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中性处理,暧昧意味白费
电影这东西,如果导演没有强烈的感念或鲜明的表达方式就会使影片摸棱两可。与军中情人比起来,这部片子的处理就显得不够清晰。
身为直人的第一男主角的感情变化应该是导演想要刻画的东西,我不是指他由直变弯,比如对妻子的死的内疚,对混沌生活状态的绝望、疲惫感,对男二号由排斥抗拒(政治原因- -)到逐渐接纳,并开始发掘对方身上的闪光点之类,那么经过一系列的改变,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在我需要你给我一个总结或是划个小圈结句的时候出现了摇摆不定的感觉,亦或许是我理解能力有限。
反而是男2号比较讨人喜欢吧,无论是轻快的感觉,还是生活态度。
2 ) 男人的一半连男人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
<WALK ON WATER>的另一个很狗血的片名叫<男人的一半只能是男人>,片中涉及到纯粹的爱情成分其实很少,两个男人可以在一起做很多事,聊战争,谈政治,民族,仇恨,所有杂七杂八的事加起来以后,男人们发现自己心里已经兵荒马乱了,爱情只是茶饭后的一点延伸.
导演想表现的东西太多了,还不如<PARADISE NOW>中贯穿故事全部的人体炸弹来的实在,两个男人的爱情在民族仇恨中实在是显得卑微而渺小,让人想注意却不由自主地忽略了,我看着看着就忘了这是一部同志电影,因为他始终在民族的心里线上挣扎徘徊.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导演的另一部作品<我的军中情人>,兔子装的JAGGER,可爱的让人想亲吻,深爱着他的上司对着那些照片想痛哭又想大笑,还有什么比死亡更让人无力承受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如果想说男人之间的爱情就请来得纯粹一些吧,我爱你,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是你.
3 ) 悟求,尘
秘密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的是目标人仍旧活着,复杂的是人心,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对白,只是用肢体表现,还有镜头,我们,只能在屏幕前张望,仔细琢磨....最后伊亚放弃了他的任务,相反的艾瑟有意无意间杀死了自己的纳粹爷爷...然后伊亚和艾瑟的姐姐结婚,故事的最后是伊亚给艾瑟的话,用独白表示了出来......
以上就是剧情...
简简单单的剧情,导演Eytan Fox的作品,伊斯兰,穆斯林,以色列,德国,巴勒斯坦,纳粹,人体炸弹,几代人的恩恩怨怨,和在一起,像一杯混合的鸡尾酒,五光十色,可本质仍是一杯酒,讲述关于人生的,关于抉择的故事。混了那么多的周边,形成一片奇怪的拼盘。
暗杀,爆破,仇恨在积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一代代,流传。收手吧...何时是尽头?每个人都会有疑惑,即使是最坚定的狂信者也会有刹那间的迷茫...可那些流过的鲜血呢?那些失去的亡灵,还有泪水,又有谁去为此负责?
上帝在云端,真主在彼岸,只留下我们。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就像是黑泽明的罗生门,每个人都对事情的叙述都会微微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一面,那么多的谎言和真实交织在一起,结一张大大的网,遮天蔽日的,盖住了事情的真相,到头来一头雾水...历史,由不同的人书写,书写成不同的历史,到最后,历史被蒙上一层雾水,只有时间本身在一旁静静观赏...仇恨仍就成为仇和恨,然后积累,爆发,再次积累,爆发,恶性循环...
没有人知道何时能够结束,就像没有人能回答:为什么会有仇恨。所以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立,然后是鲜血的复仇,因为复仇是受害者应尽的义务,不可逃避...
孩子的目光是澄清的,这是在故事的开头,然后被死亡所侵染,为什么熟悉的人会离开,只留下逐渐冰冷的躯体?没有人能回答,然后被黑暗淹没,活着的理由成为复仇...就像黑暗中的花,绝望的绽放,缠绕,蔓延,纠缠不休,挣脱不得,超度不能,唯有等待,最后的到来,接受审判:救赎 or 惩罚...
故事的结尾仍旧是一个孩子,那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我们只能希望这个新生的生命,不要沾染那么多的仇恨...那是另一个希望...
你不知道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在加利利海上走路的。你要先自己做好准备。你需要完全地净化自己,你的心灵要先彻底地清净,没有负面想法,心无杂念,这样你就能在水上行走。 这是很喜欢的一句话,源自自己中的一段独白,是主角在海边说的,水上漫步,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现代科学用严密的推理方式告诉我们天方夜谭得不可能性远远低于你买了彩票一夜暴富的几率,就算是中国股市正常化的概率也比之高了不少,可是却成为打开心中的那个死结的关键...一段小小的木头,低低的视角,成就了这段看上去很美的童话,也让两个人人的对立开始化解,试着思考对方的态度...这只是开始,却不是结束...
很喜欢在死海的各个片段,很短纯的快乐,是小小的花火,短暂的美丽,会留在记忆的匣子中...
那个女歌手的歌曲,一直在耳边回响...闪着暖暖的光..就像是三个人的晚餐.一切都很美好,每个人的笑容都很灿烂,那些心事被搁置脑后,或者隐藏,单纯享受美味,纯味蕾的快感,还有灯光,所有的一切汇成一个词,暖暖...简简单单
其中穿插了很多的小故事,跳舞,打架,吃饭,生活化的元素混合,发生莫名其妙的化学反正,光怪陆离的,却有些像生活本身,更加真实....
爱情只是其中的一位调剂,不可缺少,却不占主导,故事的核心还是关于生活本身的探索,追求希望,就像是扑火的飞蛾...甘之如饴
以上只是我简短感触的一部分,很多写在本子上,不想打出来...
写在最后:好吧,好吧,我承认,我从头就没按什么好心,就是想把出点什么,可从头到尾两位男猪脚的行为都无比正常,着实让我郁闷了不少,你们就不能多一点暧昧?我...泪
亏我从头到尾瞪大了我的双眼,一字不漏的看完了台词,盯着屏幕的双眼发痛...结果,什么都没有...
只有美好的游戏,纯洁的友谊,当然还有象征...关于生活,以及希望...
吐血的是,影片名字的另一个翻译_男人的心中只有男人...身边么翻译啊,雷...
好了恶趣味到此为止....ok
森,这是答应给你的影评...迟了,呵呵
4 ) 当爱情与其他无关
你不知道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在加利利海上走路的。你要先自己做好准备。你需要完全地净化自己,你的心灵要先彻底地清净,没有负面想法,心无杂念,这样你就能在水上行走。
“情节是文学里一种原始粗俗的东西,就像旋律是音乐里一种原始粗俗的东西一样。”安·兰德这么说。电影是文学的孩子,也是精神的嫡孙,所以这一次,允许我忽略情节。
伊亚说他15岁时得了一种罕见的眼疾,泪腺很干燥,就算想哭也没有眼泪。所以他从来没有哭过,就算看到悲伤的电影或听到悲伤的歌。
他是一个杀手,他为政府工作。他夺走了一个孩子的父亲,紧接着失去了自己的妻子。流泪的男孩和哭泣的伊莉丝重叠在一起,他从梦中惊醒,眼神里的痛苦安静而无助。他从不承认自己受到了打击,他只有愤怒,只有一点伤心,他看起来很好,虽然别人不这么认为,虽然事实的确不是那样。
伊莉丝自杀前给伊亚留了一张字条,说他毁了一切接近他的东西。说出这些,他像个孩子一样在阿克斯的怀里哭了起来,伪饰的坚强终于瓦解。他说他不想再杀人了。因此他举起了毒针又放下,面对那张苍白虚弱的脸,他下不了手。过往的罪恶已被时间狠狠嘲笑,复仇有何意义,人终究是要往前看。
而阿克斯,这个帅气浪漫天使般的德国男孩,从不掩饰自己异于常人的性取向,他在伊亚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伊亚微微动了心(我想伊亚知晓后的愤怒或许是出于恐惧,他害怕自己真的爱上阿克斯,就像他不承认自己为了那个阿拉伯男孩吃醋。)。历史让他们背负了祖辈犯下的错误,正义和道德让他们这一代人充满了罪恶感。他对外族人友好,他的男朋友没有德国人,他憎恨自己的祖父,他在伊亚离开后关掉了祖父的氧气泵。镜头轻微摇晃的那一段,我感到一丝遗憾,为阿克斯,为他的祖父。
影片最后伊亚和阿克斯的姐姐琵亚结婚生子,他是一个农夫和父亲,是一个睡不好觉的奴隶,生活平淡而快乐。他发Email告诉阿克斯,他梦见他了。“我们又去了北边, 在加利利海边,你跨出步伐向前走,就走在水上,你没有掉下去, 没有下沉,都没有。你走得就好像是在做这世界上最轻松的事。你转过身伸出手来,而我……我跟著你。和你一起走在水上。我们走啊走的, 音乐在四周缭绕,我看著你, 你对著我笑,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我们感觉好极了,真的,好极了。”
伊亚和阿克斯,没有发展没有结局。他们都知道爱情该是无关国籍,无关年龄,无关信仰,无关身份,也无关性别。但那淡淡的让人喜悦的感情,终是得屈服于现实。可是也好,遗憾永远是爱情最耀眼的饰品。天蓝海阔,有梦依然继续。
Happy Ending, Maybe.
-这就是哭墙,据说在上面挂纸条就能化解所有悲伤。
-为什么要悲伤?
-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5 ) 分析一下细节~
我很赞同大家的说法,这并不是一部同志电影~Eyal和Axel就只是有点暧昧的朋友而已~这部电影探讨的是人在有些时候应该要懂得净化身心,从头到脚放下任何的邪念,这样才会活得快乐~Eyal最后做到了这点,这都是多亏了Axel的帮忙~所以Eyal最后才会梦见自己跟Axel一起在水上步行~
从某个角度来看,我发觉Eyal张得有点像Jake Gyllenhaal(代表作:源代码,爱情与灵药,最出名的断背山)~
影片一开始的黑衣人死得未必也太顺利了吧~照理说那些危险人物身边应该都有保镖吧!为什么导演不要设定呈现来一段动作戏码呢~Eyal的身手只有在拯救变性人时才派上用场~
回到家,我还以为Iris是被仇杀之类的(都是电话误导我,我还以为Iris想要打电话求救,才会移开了话筒)~后来看到药和水杯,我才知道是自杀~
Eyal其实并不想跟他们走得太近,所以才不跟他们跳舞~Axel喜欢女歌手因为男歌手唱不错细腻的情感,女生比较多愁善感~Axel是homo可以从他跟陌生洗车男打招呼看得出~还有就是洗黑泥洗澡时,Axel看Eyal的眼神也可得知~他对包皮的了解也说明这点,因为他跟不同国籍的男生睡过~
在车里翻译歌词时,Eyal想到了Iris,所以枪法变差,情绪暴躁~在gay bar的时候,Eyal对两个男生亲密举动感到不适,才会离开~他会讨厌阿拉伯男人也是因为他是gay的关系~
在德国酒吧,Eyal突然对同性爱感兴趣,我还以为他们两人有戏,结果只是好奇一问而已~听完后,Eyal后来还露出不可思议惊讶的表情~其实Eyal也没有那么讨厌homo,他甚至还帮了transexual的那帮人~
Axel其实也是一位拥有正义感的人,所以他才会讨厌他的外公,那个做过许多坏事的外公~这可以从他没有阻止Eyal杀他外公得知~Eyal其实也开始不想杀人了,尤其是对付柔弱的老人~看着他受苦的样子,Eyal觉得上帝已经是在惩罚他了,所以才没下手,让他继续受苦~Axel没有生气,反而亲手处决了外公~
Eyal不想继续杀人,他想起了Iris的话“我杀掉所有想我靠近的人”~他不想再失去任何人了~
他放弃了原来的自己,选择过正常人的生活,最后获得了幸福~梦的意思就是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罪恶了~
6 ) walk on water
剧情简介介绍了个大概,也是冲着这介绍看了影片。情节简单紧凑,画面干净舒适,伴随着异国情调的音乐呈现一种大气的浪漫。
不管肤浅与否,当时勾起我观赏欲望的就是起关键作用的标签两个男人于蓝色天海之间行走的海报,加上稍有琢磨意味的情节介绍WALK ON WATER这样与一个伪文艺青年具有煽动意味的片名,可谓完美。
有很多感情,却不是之前想到的一段爱情。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关于历史遗留的矛盾,自由的思想,追求的是一种纯净和温暖以及理解和宽恕。
故事开头是一次简单的暗杀,以一种严格的意义上来看,我试图把它称为“杀戮”,最终不愿意用这样一个词。对一些在现实常识上来说穷凶极恶的人我也不愿意他们继续存在于世继续祸害人间,仇恨却也是在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下愈积愈烈。在这些仇恨下,纯净的东西就显得那样的强烈而美好,就像那孩子干净的眼神一般,直逼灵魂深处。
你需要净化自己净化心灵,没有负面情绪,心无杂念,才能在水中行走。影片要表达的中心都在这句话上了。很触动人心,还有蛊惑的作用,不自觉的想着自己如何行走于水上,那肯定是剪让人欢欣雀跃的美事。即使,即使那根本不可能。有美好的想法何尝是件坏事。
特工没有杀掉年迈的纳粹分子,因为不想再杀人再毁灭,孙子把爷爷杀掉了过程是那样的理所应当流畅而自然。这是对纳粹分子的惩罚,我却并不理解为什么安排其孙子来执行,大义灭亲?也许这样也是最好的,对大义的淋漓体现?
即使冲着同志电影观看的也不会令人失望,片子的整个氛围就像和风一般,清新自然。快到结尾我似乎都觉得两位男主角最终要在一起的,事实证明,直男还真不是随便就能让你掰弯的,即使他和你有过好些个暧昧历程。在伊亚给亚瑟翻译歌词的时候暧昧气氛达到顶峰,空气都紧张起来了,可影片就是要埋下个伏笔吃你一惊,伊亚成了他姐夫,亚瑟成了孩子他叔。我必须用纠结这个词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但它传达的一种别样的友情也是让人回味无穷,让片子更完整而饱满。
爱与困惑,罪与罚。导演Eytan Fox的确是“举重若轻”,把一个有国族之别,恩怨情仇,历史之债的故事拍得克制含蓄但张力十足。难得。
那些把本片标上同性爱情片的童鞋们,你们看过这片子么?
无床戏无吻戏又被骗。不过倒是部很不错的严肃片+以色列风光片。犹太VS纳粹、犹太VS阿拉伯、长辈VS后代、后代之间、历史遗恨、领土纷争、特工暗杀、恐怖分子、国际志愿者,plus同志,元素众多。德国小基友超嗲!戆直男也很惹人怜,长得好像CliveOwen。配乐也赞,那首洛克弗洛很上口
我本来以为是德国和平主义高妹受扳弯犹太特工矮个直男记,萌完了自己,才发现直男就是直男,永远扳不弯。我讨厌这样充满可惜腔调的结局。
跨国际的电影~两个主角都好帅熟男配少男,只可惜最后两人没有在一起~不过这种片子我好喜欢,Eytan Fox的电影都好喜欢~
把同志之情与民族问题完美融合在了一起。Eyal从一个被民族仇恨蒙蔽双眼的杀手,在经过与Axel的交往后,最终用宽容完成了自我救赎。恐怕这部电影说的不只是两个男人间的故事,犹太人与日耳曼人的感情本就是颇值得玩味的。水上漫步,其实只需要去除心灵的污垢,这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很美的结尾 everything is peaceful,and is goog, just good
导演犀利的目光和准确的叙事手法让人称赞.
男人的心中怎么只有男人了?!
这个其实和同性恋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一定要说有那就是人设是个GAY.其实这个片子是宏观大意义的政治片...
⒈所以啊,犯困的时候放弃观影而等到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再看,确实是个好选择;⒉当埃亚在德国同志酒吧问艾瑟攻受、艾瑟从没和德国人交往、两人谈论同志做爱的问题时,不禁期待埃亚想尝鲜试试和艾瑟上床,结果……;⒊这,Happy Ending来得太理想太突然,不过,我喜欢。⒋豆瓣剧情简介与故事偏差蛮大……
这根本不是一部同志电影。很喜欢片子里那种淡定的感觉。这个导演还拍过《我的军中情人》,感觉他的片子都很对我胃口。
竟是个当代独特切入点的反法西斯反思二战历史的电影,非福克斯一贯的拍法。不如《泡沫》《军中情人2》惊艳,政治味和诉求过重。
以色列犹太人和德国纳粹的历史渊源是故事的背景,直男对同志的态度转变的剧情主线,一切都是因为爱,因爱自杀,因爱复仇,因爱理解,因爱接受。这不是一个同志故事,只是主角恰好是同志身份罢了,倒是最出彩的应该是配乐和摄影吧。★★★
好柏拉图啊~德国小gay的眼睛像保罗·达诺,嘴和神情像扎克瑞·昆图~
杀戮,种族,同性,战争,这些存在于过去的真实于表面已沉积成了历史的遗迹,但在内心,怨恨生成怨恨,无边无涯。世界上不会有休止的一天。同样的,世界上也没人能真的walk on water ,神迹不可重现。就让还有恨的人,都去往那片海,冲刷掉斑驳了一个世纪的污泥,然后,做个好梦。期望在梦中,每个人
我喜欢在死海的那一段!
什么同性爱,不过就是有个男主角身份是gay的反映德国人和以色列人对二战创伤的严肃片!!!
影片提供了一种很客观的历史观。国家和民族要如何去对待一段历史呢?个人又该如何去面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手段其实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只有博爱和人性才能共创未来。结局很耐人寻味。再一次见识到豆瓣标签以及观众猎奇观影的恐怖!
3.5 不算同志电影,讲的是释怀。倒在臂弯里那个镜头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