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國喜劇節目和脫口秀節目的忠實愛好者,我現在時常深感後悔。
曾幾何時,喜劇演員的最偉大的目標,就是為更多的觀眾,帶來更多的歡樂。這不僅僅是本職工作的問題,而是一種態度和責任感的問題。擱下好萊塢早期的喜劇群星不談,僅僅舉現在我們最為耳熟能詳的幾位為例:
1、金凱瑞——94年初黨主角,便奉上了一鳴驚人的三部經典作品《神探飛機頭》《變相怪傑》《阿呆與阿瓜》,直到98年第八部個人作品才開始轉型:《楚門的世界》。之後數年,都相當游刃有餘地在喜劇和正劇之間轉換,好評作品不斷:99年的《月亮上的男人》為他奪下第二座金球獎,00年《一個頭兩個大》挑戰精分,01年鏖戰達拉邦特《忘了我是誰》,到了04年作為個人登峰造極的《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已經看不出一點橡皮臉先生的習慣性誇張了。
雖然之後數年便落入了至今未能恢復元氣的大低潮(最低點當屬恐怖片《靈數23》無疑),但其極具個人特色的表演風格,足以為其在喜劇名人堂中,佔據一席之地。
2、威爾法瑞爾、亞當桑德勒——絕對的天才型選手,對自身定位明確到了恐怖的地步。在這兩位統治了近20年的喜劇帝國之下,即使一路差評也是一路手軟。職業生涯中鮮見其它類型電影的嘗試,亞當桑德勒《從心開始》尚屬一例,今年的《命運鞋奏曲》算上20分鐘,此外幾無他作。
兩人寧願製作人身份當得風生水起,完全不會貿然轉型。
3、本斯蒂勒——編導演一身N項全能,繼承了老爹傑瑞斯蒂勒的優良基因。出道至今佳作不斷,無論是演員還是導演均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甚至在所有喜劇演員的範疇里,他是極少數挑大樑主演的,兩個順利拍到第三集的賣座喜劇系列的,觀眾緣極好的喜劇男演員。
然而雖然本斯蒂勒出演作品數量驚人,外貌較其他喜劇演員來說,也更具演正劇的優勢,但除了少數浪漫愛情電影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非喜劇電影的參演。
我們看到,一個優秀的喜劇演員,是很少做出類型以外嘗試的。理由?自然是非不能也,而是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脫胎換骨。
即便是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羅賓威廉姆斯,鮮少犯錯的他,也有黑歷史諸如《白夜追兇》、《最終剪接》、《午夜聽眾》。
然而,多數喜劇演員是盼望著轉型的。
但這個轉型的陣痛之痛苦,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
轉成了自然是極好的。想威爾福特,離開SNL之後2010年主演了《百戰天蟲》撲街撲得親娘都認不出來,愣是一氣沉到13年的《內布拉斯加》才喘過氣來,這才在今年有了喜劇新戲《最後一個男人》。
估計一時半會,都不敢再折騰了。
在2011年,還有著憑藉《點球成金》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喬納希爾,三年後的14年,用《華爾街之狼》拿下了第二個提名。2015年的《狐狸獵手》史蒂夫卡瑞爾,更是一時風頭無兩。更是為這把板起臉演戲的大火好好地添上了一桶油。
而爛仔幫的保羅路德,喜感一般狀態平平,在意料之內的《蟻人》之前,也有諸如《我們的傻老哥》這種嘗試,但到最後呢?留下印象的作品屈指可數。
而換到女演員這邊,本就處於弱勢狀態的這一群體,日子就更不好混了。
除了公認的才女+美女蒂娜菲,外加風頭正勁的梅麗莎麥卡西,目前還沒有吃得開的喜劇女演員足以獨當一面。
而回想千年之後最有看透的女性喜劇群戲,則更像是一種諷刺:本來是業界黑馬的《伴娘》,卻單單把梅麗莎麥卡西送上奧斯卡,順手捧紅了一個蘿絲拜恩。而喜感更強的克里斯汀維格和瑪雅魯道夫,卻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喜劇作品。
對於演藝生涯本就稍短的女性演員來說,如何拓寬自己的表演之路,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如果一個喜劇女演員,沒有能夠參與“浪漫愛情喜劇”的外貌和身材的話,那是非常可怕的。因為這意味著,她的戲路幾乎將要永遠鎖定在惡搞形象上。
比如蘿絲拜恩,演了《鄰居大戰》、《安妮》甚至《X戰警:第一戰》,同時還在恐怖電影《潛伏》系列里,跟帕特里克威爾森搞上了固定的夫妻檔。當然,年紀輕輕就拿了威尼斯影后,氪金大片她在前《伴娘》時代里也不是沒演過,參考意義並不大。
蒂娜菲和艾米波勒這對姐妹花是更典型的叛逃範例:前者不算喜劇電影的喜劇電影《約會之夜》以外,基本上都是浪漫愛情的套路,後者更是如此。而兩者的電影作品,同樣少得可憐。
金凱瑞用了8部半才敢轉型,而“高潮姐”自《伴娘》之後,就幾乎再沒主演過喜劇電影。
那麼,(女)喜劇演員該怎麼轉型呢?
一條通天捷徑,其實已經被“約翰杜邦”點明了。
那就是演精神病人。
Frankly Speaking,喜劇演員或多或少,都似乎有點心理問題。畢竟在SNL的段子里,所有的亮點,都是帶有這種色彩的角色。
畢竟“喜劇,就是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而針對一般群眾的喜劇段子里,被嘲諷的一定都是abnormal的、行為舉止異於常人的形象。
細細想來,這對喜劇演員來說,或許是從行業誕生之初,就深深烙下的咒詛和悲哀:他人的歡樂,永遠是基於自己(角色)的痛苦。
而當被嘲諷的一方有話語權的時候,每每重新拾起這種角色,卻意圖壓抑住骨子里的喜感,頗有一種撥亂反正的況味。
然而我們見得實在是太多了。
單單2014年這一年,業界寥寥的兩位非美型喜劇女演員加起來共有3部mental disorder的女性電影。梅麗莎麥卡西跟老公本法爾科內拍了部極度令人生厭的《壇蜜》,不對,《譚米》。拉著老戲骨蘇珊薩蘭登東奔西竄,顯然走的還是《內布拉斯加》的路數。然而,這個處處透露出white trash味道的譚米,並沒有任何銀幕吸引力。
而克里斯汀維格呢?一人就拍了倆。
前腳在《崩潰姐弟》里,拉著演個基佬駕輕就熟的史小芳,自己演了個出軌成癮(?)畏懼感情的家姐,雖不至於瞌睡連天,但起碼,是有一些核心表達的。
然而後腳就來了個《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這個活脫是從SNL段子里撈出來的邊緣人格障礙女士,缺乏任何的吸引力。同樣的性、愛不分,同樣的自我不顧他人,同樣地熱出一堆亂子收不了場別人背鍋,害了自己傷了別人。
唯一不同的,就是那個突兀的大團圓happy ending了。
從頭到尾,《歡迎來到我的世界》都充斥著一股愛誰誰的傲嬌“蹭”態度,而隨著時間推移,連“的累”都沒了,只有無止境的“傲”:病人的傲,朋友的傲,大夫的傲,製作人的傲,現場觀眾老爺的傲,場外觀眾的傲……
就連這個故事本身,都有著一股瑪麗蘇的味道:深宅“怪阿姨”中了彩票天降橫財,更多理由對人頤氣指使,“愛幹不幹、不幹甩你一臉票子你幹不幹”的狂躁讓觀眾——欲罷不能?明明是審“丑”疲勞。而聽了90分鐘使喚的製作人同志和整個團隊到了最後,毫無征兆毫無積累地,撂挑子了。
還不如主角閨蜜的悲催經歷有說服力。
而到了最後,這個以脫口秀女皇奧普拉溫弗瑞為偶像的“怪阿姨”,總算整完了最後一期、一點也不像奧普拉的、羅裡吧嗦、自戀而又自怨自艾的“脫口秀”的時候,不由得讓觀眾一聲驚歎——
完全沒有意義啊喂。
無論憑藉SNL多年來女精神病的經驗,對角色對心理疾病的表征還原的再好,這部電影也缺乏一個基本的敘事邏輯和故事推動力。毫無魅力可言的角色,如果再加上毫無魅力的故事,簡直就是災難。
帶著又一波有搞頭的卡司的大災難。
那麼這場災難可以避免嗎?
還真不一定。詹姆斯麥斯登的選片眼光長期以來就有問題,演了X戰警小隊長以後,除了《髮膠》的男主持,幾乎沒演過讓人滿意的角色;演過《美國麗人》的韋斯本特利似乎沒看過劇本,剛搞明白人設就跑來被人帶著到處溜達;而蒂姆羅賓斯和瓊庫薩克,除了“呵呵”,還真沒有什麼值得說道的地方了。
《歡迎來到我的世界》,看上去的確很美,然而空有做成另一個《血色孤語》的潛力,卻沒有絲毫的創意。好吧,我們等著看你如何將一個異色的人生觀世界觀拉出來看,等了半天,還是一堆亂糟糟的煩心鬧劇。
如果《犯罪大師》《捉鬼特工隊3》和《超級名模2》都挽救不了克里斯汀維格日趨無聊的萎靡態勢的話,《致命領養》?《少女日記》?《火星救援》?
這些就更沒用了。
http://i.mtime.com/cydenylau/blog/7904959/邊緣性人格對世界的認知非常的黑與白,不是全好就是全壞,這樣的問題多脫不了自童年時受到過嚴重心靈創傷。被診斷精神疾病的人通常都很難接受,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考與感受,誰會希望這些思考與感受被否定當作一文不值?
由於激烈的情感,邊緣性人格在覺得被否定、欺侮時,感受也比別人強烈,就像是一般人被紙割到痛一下頂多隔幾天就會好,邊緣型人格感受到的卻是幾萬伏特電擊的痛。
Alex在成長中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總是不斷不斷地受傷,但是外人對她的痛的回應只當她是有病,要她吃藥而不重視。她每天看歐普拉告訴自己她有存在的價值,有一天世界會聽她說話,了解她的世界...她終於中了彩券,美夢成真。
大家終於願意聽她說了!Alex把他這輩子所有的痛與想法不停不停地說出來,她要大家都聽到她是怎麼想的,她想做所有她想做的事,成為somebody,不再受拘束....直到心理醫師在她男友的面前提到她與採訪學生的關係。她昏昏沉沉從自己的大夢中感覺到不太對勁。自己不是一直都是受傷的那個?但是怎麼得自己好像傷害了誰?心煩意亂的她打翻了手中的菜餚,這個本來該炫耀給大家看的自己反彈回來將自己燙得遍體鱗傷
住進醫院的她仍舊在煩躁的情緒之中,聽不進朋友失業的痛苦,在電視節目的現場被老闆攤牌自己罵過的人全都反過來要告公司,他的朋友也不願意接聽電話,她發現自己如過去被誤解一樣孤孤單單。她照顧不了自己也照顧不了她的狗,她以為有了錢後就可以照顧的動物。終於她讓在黑暗裡支撐不住的自己赤裸地走出房間。
好友的分手告白一棒打醒夢中人,逼Alex面對自己從受害者變加害者的事實。朋友告訴她就把錢好好理一理過舒適的生活吧! Alex覺得那不是她想要的,她需要把她最後想要講的話用最後的錢好好講出來...她希望告訴那些讓她在曾經黑暗中感受光明的人知道她的感激。
在最後的一場節目中,Alex終於不再是受傷的Alex。她告訴大家她的出生不是一場錯誤,雖然她曾經以為她要溺斃了其實她並不會溺斃只是希望得到關心。她將剩下的錢都給了她好友,不是因為同情,而是因為她知道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相信她的朋友才是最讓她感受到"被聽到"的人。總是不親自下場演自己的Alex在台上掛上寫有自己的牌子。總是從旁觀可憐自己的她終於作了自己人生的主角,接受了過去的痛與自己的不足。不若於第一場節目裡便宜的天鵝,她變成真正漂亮的天鵝升到頂端。
回到家中,男友送了她V8攝影機。即使不再有大家看見她的故事,她可以自己看見自己的故事,慢慢重新開始。
--------------------------------------------------------------------------------------------
在看的時候就覺得這片不是誰都可以接受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對著別人崩潰的世界感到相同的感受,尤其當主角本身的感受經驗就跟一般人不同的時候。
人在受傷後心中像被捅了一個洞,會不由得想盡辦法去填滿:對明明跟問題無關的人滔滔不絕敘述自己的傷痛、亂花錢、碰到好不容易肯定自己的人明明沒特別喜歡就忍不住墜入情網...這些行為其實跟大部分的人沒甚麼不同,女主角只是剛好在病症加上大筆橫材的情況下被允許將其演譯至極致。
這個片最終給的,是一帖解藥。
即使你可以買進所有東西,全世界也都看見了你,在你與自己和世界和解前,你的痛苦都不會消失。
"I do hope for you, Alex. I hope you have a good life."
看完不会想看第二遍,平铺直叙的剧情,之后也想不起什么值得回味的片断,但不得不承认它引起了我的共鸣,特意查了下边缘型人格障碍,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不稳定的情绪,不稳定的自我意象和明显的冲动性,以及无休止的寻求关爱。貌似我也挺符合上述几点,突然想起了另一出电影的一句对白,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有一点不正常是很正常的!
不好看啊,可能是我笑点太奇怪?
pubic hair shaped like a question mark; i love you; am i supposed to swallow you; i wanna neuter a dog; fuck you to death Jordana! 2023-02-14, 2015-05-20
其实所有人都在“all about me”,只不过爱丽丝是显性的,其他人善于伪装而已。
Wiig不要再演致郁中年妇女啦………………精神病患者不吃药真的不是闹着玩儿的啊。五十分钟和一小时十一分老皮背景音
本以为高潮姐的新作应该是无厘头喜剧的,这部片子如若不是高潮姐的加入我可能会把它当作正剧来看,但同样的,这部片子也让我看到Wiig主演正剧的可能性,她严肃起来其实挺正常的,所有美好的事情里面就是这样。
本来就为了打发时间,结果出乎意料地很好看。许多非常逗趣的段落,但却是笑中有泪的心酸。到底是精神病还是天才?主角的看似疯狂却放任她的自由。克里斯汀的幽默有着一种对喜剧本身的反讽,就类似她在周六夜现场里常笑场一样,这种破绽本身反而达到一种喜剧。
what in the world
非常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在现代意义上,“欢迎”其实包含了拒绝的意思,你可以进入,但是却不可久留。电影中的女主角,虽然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但是在现实这个大幕布下,说的不过是现代人的悲剧。用摄影机的镜头,拉开女主角与现实的距离。
自以为是的幽默和想当然的弱者关怀乱到最后还是只像一场闹剧,拿实实在在的心理疾病开玩笑无聊不无聊?韦格姐再这样一味在越来越窄的戏路里突破尺度的话真的要粉转黑了……
话唠
As irritating as it can get
有钱就能砸出自己的世界
边缘性人格障碍,为什么看起来像是,把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羞耻而隐藏的一面毫不修饰的表达出来。
说这个跟屎一样难看简直是在诽谤屎
百般不幸,诸多苦难,在700万美金的支票面前,全都烟消云散。
1.5.Jennifer Jason Leigh和Joan Cusack演的分明是看这个片子时观众的表情,又生气又无奈。
精神分裂患者的drama show,看得窝火,想打人
克里斯汀·韦格自从《伴娘》后就一直在重复同样的角色,不停演loser,然后带入SNL里的表演方式,单看这个故事,非常的疲软,有几处算是笑点,但是相当无聊,唯有韦格的演技还在哪撑着,只是看过了她的《崩溃姐弟》、《巴比伦的陷落》、《爱恨一线牵》之后,对她一而再再而三的这种表演已经感到厌倦了。
我也想买彩票中大奖啦喂!
片子里大牌不少,但还是有点乏味,女主一切自我中心不能共情的举动让周围人很反感,但偏偏这样的人好像又具有奇怪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