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天应该喝八杯水,睡八小时,不应该吸那么多烟,喝那么多酒,不要滥交,该定期检查身体,红灯不应该过马路,三十岁前应该结婚,坐着时双脚不要不停地摇,看电影时应该关掉手提电话。根本没有什么是应该不应该。应该不应该。”
屏幕上吴镇宇在奔跑,这次,他扮演一名身患“亨廷顿氏舞蹈症”的刑警,这种绝症,病人会情绪不稳、动作失控,最终丧失智力,全身肌肉萎缩而死。他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没见过生身父母,却从血缘里遗传了罕见的病。设定非常悲情,影片却在明亮鲜艳的色调中展开,配以华丽的电子乐、打击乐,甚至舞曲。对白轻松恢谐,喜剧感强烈。
影片以“毒龙”一伙匪徒打劫银行开场,子弹飞扬,镜头摇曳,慢动作的扫射,天空晴朗,弹雨中手捧鲜花的新娘倒下。导演叶伟信在这里,仍然凭借另类的切入角度,生活化的情节,表达了一种由血腥和浪漫交织成的末路情怀,诗意在爆裂中绽放。
故事由追查悍匪毒龙开始,吴镇宇与古天乐两名警察,搬入独居老人四婆家监视对面疑犯。四婆被亲人抛弃,精神已半失常,把二人当作多年未见的孙子。其间又遇上逃学少女、未婚先孕情人跑掉的洗衣店女子田缘,分别和吴、古产生了情愫,吴更主动要求做田缘腹中孩子的父亲。这时,毒龙意外出现,激烈枪战后,吴镇宇为了替田缘筹集养育孩子的钱,与毒龙作交易,许诺放毒龙逃跑,却同时通知古,在拿到钱后,两人合力将毒龙击毙。吴也受重伤死去。在此之前,吴早已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他镇静地为自己关心的人如四婆、田缘等做好了安排,给予身后力所能及的关照。
吴镇宇出色的演技和个人魅力,是影片的最亮点,吸引观众视线的漩涡,其他角色不得不退居其后,变成背景。神经质的招牌动作,狠绝中带悲凉,执拗中含压抑的眼神,仿佛一把刃打磨至极薄的尖刀,于凛冽雪亮之中,显示出一种男人的脆弱,令人心动。当他下定决心,去爱去争取时,神经质变成沉稳,狠绝变成温暖,瞬间的转换,窥见那角色生命底子里的渴望,窥见生活的无常中一个男人的坚持守望。
不可避免想到另一部叶伟信与吴镇宇合作的《梁山伯与茱丽叶》,同样末路中的悲凉与温情,同样在血腥中渗出人性的浪漫。两部片中,吴镇宇都是孤儿身份,不同的是,《梁》剧中,更多地能看见主角对命运的容忍,以及自弃。突然降临的,平凡深刻的爱情,他是慢慢地带些犹疑地接受,最终下定决心。本片中,却是主动地迎接,平静地去安排。
从小未曾享受过亲情的吴对罗兰扮演的神经失常的四婆细心照顾,有个镜头是,四婆说着孙儿小时的故事睡着了,吴守在她身边,眼神中透露出依恋,然后蜷着身子也安然入睡。他看见田缘在医院里哭泣,就提出做她腹中胎儿的父亲,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父母,所以想知道做父亲是什么感觉。”这不一定是爱情,却比爱情更让人动容。
当他在屏幕上侧头,嘴唇微微嘟起,真象一个孤独的孩子,遇上生命中初次的悲伤,神情叫人心疼。这样的男人,当他坚决而又不露声色地表露出温情时,是会让女人情不自禁想去拥抱的。跟着他可能生活会变得动荡,但你知道,一旦他下定决心为你负起责任,会绝对值得信赖,他会不惜一切为你营造一个温暖的家,正如在这部电影中,他为萍水相逢的田缘所做的一切,正如他在《梁山伯与茱丽叶》中与吴君如相遇。
和古天乐、逃学少女、田缘在四婆家共进晚餐时,毒龙闯入,温馨气氛和一触即发的杀机相对决,这也是美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对决。直到吴与古在枪战中获胜,观者才长吁一口气,庆幸影片没给我们一个非常突然的打击,使得生活仍然可以怀着希望继续下去。吴最终虽仍死去,希望却留给了其它的人。哪怕是一丝丝的希望,因为他相信:在自动售卖机中,放下硬币,得到可乐,是应该得到的结果。两个字“应该”,就是信心,就是转机。片首,吴镇宇喃喃自语说,没什么应该不应该,到了影片结束时,却有了关于“应该”的、这样的转变,一个男人就此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从容的句号,或者我们也应该相信,当他看见可乐罐落下,平静地闭上眼睛时,他已得到了最终的救赎。
叶伟信似乎喜欢利用剧中细微的物件,通过在不同场景下反复出现,寄托一些信念。在《梁》剧中,是那把坠着微笑脸谱的钥匙,象征着爱的托付。在本片中,是吴镇宇的衣服,是责任感与关怀的传达。他脱下衣服替四婆收拾猫屎,因为干洗衣服而结识怀着孕被情人抛弃的田缘,片尾,吴将拼死从毒龙处抢来的钱,交给分娩后的田缘后死去,新的生命诞生,一直以花里胡哨的公子哥儿装束出现的古天乐,却换上了吴镇宇风格的衣服,简单利落,继续在路上奔跑,似暗示着吴的精神得到了传承。影片拍于1999年,香港主权移交未久,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是否亦含蓄表达了导演对于未来世纪的信心与憧憬?
一个小花絮,当故事初开始时,古天乐出场时,他的手机响起,铃声极其耳熟,竟然是三年后马伟豪《河东狮吼》中,古天乐演唱的那首“来来我是一个菠萝”曲调,三年后这支小曲曾在街头巷尾传唱一时。本片的监制即是马伟豪,这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所为,以示对当年与叶伟信等同仁拍《爆》片的纪念?
似乎借用了几部好莱坞电影的创意,如《搏击俱乐部》那种用两个演员来饰演一个人内心中两个不同的部分;
但是创意在于,一个是年轻,不懂事,好色,贪玩;一个是更成熟稳重的,老练的,有责任心的,未来的男子; 两者有时间轴上的距离,又都同时存在,并且有亲密关系,相互影响;
直到最后 Mike 死去,促成了阿仁的蜕变和成熟;
两名女子也好像是同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
年轻的 阿Yen ,
年长一点,怀孕,被抛弃的 孕妇Jennifer ;她俩的状况似乎又和两名男子有关:
如果阿仁真的和阿Yen发生关系,以他好色,贪玩,不负责的状态,就会促成一个未来被抛弃的孕妇,如Jennifer;
然而由于 Mike的阻止,此事并没有发生;
同时,Mike主动去当Jennifer的BB的爸爸,承担起那个缺失男人,丈夫的责任,虽然是出于自己童年孤儿命运的补偿,但某种意义上又像是一种赎罪,不管是对于年轻阿仁的,还是某某男子的。
也似乎因为这样,阿Yen的命运没有走向Jennifer那般,最后,阿仁把他送到机场,出国念书,
“记得回来看我”
看到阿仁最后以片头Mike的方式奔跑着,很美,有一份感动
一个男子的成长,蜕变,成熟,同时以祭奠内心那个死去,牺牲,奉献生命的男子为代价;
死亡与重生;
当然,用影片中的对白来说就是“我放弃了钱,就应该有一罐汽水”
虽然整体上有港片的粗大,低俗,娱乐,幽默,搞笑等等,或好或坏,不那么美,精致,惊艳,深刻,高雅的元素。但这就是港片啊,属于那个年代的味道!
《搏击俱乐部》,《蝴蝶效应》的灵感,在我看来比较明显;
平行宇宙概念,不那么严格和明显,以暗示的方式表现出来。关于命运的话题,用他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选择,影响来表现。
命运既是如是,又可以不必如此,救赎还在当下的选择和行动。某种意义上,过去可以改写,过去改写了,当前的世界,人物关系,就不一样了。但发生了的,也不必一定是曾经发生的那样吗?
如,和花花公子发生关系,导致怀孕的女子Jennifer,干着洗衣房工作,没有丈夫,BB没有爸爸;可以变成是那个出国读书,有大好年华未被损坏,且充满了美好未来的阿Yen吗?
叶伟信现在在拍《龙虎门》《杀破狼》之类的电影,并不是说这种电影不好看,但这是甄子丹的电影,不是叶的。我不知道这是叶的风格转变还是香港的电影环境使然。王家卫可以五年磨一剑,片子出来没人看,他还是那个我行我素的王大导演。周星驰可以闭关三年,一出关还是那个名利双收的星爷。叶伟信呢?
我们在倒退的时候最喜欢“忆往昔峥嵘岁月”。几年前的暑假,淘碟时无意中看到了《爆裂刑警》,吴镇宇,古天乐,估计是一部不太闷的偶像警匪片,于是立马收入囊中。
电影开始是一段“猜火车式”的独白——“我们每天应该喝八杯水,睡八个小时,
不应该抽那么多烟,喝那么多酒
不要滥交,该定期检查身体
红灯不该过马路,三十岁前应该结婚
坐着时双脚不要不停地摇
看电影的时候要关掉手提电话
事实上根本没有事情是应该或是不应该的。。。。” 悲剧不是人生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而是我们要挣脱它们的束缚,当吴镇宇最后摆脱纪律的约束时,便注定了他只能无助地投下最后一个硬币,以生命的最后一点气息获得“回报”,悲情却不绝情的结尾……
典型的香港警匪片开头,警察轻而易举的搞定了小贼,就象打游戏机一样,打完虾兵虾将就到“大机”了,果然,毒龙一伙在开场不久就迫不及待地钻出来了,穿着POLICE制服四处杀人抢劫,嚣张至极。这倒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么早就把高潮场面调度出来,往下的剧情还能维持这种亢奋吗?果然,维持不住了,但又一次出乎我意料,电影在一种稍为压抑的情绪中呈现出比子弹爆炸更为精彩的场面。
第一颗炸弹罗兰姐出场。罗兰在香港被称作“甘草演员”,说得难听点就是绿叶专业户。1999,没想过会拿奖的她和发梦都想着拿奖的华仔一起拿了奖。于是有人说两个人得的都是安慰奖。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酸葡萄心理,但我敢肯定的说一句,那晚除了罗兰,谁都没有资格拿奖。因为我奶奶就是一个老人痴呆症患者,而罗兰的演绎几乎跟我奶奶的状况丝毫不差。忘记最熟悉的人,只对过去的事情有记忆,喜怒无常。最难得的是,我感觉不到她在演戏,她神经质的面孔的确对角色帮了一点忙,鬼片常客,果然不是盖的。故事从毒龙到罗兰这里急转直下,一部原本充满雄性荷尔蒙的电影到这里变得温情默默。亲情的缺失,让埋藏在罗兰心中叫老人痴呆症的定时炸弹爆炸了。这个病症却让吴镇宇他们的借住显得顺理成章。并多了一个亲人的身份。而围绕这段奇特的“亲情”而衍生出来的情景,比警匪之间的猫捉老鼠更耐人寻味,也更感人。
小雪和古天乐的速配爱情符合偶像剧的特点,简单,直接。俊男美女的组合,怎么样都不会让人讨厌吧?相形之下,吴镇宇和林美贞之间的微妙情愫才是剧中人感情的主线,吴镇宇再一次用他的招牌演技把一个欲爱不能,欲罢不舍,为爱情抛弃道义和生命的角色演绎得丝丝入构入目三分。
毒龙这样的大捍匪在进入了四婆(罗兰)的世界后,居然也变得暂时温顺了。剧中正角反角同台吃饭的情节,在平静的气氛中暗藏波澜,张力十足,紧张气氛比生死决斗的场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四婆教训毒龙拿筷子手势不正确充满黑色幽默的味道,但在惹人发笑的同时又不禁为主角捏了一把汗。佩服叶伟信对场面的控制能力,当然,编剧也功不可没。
最大的一颗炸弹吴镇宇在最后时刻爆发,本来按照正常的警匪片套路,在最后时刻,吴镇宇应该以一当十,直捣黄龙,把毒龙一伙消灭,然后大团圆。但正如片头所说,他妈的太多应该不应该了,人生真的有那么完美吗?一个人到了绝境,还会以平常的世界观看待世界吗?吴镇宇与毒龙的交易表面上突然,但细想,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总会想找一点生命的延续,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有人临死时捐出自己的器官,才会看到《死亡日记》,才会看到那么多离开世界却不曾离开我们的灵魂。对于吴镇宇来说,林美贞就是他生命的延续,是他对爱情的最后一点奉献。所以他付出了自己的道义,抛弃了自己的原则。吴镇宇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炸弹最后时刻还是爆炸了,炸毁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最后,他无力地摊倒在自动售卖机前,把硬币放进去,汽水出来,他说“我总认为,这个世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影片结尾,罗兰坐着按摩椅,吴镇宇在录象里耐心的向他讲述椅子的用法,我终于明白,那颗硬币就是代表吴镇宇,而汽水,就是覆盖电影的概念。
香港电影在日益衰落的时候还能做出这样的电影(90年代末已经出现下滑情况,影片应该是99年的出品),摒弃了最惯常的警匪斗法的主线,而是在火爆的表象下嵌入浓浓温情,以温柔而强硬的方式将你硬生生打动,不管导演有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企图,《爆裂刑警》都是一套让人过目难忘的好电影。
吴镇宇和艾米莉,他们怎么会相似?可是在《爆裂刑警》中,艾米莉没有被我体会到的感觉,在吴镇宇身上发扬光大了。当邪邪的酷酷的痞痞的,或呆呆的痴痴的吴镇宇温情得一塌糊涂,善良得感人肺腑,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爆裂刑警》出现在《野兽刑警》一年后,很让人以为是姊妹篇,但是大相径庭。尽管当年《爆裂刑警》在金像奖上除了老婆婆罗兰的影后便无所作为,但是我是绝对挺爆裂甚于野兽。并且对当届刘德华的影帝头衔大大的不以为然,这个奖明摆着应该是吴镇宇的。
爆裂与温情在电影中穿梭,温情彰显,爆裂却是藏了起来,藏到了吴镇宇的内心深处。一个。“亨廷顿式舞蹈症”,除了警匪对峙,这个病名是影片唯一的噱头。吴镇宇饰演的Mike哥生来无父无母,还得了这种怪病,肌肉和大脑开始萎缩。他认识了洗衣店的一个被抛弃的年轻孕妇,产生了“养她”的愿望。这样的设置,当然偏离了警匪片的路径,滑向市井生活言情片,并且眼看就要掉进这类型老套路的窠臼。但是还有一个人物,罗兰演的四婆。一个绝症警察和一个疯老婆子,这两个人的火花,我看的情况是灿烂于和孕妇之间。这是一个奇异的组合,也正是这条线索,和孕妇感情线交错,共同烘托出Mike哥的天使形象。除了照顾孕妇,安抚老人,Mike哥还阻止拍档玩弄小女孩,叮嘱家里无人的小孩要防范陌生人,给楼道的街坊邻居针对管理问题出主意,做了几天类似居委会主任的工作。最后即使死了,还要留下一段录像,教四婆怎样用按摩椅。
爆裂刑警,爆裂天使。吴镇宇的眼神僵挺着,在他一贯的强硬中,丝丝缕缕的脆弱无助流泻开来,但是对他会有同情吗,会有落泪的可能吗?对于吴镇宇,“同情”这个词永远会显得怪异,我们只是感动,并且理解。这样,我们只是纯粹地看戏,我们不会把自己带入进去。这样,煽情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我是如此冷静。而吴镇宇的形象在冷静中被吸进了我的脑髓。
聚餐那场戏真是精彩。Mike哥,四婆,孕妇,还有年轻的小情侣,这些人彼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就象一大家人那样,温馨甜蜜,看得人笑意盈盈舒心解意。而匪徒这时出现了。当然是这时,不然还会是何时?眼看着温馨将变成血腥,猜想着孕妇的肚子会不会被捅穿,婆婆会不会被摔碎。匪徒竟然坐下来吃饭,还瞅了瞅孕妇的肚子,他们的枪几乎就要显出轮廓,但是一切照常,警匪与其他妇幼老残共进晚餐,餐后匪徒头子还为大家照了一张相。警匪大战当然发生了,不过孕妇和婆婆都安然无事,顺利地避免了恶俗的揪心催泪弹。在这一点上,港片比内地要好。
警匪大战的结果也出人意料。Mike的手掌被刺穿,却咬着牙拔枪对准匪徒。这时一句很伤气氛的话幽幽地吐出来了。Mike说:“我要钱”。在这个时候,《爆裂刑警》终于和《野兽刑警》有了片刻的交集,但是又立刻分道扬镳。Mike要为出生的孩子筹钱,而《野兽刑警》里的烂鬼东警匪勾结则只是顺势而行。我知道,理由常常会造成俗套,但是没有理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野兽刑警》确实颠覆,而《爆裂刑警》则微微主流了些。我反道德主义,但不反道德。因为道德需要理由。所以我更喜欢《爆裂刑警》。
有三段台词,很动人。
片头:我们每天应该喝八杯水,睡八个小时,
不应该抽那么多烟,喝那么多酒
不要滥交,该定期检查身体
红灯不该过马路,三十岁前应该结婚
坐着时双脚不要不停地摇
看电影的时候要关掉手提电话
事实上根本没有事情是应该或是不应该的。。。
近尾声:这件衣服帮我洗一下。记住,好好洗,可以用很久的……(Mike把用衣服包
起来的大堆钱给孕妇)
片尾:每个人都有应该做或不该做的,
放了钱就该有罐汽水,
其实我要的东西就这样简单
应该不应该,每个人自己把握,不需要别人的评判,不需要什么指南。话说得颓废消沉,也是决绝,人也终究倒在自动售卖机旁,但这是个悲剧吗。事实即是如此,无所谓悲,痛倒是有点。
前面说从警匪片滑向市井生活言情片,我也就是把它看成市井生活言情片的,只不过很另类罢了。亦为灰暗,亦为温情,又是干净,几乎是我看的最干净的港片了。毫无色情,暴力亦不夸张,和它的片名,落差怎样的大。
这样的吴镇宇都不得最佳男主?组委会你们过来我保证不打你们。7.3
剧情不错,吴镇宇夺走了我的心。
林美贞很美,吴镇宇很帅,有点温情,有点悲情,国语配音实在让影响影片的观感。PS:当吴镇宇这样可以很痞,可以很坏,可以很酷,可以很变态的男人变得温情且悲情的时候,女人们是招架不住的。。。
1999年到2000年间吴镇宇演了很多经典之作,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2003年无间道2的倪永孝问世,一个演员多久才能迎来下一个峰值呀!!
片子一般,看点是吴镇宇~~
那时候古天乐还挺肥的 反正脸圆的 比现在肉点。。吴镇宇就很有型 啧啧
影片开头的独白有些像《猜火车》,可以看出叶伟信是很用心的在讲这个故事,突破传统警匪片的桎梏,将故事围绕在一间狭小的屋子内,更加突出了叙事的重要性,几位主角的表现都十分出色,尤其是吴镇宇,锋芒毕露,唯独影片结尾,有些让人心寒。
拍摄场景巨小,成本应该也巨小。毕竟主要场景就是在室内。我猜测本片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是有个大纲。因为看完后仔细想想故事框架其实很松散,故事也很简单。这就是当年香港电影,也不失为一种特殊的魅力。没想到这次吴镇宇竟然扮演了一个情种,古天乐竟然扮演精虫上脑的角色。林美贞是真的漂亮。罗兰拿到金像影后,这也能看出当时金像奖的没落。片中令我最喜欢的元素就是后半部分高潮段落里的配乐。很有紧张感,并且很有特点。剩下的其余部分都不咋喜欢。对于我来说,就是鸡肋片。看不看都无所谓。当年香港众多粗糙商业片海洋里的一瓢水罢了。而且本片的本质是爱情片,只是披着犯罪片的皮罢了。片名也不对啊,哪里爆裂了,影片很温情,尤其五个缺失亲情的人走到一起之后。仔细回想一下,本片其实拍摄的有点文艺范,叶伟信有点学法国的风格。5.5分。
不是爆裂是分裂。像是许鞍华和陈木胜各自拍了一部分然后生硬地拼在一起。动作部分没有逻辑。生活的部分好一点,但也是蜻蜓点水,落入孤独的人团聚一起相互温暖的俗套。古天乐那时候愣头青的演技也很不错哇,至少很有特色。现在的他,演戏方面实在太模板化了。
古仔在00年前后真是帅到爆裂!花衬衣阔脚裤,感觉是把宠物情缘的行头照搬进电影里。吴镇宇难得的温情简直迷死人,朱丽叶梁山伯里也是。但在当年本片居然除了罗兰拿影后就一无所获,简直不科学!吃饭那场戏很有张力,整个捏一把汗,没想到唯一的全家福还是歹徒为他们拍的。两型男合作默契无间。
连续看了三部吴镇宇的片,连续看他死了三次,连续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临终情绪。毫无疑问这里的赴死最值得脱帽致意。一个不知如何归根的孤儿,唯一联结他与祖辈的便是那遗传的绝症。既悲凉,又温暖。其实片头在长阶底看他跑下,就喻示了未来的退场;而末镜在长阶顶看古天乐走上来,又喻示了如今的蜕变。
3.5。非典型港片结尾,从阿亮不愿接受救治化身悲情英雄开始后来的几分钟随着女声吟唱都弥漫在一股哀伤氛围中。讲完拜拜后,阿Yen没有再说话,没回头、没转身,更没去追逐另一个悲情英雄——阿仁。阿仁重回巡视街道,身上多了几分Mike的影子。四婆不知学会使用遥控器没有,不过有孙子和媳妇陪着至少不用再害怕敲门声。小阿亮的父亲就是消失了,没有再出现,不会出现。“我放了钱就应该有一罐汽水,其实我要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如果汽水晚些才出来,还有机会喝吗?或者还想喝吗?
这是最好的香港胡拍片儿了吧,好过《一个字头的诞生》啊《小小小警察》啊什么的,虽然都是胡拍片,但这部做到了好笑怪诞又甜蜜
爆裂的外壳,包含是温情细腻的内心,吖Mike就是吴镇宇,铁汉柔情..每个犀利眼神,都系要掩饰自己寂寞的心..."我放左钱就应该有一罐汽水,其实我要噶也就系咁简单"....镇宇,就算你只放一次钱,你值得再拿4罐汽水!!!!
我知道为啥大家管他叫吴妈了。。真是婆婆妈妈得要死哈哈哈哈~除了这点之外都是又好笑又紧张啊,就是后面居然差点把我看哭了。。每个演员都好好啊,聚餐那场戏超精华~
吴镇宇,这个骨头都在演戏的男人
三星半;和《朱丽叶与梁山伯》同样既悲情又温暖,吴镇宇演绎渴求亲情的孤儿真是入骨,开头的奔跑与结尾的颓然,传达的也同样是“无所谓啦”,人生没有规定动作,没有恒久设定,永远被生活流推着走,所以他们珍惜彼此偶遇,由一群无血缘关系组成的其乐融融的家庭,破案枪杀倒在其次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我放了钱就应该有一罐汽水……”从此我确信叶伟信的真爱一定是当年神经兮兮得一塌糊涂的吴镇宇而不是现在的甄子丹。罗兰固然老辣但无甚惊喜,我还是耿耿于怀金像奖这么多年来都未给吴先生一个承认,间接导致他现在不断的在内地导演的烂片和炒作中沉浮,惋惜。
“我们一天应该喝八杯水,睡八小时,不应该吸那么多烟,喝那么多酒,不要滥交,该定期检查身体,红灯不应该过马路,三十岁前应该结婚,坐着时双脚不要不停地摇,看电影时应该关掉手提电话。根本没有什么是应该不应该。应该不应该。”
最佩服香港电影的地方就是:用伦理片的视角,文艺片的手法,来表现类型片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