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为《失落的卫星》入坑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其中有四个版本:1980年NHK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一直拍到罗马,其中在中国境内的拍摄获得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回报,央视获得了中国段的拍摄素材,重新剪辑产生另一版本。 2005年NHK再度携手央视,这次央视派出了自己的拍摄队伍,双方在中国境内相同的行程中分别拍出了自己版本。此后NHK再次一路向西拍到中国境外,只是这版的中国境外部分风格突变,成为一部以亚欧各种内部民族矛盾为主题的时事纪录片。 四个版本给予观众四个维度的比较视角: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区文化比较,每个地区古代与当代比较,每个地区1980年与2005年风貌比较,对中国境内同一风貌的中国视角和日本视角比较。 比较后的几点体会: 1. 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尤其是中西亚,在古代远比当代开放、包容、繁荣;
2. 1980年镜头里中国境内各地区还是在很原始的农耕游牧状态,青山绿水民风淳朴;2005年镜头里大规模的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带来的发展和问题都很突出;
3. 1980年中西亚很多地区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2005年贫穷、分裂、冲突、动荡暴露无遗
4. 中国纪录片更像科普教育片,追求大而全的叙事,而日本纪录片在拍摄前就设定了问题,呈现时也是先提问题再展开,所以叙事更集中更细致
1980年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曾经在国内外引起过不同寻常的反响。不可否认,2 9年前的《丝绸之路》确实是一部力作,它的拍摄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在规模上代表了当时所能达到的纪录片制作的最高水平。参与摄制的日方组NHK电视台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家被允许进入中国腹地进行纪录拍摄的资本主义国家媒体,而中国政府为保障拍摄的顺利进行采取了一系列高规格的措施,例如开通铁路专线,甚至是出动军队。 2005年中央电视台耗时两年重新拍摄完成同名专题片,后命名《新丝绸之路》。
一口气看了六集,太赞!从长安到兰州到武威到张掖到敦煌到黑水城到楼兰古国到米兰古城到尼雅古城,如跟摄制队探险、旅行、发现,纪录片将丝绸之路历史和现代当地人的生活完美地穿插,好多镜头很细腻很温暖不惜花一两分钟给一个老人、一个小孩、一件物品,很大篇幅展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丝路沿线当地人生活的场景。感谢它让我能以视频形式目睹那个年代人们真实的生活,有的场景真的好朴实好美。好多文物在这次摄制才发现,真是一次寻宝之旅,艰难却刺激,还充满温情。
纪录片的画面和音乐都很美。
匈奴穿羊袄吃羊,出征必带羊。所以长城只要修筑到羊跳不过的高度就可以达到阻拦敌人的目的。
出战的时候,士兵会向城门抛石头,如果撞击声的回音够响的话,就表示这场战事他们可以平安归来。
烽火台传讯,只需半日就可将消息传递至一千两百里外,即两千公里外的长安。
隋朝短短三十余年,在敦煌落成一百多座石窟,流行三尊佛。
唐代流行七尊佛,中间是释迦摩尼,旁边是弟子迦叶和阿难,另外四个人物分别代表人间的痛苦、快乐和和平。
佛诞日,莫高窟前会举行墟市。
蒙古语中,戈壁即荒芜野地。
伊斯兰教认为直视偶像的双眼容易招致邪灵,为了防范此事的发生,一定要挖走异教徒偶像的双眼。
在海拔高的地方,骆驼和马都没用。 古人为了降低牦牛和骡的血压,刺激它们继续往前走,会用叉给它们放血。
穆斯林布由当地七八岁儿童织成。
基督的马赛克壁画由金片装饰,表示他具有属天智慧。
粤语。
每个地区的“路”不仅是物理、且精神性地把世界的不同文化和贸易联结起来。这种浪漫的动机指导着这部成魔了的纪录片。喜多郎的电子乐一开始让人昏昏入睡,后面反倒成为一种进入彼世界的序曲。大量漫长的镜头,慵懒的节奏,观众就好像真的一起在旅行,在疲惫中遇见惊喜。
需知,这部纪录片也开启了建国以来对新疆诸古代遗址考古发掘的新纪元。尤其楼兰、尼雅等南道遗址,由于中方与日方皆是首次进入,摄制组全程跟随,其镜头记录的皆是真实而震撼的历史时刻。太阳墓、楼兰美女、佛塔、城址、佉卢文汉文简牍的发现,举世瞩目。本片之伟大,已然超越其本身记录的意义~~
似乎前半部分13集是中国段的,公映过,后面没看过。最近听闻,这部纪录片的前站,彭加木还参与过。然后罗布泊什么的,想去吧。
7星纪录片,真的太赞了。这不只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部探险片、风光片、历史教科片。
看了两集,年代太久远了,一般
因为米原桑找到了这一系列的纪录片 能在沙漠中饥寒交迫时抓一只鹿剁了包饺子除了中国人也是没谁了 纪录片拍着拍着顺便挖了个太阳墓
在日本的文明接受叙事中,飞鸟时代才是全面照搬大陆的“东亚化”时期,而被后世广泛认为是学习唐帝国的奈良时代,则越来越被看成通过唐这个“二转手”而与丝绸之路联通的欧亚大陆各文明进行交流的阶段。日本在前一个时期被纳入了东亚,在后一个时期被纳入了世界,成为了某种意义上(一厢情愿)的丝绸之路东端终点。这种对世界文明孔道和自家文明来源(佛教,器物)的向往,构成了后世日人对这条商贸路线的想象,其理想程度和浪漫化想象,可能比这条路线上本身的居民和主人更为浓郁,更加美好叻
双重意义上的纪录片:对丝绸之路的纪录,对80年代中国——尤其是西部的纪录。
HILD10上看的,一帮老美ABC一边看一边感叹,我自豪的同时又有种笑摸狗头的冲动,当然,我后半段睡着了
也可当作社会风俗史料看
中日邦交的诗意,南疆的美好田园,我们对八十年代的幻想,都仅存于此。
四星:重温儿时的记忆,如今朝花夕拾,真是经典...
马友友的配乐,至今都是最爱
比央视刚拍的敦煌好太多
看到第七集讲伊拉克巴格达,里面还有摩苏尔等城市,神奇呆了,那个时期的伊拉克真是各民族,信仰,生活习惯和谐共存啊,也就三十年前。
喜多郎的配乐有一种穿越的魔力,千年前的中国甚至比1979年还要开放
对消逝文明的惋惜悲叹。让我极度惆怅的是,无法了解那些被岁月侵蚀被尘埃掩埋已随风而去的一个个故事...
丝绸之路
摄制组刻苦求实的精神令人钦佩,深入沙漠腹地寻找古国遗迹,亲下坎儿井趟水等等,在那个年代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见的纪实拍摄,真的不容易。喜多郎的音乐好熟悉,仔细回忆,原来94版射雕里面也有,记得郭靖带兵攻打撒马尔罕,借用了这里的音乐,意境太美。强烈推荐此纪录片!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