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处子之山》,下面请看前线寂寞“怪人”们努力跳出自身圈子的评价了!
赵小毯:
克制隐忍却巧巧与电影的孤独相伴随。
曲有误:
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悲哀的是我还没有这么善良。
耐观影-Xavier:
孤独的最终是更深的孤独,此时好希望能出现好莱坞式不真实的结局,最终还是我多虑了。
非有想非无想:
生活终究是回到了原处,孤独也是兜兜转转如影随形,不过还是有些什么不一样的了,还是照进了光。
热可可加盐:
北欧独有的萧瑟疏离和男主温存的善意相互映衬,刻画了一个局外人逐渐走出自己comfort zone的暖心故事——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鲍勃粥:
人物时而是主动态时而是被动态,两者的转化边界略有模糊。地貌的测绘是准确和到位的,空荡的机场跑道区与虚拟的二战战场相得益彰,呈现一种荒凉。行为略显空泛,在情感被文本和神态双重压抑之后,表达出的信息略少。“玩具”的性别和年龄对比也不失为一处不错的设计,但是整体感弱了些,不同的桥段之间缺乏融合或糅合。
迷幻松饼:
“让你看到肥宅真是不好意思,我会马上离开。” 主角为了不让女垃圾工因为抑郁症丢掉工作,帮她值班,遇到了几位对他很好的垃圾分拣工同事,把他从机场霸凌中拉了出来。救赎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救赎自己。我看的时候很紧张,总是害怕剧情有很大的反转,时不时看进度条,还好最后结局还算温馨。这部电影真符合我对冰岛的印象,寒冷,阳光不足,是一个孕育重金属和宅男的好地方。
欧.尹:
刻画肥宅人群心境,表面上是两个失意之人路过对方的生活,彼此慰藉,为对方带来色彩,其实是抵抗外界评判,实现自我内心的开阔与洒脱。人们常竖起尊重个体偏好的大旗,却总是自觉忽略“拒绝社交”本只是一种选择而非困境。钟情派对醉酒的人无法理解为何有人宁愿独自读书观影,听到你的解释他们也许会表面平静,可内心或已有优越感作祟。至于本片,私以为相当工整且凝炼,配乐甚佳,只是似乎缺少些真正震撼的或视角独特的点。
布谷卟咕:
没有出过国的机场地勤胖胖,和垃圾站工作想要开花店的抑郁女,在暴风雪天相遇后,在恶劣天气想起彼此,寻求另一个人的温暖。爱情线里几乎无缺点的暖男设定让故事意味不明。看似讲了胖胖遇到的各种社会不公:被当成流氓,被说和妈妈关系有问题,被同事捉弄,虽然电影否认了这些偏见,但他如何宣泄情欲,愤怒,看完之后还是不知道,感觉从头到尾就没有真正代入过这个圣人角色。节奏缓慢,故事发展很多都可以预期到,当故事真的按照猜想发展时加深了所谓的致郁性。也许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看的时候所自动接受并不会去反抗的恶?
子夜无人:
所有人物情绪端口延伸出来的共振都实实在在拍打到了心上,这是关于一个小心翼翼的卑微灵魂,他的身体宽大肥硕,在人群中无处躲藏,但他的自我意识小得像一粒掉在脸上就找不到的芝麻,他恨不得自己的存在感就可以像这粒芝麻,悄无声息地隐遁于世。最动人的细节是他人生中也许第一次有机会与异性共处一室,结果他却下车打起电话,向电台点起一支情歌,填满了他与对方的狭窄空间,所有不能言说的浪漫、不能释放的温柔、不能传递的心酸、不能吞咽的孤独尽在其中。生活中所有来过的希望像床头的台灯,亮了又灭,哪怕最后没人作伴,那个温暖的、有阳光的地方,他还是想要去看一看。
#FIFF16#无人知晓单元第3日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看完以后感觉被标题耍了。本来凭借俗套的想象以为会是一个讲述老宅男如何努力摆脱处子之身的喜剧,最多是个北欧版的《不能结婚的男人》,毕竟都是40岁,都是老宅男。结果真是被狠狠的打脸,并为自己套路的思维定势感到羞愧。这也促使我再次来为五星作品写东西,毕竟过去为五星作品写的东西都很不满意。
首先,全片风格非常平淡,经常是几个音符勾勒的背景音下,大段的长镜头,第一感觉是丧,回味却是平静安详。全片的剧情也非常简单,百度百科、甚至豆瓣三言两语的简介基本已经囊括了绝大部分剧情,但是却有大量点到为止的温情细节让人记忆犹新:
泰式餐馆老板的餐前馈赠,又深怕这和往常不同的举动会造成尴尬而闪躲的背影;
在垃圾处理厂结交的哥们儿,第一次带福斯看球就自然的请他一杯啤酒,还有临走时,大家干掉一杯烈酒,亲昵的一拍;(这和之前被迫参加霸凌男的脱衣舞娘趴体,干烈酒形成鲜明对比,心情不痛快,喝酒也不痛快)
还有和电台打电话时愉快的调侃,上司及时发现问题的主动援助,母亲的生日蛋糕,和基友共享爱好的专注时光,当然还有最后的一抹微笑。
看片时,我始终在问自己:导演有没有带着态度批判他和他的生活呢?我认为没有。看了一下其他影评,这一点可能我和大部分人所谓的loser观点完全不同。
loser相对的是winner,什么是成功?不是买台8848就走上人生巅峰,在人生意义上,成功大概和钱权关系没有那么必然。排除温饱问题,也不杠天灾人祸,单说福斯同志,小康没问题,衣食无忧,精神世界也足够富足,问题出在肥胖秃顶,加上沉默寡言,唯一的缺点就是丑。其他呢?真是十分罕见的健全人格。
害羞?却能在爱情面前鼓起勇气,勇于作为,勇于担当。
慷慨(心爱的车也能给熊孩子玩)。隐忍大度(霸凌男找他修车也就修了,神经质邻居的污蔑视若罔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极高的造诣(宅魂)。情商高(不讨厌)。不懦弱,原则性强(万事俱备也不招妓)。诚恳(剧中从没说过谎,当然也避免各种狗血误会打乱剧情)。
善良,为周围所有人着想,只有最后一次决定拥抱爱情,走出原生家庭。
妈宝男?No。本来就没有伴侣,怎么走出原生家庭?何况几乎所有事情都很独立,最后一次也是顾虑妈妈刚刚分手比较脆弱,所以有所迟疑。
孤僻?No。所谓的人脉处世哲学很讲求即使志不同道不合,也要生拉硬凑,尬聊尬交往。福斯参加各种聚会,选择最聊得来的朋友深交,而且这个朋友也的确值得交,搬家时有他,装修时还有。人家抛家弃小陪你做梦,那不是纯粹的玩伴,是真正的挚友。
过度肥胖是一些人纠结的点。我个人感觉大可不必。排除我对干净的胖男人有独特的好感以外,肥胖的确和基因有关,也和经历有关,有些人从小为了长身体,在原生家庭过度摄入营养,长大后又很难折磨自己去减肥,很正常。反倒是福斯同志良好的自我接纳能力值得人学习。别人讨厌我,我就走,但是也不会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就改变发型,那是他自己的style。
编剧几乎从各个方面为我们诠释了一个完美人格的人,只不过没有伴侣,为什么就是loser呢?又不是自我麻痹的三和大神。这样的人既像山一样顶得住各种压力,又像海一样消解掉不平和负能量,应该是人人学习的楷模。
(打脸预警)
的确,就是因为没有伴侣,或许就是loser。片中基友有一句话令我回味很久,“福斯,你已经进入约会模式。所谓的约会模式就是你要千方百计的想法子取悦对方,表现得比实际聪明得多。”
是的,即使是再糟糕的伴侣,即使是一个得了忧郁症做着一份卑微工作的古怪伴侣,也会让人进步。因为你想为了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尤其是福斯这样的宅男,可以自己受委屈,却不能让所爱的人过不好,这才有了做菜的动力,有了学习跳舞的动力,以及走出去看一看的动力。
虽然最后用诗和远方的旅游主义来结尾有些值得商榷,但是也许只是想表明福斯同志走出了阴霾,也寻找到了新的天地。
多说一句,我比较认同《人类简史》的观点,和资本主义一样,旅游主义已经快要占据人们价值观的主流了,去过很多地方,在中国叫见过世面;不过《一代宗师》又说人的境界分三层,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其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非就是见天地,高山仰止得见众生,最后还是要知道自己;看《晓说》高晓松和刘慈欣的对话尤其照应这话,高晓松很疑惑为什么刘慈欣作为一个小镇水电站工程师能够将人性参悟得如此透彻,他认为一定是小环境造就了更加敏锐的思考,刘慈欣则不止一次强调只是因为有了网络,人类的视野已经大大开阔,不是只有旅游能见天地,每天看看新闻,也能见到众生。
说远了,作为初恋就结婚的宅男,或许是太多地方能够投射,能够共情,这部作品让人格外珍视眼前人。
其实这是一部充满恶意但又充满了善意的电影。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不得不说我在这部电影中能得到共鸣。我朋友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属于我的vlog。”
男主福斯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寂寞独立的形象。在工作的单位被同事孤立,福斯选择的是忍气吞声。他一个人去泰国餐厅吃饭,静静地看着面前的另一副刀叉被收走(而这里埋下了一个伤人的伏笔)。过生日只收到了来自妈妈现男友送的礼物,两位长辈鼓励内向的福斯去上舞蹈课,变得开朗一些。而正是来自家人的热情,让福斯无法拒绝。 在第一次进入舞蹈教室之后,站在门口,原本内心就充满了抵触的福斯感觉没有存在感、无法融入,于是还没有上课他就离开了。躲在车里发呆的福斯切换电台恰好听到了暴雪警报,也是因为这一场风暴,让女主修芬出了场。带着黄色针织帽的修芬害怕风暴,于是摆脱福斯载她回家。这初次见面,感觉修芬看上去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因为修芬的建议,福斯决定继续参加舞蹈班。 还记得有个亮点是福斯又遇到了邻居家的小女孩。小女孩问他有没有交过女朋友、是不是处男,福斯都很诚实地回答了她。而相反的是在故事开头,面对同事的询问福斯选择了沉默。 充满恶意的电影情节不断地往本就压抑的情绪上捅刀。 福斯带着修芬一起去泰国餐厅吃饭。老板察觉到这一次来餐厅的不止福斯一个人,便送上了两碟小菜。而这在福斯先前来吃饭的每一次里都不曾发生。和修芬一起坐在车里,福斯打开好哥们儿的电台频道为修芬点歌,修芬点了桃丽巴顿的歌。福斯的好哥们儿因为福斯一反常态地没有选择点播重金属音乐而开始开玩笑,福斯窘迫地红了脸。 福斯的某同事为之前在洗澡房欺负他的事道歉,为了息事宁人这位同事邀请福斯参加聚会。福斯没有明确答应却依旧赴约。 福斯的转变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我,也最喜欢接下来发生的这一部分。
修芬突然的消失,对福斯的上门拜访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福斯被发了好人卡之后依旧想和修芬维持关系。迫使福斯直面这场聚会恶劣的本质,几位同事召妓来专门给福斯破处。而福斯不再像之前那样选择沉默,而是愤怒地打倒了这几个男人。 故事开始变得有些有些突然。修芬突然音讯全无,于是福斯突然闯入修芬的家。没有一个明确的词点出情况,但福斯明白了修芬罹患抑郁症,我也明白了修芬罹患抑郁症。 让我震惊的是,福斯他不逃避,而是留下来照顾毫无动力的修芬:给修芬的猫喂了猫粮、用吸尘器打扫了屋子,学习食谱做菜放在修芬躲藏的隔间门口。福斯甚至去帮修芬上班,认识了友好的新同事,坐在人声鼎沸的酒吧里对着同事送上的啤酒发呆。也许是太久没被人友好相待了,福斯有些受宠若惊。 应该说是福斯和修芬在这段时间里相互治愈了彼此吧。修芬开始慢慢地恢复状态,和福斯平静而热烈地生活着,直到有天修芬提出想让福斯和她同居。福斯的犹豫让修芬感觉窝火。福斯考虑之后打包了东西搬进了修芬的家,修芬却又告诉福斯,她后悔了。 故事在这里开始画上句号。原本福斯约了修芬一起去埃及,在最后等待片刻之后依旧没有修芬的身影。福斯只身上了飞机,电影的最后一幕定格在福斯的微笑上。 这个微笑足以治愈前面发生的一切带来的创伤。福斯确确实实地改变了,但没有人知道在这之后他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至少看到这里,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微笑释然。这就是生活啊。 个人公众号:寇田陬吾。不做任何你需要看到的推送,就来聊聊天吧。 当时我看到电影评论里有很多人说修芬是渣女,不配和福斯在一起,说真的我的心揪了一下。在修芬和福斯的身上,我都能看到我自己的影子,但我更像修芬。面对陌生人时尽力表现出自己的从容开朗,却不敢跟身边的人更近一步。敏感如修芬,她不认为自己会和福斯有结果,于是她在一开始就选择了拒绝、拒绝和福斯更加亲密。当福斯不厌其烦地照顾修芬,甚至是为决心改变的她默默擦拭身体时,修芬很明确福斯是个值得依赖的人。而福斯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卸下的修芬的心墙,又因为他对同居的犹豫和抗拒,重新竖了起来。但凡有一丁点对福斯的失望,修芬似乎就能放大成更多的绝望,最终导致了在福斯搬进房子之后出现的临时脱逃——拒绝。可能是性别、观念,立场的不同,我想说,至少在我看来,修芬绝对不是在找备胎。一个习惯逃避、不敢轻易开启一段亲密关系的人,ta从来不是一个烂人,只不过是个胆小鬼。两个人相互喜欢,一个不敢去爱,一个不善表达,即使双方在这段过程中都有退让和主动。但就像最后修芬突然反悔那样,再也没有谁继续主动了。这两个内向的人就这么揣着自己的心思,离开了彼此。「他没有坚持留下来,应该没那么深爱我。」、「她又一次把我推开,我真的很累。」,修芬和福斯可能是这么想的。 我认为男女主角都属于大多数人眼中的异类,也就是边缘人。因为缘分相识相知,却又因为善良和内向敏感的特质,把自己包裹成一个刺猬,不敢拥抱别人。看电影的时候好像断断续续地在哭,悲观的我甚至认为福斯在将来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改变,修芬也许会孤独终老又或是早早自杀。 电影大体上都笼罩在暖色调下,却无时无刻不透着失落和冰冷。就好像你温柔对待全世界,它却不惮用最毒的尖刺攻击你一样。
独居五年,颇能感同身受。会半夜起来坐在地上玩手办,会在朝阳升起时弹一只曲子,也会自言自语喝着小酒随着电影大喜大悲。多少人自诩孤独,其实只是浅薄的寂寞和时不时的无聊。而孤独患者和抑郁症患者互相给予了对方久未谋面的太阳和月亮。
4.5 感同身受.觉得Fusi其实是个沟通高手,他能清晰表达需求,而非闭嘴自责再怪别人伤害自己.这点我要尽力做到.一个自足之人拥有爱好,保持自尊,不伤害.不评价.是极高的境界.正常人不能容忍他的“不同”,同化不了就迁怒,或许是出于对他纯粹人生的嫉妒.他爱她,便已让他有所得.她留给他的勇气就是最好的礼物.
冰岛人的可爱,是大部分人类已放弃的可爱。
有人说这是个可怜的肥宅苦涩的爱情故事,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你觉得肥宅苦涩,其实他只是孤独,他的生活坚定单纯有充足的爱好精神世界不知道多丰富。这是个有关温暖的故事,姑娘的出现不仅破了他的处,给了他爱,而且引领他走出了自己的世界,勇于改变,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并且是心甘情愿的。这种改变对宅男非常重要,所以温暖的弗希送给姑娘一个花店我都觉得可以理解。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我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男朋友,真心话
三星半。还不错的冰岛小温暖,前情后续请不要太在意。两个“孤独感”的镜头:1. 另一套餐具特写 2. 起雾地勤车窗外,廊桥中即将踏上行程的憧憧人影 // “你难道不值得追一个比得忧郁症的垃圾工更好的人吗?”
弹幕里都在说太过于讨好别人是一种悲哀,不如有点脾气得好,哪怕那是坏脾气。我觉得不对,福斯不是在讨好所有人,而是在救赎所有人,包括他的母亲、捉弄他的青年、邻居小女孩还有那个患有抑郁症的女垃圾工,他们才是真正的悲哀者,福斯不是
中年宅男的冰雪苦恋。男友力已经快满了吧?可惜我们始终活在一个看脸的世界...
温暖善良而又男友力十足的胖阿宅,孤独冷冽犹如冰岛暴风雪,内心火热却像埃及的太阳。
世俗意义上的loser,宗教意义上的圣人。
到哪里找到整整一部电影里所有的那么不好看的演员,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模一样!
好像他巨大的身躯也会挤占生存空间似的,小伙子们捉弄他,家长们让孩子远离他,女人们不愿亲近他,最了解他的竟然是一个从未谋面的电台主持人。但从头至尾,他所有的所作所为都昭示着他有一个纯净如婴儿的灵魂。在这个面容姣好和善于交际是一种政治正确的时代,那些孤独而柔软的人,你们好吗?
1. 愿每个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2. 看北欧人的生活虽然外在环境很冷寂,但是人与人之间还是能够相互温暖的。3.配乐经过深思熟虑的。
等飞机时看的,后来却完全遗忘晚点三小时的事情。节奏确实比较沉闷缓慢,但却与整体片子风格非常吻合。一个隐藏在丑陋皮囊下的美丽灵魂,可惜的是,在这个“颜值即是正义”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愿意了解灵魂的美丽,而又多么唾弃皮囊的丑陋。福斯不是悲悯的圣人,他只是一个凡人。敬温柔相待。
去一个温暖的地方 仍旧还是一个人。。
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后的自己。他的生活有绚烂暖色,但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冰冷走过。
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愿意坐在他对面拿起餐具的女孩,他躲在车外面在广播里为她点歌但却不知道她能从广播中听到他羞赧的对话,他可以不理会嘲讽与欺凌,唯独愿意为她做出尝试,作一个对自己都未履行过的积极乐观的人,真希望这么善良的单身汉能够收获幸福,可我能做的却只有提心吊胆,并最终面对一个悲伤的结局
一副餐具的越南米粉,阿拉曼战役和芭比过家家,咖啡红茶不如牛奶,炸鱼排,塑料花,一个人的埃及旅行……再多的善良也只能换来寂寞孤独和一句“对不起”,这个世界对肥宅太残忍 :(
并不是一部爱情喜剧,甚至也不算是一个爱情故事,就一个冰岛暖男如何踏入人生的春天,讲的是一个男人的成长。这个故事既不虐,也不自怨自艾,福斯像上帝一样,用他那广阔的胸襟承受一切,顶得住一切变故,无论遇到什么,都可以让现状散发出浓浓的暖意,某种程度上,我觉得福斯就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