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影片的线好多…但是感觉每条线的深度都不够。而且每条线里的人的罪从轻到重程度不一。通过赎罪被原谅继而重新好好生活的资格不应该一概而论得出同样的结论。看过《脑男》里即使有悔改表象但是被放出来之后继续虐童的少年犯,看过《素媛》里在监狱里经过测试仍有犯罪意识而且2020年即将出狱引起社会恐慌的变态,我比较倾向于人性没那么容易从阴暗仇恨畸形扭曲而且在犯罪中获得快感,改变成仁慈善良自控能力强到违背自己的欲望和本能。罪犯不是年纪小不懂事而犯小错误的小朋友,不是大人的口头教育或者打骂一下就知道害怕而好好认错反省的。戒烟戒酒戒赌戒毒戒黄片戒犯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没有一条是下了决心就轻松做到的。人性有很多弱点,在没有任何监督管控的自由的情况下睡懒觉不刷碗闯红灯随地丢烟头吐痰说脏话之类,或者心情不好跟人意见不合起冲突吵架骂人甚至动手,连心理正常受良好教育有健康幸福家庭的人都未必有能力有觉悟把自己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和世界观里有不完善的地方说改就改,完美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何况是曾多次犯罪的罪犯,谁能保证不会有哪些导火索一触即发。虽然大部分人心都向往美好愿意相信美好,但是有些美好的设定实在是不太现实。所以我承认对像影片中铃木那种多次杀人后重新回归社会的人存在偏见。
暂时三刷生肉。上影节还会再刷几遍熟肉。
友罪是由药丸岳的同名小说改编,濑濑敬久执导和编剧,生田斗真和瑛太w主演的电影。
主线为主角一条线,同时还有佐藤浩市饰演的出租车司机一条线以及铃木以前的教官一条线。
多条线的核心内容为如果你身边的人犯了罪你会怎么看待他。第一次看时觉得多线有点散,三刷之后觉得,多线电影内容可以不相关,最重要的是核心表达内容一致,剪辑没有违和,最终结尾时能够感受到多股悲鸣拧在一起。
正片基调很丧,看到结尾处演员表,那种压抑感令人说不出话,一度陷入了与主演一样的绝望中。真的是久久无法站起来的作品。
从益田的角度很可怜了,也许有人觉得他的罪不算什么,但确实是他这么多年的沉重的负担,一直去探望他的妈妈,并看着他妈妈也离去。新交的朋友,以前却是少年A,在越来越喜欢一个人时发现他的过去。还断了手指。最终朋友还是选择离开,不断自责觉得都是自己逼朋友走上了绝路。
从铃木的角度,为少年时期犯的过错背负一辈子是理所当然,但他还活着,没有被判死刑,被重新放到社会就要想办法活下去。就算每天不断忏悔,痛苦,也还要被人说,呵,竟然还普通的活着。交了女朋友交了朋友,但是不知这是幸福还是不幸,当他们知道真相时,大概还是会远离自己吧。
从铃木女朋友角度,被前男友逼着去拍av,之后一直控制着自己,无论逃到哪里前男友就把av寄到哪里。好不容易找到了不介意自己过去的男朋友,还是被qj了。当然,最后发现自己现男友是少年A……
从铃木的女教官角度,自己负责给少年犯们妈妈般关爱,却忽视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在这么大的付出和努力下,少年犯真的可以改过自新吗?而自己的女儿堕胎做手术等她的人生一切也没有参与。
从出租司机角度,自己儿子是罪犯。无论自己无数次向被害人父母道歉都没有用,不会被原谅。自己儿子竟然还要带球结婚了,他真的配得到幸福吗,家里亲戚都支持他们,难道像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做坏人一样。
总之真的是,太惨了……
这部不是在倡导大家要原谅杀人犯,而是现实中确实存在没有被判死刑的杀人犯。无论他们配不配活下去,他们也要这么活下去,无论是不是在好好的忏悔。而他的身边人,是怎样看他呢,又是也要为他的过错做出多少牺牲呢。电影能做的也只有引发思考,这并不是一个有答案的命题。
很喜欢这部的电影感,很适合电影院看,有一场在音箱下面听生田结尾的独白(信),真的特别难过特别压抑。建议大家有机会能全程不吃爆米花观看(来自瑛太的批语)
有罪之人的群像戏,但是零散到了一个境界,缺少将它们集中起来的线索。明明是以少年A为噱头,真正与少年A有关的只有瑛太的主线和佐藤浩市的副线。还有Toma的故事和另外两条副线讲的都是别的罪过。
总之就是莫名其妙的摆了一些无关的人惨兮兮的生活出来,美名其曰探讨带罪之人可以过怎样的生活。本来我是喜欢这类的,但是它太缺少亮点。想找中心思想都很勉强。
另外就是我是边做着《被讨厌的勇气》的读书笔记边看完的,这也让我很分裂…因为被讨厌的勇气否定过去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的原因论,但是这部片所有人都是被原因论束缚了。正是如此他们才这么惨兮兮。尤其是瑛太的角色,那么悲愤的喊着可是我想活下去,这个时候我就很想吐槽,只要你想活下去就能做到啊,你只是缺少获得幸福的勇气。
虽然之前知道电影的内容,但看完心情还是很沉重,到底应不应该原谅犯过错的人?犯错的人究竟可不可以原谅自己?难道一人犯错,自己甚至全家要忏悔一辈子?剧中最不喜欢佐藤浩市演的角色,如同被害人父亲所说,所有道歉忏悔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好过,一直去找被害人家属,让被害人家属如何放下过去,重新开始?斗真和瑛太二人棋鼓相当,每个人都演得很好。
电影节看了导演见面会场,有观众问导演犯过罪的人配不配拥有幸福人生,导演说希望可以拥有普通人的人生,也可以笑可以哭可以普通的生活。我是不认同的,拜托,自从你犯罪了你就不能拥有普通的人生,在被害者或被害者家属还没原谅你的时候你怎么配拥有普通的人生,对得起死去的被害者么,想要就不要犯罪,犯罪了就要承担起后果,就像出租车司机爸爸一样,自家儿子把人家家庭害那么惨,自己儿子却结婚生子拥有美好家庭了,那种心情真的是一言难尽。还有把自己弄的行尸走肉一样,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你的铃木,犯错就要付出代价,搞的世界我最惨给谁看。其他不说了,电影有点太散,中途半断的感觉,也不知道要救赎谁罪犯吗?他们配吗?
看完斗针和瑛太的《友罪》,这电影和之前东出昌大演的日剧《恶党》是同一个导演濑濑敬久,改编的也是同一个作者药丸岳的小说,这个作者很喜欢写少年犯相关的故事。友罪也是少年犯的故事。
和《恶党》一样,都是关于犯罪之后能不能得到原谅这样的题材。
瑛太饰演长大后的少年犯青柳,笨拙但是善良,看起来是一个自闭到让人心疼的男人。斗真饰演的前记者益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他逐渐亲近,两人成为朋友。
然而实际上青柳是十多年前一起连环杀人案的凶手,报道中被称为少年A,是一个杀死小学生之后还在旁边自慰的变态杀人犯,犯案时他才14岁。
这里面的少年A青柳的原型,应该是“神户儿童连续杀人案”(也被称为酒鬼蔷薇圣斗事件)里面的14岁少年A。杀害3人,重伤3人。并且分尸,侮辱尸体,饮血,寄送信件挑衅。案件发生后,引起轩然大波。
少年A的照片以及真名“东慎一郎”先后被网友和媒体爆料出来。
1997年10月少年A进入少年感化院。和副主治医师关系亲密,将其视为母亲看待。
2004年3月已经成年的少年A被释放出来,进入社会。
仅仅七年时间。
2015年少年A出版自传《绝歌神户连续儿童伤害事件》,讲述案件,消费死者。并且没有得到受害者家属的许可。因为出书事件,和关系良好的副主任医师决裂。
2016年《周刊文春》追踪过少年A的生活现状,居住在东京都内的公寓,独自生活,和家里断绝关系。出本的书籍销量达到25万本,海外也有出版。少年A赚取大笔版税,还有脑子不清醒的迷妹仰慕者追捧。真面目至今无人知晓。
瑛太饰演的剧中的少年A,就是这种少年犯。这种人可以被原谅吗。
导演透过另外一个车祸肇事者妻子的口问出问题:犯过罪的人,就不能够得到幸福吗?周围的人也必须用“这人不会幸福”这样的眼光去看待那个人吗?就不能坐在一起欢笑吗?
肇事者的父亲这样回答:不能。
电影的主题倒是非常清楚明了,一个人毁掉别人的人生,那么他自己的人生甚至家人的人生也会被摧毁。
东野圭吾的《信》也是强调了这一主题。《信》里面直接把凶手的家属受到惩罚,也是凶手受到惩罚的一部分,这样的内容给表达出来。
《恶党》也差不多是这种主题,只不过恶党里多出一些救赎的内容。
斗真饰演的益田,则是校园暴力阴影下的幸存者。校园暴力中对好友置之不理,甚至最后加入欺凌,导致好友自杀。生活在这样的阴影里,让益田的人生脱离轨道。
看完整部剧,我觉得这个人物有点多余,尽管斗真演得声嘶力竭,说实话对这人没有什么共感,挺讨厌的。竟然在好友母亲快要死的时候,说出自己也欺负过他,这种人是脑子坏掉了吗。
这部电影的评分并不高,观看体验不如电视剧的《恶党》。原因可能是里面的人物铺设过多,但所有人的联系都太过散乱,没有能够全部链接起来。故事讲述得不够圆融。
少年A的身份揭露,也没有让人意外的感觉。对于细枝末节,其他人物的探索,和主要人物之间,没有太大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
不知道是原著就这样,还是因为是拍得电影,只有两小时,没法全部交代清楚。
顺便说一下,忍成修吾再次饰演人渣,逼迫女友拍A`V,被分手后,还把片子发给女友的家属同事等身边的人,跟踪狂,找人轮暴女友,这样一个超级渣男。感觉每次在剧里看到他就会开始想象,这家伙这次会渣成什么样。
女友是夏帆饰演。夏帆真的不考虑去整个牙吗,脸都快变成老太太了,剧里瑛太同事还夸奖她超级可爱,作为观众看得好尴尬。
失望,老题材还这么拖沓,头爆炸。siff2018。
唱过的一首龙珠,却召唤不到人间喜乐;断掉的两根手指,曾推我感受地狱悲苦。五芒之星的罪状是谋杀,更是亵渎;葬礼游戏的恶业是冷漠,更是狠毒。忍受一份丧失感,在顽石重击中享受快感;背负两分负疚感,在慰问家属时佯获救赎。犯过罪的人还能得到幸福吗,不要问家毁的吾之父亲,去问人亡的他之生母。
说洗白不至于,本质上还是独属于日影的思考方式,走的比声之形更远更极端一些东西,故事还是“人类思考,累死自己”的日式绝望:有的人因为内疚一辈子行尸走肉,其他人站在道德高地,一句话给人定性,至于霸凌者呢?过得依然滋润吧。
关于洗白,这部电影是讲如果你发现你的朋友是少年A你会怎么想怎么看待他。恋人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当你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的过去,你会如何对待这个事情,电影只是带给大家一个思考而已。看的次数越多越能理解那种痛苦。
和去年的「愚行录」同样的问题,设定很好,但发展出太多的议题,还都是老生常谈的,且蜻蜓点水。庞杂视角和一大堆“负罪/救赎”互文,尴尬不尴尬,全场的哄笑已经证明。主支线没有轻重缓急,节奏失准,宛如配上画面的广播剧,缺乏电影意识的调和。就算瑛太的演技特别抓人,也撑不住濑濑四处乱崩。
不觉得是洗白,只是在讲年幼的时候杀了人的人,会过着怎样的一生…可以普通的工作交朋友谈恋爱,可是工作是分分钟掉手指头的危险工作,朋友也是童年犯过错的朋友,恋人是知道你杀人就逃避不理的前av女优…感慨的点是,哪怕当事人每天自残,只看到一个视频就说他“普通的活着呢”…人真的未免太武断了
夏帆已经残成这样了吗…最后还是给了一丝希望,没有绝望到底。以少年A事件为灵感创作的作品,我觉得比东野老师那些自作聪明又矫情的推理小说所探讨的社会伦理难题深刻多了。片中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过去,怀着赎罪的心情于尘世间苟延残喘。而这种复杂的情绪,又根植于日本人深入骨髓的耻感文化。
有种直接把剧情梗概拍成电影的感觉,没有一个环节值得称赞。
这部片最大问题出现在它的宣传,其实根本是三条线组成的电影,彼此之间关联性并不强,如果拍成三线并重至少不会造成混淆,但偏偏成为3/5跟2个1/5第份量,就变成观众走进戏院前的期待有差异,事实上是三个少年犯成长之后的故事,编导重心不平衡造成影片失衡。成为了最大的谬误。
一直在崩,所有涉及到的元素全被拆解成无用的螺丝钉,不能组合在一起,就都是赤裸裸的被搁置。演员也全线乏力,并没有将感情更深入的投入文本,只是在展现和解释自己的戏份,导演也没有能提供出更优质的层次展示。
非常平庸。仅有的惊喜可能是瑛太的表演。(见面会上监督表示瑛太试镜争取角色的时候换了好几种演法问监督你喜欢哪种(@_@;) 几条罪人的线交叉得并不好,佐藤浩市那条最为鸡肋,番茄演戏日常用力过猛,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都没什么新意,旬报满分怕是瞎了。
不觉得在洗白,甚至看完后都不是同情里面的每个角色,哪怕在少年A被一次次剥夺停留脚步的权利时感到了人们的片面和武断。“犯了错的人就不能获得幸福了吗?”“不能。”可无论如何都想活下去的心不该被剥夺。斗斗这次完全不在状态,几场哭戏被瑛太最后一幕完全碾压。不过最大问题还是导演,几条线交织得毫无意义,片子显得特别平庸。
《龙珠》主题曲的笑容,匹萨旁的素描,被重复背叛的理想,为了丢失的母爱而成为凶手,不被允许和无法原谅的幸福……好惨,各种惨,一堆惨人,无解的惨
太压力也太纠结的一部电影,倒是非常日本,纠结的话题也都很日本。关于犯过错(罪)的人是否有继续享受幸福的权利,以及他们的亲人是否有这个权利,由此衍生……
胜在演员合适和主题直白 不过我说你们这些当演员的 能不能去演点不那么虐心的 尤其镜头最多的两男一女
如果犯错的人决定改过,想过普通的生活,周围人一味漠视,是否宣告了这一群体的死刑,本片通过几组有联系而相仿的这种对峙抛出问题,又通过益田多年前间接害死朋友的例子推证漠视等同逼人于绝路,朋友之间,父子母女之间,既已坦白,又哪里不能获得原谅。
瑛太演得真好。
好过预期,可以用Clamp阿姨的一句话来总结:“这个世界的确有不可原谅的罪,但是没有不能被爱的人”,导演其实并没有完全偏向一边,而是探讨罪与罚的命题,剥夺过他人生命之人如果经历法律审判依然活下来了,带着内心负罪感(这是重点)的人能否重新被他人接受,值不值得拥有普通人的日常和幸福
罪,是赎不了的。命,是偿不了的。因为没有可逆的罪,也没有可逆的命。只有负着罪,带着命,活着,等死。
这是一个给杀人犯洗白的电影。告诉你无缘无故杀了几个孩子的杀人犯是怎么交朋友,怎么改头换面谈恋爱,怎么开始新生活。而他的家人如何为他赎罪,过着四处道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