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是看了剪辑片段,对女主刻板印象就是呆呆的眼镜妹,,后来尽量避免被剧透然后看了个爽,看完结局立刻又重温了一遍,所以现在写出来的是仅凭现在的视角看到的、不掺杂质的个人观点所以可能会有很多错误和过分解读。
映子:我是罗密欧,是罗密欧吗?
蓝发女:映子扮演的罗密欧!
映子:我是映子!映子映子
美津子:你是罗密欧!
炸毛和黄毛进女主卧室眼睛紧盯着女主,杀手先环顾四周,眼神->本来堆放玩具的地方-雕像-女主身上的伤-女主的眼睛,确认过眼神~你也是变态~。。装得害怕死了,感觉是三个人里边最正常最有同情心的人,甚至有点用力过猛。
连环杀手的镜头很少和俩愣头青(炸毛和黄毛)一起,尤其是人很多的时候,几乎被挤到角落里,作为围观群众偶尔起哄。
炸毛:听诈骗男谈论性虐话题的时候特开心还鼓掌,后来受不了暴力跑了。
杀人犯:我真的我都不忍心看你知道吗我要被你们吓死了我都我真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杀人犯恶心应该是真的,他下手还挺干脆利落的,可能没见过这种奇葩的岔劈和怂逼的诈骗犯)
差不多从他们逃到小别墅俩人就开始不装了,二刷的时候领悟到了非常明显的暗示(是明示),蓝发女也开始感觉尼玛不对劲俩人人设有点崩,此时黄毛还在和杀人犯诉苦,诈骗男还以为事情掌握在他手里。
俩人玩厨房小游戏切菜烹饪,开心!蓝发女:思考人生并且瑟瑟发抖
然后差点逃走,被电了一顿送到医院,坐等被骗的找上门和那俩人领便当。
此时女主计划:
√ 妙子
√ 阿杰
√ 她爸和她妈
待完成:亚美(亚美很快和女主领便当了)
当Netflix出品与“园子温监督”两者集合在一起时,我们便不禁会对“疯狂”一词产生无限的遐想。
作为日本中生代影人中的“鬼才”导演,园子温早已用《爱的曝光》《庸才》《冰冷热带鱼》《地狱为何恶劣》《反情色》等佳作向世人展现了他的才华与勇气。
这次与Netflix合作,他再次交出了一部极端风格化的大尺度电影《在无爱之森呐喊》,而口碑上也同样逃不过两极分化。但在我看来,园子温的这部新作依然坚持着日本新浪潮时期的讲述方式,以及对异色映像世界的大胆遐想。
1.重构为“虚无”
影片《在无爱之森呐喊》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叙事结构,它既不是选取最为常见的以“事件”为中心展开,也不是单纯地以“角色”为中心展开,而是选择以“多重人物关系”为中心展开。
纵观影片中的叙事折叠与转换,往往与人物关系的产生或破裂相辅相成。电影一开始,经由电视转播的连续杀人事件,就引出了人物两条人物线:1:连环枪击杀人魔;2.村田。
同时,影片利用一场极巧合的偶遇,交代初来东京的阿信、怀揣导演梦想的阿杰和深见三个人物,迅速建立起第一组三人关系。完成文本上的人物关系初步构建后,园子温又直接赋予这组三人关系一个固定的空间:短片拍摄基地。
影片开场的这一小段无疑已透露出园子温在构建人物关系时的策略:交代新人物线的同时适时隐藏人物线,以达成不同人物线之间有序的交互,再赋予其固定空间以强化影像记忆。
以阿信、阿来、深见这组三人关系为基础,通过在短片拍摄基地一场关于“破处”的对谈,又引出本片中最重要的一组对照人物关系:美津子和妙子,以及始终不在场的映子。
美津子与妙子,这两人作为同时出现在回忆部分和现实部分的人物,起到了衔接回忆与现实两条时间线的作用。因此,她们也有两个不同的归属空间:学校教室(回忆)、美津子家(现实)。而“不在场”的映子游离于两条时间线,跟妙子、美津子分别发生“接触”,为她俩的关系增添了一个不稳定因素。
经历了大段集中的闪回、幻想以及现实层面的争执,妙子、美津子的关系在一个电话之后转而成为隐线,随之重新浮出水面的是开头的村田线。从影片三段式的结构来看,以铺垫角色前史、动机为主的第一章就此结束,自此进入到第二章。
在第二章中,当“短片摄制组”拍摄村田的计划被知晓后,阿信、深见、阿杰的三人关系就开始被村田所转换,并且是以臆想者们和“主人公”达成一致为前提。借此,园子温经由拍摄电影与“原型人物”的概念模糊化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以村田为首的四人关系刚刚形成,村田又对美津子、妙子展开爱的虐待。之后,美津子与妙子的二人关系在彼此的争执中也被村田容纳到团体之中。村田在此被园子温赋予了超出真实的能力,一切常态的规则、逻辑都无法束缚住他。
甚至可以说村田拥有了“导演”权力(为了快速构建新关系推进叙事,村田在此某程度上是导演意志的化身),他自由地将角色关系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一个彼此交集的六人关系。但随着成员不断死亡,这组六人关系也发生着不可思议的新变化。
影片中的六人关系无疑是畸形的,并且回到了园子温在《冰冷热带鱼》《爱的曝光》等作品中最为擅长的对畸形家庭关系的表现。村田的“导演”权力在这一段六人关系中达到峰值,他完全调动起人物心中的兽欲与求生欲,并利用监禁与虐待,让美津子一家人彻底丧失维系其关系的脆弱根基。当潜在矛盾被完全激化,多人关系最终以一种自相残杀的方式走向破裂。
然后影片便来到了终章,叙事也接近尾声;而园子温则选择用最大的手笔去踢这临门一脚。离开美津子家之后,束缚人物关系的固定空间消失了,至此,所有出现过的人物关系以及叙事隐线都重新回到台面上,而美津子就是在终章串联起所有线索的关键人物。
她在最后不单单只是一个角色,更成为了具有观察体验的倾诉者。在她歇斯底里的独白中,混杂了不少接近观影体验的记忆,所有的人物关系与隐藏的真相,都以最清晰的形态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全片所有的叙事元素,都在这结尾的高潮中被完全调动起来。
当观众目睹阿信开枪,意识到“连续枪击杀人狂”的隐线其实始终就紧贴在主线身边的时候,园子温便已经达成了对叙事的重构。而在空间层面,园子温将叙事的落点放在了一个最为开放的空间之中:森林。
森林的空旷神秘,正如同影片中叙事的被隐瞒部分。回到森林,亦是回到了叙事的原点,同时这也正是对片名最大的呼应。无爱之人们兜兜转转,最终却还是宿命般地回到无爱之森,就如同被推倒重来的叙事一样,终是经历一场虚无大梦。
2.摇旗呐喊的新浪潮
园子温不止一次在本片中提及其他导演,科恩兄弟、寺山修司,还有那句令很多影迷不禁捧腹的台词:“我可是能和黑泽明、大岛渚相媲美的电影导演。”
园子温一如既往保持中二的同时,也表明了他对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尊重与怀念。事实上他在创作上也依然坚持着近似于日本新浪潮的视角与表达方式,用疯狂的表现手法,聚焦于“边缘”的普通人。
无论是阿杰、深见,还是美津子、妙子、映子,不过都只是日本社会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边缘化的人群罢了。阿杰、深见梦想靠着一台DV和简陋的摄影基地,拍出一部“极具风格”的短片,并依靠在短片电影节上获奖,从而开启导演之路。而美津子、妙子、映子,则只渴求纯真的、超越性别的爱。
这群人的梦想听起来虽然天真而又简单,但却依然触碰到了日本社会长久以来的“规则”。阿杰、深见渴望的“新人导演一炮而红”,在日本这个以阶级分明、长幼有序为宗旨的生产体系下近乎于天方夜谭。而美津子、妙子、映子的禁忌之爱,在主流评判体系下显然会被称作”伤天害理”。
影片中,观众看到了人物们的渴求,看到了他们为之做出的努力。最后也依然避免不了看到他们狼狈的模样。当所有人物在现实中受挫时,就需要创作者站出来给予一个“发展”路径,园子温选择的显然是一个“疯狂”的虚幻梦境。村田和阿信无疑是园子温的左右臂膀,村田负责将人物引入梦境并支配他们,阿信则负责彻底消灭这些人物的现实希望。
村田刺激人的兽性,园子温大胆地赋予他完全超乎常理的魅力与说服力,让其他人物沉沦于他身上展现出来的最原始的那种满足感(性欲与贪欲),再在其中慢慢地沦陷,最终彻底沉溺于兽性的梦境之中。
而阿信则负责玩弄人性,园子温直接赋予他变态杀人狂的游戏,这意味着他在心理博弈上相比其他人物要更有优势。因此,每当疯狂梦境中的人物出现动摇时,阿信总是会用一种极其慷慨温柔的语气去“揣摩”他们回光返照的人性。阿信不断地向这些人提问题,不断地让其对人性产生自我怀疑,由此继续呆在梦境之中。
园子温借阿信、村田之手,在影片中建立一所监狱,关押、折磨着所有拥有卑微理想的普通人。与此同时,在影像上他又大胆地营造”疯狂“感,那穿插于”监禁”之间的多次回忆,显然是影片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场景之一。
园子温用高光打在少女们洁白无瑕的肌肤上,再让摄像机把角色作为中心,并以一种舞台剧式的缓慢运动捕捉少女的每一个动作。但美好的舞姿与《罗密欧与茱丽叶》的婉转,却永远发生在昏暗的天空和拥挤的学校之中,强烈的对比下,回忆俨然也充满着疯狂的“异色”。
而影片中最为挑战观众底线的几段杀人分尸戏中,园子温也都统一采取了最为冷静的呈现方式:固定镜头在场景细节与人物动作之间来回硬切。对于这类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桥段,园子温也丝毫不进行修饰与掩盖,以冰冷的摄像机向大银幕前的观众传递最为血腥的现实。死在片场的光辉梦想,在摄像机下却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跟寺山修司不同的是,寺山在《抛掉书本山街去》中所展现的是一群人想要逃进虚幻的挣扎过程,他大胆地用那种挣扎的痛感直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屑一顾。而园子温则俨然把自己的电影创作放在了真实生活的反面,他化身为自己心中最讨厌的一类人,折磨着和自己有着相同纯真梦想的年轻人。
村田、阿信有多么“愉悦“,园子温就有多么黯然神伤。时代已经变了,如今再也不是那个拥有“抛掉书本上街去”的勇气的年代。在如今这重重的钢铁森林中,”狂人园子温“也不得不以无奈的反讽诉说着对纯真的惋惜。
但园子温似乎做出了一些改变,美津子、映子、妙子的三人关系也映衬出园子温对于女性意识的一定关注。这三人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追求着身体自由与纯洁之爱,园子温甚至还给她们安排了一场“优雅”的自杀。
然而,无论影片对女性意识的行为多么美化,都无法改变日本社会现实中女性生存环境的恶劣,园子温显然也在影片中体现出这一点。追寻爱与自由的美津子、妙子,到头来却成为精神或身体上的残疾人,在糟糕的生活环境中勉强生存。
影片最后,园子温“美化”的这些女性角色,依旧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并且在死亡之后,经由媒体的报道而成为社会生活中微不足道的“谈资”。这依然是园子温折磨角色的反讽方式,越毛骨悚然的结局,越对应着冰冷残酷的社会现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观众们来说,看《在无爱之森呐喊》这部园子温电影,就像是做了一场两个多小时的疯狂大梦。当美津子在森林中歇斯底里呐喊的那一刻,正是她生命中最为美丽的时刻。而映子也终于在结尾脱离“回忆”的束缚步入现实,并说出了那句甜美而冰冷的“Go to the hell”。至于那片虚无的森林,园子温也选择把它留给观众自行解读。
作者| 黄摸鱼;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这名字还以为是什么清新恋爱治愈片,没注意导演是那个园子温。
注意:
剧透严重
剧透严重
剧透严重
电影集齐了青春,血腥,社会性和悬疑等多种元素,稍不留神就显得冗余啰嗦。不过园子温自有他的残酷美学,如果你看过《循环自杀》、《真实魔鬼游戏》,也听说过日本北九州囚禁杀人事件,那么这部影片至少可以给你3星的观影体验。我多给一星,女主之一像极了森绘梨佳,太好看啦。
————
以下是影片内容图解。
影片分若干条线。过去线里,就读于女校的美津子陷入对朋友懵懂的爱恋,然而这感情还没来得及表露就终结于一场车祸。
车祸后,同为演剧部的几个女孩消沉不已,商量集体自杀。喝了药之后站在天台,只有美津子一人没有掉下去。
砸到车上侥幸活下来的女孩妙子在失去朋友的打击下沉沦堕落,落下脚疾。美津子沉溺于幻想中的恋人,活在高压的父母的管制下。
园子温安排了与《自杀俱乐部》构图极其相似的集体跳楼。
现在线中:若干年后,从爱知上京的青年信遇到了东京的两个怀抱导演理想的青年杰和深见。一见如故的三人混在一起,想通过拍摄短片获奖成为导演,三人通过妙子认识了美津子。乍一看美津子无论是发型还是妆容都地味老土,而且房间里还放着去世女孩的照片。
妙子想鼓励她走出过去,叫她体验一下男人,而美津子沉浸在境子专属于自己的幻想里。
随后,几个人的人生在遇到村田后急转直下。村田在几年前就凭着高超的说服力欺骗了妙子一家,被识破后消失;如今他又化身同学熏子的堂哥,假借还钱引诱天真的美津子成为他的奴仆,又与美津子的妹妹发生关系。
信和杰想帮妙子击破村田的伪装,让美津子离开村田,于是决定把村田的行为拍成电影。然而村田以一套诡辩说服了他们,甚至加入他们一同拍摄。
村田极其善于攻破人心,他带着妙子和美津子两个x奴和其他人假称拍摄实际逃亡,躲避警察追捕,并在过程中不断对众人施虐。看似村田就是逍遥在外的连环杀人犯。妙子痛苦不堪,却始终无法逃离。
拍摄团队随着人员死亡不断缩水。杰在拍摄中被美津子勒死,并被分尸灭迹;妙子试图游泳逃走,被枪杀。
村田带着剩下的人回到东京隐匿在美津子家中,还威胁美津子的父母,用电刑和洗脑话术把两人变成了新的奴隶。美津子的妹妹也成了他的奴仆和帮凶。
一群人陷入疯狂而丧失伦理的生活,在电刑和群体压力的作用下失去自我,一切都按照村田的命令进行。
事情的发展逐渐失控,美津子不堪压力出逃,被抓回来后受到了电刑入院。
医生发现了美津子的伤痕,想让妹妹报警,可惜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的恶魔会用声泪俱下来掩饰自己,村田一番表演化解了危机。
出院后美津子被带到森林里,迎接生命终结。原以为愿意咽下村田吐出来的啤酒、亲手给父母上电刑的美津子已经彻底被洗脑,然而美津子却告白,自己才是隐藏最深的人。美津子其实根本不如表面这样无知天真,她辗转在各个男性之间,对自己妹妹的交往对象下手,憎恨着偷偷接吻的境子与妙子。
美津子最初就识破了村田是骗子,识破了信才是在逃中的杀人犯,但她希望借他人之手把憎恶的情敌、父母、妹妹一个个除掉,于是一直忍耐。
来自远处的注视,别有深意,依然是原有配方。说起来《真实魔鬼游戏》中女主角的名字也是ミツコ,不知道导演对这个名字有啥执念。
信依照美津子的愿望杀死了妹妹,接着杀掉了美津子。没能杀死村田,在路上载了一位新的受害者。
其实按常理来说影片可以停止在这里了,但是也许想用善恶有报来治愈一下观众,安排死于车祸的境子出现在结尾。
看到境子的信疑惑地抛下车进入森林,而开车载村田的女性也是境子,村田问她去哪里,她说go to hell,也许真的会将这个毁灭他人人生的恶魔带到地狱去吧。
影片结尾是女孩子们欢笑的画面,直到字幕出现,还能听到夏日蝉鸣和鸟叫的声音,仿佛一切都只是夏日的一场噩梦,醒来后朋友仍在身边。
这场悲剧的起源可以说是来源于美津子对复仇和恋人的妄执,然而谁又能责备她呢。年轻时我们太容易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一句被遗忘的誓言,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能让我们铭记多年。
可这才是青春吧。因为有足够充沛的情感和足够多的时间,才有熊熊燃烧的可能。变成游刃有余的成年人后,大家都小心翼翼,斤斤计较地保护着自己,谁还有心力去计较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
————
电影为了保持节奏,多少牺牲了一些描写铺垫,比如村田这个人的启动资金从何而来,比如他如何俘获那么多女性的芳心却从未遭到报复,村田的存在更像是刻画人性变化的残酷背景。
而深藏不露的杀人犯信在开头就有这样的镜头:一个装满装饰物的小储藏柜,不难猜出这里都是受害者的遗物,这个杀人犯在收集纪念品。
重看了一遍,影片开头提到了案件发生地大见川,信也说了自己来自名古屋。
搜了下大见川,还真的在爱知一带。猜测信的行进路线就是经过静冈去到东京的吧。
说到洗脑,为什么影片里的人会这么简单地被洗脑?如果有这样的疑问,推荐大家搜索一下前面提到的囚禁杀人事件,真实情况比起电影还要可怕数倍。
其实人是一种很容易失去自我的生物。一旦进入到某种情境,就很难自主脱离,一切不合理都变得合理。举例:wg,传销,邪教。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在柜台被柜姐游说,被商店精致的气氛吞没,不由自主地掏出钱包买下本来不想要的东西。
女主美津子的表演十分有层次,我中间甚至好几次想确认是不是换演员了。带着框架眼镜眼神呆滞的她和勒死杰的她完全是两个人,可能要梦到这个咬牙切齿的表情了。
如何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保持思考,保持跟自己的对话。
他人的情绪,无论是不是表演,都应该思考一下再选择是否参与。问问自己——“我”想不想这么做?“我”愿不愿意跟这些人呆在一起?
“我”,很重要。
我去他大爷,我看了个剪辑,以为是毛片。。。结果尼玛就这?
全片在光影黑白交错之间展现的一切美好完美都是假象,如果把男主理解成日本社会,那就能很好的理解导演要表达的内容了。
九分作品肯定是有的。很少看恐怖惊悚片,后面的镜头稍显血腥。
这个140字的限制就尼玛艹蛋,豆瓣沙币。沙比就算了,数都数不清了。艹泥马的。
纯情者越是追求纯情,越发现自己的淫荡;淫荡者越是追求淫荡,越创造自己的纯情。有的人用纯情的名义为淫荡辩护,有的人用淫荡的名义为纯情辩护。否定之否定之中,人忘了善与恶的先后,用物谋杀了词。词于是通过创造历史,谋杀了物。不过,物理的谋杀和精神的谋杀,又是谁先谁后呢?在自我面前,本就没有精神和物理的二分。不过,自我在自我面前,它的在场和它的缺乏,又是谁先谁后呢?恰恰是自我的缺乏。这是世间最大的陷阱。人只有认清了自我的虚无,才能真正看到神圣和空虚自身就是他者的二重性。杰被村田扬弃以后,重获新「生」的美津子扬弃了罪该万「死」的妙子,伦理意义的生产又遭到拜物教意义的生产的扬弃,正是50元在握让她敢于爱,毋宁说敢于恨。因为她几尽整全。信对美津子的爱因此是伟大的,他赋予了她的整全——村田的神圣在信面前滑稽得要命。信还是不信,这是最后的问题。不信,这是园子温给出的解答:在无爱之森里呐喊,在无声之森里去爱。所以说温情,所以说犀利。
#在无爱之森呐喊# 园子温真猛都这岁数咋拍出来和年轻时候有过之无不及
女主故事线有几分挪威的森林味道
椎名桔平邪魅狷狂就是一个彻头彻尾恶的化身 并没有社会迫害没有别人看不起没有xx强权。
看完你会想恶人啊本身就是因为恶,这比很多洗白暴力的片子高明多了
扮演妙子这姐姐很适合演真人攻壳的素子啊。
下面涉及不明确剧透,但不是剧情梗概。不影响观影
1此次的故事仍然是借用真实事件作为原型改编。
2关注的两条线索:
一:青春的伤痛对人成长的摧残。这点和挪威的森林类似,只是园子温关注的是摧残,村上写的是折磨和影响。前者更直白和血淋淋一些。
而关于摧残,岩井俊二的莉莉周也有同样探讨。所以我一直觉得他两是好基友,一正一邪,洪七公和欧阳锋。
二:xie教的模型。人的劣质化。片中椎名桔平,如果看的比较少园子温的电影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有点扯。
但实际上园子温就是把他设计成一个恶的化身,没有道德,没有同理心,无视一切社会规则的极恶。他就是恶的本身恶凝聚在一局肉身当中。
这也很好的为后来无爱之森的最后残杀团圆的成立达成了铺垫。
而且这一次的众角色和剧情的反转,更直白的表明了他的立意:
一个人变成恶魔,其实真的是因为本身他就是恶魔而已。
因为片中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离开或者更高的救赎——离开。
关于xie教园子温似乎特别喜欢探讨,故事主线设定1995年不知是否故意为之,据不确定信息此案原型为2002(望指正补充)
而在爱的曝光,和另一些片园子温似乎也特别钟情多少关于95年日本地铁事件相关内容。
其中伊藤步主演的一部片中,一个报警亭的外墙他还可以用了当年的通缉真理教成员海报。
3片中的色情血腥镜头依然够分量,
令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在长野别墅那一段。气氛质感特别像贵志佑介那部《天使的呢喃》(对,就是玩血源都特爱那部小说)中,
最后一幕疗养院人体大爆炸那一场戏。我之前还设计过用看不见的脸阵容做的假海报和人物介绍。
当时像的最佳导演就是园子温。
4一些花边
女主蓝头发造型真的非常草薙素子。期待来一版押井守自己的攻壳,女主就这样预定了。
另外园子温还真的是满岛姐弟伯乐啊。那个开始的车库影棚好像就是全l导演那个影棚吧,感觉有点像。
jay无眉哥好像就是之前东京暴族的男主角,园子温还真喜欢用固定班底。
所以日南响子已经是下部女主预定了吧。
园子温这个怪物,他不会变老吗?
看完这部主要角色都是疯子的作品之后,整个人神清气爽了许多。
园子温每部戏,都会有一群压根不喜欢园子温的人来打差评…这都不是新导演了…了解一下再看不好吗?也省得浪费自己时间。
老年园粉给园导祝寿了。
2.5星;如果冲着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去看,可能会失望,毕竟这算是软性改编(或受事件启发)。坂井田俊的独立片《僕は人を殺しました》或许更沾边些。整个片让我比较深刻的大概是园子温在片子中的作者色彩:PIA电影节的指涉、“映画监禁”和《Bad Film》的1995既视感。
一个不合格的总结:【分尸】—【冰冷热带鱼】,【死了都要拍电影】—【地狱为何恶劣】,【原生家庭之罪】—【神秘马戏团】,【杀人,真实事件改编】—【恋之罪】,【暴力+色情+精神控制】—【爱的曝光】,【白色内裤+校园jk】—【我们都是超能力者】,【美津子】—【园子温初恋女友】;但电影本身绝不是只有这些过往作品的身影,中二而反叛之余:虚妄的爱,始终脱离不了园子温的电影。
年度WTF电影,园子温的回勇。1.不断穿插的少女回忆极尽纯洁美好,逆光、过曝的慢镜令人想及岩井俊二式的青春残酷物语,主线似[冰冷热带鱼]的升级版(PUA心理控制狂人与连环杀手织造的死局),纯净的过往之恋与愈发残虐血腥的现实如此古怪而肆意地交织混融。2.致敬黄金时代电影与日本新浪潮,拍摄独立电影一举成名的梦想渐次堕为梦魇,在一次次反客为主声嘶力竭的“Start”“Cut”中,现实与电影逐渐模糊了界限,直至达成死在片场的成就。3.集体服安眠药坠楼自尽的仪式恍如[自杀俱乐部]变奏,落地后如享受高潮般的挣扎真是惊到我了。4.椎名桔平对变态大叔的演绎无懈可击,医院中哄骗医生的表演在一瞬间让人无法分清幻真虚实。5.部分舞台化的布景令人想及[神秘马戏团],奇异的祷告时刻则仿若穿越回[爱的曝光]片场。6.真实案件改编+灵异收尾。(9.0/10)
但是,每次园子温拍新片,你就是想看对不对
对这种风格真的不感冒,何况全片充斥着意淫,全天下的女人都是弱智,都是受虐狂,都可以没有底线地爱一个人吗?
太烂了,又臭又长。园子温一直在不断重复,畸形的家庭关系、神经质的人物性格、乱伦、杀戮、分尸,看太多真的没啥新意了
镜头语言很奇怪,让人觉得很不舒服,黄暴也看了很多,黄暴也有自己的一套美学,但这个片子里毫无美感可言。
最后竟然不断想起现在的拉斯冯提尔,在重现自己经典桥段与手艺的时候,也将作为“杀手”的导演自己演绎了出来,从70年代一直传承半个世纪到现在的寺山与舞台感,到执着于拍摄电影大声喊cut的导演之魂在最后“go to hell”,元性不下反色情片,而诗意更胜真实魔鬼游戏。对原事件的演绎反而变得很次要了,这便是与热带鱼和恋之罪时代最大的不同:到了这个年纪,叙事、说理与象征都让位给了某种生命体验。只不过那个年轻人不断内耗的过程,还是让我想起联合赤军和山岳据点,那个追求着否定而导致自我毁灭的死局。
园子温现在的情况主要是太重复自己了,摄影、剪辑、主题、各种元素的呈现,都可以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找到对应,只是故事不同,其他仿佛在看同一部电影。
导演现在的节奏差了好多
“很简单的,就分个尸”,挺园子温。
这把年纪还能继续这么狂气逼人、才华傲人,一点不服老,破坏力十足,园子温可以的,剪辑、色彩、运镜、演员都很棒,继续从真实案件里寻找灵感,整合出属于自己的哲学思考和美学风格,兽性十足又空虚至极,血浆背后是泪水,杀戮背后是寂寞,《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那股劲儿回来了。人生就是电影,电影就是人生,流氓的电影,必须带着流氓气质,这个台词好啊!估计又是电影旬报十佳,个人年度十佳候选。
总结这部电影有万能关键词:性、谎言、暴力、权力…非常风格化,但是两段分尸真实让我感到生理不适…
可以想象园子温弹着烟灰吹着啤酒沫狂草完本片厚厚的一摞剧本稿样时的洋洋得意,他将自己近年来最为国际影展和评论界青睐的数部作品叠加成了这部“Shion Sono”拼盘片:诗人对文学的童真,不可战胜的摄影机,在畸情与血肉中绽放的纯爱浪漫,女性意识的凶猛觉醒,善恶理念的调侃颠覆,以及最终的冲破一切束缚奔上自由之路的牺牲圆满,皆在本片中一一奉上演绎又一段影像示威大游行,若不是身体原因导致由剧集缩减成电影,这种连火车厢感还会更加明显,而除却这点,并未有突破,借新兴流媒体巨头向全球总结推销自己,倒也可以原谅,真正的贡献,还是为无数微信电影公号贡献了又一轮“耸人听闻”的推送头条儿。
园子温重回癫狂之作。当一个洗脑诈骗犯,一个变态杀人狂,一个心灵扭曲的心机少女碰到一起,其效果绝非变态乘三,而是变态的三次方。诸如拉拉、自杀、洗脑、乱伦、SM、电击、杀人、分尸,如上情节轮番上演。病态之根,结出癫狂之果,在无爱的森林里,遍地开花。
不喜欢园子温还是别看了,个人化风格太突出,始终觉得他是一相当自恋的导演,喜欢重口的可以挑着看看。电影改编自“日本北九州连续监禁杀人案”,电击虐待监禁致使亲人互相残杀,有人不理解,长期电刑可致人精神崩溃身心残废,医院治疗精神病马戏团驯服动物就是一样的道理。同案件《暗金丑岛君》里也有一版改编,只是较为清水,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非常任性得堆叠着自己从少年时期到现在的心爱之物。犬神一家式的西洋别墅(说自己家里祖上有大别墅被烧了)、寺山修司式的小剧场(看了抛掉书本离家出走)、制服美少女的百合情结(在三流影院看了无数情色类型片)、濒临崩溃的日式家庭(从纪子餐桌就延续的主题)、邪教一般的精神控制(园子温在新兴教团生活过)、血腥肢解桥段(在美国期间爱上了B级和C级片),最后纯爱与诗意(穿牛仔裤的朔太郎可是写诗出道的家伙啊)。烂是挺烂的,园子温也是挺园子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