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三毛,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孤儿,从小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他头上顶着三根头发,瘦小的身子,“年龄说不清是大还是小”。三毛睡过大街上,桥洞里,为了维持生计,他擦过皮鞋、卖过报纸,还给人家拉过车。不仅如此,还有许多人昧着良心欺负三毛。 比起三毛,我们的生活不知要幸福多少倍!看到这儿,我不禁这样想。现在有许多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他们浪费粮食、不努力读书,身在福中不知福。而三毛,能吃的饱饭,上得起学,就是他最大的心愿了。
记得那时还是用黑白电视看的,每天晚上都在等着头上只有三根毛的小孩。 无家可归的三毛遇到老伯,本以为从此他能有个避风的港湾,老伯被杀,他又开始了流浪。 从三毛的视角看到三四十年代战争的残酷,资本家发着国难财。小人物们每天操心着吃穿,甚至是否能看见明天的太阳。他们在资本家剥削和战争中夹缝生存。
多希望三毛不再流浪,他一生已经够悲惨了。
动画里没有一句语言,可我却感受到了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中。明明没有一句话,可我确却感到了三毛被人欺负时的悲伤,感到三毛被老人救时的快乐,感到老人去捕鱼三毛以为不会回来却又回来的喜悦,感到老人被日本鬼子杀死时的痛不欲生,感到三毛救了落水孩子先生给他一个家的善意。敏感,脆弱,而又怀揣着善良的一颗心,这样的人谁又不会爱他呢?谁又不想去温暖一下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
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每年六一还是会找出来看一看。三毛后来又去了哪里呢?是我一直想问的问题。
小侄子今年3岁,回家给他带了新的乐高模型,鬼使神差地又买了套三毛流浪记绘本,正好是我小时候看过的这部电影改编的,南方出版社。
剧情完整还原,让我这个快30岁的怪叔叔看得泪光莹莹。真好,总有人在怀念过去、留住过去。
最近机缘巧合看展览看到这个作品,决定要温习一下,小时候没好好看过。现在很多up主拍摄阿富汗的小孩子,让我再看到三毛,就觉得他们有很多共同点,不禁想重温经典,珍惜和平。感恩那个年代有这么经典的创作。
像三毛这样没有父母养他的孤儿,在社会生活得有多艰难,不用想也明白。动物都有妈妈可以依靠,三毛多羡慕啊。他被狗妈妈欺负落进河里,有幸被渔夫爷爷所救,两个人相依为命,打鱼为生,爷爷教他游泳,教他撒网捕鱼,把食物分享给他。但是战争来了,给三毛粽子的好心人被战斗机害了。下雨天不能捕鱼的时候,米缸没米了,还好鹅下了个蛋。天气恶劣的一天,爷爷去外面打鱼,河里有爷爷的帽子漂来,三毛以为爷爷遇害了,伤心,而且没有船怎么离开小岛捕鱼。幸好爷爷安全回来了,但是没高兴多久爷爷被兵用枪杀害,三毛没有了支柱,去上海讨生活。搭车被嫌弃,于是他选择放弃丰厚的酬金不帮他们推车。帮助一个拉三轮车的推车,搭车到上海。意外救了玩球的小男孩,在小男孩家住下吃了顿饱饭(游泳的技能派上用场,每次三毛吃饭都想提醒他能多吃点菜,不要一直扒饭,吃鱼小心刺。)