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被片名误导了。
《父亲与伊藤先生》,看这片名,自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我的父亲与我的朋友”之间的故事。预想中 ,故事是这样的: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朋友最初定是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然后在磕磕绊绊的生活琐碎里彼此容纳,互相理解,中间自然有冲突,有感动,还要有“我”的一些感悟。最终,一切归于平静。
但电影并不是这样的。
电影的主线其实是亲情。而伊藤先生出现在片名里的用意,看完整部电影,大概也就明白了。应该是因为他是这个家庭的调和剂润滑油,或者说,因为他,才有了这样一个父亲与女儿的故事。
但开始并不喜欢这个“伊藤先生”的。因为他看起来又老又猥琐,也没什么大本事。在一个学校里工作,却只是一个做饭的。如果这是一个年轻人,那他还有足够的年龄改变,我们对他还能有所期待。但伊藤先生,却已经垂垂老矣。他也许一辈子都只能在学校里做饭了。所以,他凭什么能和彩交往?彩年轻漂亮,就算没有稳定工作,只靠打工维持生活,但她还有机会改变这一切。
所以,彩为什么要和伊藤先生生活在一起?这是电影刚开始时的愤慨。但这部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它会慢慢改变人对伊藤先生的成见,并且让人们真正懂得伊藤先生独有的温柔。诚如彩的父亲,最后能坦然地将自己的女儿托付。
伊藤先生的温柔最先让人觉察到,是他对彩的父亲的宽容与接纳。不同于女儿的抗拒,伊藤先生对老父亲的态度是尊敬的。开始,会觉得这种尊敬是因为他年龄大,没成就却跟年轻漂亮的女孩交往而产生的一种谦卑。也许老父亲,也许彩都是这么觉得的。但,时间在流淌,生活在继续,在越来越长的时间里,伊藤先生的态度并没有变。甚至,他的态度一并感染了彩。这才发觉,他对老父亲尊敬的态度,最开始便是一种接纳。而后,在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始终以一种理智毕竟理解的心态来调和着父亲与女儿的关系。
伊藤先生的温柔,是与彩在一起生活的状态。理解了他的这一种温柔,也就理解了彩为什么会与他一起生活,一起过着别人看起来没什么未来的日子。还记得他与彩在房子后面积不大的小院里种的花草瓜果吗?他们平时就是吃着这些瓜果蔬菜过日子的。电影并没有着重渲染这一点,却让他们在那个小院里对话,交流,似乎想在无意中告诉我们,他们的日子是这般惬意。他与她只需考虑一日三餐,工作只需满足温饱不必劳累。而你是否注意过,伊藤先生和彩曾经穿过同一条家居裤?两个男女,日子过的是怎样的合适,才会让他们穿同一条裤子?这样的日子,没有人去想我应该怎样挣更多的钱,也没有人去在意这样的日子是否碌碌。种种一切,在有所体会的时候,终于明白,这是因为伊藤先生的温柔。这种温柔,是一种怡然自得,甘于平庸的诗情画意。
而温柔的伊藤先生还是强大的。他尊敬彩的父亲,但却能说出,我不会和你一起生活,因为你的儿女才应该这样做。当彩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和父亲一起生活时,他有自己的判断,却不强求,只是让彩自己慢慢想明白。而伊藤先生最强大的是,别人问他,你到底是什么人?总以为他会说出一个人咂舌的身份。但他却一笑,说,我是小学校里一个做饭的。
'�ֹe
老父亲从哥哥家出走,倔强得像一只浑身张开尖刺的老刺猬,横生生插进了女儿和伊藤先生的小世界。
这似乎是亚洲父权文化里很容易产出的一款顽固老爹。基本上孩子的成长他不在场,跟子女的沟通机会为零、技能为负,离开妻子的日常照顾,生活根本无法自理,一退休几乎等同碍眼碍事又惹事的大件垃圾,表达方式以端着架子的家长式训斥找茬为主,视情感流露为懦弱羞耻。就连偷勺子的行为,也被他不承认——尽管是老人表达孤独和宣泄心情的方式,更加孩子气的方式。
但海报已经和我们透露了很多讯息,三个人的位置,老爹在最下面,满脸不高兴但实际上是最被呵护的对象;伊藤先生笑眯眯的趴在最上面,他是那个最睿智的人——以独有的安慰方式帮助父母俩找到了那个“不逃避”的自我。对待俩傲娇可真是有办法呢。
装满勺子的箱子被老爹时刻带在身边,着火时也要推开女儿奋力去抢救,这是因为勺子箱也是代表他“存在”的物件吗?一辈子的小学教员肯定为人诚恳,老来的叛逆就也是积攒了多年的压力吧,你们不理我,我就自己积攒陪伴我的勺子们,去哪都带着。固执到可爱的老爹呢。
老父亲是重视安土重迁的那一代,他始终放不下“过去”的柿子树,但却不知道怎么融入“现在”和子女们的相处,在夕阳下默默发呆的背影让女儿心疼,但回到家还是为了“恶魔酱油”发牢骚——说不口啊,说出来的都是笨拙的亲情:“你们知道吗,晚饭是要一家人一起吃的东西。”
知道老父的孤独后,女儿开始采取行动。但看电影,打保龄球之后,父亲明显不喜欢这些年轻且热闹的活动。但故事还是有了转变,他因为伊藤先生的带领,买到了象征“现在”的枇杷树。尽管是一个小小的盆栽,但以后会长得大大的,大大的,被几代人一直呵护。
女儿呢,也是越来越接触父亲之后,被人不断地说:“你啊,和你爹一样的傲娇顽固。”是啊,我始终认为,傲娇懂傲娇,尽管他们磨磨唧唧从来都不说。既然不说,那大家好好养新树吧!
😭😭😭
太好哭了
当父亲在警察局被误解的时候
当背对着女儿才能说出很开心的时候
当被说是个好女儿的时候
当想要去养老院对女儿客气道谢的时候
就算一来女儿家挑三拣四说女儿的不好还嫌弃伊藤先生
一边教导女儿一边又对女儿的充耳不闻无可奈何 😛
但当女儿跟踪时才发现原来父亲的背影多孤独
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
可有个矫情的儿媳看见自己都想吐时心里还是很难受的😞
一儿一女 都不能理解父亲 觉得父亲就在给自己添麻烦 又硬要父亲按照自己规定的方式生活
多难受
伊藤先生真的很好
就算很老 看起来都和父亲差不多年纪
但应该是最明事理的人了
帮着一家人学会和解 和父亲有共同爱好 会真的照顾父亲情绪
所以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成不成熟还是要看个人啊
日本这种有关家庭啊小清新的电影
节奏都很平缓 有大量空镜
但并不觉得尬
是种很舒服的调调
就像截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 娓娓道来 喜欢 🥰
“あやさんのお父さんってさあ、あやさんのお父さんだよな”
其实是为了保留一张图、发成了影评。
リリーフランキー这个名字也迷之有趣。
伊藤先生值得爱。
躺平不工作的生活(打零工)也是可以体会和享受人际关系的生活。与父亲也好、与恋人也好、父亲与恋人之间也好、都可以慢慢处细细体会、怨气很少、上野树里在这部电影里说话不多、却让人觉得情感细腻。
靠吃饭场景讲家庭故事的日影日剧很多、吃饭做饭喝酒撒酱料就能体会到人生最重要的情感。所以吃饭时别刷剧看手机、还是跟身边的人聊聊天吧!
日本家庭题材这种细腻的感觉是真的对我胃口不过腾讯的翻译实在太差了。开头女主和哥哥聊天,女主的话被翻译成“你爸爸”,让我脑补了一个父母离异后被抛弃的女孩长大了,最终去赡养父亲的大戏。
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字幕。32分20秒的地方,腾讯缺两句对话的字幕,在网上搜到了一个优酷的版本,直接少了那两句话。在伊藤先生第一次说女主的嫂子可能是怀孕了,女主让他认真一点,之后他回了一句,女主也反驳了一句,之后才是女主拿头撞他。这段我花了快一个小时在网上找各种资源,还是没找到有翻译的。
不过腾讯的后面还有好多地方掉字幕,而对应的地方优酷没掉,可以对照着看。
说说剧情吧。
男主的情商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做事也相当有分寸感,怪不得能抱得美人归。
女主的爱情观我特别喜欢,不是我故意要跟一个比我老那么多的人在一起,只是他恰好比我老;我不在乎他在遇到我之前做的事,在乎现在的他。实在是太贴合我的三观了。
父亲其实只是有些固执和职业病,虽然这些毛病也给家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他其实人挺好的。知道女儿有个大了二十岁的情人,也没有逼他们分手;知道女儿不想要孩子的时候虽然很震惊,也没有阻拦。算得上思想开明和尊重孩子了。
(文/杨时旸)
表里不一,或许,这是用来形容《父亲与伊藤先生》当中所有角色最恰如其分的词汇。父亲、女儿、准女婿、儿子和儿媳,几乎所有人都和表面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全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到了最后,所有人都露出了另一面,或者说,变了一个人,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想象、认知和偏见。那些看起来靠谱的、本分的、老实巴交的人其实都油滑又势利,那些表面上逃避责任、不求上进、吊儿郎当的人反而成熟又持重。
《父亲和伊藤先生》在开场之后,向人们展露了一帧帧日常镜像般的生活常态,然后一点点剥离生活上的那层暧昧又虚假的装饰物,最后,它让人们看到了生活更真切的样子,还有生活这幕大戏中所有参演者卸去妆容后的脸。你会恍然大悟,也会怅然若失,觉得,那个曾经看起来那么值得信任的人原来如此不堪,那些自己侧目和鄙夷的人们其实都那么善良。但你不会失望,也不会昂扬,只是会觉得,哦,这好像就是生活的真相。
山中彩和比自己大20岁的伊藤生活在一起,伊藤在一家小学做快餐,山中彩在书店打零工。之前,他们俩是便利店的同事。看起来,他们是日本下流社会的代言人,不求上进,不负责任,不做计划,随波逐流,但是,他们能养活自己,对目前平静的生活安之若素。父亲原本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因为关系不睦,突然离家出走,闯入了女儿山中彩的生活。三个人开始试探与磨合,时而吵闹负气时而也氤氲出浓浓暖意。最终,意想不到的是,这段闯入的关系,改变了所有人。
《父亲和伊藤先生》有着日本家庭电影中最经典的状态,三餐庸常,碗碟交响,太阳升降,时间在日子间淙淙流淌。但就在这些极度剔除戏剧性的故事中,往往却能突然抵达生活的本相。
父亲第一次与伊藤见面时,场面尴尬,准女婿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瘦弱、沉默还有点躲闪和猥琐,和自己兢兢业业的人生态度相比,女儿和准女婿注定被鄙视。他把自己的生活费推到女儿面前,然后,就这样毫无过渡地,像个楔子一样,强行斜插进了人家的生活。
父亲突然出现,意外成为了参照物,在此之前,山中彩和伊藤的生活是自足也是闭合的。他们并不企图与外界更“主流”、更“上进”的生活对接和对比,但是父亲的眼睛,变成了一个勘察他们日常生活的审查视角,一个无法躲避的雷达。原本,人们以为,那会映照出伊藤的不堪,女儿的不满以及她们生活的凋败,但是,慢慢的,却映射出了这一对情侣的淡然自若甚至悠然自足。
他们有他们的价值观,无所作为也不是谁的累赘,不想为未来奔命,也不想和谁攀比。反倒是把父亲气走的大儿子和儿媳,一个整日西装领带,一个扮演勤劳主妇,一副栋梁和中坚的样子,但内心布满裂纹,脑子里滚动着算计,他们表演着责任感,却推卸了所有义务。儿媳看到公公,紧张得呕吐,而那个看起来毫无责任心的伊藤,却笑着接纳老人所有的强硬和怪癖,远比女儿更要悉心。他比女儿更懂得老人想要些什么,女儿带父亲去打保龄,去泡温泉,老人还一脸不快,伊藤带老人去了工具店,摆弄那些男人喜欢的机械玩意儿,又和他去买了花草,老人高兴地两眼放光。女儿所做的,更多的像是应付,但伊藤付出的却是真心,他没觉得老人的出现破坏了自己的生活,他的眼神里一直有着难以名状的宽容和悲悯。
故事的设定里,老人一直有一个秘密,藏在一个盒子里。最后,那个秘密揭开,那盒子里不过是一堆勺子。老人想和家人一起吃饭,那勺子却永远派不上用场。老房子毁了,勺子也都没了,但老人却也豁达了。仔细想想,团圆的梦想真的未曾实现过吗?他和伊藤还有女儿相处的那一段,几乎就接近了梦想。炸猪排沾着合适的酱油,旁边一罐冰过的啤酒,一把自己的椅子,一个熟悉的位置,一束暖光,几句闲话,也算如愿以偿。
父亲最终选择了自己去养老院,他不再需要别人给他带来安全感,女儿也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一切都会改变,就像老人和伊藤一起买下了那颗小小的树,那棵树,总会长大吧。
庭有柿子树, 妻没后两年, 今已亭亭如盖矣。家人间的距离取决于彼此理解的程度,顺其自然就好。
前半段蛮好的,从失火开始就不大收得住。。树里演得真好!!!
导演的节奏还是一如既往的散漫,大段诸如吃饭戏的设定非常生活流,讲两代人的和解并没有讲出新的东西,树里掩面哭泣一幕让人联想到小津电影里的原节子,传统家庭崩塌的主题也是类似。利利弗兰克这个老女婿的人设增加了些看点,温柔又有责任感,和树里配虽不似爱人倒也看着舒服。
TMD 中川雅也这厮 和Juri、Yoko酱都演过夫妻了!!!!!!!!!!!15-10-23:看了人设后,我的心情是矛盾的。。。 170408:终于发布了! 170618 终于看完了。叹 221128是藤井树哇版 重温下
日本这个国家,有多么变态,就有多么温暖,有多么极致,就有多么平缓。中川雅也在独家新闻里多癫狂,在伊藤先生里就有多温存。
泥轰是个好国家,在便利店打工的五十多岁废柴老头,在市区租个平装小公寓就能把到树酱这样的妹子,在天朝这种设定编剧要被喷死
你知道么,越固执的人,内心的情感越汹涌。
如果你觉得不好看,可能是因为你年纪还不够
被一部好电影击中就是那么容易。34、54、74同一屋檐下,可以看做是「东京物语」的延续,而立之年却还一事无成打临工的女儿,成熟又温柔的伊藤桑,固执古板爱说教的父亲,磕磕绊绊但却温暖有爱,他摸着她的头说「我是不会逃避的」,她追了出去,爱你的人愿意一起面对接下来的人生,何其幸运!
奇葩说辩题啊。
社会长期进入平稳阶段,无所兴奋点,也无所追求点。 一切都是平稳和安定的,由此,万事万物都可以拿来慢慢说上几段,哪怕中学生们对濑户内海的水波发呆,也是半部电影。 您说他们一年可以生产多少? 但我们需要吗?不,至少我 希望有北野武、 三船敏郎等等!
这本子,内核还行,坏脾气老头和女儿的话,故事也太散了吧,也就偶尔一个笑料。伊藤的选角总觉得有点问题,主角应该是绝对的树里,但树里的心理纠结描写还是太少了,一场哭戏是远远不够的。
3.5;树里拍片数量着实不多,且看且珍惜;一开始觉得Lily Franky这样的年纪和形象严重不符,看到后来,才明白其魅力,才明白树里选择他的原因,他是父女之间修复关系的重要黏合剂,神秘背景不揭破也自有趣味。
后面火灾那,先拍树着火引燃房子,烧了一部分后大家才发现并跑出来那才相对合理点,电影中处理的只是中二文艺式,这也是日本电影残疾的表现了吧
柿子树有柿子树的坚韧,枇杷树有枇杷树的温柔
平淡而细腻,克制而理性。絮絮叨叨的日常小事,剪不断理还乱的伦理亲情,现实的艰难抉择和未来的迷茫怅然。“我是不会逃避的”,温柔和善的伊藤先生给予了阿彩一个最好的答案。PS.片尾juri悲伤的落下眼泪,是全剧最喜欢的镜头。
各种爆笑+泪目。父权文化根深蒂固的日中韩东亚社会,很容易产出该款讨人嫌的顽固老爹。基本上孩子的成长他不在场,跟子女的沟通机会为零、技能为负,离开妻子的日常照顾,生活根本难以自理,一退休几乎等同碍眼碍事又惹事的大件垃圾,表达方式以端着架子的家长式训斥找茬为主,视情感流露为懦弱羞耻。
褪去野田妹的稚嫩,换上juri的凌厉,切入「东京物语」,父亲执拗教一辈子书,表达方式只剩下苛责和训斥,却一直念叨「晚饭要一家人一起吃才好」,女儿表面讨厌“饭桌式”说教,内里却是愧疚姿态,配上“完美的”伊藤先生做润滑剂,演技撑起剧本。「枇杷是树,盆栽也是树,可归根到底是家,是归宿吧
@Tジョイprince品川 带着夏日清凉的温情日系作。全片没有一个镜头刻意煽情,仅仅是淡淡叙述着日常里的小事,却看得泪如雨下,又时而破涕为笑。成熟稳重又可靠的伊藤先生。不善于表达感情的,笨拙又顽固却无比可爱的父女。真的很喜欢这样的日本电影。回家的路上,我买了一个柿子。
两个20岁的差,倒像是54岁的父亲带着34岁和74岁的两个“孩子”,重新理解家庭,一点点填平这40年的鸿沟。大火前夜,老屋留下一家人最后的亲密相处;火光里吃饭用的勺子翻飞,每瞬闪光映照着一丝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念想。枇杷与柿子,都坠着沉沉的感情。不够完整,但很克制,表演精彩。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