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过潇洒正义的剑客佐罗,阿兰德龙,在这部影片中作为独来独往的杀手,不得不说依旧是十分有型。电影海报中帅气的造型,手中拿着枪,眼神并不是那么坚定,却带着一丝忧郁和悲伤。这样的杀手形象配上这句对他孤独感的描述:There is no solitude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amurai. 怎么也得腾出两小时,看看这个被称为武士的西方杀手,到底经历了什么故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巴黎,Jeff是一位独狼杀手,生活极其简单,每日只与一只金丝雀为伴。作为悬疑片,从人物关系来看,这是个挺典型的警察、杀手、幕后黑手三方的对峙关系——警察和幕后黑手都想要这个杀手的命。那么作为独狼杀手,此时他的孤独和悲剧性就被凸显了出来。而除了对立关系,杀手也有在背后支持他的人——钢琴家和他的情人(虽然钢琴家对他所谓的支持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影片也就围绕这几段关系:杀手与其情人,杀手与钢琴家,杀手与警察,杀手与幕后黑手,逐步展开。前两段关系塑造了杀手真挚纯粹的情感和人格,饱含文艺范儿;后两段关系则塑造了影片紧张的氛围,是悬疑片不可缺少的。因此,这部影片可以被称为文艺悬疑片。
在文艺的部分,影片的表达相当克制,没有狗血的背叛或者奋不顾身飞蛾扑火般的爱情,而是真诚的爱意与感激,理智的支持与不屈,克制的情感表达也能从Jeff的表情中看出来,他寡言少于,总是喜怒不形于色,在自己处理伤口时也隐忍克制,甚至在最后与情人道别时也仅仅只吻了她的脸颊。最后他意识到自己没法逃走时,选择了接受命运的安排,安排自己在钢琴家面前被警察击毙,以这样一种直接的形式回馈钢琴家之前对他的帮助。这些特点颇有武士的味道。再加上他敏锐的观察和感受力,还是让人很清晰的看到了一个带有些武士精神的独狼杀手形象。而他与情人之间相互忠诚的感情,给这样一个冷峻的形象增加了一丝温情。
而在悬疑的部分,影片虽然在警察进入Jeff家里装窃听器,以及通过地铁追捕Jeff的片段成功营造了紧张和悬疑的氛围,但在整体的犯罪逻辑和细节上,不太经得起推敲。比如:把自己处理伤口的带血的绷带直接随手丢在街上(???)这也是很多重度悬疑片爱好者对该影片评价不高的原因。不过也有人说我们不能以现代的眼光来评价上世纪60年代的影片,这个评判标准是不是太严格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同时代,或是更早之前的悬疑片吧。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片子,应该就能很好的说明,在上世纪60年代,也能有逻辑严密,悬疑惊悚氛围到位的经典影片,像是20世纪40年代的《后窗》以及同时代的《惊魂记》,都是优秀的悬疑片。对于希区柯克的悬疑片的普遍评价是:“他不仅对悬疑电影的叙事手段进行了探索与开拓,还丰富了悬疑电影的表达方式,使得电影叙事在避免漏洞的同时又能有所创新”。因此,这部影片在一些手法和逻辑上的漏洞显然是不太应该的,也与Jeff这个独狼杀手的形象非常不符。
如果抛开影片的类型,从意义、价值、或者是影片是否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和启发的角度来看,《独行杀手》是不是一部好影片呢?我想,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对于中国来说是个特殊的时代,文革的影响,中国的电影充满了政治色彩——《小兵张嘎》《英雄儿女》《红色娘子军》等等。若是与中国电影相比,《独行杀手》当然是一部特立独行,充满个性的影片。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同时期的欧美电影。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处女泉》(1960)《假面》(1966),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1964)《2001太空漫游》(1968)都是实验性、艺术性、社会性和哲学性极强的电影。
《处女泉》和《假面》都有对人性的不断深入向内的挖掘和对什么是真实的生活的思考,表现和拍摄手法怪异但充满了前卫性;《奇爱博士》则聚焦当时美国人高度关注的越南战争,《2001太空漫游》则是对未来的畅享,对宇宙的终极探索与追问。《独行杀手》在这些影片面前,黯然失色。
总之,作为文艺悬疑片(我自认为的类型),《独行杀手》并没有把文艺和悬疑都做到位,反而像是一个尴尬的混合体,丧失了两种影片都独有的魅力。在20世纪60年代,并不能算是部优秀的电影。
“武士能忍受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寂寞,或许只有森林里的猛虎才能与其相比”,可是人都会累的,不是么?
七号评分:8.17
剧 情 简 介
杰夫(阿兰·德龙饰)是一名孤独的杀手,他住在一间偏僻的房子,仅与一只鸟为伴。
这天,他接到一个任务:暗杀某俱乐部的老板。
他计划周密,开着换了牌照的车,制造了不在场证明,并成功完成任务。
可是百密一疏,杰夫在离开前竟然被俱乐部的钢琴师(凯茜·罗齐尔饰)撞见。
凶案发生后,警方很快网罗了一干嫌疑人一一排查,杰夫也在列。
意外的是,在警方安排指认杰夫的时候,钢琴师竟然包庇了他。
杰夫有幸逃过一劫,可他不知道的是危险正悄悄降临。
结算尾款时,中间人向他开了枪。
原来委托人怕他在警方那边供出他们,决定杀他灭口。
杰夫身手矫健,只是手上中了一枪,他决定找到委托人报仇。
钢琴师对他的包庇也让他起了疑心,他认为钢琴师可能跟委托人有关。
他找到了钢琴师,希望她可以说出幕后主使。
钢琴师让他先回去,并让杰夫两小时后给她打电话,到那时她会说出真相。
杰夫回家之后发现家里有个陌生男子。
男子是委托人派来的,他给了杰夫一沓钱,希望可以冰释前嫌。
并给他安排了新的任务:暗杀钢琴师。
而另一边,警方排查后没有发现可疑的人,杰夫重新成为重点怀疑对象。
面对这样的局面,杰夫会做如何选择……
影 片 浅 析
这是一部特点鲜明的电影,它画风冷峻,台词非常少,就跟主角杰夫一样冷酷,沉默寡言。影片用大量的镜头和细节来推动剧情,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悬疑感由观众内心自主而发,你会不停地问自己,角色要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即便如此,影片情节的发展还是很明了,角色的逻辑线也非常清晰,观影过程安静而流畅。
影片从杰夫躺在床上抽烟的长镜头开始便定下了基调,他是孤独的。杀手这样的职业,注定无法与人相伴,所以他住宅里仅有一只鸟;在法国这个浪漫闻名的国度里,在看到停靠在一旁车中的美女,他不能去搭讪,因为每一次露面他就会更加危险;中枪受伤后的他,只能自己包扎,痛苦只有独自承受,他默默地给鸟儿喂食,躺在床上,再次点燃代表着寂寞的香烟。因为“武士能忍受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寂寞”。
杀手不是杀人犯,杰夫深知这一点,冤有头债有主,他是理性的。杰夫在中枪后,很快就明白钢琴师包庇他的原因,并没有什么天真烂漫的一见钟情,有的只是利益而已。杰夫找到钢琴师,希望可以从她嘴里得到委托人的下落,但从头到尾,杰夫从来没有做任何一件伤害钢琴师的事情,甚至没有威胁过她,毕竟不管怎么样,真正想杀他的是那个委托人而已,何况钢琴师的口供让他免于关押。一名真正的武士,只争对自己的猎物,而不是恃强凌弱。
杀手也会累,杰夫在摆脱警察的跟踪后有一段表情的特写,显然他累了。这个世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杀机,在你身边一个个看似无害的人都有可能有图于你,地铁站的老太太,妙龄少女,让人防不胜防。躲得了一时能躲一辈子吗?不大可能。
杀手也有感情,杰夫从不希望有人因为自己受到伤害,他是重情的。杰夫在最后一次回家时,发现自己的鸟儿受伤了,我认为这是他做最后那个决定的起点。之后他来到朋友家,敏锐地察觉到了朋友的付出,“人人都有其生活方式,但不能影响别人”,这是警察对他朋友说的话,而杰夫又何尝不明白呢?
最后,他拥抱了朋友,到了俱乐部,没有拿帽子的号牌,故意在侍者面前戴上白手套,这一切的逻辑线非常清晰,不用一句台词,我们就可以知道杰夫的心理活动。他在打牌的那帮人面前说过,“我不会输”,能让一个武士倒下的唯一办法就是自我了断,他没输,因为一切都按照他计划的发展,他睚眦必报,做了该做的事,然后选择了“不干扰他人的生活”。
虽然在看完电影后,会觉得有些怅然若失和些许悲伤,可不得不承认这个结局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而既然选择了就得为之承担后果,或许根本没人可以忍受这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寂寞。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前提是不要影响他人,干扰别人的生活。
或者是1966?1967年的《独行杀手》,电影不出那两年,时间过去40年。 很多年没有注意过这个佐罗,他属于小女孩的梦,早就褪色,且退场。 还是被这里的表演唤醒了。立领风衣,浅灰礼帽,一身笔挺,腰杆挺拔,面目冷峻,他演了一个杀手,他总是步履匆匆,像个绅士,却多了忧郁的眼神,这眼神是他的标签,没人再有。 他出门的时候,对着镜子整理礼帽,手势轻盈利落,想起梁朝伟的那个梳头,他们都对仪容一丝不苟。 把自己包裹在笔挺外套底下,只有眼神暴露了他。那是一双清澈的蓝眼睛,内容可以任由你填空。大大的,居然没有躲闪。 就是这样一双蓝色的眼睛,他曾夺去了西西公主的心。 那是我最早知道的关于爱情的悲剧。俊男靓女,在参演一部电影时钟情,罗密·施耐德为此随他去了法国,甜美的西西公主在祖国被人们当作了一个叛徒。 大概是天雷勾动地火的那种爱情。却在某一次罗密从外地拍戏回来时,发现阿兰留下的纸条,他要结婚了,跟另一个女人。 看佐罗时我还小。记得德隆很帅。看了这部1967年的他,他的深澈的蓝眼睛,我可以知道,那太有诱惑力了,谁可以抗拒?为了它,舍弃一切的跟随,决不是难以想象的事。他就像个魔鬼。只用眼睛。沉沦太易。 罗密后来精神有点问题。但跟德隆一直是好友。很奇怪的关系。我记得自己在一家图书馆看她的传记时的心疼。因为我那样喜欢甜美的西西。不想原谅辜负她的人。 可是看到德隆,看到他的谜一样的眼睛,我却无法不原谅他,对不起,这世界上,有些人就是享有特权,世界本来就不公平。 罗密40多岁英年早逝。我不肯相信世上还有如她那般甜美可爱的女子。我再没在另一个女子的笑容里融化。德隆对此又有多少责任。我相信是他毁了她。 看到1967年的德隆,我却决定原谅他。 他在表演。一言不发,不苟言笑。却充满力量。只被他看一眼,用幽深的、幽蓝的目光,就会沉浸。这是怎么样的魔法。 在生活里,他平易得多,大概。生活里每个人都失去了那种魔幻的色彩。在电影里就有。这里的德隆太完美了。 感情事,分分合合,并没有想的那么严重。及长知道放低。罗密后来还是跟德隆做了朋友,我想她后来也有了快乐,跟别人。 焚烧人的感情总是难以持久。德隆的眼神里没有浮荡。他表演出了一种喜欢,在看着那位女钢琴师的时候,那是一种付出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的赞美,完全敞开,等待着被接纳。德隆他是个好人。 干脆利落的杀手。在青灰色的房间里,只有一只笼中小鸟与他作伴。孤独对孤独。那是大革命的时代。轰轰隆隆的巴黎,却有这样一个角落,收藏着寂寞。 想起我曾收集他的传记,剪自一本杂志。那时候我剪报。那里面写过什么我不记得了。我曾关注过他,仅此而已。如果在那个时候我就看过这部《独行杀手》,天哪,那我会记得更深吧——也不过如此。 人年幼时,更格外会喜欢这样的形象。冷酷的像一阵风,溜走,从不需打招呼。 那是自由。如我想要的那样。
8/10。镜头色调印像很深,冰冷、灰蓝、洁净。冷峻尖锐的视听设计,全片几乎没有太激烈的动作戏,而是以事无巨细的动作描写+环境物平行剪辑这种从容不迫的方式体现人物专业和完善塑造(警探入室和地铁追踪两段尤赞),此种作法要么会让观众屏气凝神要么感到沉闷,还好我两者居中。结尾浓浓的黑片宿命感~
5.0 鏡頭、音樂與暗示都很漂亮。鳥的羽毛、女友的眼神、事件的轉折都很戲劇化。打頭起直至第一句對白出現前沒有一秒鐘令人覺得無聊。好多片都借鑑過這片吧。1967年就能拍成這樣,太強了。
独狼不会被猎人弄死,除非他自己想死。
变焦镜头。大量夜景及心理化的表现主义布光。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黑色电影(女钢琴师不能算必备的femme fatale啊……),梅尔维尔把警匪片拍出艺术片范儿了,压抑对白,不渲染暴力。此片乏味之处在于事无巨细的冗长描写,开门关门都要拍到。结尾很动人,龙哥很酷。
干脆利落的杀手在青灰色的房间里,只有一只笼中小鸟与他作伴。孤独对孤独。
“这个杀手太冷了”,阿兰德龙帅到犯法,惊动了全巴黎的男女警察一起抓他。。好精彩好精彩好精彩好精彩就算不厌其烦地重复拍各种细节我都觉得它们增加了影片的腔调增加了德龙的帅度!
写给杀手的情书。构图雅致,氛围太赞,漏洞完全可以忽视。想想,如果哪个现实中的杀手看了这片,会不会潸然泪下。没有子弹的枪,伪狩猎引来真刺杀,死在此生的不归路上,或许这是作为一个杀手,唯一想要维护的尊严。他孤独,却也因此而有别于庸人。
不厌其烦地刻画细节是梅尔维尔的牛逼之处。
开场的两分十五秒,比结尾更让人印象深刻。另外,如果不准用“酷”这个字,至少有一多半看过这电影的人,大概就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电影了。
【B】片中两位美女,一个自愿献身给男主作伪证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一个目睹男主杀人主动帮其隐瞒且试图拯救其逃离危险境遇,长得帅就是好。梅尔维尔多有先见之明,1967年已经开始提醒大家:【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了……
hahaer 金丝雀,金丝雀```` 八卦一枚:拍摄期间片场失火,唯一死亡“参演人员”就是金丝雀。= =
阿兰德龙成名作,梅尔维尔的法式黑色电影。冷峻克制的叙事风格,精致的细节,精简的台词和环境音,德龙塑造的冷酷孤独、不苟言笑的硬汉杀手已成为影史经典形象。地铁跟踪段落张力十足。结尾干脆利落。杀手如何在职业操守与感情信义之间取得平衡,还是只能走向自我毁灭?(8.8/10)
阿兰·德龙,实在是很英俊,恩,对,就是这个词,英俊。
C / 开头还蛮喜欢的,但看完全程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感觉不到人物的存在?一方面人物的选择几乎没有感知上的情境建立,大多依托于直截了当的文本拼接。因而大多数人物只在某些特定时刻有较强的心理动势,缺乏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对人物行动的刻画有些粗线条,琐碎的冗余太多,有“行动”但感觉不到锋利而细腻的微观动作强度。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反而是惊鸿一瞥的“身影”刻画,在明暗的对比中倏忽来去,那些时刻阿兰·德龙仿佛才成为了真正的城市幽魂。不知道布列松或者刁亦男来拍会不会更好一点?
长得帅又长得酷的人就不适合做杀人,瞧阿兰·德龙那副模样,一看就觉得是杀手,那管他有没有不在场证明,怀疑、跟踪就是。史上最孤独也是最帅最酷的杀手——阿兰·德龙。
其实这种需要低调的职业长得太标致不是不利于发展么。。。。
9.5经典中的经典,大师风范。三方冲突结构中巧妙的情节设置,冷酷的光线,长摇镜和变焦突出宽度和景深,具有极强叙事性的蒙太奇手法,忧郁的神秘主义音乐。乍看之下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是梅尔维尔将这个局布得天衣无缝。那组插钥匙-门锁内景-鸟笼-警察探听隔壁房间虚实的蒙太奇非常销魂。
厨具很先进,MINI车型已产生,酒吧的生活方式是2012年中国仍不失落伍,奢华装修同样如此。故事本身没啥,冷淡的激情。
开场长镜就定下冷酷的基调,德龙以一袭风衣一顶礼帽成为影史经典杀手形象,梅尔维尔的掌控力强大到可怕,往往很简单的场景被他拍出了绕梁三日的韵味。如何运动摄像机?怎样选择布光?这种技术上的不刻意让一个直白的故事步入殿堂级影片范畴
当独行杀手不再独行,也就失去了那份最重要最纯粹。有了羁绊,也就失去了自己,选择也就有了情绪。看到了很多电影的影子,确实对后来的类型片影响很大。阿兰德龙是我看到穿大衣最帅的男人。PYIFF.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