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地处南方的徐家川。富家少爷福贵(陈创 饰)自幼顽劣成性,不思上进。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偏偏娶到了貌美贤淑的米行老板女儿陈家珍(刘敏涛 饰)做媳妇,实实羡煞旁人。只是虽然家境殷实、父母康健、妻子贤惠,福贵却丝毫不知珍惜。在骗子龙二爷的引诱之下,福贵沉湎赌博,最终输掉家产和祖屋,气死父亲(李丁 饰),打跑怀孕的媳妇,一夜变成了穷光蛋。家珍不离不弃,带着女儿凤霞回来和福贵继续过日子。内战、解放、土改……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岁月里,各种磨难交替加诸福贵一家人的身上,死亡不期而至,痛苦如影随形。早已痛改前非的福贵只能笑中带泪,默默品味着生活中的苦辣酸甜……
本片根据余华小说《活着》改编。
第一次看这部剧是11年前了,今天偶尔翻到,心头一震,很多情节依然历历在目,《福贵》,原来我还记得你! 《福贵》是根据余华小说《活着》改编的一部电视剧,这部小说还改编了同名电影《活着》。今天,我不谈小说,也不评电影,只说说我10年后还记忆犹新的这部《福贵》,这个福贵。 徐福贵,地主徐老爷的独子,徐少爷,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喜欢男扮女装唱花鼓灯的无赖,偏偏娶了城里粮仓老板陈掌柜的女儿,上过洋学堂的眉清目秀的淑女陈家珍。娶妻生子后的徐福贵依然本性不改,不只贪玩,还好赌,直到赌光百亩贡田和全部家产,气死了老爹才醒悟,生活原来可以两个样。 从少爷到佃户,徐福贵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为母亲买药途中被抓壮丁,死里逃生后回来,母亲已不在,女儿凤霞生病后变聋哑,儿子有庆帮人输血过多死在了医院。女婿二喜在做爹的当晚掉进河里再也没有爬上来,女儿凤霞随后在工地出事而亡,妻子家珍因劳累过度、营养不良犯了软骨病,也先他而去,最后只剩下外孙苦根和一头老牛陪他活着。(小说里连苦根也吃豆子被撑死,结局悲到透凉彻骨,没有给福贵任何活着的希望。) 经历了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迁,福贵的一生也跟着艰难起落,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只要活着,就是快乐。 这部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我不必论述,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虽没经历,但并不遥远,也不陌生。 说说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和片段吧。 一个是福贵家村口的那段只能容一个人过的独木桥样的河坝,出村进城都要经过它。福贵进城跳花鼓灯、福贵迎娶家珍、福贵挑着一担铜钱还赌债、有庆上学后不归路、二喜失足处……这条狭窄河坝几乎贯穿了福贵的一生,每次经过都是小心翼翼、颤颤巍巍,仿佛一不小心就活不了命。一条河坝,一辈人生,再窄也要小心走,再难也要认真过。 二是两个情节。年轻时还是少爷的福贵,逃学、逃打都是家里的长工名叫长根的背着他跑,连走路都懒得走,活生生一个娇生惯养、不学无术的泼皮。中年福贵,家破父亡,食不果腹时,毫不犹豫地背起了逃荒行乞投奔他的长根,告诉他:“有我吃的,就不会少你一口”。无论是他背你,还是你背他,感动我的不只是你们之间的主仆情分,而是你们都还活着。 三是一块红手帕。家珍临终前从怀里掏出一块红手帕,这是福贵当年跳花鼓灯时留给她的,家珍说“我现在知道你当年为什么要把这块手帕给我,你是留给我擦眼泪的”。凄风苦雨几十年,为他生儿育女,又一个个失去,少爷也好,无赖也罢,富贵也好,贫穷也罢,这个女人就这样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跟了他一辈子!福贵说“你就是我的福,你就是我的贵”。福贵又跳起了花鼓灯,阴暗的小屋里,从窗口照进的光正好打在那块红手帕上,格外耀眼……
还记得第一次看《福贵》的时候是在很小的时候,那时候跟着爸妈一起看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到现在长大了,拜读了余华先生的《活着》这部书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温了一遍这部电视剧,不禁使人热泪盈眶,感触颇深。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电视剧《福贵》通过讲述地主徐福贵跌跌宕宕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饱经沧桑的福贵,经历了磨难的一生,从衣食无忧的富家少爷到最后一无所有的孤寡老人,在送走了儿子、女儿、老婆的他最后只有孤零零地与老牛为伴,然而他依旧是那样乐观且豁达地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电视剧中则更是通过多次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与福贵乐观豁达的心境相衬托,着重突出了活着的意义。 即便经历过再多的磨难,生活给予我们再多的伤痛,也依然要有乐观豁达的面对生活的勇气。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的本身就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大意义。 还好电视剧的最后,编剧保留了苦根的存在,不至于让福贵一个人孤苦伶仃, 徐家也还留有最后一份希望。 “他能把我们老徐家的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养大了变成牛,我知道他准能。”或许终有一日能有鸡变鹅,鹅变羊,羊变牛的那天,我们相信他能做到。 电视剧《福贵》所处的时代历经国共内战、土改、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新中国成立时期的重大事件,有人说福贵身上有那个时代的缩影,有人说福贵是时代的产物,但就我来说对于类似于福贵这样的农民的来说,远离城市的他们,有的只有“上面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遵从,他们远离政治中心,他们不懂文化,他们最关心的就只是粮食的收成问题,就只是一日三餐的温饱而已。对于我们来说,对于类似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或许最大的福贵就是好好活着。 就像片尾歌词唱得那样: “福贵啊,福贵,谁福谁贵。 福在那无求,贵在实惠。 花鼓声声唱江南丝雨,喜怒哀乐听小乔流水。 五福临门是天上的花朵,大富大贵那只是铁树的花蕊。 福贵啊,福贵,啥叫福贵, 福在平安,贵在滋味。 莫道是天上神仙就好,活在人间实在最美。 平常事,平常心,平常的人,好好地活着那就是百姓的福贵。 平常事,平常心,平常的人,好好地活着那就是百姓的福贵。”
好棒的剧,少年时代和好友网吧包夜,他们打了一夜游戏,而我。。看了一夜福贵。剧情太残酷真实了。演员的演技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现在的电视剧动不动就70集,音乐动不动就十来首。相比之下,这剧短短数集,两首音乐婉转人世悲观,简直可以封神。看了那个时代人们在天灾人祸中艰辛辗转,充满了感慨感动,也让我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了勤俭满足,这对我来说也是笔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我的福,这就是我的贵!
以前小时候看过但几乎记忆全无。这次看了原著特意搜来看。真是一部良心好剧。算是把细节都演的很到位了。只是个别地方做了改编,大都属于人之常情了。还好结局没有撑死苦根,也没有春生自杀。还好最后福贵没那么孤单。不然我一定会哭死了。我大半夜钻被窝看着看着就抽抽了,太赚眼泪了。
电视机前的童年陪伴
看评论有人是看电视剧觉得熟悉,想起了这是余华的活着。当初我是先看得电视剧,后来看书时候才发现越来越熟悉
经典的小说怎么拍都是经典,电视剧相比电影反而有篇幅在很多方面演出原著的细节,演福贵的演员表演的也不比葛优差很多。
昨晚都在忙,其实我想去看《活着》的话剧,看过葛优的电影版,也看过陈创的电视剧版,我最早看的是电视剧版,最喜欢的也是这版,朴实而真挚。没有华丽丽的臆想,天马流星般的情节推动。它就是那么的平实质朴,处处散发着的真情实感,没有对时代的激烈控诉,但却把一切小人物大时代的悲哀展露在你面前。
电视台都没重播过!!!!
除了在演技上尚欠润色,此作几乎全面超过了电影版《活着》。而且我很纳罕这部作品为何能成功上映。
一点不比电影差 却罕为人知 因为这个电视剧去看的书 拍的真好 📖写的更好
活着就是一场持续不断的谈判事件的总和。
怒赞 演的太好了 虐哭好多 从地主到贫农凤霞惨 友庆惨
个人觉得电视剧胜过电影。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根本无法承受这种电视剧。现在年纪大了,发现能够懂一些这类电视剧了,而且还喜欢看这种类似心灵自虐的书和电视剧,看完就像多活了一个轮回一样。
记得看电视放时,以为又是什么乡村爱情之类的无聊烂片,越看越熟悉,不就是余华的《活着》。说的电视剧,看着更有话剧的味道。也许是时代变了吧,认为比张艺谋的禁片《活着》更贴近原著。
不多说。必看。经典。被脑残电视剧们埋没。大陆电视剧最棒之一。
这部电视剧至今没有哪部电视剧敢重播了,唉……一声叹息啊!愿上苍眷顾中华,莫要让人民再遭受那一道罪了
什么竟然是大姐演的…那些年我一直以为是马伊琍…
很早以前看的,真心觉得比老谋子的电影好呢。
个人觉得,这是余华《活着》目前最好的改编,比张艺谋的电影还要好的多。当时还小,不知道谁叫余华,也没看过《活着》,但这部电视剧真的催人泪下。
看第一集觉得拍得太“土”了,不明白为啥有9.5的高分;越看下去越晓得了:如果葛优&巩俐的电影版《活着》有张艺谋叙事风格,那这部剧版《福贵》或许才更贴近余华小说原著《活着》的文本气质。人呐,高兴时欢歌,伤心时落泪,团聚时跳舞,别离时恸哭,渴了要喝水,饿了就要吃,有人出生婴儿啼哭也会悲从中来,有人死去长埋黄土依旧要说笑打诨,欢趣苦哪有什么永远,大半辈子都是这么哭哭笑笑着过去的。人生没有别的途径可消磨,唯有一种方式,“活着”两个字。
这部电视剧至少证明内地还是有人认真拍过片子。
这是少有的称得上超越原著的电视剧,电影改编太多,导致失去了原著的精髓,另外,我认为葛优的演技并不如陈创自然流畅,陈创在此剧中的表演已经不能用演技精湛去形容,因为他让人觉得他就是福贵,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这是一个演员表演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