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出于对艺术史的具象化理解去看,真的拍得和shi一样。
视听语言垮塌,大量错误的景别和运镜,演员自言自语,只要有角色在画面内,就一定要来句词,仿佛导演不能让画面安静,显得非常急躁。演员在这样的片子里只能被导演出卖。此处省去无数BUG的分析。
克拉拉和舒曼的故事,非常浪漫,从舒曼op15童年情景舒曼与克拉拉一起成长的故事,到舒曼op54乐章里的故事就是克拉拉的缩写,这些导演统统都没有表现出来。这两个任意单挑一个出来,都可以拍出一个甜死观众的撒糖戏。
导演完全不知道如何表现人物之间的爱慕和欣赏,勃拉姆斯的行为简直可以用猥琐来形容,表白的方式完全不作改编,无法和当代观众的认知相联系,越看越不像正常人,越像一个屌丝。
群戏的场面调度也是灾难,对于非艺术专业观众,很难通过观看《莫扎特传》式的现场指挥镜头感知音乐有多好,导演能想到的动作设计,全篇都是突然站起来鼓掌,一旦台上演完就起身鼓掌。
本作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我们观众完全无法和克拉拉、舒曼、勃拉姆斯连情,人物缺少足够的亲密戏、矛盾戏,缺少价值观的冲突、缺少面对危机下做出的决定。人物塑造得无比平面。
除了《钢琴师》,大部分的艺术家的生平大多数没有战火之类的强冲突,很容易拍成流水账或者类似校园剧的狗血,很不幸,本作就是。
去特意查了一下本作的导演,果然是电视台出身,而且还是个电视台主持人。可见,电影经典的2/8原则即便放在德国,也同样适用。
1、琴戀克拉拉(Geliebte Clara,2008)並非一段緋聞逸事的揭密,最為特殊的處理細節,在幾個方面:當窮婦盜取克拉拉身上的珠寶時,克拉拉舒曼在做甚麼?舒曼一家搬遷新居時,什麼讓克拉拉最高興?當布拉姆斯鑽入克拉拉的石榴裙中,克拉拉的反應如何?從這些細節勾勒出了此名鋼琴家對琴藝精進懷抱的熱情與投入程度。然而,做為一名亟欲投身於愛好中的人,卻不得不周旋於繁瑣的俗務處理中(家務、生產、勞作),身邊的人既無法依憑,甚至耗盡了自己的心神,尤其他還是你所鍾愛。
2、電影中藉由克拉拉那句「誰能相信這輕快之曲竟是從這憂鬱的靈魂所譜出的」,側寫舒曼的苦悶,包括他指頭的僵直、工作勞務的煩躁、精神病的困擾。
3、其實有了這些纏身惱人的事務,怎麼還能保有純粹的創造力呢?莊子大宗師:
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影片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的狂潮席卷而来,举国上下都弥漫着激烈而又狂热的气氛。克拉拉(马蒂娜·戈黛特 Martina Gedeck 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充满了艺术气息的环境中。克拉拉是一名音乐艺术家,成名很早的她年仅11岁便举行了自己的独奏会。所以影片在一开场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响音乐会,只见克拉拉:身穿晚礼服半露球状胸脯、不看乐谱时而闭目时而抬头摇晃、全神贯注激情地演奏着钢琴,非常具有表演性,但没有朗朗演奏时那么澎湃和夸张,她的娴熟精湛的钢琴技艺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台下包厢里的则是她老公罗伯特·舒曼(帕斯卡·格里高利 Pascal Greggory 饰),结婚后克拉拉举家迁往了杜塞尔多夫定居。他手里玩弄着结婚戒指,不小心掉在了地上被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捡到(马立克·兹迪 Malik Zidi 饰),这像是预兆了后来他们的换位?他顺便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舒曼夫妇奉上自己新谱的钢琴曲。而当夫妇俩来到了乡村小酒馆里亲耳聆听他的独奏时,舒曼闻不惯的酒吧的臭味,克拉拉则陶醉在音乐中非常欣赏,别人用剪刀偷她裙子上的珍珠她都没有发现。
其实这三位主角在音乐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先从年长的说起: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
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1856年7月29日后逝世于精神病院。看到这一定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吧?这么遥远的故事,我们也只能请教百度了:克拉拉在8岁时遇到比她年长九岁的舒曼后,他们的恋情没有得到克拉拉父亲的支持,希望她找个好人家不要找大都没有未来的音乐人。由于彼此的爱慕,他们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肖邦对此事表示了不满认为粗暴地干涉年轻人的爱情会是极不道德的。克拉拉父亲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与之绝交,抗议他的暴行,在莱比锡的门德尔松也向舒曼表示同情。这份感情在父亲百般阻挠下,两人尝尽了相思之苦,终于在1840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年9月13日—1896年5月20日),德国女钢琴家,1819年9月生于莱比锡。五岁随父亲学钢琴,八岁就能开独奏音乐会,十九岁的女孩子就登上了维也纳的乐坛。
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作有钢琴协奏曲,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舒曼全集》。果然对于克拉拉来说,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经济的拮据和多病的丈夫让她肩负着巨大的压力,而克拉拉对于音乐的热爱又不允许她将其放弃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之中。
在影片中也多次提到她们的生活是长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而在分裂而又痛苦的生活中,只有勃拉姆斯的存在能够让她感到温暖和快乐。她们是怎么认识的呢?原来在1850年3月,勃拉姆斯给正在汉堡举办音乐会的罗伯特·舒曼和克拉拉·舒曼夫妇寄去了自己钢琴曲的乐谱。影片中是登门拜访的,正好遇到克拉拉的两个女儿,对活泼、开朗、有趣的勃拉姆斯很是喜欢。当舒曼看到乐谱后很吃惊的样子,克拉拉更是急迫地弹奏起来,过了一会儿说了句:“将来他会成为一只猛虎!”舒曼在一边补充道:“他已经是一只猛虎了!”可见舒曼夫妇不仅自己是音乐人才,更是欣赏有才华的年轻后人,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勃拉姆斯在结识舒曼夫妇时年仅20岁是一颗音乐界的新人,克拉拉34岁,舒曼43岁。当时如果没有舒曼夫妇的大力支持和提拔再有才华的他也不会被人知晓和重视,更不会成为一颗耀眼的星星。他在1848年第一次举办个人音乐会,1853年,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撰写了题为《新的道路》的文章,该文预见了勃拉姆斯所取得的音乐成就;同年,舒曼将刚出道的勃拉姆斯介绍给他的乐谱出版商,其首批作品刊印出版。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就这样勃拉姆斯在舒曼夫妇家居住了多年,他们三人共同探讨音乐,一开始也是非常激动、愉悦、和谐的。
可时间久了好性格的布拉姆斯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更是得到了克拉拉的宠爱。为此舒曼也会烦恼、嫉妒、不开心,影片中也多次表露出舒曼的醋意大发,有次喝了酒还动手打了克拉拉。而克拉拉也坦诚地告诉舒曼:把勃拉姆斯当成自己最大的孩子喜爱。此时的勃拉姆斯已经深深爱上善良、漂亮、开朗的克拉拉,他的心里已经发生了不平衡充满矛盾,舒曼也是他的恩师所以不能破坏他们的美好家庭。当他突然要决意离开时,克拉拉伤心地说了句:“我会想你的:时时刻刻!”,勃拉姆斯则背对她深情地告白:“我也会想你的:日日夜夜!”。
之后勃拉姆斯的发展非常顺利,他的辉煌创作也被载入了史册。在第一批乐稿德国音乐史中,常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与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相提并论,即根据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勃拉姆斯(Brahms)姓名的第一个字母,而将三人总称为“3B”。此外,勃拉姆斯也是继贝多芬之后,创作面广、继承古典传统较深的德国作曲家。
1868年,《德意志安魂曲》在不来梅首演。1871年,接受了维也纳音乐爱好者协会艺术指导的邀请,在职期间为宣传推动德国古典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1876年,完成并首演了他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1877年,《D大调第二交响曲》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1879年,布雷斯劳大学授予勃拉姆斯荣誉博士称号。1883年,《F大调第三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1885年,《e小调第四交响曲》在迈宁根首演。1896年,创作《四首严肃歌曲》。1897年3月13日,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4月3日,勃拉姆斯逝世。
当舒曼费尽周折、呕心沥血地把著名的《莱茵河交响曲》第2章顺利的完成,并取得成功后。他的老毛病头痛症又开始频繁发作了,而且越演越烈,不像之前使用鸦片药剂可以得到缓解。他的大脑经常像有人在打鼓般的巨响令他无法忍受,为此他还跳过莱茵河想寻死被人救起。最后只能到医院去接受外科脑部手术,可手术并不成功病情恶化。此时的克拉拉正在分娩他们的第6个孩子,经济拮据房租都要快付不起了。勃拉姆斯闻讯后寄来了钱,缓解了舒曼夫妇的危机,当舒曼临终前他也陪同在克拉拉的身边安慰她鼓励她。
影片中介绍了克拉拉与舒曼有6个孩子,可历史资料显示她一共有9个孩子,所以另外3个一定是勃拉姆斯的。本片的导演是贺玛·桑德斯-勃拉姆斯是勃拉姆斯的后代这也是有力的证明。当舒曼46岁去世时,克拉拉只有37岁,而她坚强乐观地养育了这么多孩子77岁去世时,过了一年都不到勃拉姆斯就随她而去了,享年63岁。联想到了我的爷爷和奶奶:当爷爷先去世后,奶奶没有了精神寄托,第二年也跟着去了。相信在没有克拉拉的日子里,勃拉姆斯的生活就失去了动力而没有滋味,因为勃拉姆斯的生命是为懂他爱他的克拉拉而闪耀的。
好美的勃拉姆斯
舒曼的演员演技真好,里面的家居很好看!华丽的瓷砖和墙纸哟...
music here
故事乏味/三大主演极具安全感的表演和一串串乐章也够安抚人了 请两个外援来配德语比较囧
华丽丽的三角恋。
据说导演贺玛桑德斯布拉姆斯素有「德国新电影教母」美誉,同时也是布拉姆斯家族的后人,但本片也太一般了,特别是女主角根本不像才华横溢的著名钢琴家,倒像是家庭妇女,两位男主角还行,但本片有些地方怪怪的,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就是感觉不是很到位的说。
这导演是勃拉姆斯的什么人?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为她失去自我的女人,至少一个。
音乐很好听
一看就是德国人拍的、囧
勃拉姆斯演得真寒碜啊
勃拉姆斯只是个花痴,舒曼只是在神游。女主演得比他俩加起来都演得好。
这个女人的一生不是一部电影可以表达完的,电影没她的人生精彩。我还是比较喜欢她跟勃拉姆斯之间的纠葛,可惜描述的很少。
片子本身上气不接下气,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情是一种骑士对淑女遥不可及的崇拜,他爱得沉默而高贵,性格中的克制、恬淡、超然、理性和寂寞,在片中却被歪曲表现为一个举止轻浮、眼神油腻的登徒子。克拉拉则疯疯癫癫、蹦蹦跳跳、忽喜忽嗔,毫无仪态内涵可言,指挥的场面尤其滑稽
失望到家了
音乐不错,其它一般。
多少大师死于庸医之手。
三颗星给勃拉姆斯的音乐……
……无情无色;只有大胸……
打动我的是影片所表现的同行之间的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