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集故事承接第一部剧情,讲述汉武帝刘彻(黄晓明饰)经过五年执政后进入他实施雄才大略阶段的故事。已坐稳皇帝宝座的刘彻,此时却触景生情,感慨当年亲如手足的兄弟们多已不在人世,唯一仍在人世的李勇(杜淳饰)却陷落匈奴手中,东方朔也一去不复返。
历经千难万险寻找李勇下落的秋蝉(刘芸饰),终于在匈奴找到他时却发现他已与匈奴公主成婚。汉武帝微服出游,邂逅长相酷似已逝的陈阿娇的歌伎李娃(何佳怡饰),不禁怜爱有加。不久李娃入宫成为刘彻的新宠。然而已为皇后的卫子夫(宁静饰)却预见陈阿娇的前车之鉴又要重演。汉武帝派汲黯(杨洪武饰)去寻访东方朔,无意间遇见了怀才不遇的狂士主父偃(王刚饰),认为是奇才,遂力荐主父偃入宫辅佐汉武帝。汉武帝听信谗言,将卫青(董勇饰)的兵权交给霍去病(李立饰)。
看完第一部没啥想吐槽的,第二部真是槽点满满啊。演员换了一波,配音超级违和。就像《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的后面某一部配音团队换成了动漫配音那群,诡异得很。东方朔换成主父偃倒是另有个性。陈阿娇终于go die 了么,又安排了个歌女和她长得一毛一样,你说谁能对着自己抛弃的死去原配的脸花前月下啊?服。
窦太后没了王太后就做妖,又冒出个田国舅。真无聊。
汲黯和主父偃有人格魅力。王刚太胖了。当初看念奴娇喜欢东方朔都觉得莫名其妙,这个异域风情大宛国公主喜欢他,更加违和感十足。
秋蝉收养了李陵和匈奴公主的儿子,然而霍去病是个短命人。历史上平阳公主和曹寿的女儿才是刘据的太子妃,这儿却是霍去病的女儿霍祁莲。
司马迁没换演员,颜值气质在线。啊啊,他都不恨皇上对他做的事吗,境界啊。费德南演的季安世帅啊。报了几辈子仇要刺杀刘邦和他的后人,最终又和解了做了忠臣良将。
和第一部比差太多了。九哥都没有九哥的神韵了。卫子夫通篇就会眨巴眨巴无辜的大眼睛,还没秋蝉能说会道敢爱敢恨有作为。
这是02年的电视剧,看已经是小学的事了,这次趁放假又在家里重温了一遍,感受全然不同。当时年幼,对主角刘彻印象深刻,他年幼登基,立志于改革,把大汉朝建成一个强国,敢于和匈奴斗争,把汉朝之前持续了70多年和亲的屈辱史改写,也是在他那个时期,提拔了底层出生的卫青,霍去病这两名在汉武帝时期最出名的将才,史家司马迁写出史记,张骞出使西域,有了汲黯、董仲舒等名臣,有了东方朔、主父偃等千古难遇的谋士,亦有念奴桥、秋婵这一类侠女帮助他,那时候小,知道的明星少的可怜,都是多年之后才开始意识到念奴娇是贾静雯饰演,很自然地对黄晓明影响深刻,他在我心中当了好久的偶像,现在重新回去看这部电视剧,以前的感觉一点点儿被消磨,新的感觉一点点儿重新形成。 汉武帝是西汉乃至两千年封建历史上最出名,排名最靠前,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但是看历史剧就是一个不断看见君主集权制诸多弊端的过程,刘彻被称为千古明君,可是他的众多行径,还是令人齿寒。 最起码在这部剧中,声称任人唯贤的同时,还有那么多庸人当道,远的管不着,可是近臣田鼢害死了多少人,刘彻还是轻信他的话,差点害死卫青;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做出最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之一,就因自己的喜怒哀乐被处以宫刑;在自己刚登基需要人打仗的时候,重用了具有真才实学又有救驾之功的卫青,可是后来还是怕功高盖主,几番怀疑并夺取他的帅印;自己慢慢明白,不管什么时候,一个人没有真本事是不行的,可是你真的有真才实学时,会遭人嫉妒,乃至陷害,你最基本的愿望也会被有权的人给打压。西汉历史上之所以出现张骞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具有重大贡献,那是因为张骞先有这种想法,他立志于西出玉门去看看那边的世界,张骞的功劳最大,而汉武帝只是作为拥有权力之人,给予了一种认可罢了;即便是这样,刘彻任性地出兵大宛,因自己之私不调查清楚就贸然出兵楼兰,千里迢迢的辛苦,他又没去打仗,怎么会理解,而这些行为会把张骞之前的努力付之一炬,他就是一个冲动的,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己想干啥就干啥,任性的孩子,哪有一国天子的气度? 这部电视剧拍出来的汉武帝,并没有显出大汉天子的气度,而是一个不断展示汉武帝是如何蠢,如何任性,如何听信别人的谗言,如何不相信真正对他好的人一个过程,当一个人拥有权力时,他会让政见不同的人在他身边,让他们相互挟制,削弱他们的势力,可是他自己根本不能保证,他能从中听取最好的意见。而西汉汉武帝时期建立的功劳,都是一个个真正具有才学的人去死谏才得来的结果。历史上真正具有学识的人希望遇见明君,可是明君可遇不可求。 可能是自己的要求变高了,重温这部电视剧,当初的好印象都没了。当然,不能因为剧本本身迁怒演员,但是,演员呈现给我们观众的, 就是演员自己本身角色的定位,演大汉天子,却并非天子。
英武不凡的翩翩少年郎霍去病,高冷理性的御姐秋婵,是我的姐弟恋启蒙,太好嗑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霍去病当时是炙手可热的大将军,皇帝非常倚重他,霍去病即将出征的时候,皇帝兴冲冲给他办了婚礼,秋婵冷静地提出了三媒六聘的要求,让霍去病和皇上都碰了个冷钉子。
明明该恼羞成怒的少年,却只是郁闷地说了句:“看吧,姐姐果然生气了。”
这种尊重的爱太令人感动了。
小时候看了蛮多古装剧,带有一些封建迂腐观念,当时还疑惑年纪轻轻,前途不可限量的霍去病,为什么要钟爱一个“寡妇”。
现在重看老剧发现秋婵姐姐真是飒爽又美丽
皇帝因为寂寞半夜到道观找秋婵聊天,聊着聊着对兄弟的女人动手动脚。
秋婵有一瞬间的慌乱,然后立即把皇帝点穴定住了,
让皇帝听她念了一晚上《道德经》
😂😂😂
笑死
霍去病的傲慢毒舌和他的秋婵姐姐也如出一辙哦。
“去病,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你霍去病就敢保证一辈子不打败仗吗?”
“对了!”
笑死😂弹幕说他真的一辈子没打败仗
对于这部电视剧的第二部,我想写点观后感,都是来自有感而发,写的好坏都是意由心生。 《大汉天子2》这部电视剧真是越来越不精致,看后都不知道导演拍这部电视剧想表达具体什么故事的线路,也说不清导演究竟脑子里想点什么,但是电视剧颠覆了历史,还好有自知之明,在第二部电视剧中的人物名字有的都换了,还提示了本剧纯属虚构。我想应该是迫于外界压力,和拍的有辱历史,才这么自知之明的吧! 《大汉天子2》成功之处就是拍出了一种幸福的忧伤。
在主父堰、霍去病去世后,大宛公主和秋蝉是这种本应幸福却成了忧伤,而这两处情节,演绎的煽人泪下。堆砌出来了一种有情人阴阳两隔的伤感。
看到这两个第二部主要的人物最后的结局,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从历史原本的角度上他们的死亡不会感到唐突,也不会让人觉得导演拍出的死法情节造作,虽然不是历史真正的死亡原因,反而这种演绎的死法更显得人物重于泰山的伟大形象,
像这种想拍点古装历史背景素材的电视剧,是要经历岁月淘洗的,是否能成为历久弥新,要经过后人观看率点评的,才能是一部好的作品永久不衰,要知道能拍出最好的古装历史素材的电视剧,往往是那些最简单的方式,平凡中出英雄,人物的演绎到位,往往是在第一眼就把人打动,让人欲罢不能的熬夜追剧。
无论 《大汉天子2》究竟是不是纯属虚构,还是想拍历史背景拍砸了,总之黄晓明的演绎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正是有了他的主演,才有了我全部的看完。不过这不是说黄晓明演绎出了汉武帝的雄风。其实从整部剧的质量看黄教主演绎出什么味道已经不重要了,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还能让十多年后再来观看,就是因为这部剧在低水平的情况下能明明白白地直指人心,轻易地演绎出每个人在情场中辗转的男女心事。
在霍去病痴情一生,凄迷心情之后终于抱得美人归,婚后不久女儿未出世就撒手人寰,则像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故事情节,是活着的人在痛苦中饱受煎熬,有着无可奈何的心境,在日后不知不觉的岁月中还希望能够相见,明知道今生无缘,无法再相见,但偏偏还要告诉对方,在奈何桥上等我,或许在另一个世界真有奈何桥还能够重逢。
这部剧的观后感是我个人的角度出发,一部期待了解历史作品变成了爱情故事。明知道有违初心的观看,却偏偏我长了一颗矛盾的心,总是看了第一集,就要看到最后的人,令我自己都觉得充满欲哭无泪的矛盾体。或许我也有着敏感的心,属于情怀的人,才能看到了这部剧的悲情,生离死别,天人永隔,爱情或许这样,都是无可避免的。整部剧淡淡的儿女私情却勾勒出了我不平静的内心……
x
宁静并不适合卫子夫,她更适合演吕后
补遗
沒看過第一部。就記得很像陳阿嬌的那個女人很醜。還有主父偃的“長鋏歸來兮”和那西域美人。
对宁静一直喜欢不来,她超不适合卫子夫,看到她演差点弃剧。
王刚给人装神弄鬼的感觉.......还记得“天山的。。。”
宁静出场了,我就崩溃了。
主父偃没有东方朔有意思啊
除了王刚替掉了周道明,剩下都记不清了。
没有第一部的爽快,但竟然感觉到了一些厚重和人心的刻画。这是怎么回事儿?!
三星
童年回忆之原来我看过这么多电视剧,一概三星略过记录
王刚演的那个逗逼 哈哈
第二部的卫子夫换人了,一点都不温婉了,宁静太霸气了,看的时候有种姐弟恋的感觉。
宁静和黄晓明实在不搭啊
弃了
这一部的主父偃不如上一部的东方朔吸引人啊
先把教主的好剧先评一下分,我觉得大汉天子系列都还不错我比较喜欢看
其实这部拍的不错的!
主父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