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火车,一部编年史,后者有马东锡,于是先选看了编年史,影片前大半部分还凑合,到了后面反转到那个小警察身上的时候就彻底垮了,虽然后面特意设计了镜头回放做反转的铺垫,但是这些镜头很牵强,纯属为了转折而闪回。说服力不够,这是影片最大的问题,可惜了马东锡,还是恶人传这类的影片适合马东锡啊。
虽然是为了我的朴叙俊小哥哥看的,但是看到最后情节反转还是很不错的,影片前半部分有点拉杂,像我这种耐不住性子的人会觉得有点无聊,后半部分当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被惊艳到了 这部电影还是显现出了韩国的一贯作风 黑政府,反正这一切都怪警察嘛,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这部电影给我的一个观点就是,如果我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人之性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东宰用自己的青春设的局 只为了让警察感受到自己所受的痛苦,人物塑造方面挺丰满的 细细来看每个角色的内心都住了一个恶魔 为了私欲 为了所谓的一个交代 ,以我们正常人的思维来看东宰虽然痛苦 但是他那时已经得到了安定的生活 没必要去杀人 但是就是心中的罪恶 没有得到释怀 所以就算警察不杀他 他也活不下去了 片名还是值得思考的“罪恶的编年史”我理解为罪恶的延续 小时候冲动犯得错 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导致东宰内心积压了太长时间 最终形成了一个病态的心理 我就是要让你感受我的痛苦 都怪你 结局也算是痛痛快快了 死了也是一种解脱 留下的是警察们的反思。
总的来说 还可以啦 毕竟作为朴叙俊的死忠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次写 以后会坚持的 加油^0^~
自从韩国电影圈用自我审视的“谦卑”态度一次次把自己抹黑,又一次次为自己“漂白”之后,其市场就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繁荣。仅此态度就值得赞赏,更何况影片的品质提升竟是日新月异的速度。
不过,这不等于说它就已经好得不可挑剔。反而,随着独特风格的不断反复造成了缺乏新意的问题,一些诟病也随之日益明显。
今年最好的案例是5月中旬在韩国上映的影片《罪恶的编年史》,影片是一个围绕“正义”的命题展开的悖论剧情。和其他同类电影一样,影片在开头部分设下悬念,有经验的观众看到小男孩在细雨中看着警车离开的那一幕之后,基本就能知道罪犯何许人也。就算在他成年之后顺利混入男主角的生活,披上了小白羊的马甲一样无法逃过观众锐利的眼睛。结果,自然是因为凶手的悬念太好猜,而被聪明的影迷所唾弃。
那么问题来了,观众嫌疑凶手的身份太好猜,真的是因为导演白云学自以为聪明,以为大家猜不到结果吗?虽说有些导演确实会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会自诩聪明过人自以为是得很。但是,这个状态不能套用在《罪恶的编年史》上。理由是什么呢?当然是坑填得太快,伏笔埋得太浅。
自影片的序幕为真凶埋下伏笔之后,影片调转镜头,把焦点集中在屡建功绩且为人正直的警长身上。以身边人的表现来塑造其谦和、正义的高大形象,随后便是陷害之下被挖掘出来的道貌岸然之姿和为人贪婪、自私的本性。于是第一个抛给观众的观点出现了,正义是不会被欲念干扰,警察就是彻底的卫道士吗?结果呢,主角在纠结在逃避在挣扎,可惜他的动作慢了点还没挣开枷锁就已经沦陷在欺骗目光的表象之下。
完成这一整个过程的,是一段又一段完全没有衔接的反转。一个嫌疑人倒下了,另一个嫌疑人又站起来了,可是无论是哪一位嫌疑人都并非真凶。真凶是谁?看多了本格推理的观众如果能跳到剧情里给警探提示,十有八九会拍拍他的肩,志得意满的指向那个早就呼之欲出的真凶说道:“嘿,哥们儿。他就在你身后呢!”
是的,真凶没有跳出常规的格局,一直是站在主角身边最不起眼,却又相当重要的那个人。他的出场不多,但是每次出现都会牵出关系主角生死命运的重要线索。不需要具备多少影龄就能看出的浅显结局当真是导演想带给观众的趣味?导演不是傻子,也没把观众当傻子。只是白云学这货手法不到家,迷了自己的眼,混乱了观众的看片体验。结果,把一个上好的题材做得不伦不类。
在正片开始部分,警探被设计的一段,对手抛出诸多的对警探的指控,条条重罪。这些是真的吗?观众不知道,而他与序幕部分的暗示有何关联也不明确,算是给观众抛出了比较有趣的谜面。随着剧情的发展,为了掩盖真相不断犯错的警探牵涉的人命越来越多,而他的光辉也随之越来越淡。为了让这位好警察不至于彻底沉沦下去,编剧还是给他设计了一个觉悟的过程。在他的心理挣扎中,又给出一个反转。这个反转与上个反转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述者可以知道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剧情开展到这儿,观众的心态会发生一个微妙的转变。在不明真相的时候时候,对影片确实有期待的。但是,影片发展至此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部分观众的情绪开始转入看导演和编剧如何像个小丑一样不熟练的玩杂耍了。在揭开第二个反转真相的时候,影片企图通过配角一大堆煽情的独白了塑造悲剧式的幕后主角。但是,但是,暗含暧昧的基情演说很容易让观众脱喜,尤其是腐女!这群恶趣味的观众很容易从原剧情中跳脱出来,疯狂的为两个男主的腐爱大补脑洞。
严肃不起来,就深沉不下去。这出戏的最初意图很大可能是在一次次反转的剧情中塑造一个像《蝴蝶梦》里的吕蓓卡一样看不到具象的却无处不在叫令人心生畏惧的角色。结果,在创造这个“影子主角”的时候,导演和编剧两人没给剧情和人物合理分配篇幅,以至于过程中都在忙于把挖的坑填满,忽略了幕后主角的形象塑造这个活儿。通过生硬的反转,观众确实知道了真凶是谁,却无法认可创作者给出的这个答案。为什么呢?角色缺乏生命力和故事的张力。
影片结尾的部分做得很漂亮,多少年来为父复仇的那股痛苦一股脑被倾倒出来,人物就那么一会儿有了闪光点。这位秉持正义的警探也在是非之间有了定性,有那么一刻观众或许会被戳到柔软的部分,对影片的整体表现有所改观。但是,美美想到前面那些狗血、生涩的手法还是会满腔都是恨。
《罪恶的编年史》在立意上很有自己的想法,在思辨的命题上也踩在了社会问题的痛脚上。但是不够聪明的叙事方式却给了作品要命的打击,悬念这种东西拿来做吸引观众眼光的工具,百试百灵,可是在铺设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悬念而悬念,刻意的反转只会让如今满满都是刻薄的观众厌恶和嘲笑。
又一部优秀的韩国犯罪悬疑片,韩国的这种类型片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信手拈来,甩天朝N条街。此部又是在黑警察,跟去年的《走到尽头》很像,查了下,果然是走到尽头原班人马打造,剧本整体扎实,结局的大反转,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不过还是超越不最经典的《老男孩》。
典型的韩式罪案悬疑片,灵光一闪脑洞一开抓住个创意就此洋洋洒洒展开,丝毫不顾及大前提的脆弱现实性。。。演技集体在线,节奏紧凑,合格的商业片,还算抓人。
这个凶手动机十分扯淡咱们就不提了,我们朴叙俊这根本不gay啊,这就别人提了一嘴,完全没有对手戏嘛,很失望。
开篇太模式化提不起兴趣,断断续续看了三天才看完,崔丹尼尔出场开始才有了看点,而结尾的反转,虽然理由有些牵强但却还算出人意料,想到了朴叙俊黑化,却没想到和崔是一对gay……今年韩影好片子太少,饱含鼓励分
悬疑和社会派结合,构想不错,但是表现上不太给力,最后的逆转有些意外但是太过刻意,演员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韩国电影吧。三星半推荐。
不能冤枉好人,但杀神马东锡不理解
这和去年那部《走到尽头》也太像了点吧。。。
剧作稳扎稳打,表演出彩,节奏出色的犯罪惊悚片,即使没有什么惊喜,依然好看!
6.7分。导演也许想拍一部高智商的复仇片,但无奈剧本很不给力,除了几个反转外,整部电影的情节智商一般。
自己小时候杀了人,爸爸帮你顶罪,长大后还报复警察… 这么不要脸罪犯也是头一回看到
孙贤周最好的表演留在了《捉迷藏》,这部电影有些复制的嫌疑,关于复仇的故事韩国有很多,但是这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铺陈太多,影响了电影结尾过于仓促,罪恶来源于父亲,也结束于父亲,父权所带来的压制是整部电影的基调,太深重。
短评有剧透 / 几组叙诡特写镜头仅仅是为了欺骗观众,尤其真凶在身旁无人时为什么还要刻意做出与动机不符的表情?
这反转有点厉害,只有看到结尾才知道主谋是谁
标准的韩国犯罪故事片。结构、转折、气氛营造都是及格的,但是也都不出众,属于可以拿来让中国导演当基础教材学学如何拍中型片的那一类。轻松地看看,也挺好。
为了反转而反转,不停地反转,刻意地反转,猜犯人已经没什么意思了,别以为设计了一个猜不出来的犯人就可以弥补剧本的不足了。
道理我都懂,但吴刑警为什么必须死?
豆瓣里评分6点多的电影最好看了
罪犯不像罪犯,凶手不像凶手,总是差那么点儿劲儿。最后开枪的那一幕有所升华。真相被揭露的时刻让人忍不住吐槽编剧到底想表达什么,以为是贪腐无能酿成的惨案带来的绝地大反杀,结果只是无力的报复最终又绝望地自我解脱。
你还好意思找警察报仇!参见面走到尽头
神马东锡居然就这么意外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