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起有多久没有去电影院看香港电影了,在美团刷了几遍最新院线电影,没有想看的,看到《泄密者》的主演有喜欢的演员,就买票看了。看完觉得没有惊喜,但也没什么可以吐槽的地方,平平无奇。
但是里面关于男一男二所处的婚姻状态,倒是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同样是两个忙于工作的警察,李永勤的女朋友就算在婚礼当天新浪因工作最终没能出席,但是依然理解并支持,他们之间的爱情有尊重、理解、懂得在一起的两个人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相互支撑又各自独立。而王大伟的老婆却充满埋怨和委屈,连女儿都可以理解爸爸的不容易,而作为妻子却坚持离婚,签字离婚协议书的时候都没有一丝的犹豫。王大伟看了一眼对方,那么的义无反顾和决绝,也就不再挽留。
两段截然不同的感情,其实师现实生活的镜子。仔细想想,或许都不是不能够理解,只是还是因为爱的不够罢了。
刚看到《泄密者》这个名字,我就觉得应该是一部谍战片之类的电影,随后看了一下演员,咦,居然有佘诗曼,再一看,啧啧,阵容真不错,连郑则仕也出山了。
影片体现出了正义与邪恶的交锋,在正义面前也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保障,若多出几个像张日善那种伪善的企业家,那么人民必将陷入深渊。
这种伪善的人为了利益,不折手段,一方面制造病毒,肆意传播;另一方面又以研发解药之名大肆收敛财物,名利双收。
张日善这个名字日行一善,但是却又赤裸裸的犯下了一系列的恶性,名字与行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而由吴镇宇饰演的主角大伟,确实一个兢兢业业的好警察。但是这位好警察往往因为工作而忽视了家庭,忽视了妻女,最终导致了离婚的结局。
影末二人短暂的相拥,代表着各自不同的选择,尽管依然相爱,但是为了警察这个身份所代表的责任,大伟依然只有负重前行。
而大伟女儿的一句话更是发人深省。
剧中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是真是假?
以及在文章末尾诠释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究竟是什么
因此组织起了《泄密者》,希望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都能够加入进来,共同对抗那些别有用心的伪善者们,揭露出他们的真面目,让正义的都彰显。
影片中感觉佘诗曼的戏份比较少,但都是比较关键的承接转折点,整个剧情走向的引线,一步一步的带领我们解开泄密者们的面纱。
整部电影在剧情上的布局算是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亮点,基本靠几位大咖的演技在支撑,很多时候剧情的走向都能够猜到,新鲜感不是很充足,但是作为一部消磨时光,不烧脑的电影来说,还是不错了。比起最近情怀买单的“爱情公墓”要好得多。
当然,不能忘了我们十分敬业的张智霖同志,他可是为了工作,连婚礼都差点错过的真男人啊。
不过还好,最终能得到佳人的理解,有情人终成眷属。
(ps:看完点个赞,交情深一半。作者加关注,少年有前途)
我们是涉密者,一个维护真相的联盟。我们的目的是撕破伪善者的面具,让人看清楚用糖衣包着的种种恶行。——《泄密者》
小时候看恐怖片,常常会留一阵子阴影,相当一段时间不敢独自上卫生间,甚至还会时不时做个梦再去回笼,伤害N大。转眼数十年,人都长老了,内心世界自然跟着强大,啥片子就算看着吓人,倒也转身就忘。今年夏天我特招蚊子,在阳台上浇个花,最多一次被叮了二十几个包,然后我手一欠点开了TVB老戏骨云集的《泄密者》,现在每被蚊子叮一个包,我就会想到这片子,瞬间不安了。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伪善者在制造药物的同时也研究病毒,一边释放病毒一边贩卖特效药,时不时还捐点款,权势倾国。他的太太、长子、次子,先后走上大义灭亲之路,皆未果。直到他释放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VR-23病毒肆虐,一个名为“泄密者”的组织介入其中,一层层剥离,才让真相公诸于世。剧情在前半截相当紧凑环环相扣,虽然我在开篇就已猜到伪善者的真实身份,但也很期待片子将用何种手法令其揭示。可惜,这片后劲不足,紧锣密鼓了一个小时渐渐收网,却充满了牵强。
这部十足的港片沿袭了模式化的制作,从剧情、画面、演员,无一不标记着港片烙印,不可以说它烂,只能说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港片,没有太多的亮点,引发不了观众的热情。片中马来西亚警察的扮演者是张智霖,敦厚朴实,克守条例;香港警察由吴镇宇扮演,爆炸式的黄头发,说话轻佻,走路没相。两个警察都被脸谱化,张智霖太过正经,只能由吴镇宇承包笑点,不过片中倒是很认真的将警察这个职业的辛苦忠实表现,正面褒扬。
佘诗曼扮演的记者,演技发挥正常,将记者这个行业幕后的艰险与职业操守呈现出来。剧情中很悲哀的是结局,编剧选择以媒体手段来替代法律流程将伪善者就擒,同时也揭晓了泄密者这个组织有许多记者参与,他们抱团取暖,在从业风险渐高的现在,用团队来保护自己。当媒体被扯出来充当审判者的角色时,不得不让人感叹法制的缺失,法律的不完善,执法者的不到位,总之,媒体旨在公示真相,没错,但结果由媒体来评定是对法制社会极大的讽刺。
郑则士扮演伪善者,他把一个冷血得只顾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药厂老板表达得很到位。他抢过次子的枪,真的扣动时,是全片最令人痛心的时刻,这个为人父为人夫的人,为了金钱早已不再是人。想到最近被暴出的疫苗案,真心觉得医药从业者的道德沦陷对民众来说堪比战争,随时都会结束人们的性命。自2003年起,福建南平就已购入该药厂的各种疫苗,我原以为跟我们没啥关系的疫苗事件,居然在十几前就关系了我们,实在让人发寒。
片中香港的取景,依然是传统的小街小巷,吴镇宇请张智霖吃的馄饨面,强调必须得放红醋,这样的小细节很港味,顿时让我觉得香港还是值得再去的地方,为着那些街头巷尾的美食。得是凉爽的季节,轻装漫步,去遇见那些小小店面的老字号,收获惊喜与美好,也许,在某个转角,偶遇某位老戏骨。
2018年7月27日于福州
纯属个人推测,如有解读错误,应该只是因为记性不好
1、“泄密者”这个组织,其实很温和呢。兄弟两个人,没什么力量。他们的力量,就是互联网的力量,就是正义群众的力量。说是“泄密者”,难道不更像是“渗透者”吗?他们的核心不是因为掌握了秘密,而是所有为真相发声的人都是他们的一员。想想张俊延用着大学里学到的现实增强技术,为“泄密者”这个组织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迷惑了他们的对手。真是很酷很热血的男孩啊。大喊着“我不要屈服!”,就算用了不正确的方式,就算已经牺牲了很多,也没有向命运妥协。
2、硬盘大概是真的随着爆炸变成碎片了吧。那个加载页面就算读到100%也不会有什么,就只是赌在张日善会不会做出什么能够定罪的举动。原本以为是逼迫张日善亲口承认罪状,没想到他揭开伪善的面目将枪指向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那一刻所有人心里都很复杂吧。最后张日善的罪行里只有蓄意谋杀亲儿子一项,关于他发灾难财的依然没证据,但是当他恶人的一面被曝光,他所做的事情就都成了恶事,或者说虽然没有证据,但是人们会倾向于相信那些罪状都是真的,从这一点来说,张日善确实收到了相应的制裁,也算是实现了张俊延最初的诉求。
3、张日善那句“我这么多年来做了多少慈善,我怎么可能是一个坏人?”,扫射了现实一大片啊。
4、李永勤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一板一眼的人,他与王大伟一冷一热两个警察,反映的是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注意到一个细节,两人跟踪记者的时候,王sir直接翻门而入,李sir在看到前者翻门以后,还要尝试一下能不能把锁打开,无果,才翻门而入。这是很有趣的点,一是说明李sir内心对王sir是不认同的,二是李sir只是在遵守心中某种规矩。其实这个角色的最大特点就是公务第一,比如说他心中摆在第一位的是带张俊延回马,那么他就不会顾及到他在香港不能持枪、没有执法权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个设定并没有贯穿到最后,因为他包括马来西亚警方都默许了那个十五分钟,正义大概真的就是心中那一杆秤,其实有点感动,因为正义仍是大多数的人心所向。
5、王大伟大概是个bug了,他作为香港警察,在马来西亚做出这样的事(至少劫警板上钉钉),难道就没有受到处理吗?可能因为王大伟性格的原因,观众会觉得这个角色比李永勤更加丰富一些。大体上王sir是一个怕麻烦的人,但是他却插手了“泄密者”,甚至还加入了。全部的原因应当是他的女儿。王大伟其实非常重视家庭,但是他是一个到了后悔的时候才想着去补救的人。他不想听妻子把话说这么绝,大吵一架后,又像认输一样给妻子留了语音;他不知道女儿居然这么关心她,所以才在女儿醒来的那刻下了决心帮助“泄密者”;但最后他还是没能留住家庭,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有一个久违而真心的拥抱。
6、还是想提一下个人最喜欢的结局那场戏。李永勤没有换下执勤服甚至没有时间包扎伤口,赶到婚礼会场时,宾客早已走光,收拾残局的应侍生也完全没有注意到姗姗来迟的新郎。那一刻他的没有懊悔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认为他也丝毫不会对自己的选择有所后悔。小家和大家一直以来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难题,我是保护城市人民的英雄,我也是让妻子在婚礼现场一个人承受尴尬的失格丈夫,我爱我的工作,我也爱我的家人。李永勤的结局还是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他的妻子一直等着他,他们对着空无一人的宴会厅,交杯共饮。没有过多描写的内心戏码,但是我们却欣慰地看到,互相报以的真心,总算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7、宋丹文墓碑前祭奠者留下的丝带,让我觉得背后一凉,可能是那些帮助过“泄密者”的人,更有可能是被“泄密者”打动的人,正义后继有人。但我总觉得除了阮嘉岚为了正确的中心思想喊的口号以外,作品是不是更想表达当今时代信息的流通和闭塞同时存在,真相不会永远被掩盖,同时谣言也会引起社会动荡,信息的传播和言语的煽动所具有的能量已经今非昔比。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很容易能被联系起来,没有一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比网络更快。而人们是不是不知不觉就活在了谎言和操控中?(感觉这个题材完全有拍第二季的可能啊)
《泄密者》最后,吴镇宇饰演的老警探王大伟与妻子离婚,张智霖饰演的年轻警官李永勤则与未婚妻迈入婚姻殿堂。影片以交叉剪辑的方式向观众交代了这个他们或许早已明了的结局——电影一开始,伏笔不是已经埋下?王大伟的妻子埋怨丈夫整天忙于工作不顾家,要和他离婚;李永勤的未婚妻虽然遭遇到相似情况,但她对婚姻仍然保有美好的期待。
这个既悲又喜(后面我们会发现这个结尾其实悲剧十足)的结局原本可以反转:按照中国人喜好的“大团圆”叙事套路,王大伟与妻子离婚的悲剧就不该发生。 更何况王大伟逾越警察身份帮助“泄密者”揭露Amanah的骗局,他理应通过这份不为人知的“英雄举动”获得观众感动才是——一种最简单的影像化呈现就是妻子不计前嫌与他重归于好,两人继续一起生活。
邱礼涛(或者说两位编剧)显然不愿如此。或许我们经常看见更显用意的结尾,但很少有比《泄密者》的这个结尾显出更隐晦却又明晰的用意了——王大伟和李永勤像是警察这个身份的两组镜像,合并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由青年到中年的渐变画。李永勤代表年轻时候的王大伟:正义凌然、秉公执法,王大伟则代表着年老后的李永勤:俨然一条在警局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油条,如此他才会在女儿患病这件事的间接驱使下暗中支持“泄密者”(显然与警察身份相悖)。
如果说年轻的李永勤仍然兢兢业业地恪守着一个警察的责任和操守,那么中年的王大伟则懂得了在职业规训之外,仍有一种被称作“良知”的东西存在。这是他在知道Amanah的弥天谎言之后,瞬间做出的决定——除了女儿无辜被感染这件事给予他的打击,作为人(而不是警察)的良知在无形中指使他去帮助“泄密者”揭露Amanah的骗局。王大伟逾越了警察这个身份的限制,显出了作为普遍之人的价值(良知同样引导着张日善的儿子反叛父亲)。
像是同一个人生命中的两个阶段,从李永勤到王大伟,性情虽然发生了一些转变,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为工作牺牲了家庭,将本来应该留给家人的时间花在了警务事情上。这是王大伟最后不得不离婚的原因,李永勤身上虽然已经出现这个问题,但未婚妻对婚姻的憧憬与喜悦无疑冲淡了这种“不顾家”可能对夫妻关系暗中造成的伤害。
《泄密者》结尾的交叉剪辑无不在说明此点:李永勤的未来就是王大伟。这个结尾不是已经提前给出了吗?李永勤和王大伟在影片中途坐在车里聊天的时候,一个问另一个结婚了吗,一个说“在办”,另一个回问离婚了吗,这个也说“在办”。相同的回答在此创造的幽默感,到结尾彻底涂抹出了一种悲观色调。两个“在办”最终都落实了:真的结婚,也真的离婚了。
邱礼涛在此不免显露出他的悲观。即便整部电影按照香港电影的传统套路制作完成,但这个结尾却反转了套路:王大伟的一系列“英雄壮举”也没能挽救婚姻,这是有悖叙事常理的。观众看到这肯定会感到惋惜,但或许这就是人之实情吧。在结尾结婚与离婚间的强烈对比中,邱礼涛有一种不妥协的姿态。这种不妥协渗透在了电影中,《泄密者》说到底即是作为一种对政商勾结的批判创造出来的。
在快速制作的基础上(我们不知道今年他还能拍出几部电影!),邱礼涛仍然能加进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泄密者》的故事,无非是几个社会事件相互组合的产物:作为中情局职员的斯诺登揭露美国的“棱镜”计划,或许是张日善的儿子反叛父亲和“泄密者”组织的由来;SARS及其他传染疫情的不时发生或许启发了电影中高危变种传染病的设计;记者的普遍“消失”,或许是编剧着力重申记者职业道德的原因;政商勾结,也不算什么多大多新鲜的新闻了。
作为当今香港影坛极少数仍然鲜明保留上个世纪90年代港片风采的导演之一,邱礼涛在每部电影中都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固定的创作团队、商业化制作模式、全明星阵容……而且往往是多种电影类型相互混杂,邱礼涛拍起电影似乎顺手拈来,看起来毫不费力。在杜琪峰的电影里,能看到纯正的香港警匪枪战; 在许鞍华的电影里,能看到原汁原味的香港市井生活;但在邱礼涛这儿,目视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初看电影标题,原本以为是间谍题材电影,没想到是与我们本身的专业(传媒专业)有点联系的电影。
电影的题材乍看比较新颖,讲述的是现代药业发“灾难财”的故事,带有社会阴谋论的一些意味。但是仔细一看,你又能感受到那种港片的传统套路。港片素来很懂得营造紧张氛围,擅长层层推进剧情,对“悬疑”二字拿捏非常准确。港片通常以男性角色为主导,二人性格通常性格非常悬殊,搭档起来摩擦出不同的火花,透露出出浓浓“男人味”。稍稍拘谨但细心的马来西亚警察张智霖,加上神经兮兮又邋遢的香港警察,看似三观不合,但是又有点像最佳搭档。
全片在追求反套路,好人可能会是坏人,坏人也可能是好人。可是这个反套路,似乎没有太大的成功,剧情的节奏把握不是很准确。电影有一种草草结尾的感觉,一开始让人觉得悬疑十足,但是结尾的时候却只能感觉中规中矩。
真相是电影想讨论的东西。警察是寻找真相的人,记者也是报道真相的人。于是真相成为了电影的理解关键,为了真相值不值得游走在灰色的地带呢?我们可以为了审判别人,而去制造“真相”吗?极端的新闻自由主义认同吗?你愿意为真相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这些议题,是电影带给我们思考的。
评分:6.5分
两位警探性格各有特点,剧情规规矩矩,还算有点燃,港片的辉煌不在了。
邱的“社会派类型片”(没错,他就是一粗糙版的奉俊昊)一定要依托于一个足够本土足够简单的类型文本,才能有精力有空间甚至有时间(“快枪手”创作)去添加有效的作者表达,反例便是本片,建议他之后与这位通俗小说家合作时尽可能的做到有选择性。
很TB剧感,前半的悬念抓得不错,但细部完成度实在很低,最后的揭秘过于套路难免泄气。以社会现实为出发,却很难做到顺畅的自我主题表达。很像是小时候看的港片,可能这也是很多人希望看到的吧。
邱礼涛这次大失水准 全片的剪辑堪称灾难 前大半部分剧情太乱太散容易走神。如果不是吴镇宇和郑则仕演技有特点 根本撑不起自己的角色 其他角色构造也失败 张智霖估计全程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好歹是个查案剧情片 不好好细化案件却花大时间在无谓的汽车追逐上 是不思进取吧 失望。只能给港片勉强多加1星
两星半。许看不许动,咸柠配七喜,基本还是近年港产商业片那类套路,任何贪污腐败官商勾结的戏码一定得发生在别国,一般首选都是东南亚。每当港片要挣脱旧的拍片模式桎梏时,邱礼涛都会站出来啪啪啪几巴掌甩在电影人脸上,不过像这种在内地几乎毫无流量可言的全港产班底,大概也只有他还在坚持吧。唉。
真的很佩服邱礼涛,这么大年纪还是个愤青啊。
前半段惊呼哇哦,后半段想掀桌,其实问题和《赤道》很像,多线叙事看起来风风火火其实没有啥实质信息,悬念不靠设计和暗示而是靠硬生生的反转,好多值得展开的情节点都被编剧给些丢了,太可惜了!
TVB电视电影既视感,看开头猜结尾,港式警匪千篇一律,除吴镇宇外一票扁平角色,廉价追车碰撞没完没了,看的人哈欠连天,无政府主义故事架空,借机探讨和映射社会现实,但均疲软无力,并且中二狗血,一顿狂轰乱炸,还没张智霖和吴镇宇讨论面食和茶点来的有趣儿好看,纯港制作越挣扎,气数多少越明朗
实在简陋粗糙了点,政治攻势已经比较直露啦:人为制造的VR-23病毒等于始终未获通过有涉言论自由的香港基本法23条
45/100 是港片的味道,制作也算是大阵势,但这个剧本营造悬疑的能力几乎为零,悬念埋得那么不走心,泄密者其实是编剧本人吧。 邱礼涛高产却无法保证质量。
看过《泄密者》:纯正港产片,无论是演员主创还是情节桥段都相当地熟口熟面,各式商业元素也套路满满,警察/媒体/神秘组织/药商等多方角力只求真相,还好影片节奏较快,吴镇宇很港式草根出演有笑点,不断地介绍美食,看的很饿呀哈。。。
想喝咸柠七喜!
对不起涛哥我迟到十五分钟,不过涛哥这次泄了,勉强算睇得过去,吴妈你最靓啦笑翻全场,妈哒我要吃云吞面加红醋鱼蛋配柠檬腌了几年的咸宁七!粤语加一星。20180610@佛山中影万科见面会见到了佘诗曼。
又是邱礼涛的行活作品,看似格局设定很大的伪国际警匪山寨动作大片,但无论是故事的悬念还是角色动机逻辑都存在太多问题,剧本更像是个半成品,各种元素的拼凑,后半段的反转更是没有来由,充其量就是个TVB电视剧水准的敷衍之作……
已经努力想要延续港片辉煌了,但毕竟辉煌已不再,努力也只证明气数已尽。
看多了港片类型,老面孔,题材一如既往的没新鲜感。电影的剧情努力还原港片辉煌,似乎吃力不讨好
比预期要好,工工整整槽点很少,张智霖和吴镇宇这对警探的性格对比挺有意思。
一流的演员和导演手法,二流的剧本,末流的主题。前半很不错,后半部急转直下,故事悬疑性不够,邱礼涛努力用自己的调度来挽救这个故事,让电影颇多的线索有条不紊,但说教的鸡汤毁了一切,冗长的动作戏也冲淡整体连贯性。本片明显是为了内地市场妥协,否则,这个题材+邱礼涛,就是另一部伊波拉病毒,一定非常有料
再国际化,底子仍是香港。听吴妈讲馄饨勾红醋,讲咸柠七,讲那些在这方寸之地无处安放的怅惘与豁达,就感觉,有些东西始终没走远。想想啊,纯港片,如今也算奢侈品了,凑齐这样的演员班底,也是高配了。反正看佘诗曼张智霖吴镇宇表演,很舒服。邱礼涛还是有股狠气的,哪天顺了就厉害了。三星半,加油。
没人吐槽结局吗?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