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出游季

已完结

主演:徐志胜,周雨彤,徐志胜,周雨彤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1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2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3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4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5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6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13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14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15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16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17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18桃花坞出游季 剧照 NO.19

 长篇影评

 1 ) 节目组恶心起来无下限

对于汤任热搜,我只想说:

一个自私,一个白莲。我看选择题A汤B任C都好我就笑了。这世界上没有“八斤八两”这个词吗?

无所谓,人无完人。观众真没啥立场去指责这俩。

我就是想笑,哈哈,节目组会玩啊,第一季的时候说什么社交实验类综艺,是人有钱就变坏吗,还是一开始就不是个好东西?

火了一个孟子义就觉得自己找到致富之路成功之道了,把这个套路玩得出神入化了,这世界真这么简单?

孟子义先黑后火是她本质也没什么坏心眼,就是说话不过脑子,观众不知情的时候骂的越凶,后来了解之后就会反转越多。但是这世界上有几个孟子义这类的?不是被观众骂过的都能红的好吗?想最终得到观众认可你没两把子真材实料就敢赌?拿这个模板去套路所有人不知道是蠢还是什么。

汤任但凡有点脑子都不该陪节目组演下去。任提了方案,汤反而想撇下任另立山头,任被排挤转头就去梨花带雨,二十多岁人了,被喊几声妹妹就以为可以恃幼生娇?这俩货真的都既不道德也不理智。不会控制情绪,徒留笑柄。

我只是对节目组失望,阵仗搞得轰轰烈烈,装模作样做一堆心理学社会学科普,实际上还不是败絮其中。天天设计一些矛盾抓马情节炒热度,你有没有心啊?

偶尔的八卦茶余饭后会有人想凑过去吃瓜,但你天天造瓜观众也累啊!伤不起呢,上学上班挺忙的,哪有时间天天看你吵架?

反正我吧,只想看些真挚的东西,别装了我说。

 2 ) 小王老师的桃花坞社交观察笔记——第一期(上)

写在前面

从第二篇集结片开始,节目正片就要开始了,涉及到的人多了起来,互动也会更多。希望咱们以观察、观摩为主,这边不建议单凭镜头前的互动就来断定嘉宾之间的关系甚至于进一步脑补出其他戏来,嘉宾们之间的互动绝不止镜头呈现出来的那些,断章取义的事咱不做哈。我们要做的是聚焦具体呈现的社交场景,观察小王老师给出的反应,体会高质量社交反馈带来的愉快和自在。有我觉得不合适的讨论我会删除,各位见谅。

进入正文啦

1、忙内接人——分寸感感人

节目组分配了本季最小的一对忙内(是的,虽然熬成了老坞民,但小王老师年纪还是桃花坞第二小,你说说多气人)去接年纪最大的一对长辈,和丹妈的关系自不必说,和国立老师也一起路过《我在颐和园等你》,小王老师飙着四川话蹦蹦跳跳的去迎接国立老师,非常自然的把俩人的箱子都接了过来让他们仨说话,其中丹妈的箱子是从任敏手里要过来的。感慨一下,小王老师的爸妈把孩子教得可真好,后面你仔细观察,他有特别多自然而然的、“顺带手”的善意释放,小王老师的教养是在骨子里的,并且眼里有别人。

一路上丹妈和国立老师都是北京熟人之间的那种“怼着聊”,不了解他俩关系的、或者不熟悉北京人之间说话方式的可能会不太习惯,我也以为小王老师这个时候会出来和和稀泥,但,他没有。一路上他饶有兴致的看着两位前辈拌嘴,一副吃瓜的模样。你说他没有态度吗?也不是,他用沉默支持了丹妈,本来他们就是最后一组出发的,确实路上停留越久前面的人等他们会越久。但他又默默掏出手机拍照,和国立老师说“照片我拍了,一会儿我发你”“等到了我天天陪你去找角度拍照”,妥帖的照顾了国立老师的情绪。小王老师是个讨长辈欢喜的孩子,撒娇、卖萌、耍贱这些大家都知道,但其实小王老师还是非常有分寸感的,返回去看《人物》采访说的——他心里特别清楚他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后果是什么,他很有分寸。

开心吃瓜的小🐶

再多说一句,从这一路的处理感受到的。有时冲突发生的时候不需要第一时间冲上去“解决”,很多时候那个冲突就是个伪冲突,或者说你再让子弹飞一会儿冲突双方就能够化解那个所谓的冲突了。有点像我们老说的小朋友之间打架不需要马上管,大人有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的。冲突的产生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真实的想法,只要方向不走偏,是件好事。

2、分房——目标导向大师

本期社交重头戏来了,17个人分三间房,7:5:5。事实证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任务和要求在,谁都倾向于和更熟悉的人一起,我们眼中的“社牛”也是如此。

从先导片第一集开始,大小王就开始念叨到了桃花坞会不会在分房阶段被分开,集结片宣示主权到了正片第一集更像是一个预言了,分房要抽签决定,还要使用no push装置来确保每一个人都满意。整个分房的过程向我们生动展示了在一段关系里什么叫“三分天注定,七分靠王鹤棣”。

“三分天注定”的运气一上来就用掉了,大小王和老江抽在了一个屋,老江是分房时唯一有可能和小王老师抢夺大王的人——他俩是大学同班同学,老江想在一开始和这个最熟悉的人在一起。这个结果简直皆大欢喜,小王老师兴奋得立马送上他标志性的欢呼。

但no push投票阶段显示17个人中有人不满意自己的抽签结果,根据规则要二轮抽签,想到有可能要和君君分开,这时,“七分靠王鹤棣”开始上线了。

小王老师先是提出了可以私下小范围调整的建议(事实证明最终推动分房僵局解决的还是这个方案),或许是时机还不成熟,这个方案没有获得通过,所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你注意大部分人在到手的鸭子飞掉时会有的情绪,小王老师都没有,他不内耗自己,情绪对于解决他和君君住一起的问题毫无帮助,这时咱们小王老师的目标导向大师上线了,他会用更“有效”的方法来达成目标。

你别太爱了,哈哈

片子放到这段时,满弹幕飞的都是“哈哈哈哈哈”,想不到吧,小王老师选择“明箱操作”,哈哈哈哈。是不是忽然又些熟悉的记忆攻击过来?记不记得在《密逃》里,面对不会做的题我们的小王老师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家真的不能没有小王老师,大王老师只会悲秋伤怀,被动接受,小王老师才是那个想尽办法主动护家的。

我们再来call back一下《人物》采访对于小王老师“自由”的描述:“王鹤棣是那个真正自在的人,有一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这种程度的自我「刚刚好」,真实,不招人烦,反而让人觉得放松。”这就是为什么王传君会这么喜欢棣棣,棣棣这种天赋型的、真正的、尺度很好的直来直往我行我素太吸引王传君了,我妄自揣测一下,我猜这投射出了王传君理想中的自己。

你说桃花坞生活有没有规则?有但也不多。而且小王老师明白,这些规则都是为节目呈现服务的。在这里聪明的人在利用规则,笨一点儿的在跟随规则。小王老师呢?他说了他来桃花坞是回家,是和喜欢的人好好的玩家里给准备的他喜欢的玩具,他这样做家里人也会开心,所以他选择了以开心为目的来和规则互动。

p.s.:

小王老师来到澡堂就直奔大王和“离家出走”那一部分我会放到加更第一期去写,好好说说他们的爱。

还有个细节,小王老师真是个眼里有活儿爱收拾东西的小东西。泡完澡进了大谷仓,小王老师在后面默默的收拾大家的鞋了后才换鞋加入讨论,在直播和做饭时我也发现他爱随手收拾,再次感慨家教真好。

 3 ) 第一次看桃花坞,很有趣

第一次看桃花坞系列,本是为了小敖同学来的,但明显发现在这里的小敖刻意收敛稳重了许多。

言归正题,这个题材还是蛮有趣的,第一集就吸引了我,跟向往生活治愈/风土人情/叙旧的主体相比,它确实有差异的,也是为数不多有内核的节目,但可惜的是很多观众却都还在评价嘉宾本身。

嘉宾只是代表了每一类人的实验体,如果真的每个人都那么讨人喜欢就反而不可能真实了,尊重差异,也要尊重每个人代表的那一类人,不要赶尽杀绝。

主体上,比如第一期就很有意思,nopush本意是好的,大家刚开始都很欣赏,结果久了之后却发现没有效率无法推进。

确实当需要收集且过分尊重个体意见的时候,只有少数投了否定票的个体意见受到了尊重,却牺牲了大多数人的权利。但如果没有这个开放的机制,就总会有少数的人跳出来认为不公平不开放。

但真正的开放,你看看,他合理吗?

留下的命题就是,这种需要兼顾理解/协调/尊重的开放,如何设计如何实现?

 4 ) 人群之殇-关于秩序与混沌

1.第一集之中最大的看点在于no push环节,将一件事情决策权下放到每个人反对集体决策反对大多数人决定压倒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反对宏观抽象的集体概念压过个人。

给予大家充分讨论的空间,经过大量、长时间充分讨论。

其实这也是一种乌托邦实验,大家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权力。

可结果呢,就是一件事情永远推动不下去。

举个例子,王传君自己说一直有不喜欢的人住在一起,就一直不同意。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理解成他不仅要和王和棣住一起,还不能跟不喜欢的小A同学住在一起。

那这次节目十几个嘉宾,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有咩有可能,对于分房这件事情永远没有一个所有人都满意的完美结局方案

分房这件事情最后推进下去了,第一是有人站了出来push,第二是因为有人在集体的压力下放弃了一部分自己的绝对自由。(当然不排除这个选择有的人完全不满意,有的人有点满意,有的人非常不满意)

那把十几个人的小人群放大,放到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人类社会不管以何种方式缔结在一起,遵守何种社会契约,一定会产生有人在引导,有人要放弃一定的自由。而让大多数人满意的点在于,度。

秩序和混沌是两个相反的/极端的概念,极度的秩序,压制个体活力,而一些人追求的绝对自由,则会导致整体的混沌,甚至混乱,最终的结局还是每个个体的痛苦。(参考某地近些年愈发严峻的趋势)。

2.第二集,

A找B问要不要吃烤肉,B同意,B去找了一圈人问要不要吃烤肉,都拒绝了,遇到C,C在不知道A是发起人的情况下问为何不吃火锅,B觉得有道理,于是找到A说我跟C想吃火锅,你不想吃的话另找人吧。

A哭泣,觉得B剽窃了自己的想法,另外找人吃饭把自己踢了。

B觉得自己没说清,并没有剽窃组队烤肉的想法,而是自己有了新的想法,想变一变而已。

C当时不知道A存在,以为只是有人来喊自己吃饭,而自己觉得吃火锅更好。

我觉得,我要找朋友去吃饭,朋友中午答应我,晚上告诉我他有新的想法,明天和别人吃火锅,我肯定打丫的。

A的想法便于大众理解,孟姐也一下子理解成这个意思,但我觉得真不至于上升到自己的职场遭遇,被别人剽窃专利。

或者上升到咖位对决,B一个中年还不红、中小小公司的不知名艺人,C完全不知道之前A说想吃烤肉,而且A自己也是上市大公司力捧的新一代台柱子。

光线可是影视界制作的一哥啊..........

就好比我说我想做个汽车机盖行人被动保护的方案,我找了A,A说真不错,结果A在出去摇人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觉得主动防护跟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最后A跟B去找了一位大神C做汽车机盖的主动防护方案,我肯定骂A你大爷的,丢下老子一个人,但是我不会说A剽窃我的方案还把我踢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是不是有点复杂......

人们更愿意相信简单的、便于理解的、符合自己情绪的事情,并把它称之为实话或者本质。而营销号也善于以此来构建能够迎合观众情绪的小作文.......

 5 ) 终于有人能拿捏宋丹丹了

令广大社恐人士闻风丧胆的大型社交(死)观察类真人秀《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三季开播了,不出意外屠榜了,“坞门”信徒们再一次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狂欢。我发现越是社恐的人越爱看这个节目,估计是想以毒攻毒吧。还记得上一季的“尴尬九分钟”吗?宋丹丹Push所有坞民举办篝火晚会,还强行给每个人安排节目,钢琴家不让人家弹钢琴,非要人表演诗朗诵,最后搞得所有人都失去了表情管理。关键时刻靠王传君挺身而出当“恶人”勇敢说不,才结束了这场令人窒息的会议。

为了避免重蹈前两季的社死瞬间,这一季的新坞民显然都有备而来。人刚到齐还在最开始的自我介绍环节,任敏就率先表态已经准备好了要在接下来的篝火晚会上唱王菲的歌,为此她甚至提前半个月开始排练,敖瑞鹏更是直接放话说来了就是要卷。

宋丹丹吃一堑长一智,她和老朋友张国立说她要做一个沉默寡言的淑女。

你信吗?我不信。

自古最难放手的不是爱情,而是权力。宋丹丹表面上表示要退出权力中心,实则是想扶持张国立当“傀儡”,自己“垂帘听政”。来的路上她就督促张国立不要停下来拍照,全员到齐后她又戳他该让大家自我介绍了,紧接着又怂恿张国立当主持人,因为在场他年纪最大。

张国立也不是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很快就回过味来,自己可不能变得跟上一季的宋丹丹一样强势讨人嫌。于是作势要扇宋丹丹,让她离自己远点。很会看形势的650小团体暗暗转投张国立麾下。这一幕有点像老板雇了个副总替自己唱白脸,然而被识破,副总干拿钱不给她干活。

张宋友谊的小船彻底翻船发生在接下来的分房会议上,宋丹丹有点高反,嚷嚷头晕,想住在宽敞便利的谷仓房,张国立住哪儿无所谓,但要求跟宋丹丹住一起,丹丹在哪儿他在哪儿。节目组的安排是抽签决定,而且设计了一个NO PUSH的环节,允许所有人匿名投票,比方说安排了某几个人一间屋,但其中只要有一个人不满意就抽签重来。

矛盾的起源就在这里,抽到跟宋丹丹一个屋子的坞民全体悄悄投了NO,宋丹丹一下子急了,几位女艺人赶紧安抚她不是这样的,是为了让她和张国立能凑一块儿。

张国立因为宋丹丹投了YES,以为她想跟别人住,讽刺她该反思为什么讨人嫌。宋丹丹干脆挑明说没人想和老人住一起,孟子义楞头楞脑地接”是“,也就是她一贯脱线,换别人,肯定要被分析是不是故意的。

一场会议开下来,17位艺人的社交属性展露无疑,他们可以代入到你我熟悉的职场。宋丹丹和张国立斗归斗,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不能再让650(上过节目的老坞民,比如李雪琴、汪苏泷等人,前几季因为苏芒说一天650块钱伙食费不够花得了这个外号)继续抱团了,必须打散,否则650的话语权和存在感越来越强,他们不太听长辈的话,新人也不好融入。

新人里敖瑞鹏和任敏像刚进入职场的应届生,带着一股子冲劲儿。尤其是主动举手当长老的敖瑞鹏,拼命给自己揽活,以卷不死就继续卷为座右铭,是领导们最喜欢的职员。甚至都用不着给他画饼,他是自带大饼入职的。

任敏和敖瑞鹏一样,敢想敢说又敢干,汪苏泷乐得把管理责任甩手给她。任敏以为自己受器重,感动得放出豪言要带大家发家致富。上一季见识过汪苏泷画饼套路的徐志胜看得门儿清:名为总管,实为社畜,最大的头衔干最多的活。

周一围是闲云野鹤型同事,那种家里有巨额拆迁款,上班只是为了找点事做。所以他始终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常常挂着神秘的微笑,仿佛是看着一群小孩捣蛋的大人,日常看书打坐,不发表见解也不操心。偶尔实在看不下去了才会暗戳戳刺别人一句,比如后采的时候节目组问他怎么看待别人开会的表现,他不肯直说,但又补了一句“我要用多少词语才能美化他们的反应?”

有控制欲的人可以找他做旅伴,但前提是他要一直没意见才行。

汪苏泷是参加了三季的老坞民,相当于公司里那个和蔼的中层前辈,他没有宋丹丹强势,资历不如张国立深厚,也不具备年轻新坞民的冲劲,但他其实一直是节目里的隐形控场王,哪一季开会讨论陷入僵局的时候不是他在努力推进呢?就拿这次分房会议来说,匿名投票的规则让分房找室友成了无休止的投票循环,在所有人都泄气但又只会破罐破摔的时候,他提出先选出三位长老,再由长老选择室友,这才把三间房给分完了。若没有汪苏泷,这个会开到天亮也结束不了。

汪苏泷的性格很像INFP,调停者,在大家都其乐融融的时候他不显山不露水,甚至低调得像一个社恐。但当局面失控,社交氛围变得尴尬时,他义不容辞挺身而出,为I做E,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还记得第一季的名场面吗?宋丹丹问张翰的代表作,张翰冷脸说没有,自己没名。眼看气氛降至冰点,汪苏泷赶紧跳出来打圆场说张翰跟他一样都是因为脸帅被节目组选中的。

第二季的“尴尬九分钟”也是靠汪苏泷在其中努力弥合,虽然最终没能拧得过宋丹丹的大腿,但也起到了情绪调节器的作用。

难怪节目导演夸他是桃花坞的核心人物,网上有个评价极为精准,说汪苏泷实为桃花坞的摄政王。他总恭维宋丹丹,说“得丹丹者得天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得汪苏泷者得桃花坞”。极度社恐如鸟鸟,在分房环节都坦诚想跟汪苏泷住一个屋子。

鸟鸟的策略是对的,社恐人士很难凭借自己的社交能力融入集体,最好的办法是找到集体中最受欢迎的那个人,先跟他混熟,这样喜欢他的人可能就会爱屋及乌,起码跟着他有饭吃不寂寞。我以自身经历证明这个策略真的有用,我就是先认识了一个社牛朋友,然后被她带着认识了一串朋友,大大开阔了我从前贫瘠的社交圈。

另一个快速融入陌生团体的办法是找到自己熟悉的那个人,王传君吐槽过江疏影”平庸“,但不管怎么说他俩是能互相拆台的上戏同学,江疏影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一边让他”滚“一边跟着,哪怕他嘴欠地说她长白头发了。人肯定是和熟人在一起更有安全感,完全靠自己打开一个新局面只有超级社牛才能做到。

观察到一个社交定律,人还会主动靠近那个特别能折腾能量特别足的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时候两个反差特别大的人能成为朋友,说的就是王传君和王鹤棣。李雪琴评价王传君是大型哺乳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温和。王鹤棣呢?用王传君的话来说就是一群“苍蝇”,对,都不是一只,是一群,嗡嗡嗡在你耳边不停打扰你,Push你去做一些日常中不会去做的事。但偏偏就是这样的人才能打破僵局,让冷冰冰的社交场面升温。

所以到最后王传君和王鹤棣这两个社交画像完全不重合的人却成了铁磁,后者打开了前者的心房,前者也让后者成长。本来王鹤棣是和宋丹丹、张国立坐同一辆车,但到泡温泉时会非常自然地和王传君挨在一起,选房时也要住一个屋。

年龄和地域也是拉近社交距离的重要因素,李雪琴、汪苏泷和李嘉琦(辣目洋子)形影不离也是因为他们年龄相近,又都是东北人,李嘉琦的老家通辽非常接近东三省。王鹤棣和张国立一讲四川话,他俩就像爷俩一样亲近。

这就是为什么宋丹丹不安,那种年轻人尊敬但不想接近你的孤独感。第一季她和年龄最接近的苏芒玩,第二季只能和董璇,但董也比她年轻许多,只有这一季的张国立能让她真正放松甚至耍点小性子的同伴。宋丹丹肯定属于社牛性格,但把她放在全是她儿女年纪的环境里,她也会无所适从。

无论多自信的大人物,都怕自己被集体孤立,怕没人跟你玩,尤其是桃花坞这类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这种想被集体认同的心情,不是有名有钱就能得到的。当年看《花少》时,不理解毛阿敏与年轻人把酒言欢那夜,许晴为什么放声大哭想回家,现在懂了。

三季这么追下来,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社交关系是流动的,社牛不代表就一定如鱼得水,社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也能做到自洽,鸟鸟这样的极致社恐跟对了大佬过得也挺滋润。无论哪个集体,总需要有人干活,有人擅长说话,有人擅长做事,有人擅长摇旗呐喊,重要的是你得先找到第一个朋友。

(文章来源:孟大明白)

 6 ) 令人反胃的“坞学”

for《上海电视》

社交实验类慢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3》(以下简称“桃花坞”)无论是放在整个综艺生态里,还是于我个人,都是“神奇的存在”——连续演了三年,除了口碑稍好的第二季,始终争议声不断,可是收视率居高不下,还获得不错的招商成绩;而对我个人而言,每年都关注这档节目,无一例外的观看方式是——每期都点开,没一期追完,即便弃追后,每当看到媒体公众号有关《桃花坞》的新推送,我也会点开看看。

我反思过为何会对这档节目“又爱又恨”,终于得出答案。“爱”是因为这是目前的综艺节目里,为数不多离我很近、能让我引发共鸣的,“恨”则是因为作为一档以“打造理想社区”为口号的社交综艺,它却一直在破坏人际关系的基础——边界感。我留学时期曾在多个出租屋里轮番与人合租,回国后也在长租公寓里租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某种程度上,这两种群居模式,就是“桃花坞”最初的原型。在《桃花坞3》你能看到前两季的老“坞民”,也有新加入进来的新“坞民”,和我曾居住过的出租屋及长租公寓一样,有流动性,新加入进来的人,需要与“老人”进行磨合,一旦破坏了边界,便会引发冲突。

说得夸张点,“桃花坞”的社交模式有点“反人类”——逼着两个完全不熟的“社恐”在第一次见面时没话找话地尬聊(对,我说的是鸟鸟和王传君)、设立像宋丹丹那样“大家长”式的权威对晚辈进行严苛的教导和点评,而在镜头前,你不能逃离和回避,否则作为艺人你就是“不专业”,作为晚辈则是“不礼貌”。这些设置,我认为都不是一个“理想社区”的必要。还记得留学时新搬到一个出租屋里,因为公共厨房里的冰箱空间逼仄,我把室友原本放在属于我那一层的食物放到厨房桌子上,用来放自己的蔬菜和水果,仅仅这么个小边界没设立清楚,我与室友冷战了近一周,直到某天回家的路上主动与她打招呼,关系才有所缓和。你大概还记得今年的《桃花坞3》有个“春浴”的环节——要新老“坞民”们坐在池子边紧密地围坐,一起泡脚聊天,看到那个画面,我一点都不觉得美好,只是看到群体心理防线崩塌时的恐怖。所以之后汤晶媚、任敏、宋茜等人大演“宫斗剧”,也不需要觉得奇怪了。

网民戏称“桃花坞”的社交哲学为“坞学”,从我自己那些群居的经历来看,在群居生活里构建和谐的基础是求同存异。人人生而不同,在无法强行磨合的情况下,还能保留些许私人空间,无论是心理意义还是物理意义上的。而“坞学”那种对个性和私人空间的彻底毁坏,适不适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知道,但一定不适用于如今的人类社会。

 7 ) 《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三季:新坞民惊喜多多!能治宋丹丹的人终于来了!

太开心了!心心念念的《五十公里桃花坞》终于回归了。

看到宋丹丹、汪苏泷、李雪琴、李嘉琪(辣目洋子)、孟子义、徐志胜、王鹤棣、王传君这些第一季、第二季的核心人物,真的就跟看到了老朋友一样,他们聚在一起各种插科打诨、互怼吐槽,也如同老友重聚。他们在一起,不管是集体亮相,还是分拨行动,都会奉献超多笑点,像正片第一期之前的“集结”就已经让我笑出猪叫,比如汪苏泷、李雪琴等人开玩笑说:“得丹丹者得天下”,“一定要紧紧的围绕在宋丹丹女士身边”,“向丹而行”……

宋丹丹也不愧为话题女王,走到哪都是话题中心,一会儿说李雪琴有对象了,一会儿说王传君和江疏影是同班同学但没成一对、肯定关系不好,一会儿又提醒辣目洋子李嘉琪不要再和王鹤棣吵CP了……

不过第三季,终于来了一位能治得住宋丹丹的重量级人物了,他就是张国立。两人以“老伴儿”相称,关系深厚且亲密,从第一期节目两人的种种互动来看,张国立确实不惯着宋丹丹,经常把“老伴儿”气到吸氧。比如两人在路上,张国立看到美景就想停车拍照,宋丹丹就是不让,各种唠叨,张国立为了顾全大局(坞民集合,不想其他嘉宾久等)虽然忍让、听从丹妈建议,但嘴上一直也没闲着,各种数落埋怨。到了桃花坞第一次集体会议选房间时,张国立也瞅准机会就贬损宋丹丹几句“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和你住在一起啊,你自己也得反思一下……”

但是宋丹丹毕竟是宋丹丹啊,即便面对同等资历和地位的“老将”也改不了她“垂帘”的本色,比如一到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宋丹丹就各种撺掇张国立,让他当主持人、发言、组织大家,张国立空有发言权没有话语权,妥妥的被宋丹丹操控的一天。丹妈这是找来了一个“傀儡”啊,她不PUSH大家了,开始专门PUSH张国立,太逗了!

所以,后面的节目中,张国立和宋丹丹这两位“老艺术家”斗法抑或合作,制衡抑或对立,将是第三季最大的也有最有意思的看点。

除了张国立这位最受瞩目的“新人”外,第三季其他几位新人嘉宾也都大有来头,下面,蓝雨星城就从三个层面进行介绍:

一、热搜预定!

宋茜:

在所有“新坞民”中,除了张国立,宋茜应该是最大牌的,人气也是最高的。她性格爽朗、才艺过人,应该很受坞民们的喜欢。下一期“广场舞大赛”中,正是她的主战场,估计会大放异彩!不过话说,宋茜这么强的唱跳能力,为毛不去参加《乘风2023》呢?她要是去了,绝对C位预定。

孙怡:

孙怡离婚之后,通过一系列影视剧和综艺,尤其是《再见爱人》中的“互联网嘴替”属性而走红,她的性格也是直来直去、大大咧咧的,应该会在“桃花坞”中和很多明星擦出火花。

周一围:

虽然不太喜欢周一围,总感觉他“阴气森森”的,比如分房间投票时,他一直坏笑着观察其他嘉宾,就好像在酝酿什么阴谋似的;但目前来看,他和张国立、王传君、孟子义都可能有一些故事线,再加上江湖传闻他性格也挺“各”的,说不定会闹个“冲突”啥的,所以应该也是第三季的重点人物。

鸟鸟:

鸟鸟本身就是我很喜欢的脱口秀演员,学历高、智商高、文化底蕴深厚,虽然社恐不爱说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一类人,所以非常想看她在“桃花坞”是怎么和其他明星相处的,尤其她和李雪琴、徐志胜等人都很熟,估计也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笑点。比如第一期当鸟鸟遇上王传君,“社恐的终极对决”就很好笑。

江疏影:

江疏影本身人气一般,但由于她和王传君是同班同学,所以老同学相见肯定也会有一些八卦爆料。

二、勇猛新人:

这一季有两个新人小白让人眼前一亮,感觉都挺猛的。

任敏:

很敢说话,也很直接,第一期汪苏泷就把她笼络过来,还封她为长老;她也是不客气,一上来就收了同屋汪苏泷、李雪琴、徐志胜等人的“金币”,从预告片看,下一期她就要哭哭啼啼,生某人的气了。小妮子有点东西!

敖润鹏

小伙子也挺厉害的,此前都没听说过他,貌似也没什么“代表作”,但是分房间时,他就敢站出来说“我可以当坞长”,并主动把没人敢选的宋丹丹拉拢到身边,哇……初生牛犊不怕虎,有勇气!

三、可能会招黑

汤晶媚:参加过一些综艺,但口碑都不太好,一直也没啥作为,难道是想效仿孟子义,到“桃花坞”来洗白?

可是目前来看,并没有发现什么亮点。

孟大姐的逆袭之路,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会的,她是天然呆,而且心还特别大,不怕出丑,这一点非常难得,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孟子义确实越来越招人稀罕。

作者:蓝雨星城

 8 ) 跌跌撞撞没想到已是第三季了

刚从b站搞笑片段过来,笑到整个人就是一个神清气爽的感觉,上一次觉得一个综艺好笑还是极限挑战前四季。

对于一个社交有点把握不住分寸感的自己来说这确实是一档非常值得去细究学习交际的综艺,本来今天一天被工作给push的烦躁极了,但反复去刷这个节目组的那些片段有时候会笑到肚子疼,有时候会被他们的反应能力所折服,有时候又被他们文艺汇演的整活给震撼,找不到形容词就用文化水平不高的词来描述感受就是一句“牛掰”!

第二季的尴尬九分钟开始觉得哇塞为什么宋丹丹怎么这么讨厌,像个家长一样总喜欢要求别人做一些孩子不想做的事情,但后面终于在一次次的文艺汇演中看到其中的深意,也体会到了那句“要你们来这里是干嘛来了”,你这个节目的初衷或许是一场社交实验,将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放在一起去碰转,或许初衷可能就是想看一些明星的临场反应,尴尬场面,但娱乐节目的背后就是为了给大众娱乐而存在的,好笑只是这场社交实验开出的花。就像极限挑战前四季一样,虽说是有剧本,但演员未必全按剧本演,嘉宾呈现出来的效果或许有节目组的刽子手在操控放大,忽略不计但给人开心的感受确实就是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其中每个人的个人魅力。

汪苏泷,天呐!他歌我小时候就听,属于非主流时期的那个年代常听,虽然感觉他像妇女之友,没有阳刚之气,整个人也可可爱爱的,人又有很多名曲代表作,但他唱得都是甜歌啊!组织协调能力也好强,不愧是“摄政王”。

小辣,整个人是很自信的,很喜欢她身上的那股自信,不care别人对其的言语攻击和恶意评价,人前总保持着乐观开朗的状态,虽然她有一部电视剧风评很差,但不能说她因为这部剧差就判断一个人也很差吧!或许那部剧的服装并不能因为她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改变其意见呢?人总要看人好的一面,并学好的一面。

李雪琴,智商情商都在线,虽然长相没那么完美,但人格魅力这块是真的绝!人这一辈子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就够发展好久了,别总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比,比较会失去人格魅力。

徐志胜,那句“人丑就要多读书”在他身上看到了影子,不是不尊重他的话,只是想激励自己应该向他学习,不应该容貌焦虑,应该关注自己的成长,他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尊重女性,不然他可能都找不到女朋友,但就因为有这一点尊重女性,虽然外貌是减分项,但学历、情商都在那一刻变成了附加的加分项了,他应该也是读过很多很多书的人,跟自己和解后才敢自信的走到台前拿自己长相爆梗。这份勇气也是他自己读过很多很多书总结经验换来的。

孟子义,一切或许是从第一季她跟郭麒麟车上炒CP怼嘴开始的吧,以前她被黑确实有点没在意,但可能她是经历过被网暴的人,过去不了解她的人会觉得她怎么那么差劲,但她却是一个有很高的能量的人,这种能量带给她身边的人是开心的,人也好看,她现在的红让我感受到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辈子谁也别瞧不起谁,人总有倒霉的时候也有走运的时候。虽然有点“笨蛋美女”人设,可其实有时候她并不是蠢,而是反应不在状态get的点不一样,主打的就是一个“真诚”,能真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对于一个综艺节目而言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东西啊!咱就是说,别给大众整那些搞情怀,只玩游戏又没深意的节目,无聊!

宋丹丹,老艺术家,她那发型真挺丑,但对于老年人而言长头发或许她又不太适合了,请她来或许是因为她演过小品吧?没想到碰撞出了“火花”。挺好的,有时候一个节目确实需要一个大家长在,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少不了要有老人的提点。

……

还有谁?

王传君,从一个搞笑人物走到严肃人物确实应该废了不少力,你看爱情公寓现在除了那个离过婚的陈赫靠着自己有背景在跑男上混出了点名气好像就只有他已经出圈了,确实不容易但还是比我们平头老百姓容易,毕竟卡里只有100万却是可以让平头老百姓这辈子都不用工作了的地步难免让人心生嫉妒。

王赫棣,他很活泼,我感觉他喜欢孟子义而孟子义不敢让他喜欢,毕竟他和虞书欣炒CP,虞书欣好像被骂得挺惨的,要是天经地义的物料再多一些我可能又要氪了,上一次氪还是白敬亭和杨超越,这一次我克制住了。也算是彻底从网暴中来的吧,他应该和孟子义有相同的经历,那个翻演的道明寺,没太关注,但可能有吧?

我已经想不起来其他人了……

只能说明给我带来快乐的就他们这些人让我印象深刻,其他人好像那场社交实验的NPC,配合着主角或是有时会为了抢主角的光环而制造一些矛盾来让主角解决问题。

人与人之间就自然相处最好,总会开出花来的。

 短评

孟子义王鹤棣性格又好俊男美女看着舒服

3分钟前
  • 方舒逸
  • 还行

好看~各方面都挺好的~王鹤棣和孟子义太漂亮了

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任敏成功凭一个人拉低整个节目评分。

8分钟前
  • 死的蚊
  • 较差

去掉什么行为艺术就好了 我只想看生活感的慢综

9分钟前
  • 噬光
  • 推荐

就不喜欢看每个人都惯着宋丹丹 🙄 好面子又自私霸道,她要不是演员,跟在景区倚老卖老插队的大妈有什么区别?这个世界需要更多会说不的“王传君”,节目也需要更多老艺术家加入,别只让她一人高高在上,享有特权,霸凌别人。650依旧是看点,物以类聚,已经开始期待下一集刘宇宁,大张伟加入,和汪苏泷可以唠到天亮。

14分钟前
  • 辣酱萝卜皮儿
  • 还行

还是熟悉的缺德味道 桃花坞没有宋丹丹不行! 王鹤棣真是比上一季还帅了 真妲己啊 孟姐一如既往可爱无敌 爆梗还得是650 没有第三季的日子天天复习第二季 现在终于来了 哭😭 ps又回海南录真的好开心 还是最爱海景!

16分钟前
  • 奶黄包
  • 力荐

人稍稍有点多 但还是很好看!

17分钟前
  • 推荐

无孟姐不桃花坞,笑死了

21分钟前
  • Chanlidier
  • 推荐

任敏这个人…太绿茶了(yue)

22分钟前
  • 毛泥娃
  • 推荐

大千,劝你谢谢所有为这节目付出了无数昼夜的大千人。108个机位,108种折磨。

25分钟前
  • sesame
  • 力荐

目前看来新人挺尴尬的,还是老人有意思,节目组选址真不太合适,高反的发烧感冒的好多个,从没见过综艺这么多人同时生病

27分钟前
  • 伊塔希柔
  • 还行

没想到啊,桃花坞竟然成了我每期必看的节目

32分钟前
  • Agene):
  • 推荐

缺点是人太多了。

35分钟前
  • C
  • 力荐

王鹤棣!!!终于来啦

37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看了前两期 还不错 不再那么抓马 有些治愈 体现了各种不同桃花坞的生活方式 返璞归真

40分钟前
  • 浅野岭
  • 推荐

先来个四分!先导片里的孟姐太美了,我都想打五分!但是一分留给孟姐的新后宫!希望辣木不要在阴阳怪气的和孟姐说话啦!王传君还是那么有意思,有强大内核的社恐人士,就很有魅力!

45分钟前
  • 52赫兹的🐳
  • 推荐

喜剧人的阴阳是真的阴阳。

46分钟前
  • 澡澡娃娃🌈
  • 推荐

除去节目外的糟心事,这季还挺好看的,宋茜的穿搭真得太绝了,建议速速出个健身教程,她性格也好可爱。

49分钟前
  • Zain al-Rafeea
  • 推荐

这一季的新人尴尬比欢乐多,任敏来了句:“我封你一个称号吧。”尴尬得我想关,又有包袱又拧巴,无语。

51分钟前
  • 黑色花衬衫
  • 很差

第一期看下来我真的是要笑不活了,里面喜剧人太多,张国立和宋丹丹这俩在一块没想到这么逗

55分钟前
  • 白日梦想家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