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一颗蛇发女怪龙的牙齿,跟随一只乌鸦穿越到了白垩纪。见证了一只厚鼻龙的传奇故事。
其实每一只恐龙都可以像派奇那样创造奇迹。它其实不过是一只普通的恐龙,只是胆子比其他人都大,有坚定的信念,拥有有足够的勇气去与蛇发女怪龙斗争,如果其他的恐龙也像他那样,整个厚鼻龙群就无敌了。
我觉得派奇的哥哥太自大了。根本就不顾整个族群的安全,只是为了显摆自己的权利就让真整个厚鼻龙群去踩薄薄的冰,真是可耻。派奇也真是好心,最后居然还救他。而且它还跟派奇比头撞角力,明知道派奇会输,还比,无非就是想显示自己比它强而已。派奇明明帮了它,救了族群,为什么要无理取闹找架打呢。这很明显的体现了它心智不成熟。
有一点我不太明白,后来派奇被树压住时,为什么他就躺在地上而不把树抬起来呢?既然它能把树撞倒,为什么就不能把树抬起来呢?
其实不管是数量还是单体综合战斗力上,相当部分大型草食动物都要比大型肉食动物更强,只是草食动物实在太笨,没有群体作战的指挥能力,且一受攻击就逃,如果组成阵形,递次攻击,甚至发挥16:1的数量优势,结果肯定是草食动物赢的,当然,我说这话本身就是开上帝作弊模式,因为人类智商高能这么做呗,呵呵。假设三角龙具有相当的智慧,二只三角龙可以进行最基础的直角组合攻击,就算是最强的霸王龙也只有死路一条,如果霸王龙以十头组群攻击,面对具有高智商的二十头三角龙,也损大得小,更何况一个族群三角龙,成年可战斗的没有100也有80,可惜草食动物实在是太笨了。。。
这个故事是讲一个叫派奇的弱小的小恐龙长成一只勇敢,充满智慧的兽群领导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用真诚,胆量和智慧追到了心仪的裘妮波,并且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故事的开头,从小喜欢恐龙的小男孩长大了,对他uncle的野外考古也不再那么痴迷,受到远古来的小鸟的指引,开始了讲述恐龙的故事
食草的厚鼻龙,尽管身材庞大,但是每年迁移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威胁,大自然的火灾,食肉的恐龙等
派奇的父亲在火灾中,遭遇食肉恐龙的埋伏,为了救派奇而死
后来Scott在埋伏谷受到食肉恐龙的埋伏,孤身一人作战时,勇敢的派奇,想起曾经为了救自己死去的爸爸说的话,要死的其所,凭借一腔热血以及强大的后援团,战胜了食肉恐龙,抱的英雄归,当上了老大
人类和自然界其实都是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都崇拜英雄,不能成为英雄的就只能跟在英雄的后面
影片作为科教片的话,画面还是可以的,只是制作人有点把人的思想强加在恐龙身上,影片全程讲述了一个平凡英雄的诞生,或者说是屌丝逆袭之路。最后男主打败了反派,更多的是运气,如里面的一句台词,“好吧,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尽其所能,打了精彩的一仗,却赢不了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现实中哪有这么多幸运,只有把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实现真正的逆袭,遗憾的是并没有看到主角恐龙付出任何努力。有趣的是,人类往往把自己的视角放在食草动物身上,把食肉动物设为反派,树立他们凶残暴虐的形象,其实最大的食肉动物明明就是他们自己。
我猜想青少年及以下的孩子应该会很喜欢的片子,虽然我自己也看得挺开心的。特效技术没得说,情节也完全符合商业电影剧本的架构,就电影本身而言,很难挑出什么不好来。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配音,虽然说有一丢丢浮夸,但是活泼有活力。而且,那只鸟好像有口音,虽然不知道是美国哪里的方言,但是还蛮有喜感的。
电影的主题是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讲诉一个化石的故事,以吸引孩子去博物馆的兴趣,我觉得真的蛮好的。而且,看完后确实对恐龙化石产生了那么一丢丢兴趣,如果这两天有类似的展览,可能我真的会去呢。让观众产生这样的心态,说明影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每集《侏罗纪公园》上映前,片方都会炒作这次有何种新恐龙亮相,其实大部分观众,包括庸俗如笔者,看恐龙电影时其实并不在乎这个那个是什么龙,无非为了看大怪兽和人追追打打,就心满意足。但假如你是个考古爱好者,想对逝去的白垩纪文明通晓多些,那么看多少集《侏罗纪》也不如这一部《与恐龙同行》。如果除去《远古入侵》这样的长剧,本片中出现的白垩纪物种之丰富、古生物细节之到位,在叙事作品中绝对位列榜首。
这部BBC出品的大电影改编自1999年的同名电视系列片,但一点儿不列颠风味也没有,完全可以视作美国历史频道或科幻频道的作品。开头就出来一群美国演员,其中有以《特警判官》和《机器之心》走红的硬汉明星卡尔·厄本,看的时候我想,这个角色换成卷福就像英国片了,反正他也就露几脸,拿不了多少片酬。如今不少历史题材大片都喜欢用这种当代视角切入,在古今之间架起桥梁,连国产动画片《郑和》都学了这招。放在常规叙事片,这个模式太滥俗,但《恐龙》是半纪录片,刻意强调“故事里套故事”,与立意倒是统一的。
影片就像一部恐龙版的《冰川时代》,但为了维持纪录片特征,会“说话”的恐龙不多,而且都操着一口极其时髦的美国腔,时不时还甩出几句俚语。古怪的是,不知是否有意为之,恐龙说话不对口型,大多数情况下甚至连嘴皮子都不动。在熟悉它们的嗓音之前,我有时几乎分不清是谁在说话。看到后来我越发觉得,那些对白很大一部分是心理活动的写照,另一部分则类似心有灵犀,真正“说出来”的很少。影片大概是在传达一种潜意识,这不是一部让动物开头说话的传统动画片,那些戏剧化的情节只是为了更好的传播科学知识。
与对白形成比照,影片的旁白无处不在,在每个危难或波折来临之前,都会有旁白加以预告,这是典型的叙事型纪录片拍法,不用镜头语言和电影技法,而以解说员的形式吊人胃口。无论对白还是旁白,都具有强烈的传道授业性质,比如性命攸关的时候还在互相纠正恐龙名称的拼写和发音,又不会影响叙事和笑料,没有一丝刻板。不过有些旁白则显得画蛇添足,例如对主角最终成长的那段心理描述,不过谁叫这是为孩子准备的呢。
影片将镜头对准一群厚鼻龙,选择这个门类并非偶然。厚鼻龙是食草动物,不“伤天害理”的天性使它们显得“温和善良”,与银幕道德不相悖,成年厚鼻龙体型硕大,有无畏战士的气派,而几头主角小龙体型尚小,欢萌可爱,也适合追随主流动画片以成长作主题的传统。厚鼻龙的迁徙习性使影片形如公路片,还有什么比一次次迁徙更适合展现七千万年前的壮阔地貌,并在沿途遭遇不同的恐龙,一一剖析它们的身体构造,饮食习性,捕猎策略,族群规矩,并勾勒出整个食物链的结构呢。片中几首插曲增色不少,充满乐观洒脱、一往无前的精神,但主角那句台词“有一天这些哺乳动物会绝种,我们会笑到最后”,又有着使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效果。这些称霸一时的大块头已杳无踪迹,我们只能从化石和虚构影像中追溯它们的辉煌,所以除了《侏罗纪公园》提供的纯粹娱乐,我们也需要《与恐龙同行》这样的电影。(文/方聿南)
本片在观赏的趣味性上可以作为一个反例,充分证明了如果要卖萌,要抖包袱,要讲幽默段子,一堆形象可爱讨巧、配音拿捏精准的动画角色是多么得不可或缺,否则,最后就会带上像本片中用正儿八经的恐龙卖着违和感十足的萌的奇怪质感。好在影片的制作水准仍算用心,当成一部恐龙知识科普片来看也未必不可。
科教
不是受众。。
恐龙!!!故事出乎意料的精彩
喜剧
没什么意思
特效二星,配乐一星,配音败笔了!
儿童科教小电影,唯一亮点是吐槽霸王龙(?)的小短手。全场(一共四个人)笑翻。
心情不太好的时候看儿童片感受萌萌的小恐龙,是件好事。。。
从小到大都一直很喜欢恐龙啊,侏罗纪,白垩纪这些什么什么的。但是这个片子真的不如实打实的做成一部科普片。那样我可能会比现在更喜欢,当然也只是我这么觉得···
笑死,今晚大年初一明珠台播的原来是这部啊!猹狸螺配的音!和老爸一起看了一点,没看完,感觉特效差了点,好吧科教电影就算了。老爸居然表示原来恐龙有尾巴的啊……我瞬间晕过去,然后他问我,你见过恐龙么?我说我见过!
有点难定义这片子类型,总之混合了很多,按朋友的话说三个人类就是去打酱油的,哈哈哈!里面那只鸟真贱,但是很可爱啊哈哈哈哈!有两处泪点,可能是我太感性了吧。片子三星,但是动画3D和贱鸟要加分。
还能有比这更好看的科普片吗?还能有比这更好看的科普片吗?我就问你还能有比这更好看的科普片吗?
与一群孩子看了试映,剧情十分简单,只能说部分画面是3d效果.开场科普互动不错.
这样的电影,看来也只有老外会拍了!
帕奇的奇妙历险
屌丝恐龙逆袭记
纪!录!片!酱油查理再见!
故事一般 画面还是比较精美的……所以是儿童早教片儿嘛
聒噪至让人厌烦的配音彻底毁了这部影片,本就低幼的剧情受此影响更显狗血,特效基本处于惨不忍睹的地步,这种无聊的儿童科普片还是少看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