是否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对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批判观点认为,其过于理想化女同性恋和女性特质的倾向,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构想,它将男女社会权力关系颠倒过来,强调女性的主体性大于男性,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机械的性别因果论,与传统的男权主义各置天平的两端,从而依然没有摆脱男女二性别的对立,与男权主义殊途同归。
三、《少女革命》与女同性恋女性主义
那么《少女革命》是怎样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女性主义思想的?笔者认为其故事内核主要隐藏在34-39话之后的伏笔拆穿和在高潮中落幕的情节之中。当观完整部动漫之后,观众很容易做出这样的假设:剧中的主角具有鲜明的象征色彩,凤晓生是男权力量的象征,安希是甘愿被奴役牺牲的全体女性的象征,而欧蒂娜是少数不愿让女性再受苦、勇敢推翻男权制的新时代女性的象征。他们三个人构成了“少女革命”的全部图景。
1.作为旧势力代表的全体男性象征凤晓生
安希的哥哥凤晓生真的曾经是王子,只不过当他的妹妹安希为了保护他不被万众的期望和千钧的责任所压倒,自愿牺牲为魔女引开众人的仇恨和怨愤之后,就不再是真正的王子了,反而是躲在“魔女”的屏障之后的自私、懦怯、无法承担责任还渴望着力量,理所当然地驱使并奴役着自己的妹妹的魔鬼。
当公主变成了“魔女”,王子也不再是王子,这是对数千年来男权社会统治阴暗面的极大讽刺。处在明处的王子,英雄和男人们,缔造着关于帝国、权力、战争、政治、宗教的神话,而女人完全沦为了男性的生殖工具,她们在可见的历史舞台上常常扮演负面的角色,她们不是被边缘化,就是被妖魔化:魔女、女巫、女鬼、妓女、女仆、宫女,等等,她们就像动漫里的安希一样,好像自愿成为男性的附庸,成为男性获得政治权力的一个补助品,成为男性创造历史之中被男性话语权随意摆布和镶嵌的一环。可是《少女革命》幻想了最初的童话式场景:明明男性一开始是保护公主的王子,可是当男性选择牺牲掉女性来换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男性也不再是能够拯救女性的王子!蔓延数千年的男权主义遮羞布一下被揭开,“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男性和女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故事,是不是在男性主体的意识话语中建构又不断巩固的当代史?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和男权主义保持距离从而重新审视男性和女性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如果把王子和魔女的故事与民间固有的王子和公主的神话对比,其解构主义色彩不言而喻。
2.作为反叛和革命女性象征的欧蒂娜
从动漫的第一集开始,天上欧蒂娜就以一个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出现——她总是穿着男装男裤,为此经常受到校监的批评,有着一大堆女性粉丝,看起来就像是对自己的性别定位有些模糊,或者有潜在同性恋倾向的女孩子。然而即便是误打误撞把安希娶回家,听到安希说“现在开始我是欧蒂娜大人的新娘”,她好像也并没有表现出对安希的同性吸引和着迷。而安希也一直不冷不淡,受制于游戏规则而对欧蒂娜言听计从,虽然她们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难以言说的默契,但安希却从来不表露出任何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个性上既逆来顺受,也显得难以亲近,高深莫测。不过似乎是为了不让她完全地沦落为没有感情的木头人,导演为她安排了宠物奇奇,并一直通过奇奇的行为暗示她不被表达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对于欧蒂娜的好感。
然而她们俩之间的暧昧着实少得可怜。反而,她们都在不停地和身边的男性产生细微的情感纠葛,尤其是后期凤晓生的出场——凤晓生以其高大迷人的形象迅速夺得了欧蒂娜的芳心,而其暗中还仍然和亲妹妹安希保持不温不火的乱伦性关系。笔者认为这里是对现实中女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在异性恋的背景之下,女同性恋完全“不被看见”,女性之间的细微情感很容易淹没在正统、强势、总是有明确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男女异性恋感情之中。而这一点同样在《神无月的巫女》中得到了互文对照。日之巫女和月之巫女明明是天生地造的一对,但是她们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得到世俗的名分,日之巫女明明在骨子里爱着月之巫女,却摆脱不了身边忠心耿耿的男性的大胆追求。月之巫女在心里暗恋着日之巫女,却无法直接地表达。直到看到她和别的男人的亲吻,日之巫女澄澈而富有激情的爱才彻底觉醒爆发。这一段痛苦的暗恋打动了很多有类似体验的观众。
在《少女革命》之中,欧蒂娜作为新娘游戏的胜利者,安希的“新郎”,似乎也从来没有得到男人们的认可,正是因为她站在擂台上,才激起了一大堆男性的挑战欲望,因为他们都发自内心地认为她不配。所以几乎每一集都有新的男人向她发起挑战,似乎大家都认为她的获胜是偶然,是暂时,是侥幸,男人持剑才是永恒,是正统,是必然。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帝制历史中,也有过短暂且唯一的女性皇帝——而后她也很快被自己的儿子推翻。凤晓生在挑起和欧蒂娜的决战之后对她说:
“今后的你不适合再持剑了,这把剑就交给我,从今以后就由我来保护你。你会获得永恒,和我永远相爱,你是公主我是王子,我们会永远厮守在城堡里……无论是那时的你还是现在都是女孩子,女孩子是不适合拿剑的。”
这是大多数少女的终极浪漫幻想,也是欧蒂娜对他芳心暗许的动力源泉——她对于王子公主这一永续的浪漫叙事结构的渴求。
女人们通常被认为是更加渴望感情的,脆弱的,感性的,并且常常身不由己地掉入爱情的陷阱——因为她们又愚蠢、又无能,势必要依靠男性过活,也势必要被男性的力量所主导。从而不可避免地追求异性爱情,并陷入波伏娃所说的“要么失去自我、要么失去爱情”的两难境地。女人势必要建构起对男性的幻想而成为女人,又势必要在和男性的爱情中失掉这种幻想。
“在存在的消融运动中,男性伴侣原则上扮演主动角色,女性则扮演被动角色。本质上来看,被消融的部分是被动的部分,即女性,女性是被构成的存在。”(巴塔耶,2019)在巴塔耶看来,性爱行为和献祭行为具有某种相似性,男人通过对女人的暴力侵犯构成毁灭,以此来消解自身的存在结构,达成对生与死之间连贯性的追求。
在性爱游戏和献祭仪式中作为猎物和献祭品的女性,其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价值体系不言而喻。因此过度沉迷于同性恋情,而不投向男人的怀抱,对于女性成为女人来说毫无意义。很多对于女同性恋的社会态度研究也表明,男性通常把少女之间的同性感情当作游戏,当作对于成熟女性和男性之间发生关系的一种预演。“无论她们怎么闹腾,终归女孩子都是要属于我的。”这是很多男性的潜在想法,也是女性在暧昧活动中彼此心照不宣的事实。
因此在《少女革命》中,欧蒂娜为什么要扮演这个异性恋制度下的出格者?为什么试图成为保护安希的王子,而不是乖乖把这个权力还给男人?
在第一集导演就给了一个答案:是因为她曾经在小时候见到过一个将她从绝望中拯救出来的王子,她无法忘记这份崇高,在对王子的过度仰慕和思念中,她从“想要见到王子”变成了“想要成为王子”。并且从第一集到倒数第三集,她对于王子的渴求都贯穿于她的行动逻辑始终。直到她明白了凤晓生——这个她心中王子形象的原型,早就失去了王子的崇高之后,才破除了她对王子的执念。笔者认为这里有暗示社会对于女同性恋的一种常见偏见:即一些女同性恋者变成男孩子的造型扮演男性角色本质仍然是表达对于男性的爱慕或者男权力量的渴求。
但是动漫的高明之处就在于34话的回溯完全推翻了这个设定:欧蒂娜确实在童年见过王子,可是更重要的是她也见到了魔女,见到了被钉死在永恒的被诅咒和被歧视的十字架上的魔女安希。她是为了拯救魔女才想要成为王子的,因为小王子告诉她自己没能力救安希才决心成为王子的。但是在长大的过程中,她忘记了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只剩下对于王子力量的追求和渴望。这里似乎体现出一种福柯式的对传统社会规制的讽刺——权力是无主体的、是网络状的,每个人都不免成为社会权利体制的毛细血管。即便是从拯救魔女的孩童心愿出发,在接受女性角色的社会规训之后,也难免成为男权力量的附庸品。“就算你仍然记得,你也始终是个女孩子,不久就会成为女人。”这是小王子对于欧蒂娜的论断。可以说他的预言有一半成为了现实。
3.团结抗敌——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萌生
西蒙·波伏娃在其《第二性》中写道:女同性恋可以是女性“逃避自己处境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是接受这种处境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欧蒂娜似乎是出于被迫才接受了安希的婚约,安希也仅仅是因为服从男性设定的游戏规定才听命于欧蒂娜,她们之间的关系似乎不能算是一种真正的同性相吸。她们之间的感情交流表面在明,实为暗线。即便是完全符合游戏规则的女性婚约,也完全不会得到男权世界的承认和重视,而转入地下运动一般的怪异角色扮演。她们俩之间所谓的感情,随着欧蒂娜与凤晓生一次次的约会、发生关系而逐渐陷入窘境的境地。虽然西方的lesbian这一词的最早发源约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就“与不少女人保持浪漫的性关系”,但是出轨和骑墙显然难以被现代爱情伦理所全盘接受。
但是动漫的34话无疑让人重新相信了她们俩人之间的爱情。毕竟,欧蒂娜是为了安希才决心成为王子的啊,她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目睹了永恒受苦的魔女、并目睹了“王子’的无能,才下决心要自己成为王子的。可以说从她要成为王子的那一刻,才是故事一切因果线的开始。正是因为她是为了安希站在擂台上承担她本不该承担的责任的人,安希也才会在心底倾向于她。
安希在男性世界里体会到的,只有冷酷、暴力、和哥哥强迫自己发生的乱伦关系。相反,在安希身边,她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被呵护、被照顾,安希的“女性凝视”毫无疑问提供了一种更美好、更理想、更温柔的爱。而安希所象征的传统女性形象,在受到男人无止境的压迫之后,似乎第一次开始了主体的意识苏醒,也逐渐体会到自己身为女性的尊严和价值。最后安希毅然和哥哥告别,踏上主动寻找欧蒂娜的旅程,不是一个突然的爆发,而是欧蒂娜对她的爱日积月累的结果。
男人无法拯救安希,在这个角度上,安希如果想要寻求拯救,就必须借助欧蒂娜的力量,她们同为女性,只有结为义理,只有通过紧密相连,才能形成足以与男性抗衡的力量,她们的爱是救赎之爱,是光明、伟大、具有革命色彩的爱。这样的结构逻辑充满了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色彩。当代法国女同性恋小说家莫尼克· 威蒂格说道:“女同性恋者不是女人。”欧蒂娜为了能够保持自己的那份崇高,抗拒了一般女人的标准,也没有成为男权制度下的标准女人。但是安希是一个被男权主义构造出来的标准女人,所以她不能和欧蒂娜相爱,所以她最后必须刺死欧蒂娜。但无论如何,只有女性自己解放自己,才能达成救赎,才能导向新的希望。在一个后革命时代,有没有安希和欧蒂娜能够真正相爱相依的可能性?我们无从得知。
4.妥协背叛——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破产
很显然,她输了的原因是安希突然将剑刺进了她的后背。这个反转绝对是整部动漫里最给人以震撼和刺激的一幕。为什么安希要突然背叛欧蒂娜?这是否是对于她们俩人之间难以被确定的爱的彻底否定?
笔者认为她的输局实际构成了一个“虽败犹荣”的悲剧式结局。她和安希之间的爱不仅没有因此而被否认,恰恰相反,借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拔高。也正因为她输掉了斗争,她才没有成为法国大革命里的罗勃斯庇尔,没有成为那个传统革命叙事中斩掉恶龙巨首的英雄,而是成为了永远向革命的可能敞开的革命者。她的消逝反而引发安希走向未知的、开放性的结局,走向新的可能。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从头至尾所传达出的鲜明革命主题,并没有通过革命的成功,而是通过革命者的殉命,通过对于殉道者的追寻来点题。
艺术就是艺术着。任何对于艺术的定义,都会限制艺术发展其内涵的外延。任何革命果实,也终将成为对革命事业的阻碍。正因为如此,革命的“失败”实际上构成了对于革命事业的永恒呼唤,革命精神得以永存。
假如最后的结局是安希和欧蒂娜一起携手打倒了凤晓生,那么该片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帽子大概就可以被扣牢了,但是安希违背万千少女的期待,将剑刺进欧蒂娜的背里,还对她说:
“你和我还喜欢他时的王子很像。但是你永远也成不了我的王子。因为你是女孩子。”
正是因为安希的背叛,《少女革命》不仅解构了男权主义,也解构了女权主义,不仅男权主义被嘲笑和讥讽,女权主义同样被残忍的现实所肢解。在男权的社会下,一切女性的抗争是否都是徒劳的、都是无法摆脱男性凝视的、都是一种自欺欺人式的游戏?
确实如此,没有人能摆脱男权制社会的束缚,就像没有人能摆脱与世界的“共在”一样。甚至个人“此在”的本质就是“共在”。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无法摆脱自己身处于男权社会中的社会关系的我们,又怎么摆脱男权主义的规训呢?
但是人最关键的能力就在于他的想象力,他所塑造的符号意义总是能超越当下,超越此时此刻,并且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敞开。在海德格尔那里,只有“存在不是完全被封锁着而是已经以某种方式展开了,这样才可能通过这种特定的存在者通达存在。”只有人能展开自身的无数可能性,并通过实现这些可能性而达到存在(宋洁,2019)。只要有人的存在,革命就会不断地继续下去,无论是谁打败了谁。只要有殉道者的存在,后人就可以向着革命者致敬,就可以发起一轮又一轮的革命。所以安希出发了,她踏出了第一步,借此通向无数的可能性。无论是哪一种,都会是一场新的革命。欧蒂娜虽然被安希刺穿了胸膛,却依然成为了将安希从永恒的幼稚王子游戏中拯救出来的那个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少女革命》在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中展现了一个可供我们以各种方式解读无尽内涵的文本,尤其是对于大众影响最深的超前的、激进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后现代的解构主义思潮大行其道的今天仍然显得丝毫熠熠生辉。《少女革命》具有莎士比亚式悲剧性色彩的开放式结尾使得“排斥女性主义是在歪曲它,排斥女性主义之外的解读是在削弱它更广泛的批判价值”。它对于女同性恋的暧昧感情做出了十分独到的阐释,也试图从女性爱情中找到变革世界的真正力量,其通过女性之间的相互救赎从而引申至自身解放的无限可能性,亦或者是导向一个世外桃源幻想的女性新世界的畅想,是对于女同性恋女性主义再好不过的阐释,也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书写,如何能“赐予我变革世界的力量”?这部动漫也许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参考文献:
1.李银河.李银河自选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2.许庆红.爱欲与自我:《另类戒指》中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6):728-732. DOI:10.3969/j.issn.1001-2435.2008.06.022.
3.陈静梅.西方女同性恋主义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J].兰州学刊,2007(05):111-113.
4.Rich,Adrienne.On Lies,Secrets,and Silence:Selected Prose,1966—1978.New York:W.W.Norton,1979,PP.200,202.
5.王晴佳. 历史的精神 精神的历史——评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J]. 读书, 1986(06):44-52.
6.宋洁,王伯鲁.从“用具”到“技术”——海德格尔此在的敞开与遮蔽思想流变解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171-176.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827.
7.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53.
对于爱而言,唯有一个最大的敌人:永恒
8/10。超现实感的独特分镜手法分明察觉出几原的存在,喜欢利用相框、人体、物件分割出新的画面空间,阴影和逆光的寓意表现场景一种唯美性和一种新意,怪异场景快速交替出现简直色气满满,例如津津乐道的决斗广场不同阶段的装饰置换:整齐划一移位的桌子、大量堆叠的奔驰塔建的拍摄场地,旋转电梯里安希脱掉的衣服布满树枝绿叶,决斗者的自主意识具象化为胸中剑,星仪馆里天上和安希交叉躺下睡觉的剪影,纪念馆实则火葬厂,城堡和王子是被情感执念创造出的牢宠也是奇迹、永恒的虚幻,谈话过程中窗外的气球、鸟渲染心理气氛。每组角色大尺度的恋情都是彼此在意却因自卑和误会表面厌恶彼此的恶性循环,安希头发的暗紫色代表悲伤,结尾凤晓生优雅地趴在地上喝东西,看着天上打开棺材(解放命运),百万飞剑将城堡灰飞烟灭代表舍弃被王子记忆禁锢的封闭世界。
这种夸张的戏剧化+意识流的表现手法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另外在那个年代一群男性主创能够制作出一部女性意识如此强烈的动画真是非常神奇。重点不是少女能不能成为王子,也不是把王子反转成渣男了事,而是彻底摧毁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的幻象。但几原并没有因此就宣扬爱情不重要(好吧也许他只是diss BG)。不管是固守封闭的世界还是打破世界(蛋壳),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各种各样多少有些扭曲的爱,而解放魔女的只能是最高洁的那一种。真是非常神奇的世界观。关键是人家表现技术还跟得上,服了。
革命沒有把公主變成王子,卻把魔女變回公主,接下來就是公主尋找公主、得到幸福的物語啦。悶了很久的氣,在安西說再見的時候全出光了!題外話,神作就是神作,就連雷點也被模仿者學去了……staff笑而不語
神作!!N年后再看概念也依然“先锋”!影子少女最喜欢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眼德米安即视感(那个雏鸟和蛋壳的比喻),还是觉得是一个找寻自我的故事。“女性”除了作为社会角色标签,同时也是生而存在的属性,在主我和客我之间像一粒嵌在肉身里的沙子,探寻和抗争和与其和解的过程注定持久存在,但无论有多么痛苦,也“不要害怕我们将会相逢的世界”。少一星是因为几原的表现手法有时候真的是给他的传达减分的
这片真是给了那些指望靠嫁人出人头地的女人们一计响亮的耳光!
小时候在TVB看过,当时看不懂,只是觉得画风很丑,只记得女主决斗和影子少女的奇葩对话。现在重新看翻,不愧为90年代的otaku三大神作,完全不逊于EVA。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十分前卫,内容隐晦,表现手法独特,各种比喻象征,其中有好多个故事都非常喜欢,结尾也非常震撼~
这部作品在日本能够和《EVA》《世纪战舰》并列称为三大OUAKU动画,可以看出它的实力。
这是幾原邦彦、榎户洋司、光宗信吉和JA共同构筑的奇迹……
公主太过憧憬王子,因此下定决心自己也要成为王子。无法成为公主的女孩,就只好成为魔女了。亦科亦奇的超现实世界观可与废弃公主等量观之。除了(四幕)舞台剧质感外,榎户洋司的系列构成是最大看点,即便总集编都能做到超凡俗,这个世界上可称之为杰作经典的动画凤毛麟角,但这无疑是其中之一。
制作质量在当年算很不错,但是还跳不出每话重复画面的问题
“但你终究是个女孩,长大后你将会成为女性。你会忘记你的初心的。”于是多年以后女主就真的受不住诱惑被说这话的人推倒了。这一点实在太可怕了无法容忍,扣一星。/20141124 感到不快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五星。
又复习了一遍,真是常看常新的片子。最终话和声版的轮舞听起来感觉竟然比OP还棒。
duel时候的BGM真的是经典,每一首都有一个法语名字(虽然语法乱七八糟的,不过还是很酷炫)。曲风是结合了古典的摇滚;歌词讲述评论此时的场景和事件,是在效仿古希腊悲剧里的合唱。不管是女权还是百合,这片子都是关于束缚和自由的,里面的隐喻和象征简直多到令人发指,大爱几原的仪式美
一朵献给所有少女们的蔷薇。总有一天会一起闪耀!
神作,没有之一
Cult Film
说神作不至于…好好剪剪的话11集完全可以说完39集的内容。我不认为这是百合番,姬达根本都没响好吗…什么是都要往爱情上套烦不烦啊?这番里就没有爱情,只有幻觉和错付。这是女性在汹涌逆流中寻找自我,与坚固的意识形态抗争,是女性间的和解与结盟,是女性的自我救赎与相互救赎。
"与其做受人保护的公主,我更愿意做英勇有型的王子"--天上欧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