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之前刚一口气把星球大战1-6看完,进入这部片子一下子换了个风格。这是一部包含隐喻的电影。玛格丽特时常在片中让人不要发出音乐的声音,人们弹奏歌唱,留声机发出的音乐声她都要阻止,到了片尾才知道原来不是因为她不喜欢音乐,恰恰相反,她非常的爱音乐,但是她肇事出人命逃跑后,选择的这种残喘生活让她没有办法再次接触到自己热爱的音乐,所以为了避免音乐勾起
她的回忆,触动她的痛苦,所以才做出这种貌似不喜音乐的行为。通过这种隐晦的手法暗示大众要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导演通过这种手法把隐喻传递给观众。
导演把悬念留到了最后,原来玛格丽特一直背负着根本不属于她的罪恶过着痛苦的日子,也暗示人们要增强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这部片子成本非常小,走的是内心思想方面的路线,拍摄手法和技术可以不提
这个片讲的是一个傲娇老太太的故事 首先要说说傲娇这种性格必然会导致很多后果 她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傲娇也有可能是没有发现自己的傲娇 这是她如此生活的原因之一 再说说这个社会 虽然也有坏的一些角落 总体来说 看如何对待一个落魄的人 或者说是最底层的人 可以看出这个社会得种种 还有从当事人的状态也可以看出不同社会的区别 傲娇老太太直到最后也没有失去她的内心的骄傲的骨气 虽然在我们看来她过的不好 但是她的精神世界 可能比我们过的好的人还要有尊严 还要为自己骄傲
这部片子给我一种“阅读”的乐趣。
情节都是琐碎小事,间以一些不太重要的奇幻想象,却很有趣,引着我津津有味地看下去。
——————看完电影了——————
“我居然产生了被背叛的感觉,因为自己不是第一个目击者。”(with these fifteen years companing)←①公开的“故事”。
“既然我来了,你也不用跟自己说话了吧?”②←私有的“生活”
“怎么有两个你?因为你有双重人格吗?”(be in two minds,which means 'hesitate' early)③←“故事”化的生活
作家和shepherd之间的陪伴是人道主义的,互不干涉的,公开的,是故事。作家夜会演员朋友,与自己的另一个人格对话,讨论着住宅之外的老妪,应付着母亲的控制和离别,那是生活。
这对“邻居”的相处充满了调皮:耍赖似的“再推一个街区吧,我是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掉的虚弱老妪”;小旗🇬🇧飘扬,插在轮椅上,随坡而下,老太太天真快乐的笑声,作家慌张而谨慎地跟随;拒绝一捧不够气派的花束;对他人好心的口是心非;以及建一个电台的设想(?)
作家和男演员之间的陪伴,是看起来像communist会面一样私密的,不为所记的私人体验,是生活。②
着眼于作家他自己的话,会看到某种令人向往的舒适的公私观念,他身上有种幽默感,这种幽默或许来自他自适的心态。(不知道是否能形成互文,shepherd的车居也很具备私密性,海报或者油漆,遮得严严实实//ps获准停在院子之后,就更加精心装饰了,女王的宣传贴纸和英国国旗。)
在舞台上独自讲述剧作这一点很有趣,同时以舞台后灯光控制的角度来转场也很有趣。
“以为是多大事儿呢!”或许有人这样想吧。
考虑到时代因素,被修女训诫驱逐这件事对于shepherd确实是大事情,是足够摧毁弱小心灵的大事情——而这还没有完全摧毁她。影片交代过她在皇家什么乐团里就职的经历,可见她还没完全被摧毁。然而交通事故后逃逸却带给她无法逃脱的负罪感,这种负罪唯有转向宗教才可以获得缓解,应该是至此,她才放弃了自己的音乐和人生。
“I had music on my figertips.”
不是宗教毁了她,是人借宗教之名要毁她。“lack of obeisance”只是借口。
(记到此处应该够我回想起自己的想法吧)
回想起序言:“A mostly true story.”
电影选取的视角也很有意思,加入了元叙事的感觉,在提醒人以虚构的同时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最后老作家来看揭幕这场戏的拍摄场景,又敲出来一只套娃,很有意思。
很有趣的一部英伦小片。前阵子一直在补奥斯卡 突然看到这部 英国的乡村、艳丽的小车、 穿着啊谈吐很多细节凑在一起,反倒有种说不上来的喜欢。以剧作家为主视角,画外音是他的剧本,辞藻华丽的有点夸张却有一种英式冷幽默。
当然是冲着Maggie Smith去看的 英国国宝级老太太。唐顿庄园的时候就爱极了她 这又隔了几年看着Maggie明明已经老的无处可藏可她的动作神态台词却依然那么有活力那么有趣。刷车/轮椅/游乐园/救护车每次看Maggie演高兴的样子就会不由自主跟着欢乐 这是Maggie独有的难得的感染力。
回看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开头的两分钟里包含了后面所有的悬念 随后伏笔也是无处不在的 飞扬跋扈的老太看见警车却慌张的钻到车下 听见邻居琴声便极尽毒舌之能事。事实上 梗铺的越深才让故事越有滋味。
或许把老太的故事充盈的过为丰富 梦想也好救赎也罢 最终还是一个打破孤独感的故事。作家孤独的都double了却不愿与自己老年痴呆的老母合住 是嫌弃还是什么我还真的说不好。同时导演又有意无意的把老太和作家的母亲联系在一起 例如社区街道上的巨蟒与母亲家门口的四只孔雀(看到孔雀的那瞬真是仰天长笑hhhh 但作家却很乐于与这位奇怪的老太合住 是怜悯还是渴望陪伴我也说不好,好像一层微妙的关系连接着彼此。
原以为会逐渐温情 可英国人总是冷不丁又给你一句满含深意的台词 谢泼德小姐对作家说You have used your mother, now you can use me. 老太步入生命的终点 作家便越发对自己曾经对这个近在咫尺的女人的冷漠嫌弃耿耿于怀,直到最终化为一丝羞愧。我觉得这个故事想传达的重点就在这儿了。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 从作家的角度看谢泼德小姐打破了他的孤独却没有打破他内心的偏见和傲娇 包括强迫自己不去写不去想创作关于她的故事 这源于许多人这辈子都跨不过的本能冷漠 即使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好心肠的圣人他自己却依旧不能妥协。而对谢泼德小姐来说这15年的“霸占”已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无厘头的升天真是神来之笔 一段剧情片里不该有的特效 最后的最后调皮的老太太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释怀,释怀了自己也释怀了作家 让这段交往的时光写进作品 变得有意义。妙极。
我想可能不会再有这么适合80岁的Maggie再能拍的本了。
当时看预告的时候就很期待这片,直到某一天翻了IMDB才意识到原来Alan Bennett大手一挥历史系男生们全员都跑来客串了。想想离History Boys已经过去了十年还真有点reunion的意思,这片一上映不知又要勾起多少迷妹迷姨们怀旧的小心思。
之前有幸在LFF期间看了首映,每个历史系男孩/老师出场的时候我都像是被彩蛋砸到一样傻乐呵,然而想起当时坐的位置只要扭头就能看到坐在观众席里的Samuel Barnett和男友更觉得不可思议。
于是赶在英国上映的这天努力回忆了下历史男孩们扮演的角色,有不准确的欢迎补充~
Jamie Parker - Scripps
房产中介,只给了远景和背影,完全靠声音辨识。
-->没想到正式上映版重新剪辑了加了两个近景镜头【。
Dominic Cooper - Dakin
演员,性格还是那个Dakin。
James Corden - Timms
小商贩,小胖混出头了同样是客串只有他出现在了海报上,他客串的那段还出现在了预告片里。
Samuel Anderson - Crowther
完全记不清了,但是Anderson当晚去了首映还在我History Boys剧本上画了个signature自画像,说是跟Alan爷爷学的。
Russell Tovey - Rudge
Alan Bennett的小情人,小狼这次戴的假发可是酷炫。
Samuel Barnett - Posner
邻居,一个unemployed actor,看完电影出来三苗还特别贫地说你看我出现在正片里啦!他们没把我的部分剪掉!
Sacha Dhawan - Akhtar
义工医生。
Andrew Knott - Lockwood
接miss sherperd去day centre的护工。
Stephen Campbell Moore - Mr. Irwin
Alan妈妈的医生,之前问Stephen他说自己演了个医生就一句台词,事实上,还是有好几句的。另外Stephen的家属Claire Foy也来友情客串了,就是给奶奶送大衣的那个义工。
Clive Merrison - Headmaster
去教堂路上遇到的路人。
-->正式版这里也改了成了在忏悔室遇到的人。
Francis de la Tour - Dorothy
邻居Ursula,Francis奶奶演的可是正经八本的supporting role。
Geoffrey Steatfeild - Mr. Irwin
Alan的情人,最后看到Geoffrey特别惊喜。04年底NT History Boys revival时原卡Irwin的演员Stephen已经签了几部电影,于是在其他卡司保留的情况下找了Geoffrey来演了一季的Irwin,所以情感上说他也算半个原卡。
It's a van no longer, it's a sepulchre. 多点这样的片子吧。
是个好故事,别扭老太太也是很适合Maggie演的角色,但拍成电影不太好看。
好喜欢这种话唠剧,好多莎剧咖😍😍话说,这是腐国女性版《机械师》么?热爱古典音乐&肖邦的可能会更有感觉🎶RA演的那个歌剧迷也很funny😂表面一脸嫌弃,女士有困难还是会帮忙,骨子里依然是腐国绅士😘
毒舌老太和精分作家相知十五年的故事,带有寓言质感的英式小品,表现方式很可爱。作家推着老太在公路上飞驰那里,真是美丽极了!
“大家都以为你是心地太善良了,其实你是因为太胆小了。”
剧本太弱了 叙事一点都不流畅 不过双重人格的桥段还挺有意思 老奶奶实在太可爱了 祝您长命百岁
作为一个BENNETT爱好者,这部片子满足了我的一切需求:忠实原作品的改编,舞台化的人物展现方式,不经意的嘴炮,无穷无尽的彩蛋,这部片子只能留在心里,可爱,暖心,英式,是谓BENNETT。
低配房车安乐窝,毒舌老太事真多。
腐国福利制度不要太好,养出一个霸路十五年的刁民,生前享受各种待遇死后还要挂牌纪念。Maggie Smith奶奶是国宝啊,奶奶您一定要长命百岁~!PS看到结尾就觉得男主这是出柜了,结果一查原来人物原型就是“历史系男孩”作者@#$%^&!*
戳到心坎里。AB大神真是好会玩。生活的模样或许残忍,使你不得不学会狡诈与投机,但于某时某地,内心总保有一份天真。人人皆有一种方式去面对愧疚,以及寻求自己那份救赎。“就像神话和寓言,罪恶只为欺诈无辜之人,结果却发现这是他们命注之事。”THB那几只hhhhhh
Maggie Smith演得出神入化啊
电影将特殊、小众的人物关系描述得迷人。班尼特“write”人格和“live”人格的对话与共存。班尼特对谢普德小姐由可怜到关心到好奇到投射母亲形象的过程。笃信天主的谢普德小姐阴差阳错与音乐梦失之交臂沦为一个固执、小气、自私、粗鄙的流浪者(和卡姆登镇居民们交往中体现)。轻快、闲适的风格很喜欢
【20160410】如果我的英文足夠好,或許可以欣賞這部絮絮叨叨的片子的妙處,感覺有很多很高級的詞匯。盯著字幕看完,只覺得嘮叨無聊。看到最後睡了一刻鐘。八十歲的老奶奶演技太厲害了……精分基佬設定也是叫人啞然
前一半太散看得有点走神,差不多一小时起随着变化的发生突然有种细微伤感窜进原本无稽的日常之中,而让隐于暗处的孤独与脆弱及人与人之间能够共鸣的生之无奈渐渐浮上表面,感情传达仍是极其英式的层叠渐进。Maggie奶奶太可爱太棒了❤还有配乐师傅Fenton老师客串乐队指挥❤好多bennett梗❤
这种电影要少看。因为看完之后,你总觉得内心中的某一小部分心满意足地死去了一点点。
人生的颓圮都书写在一辆香蕉黄的货车里,那里既是坟墓也是天堂。作家与老妇人牵手的一瞬间,他早已不是旁观者,在潜移默化里见证参与了一段生命的终结。以无比轻松的笔触,描绘了生之无常与难测。本打算停三个月,却呆了15年的货车终会被清空拖走,除了一块牌匾没人再记得她存在过,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同名话剧改编,玛吉老师演的实在太好,眼神棒极了。最后上帝的镜头尽显大片本色囧。
人格分裂基佬作家和古怪老太的温情喜剧。电影用轻松梦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骑其实特别沉重的主题,人的孤独,人的衰老和死亡。电影最大程度的避免温情,可情感就在,让人无处逃遁。但电影的结构还是存在问题,结尾也是神来之笔。重点是麦吉老奶奶实在太棒,这才是全年的最佳女主角,其他人都退下吧。
Alan晚上才能小心约炮谨防被邻里发现 Mary晚年住在货车里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自责 每个人都是a lady in the van 每个人在柜子里都有不曾讲述的故事 直至终老
故事不错,玛吉·史密斯演得非常出彩。真实事件改编,主角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从人生的高点渐渐地滑落,最后连自己也自我放弃。是何原因?影片似乎并未深究,也让观众有些小小的遗憾。不喜欢的,是影片讲述故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