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争锋》、《角斗士》、《惊爆内幕》、《七宗罪》、《美国美人》、《非常嫌疑犯》、《记忆碎片》、《蝙蝠侠》。我想上述影片,你应该不只看过一部两部,所以,对于即将出出场的几位演员罗素·克劳、凯文·史派西、盖·皮尔斯和金贝辛格,我想,任何介绍都是多余的。把名字列完以后,不得不想:幸亏片子拍得早,不然,嘿嘿,上亿的票房也就刚够支付这几位老大的薪水!
------------------------------------------------------
先问借着片子几个问题。
如果你是警察的话:“你愿意用栽赃的方式陷害一个确定有罪的人来确保法官判他有罪吗?你会用严刑逼供的方式让嫌犯认罪吗?你会在背后射杀一个嫌犯以防律师为他开脱吗?”
如果你对上述回答都是“NO”,那“看在上帝的份上,别干刑警这一行。”
这就是洛杉矶刑警,其他城市的也该如此吧?
顺便说一句,影片中问出这几句掷地有声的问题的邪恶的史密斯探长正是被对上述所有问题都回答NO的艾德警官(当时是这个弦)从背后一枪射杀。
另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当一名警察?
艾德的回答是:将所有逍遥法外的人绳之于法。
杰克的回答是:我不记得了......
最后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警察是个什么形象?
出现在你脑海中的是小时候常玩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戏?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歌?中学打群架时被警察追得满街跑的惨样儿?还是现在那些出入饭馆酒店的蛮不讲理的大腹便便的家伙?警察警察......
------------------------------------------------------
这是一个关于真相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洛杉矶黑帮老大锒铛入狱,手下众头目为争头把交椅忙得不可开交。同时,洛杉矶警局则因为一桩圣诞夜的警察群殴犯人事件被搞得臭名远播。这就是故事开局时候的警匪态势。
夜猫子咖啡厅,一名刚刚被开除的警察和一名靠易容成电影明星来接客的妓女,咖啡厅店员和若干当时正在咖啡馆的的倒霉客人被强行带到洗手间后,集体屠杀。
在追查酒吧枪杀案这个线索下,硬朗的警察,正义的警察,滑头的警察,强势的队长,阴暗的大法官,导演般的局长,易容的妓女,靠易容的妓女发家的富豪,八卦小报的主编,带警章的黑帮打手,几个冤死的黑人一一登场。情节复杂人物繁多内涵丰富,而环环紧扣,丝毫不乱。导演娓娓道来一个慢慢显露的真相,随着情节发展一步步将观者的兴致推到极点。
影片开场气势逼人,发展曲折澎湃,唯独结尾略显草草,在一片噼噼啪啪的枪战中草草结束这么宏大的一个故事,总是让人感觉意由未尽。
------------------------------------------------------
枪这个东西
影片让人对枪这个东西充满了向往和恐惧。
艾德赶到命案现场,看到溅上鲜血的墙壁,摔在一旁的手枪,倒在地上满身血污的收银员。当他沿着地上拖曳留下的血迹,走到卫生间,拉开厕所门的那一霎那,几具堆叠着的七横八竖的尸体,血流成河,三支散弹枪的杰作。虽然没有枪声,没有枪战的场面,枪的威力,枪的恐怖不言自现。
巴德用左轮手枪栽赃,开枪射死罪犯,再拿一支枪放到罪犯手上,向门的方向啪地开一枪,只需要一分钟,熟练得不能再熟练。逼供的时候,巴德把左轮手枪伸到罪犯嘴里连续三次扳动扳机。这时候,枪是巴德执法的手段,和他度恶如仇的内心世界的表现。
艾德和另一名警察每人拿一支散弹枪冲进屋里面对四名对手,一个摔碎的茶杯引发了这场电光火石之间的两三米近距离枪战!那位随行的警察同志什么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被对方的手枪打成了筛子。艾德开枪打死了两个人,其中一个难度有点高,散弹的冲击力直接把被击中的可怜家伙从窗口给震了出去。剩下的一个逃走,艾德追了出来,把散弹枪伸到快要关闭的电梯门里扣动了扳机,血从电梯里溅出来,喷了艾德一脸。
一切只是一霎那。
做个假设,如果对方射击的对象是艾德,毫无疑问,他也会成为倒在地上的筛子!这种近距离的肉搏,跟智商没有关系,枪是决定生死的唯一力量,是主宰一切的命运之神。
杰克在接过詹姆斯的咖啡后,吸一下手上沾的咖啡,准备继续从对方嘴里掏出他想要的东西时被詹姆斯突如其来的一枪击中胸部,血顺着子弹进入的伤口汩汩流出。被杀的人用他一贯的狡黠方式退场:罗罗托马西。这时候,枪是杀人灭口的利器,是艾德怀疑詹姆斯的引子。
最后枪战到来之前,巴德从车里拿出散弹枪,压上子弹,单手甩枪上弦,帅!紧接着,四面想起枪声,木屋被打穿,木屑纷飞,持续几分钟的枪战。这时候,枪是正义伸张的武器!
每个男孩子,都会喜欢枪,但是我想导演想的是:他也该对枪充满畏惧。
------------------------------------------------------
巴德帅到不行
他出手敏捷,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闪开打自己老婆的胖家伙的大拳头,一拳击中他的胸部,让他再也不能反抗;一下治住曾是警察的大块头巴兹,缴下他的枪;把和自己心爱的姑娘不轨的艾德打得满地找牙。想想看,这三位可都不是庸手,一个大块头的刚出狱的家伙,一个被开除的警察,一个现役的警察,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但是碰到巴德,惨了,最形象的形容是:老鹰抓小鸡。
他的出手总是出人意料。
掰碎椅子,冲进刑讯室,在罪犯面前卸掉左轮手枪里面的子弹,只留一颗,然后卡住罪犯的下巴把枪管伸到罪犯嘴里,毫不犹豫地啪啪啪连扣三次扳机,口供得到了。他把大法官的头按到他自己刚刚用完的马桶里,顺便送上另一份大礼:用他的头撞烂他的办公室窗户的围栏,拉一条腿把他“挂”在大街上,口供又得到了。
他的头脑在任何时候都异常的清醒。
得知自己心爱的女人和自己的死对头有一腿后,在快要将艾德打得见上帝的关头,扔一把椅子砸跑围观的人,在确信没人监视的情况下和艾德结成了同盟。被十几名枪手重重包围的情况下,利用地板上的洞迂回出来,出现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了敌人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
他很温柔。
他对她一见钟情,他在她接客的每一个夜晚守在她的屋外痛不欲生,他在她伤了她以后不能自己,雨水混淆了泪水,一巴掌把她打倒在地。他缠着满身绷带开始陪她去旅行,开始新的生活。
这TMD才叫汉子!
------------------------------------------------------
事实远比报道出来的要黑暗
这是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仅举一例:
给你五十美元?帮我曝光一对好莱坞明星!
不行,得一百!
看在圣诞节的份上,你怎么能要这么多!
这跟圣诞节没关系,这可是明星非法吸大麻啊。
嘿嘿,靠着个我的杂志可以卖到三万六千份,名声大噪!
成交!
------------------------------------------------------
喜欢导演的拍摄手法,巴德含义丰富的眼神在镜头下慢慢远去的时刻开始,就已经觉得这将是一部令我难忘的电影。
喜欢巴德的形象,重感情,讲义气,侠胆柔情,隐藏在粗狂外表下的智慧。
喜欢艾德的形象,足够聪明,可以在黑暗中利用黑暗扶摇直上。但是,现实世界中又有几个人能象电影中的艾德那样在纷乱的环境和诱惑下一直保持一颗正义的心呢?
总之是喜欢这部电影,很喜欢。末了加句广告词:去看看什么叫表演吧!
注:本文并非我原创,资讯来自我以往观看的一些油管视频,很遗憾我忘记了原视频出处,如果有影迷能够提供原视频地址,我会以最快时间将原地址放至本文醒目位置。我写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我自己查找资料更方便。
主创团队谈谈这部电影背后的一些事
1,大家都知道这是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原作者James Ellroy称赞这部片为“一部高雅的电影”,他坦承,虽然洛城机密的世界是他创造的,但柯蒂斯的电影版却是超乎他想象的,这是他能给出的最高评价。他说,当他重看自己的小说版时,他会看到电影版的演员们说出台词的样子。
2,导演提到,他十分重视电影中的光线,他希望展现南加州的光芒,阳光中应当透出柔软,这样才能中和当地的荒漠地形,而意大利摄影师Dante Spinotti认为这部电影应当展现这座城市的外在性。
3,导演一开始就对摄影师说,这部片不该以典型黑色电影的手法拍摄,不过摄影师立刻回问他:什么是黑色电影?
4,导演在拍摄初期找了几十张照片给摄影师看,他希望电影的画面看起来就是这种风格
5,剧组观看了数部导演喜爱的50年代电影,他们发现当时的电影里街上的行人、车辆、布景都远比现在要少,而以现代眼光来看这显得太过空旷
为了让电影更符合现代化眼光,剧组故意让画面中出现的元素更加丰富,让街道更像如今的城市。
6,导演说,他希望可以在画面中传达一种反差,既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也是角色自我认知与来自他人的认知之间的反差
7,导演认为,为了凸显影片时代感,在片中应当出现一些戴帽子的人,但他们不应是内容的中心,而是图像的一部分
8,主演盖·皮尔斯说,导演内心是一个非常温暖又敏感的人,因此导演在这部电影中使用的颜色也主要是棕色等温暖的颜色
但对于他饰演的Ed来说,这个人物是一个有些冷血的野心家,因此当他出场时,他的服装总是灰色、深蓝色等冰冷的色调
9,盖·皮尔斯来试镜时,导演对他的尖牙不满,希望他能把牙磨平
盖·皮尔斯不愿做手术,因此最后他们的做法是将盖的牙齿包住并进行了略微延长
10,盖皮尔斯说,在本片里他学到了静止的力量。(在艾德得知真相的那场戏里,一张凝固的脸配上特写镜头却营造了绝佳的戏剧张力,这个做法堪称导演教科书)
11,导演称,当拍摄杰克·文生被杜德利警长杀死的那场戏时,他的想法就是要以最平凡、最普通的手法展开这段故事。
12,接上,编剧Brian Helgeland说,每次他看到这场戏都会被凯文·史派西惊艳,
“凯文面前有一杯咖啡,而他正要把手上的咖啡弄干净,这太完美了,因为这并不是剧本的一部分,这是演员对表演完全投入的一瞬间...这总是让我很震惊,我是说,一个正要把手上的咖啡弄干净的人怎么会突然被打死呢”
导演继续评论
“我们拍摄这个镜头时,难以置信的是,我真的能看到他眼中的光芒逐渐散去,如今你可以用数码技术创造这种镜头,但当时凯文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表演”
剪辑师说,在初剪之后,他和导演都觉得这个死亡镜头应该更长些,所以我们最后看到的画面是,摄影机一直对着凯文拍摄,直到他忍不住转眼球
13,凯文自己说,文生之死这场戏有着绝妙的构思,而拍摄手法也十分简单,因此观众绝不会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凯文认为这个镜头处理得越是安静效果就越是可怕。
凯文说,拍这场戏时他的视线总是忍不住随克伦威尔移动,而他又得假装自己慢慢死去,所以他要求剧组帮他在对面厨房的墙上画两个黑色的大圆圈,这样他就能把视线从克伦威尔身上转移到圆圈上面。
14,片中关键台词“罗罗汤马西”为电影原创,据导演说,这个台词是为了让已死的杰克透露关键信息,同时也为了让大家知道杜德利是坏人,最终主创们想出了这个台词。
15,小说《洛城机密》是小说《The Big Nowhere》的续集,而电影版片尾的旅馆大战正是来自小说《The Big Nowhere》,编剧坦言他们捡了个现成,而在小说中,杜德利警长活到了《洛城机密》这本书的最后(不过,他在小说的续作中死掉了)
16,编剧说,我只是想认真制作一部好电影,假使这部片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也没有获得任何关注,我也会因我的工作与这次合作经验而自豪。导演说,他知道他正在制作一部他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喜欢的电影,这对他很重要,而(《洛城机密》由于遇到了《泰坦尼克号》而在当年奥斯卡上收获无几的)事实证明,在电影行业中从事你热爱的事业是艰难的。
完。
一开始 杰克·文森(凯文·斯派西 饰)按照惯例给了当班警察 艾德·艾斯力(盖·皮尔斯 饰 )10块钱贿赂,被后者严正拒绝了——在后面的情节里,艾德接到猫头鹰咖啡馆凶杀案的契机是 他抬手一看手腕上的表,发现警局的钟不准于是去调——丫的表赫然是一块劳力士——说明艾德·艾斯力不受贿赂除了因为他相信正义外,丫根本不差钱好吗,摔【
……另外艾德的传奇警察老爹死于被打劫,Batman的既视感……
啊啊啊,观众朋友们,你们原谅我吧,我直到今天才知道主贴可以编辑,而实际上我为在本贴中的一些缺点甚至错误抱憾很久了。
同时,最近有一些新朋友,出于对“洛城机密”的喜爱,而加了我的关注,这让我更心生不安。
不过,虽然有改正的想法,但琢磨了一下,决定还是留着原样的,供大家批评指摘吧,这也是一种乐趣。哥不学金庸。
另外,像我以前指出过的那样,仅仅停留在对剧情脉络和人物性格的分析上,那是观后感,而不是影评。影评应该从镜头开始、并归结于镜头,否则,影评何以成为“影”评,而非书评?电影又何以成为电影,而非小说?
最近想起来,“洛城机密”中的很多镜头语言,都是能或证实、或否定我在本帖中的很多观点的。所以我正在重新写一篇我认为的“影评”。
同时附上我已经写过的几篇从以镜头语言为中心的影评,由于豆瓣糟糕的不能贴图的设置,这几篇发在了其他地方。我不吹牛,它们的水平足以秒杀豆瓣的各种“观后感”。
买凶拍人:
http://xycq.online/forum/viewthread.php?tid=208759&highlight=摔角王:
http://xycq.online/forum/viewthread.php?tid=193827&highlight=无耻混蛋:
http://xycq.online/forum/viewthread.php?tid=210412&highlight=红白蓝之白色:
http://xycq.online/forum/viewthread.php?tid=194651&highlight=如果你们看了上述几篇,并认同我的提法,那就敬请期待我的对“洛城机密”的镜头语言分析。
菜刀 于2011.1.29
《洛城机密》也许是90年代的好莱坞生产的最具黑色气质的一部片子,情节紧张连贯,人物性格复杂。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一口气看完后还觉得略有些短。
说电影“黑色”,是因为片中没有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正面人物,作为主要人物的几个警官,艾德埃克斯利(盖皮尔斯饰)一心想往上爬;杰克文森斯(凯文史派西饰)为了上电视,只顾出风头;巴德怀特(拉塞尔克罗饰)性情粗暴,只相信暴力和刑罚;史密斯组长(詹姆斯克伦威尔饰)表面上和蔼可亲、关心下属,其实却是幕后的大黑手,企图黑白通吃。作为一部警匪片,这样开头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又一个的警官被详细介绍,却没有介绍一个坏人。影片结束时我们才明白,原来这些警官就已足够构成故事的主体了,亦正亦邪的他们中没有标准化的维护正义的警察,却有真正意义上的匪徒。
埃克斯利无疑是片中的第一男主角,也是承载影片思想的关键人物。他在影片开头很纯洁,不懂人情世故,相信有绝对的正义存在。史密斯组长问他,如果认定了某人是罪犯确证据不足,会不会开枪打死他以免在法庭上律师为他开脱。他的回答是不会,因为他相信法律能够代表正义,警察应该严格守法。但是到后来,他慢慢学会了使用手段,慢慢的领悟到了目的最重要,而过程无所谓。为了追寻真相,他先后和他不喜欢的文森斯、怀特两位警官合作,武力胁迫之类的手段也使了出来。最后,他发现史密斯组长就是他要找的真相,但证据明显不足,他选择了曾以为永远不会采用的方法:从背后开枪打死了史密斯组长。真相是找到了,正义也得到了伸张,然而在这过程中,一颗纯洁的心已丝毫不可挽回的被毁掉了。
所有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曾经纯洁过,不仅埃克斯利,怀特、文森斯也是如此。通过他们的自白,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选择当警察的初衷。怀特在床上对他的女人说,他在小时候目睹并经受了严重的家庭暴力,他当警察是为了保护所有没有能力自我保护的人,尤其是女人。女人听了觉得他很棒。埃克斯利的自白也很感人:他游说文森斯和他合伙调查真相,他说,他父亲也是警察,在执行任务时被匪徒打死,而且匪徒逃逸了,他当警察就是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想要逃脱法律制裁的坏人。然后他问文森斯为何当警察,一向都是老油条的文森斯这次一反常态的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才用暗哑的嗓音回答“我不记得了”,随后他决定帮助埃克斯利。毫无疑问,埃克斯利的表白打动了文森斯,唤醒了长期潜伏在他体内的纯洁和正义。他不愿对埃克斯利说,但我们看得出来他的初衷谅必也是很纯洁的,他为自己现在的不务正业感到惭愧,他想通过帮助埃克斯利来找回他的正义感、道德感。
这两段自白都是很有感染力的,片中的聆听者就已经在为他们鼓掌了。少年时的理想,已被我们远远的抛在了脑后;当我们有一天回首捡起它们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变得沉默呢?当别人问起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嗓音暗哑的回答“我不记得了”呢?成长对人的摧残是残酷而彻底的。这是这几个段落感人的根源所在。
理想是何时被抛弃的呢?很荒谬,是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这个发现实在让人绝望,或许我们追求的都是本不存在的东西。比如埃克斯利这个核心人物,他追寻着梦想中的正义,到最后却把正义抛掉了。他在杀死史密斯组长后,接受洛杉矶警局的建议,不泄漏史密斯组长和黑道有染这个警局特大丑闻,反而帮助他们编造史密斯组长英勇殉职的谎言。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晋升。杀死史密斯、掩盖丑闻这两个行动,标志着埃克斯利已变得现实。他清楚地看到,他曾梦想过的正义是不存在的,与其追求这个,不如还是给自己谋点实惠好。人啊,就是这么成熟的。
影片的结尾埃克斯利被授勋,场面宏大背景音乐欢快,然而观众却不能不感到荒诞,这真是典型的干巴巴的黑色幽默,残酷却真实。埃克斯利做掉了史密斯组长,但他用的却是史密斯组长教他的方法。他赢得很漂亮,但他的心已不再,谁能保证下一个史密斯组长就不是他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局”中没有赢家,只有来来回回的不断更替演员名字的相同角色,胜利的是史密斯组长的思想。谁都打不破这个“局”,谁最后都将被这个局同化。这就是《洛城机密》这部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用几个三十多岁的人演绎出了一部黑色青春片。(此言一出想必吐物遍地:居然有把这片子当青春片看的,也就菜刀这小子!哈哈)
艾德•艾斯利清楚自己的目标,对支持这一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最难得的是他仍有底线。
世界永远都有处于灰色的地带,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黑暗
在那些电影里戏份最少,演的最好的家伙,为什么总是叫凯文·史派西?
最后一部分就像在看两个相爱相杀的男主角做爱做了30分钟还持续高潮。克劳叔简直帅CRY!
精彩之至。让人记住太多的面孔。
spacey的那个角色真出彩。
就爱那个年代的美国
有人赢得全世界,有人赢得从良的妓女。而正义,哪儿都没有。
剧情错综复杂,表演精彩到位,三个主角个性鲜明,好莱坞警匪片中的经典,当年奥斯卡惜败于《泰坦尼克号》。极其喜欢Kevin Spacey亦正亦邪的表演,就是挂得太早了~~
经典的老派罪案片,能让人联想到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节奏非常之快,线索却清清楚楚;就像唱曲名家,一板一眼干净利落,毫无半点拖泥带水。当年输给泰坦尼克号真心冤了...
老套无悬念,还行
bud太牛逼了!真是条汉子!
片子虽然有点老,但是还挺好看的。算是经典吧
三个男人,三种性格。史派西是脸面(人脉)、罗素是拳头(武力)、皮尔斯是头脑(智慧)。头脑说出了信仰,先找到了脸面,脸面死后头脑和拳头结合,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摧毁黑暗。类型片的经典。
旧影回眸,发现这片在讲“不要低估”。警界同事低估了眼镜新人艾德的勇气和暴力;艾德低估了蛮牛巴德的智商和魅力;杰克低估了高佬队长的心狠手辣;队长也低估了巴德在暴怒后的理智自控……但个人最喜欢的是,精明的艾德严重低估了被绑架墨西哥女孩的复仇之心以及对于警方办案只为替罪羊的洞悉和巧用,“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离开,我只想让他们死!如果不是夜枭酒吧有白人被打死,谁会在乎一个被绑架蹂躏的墨西哥女孩?我所作的(伪证)只为正义!”
故事整体拼凑起来相对完整,主题也表现很精准。
Some men get the world. Others get ex-hookers and a trip to Arizona.
真是好看死了,三个我大爱的爷们彪戏,没有比这更爽的了,华丽时代背景+完美叙事剪辑,从情节到细节,从演技到设计,无可挑剔。
可以说是冷硬推理改编电影的极致 唯显不足乃是某罗中三枪结尾居然还活着(虽然说得出那句很著名的话语了):母亲死三天被发现的桥段原来早有人用过。凯文的聪明角色能够赢整个战争,探长终究还是大意了呢,从一开始的智斗处于下风就注定了他的败局。但注意最后凯文是伸张了罗素的“正义”,结局向上。
一部精彩华丽、从情节到细节都无可挑剔的经典警匪片。被扭曲的正义和拳头,罗罗托马西和永恒的微笑,有人赢得了世界,有人赢得了从良妓女以及亚利桑纳之旅。当年比泰坦尼克更应该拿奖的片子有一堆,这个是最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