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评分比较低,没抱太大期待去看,结果观感还不错,原来才这么少人看过,质量也不是那么差啦。 电影又名《迷幻少女》,由手冢真指导,改编自他父亲的作品《迷幻少女》,此电影也是为纪念手冢治虫而拍。(为什么我搜不到这本漫画…
“巴洛波拉”代表的是艺术家们心中的缪斯,但在电影里看来,她带给色情作家洋介的不只是灵感,更多的是毁灭。结尾留下悬念,作家死了吗?他的小说写成,使他再度翻红了吗?而“巴洛波拉”死而复生了没?
一个小时40分钟,片子也不长。电影剧情刚开始比较平,文本稍稍是有点单薄,更多的是符号堆砌和指意不明的暗示,与假体模特doi、和兽交欢、诅咒扎小人、果体婚礼…但一个小时左右的整个表达,还是很收敛的,可能是镜头比较冷静,经常会出现建筑物和自然对视觉进行缓冲,主要还是为了突出社会中人们精神的异化,但最后半小时画风突然cult了起来,冷静中突然有些诡异哈哈
fumi和稻垣吾郎两位主角配合得还不错,相比之下其他人就表现平平了,主要还是没啥戏份。两位的床戏真好看,fumi表现力太强了,整部电影的视线都集中在她身上,我可太爱看她的戏了,整个人身上有种致命偏执的魅力。
喜欢电影的色调和拍摄手法,剪切也很成熟,怎么说呢,风格很喜欢。 情色部分也还好啦,没有那么大的噱头,主要不是看这些吼
貌似影片传递的内涵很深啊,厌世加尼采路子,女主的盛世美酮真是绝了,哪哪都长的刚刚好,几段激情戏都那么诱人,男主是个作家,他前辈是个歌唱家,看来巴薄拉直关注寻找灵感的人进行啪啪啪啊,也侧面反应了创作灵感基本都来源于乱搞男女关系。模特和狗成精那几段都挺逗,头掉了估计给吓尿了吧,后面怎么还能硬的起来。女主真不错,那身材绝了,难怪男的最后还要对尸体不可描述。
这是日本漫画之神手塚治虫1989年2月9日过世后,《朝日新闻》对手塚的致敬,他浩繁的作品是日本漫画的重要遗产。2018年,手塚治虫之子导演手塚真在父亲诞生90年之际,宣布将父亲的作品《迷幻少女》搬上大银幕作为纪念,中文片名为《手塚治虫迷幻少女》。
原子小金刚、缎带骑士、怪医黑杰克等漫画人物是一般人对手塚治虫漫画的基本印象,有趣的是,在手塚浩瀚的漫画全集当中,《迷幻少女》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如其他作品,即便是手塚治虫迷对这部作品也未必熟悉。在手塚治虫的漫画生涯当中,《迷幻少女》有著什麽样的位置?手塚真又为什麽在父亲的众多作品中选择这部?更重要的是,父子俩人的《迷幻少女》儘管呈现媒介有所差别,那麽表现风格上有何差异?
手塚治虫漫画的起点
手塚治虫的一生是不算长的60年,1928年出生、1989年过世,但是从16岁出道以来,他引领了日本漫画表现方式的革命风潮。然而,当手塚治虫的表现方式蔚为主流之后,他也成为被革命的对象。
手塚治虫1947年的《新宝岛》出版之后,开头几页就引领了日本漫画的革命。开头几页是主角开车动态的过程,对现代读者来说,这不足为奇,但这一步在日本漫画史的发展裡却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日本漫画的发展从明治维新前叶开始,手塚治虫的父亲是艺术爱好者,既看日本本土漫画也爱看迪士尼动画乃至电影,手塚治虫就是耳濡目染下对漫画感兴趣,但也在电影的养分当中注意到日本的漫画欠缺动态,于是力图呈现电影般的动态带来日本漫画的革命。
儘管手塚治虫在漫画家生涯的起步阶段,就带来新的漫画革命,然而,漫画仍被许多教师与家长视为不良读物,因而有“恶书追放运动”。在这股保守压力下,漫画裡的接吻、自杀等情节动辄被放大检视,也因此,为求在漫画之路上继续前行,手塚治虫的漫画多以儿童为对象,内容上也较克制。
步入1960年代,这是手塚治虫声望再向上的时代,他一向喜爱迪士尼,从漫画到动画之梦,终于在1961年开始迈进,这一年,他成立“虫制作”,1963年的电视动画《原子小金刚》播出并捲起旋风。不过,1960年代中后期开始,他开始面临一连串漫画家生涯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来自重新定义漫画的另类艺术实践——“剧画”。
1950年代当手塚治虫逐渐成为全国漫画家之际,与他同世代的年轻人也试图开展出不同的漫画实践,1959年以辰巳嘉裕为代表的漫画家们,组成“漫画工房”并提出“剧画”宣言,宣言裡开宗明义地提出,他们要创造出不同于手塚治虫风格的漫画。这是什麽样的漫画?漫画不是只有给儿童阅读,成人也是读者,也因此,他们的主题经常是社会题材,表现手法为呈现真实,笔法较为繁複,与手塚治虫的符号式画法截然不同。
虽然剧画工房的存在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然而,剧画风潮却在1960年代掀起风潮。这是日本革命的安保斗争年代,这个年代裡漫画的读者不再仅止于儿童,大学生也爱漫画,但他们喜爱的漫画已是面向成人的剧画。在剧画风潮裡,1964年创刊的《ガロ》是重要的支柱,这是刊载剧画风格作品的杂志,安保斗争的抗议学生人手一册白土三平的《卡姆伊传》(カムイ伝),就是从《ガロ》创刊号开始连载。
从战后到1960年代,手塚治虫不但扮演引领漫画变革的角色,也稳稳地站在漫画舞台的中央。不过,剧画来袭,手塚治虫开始备感压力,甚至佯称得到精神官能症。面对挑战,手塚治虫也有他应对的方式,1970年,他开始发表带有剧画色彩的作品《桐人传奇》与《人间昆虫记》。
剧画的挑战还能用手塚治虫做擅长的漫画来解决,但是,1973年虫制作的倒闭,他却无能面对。
虫制作之所以倒闭,在于手塚治虫虽是伟大的漫画家,但却不擅管理,尤其动画制作需要高度团队合作的配合。虫制作的运作由手塚治虫发号司令,但他漫画稿件已经多到一天甚至只睡一小时的程度,实在难以维持虫制作的正常运作。虫制作倒闭之后,手塚治虫将原来的豪宅出售改以租房度日,至于漫画家手塚治虫如何面对债主,这裡有一段逸话。
大坂一家濒临倒闭的家具工厂所投无路,去信手塚治虫,希望能用他漫画中的人物肖像放在生产的书桌等家具上以利销售,如日中天的手塚治虫不但名作等身,也是缴税大户,对此根本不在意就答应了。家具工厂居然因此起死回生,为了感激,在手塚治虫面对债主们的危机时刻,挺身协助手塚面对债主们。谈判是家具工厂老闆谈的,手塚治虫在一旁不知所措,只能画起漫画,手塚治虫生前在纪录片当中,曾说当时的心境就是阴惨。
《迷幻少女》就是低潮时期心情阴惨的作品。
《迷幻少女》是1973年7月于《Big Comic》开始连载,1974年5月结束,虫制作倒闭则是1973年8月,可以说这部作品的创作前后,都是在倒闭风暴的压力下完成。
漫画版的《迷幻少女》裡,一位小有名气的耽美文学作家美仓洋介,在地铁站一角看到酗酒少女芭波拉,不知何故,心生收留的念头。两人关係陷入複杂的关係,放浪形骸的芭波拉继续酗酒,美仓洋介开始后悔为何收留她。然而,芭波拉却也在关键时刻拯救美仓洋介,他患有性慾异常的病,就在犯错之际芭波拉出现解救了他。
这部作品一开始读起来让人抓不到重点,完全不像手塚治虫一贯清晰的叙事,漫画之神铺陈了作家与放浪形骸的酗酒女之间各样的奇特关係目的何在?故事峰迴路转后一切开始清晰,原来芭波拉是代表启发灵感的谬思女神,从这裡开始,我们开始理解这是一个关于作家与灵感各样关係的故事。
按手塚治虫的说法,《迷幻少女》的灵感来自德国作曲家奥芬巴哈的著名歌剧《霍夫曼的故事》(The Tales of Hoffmann),他对歌剧主角诗人霍夫曼为了获得名利沉溺大众媒体,甚至让女巫指使的女人夺走自己的影子也在所不惜印象深刻。可以说,手塚治虫对艺术工作者与媒体之间,乃至名与利的关係相当感兴趣。
事实上,1970年手塚治虫最早的剧画风格作品《人间昆虫记》当中,就演绎了这样的题材,一位女作家为了新作品的灵感不惜牺牲自己的灵魂,换取更高的名声。名气与作家处境,大约是陷入低谷的手塚治虫苦思的题材,或者说,作家只是个象徵,那其实是苦境下的漫画家手塚治虫的内心自我反思。漫画版当中,曾有美仓洋介想带著芭波拉逃离现实的情节,他们在大都市的下水道裡怎麽逃也逃不出去的片段,不就像是现实中手塚治虫找不到出路的苦涩心情?
《迷幻少女》但见父与子、漫画与电影的差异。
必须一提的是,手塚真在2009年出版的《我的父亲手塚治虫》一书当中便提到,他高中毕业选择就读电影相关科系时,父母反应大不同。母亲认为电影作为兴趣不错,但却对电影作为职业颇感担心;手塚治虫不但相当高兴,甚至手塚真大学时期社团举办电影放映会时,超级忙碌的手塚治虫也会出席。可以说,手塚家族三代人对电影情有独锺,手塚治虫因为父亲爱看电影,耳濡目染下将电影的动态带入日本漫画引领了漫画革命,手塚真也因为爱电影的父亲的支持,得以继续电影之路。
有趣的是,虽然电影版《迷幻少女》基本上根据漫画的故事进行,然而,就整体感觉来说,电影导演手塚真带出了不同味道的《迷幻少女》。漫画家手塚治虫的《迷幻少女》可以看到他面对剧画挑战与人生低潮的影子;手塚真则将《迷幻少女》变成一则东京这座巨型城市的都会传奇或寓言。手塚真紧紧抓住了漫画版开头的第一句话——“东京都市吞噬、消化了几千万人,有个女人却像是排泄物般被排出了,她的名字是芭波拉。”——从被视为异类的芭波拉开始,再现了繁华东京的表象之外不为人知的各个秘密空间。
在手塚真的诠释当中,也可以看到漫画与电影本质上的差异。至少手塚治虫的漫画像是符号化的表意体系,电影则是不同艺术例如摄影与音乐聚合的媒介,《迷幻少女》的摄影是由华语电影界的名摄影师杜可风担任,音乐则是由日本爵士钢琴家桥本一子担任,两者相加,更为手塚真镜头下的东 京增添迷人而弔詭的氣氛。
严重怀疑是不是投资人喜欢二阶堂塞钱进去的,论肉体,大概是人偶章的那位模特,从腿部线条到腰部都恰好,也是清楚这位肉体更宝贵,所以基本就没脱就结束,再论野性,狗女人那章也是更好。
二阶堂富美肉体没有任何特点,看着直接就想划过去。塞钱给中间拍的那段在路上跳舞也无比生硬。唯一还行的就是开头喝酒的那段,一个俗气的自我的女人,这倒是合适她那粗糙的肉体。
但就看看各位评价来说,这部电影这个意义上很成功,导演是知道二阶堂美富难看的,投资人需求的拍得艺术,嗷,大家看来都确实艺术了,二阶堂美,作为投资需求好像得到满足了。
另外,就是因为富美的肉体太难看了,连最后一章,不腐朽的尸体都拍不出来,幻觉中食人魔的饥饿感也被搞得像是b级片一样……估计手冢真也在扣头,怎么拍?拿头拍?要拍富美裸体,她只要裸在那里就合适撒钱,哪里合适表示完美。最后都没办法,用内心独白了,芭芭拉,你是美丽的。服了。也服了那些看出来导演是很喜欢富美肉体,觉得富美肉体好看的。
朋友,古典的肉体重要一点就是没有任何运动,但身体线条却是明显反重力的。二阶堂富美那上下半身毫无比例可言的肉体美在哪里?是不是个女人裸体就是艺术?那涅摩西斯生气的时候一堆赤裸女性比二阶堂富美好看的多太多了。
里面还在嘲笑什么写色情是最俗的之类,看了半天评论眼睛也就这些的说啥呢。
另外布景和摄影是的确有趣的,可惜二阶堂富美全程出戏,男主人公倒知道板着脸就好。
富美大尺度
建议不要经营自家IP,这很尴尬。
手冢这个原作是极好的 影像化可惜选错了女演员了 为何需要濡れ場 想要表达的东西 肢体语言要传递的信息 看不到演员的表现 不过这个女演员在像像乐时期就不喜欢她了 找不到自己定位也是预想之中 (这部美波竟然参加 好久不见~
整部电影就像里面稻垣吾郎饰演的被下了降头的作家,抽风的电影,抽风的演员,手冢治虫的儿子当导演,看不到任何才华。二阶堂富美在《河畔》之后更加放飞,就当是看了稻垣吾郎和二阶堂富美的一场豪华情欲写真,摄影师是杜可风。
可惜这么好的阵容了
勉强及格。看过手冢治虫异色作品的话,对他捣鼓出这么个故事应该不会意外。瓶颈期的作家偶遇流浪女孩,他为这个看上去像自己缪斯的女孩着迷(女孩两次打碎了他的春梦,还用扎小人头解决高官对他生活的干涉),无视一路相伴的女助理和关系稳定的官二代女友。台词多次指涉艺术创作,女孩应该是作家内心那个自私、自由人格的投射(把性欲设计成对创作的干扰,我有点不理解),但全片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作家与女孩相遇后开始以她为主角写作,但看不出这女孩身上有什么可写的点,毕竟在本片里她是个很单薄的象征角色。电影的视听不弱,慵懒寂寥的钢琴很衬氛围,二阶堂有两场全裸,身材很好,作家与女孩的祭典式婚礼也是群裸设定
有想法但拍得不行,浪费二阶堂。
1、三颗星全给女神,牺牲太大了,可惜完全不值得,下一次好好挑剧本啊!2、一句话总结剧情就是:一个灵感难觅的作家放飞自我,不,放纵自我后的堕落、变态与毁灭。在影片里,男主角堕落之后的情节实在是过分变态了……再次同情二阶堂富美,这么好的演员,下次好好挑剧本啊!
所以是一个臆想故事,关于一个脏地下通道的醉酒女孩?手冢治虫编剧,杜可风摄影……富美全裸出演……音乐还可以吧
手冢治虫生辰90周年企划 手冢治虫笔下的迷幻少女就是男子为之痴迷而堕落疯狂的呈现
三星全给二阶堂美妙的胴体,这是有什么把柄在导演手上要为这么个戏做如此大牺牲
導演是不是過於沈迷於重慶森林裡的林青霞了?於是找了杜可風拍一個髒兮兮的版本?然後再鹹鹹濕濕把二階堂當真人玩偶?男主這個造型越看越覺得是日本尹子維⋯⋯最後 手塚治蟲如果有眼看這部電影 會不會想跳起來打死自己的兒子?
fumi做错了什么,要为这种烂片做如此牺牲?静河也好无趣。
小说家与“缪斯”,遭遇或者说寻找的时间点是小说家已经江郎才尽又被外部吞噬之际,心有不甘,于是有了一次回光返照式的挣扎。自由放纵偏执自私,再经历过一遭后已是油尽灯枯。人物的处理尤其是几个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都流于表面,无法更深入生动地触及作家的痛点,只留二阶堂的形影牵动一点幻想。
日本人的细腻演变成了焦虑和抽离,对现今社会的焦虑,对城市中裹挟的爱欲迷宫的迷失,这部片子不算好看,但却乱欲迷人眼。
不知道看了個啥
也算领略了手冢家的创作苦闷…婚礼仪式那段也太像大开眼戒了吧?
有富美的地方都很美 其他的时候很无聊
手冢治虫、宫崎骏……的儿子们,请组成“毁二代”。
二阶堂富美愈加放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