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喜欢这部剧的摄影,每个B-roll都拍得很有港味。但剧情本身就真的真的很水,一个为了励志而励志的剧情。比如主角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色逐步慢慢发展成球队里的顶梁柱,一些非常脱离现的台词也让人有点出戏,比如最后旁边的人激动的喊“沙燕!创造香港棒球奇迹!”。这台词怎么听都像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还有就是林海峰是以主人公讲述自己过去经历的视角做旁白的。这点嘛怎么说呢,如果是林海峰自己去演这个角色,我觉得OK,但问题是主角是另一个新人演员演的,而且他在电影里的声音跟林海峰完全不一样,这里就很出戏了。可能林海峰在香港DJ和广告配音界都被誉为泰斗级别的关系,所以导演也是希望有个大咖给自己的电影撑场才请的他吧。但就正因为主角跟旁白明显听得出是两个人,这就很违和了。
就演员来说,都是一群新人演员,演技就是很稚嫩,有的哭戏似哭非哭,有的前后情感反应可以做得更好,但他们只知道发呆,作为新人演员他们也尽力了。个人认为廖启智在这里面有点用力过猛,或者说没把角色吃透?就是一直刻意的演暴脾气,像一个随时爆炸的炮仗。除了对主角,没看出来他与队员们的感情建立。说说他们的对手,日本队和灰熊队的队员。日本队一个个白白净净,怎么看都不像久经沙场的球员,灰熊队的那群老外也是,一个个体格走样,肚腩都快凸出来了,打完一场比赛连一滴汗都没有,太说不过去了。反倒是沙燕队的队员黑乎乎的皮肤,还像是经历过一风吹日晒。导演也知道演员本身不是专业球员,所以都尽量切掉所有直接投球或者击球的镜头。但即使切掉了最后一秒,还是能看出端倪的,就是无论是击球还是投球都表现得毫无力度,感觉镜头可以再切早一点。所以每每有比赛的桥段,你就只能看到大部分都是在左切右切的切镜头,如果你不懂棒球的规则,你根本不懂这群人在打什么。就有点像老外不懂拍功夫片,就只能用镜头切换体现力量。我记得当初导演自己在叱咤903电台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过,想在香港找到会打棒球的人都难,更别说找一个会打棒球的演员。所以这点也是可以被理解了。
以下含剧透,谨慎阅读!
说到阿威问老大要3000块安顿女友大肚子的事,我以为老大所谓的敢不敢做只是运毒什么的,结果3000块是要去砍人???我觉得要不然就是老大坑他,要不然就是编剧的锅。根据CPI通货膨胀计算器的数据,3000块在1984年的香港相当于现在的购买力约为1.3万港币。1.3万也太少了吧,据我所知,最少最少5万起步,怎么也得按当时的物价给个一万块吧?当然结局也是毫无疑问的,阿威出事了,非死即伤。
整部剧看下去,除了听听港式原汁原味的台词,貌似也没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就这样吧。
不管看过多少热血漫和电影,还是会被点燃, 可能是我肤浅了,只是 球场,姑娘, 兄弟,英雄, 背叛,成长, 失败,复仇, 挑战世界, 证明自己, 赢得尊重, 想做主角, 这些词就是点燃雄性荷尔蒙的助燃剂。 决战,无关胜败,只是想赢。 想拥有喜欢的一切,只是要不停面对失去。 心中燃着火焰,只是会犯错,会软弱。 不是坏人,只是做了错的选择。 只是因为,我们终究是普通人啊。 我以为我可以永远任性,因为有可以依靠的大树。 走出大树的那天,我慌了神。 只是选择走出来,本身就是莫大的勇气。 我是莽撞的,懦夫 以上,电影内容。电影质量,演员的确是没那么成熟,只是这样的青春电影,弥漫着青涩的味道也是看点啊。(不成熟不是说不会演戏,不要说我对这些和那些内地演员两套标准啊) 摄影是亮点,还有是高潮时候的镜头语言用得中规中矩,但是特别能带动情绪。 导演,虽然是新人,但是对情节地推进情绪地递进拿捏得还是很稳妥的。 又是一场包场,这么好的电影为什么没人,庆幸又难过。 看完这场,情绪达到饱和点,最后看个爆米花电影冷却一下。电影半马(2/3) p.s.1.演员表很有意思。 p.s.2.主角爸爸的角色设计的很好,做为母亲的施暴者,和社会发展的被施暴者,修了一整场的闭口禅,唯一开口,好好打,虽然镜头给到的时候已经猜到,还是狠狠打了我一下,感觉这里想法到了,可以做得更好。 p.s.3.音乐很有味道。
第一次写影评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依然感动,不懂评分为什么低,政治什么的没留意,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关于成长,改变,在阿龙身上,多少看到自己的影子。
校长套路阿龙,让细威误会阿龙,间接导致阿龙和细威闹翻,其实是因为他看出了一直以来,阿龙都是靠着大树去得到最低的期望满足,降低了自己对美好的追求,只有离开大树(细威),没了依赖,阿龙才能成长,才能活得更自我。而在当时环境,细威和阿龙渐行渐远,我觉得是必然的,就像他们会离开公屋,阿龙妈妈离开阿龙等,所以校长的套路,只是加速了整个进程,给阿龙一个推力,而阿龙,其实非常需要这种推力。
对于细威叫阿龙走,阿龙没走,选择留下做投手这点,弹幕有人问细威,如果是阿龙叫你走,你会走么。我的看法是,他会的,对他这种性格,年龄的人来说,义气是比理性,利益等大多数东西都重的,而且,他一直以来都有勇气,说做就做。其实阿龙也一样,也讲义气,从他后来砸校长办公室,退出校队就知道。
每个人都有他的大树。
没有细威,阿龙可能渡不过很多难关,可能被欺负得更厉害,以一种更压抑的姿态成长,但,在细威陪伴下成长的阿龙,终将会长大,与细威变得不再那么熟悉,远离原本的成长环境,走向新生活,在离开那瞬间,感谢细威,感谢过去,在新的生活了,记住有过他们,我认为,可以了。
对我来说,最大的改变,是大树再没出现在我身边,这一个我成长的地方,逐渐变得越来越陌生。
最后,主题曲《沙燕之歌》也很好听,很有feel啊。
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内电影院看棒球电影,这张电影票对我来说非常有纪念意义。 配乐我给8分,但是剧情我只能给6分。 电影中想要传达的思想挺清晰的,然而谈及中国青春片总少不了怀孕这种狗血设定,有点让我蛋疼。片中棒球比赛的表现力很糟糕,最后一场比赛镜头切换可以说有些混乱。虽然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用它和《KANO》作比较,但是还是感觉这部片的表现力真的不足。有训练的镜头,但给我的感觉是:一群孩子,嘻嘻哈哈的训练,莫名其妙就变强了。个人认为棒球电影中的训练镜头应该是非常刻苦的,导演在这方面的细节描写有所欠缺。
体育片只是形式,借回顾青春去回溯97前的港英时代,青春时的热血和现今的无力,即便掐头去尾,意识形态依然不言而喻。单论体育本身,也是一股80年代TVB老剧的范儿,导演想说太多,最后情绪太猛,不懂克制。
明快,乾淨。加了青春元素的棒球片,配樂也恰到好處。決賽時的雙線設置其實稍微有點刻意,拍得好的運動題材真的讓人想不被感動都難。和雨傘運動結合起來細想其實略突兀,但是第一次真正有對此心有戚戚的感覺。
与十年遥相呼应的诚意佳作
不沾政治是拿不动摄影机还是拿不到奖?在青春运动片中夹带私货、政治投机,这是电影人的态度?片中江河日下的香港,正如你们手中江河日下的港片,都是自作自受!影片的最后阿龙说,80年代是香港最辉煌的年代,也是他最想要回到的日子。很抱歉,80年代的港片,也是最辉煌的,远胜如今你们拍出来的港片!
金像八项提名片,看的粤语点映版,果然拍体育片还是得学里斯芬塔尔那套语言啊, 摄影满满力量和速度的崇高感 。音乐突出一度抢戏,体育竞技本身倒缺乏起伏和看点,高潮戏更是完全依赖慢镜和平行蒙太奇。至于步伐倒退回签署某条约之前的1984所暗含的意识形态就不多说了。男主角神似大神木村拓哉。
我以为可以一直任性下去,但就像一场球赛一转眼就打到了最后一局。人最难的就是突破自己的懦弱和恐惧吧。会是今年金像奖的大黑马吧?
《狂舞派》《哪一天我们会飞》《点五步》这几年打着“纯港片”旗号的港产青春片,几乎用了同一种节奏和叙事,甚至连主题和题材都一样,无非滥情柔软的成长故事,本地意识加一点热血励志。香港电影打算篡夺台湾电影小清新的宝座吗。
點五步跟Kano完全無可比性,Kano 三小時無尿點,點五步沒太多高低起伏,硬要加X中的場景,以及太多話題性硬塞進去了,好好的棒球電影就拍棒球啊,不知道為何非得要拉那麼多香港問題進去!
开头略别扭,占中略强行,感觉摄影从头到尾都有些用力过猛。题材还是很好的,剪辑还是很好的,配乐也还是很好的。对阿龙和细威的之间羁绊共鸣满满。Weeds on Fire, 燃烧的大麻 ,英文片名真朋克。
再看不上香港,他们还是拍出了这种“不卖座”的片子,现在内地电影人的嘴脸,比北上“捞金”的香港导演们,更无耻啊
香港人必選給的五星
首映,很燃很热血,作为导演处女作,青春友情、体育竞技甚至生(zheng)活(zhi)状态全都想表现,戏太多,让内容有些过满(删点内容会更好),但整体效果还行,青春与竞技两大元素拿捏妥当,场面燃点很高,新演员都很出色,廖叔本色发挥,排球妹谈善言不错!
浸大影业荣誉出品。
以青春做主打的电影 仍是第一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得奖作品 故事改编自80年代首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队” 成立一年即击败棒球强国日本队 故事励志兼热血 戏中饰演校长的廖启智 希望电影带出的讯息能鼓励年轻人 就算读书不成也有其他途径可发挥专长 本片令人怀缅年轻时的感觉 有励志 热血和屋邨情怀
“你话这是幼稚 请幼稚试一试”
友情万岁,但有时候,友情会让一个人习惯依赖。
大卫认识玛嘉烈之前,是个棒球手~
每个人都有走出自己的第一步,可能会慢,但起码你有改变过自己
啊!榄球一定不要拍成这样啊
掐头去尾就很好。非要上升到 社会衰落 也是有点牵强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