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玛利亚女孩》前后部分就是两个不同的主题,鉴于救赎这个词语已经用得几近泛滥,这里不再多言。不可否认《撒玛利亚女孩》的确有其题材讨巧的地方,正如金基德一直引以为资本乃至特色的封闭形式。
影片在两个主题衔接处过渡得有些刻意虚假,得以带出父亲部分的故事。
只是对比导演前后作品,《撒玛利亚女孩》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设定并非封闭,虽然两个少女身处边缘群体,但是后半部分父亲角色的出现使得影片主题完成了一次逆转,在苍凉悲伤的结尾留下了微弱渺茫的希望。
一直坚信影片核心是在女儿和父亲的关系上,换句话说父爱的沉痛是源自女儿的堕落。
道德批判是假,残酷青春是真。正是父亲离去带来的震动,还有少女开车在道路上弯来绕去,《撒玛利亚女孩》在自己眼里更像一部青春片——成长带来的阵痛。
可能在更多人看来,《撒玛利亚女孩》更接近是伦理片,只是自己对于类似反思沉痛的伦理片已经不再过问。《撒玛利亚女孩》不需要反思援助交际或者归罪社会现实,相反少女的命运沉浮才是对成长写下的注脚。抛弃那些烦冗说教还有不可理解的佛家教谕,像朴赞郁那样对招摇的幌子不屑一顾。
“接下来,你自己就能走了。爸爸不再跟着你了。”
父亲投案自首离去,少女发觉后开车追去,车子陷进水洼无法前进。满身疲惫的少女历经心路坎坷终于在深沉父爱的感染下慢慢归返到属于她自己的道路,将来需要她自己跌跌撞撞沿着道路走去,不再有人依扶。
在父爱与成长面前,总想着后半部分的主题应该叫“回归”。
罪恶之源
年轻女孩以肉体交易筹集金钱,中年男子用金钱体尝甜美的肉体。影片最开始的几分钟就让观者感到邪恶。尽管是这是两个天真的女孩,有着花样的年纪,尽管她们只是单纯的想要去欧洲旅行,可是她们却会因为起初的罪而面临惩戒。
谁人无罪?洁容临死前想要见肉体交易过的男子中唯一有好感的一位音乐家。那个给洁容唱歌的音乐家,面对洁容濒死的事实,面对倚隽的苦苦哀求,去医院看洁容之前不但强迫倚隽发生肉体关系,还要清洗下身,还要仔细擦去车上的小痕迹,还要慢悠悠点上一根烟。没有法律的制裁,没有道德的审判,谁又能说他无罪?
贪念、肉欲、暴力,罪罪相生,却无消解之法。
神秘笑容
洁容肉体交易被发现,在跃下楼前脸上有着一抹明媚的笑容。
倚隽与音乐家发生肉体关系时,濒死的洁容大声哭泣。倚隽与音乐家赶到医院,洁容已经去世,脸上却留着平静的笑容。
这两次笑容背后与“婆须蜜多”一样充满神秘的力量。哪个懂得,哪个慈悲。
连环救赎
影片开始,洁容与倚隽提到印度的妓女婆须蜜多,称与之做爱的男子都会成为虔诚的佛教徒,洁容笑称自己是婆须蜜多。这为后来倚隽的救赎之旅铺下伏笔。
洁容死后,倚隽与每一个男人发生肉体关系将钱散回,并且相互之间还说感谢的话。感谢的是,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洁容和倚隽的罪得以救赎,也可以使这些男人认识到自己的罪并有所悔改。影片中有一个男人打电话问候自己的女儿,这种变化是充满希望的。
然而,倚隽的父亲走上了另一条救赎之旅。最开始是跟踪与阻止,继而是跑到男人家里当着他家人的面斥责,后来发展到自己无法控制的暴力行为。由于一辆车挡住他跟踪女儿的去路,他竟打骂那车上无辜的人。更因未能及时阻止女儿肉体交易,他在激愤之下将与女儿发生关系者杀死。至此,倚隽扔掉日记本,倚隽救赎之旅终于停下,而父亲的罪又有谁可以救赎?
绝望之选
金基德的电影一向安排两个结尾,本片也不例外。
第一:倚隽被父亲扼死埋掉,听着父亲每天清晨放的音乐,以死亡救赎生前之罪。父亲当然也会面临杀人罪行的后果。
第二:父亲自首,既承担法律之罪,又承担灵魂之罪。父亲教会倚隽开车,倚隽似乎干干净净的走上最初的路。
金基德导演将第一种结尾设计成倚隽的梦境,将影片留在第二个场景中,看似一改残酷之风。事实上,父亲并不能替代女儿承担所有的罪,倚隽仍然会在未来的路上独自面对自己的罪(包括其对父亲的罪)。若将两个结尾做比,也许第二个结尾更加真实残酷。由于无力救赎,无论怎样选择,绝望的结局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
故事梗概
两个女孩梦想去欧洲旅行,于是决定筹集费用。一个女孩(洁容)出卖肉体,另一个女孩(倚隽)招揽生意。在一次肉体交易被警方发现时,洁容微笑着从高楼上跳下,终因伤重身亡。倚隽对洁容心怀愧疚,按照洁容日记本的内容,找到曾与洁容发生肉体交易的男子,与他们逐个发生肉体关系并将钱如数散回。倚隽的父亲发现了自己女儿的肉体交易行为后非常痛苦,他跟踪女儿的行动并暗中阻止,因为一次未能及时阻止,他愤怒的将与女儿发生关系的男子打死。父亲携倚隽去祭扫亡妻之墓,回家途中,父亲趁倚隽睡觉时向警方自首杀人的罪行。倚隽梦见父亲将自己扼死埋在河边。倚隽醒来,父亲教她开车,在她练车时,父亲被警车带走……
注1:关于婆须蜜多
《不可思议解脱经》,就是编入《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入法界品》的传出很早,龙树Na^ga^rjuna的《大智度论》已一再引用,约在公元二世纪末集出。《入法界品》叙述善财Sudhana童子参访善知识的历程;在善知识中,有一位婆须蜜多Vasumitra,是最美丽的女菩萨。婆须蜜多的功德庄严,可说是以色相度众生的,如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八)《入法界品》说:
“若天见我,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乐欲,皆令得见。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 “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暂与我语,……若有众生暂执我手,则离贪欲”。 “若有众生暂升我(床)座,……暂观于我,……见我频申,……见我目瞬,……抱持于我,……若有众生唼我唇吻,则离贪欲”。“凡有众生亲近于我,一切皆得住离贪际,入菩萨一切智地,现前无碍解脱”。
依经文说,这是大菩萨化度众生的一门方便。婆须蜜多是天[神],也是人(及非人),是神人合一的女菩萨。她为男性众生说法,使他们离贪欲;他不只说法,也以执手,拥抱,接吻等行为,而使男性离贪欲的。依佛法的传说:不同类的众生,有不同类的“淫事”,如“二二交会”的,“相抱”的,“执手”的,“相顾而笑”的,“眼相顾视”的,都能满足“淫事”而“热恼便息”(《瑜伽师地论》卷五)。一般众生满足了淫欲──“热恼便息”,但不久又有淫欲热恼的需求。婆须蜜多可不同了,从顾视,执手,抱持,唼吻等的行动中,能使众生永离贪欲。这显然是“以欲离欲”的法门;与后起“秘密大乘”的无上瑜伽anuttara-yoga ,虽还没有完全一致,但到底传达了从淫欲中离欲的消息。特别值得一提的,婆须蜜多是“险难”地方人,险难的梵语为Durga──突伽,正是印度教中自在天──湿婆S/i^va天后,乌摩Uma^的别名。突伽,早已存在于印度神教中,后来从湿婆派中分出的性力派,就是以突伽为主神的。还有,婆须蜜多的婆须,或译作婆薮,是印度一部分天神的通称。婆薮天,婆薮天女,婆薮大仙,都见于“秘密大乘”的教典。婆薮是天[神],蜜多译为“友”,所以婆须蜜多,可解说为天神的女友。突伽与婆须蜜多,出现于《入法界品》以欲离欲的法门中,决不是偶然的,与后起的性力派及无上瑜伽,有一脉相通的一定关系。圆融无碍的《入法界品》,融摄了这一秘密法门,然在一般学佛人的心目中,多少有是非不分,邪正莫辨的感觉。
转自:
http://www.ebud.cn/budren/yinshun/huayu4/budren_yinshun_huayu4_20030429_25.html注2:关于撒玛利亚
【约4:1】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
【约4:2】 (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
【约4:3】 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
【约4:4】 必须经过撒玛利亚。
【约4:5】 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
【约4:6】 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
【约4:7】 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
【约4:8】 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
【约4:9】 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约4:10】 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
【约4:11】 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
【约4:12】 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
【约4:13】 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
【约4:14】 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约4:15】 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
【约4:16】 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
【约4:17】 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
【约4:18】 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
【约4:19】 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约4:20】 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约4:21】 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约4:22】 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
【约4:23】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约4:24】 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约4:25】 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
【约4:26】 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约4:27】 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什么?或说,你为什么和她说话?
【约4:28】 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
【约4:29】 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
【约4:30】 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约4:31】 这其间,门徒对耶稣说,拉比请吃。
【约4:32】 耶稣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
【约4:33】 门徒就彼此对问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吗?
【约4:34】 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
【约4:35】 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原文作发白)可以收割了。
【约4:36】 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
【约4:37】 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
【约4:38】 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
【约4:39】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
【约4:40】 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
【约4:41】 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
【约4:42】 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约4:43】 过了那两天,耶稣离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
摘自《圣经》
全文载于:
http://zl28.blog.sohu.com/很久没写东西了,可能因为单身太久,如果现在拿起笔,也只能是握着了。
不知怎的,这片子突然勾起了些许回忆,那街,那巷子,那颇显凄凉的公园,那无谓的生活,很像那一年,狗日的宣化。
雨后的小拱桥,臭水沟旁的野草显得格外欣然。路边90年代的墙头,长着绿苔藓,墙内传出来一阵阵莘莘学子的读书声。大步走在各种水洼的街上。虽是新买的鞋,也不理他们的奚落,仍是踩着最深的水坑走,因为人字拖。街上人烟稀少,可能是雨后的原因。也就十几分钟路程吧,转眼就到了。大落地窗,窗上贴着内有中央空调的微软字体,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昆仑网吧,省会民工拉完磨后的娱乐。之所以喜欢这个网吧,不是因为它是宣化最大的,而是因为有次去的早,整个二楼就我一个人,我正纳闷的时候,一网管妹子穿着内衣从厕所穿过大厅,直奔她们卧室。之后妹子已穿好衣服,红着脸给我开的机子。从此以后,吧台上再也没见过西瓜。不过每次看到我,那妹子依然尴尬。我喜欢这种尴尬。
也不总是在网吧,偶尔胜利桥头吃吃烧烤。他们说女服务员妹子和我一样的驴脸跟我有夫妻相,这是次要的,主要是这妹子老喊我帅哥,这是在别的烧烤摊子从不会发生的事情。所以吃烧烤就定格在了这一家。我和安爱吃肉,偶尔会买些熟食助兴。很记得有次买了柴沟堡熏肉,刚打开袋子要开吃,夫妻相妹子说,我们这是回民。悻悻去厂区门口的大排骨馆了,我们四人吃了八斤大排骨和一些熟食后就开始热爱这里了。借着啤酒的力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街上高声唱着刀郎,路边桦树哗啦啦的伴奏,惬意。
也许是有次喝多了,拍了一下老板娘的屁股,所以驴肉火烧和小米酒一直不愿提及。但是拱极楼是不得不提的,买了票,听卖票大妈操着一口浓重的宣化普通话跟我们简单的说了几句这破楼的历史就上来了。楼上石碑懒得看,直接杀进楼内,一股迂腐的木头霉味。赶紧出来,扶着城墙头远眺,宣化尽收眼底,这里原来真的没什么高大的建筑。凉风阵阵也带不走安的兴奋,他激动的给远在家乡的老婆打电话,也许是实在没听清卖票大妈说这玩意有多少年的历史,对着电话吼:“你感觉到了吗?你感觉到了吗?这是...这是...这是历史的见证,历史,你感觉到了吗?”
步行街也是我们偶尔去的地方。一般晚上去,人山人海。各种嘈杂,各种味道。突然一缕清香的劣质洗发水味刺穿了我薄弱的嗅觉,戛然而止的脚步,四处搜索的眼神定位在一个长发飘飘、高挑的背影上。安说,起码一米七。我说没有。就为这,我们争论起来,差点拳脚相向。后来那背影几乎快消失在我们视野的时候,安说,打赌,输的明天请游泳。于是,我大步向前,轻轻拍了下背影的肩膀。回过头来,单眼皮。“你好,你多高。”一个清脆的笑声“173。”就在我陶醉在笑声瞬间,背影就不见了。失落的跟着得意的安进了一家衣店。一进门,就被一条花短裤吸引,顺着就过去了。一百四十八,很贵。可是我没办法拒绝,售货员实在是太美了,尤其她的两颗小虎牙。不就是两个礼拜的网费么,我觉得小虎牙值。
第二天,我请安去游泳。虽然我不大会游,泳姿也肯定不雅,不过溅起的水花和声响绝对是最大的。那次运气不错,有个比基尼。虽然十五米以外我分不清男女,但是并不影响我一直盯着比基尼。直到比基尼上岸,才发现上半身和下半身比例一比一。但这依然不影响我一直盯着比基尼。后来比基尼走了,我和安也就游累了。出来后无味的溜达。不知不觉就走在了熟悉的观音后街。一路小粉灯,玻璃窗,窗前风情万种,还很诱惑的声音,哥,只要六十。我和安虽不是什么高雅的人,但是对于这种营生是不屑一顾的。于是我们大步穿过这条街,直奔东方洗浴,能洗澡,加包夜才二百六。
早上的醒来是痛苦的开始。我和安一致认为我们这几天很恶俗,所以决定这个月下班后都安分的呆在宿舍看书陶冶情操,绝不出门。那本前三章被撕去擦屁股的三国,那个月读了两遍。很感激他们不是随便翻开就撕,我才能通畅的读,谢谢他们。
安问我,为什么你每次出门都只关注妹子。我说,你孩子都有了,你不懂。
啤酒喝完了,就这些吧。
虽然跟这片一点关系都没,但是看这片的心情释然了,正能量了。
援交,这一敏感词汇,通常指少女为获得金钱而答应与男士约会。
援交现象屡见不鲜,它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日本,至今已蔓延至西方发达国家,并向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渗透。
挥洒肉体,贩卖青春,援交少女们图的是什么?
这部提名柏林金熊奖的影片,或许能给你答案——
此片该片导演金基德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大师。
他的作品慈悲又心狠,没有大场面,但绝不平静,其中寓言式的故事,蕴含宗教哲思与神性省察。
金基德的片子很好识别,痴迷的元素:鱼,水,船,妓女,性和暴力,哑巴似的边缘人物更显人性的复杂,有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援助交际,换取梦想
“你喜欢你看到的这张脸吗?”
“是的我喜欢。”
网吧里,电脑屏幕的聊天框前是两张稚气未脱的脸。
初夜以20万韩元明码标价,两个少女努力攒钱,只为买两张去欧洲的机票,去她们向往的西方国家旅游。
洁蓉和倚隽,一个以色卖春,一个把风数钱。
少女言语中,让人惊讶——
“你知道,男人做爱的时候都像小孩。”
“我想,她(婆须蜜)像一个妓女一样,给了他们性爱的快乐” 。
少女洁蓉,在妓女的身份下有一颗圣女的心。她想要成为印度的“婆须蜜”,据说和“婆须蜜”睡过觉的男人都会变成佛教徒。
少女倚隽,更像是秩序的守护者。在她眼里,性爱像手里拿着吃的猪蹄一样,是一种肮脏的欲望,痛骂着嫖客是 “畜生”,为洁蓉清洗身体。
二人的角色设定犹如两面一体。
爱笑的洁蓉是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欲望。而清冷的倚隽是白色,象征着秩序与冷静 。片中多次用红白两色对其呼应。
在石像冰冷的眼神中,天真烂漫的她们仿佛是被审视的客体。
眼看着两个女孩子离梦想里的欧洲越来越近,警察突然到旅馆进行搜查,洁蓉跳楼后逃脱。
受了重伤的洁蓉,临死前想见那个她心爱的嫖客一面。
对于孤儿的她来说,没有爱的活着比死还冷。
于是,倚隽找到正在弹钢琴的嫖客,甘愿奉献自己的身体恳求他见洁蓉最后一面。可等他们赶到医院,洁蓉已经离世。
本以为故事会在两个少女之间继续展开,洁蓉的死让人猝不及防。故事将怎样继续?
该片采用程式化的叙事格局,上篇围绕两个女孩的友谊展开,中篇采用父亲视角进行制裁,下篇讲述父女之亲情。
三个人物的关系相对集中且主次分明,情节紧凑且故事清楚。
肉欲挣扎,暴怒审判
倚隽为洁蓉的死痛哭不已。
她接替洁蓉的身份,一个个联系之前的嫖客。
赎罪般出卖肉体,将原先的钱散还回去。
在基督教的禁欲文化与传统儒家的思想的双重克制下,压抑又苦闷的嫖客们,只有在嫖娼中才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欲望。
“深处道德的地狱,这样不也很快乐吗?”
那些嫖客中有的和父亲年龄一样大,惬意地感慨着。
他们在肉欲与道德中挣扎,心中住着一个渴望得到的“洛丽塔”。
人之本性,青春肉体是一种诱惑的美。
事后,有位嫖客被倚隽付钱的倒置行为所感化,竟真的回归了人性,立即打电话关心妻儿。
倚隽在和嫖客们的相处中,发现自己变得没有那么厌恶他们,听到男人的抱怨,有时还会忍不住笑场。
笑什么呢?
也许是在笑自己的救赎行为和这个世界的荒谬吧。
不久,身为警察的父亲偶然发现了女儿的秘密,万分愤怒,心碎到自残。
在开车送女儿上学的途中,父亲常常给她讲述西方宗教故事。未料女儿对西方的向往,却间接推动了她的援交行为。
现实狠狠给了他一巴掌。
痛苦不及的父亲为了保护女儿的自尊,没有当面指责她。
如《处女泉》里父亲为女儿的复仇和追讨般,他偷偷跟踪女儿,对那些嫖客进行暴怒“审判”与杀意的报复——
“为你每一句谎言挨一拳如何?”
“你刚才去哪了?1秒,2秒。”
“那个女孩多大了?1秒,2秒。”
被狂扇巴掌的嫖客低头畏畏缩缩,心虚地不敢回答。
更妙的是父亲跟到嫖客家里的那一场戏,一家人的反应异常精彩,男人无法面对,当场跳楼自杀。
他痛苦地沉思着,想用很正常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可是又很难去控制自己,感情,父亲的感情是这样的。
先学开车,才能上路
“天空中出现了带着炫目光环的圣母玛利亚,实在是太亮了,孩子们都晕倒了,她们看到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可怕而残酷的景象。”
清纯的少女,试图触及神圣的高度,但她的无知让她得到的是迷失。她用肉体去换取心灵的平静,最终是饮鸩止渴。
女儿在徘徊与救赎的拉扯中哭泣,或是出于道德的羞愧,或是因为救赎行为反而害死嫖客的内疚。
父女二人对彼此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两个最亲的人却始终没有沟通心事。
父亲带着被他过度呵护的女儿,到乡下祭奠亡妻。
到了村子,深山中有河水和船,触目都是欲望,颇具禅意与哲思,片中其他地方也多次出现水的元素。
在睡梦中,父亲亲手杀死并埋葬了女儿,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她,然后去赎罪,他温情脉脉的眼神,动作极尽温柔,浪漫得几乎残忍。
走上不同救赎道路的父女,即便陷入泥潭,有爱依然能继续前行。
正应了《欲海慈航》这个港译名。
醒来后,父亲教女儿学车,即便用鹅黄石子给她铺好了道路,女儿还是会开错。
从未明说,却让她明白,救赎他人的前提是先救赎自己。
只有自己能够开车了,上路不会迷失,才有可能去拯救别人。
最终,看着自首后坐上警车默默远去的父亲,女儿蹒跚行驶,再也追赶不上。
*本文作者:P
以前我一直不知道韩国还有金基德这么个怪异的导演.因为他的作品一般不能在大陆公映.我在租碟子的地方看过.基本上也没多少他的作品.我最初看的是他那部摘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既情色又慈悲的《撒玛利亚城的女孩》.开始对他和他的作品产生了兴趣.
我看电影有一个习惯.大多电影我是知道他的内容去看的.一般都是有点名气.要么就是大师作品,要不就是获过大奖作品.我也很关注很有争议的作品.每看完一部电影,如果我对这作品的导演不怎么熟悉的话,我都会到网上搜索他的资料.每看完一部电影我也会去搜索这部电影的影评.看别人是怎么评论这部电影.而我是怎么欣赏这部电影的.同时也会关注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我陆陆续续地下载和观看了金基德的《雏妓》,《玛利亚城的女孩》,《漂流欲室》,《坏小子》,《海岸线》,《空房间》,《弓》,和最近作品 《时间》 .这些作品选材大胆激进,偏爱虐恋,歧恋的故事,充斥着暴力与色情,金基德导演功力非凡,以暴力、变态的特异美学探索社会底层黑暗面.
金基德早期作品《雏妓》讲述了一个妓女使另外一个良家闺秀也自愿成为妓女的故事,但与《坏小子》截然相反的是,《坏小子》是暗恋的男人把嫌恶他的女大学生变成放荡的妓女。《雏妓》表现了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妓女的尊严。
《漂流欲室》,感觉就是摄影是水墨山水,音乐让人怦然心动,然而内力却涌动着无法言说的暗情性欲,有些画面真让人触目惊心!看了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也许这便是这部影片复杂而神秘的影像织体.
最早看的《撒玛利亚城的女孩》是将唯美的镜头瞄准虐恋的男女,与《漂流浴室》不同的是,本片的故事发生在都市,许多室内情爱画面非常迷人.我个人觉得这是金基德最自然清新的影片.故事结尾也很新颖.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就像我国黄健新导演的《求求你,表扬我》.结尾时都不给观看着一个清晰的结尾.但金导的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是有点离奇,不过,比其他影片的故事还是让人理解些,我感动的是里面父女间的感情,也为里面父亲的良苦用心而感动.
刚才看了的是《坏小子》,觉得看了金基德大多的作品,心中有很多的感悟,所以才决定写着篇文章.《坏小子》是一部颠覆传统影像的半抽象化电影,俨然已把金基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念发挥到极致。确切地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但肯定是一个畸形的爱情,不过金基德的作品讲述大多都是畸形的爱情,我不知道他脑子怎么对爱情的理解这么的离弃.而《坏小子》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逾越阶级身份的畸形爱恋。我看了这电影觉得导演也许想透露给观众的是女孩子都不必要太清高,也不要太自傲,更不能得寸进尺.所以当我看到女主角朝男主角的脸上吐口水时,我从男主角的眼神里知道伤害别人的敏感的自尊心照样会付出沉痛的代价.奇怪的是最后的女主角竟然爱上了毁了自己一生的男人.
《海岸线》的故事情节比较合乎情理.虽然金基德作品比较离奇.而且主人公清一色的沉默寡言.有时候看着都有点闷,同时加大了演员的难度,但金基德大胆自然的叙述.使得大家都相信这一事实.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出,也难怪各大电影节会把最佳导演奖捧给他.《海岸线》是通过两位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控诉军政府统治集团为利益不择手段的暴行和虚伪本质,描述朝鲜半岛分裂下人性的一场集体疯狂。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揭露人性的丑恶.几乎每一部金导在畸形的爱情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金基德的作品在韩国一向难以为主流所接受,也不被韩国人民所看好,也许自尊心很强的韩国人不能接受他那畸形的爱情吧!不过金基德凭《空房间》在威尼斯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空房间》比起金基德以往的任何影片都要“正常”,女主角也不再是妓女了,也打破了他的许多惯例,画面也少了些鲜血。画面的紧凑和流畅,绝不会产生沉闷和冗长感,反倒会让人更加地投入到情节当中。
《弓》讲述一个60岁的老人,和一个16岁的女孩共同居住在一个小船上。他计划在她17岁的时候娶她,并带她离开这个世界。然后,人们来到船上捕鱼,同时也见到了那个女孩,而这个从来都在海上生活的女孩也开始对城市人感了兴趣,而那个老人却也开始变得紧张和乖戾。这部电影有点像他的《漂流浴室》,故事情节照样很离奇.金基德几乎迷恋地这种把人性推到极致的状态。
《时间》我看过,没很大的感悟,故事情节是没那么离谱了,但缺少了很多东西
.他的新片,台湾演员张震演绎的《呼吸》讲述了一个即将被枪毙的杀人犯和因丈夫的外遇而困扰的主妇,还有想方设法阻止两人关系的丈夫之间的故事。故事情节也有那么一点怪异,相信大家一定也很期待.
金基德确实是一个怪异的导演.他的作品也很有争议.大家叫他是一个情色暴力大师,我不这么认为,但他的作品在中国也不好划分.三级片也不像.艺术片也有那么一点点.总之,其作品酷爱表现的性、暴力和死亡等主题,这是中国导演没一个人敢同时挑战性,暴力,死亡等主题的,也更难揉搓在一起.在金导那些富有张力的故事情节中,情欲和暴力往往被用力地揉搓在一起。同时构建了一个由复杂人格、暴力、情欲、唯美色调组成的社会及民族隐喻.
突然想起这部片,重看了一遍,还是对金基德喜欢不起来,女孩跳楼前都还不错,很像花与爱丽丝,后面救赎段落,明白导演用意,但实在看着心里膈应。总的来说撒玛利亚是他比较出色的一部了,结尾的处理虽刻意但很深刻。
“金基德电影的痛,是砸碎骨头连着筋的那种痛”
结尾真令人难忘
后半段父女情更打动我、震撼我。
水槽中,火与水两种“神秘物质”在代表创伤的钞票之上的交替出现构成了《撒马利亚女孩》的一个转折,在金基德的影片中,往往来自于在时间线性上的退行,或者在这部影片之中:分流的“救赎”:天主教圣母式的,通过“给予”,以及耶和华式的暴力“审判”,作为宗教(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佛教的婆娑密还是圣经中的撒马利亚人)的二重并置态,与其说这是一部父女关系,不如说是宗教的双头神像。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个父亲,他既是黑色电影之中常见的私人侦探,又是如同《处女泉》最高权力的化身,并通过一种规训的方式重新构筑女主角的成长仪式,在结尾大远景和近景特写交替之下追随警车运行的车子,正在返回到一个以交通系统的世界,在她的驾驶之中,撒马利亚女孩最终向她的父亲展现了自己的赤裸身体。
6/10。用肉体补偿道德错误,反而闹出更多人命,而父亲捍卫伦理的残忍报复又酿成新的人性迷失。把妓女神圣化为性职能之外与顾客建立情感、连对此厌恶的朋友也亲身体验了这滋味,在嫖客家人面前毫不留面致其跳楼、拿地砖拍死淫男的暴力则是渲泄看爱人被糟蹋的失尊,金式推演故事的影像世界已然超越现实。
换个海报啦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意境和情绪到了,但构建整部电影的情节和人物全部过于生硬和极端,这是金基德式美学中的冲突方式,输出时需要受众有一个稀释和提炼的过程。所以个人认为规避了这一”缺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才是他最好的作品,《弓》和《萨玛利亚女孩》都欠缺,《悲梦》更明显。
喜欢的
金基德的故事总是封闭的,浪漫主义的,在这个片子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好多细节让人质疑真实性,显得有些荒诞,冲淡了这些细节的创意。喜欢结尾父亲教女孩开车,而后被警察带走,女孩开车追却动弹不得。
爱情与亲情的伤痛,都隐藏在金基德不动声色的摄像机下。
这么现实的题材被金基德拍的这么浪漫,几近残忍。
结局还是可以接受,只是不明白洁蓉为何跳楼。
电影分成了三部分。正当观众以为故事将在援交少女和她的同伴之间展开的时候,砰!少女竟然死了!正当观众被少女同伴残酷疯狂的自我救赎方式震撼的时候,同伴的父亲出现了。这时候电影才进入正题。走上迥然不同的救赎道路的父女,如耶稣和撒玛利亚人,看得人压抑而凝重。结尾更显绝望。金基德GJ!
说什么呢?挽救什么?还是让整个世界都破碎了吧
大陆有娄烨、贾樟柯,台有蔡明亮、侯孝贤、杨德昌,日本有三池崇史,韩国有金基德。7.6
罪是多么无意识的东西,往往不是人去犯罪,而是被卷进罪的漩涡。
金基德即便开篇是以旅游为梦想,也拍不出阳光的片子,洁蓉跳楼是因为玻璃心吗?更喜欢亲爱的伽利略
那颗星给海报= =借出来以后仔细一看剧情简介觉得很久之前看过。。打开一看果真。。原来我以前已经被坑过一次了结果今天又在图书馆被坑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